粟裕打仗最怕一人是中国的军事第一人吗

粟裕是近五百年来中国最杰出的将领
粟裕是近五百年来中国最杰出的将领
即便在一般略通军事的人眼中,白起韩信岳飞三人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知名度的将领。然而,谁又知道明清以降,谁又是吾国最优秀的军事家呢?近五百年来,中国最杰出的将领,当推中共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目下,坊间公认中共最高级将领中最具军事才能的是通常所说的五虎大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上述排位是根据55年授衔时的坐次。四元帅一大将。不过谈到具体军事才能,恐怕次序正好要调过来。粟裕是湖南会同人,侗族。不要说我们,连他自己直到逝世都不知道自己不是汉族人。他恐怕算得上是侗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了。对于手下五虎大将的本事,毛泽东对粟裕的评价最高。
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认为粟裕最会打仗。认为从近代至今,只有粟裕在华东打的一些仗可以与二次大战中的某些仗相提并论。其它的仗怕是都不算数了。“这个仗是粟裕指挥的,本来不成熟呢,他们硬要吃下去。我的这些战友中,属这个粟裕最会打仗,他也是我们湖南的。”上面这段话是对老外讲的,而且对方又恰好是二战名将,军事行家,我认为是最能反映毛心中的真实想法的。众所周知,毛对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听众不同,场合不同,他会说出不同的评判。一般来讲毛对老外(又尤其是他与他较为投合的老外,如斯诺)讲话时,真实度最高,也最能反映他心中的想法,其次是对些著名党外人士,最后才是党内信众和黎民百姓。(据师哲等著《在毛主席身边》一书)  白起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中战功最为卓越者。他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武安君,秦国眉(今陕西眉县东)人。自十六岁从军,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攻楚三次,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白起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武安君,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165万,六国闻白起胆寒。虽然,白起一生嗜杀,不免缺乏为将之“仁”,历代史家对此也是多有微辞;但作为统帅来说,白起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顶尖名将。那么,谁是解放军中的白起呢?  粟裕一生指挥了黄桥战役、苏中战役(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经典的重大歼灭战,个个都是足以列名世界歼灭战史的精品。此外,粟裕还指挥了宿北战役、沙土集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运动及攻城战。所以说如同毛泽东称刘伯承“当代孙武”,将粟裕称之为“当代白起”是绝对有过而无不及的。篇幅所限,下面只略讲几个战例,以求窥斑见豹。  苏中七战七捷:苏中七战七捷一般认为是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中最能代表“上兵若水”这兵家最高境界的生花妙笔。在苏中七战七捷中,粟裕综合运用军事才能,不断保持胜利和扩大胜利,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并伺机消灭国军有生力量,其作战不拘成法,有如行云流水,羚羊挂角。套用一句宗泽夸岳飞的话:“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苏中战役表现的战术之精奇,也许只有徐向前在晋中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运动歼敌战可比(连续性不停顿的歼敌,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保持胜利和扩大胜利,粟裕徐向前是中共最杰出的代表)。  首战宣家堡和泰兴,他反常用兵,以反进攻战法,歼敌于将出未出之时;如南战斗,他舍近而趋远,飞兵百余里,拊敌侧背;海安战斗,以节节抗击之法,挫敌锋芒;李堡战斗,乘敌“祝捷”得意忘形之际,挥兵奇袭;丁堰、林梓战斗,则选敌弱点,剑指敌腹;尔后,攻黄(桥)救邵(伯),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把中国古代“围魏救赵”的战法成功地运用于战役作战实践之中,既有力地策应了邵伯方向的作战行动,又在运动中歼敌1.7万余人,打得敌人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粟裕率兵3万,临12万大敌,在靠近敌人心脏的战略前沿地区与敌周旋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人,在这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苏中战役的意义远不止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对扭转南线战局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是内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军队第一个战胜美式装备国民党军的大规模歼灭战,带有战略侦察性质。它摸清了国民党军的情况,获得了战胜美式装备国民党军的宝贵经验,改变了毛泽东战争初期的外线作战方针,而发展为内线歼敌的方针。这一战略作用下面还要详细讲到。  孟良崮战役:毛泽东曾对粟裕说:“孟良崮一役,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就是我。”记得从电视上看过一个报道:当时国军的王牌74师师长张灵甫,有人问他认为共军中谁堪与敌,他脱口而出是粟裕。后来张果死于粟手。  东北林彪打不动国军精锐新一军新六军之时,粟裕却能全歼整编74师。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就部队装备来说,74师和新一军新六军不相上下。部队战斗力74师和新一军不相上下,比新六军高出许多。一支部队打了胜仗战斗力就会提高,打了败仗就会下降,在孟良崮战役前74师和华野交手互有胜败,战力维持在原水平。新一军在林彪夏季系列攻势后战斗力最高,达到历史的颠峰。不过这时东北来了草包陈诚。远征军时美国人口中的“东方隆美尔”孙立人被调离部队,部队编制被打乱,从此一蹶不振。  因此孟良崮战役不像一些人认为的来得那么简单。孟良崮之所以成功,第一74师被逼上山地筑不起工事。第二大量的重装备带不上去,水冷式机枪无水制冷战斗力削弱。第三身处绝地仅靠空投,弹药食品饮水不能得到有效补充。第四张灵甫与83师长李天霞有隙,国军对粟裕的围点打援非常忌惮。所以83师并没有派主力援军。这一切战机都是粟裕捕捉和创造出来的。  孟良崮之所以称为奇迹。是因为这是一次腹背受敌歼灭战。25师和83师一部相距74师不过几公里,在战斗打响后很快就能加入战斗。其他各路援军包括第五军第十一师到达战场的时间,最近一两天,最远不过几天的路程。当时的情形华野大军在里面围歼74师,外围国军各部包围着华野大军。其险恶程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腹背受敌的围歼战孟良崮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奇迹,将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时放倒,足以列名世界歼灭战教科书。  粟裕另一经典歼灭战是孤军深入虎口拔牙的豫东战役。此战极为艺术,但讲起来就复杂了。  粟裕运筹豫东之战,着眼于中原战局这个大系统的整体。他把中原地区敌我双方的情况联系起来思考,把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联系起来思考,把中原战区的天时(正处于战略转折阶段)、地利(地域广阔、地势平坦、便于我大兵团机动作战)、人和(背靠山东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原新解放区已初具规模)综合起来考察,并比较了在中原作战与渡江作战的利弊,得出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较之渡江作战更为有利,迅速打开中原局面必须打大规模歼灭战,在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基本成熟的结论。由此,形成了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的基本作战构想。在此基础上,粟裕进一步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依据中央的指令性要求,明确了近期在黄淮地区寻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的基本作战目标。粟裕对战役的筹划与指挥,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充分体现了“恰当选优”的原则。
在军事斗争中,“弃”和“取”的权衡与决断,充满了辩证法。学过一些系统论知识的人都知道,作战系统是两股活力量激烈对抗、急剧变化的动态系统,敌对双方的指挥员无不为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获取系统运筹的“最优值”而竭尽心力。然而,这个“最优值”在理论上虽然是存在的,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办到。这就要求军事指挥员要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敢“弃”善“取”,把兵用活。在这方面,粟裕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豫东作战,起初以“钓大鱼”的办法寻歼敌整编第五军,同时粟裕也腹筹了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敌整编第五军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是中原战场上敌邱清泉兵团的主力,歼灭它可一举打开中原战局,这当然是一个“最优值”。
当我华野第三、第八纵队按预定计划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转移时,位于鲁西南地区的邱兵团果然被我吸引南下。我华野主力乘机从濮阳地区跨过黄河。这时,敌统帅部极为震惊,急令邱兵团主力和整编七十五师火速北返,以堵截我渡河部队。同时,敌又向鲁西南地区增调了3个整编师另一个旅,一时间,大军云集,且邱兵团主力整编第五军又猬集一团,不易分割。在敌来我往的交错机动中,歼灭整编第五军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战机却已出现。
此时,我第三、第八纵队已进至通许、雎县、杞县之间,距开封仅一日行程。开封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河南省会,守敌虽有3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战斗力不强,且处境孤立,可以增援的主力集团都在100公里以外。相反,我华野主力兵团与中原野战军一部却相对靠拢,当其时,处其势,攻城则如探囊取物,打援则如撒网捕鱼。粟裕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对预期“最优值”的追求,转而力夺打开封歼援敌这个比较现实的“满意值”。在作战过程中,他又考虑到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同时有把握地包收本战役的胜利成果,再一次放弃对已在包围之中的敌整编七十二师残部予以全歼的这个“最优值”的追求,集中力量打击猖狂急进企图一逞的黄伯韬兵团,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枪打出头鸟,震慑其余增援之敌,从而求得胜利转移的“满意值”。  豫东之战可以说是整个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沉重打击了华东战场上国军以兵团规模作战的信心。此战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为解放军进一步歼敌重兵集团,攻克敌坚固设防城市创造了经验。国民党“国防部”在其《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说,此次豫东会战,共军表现特异的有三点,“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敢攻袭大据点”,“对战场要点敢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毛泽东得到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说,“解放战争最困难的山头已经翻过去了。”  粟裕毕生第一大歼灭战必然要数淮海战役。48年11月初,粟裕提出拟将南线敌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的同意,对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起到重大作用。粟裕实际上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歼灭了国民党徐州“剿总”总部及其所属的黄伯韬、孙元良、邱清泉、李弥4个兵团共44万人,帮助刘邓解决了黄维兵团。淮海战役可称世界军史上有数的大规模围歼战。60万对80万这样的大兵团作战,敌我兵力对我比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一般会打成击溃战。打成歼灭战很难。甚至当时国民都疑惑共产党是否能赢。然而粟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淮海名义上虽然有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实力太弱,时中野全军仅有75mm野炮两门,山炮四十二门,炮弹约两百发;迫击炮两百零七门,炮弹约两百五十发,每门炮平均只有一发炮弹。凭借如此少量的炮火根本无法压制住敌军火力,因而攻击难以奏效,无法达到迅速歼敌的目的。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阻援兵团的作用。吃黄维兵团根本吃不动,最后华野派出了4个纵队加特纵(炮纵)才搞定。  淮海战役有个名义上的总前委,但从发起到统一指挥都是粟裕所为,战场的大多数决策多出自粟裕。就连战争进行中部队的粮食供给困难,都是粟裕发现并亲自制定解决方案(这里还讲个插曲:粟裕在淮海,写出了和毛泽东《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一样齐名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的难得杰作。读者不妨找来看看,看看粟大将的妙手文章)。  统计一下,第一次歼敌一个旅,第一次歼敌一个整编师,第一次歼敌一个兵团,第一次拿下一个省会,第一次拿下敌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全是粟裕所指挥。  比起白起让六国军队胆寒,粟裕的苏中战役之后,国军在华东战场一个旅不敢单独行动。鲁南战役后国军一个整编师不敢单独行动。孟良崮战役后,国军组成了9个整编师在一起的方阵。豫东战役后国军的兵团不敢北上援济。淮海战役知道粟裕南下后,黄伯韬兵团,李弥兵团两个兵团,急着往徐州跑。杜聿明三个兵团30多万兵力面对粟裕选择了撤退。  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车桥战役、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战役,都震撼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用句武侠小说的话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而逃脱被歼灭的命运。粟裕是近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歼灭战大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更新、更全、更爆的信息咨询尽在这里
作者最新文章我说为何粟裕是我党最天才的军事家
我的图书馆
我说为何粟裕是我党最天才的军事家
为何想写这样的文章? 实在是太喜欢粟裕将军了.我以一个仅仅是军事爱好者,非军事专业人士来评评粟裕将军,只是喜欢而已,千万别板砖口水一起来.毕竟粟裕将军的军事水平评价在网络上历来是争论不休,至今都是公说有理婆说有理!自己因为深爱粟裕将军,有几年时间一直在看将军的种种相关资料,越看越觉的将军军事方面的天才和之最!为何用天才一词,很简单:“天生我材必有用”。高端人才比的都不是以聪明,努力,刻苦为前提的,都是以天才为根本前提的,说白人就是那块料!粟裕将军就是天生的这块材料---玩军事的料! 
  为何用“之最”这个词呢?这要慢慢看我下面的分解!
  例数我军战将,个个都是打战的料,能征善战,不然蒋介石也不会最终被迫逃亡台湾。但我这只是比较那些还能和粟裕将军比一比的层面上的那就没几个了。那么有那几个重量级的人物能和粟裕比比看了?可列举出来的也只有毛泽东,朱德,徐向前,林彪,或敌对方蒋介石了。其他的军事将领虽也是军事天才但达不到到这一个层面上比.一来有的水平确实低了一些,二是有的历史没有给其他将军显山露水的机遇(其实这点也能比出高低来,能者多劳嘛!谁拥有的机遇谁就是强者.客观是要和主观结合的)!三是很多的将帅几乎都是在毛主席直接领导指挥下打的胜战的,无法体现出独挡一面时考量其最终的军事水准!(注:粟裕在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期间,新四军时期,华东野战军时期,都是距离毛泽东最远的一只部队.几乎都是在脱离毛泽东直接指挥的情况下打的战.)还强调一点:这比较 一是就纯军事方面的比较,二是历史既定了事实的比较!三尽量比较在同一件事情上两人都参与的情况或是大体处境尽可能接近的比较。也许你会说粟裕只会军事不会政治,也许你还会说要是按某某那样计谋也能取胜。但我比的是纯军事方面的和最终史实中发生的了。没有这两个前提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比了。
  首先粟裕将军与朱德毛泽东军事水平的比较。应该说粟裕在军事方面是朱德毛泽东的学生。这点很好理解,在井冈山斗争和苏区反围剿时期,粟裕一直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而且是学的最认真也是最好的之一。我这先下个结论,粟裕将军是从朱德毛泽东那学的很多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最终的结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注意这个结论哦!也就是表明粟裕最开始是学生,但最后是胜过这两位老师!
  粟裕和朱德的最终军事才能有点难比,因为是不同时代(有独当一面的军事时代)的人物,朱德上了井冈山以后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主要军事指挥都是毛泽东统领。还强调一点:比的是最高军事的决策者!而朱德在朱毛红军会师后已经再没有这样的独当一面的机遇了。但我还是很肯定朱德的军事才能,他得丰功伟绩:朱德是我党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早年打过很多战,许多胜利不说,但没有完败的经历!即使是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一路吃尽败战但还是把剩余的部队带到了井冈山!从此结束了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机会!我把没有完败经历作为评价军事将领最终军事水平的指标之一。
  毛泽东比较粟裕。先要定位是老师和学生关系的这个大前提!毛泽东的军事水准堪称古今中外一流水准!一生好像只打过一次“败战”(独当一面的)---即土城之战,是在其遵义会议之后重新领舵我党我军后的独挡一面的“败战”。土城一战,对毛泽东而言是个小不点的战斗,即使是个败战,毛主席的处理方式也非常到位,一看情况不对,立马主动撤兵,两手往后一背走人。所以根本上也不算一个败战,且也是小战,本不值一提!接着指挥红军巧妙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吓死老蒋,威逼昆明震乱龙云,乖乖调出滇军,为2万红军争取了七天七夜的时间摆渡金沙江,最终率领红军跳出蒋介石的重兵包围,挥师北上两五千里到达陕北,接着领导中共抗日战争,统领解放战争,下最后决心抗美援朝,战战都是完胜!说毛主席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一点都不为过!所以说毛主席的军事天才诸多将领只有仰视的份,没有比较的份。但为何粟裕还能和毛主席比一比军事水准呢?事情是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战局,主席提出分兵过江,粟裕对应的是“斗胆直陈”。历史最终是按照粟裕将军的构想实现了留着主力在中原歼灭国民党主力。当然你也许会说毛主席的分兵过江也可能不失为一高招,那样也能夺取全国的胜利。我也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历史没出现那样的一幕。我这里强调一点是中国历朝历代夺取政权的最终解决性的战斗都是要逐鹿中原,经略好中原,谁就能更容易问鼎中原,更容易得到江山!而事实上粟裕同志的建议最终达到了这一最伟大的目的!所以我说粟裕毛泽东军事才能比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问鼎中原之战当属淮海战役!很多人说在淮海战役的一些细节上毛泽东在西柏坡遥控战争的某些细节与粟裕走的是“阳奉阴违”,这点我也承认但不能用“阳奉阴违”之词用在将军身上,这也只能说明毛泽东由于远在西柏坡无法巨细及时了解淮海战役中的种种变异,所以出现不符战场的局部性的指令而粟裕就近淮海战场做了两手准备这些也就都可以理解了。这里再强调一点:粟裕事隔三月二次斗胆直陈,华野主力三纵队不过江,集中华野和中野主力打大歼灭战聚歼国民党主力于江北,这个构思毛主席一时半会也没想明白,一直犹豫再三,直到千里亲调粟裕将军亲自到西柏坡汇报并召集中央五大书记当面倾听后才恍然大悟果断修改自己的作战命令(注:毛主席的命令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不是谁想修改就能修改的)才得以我们今天看到了淮海战役的出现!此役过后蒋家王朝土本瓦解,只有剩下逃命的份了。这粟裕的斗胆直陈与主席的思虑万分一下子体现出仅在军事方面和在中原战局方面这个青已经胜于蓝了。由于此役中原问鼎之战这笔太重太重了,以致还有一些其他细小的比较就根本不值得在这一提了。
  最后,当然毛主席是伟人!粟裕是军事家!统领全党全军全国只有靠伟人才能做得到的!另三大战役中的最出彩的一战当属平津战役,此战彻头彻尾都是伟人毛泽东直接指挥下打的。也只有伟人毛泽东才能打出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明的打法,这是政治家打出来的战!非军事家可以媲美的!当然这也是在日粟裕将军指挥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彻底封闭了傅作义南逃路线,致使其东西南北无路可逃的情况下被迫放弃抵抗,只好走向和平,才得以使平津战役于1949年1月31日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粟裕与徐向前:这里为何把徐向前拿来跟粟裕比?其实徐帅的军事水准当真厉害,只是后来失去了独档一面的和大集团军作战的机遇。徐帅的军事天才最集中体现在鄂豫皖苏区四方面军时期。那时虽然是张国焘陈昌浩主持四方面军,但军事重担是依赖,是落在徐帅的肩上。这也能算是在军事上独当一面。在徐帅军事直接指挥下兵强马壮号称八万的四方面军赢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徐帅指挥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军事杰作也是令人眼花缭乱,是我军最早初具集团军作战的雏形!可惜在西路军西征路上完败后只身潜回延安失去了统领一个方面军继续打大战的机遇!你可以说西路军西征的失败是种种原因造成,但例数每一位将军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东征西杀的,没有哪位将军打得是轻松的战,完败与否就是最后的定论。加之西路军的军事方面总指挥还是徐帅,运气不佳摊上这路活没办法!可比的是粟裕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出赣闽,战浙皖,7000人马最后剩下500人的队伍,但这不算完败!毕竟最终还是以亲率一只部队归建了新四军。我想赣闽浙皖四地的当时情形不会比西路军遇到的好,毕竟那是最靠近蒋介石的老巢岂能容你生存。记得粟裕在赣闽浙皖要对付的当时的敌对势力更多,西路军只对付二马!粟裕坚持了三年依然生存,西路军苦战了四个月全军覆没!当然这里有个细节使得这两个唯一还可以比较不同的是徐帅和粟裕将军有无同中央联系的电台!粟裕的电台被打坏失去同中央的联系只好每战都靠自己打,不受到中央的遥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机动四处拼杀而最具独挡一面的情形。然而西路军电台始终联通着中央,使的当时的徐帅不太具有独挡一面的意味。加之陈昌浩当时在西路军心虚得很唯中央命令是从,不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勇气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求战求生存!所以徐帅和粟裕将军也有点难比,但也只能这样比了。你也可以说西路军失败于兵力太少以三万人马要对付二马的近十二万人枪,而粟裕在苏中战役中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国民党军12万人,华中野战军3.3万人,最后以粟裕七战七捷告终,吃掉对方5.3万!你还可以接着说西路军的出征区域没有根据地可以依托是失败的原因之一,粟裕也曾面临相同的境地而且还不仅一次,而是两次。一次率红军抗日先遣队挺进赣闽浙皖,那时这四地谈何有根据地,基本是接近蒋介石的老巢;二次是率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渡江北上到苏中也是没有根据地,硬是靠一两场硬仗后才从蒋帮嘴中抢的一块根据地出来最后发展成一方老大!指挥集团军作战方面徐帅出现在红军时期的四方面军的十万不到的人马,粟裕将军出现解放战争时期驾驭60万对付蒋家80万!时期不同兵力不同可以比比但还真不好比。我们只能说在历史事实出现上粟裕将军获得了这样的机遇最后体现在军事才能上是胜过徐帅的!毕竟历史没有给徐帅这样的军事机遇一部分也有自身的原因造成!
   林彪与粟裕:这是网络上现实中都最热衷爱比较的两个人。分歧直大,争吵之激烈是空前。林派不服粟派;粟派不服林派。简直针尖对麦芒!至今好像还无最后的定论。在我看来这两人最好比,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搞不明白为何还比不出高低!
   我只比几件事:
   一:林彪意志不够坚定。多次有逃意和叛意。最终的命运也是毁在这个上面,落得叛逃苏联机毁人亡的臭结局。这点还请林迷看重!仅此一点就都可以把林彪比了下去。体现林彪意志力不够的有红军时期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复林彪的《红旗还能打多久》一封信,南昌起义失败陈毅对林彪拖抢逃跑的义正言辞,长征途中鼓动彭德怀指挥红军的事件!不敢入朝对美作战以及最后既成事实的叛逃苏联。而粟裕了?南昌起义时期,红军苏区斗争时期,北上红军抗日先遣支队南方游击三年时期,新四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攻台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所有资料都显示粟裕将军丝毫没有一丝的动摇。即使在最最困苦的艰难处境里依然顽强地拼杀着。这要是换成林彪失去同中央的联系独自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先不说林彪能在闽浙赣打战有多高明,我看没几下早都投降蒋介石了。
  二:&军事战略方面的欠缺比较。这点林彪最大的不足体现在辽沈战役中的锦州问题。锦州的要害问题中国好像只有两个人看到一是毛泽东二是蒋介石(所以说蒋介石也还是能人,军事才能也不弱。)。东北的敌我将领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战略要点。林彪根本就不知道毛主席下令打锦州的全国一盘棋,解决东北的要点,犹豫再三死活不肯打,在主席的一再催促下才下定决心出兵锦州但列车快到锦州仅因葫芦岛蒋军增兵一两个师又摇摆不定又想回打长春!直到主席拍了桌子发了火了才最后攻击锦州。而锦州破城之日实则东北问题解决之时。另林彪东北关门打狗最后还是让一群小狗跑脱!可比较的是粟裕促成淮海战役前的“斗胆直陈”毛泽东,最终毛泽东采纳粟裕的意见促成了淮海大决战的实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中原大地在蒋介石的老窝附近聚歼蒋介石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这里特别特别要强调的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蒋都还有一个变数就是撤兵回防中原,也就是说都还不是死命要和共产党的军队在这两个地方拼,而淮海战役就不同了,蒋介石这时候是全力拼了,他知道淮海战役再不拼的话党国就要亡国灭种了。所以粟裕所面临的淮海战场可不是林彪所面临的辽沈平津两个战场可以攀比的。这点还请林迷看重后再比较二人!淮海战役的地理环境比起东北来说难关门多了,可是粟裕没让最后的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逃脱!注:杜聿明早年就知国民党国防部内有中共卧底,绝顶聪明他留一手不去上报也不去挖出来而是留给自己未来做逃命用的最佳棋子。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杜聿明逃命之时用上这颗棋子,利用这个中共的卧底故意透露消息给西柏坡自己出逃的假方向,也使得毛泽东急电粟裕出兵布防杜聿明假逃方向而让粟裕东西为难。但粟裕还是依靠自己在判断出杜聿明真实的出逃方向上布下重兵最后聚歼其三十万活捉杜聿明于陈官庄。粟裕以一个60万通吃蒋军的80万而载入史册。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连叹60万对80万!奇迹!奇迹!这比斯大林要用十五个将军换林彪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注:传说)!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将军来华一定要看看淮海战场没听说要去看东北战场!所以林彪怎么比得上粟裕了!也不知道林迷们是怎么想的!?
  三:林迷粟迷都知道的一个史实:只有林彪研究粟裕战法的事情没有粟裕去研究林彪的打法的故事!一个热衷研究另一个战法的事件,还没比较出军事才能上谁高谁低吗?有高手研究低手套路的这种事吗?
  最后.当然林彪也不是什么低手,林彪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林彪水平之下的诸多将军个个战绩也都可以彪炳青史但都无法与林彪的军事天才媲美.也只有林彪这样重量级的帅才才值得和粟裕将军放在一个文章里比较!不然无法显现粟裕将军的份量!
  粟裕个个时期的军事水准比较:
  南昌起义到中央红军反围剿时期:粟裕基本上是在朱德毛泽东领导下打战的,粟裕的军事才干初露端倚,也是在这个时期朱德毛泽东慧眼识珠发现了粟裕的军事天才,乃至十几年后的远在延安的朱德毛泽东不断打听远在南方的粟裕是否还活着!可见对粟裕军事才干的念念不忘!在这期间几乎和林彪一样都是靠高明的战法实现了从士兵走到了方面军的统帅。
  红军长征时期:这里强调一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红军长征不单是指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的长征。还有贺龙部的二方面军的长征,张国焘部的四方面军的长征,陕北红军坚守陕北,粟裕北上抗日先遣支队的长征,陈毅部坚持住南方游击三年的长征。这是广泛意义上的长征!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的长征行程最长,但在这期间那路都很凶险!能独当一面最后坚持到最后的都是强者和胜利者。这期间军事方面领衔独当一面的有这几个人物: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一路,贺龙部的红军二方面军,徐向前部四方面军,陕北的刘志丹,还有陈毅部,最后一个是粟裕部!三大主力红军陕北会师后贺龙部,徐帅部,刘志丹部都归建中央红军由毛泽东统领,还有就是依然留南方的陈毅部,粟裕部继续独挡了三年!也就是说这期间乃至其后我军很多的高级将领已经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可以和粟裕攀比了。为何我如此强调一个军事指挥者的独当一面的重要性了,稍稍了解军事的人都能明白其中之意。下最后决心的拍板决断是考量一个军事指挥水准的最佳试金石!就说林彪吧!始终是在毛泽东这个伟人密切注视下打的所有战斗!从这点上看林彪已经没有资格与粟裕相提并论了,更别说其他的将帅了。(注: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有两路,一路以绝密向西为主的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一路以公开向东为主的红七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委乐少华 粟裕最开始被任命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参谋长,后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后来就是这个师在粟裕率领下在南方游击战中坚持了三年最后归建了新四军。),此一路稍懂战史的人都知道是个战略佯动部队,也是战略弃子部队,主要目的是掩护主力红军西征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看看粟裕部的北上新四军都在忙些什么吧。看过资料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抗战八年不是八天也不是八个月粟裕将军几乎没有歼灭过纯日军一千人以上的记载,几乎都是在敌心脏区域,犬牙交错之地同国民党部队,地方势力部队,日伪部队反摩擦抢地盘发动群众建立一块又一块的根据地。这点看得出粟裕将军在政治谋略方面的高明之处,毫不含糊!大家都爱说粟裕军事上行政治方面不行!其实研究过资料发现粟裕在政治方面也是绝顶的聪明。北上新四军的这支部队最后发展成赫赫威名的华东野战军(这支大军就是日后灭掉蒋最后希望的一只大军),可以说就是在这个时期攒足了资本!看完这时期的粟裕资料我不禁开怀大笑,佩服粟裕将军可以大打但不去大打的政治军事谋略。这点是最符合毛泽东的长远战略意图的!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统一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劳苦百姓翻身做主为最高的目标,而进程中的一切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最高的目标!毛主席的这种走一步看五步的目光如炬,不但敌对方蒋介石搞不明白,就连我军很多高级指挥员也意识模糊(长征途中四渡赤水一役,毛主席妙招叠出,忽东忽西,飘忽不定,不但蒋介石犯了迷糊晕了头,我军很多高级将领也都很迷惑不解地问过毛主席我大军最终目的地到底在哪?毛大笔一挥,在地图上画了一个长长的弧线直指川陕甘,最终目的地就是要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领导全中国抗日。随后在抗日战争中一再叮嘱我军各处的高级将领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建立发展巩固根据地为主,可惜很多将领就是脑袋发晕,冀中根据地五一反扫荡结果吃了大亏!百团大战又过早地暴露了八路军的兵力等等。主席其后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五大战役如鱼得水,天衣无缝,让所有的我方的敌方的将领都心悦诚服!)。而抗战期间好在林彪阴沟翻船重伤到苏联疗伤,要不是这样凭林彪的军事才干还不知道会给主席惹出多少祸事来,所以这点上林彪就显的幼稚多了,抗战初期林彪非把毛泽东定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山地游击战为主的基调改成不失时机的偶尔运动战策略!就说林彪抗日的第一战平型关大捷吧,毁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是照林彪的打法如此拼下去,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的老红军个个都是革命的宝贝嘎达,没几个回合后就会被消耗殆尽! 所以林彪才是一个军事天才政治幼稚的表现,亏他还不自知之明的在解放后粟裕落难之时好心地劝说粟裕不懂政治是要吃亏的。一个善终一个摔死结局亦然分明!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总体方略三个人看的明明白白。一是毛泽东,二是远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坚决以打游击为方针的粟裕将军,三是敌对方蒋介石心知肚明却有苦难言!
  解放战争初期:
  粟裕指挥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注意哦这是在蒋介石的心脏地域发生的战斗哦!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捷报传到,毛泽东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介绍这一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注意哦,这时候的老师开始向学生学习了哦! 这时候粟裕的政治敏锐性又体现出来了,一反抗日战争时期以发展壮大自己有生力量为主导思想,开始大打特打,痛下杀手!打得都是大战和大歼灭战!歼敌都不是以千计,都是以数万计,几十万计!
  后又发起了、、、、等,战战精彩,林彪就是在这个时期密切研究粟裕的每一个战法的。此五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精彩的完成了痛歼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此役把蒋介石心都打疼了。
  此后的豫东战役中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此战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所以我看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部虽然是在主席统领全局下打的,但实则上还是体现出粟裕将军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艺术!
  接着1948年9月指挥,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
  总评解放战争的初期,国共大决战的初战是由粟裕打起来的,而且以极奇完美地完成了初战必胜的军事法则!把战争引入了波澜壮阔的大决战!而这些发动在蒋介石心脏区域的战斗居然是远在延安西柏坡的毛泽东最放心的,不像其他解放区的军事指挥让毛泽东操碎了心!
  解放战争后期:
  不得不提的是发生在中原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地带的淮海战役这个最后的国共大决战。粟裕同志回忆录不写淮海战役,而我们不能不谈淮海战役。作为淮海战役的主要当事人之一的粟裕将军没有去写淮海战役,对中国的兵学发展是一大损失。这是我看粟裕一生感到最为惋惜的一件事!由粟裕同志亲自讲解淮海大战那是原作,除此之外的都是评说,分量那可是天差地别!这一笔宝贵的军事财富没能通过始作者得以展现出来,保留下来甚为可惜!粟裕同志不写淮海我的理解也是粟裕将军政治的高明之处。这场战太伟大了,伟大到可以彪炳世界军事史册,因而谁都想沾一下它的光。粟裕在世不去亲自写留待后人去评说确为可惜但不失高明之举。淮海战役这盘大棋从布下第一枚棋子到最后的完美收官没人怀疑不是粟裕将军执手下的。这就好比粟裕是下这盘棋的操盘手,其他的统统都只能算是边上的看客,虽然观棋者在边上也能越看越明白也能支些高招,但坐下来完整的下完这盘棋恐怕多数观棋者就做不到了。我看亲自坐下能下完淮海大战这盘棋的除了粟裕将军之外就是毛泽东这个伟大军事家了,已无其他将帅可以胜任,但是毛泽东此时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一盘统领全中国解放战争的大大棋!所以就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评价,伟人毛泽东的评价是最正确也是最英明的:“淮海大战粟裕同志立第一功”!这也是毛主席能成为我党我军统帅的根本原因,不仅识将也善将将与评将!其他的评淮海什么的是独轮车推出来了,是我指挥淮海战役的等等都不是事实上的客观的评价。整个中国革命胜利都是靠民心推动才取得胜利的。
  所以就淮海战役军事方面的运筹帷幄,布局落子收官都是粟裕将军一手执导的宏篇巨作!执棋者是粟裕!!
  最后通篇我没列出有关粟裕将军具体时间具体事件的史实资料是因为这些资料都太容易获取了,百度一下,上资料馆查阅一下都可以得到!粟裕将军正是因为其是我党最天才的军事家才招致鼓励,肯定,学习,仰慕,敬佩,嫉妒,不服,争论等等的现象出现!正是这个“之最”导致了纷纷争争。最后说说粟裕的政治素养!玩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不玩政治!这点粟裕同志做到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粟裕将军用平平淡淡加上谦让的心态化解了这些的不愉快,使得功劳大却得以善终!&
  纵观粟裕将军的一生,也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执政党才能造就出一个军事天才粟裕将军,才能把中国革命领向辉煌!把粟裕将军放在我党我军的圈内进行比较评点写了这篇的博文,无意想非要表明什么,就当着后来人看待史实中的一个人物,作为寻常百姓饭后茶余的关心爱戴他而聊天的话题吧!
馆藏&2995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粟裕军事文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