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成为影响南海形势图的一个新的变数是怎么回事?

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理论文章-深度文章-南亚东南亚商务通
热门关健词:&&&&&&&&&&&
东南亚&&&&&&&&&&&
南&&亚&&&&&&&
&&深度文章
&->&深度文章&->&&->&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
您当前的位置&
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
作者.苏莹莹,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马来语专业副教授&&日期.&&来源.&&浏览.8
&&&&摘&&要: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
南海,作为沟通两大洋、联系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命线之一,同时又因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南海海域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1],我国在这一海域面临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海洋权益纠纷。因为该海域的岛礁主权争端涉及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中国台湾的“五国六方”,而海域划界争端则涉及“六国七方”,即还包括对南沙群岛西南侧部分海域声称拥有管辖权的印度尼西亚,其所公布的专属经济区划入我国“九段线”内3.5万平方公里[2]。
  南海议题由于涵盖地理、历史、政治、外交、法律等诸多领域,其自身具有巨大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在我国周边外交中的重要地位更是不断突显,国内有关南海问题研究的专著及论文大量出版。然而,在东盟南海声索国中,比起不断挑起事端、意图借助美、日等大国势力的介入来牵制中国的越南和菲律宾,马来西亚政府的立场一直比较低调,态度也相对冷静,因而国内学界及媒体对其关注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在比较有限的关于中马南海争端,特别是关于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研究成果中,由于语言所限,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是立足于国内或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中文文献,以及西方的英文文献来进行的,对马来西亚国内政府部门、高端智库、主流官媒以马来文撰写的与该国南海立场、南海政策相关的观点及阐释则呈现得很少。这不得不说是全面解读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一个缺失。在本文中,笔者利用自身的专业语言优势,立足于中、马、英三种语言文献,尝试对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 马来西亚的南海利益与主权声索
  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具有绵长海岸线的马来西亚,其西马的东海岸全线以及东马的北侧和西侧,所临海域皆属南海。众所周知,南海因其战略性地理位置和经济价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国民经济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的马来西亚而言,南海显得异常重要。
  (一)马来西亚的南海利益
  马来西亚的南海利益主要体现在能源产业、国际贸易航道以及防务安全等三个方面。作为东盟第二大油气生产国兼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油气资源都来自于南海[3]。
  1.南海油气资源是马来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就南海周边国家占领南沙岛礁的情况而言,向来有“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的说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4月发布的《南海各声索国的原油及天然气储量》的详细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所占据海域的油气储量为南海海域之最高(见表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争相对南海油气资源进行掠夺的南海周边国家当中,马来西亚行动早、动作快,成为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最多,获利最为丰厚的国家。2009年马来西亚在南海的石油年产量就已超过3000万吨,天然气近1.5亿立方米[4]。至2014年,马来西亚在南沙海域打出油气井达 90多口,占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四国打井总数的一半以上[5]。
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海洋经济是马来西亚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则是其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石油收入就已约占其国民收入的20%[6]。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的石油储量在亚太地区位于第四高的位置,仅次于中国、印度和越南[7]。马来西亚据此希望发展成为亚洲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贸易和发展中心,这将吸引在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和下游服务[8]。正是凭借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马来西亚提出了“2020宏愿”,该计划的整体目标是在2020年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提升国家工业化程度,实现国家经济的转型,而在能源产业方面,马来西亚的目标是打造亚洲能源储备及贸易基地,发展成为亚洲能源强国[9]。
  可以说,自马哈蒂尔时代开始提出的“2020宏愿”一直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鲜明旗帜,在数十年间对其各领域发展影响至深。然而,以马来西亚近几年的经济表现,这一宏愿恐怕难于达成。于是在2017年初,现任总理纳吉布提出了“TN50”,即“2050年转型计划”以替代“2020宏愿”。“TN50”的目标预设为使马来西亚在2050年成为全球经济排名前20的国家。然而无论是“2020宏愿”,还是“TN50”,这些宏大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马来西亚能源产业的稳步发展,而南海恰恰是其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从这个意义来说,南海是马来西亚的关键利益所在。
  2.南海是马来西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航道
  南海东接太平洋,西连印度洋,其南北航道又连接了东亚与大洋洲地区。该海域是东盟内部、亚洲内部和亚太地区的贸易枢纽,而亚太贸易显然已成为区域经济与商贸发展的有力引擎。东南亚国家借助南海得以开展与东亚、南亚、中东及西方的贸易,这一商业网络因南海才得以存在。地处中西方之间交通要冲的马来西亚,自古就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今日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作为南海海域的沿岸国家之一,马来西亚深知此片海域对于区域经济和全球贸易的重要性不可估量。
  面对形势日益复杂的南海争端,马来西亚学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包括部分高端智库的资深研究员以及在大学或科研院所从事海洋权益、地缘政治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学者,纷纷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反复强调南海国际贸易航道对马来西亚的极其重要性,呼吁政府及军方对南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例如纳兹瑞?卡利德(Nazery Khalid),马来西亚海事研究院(Maritime Institute of Malaysia,原马来西亚海洋事务所)一位长期致力于海洋权益研究的资深研究员,指出前往远东国家的原油运输在南海贸易中占主导性地位;多年来,来来往往的船只把马来西亚的天然气从砂拉越民都鲁港(Bintulu)经南海航道运往远东各国。随着马来西亚经济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的日渐提高,南海作为海上商业通道,为马来西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对马来西亚极其重要[10]。
  3.南海油气收入为马来西亚提升防务水平,维护其声索海域的安全提供可能与保障
  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先后从东南亚撤军后,为了提升自身的防务水平,马来西亚开始迅速发展本国的海空力量,将其防务重心从国内安全转向区域安全,并且格外重视其所声索海域的安全。到70年代末,马来西亚海军的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海上扩张意识随之增强。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马来西亚开始进行新一轮发展海空力量的努力,声称要建设一支令人畏惧的现代化海军。至90年代,马来西亚防务政策的重心已完全转向海洋[11]。特别是1988年中越爆发海上冲突,出于南海维权的考虑,马来西亚在国防计划中将南沙群岛的位置从第二位升至优先地位,而发展海军力量也成为其后历届政府维护其南海权益的重要手段[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加速推进海上力量建设,力争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队伍。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十年,马来西亚持续增强军备力量。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海军总兵力达1万多人;武器装备远超越南、菲律宾[13]。马来西亚还拥有两艘“鱼级”柴电潜艇,并以马来西亚第一任及第二任总理的名字命名,可见该国政府对其所寄予的厚望。
  就南海形势而言,马来西亚已侵占南沙数个岛礁,但这些位于南海海域东南侧的岛礁远离其本土,防御力量很弱,没有一支具有较强威慑力的海空力量作为防御后盾,显然是无法维持的。就马来西亚目前所占领的岛礁的位置来看,其最有可能与其他声索国在司令礁、弹丸礁、安波沙洲一带发生冲突。该海域是马来西亚涉入海洋权益争端的最前沿,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毋庸置疑,必须依靠海空力量来解决,这就要求马来西亚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海空力量。而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支持,这些支持很大程度上来自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所得。南海油气收入为马来西亚提升防务水平,维护其声索海域的安全提供了可能与保障;反之,马来西亚多年来大力发展其海空力量也是为了捍卫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应该说,马来西亚在南海的经济利益与防务安全是相辅相成的。
  (二)马来西亚的南海主权声索
  应该说,巨大的南海利益是马来西亚提出并坚持其南海主权声索的核心原因。不过,与东南亚其他声索国一样,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马来西亚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并没有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谓的中马南海争端并不存在,而争端缘起于马来西亚1979年出版的一张新的领海和大陆架疆域图。
  这份1:150万比例尺的所谓“新地图”标明了东马沙巴和砂拉越两州的大陆架主权声索界限,把南海东南部的12个岛礁划入其声索范围[14]。这12个岛礁及其所属海域皆与其他声索国存在领土争议[15]。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马来西亚并未出兵侵占南沙岛礁,而是加快其国内的海洋立法,并在相关海域划分区块,对外进行石油招标,意图获取在南沙海域非法勘探石油的收益。日,马来西亚基于1958年《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发布了《大陆架法案》,宣布其大陆架外缘为200米等深线或容许开发的深度,后于1972年进行了修订,并在2009年向国会提交《大陆架法案》(修正案)。马来西亚据此提出,其大陆架边界包含南沙群岛的南部,在沙巴州的西北部可见[16]。马来西亚还于1969年发布了《第七号紧急法令》,该法令由最高元首签署,规定马来西亚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测算领海宽度采用直线基线[17]。
  进入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以出版地图或立法方式对我国南沙部分岛礁和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在1979年12月公布了上述地图之后,日,马来西亚又发布了《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艾哈迈德苏丹[18]的声明》,提出建立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它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外部界限基本上是一致的。1984年,马来西亚公布《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法》,并依据该法令,将位于其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南沙岛礁及其海域全都划入其范围[19]。据估计,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达138,700平方海里,其专属经济区的扩展基本是在东马沙巴及砂拉越两州的近海地区[20],这必然与相邻或相向国家所声索的专属经济区发生重叠,争议在所难免。
  为了强化其声索,马来西亚从 1983年至1999年武装占据了南沙的5个岛礁[21],并分别在这5个岛礁上派驻军队,建立岸外驻地。
二 马来西亚的务实南海政策
  作为东南亚典型的海岛国家,马来西亚的防务安全与海洋密不可分。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及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马来西亚制定南海政策的两大核心考量因素。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自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油气勘探开发,至80年代开始的岛礁占领,之后的岛礁建设以及不断固化、强化的主权宣示等。随着一个个海上油气井的架设,南海油气资源被大肆开采并运回马来西亚国内;5个岸外驻地在所占领岛礁的建立,也使马来西亚逐步巩固并扩大了其在南海海域的经济和军事存在。总体而言,马来西亚虽非法占领了中国在南海东南部的5个岛礁,并且是南海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最大获利者,但与东南亚其他南海声索国相比,马来西亚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双边关系。应该说,这与马来西亚务实的南海政策密切相关,“务实”可以说是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核心原则。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推行“不挑头、不挑事”的相对低调的政策,尽量避免正面冲突,特别是军事冲突,而更多地采取政治手段确保维持自身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它支持中国提出的南海共同开发倡议,明确反对域外国家插足南海问题,对中国的南海主张持较为积极的立场[22]。但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不断加强其在南海海域的军事能力建设,推进与美、越等国的军事合作,并且在与中国共同开发南海方面至今尚无实质性进展。
  (一)坚持主权声索,秉持克制态度
  多年来,对于南海领土争端,相比于频频制造事端,与我国时有摩擦的菲律宾和越南,马来西亚一方面毫不放松其主权声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任政府对南海的主权声索始终坚持毫不退让的态度,另一方面则一直采取比较冷静低调的态度,主张以和平的方式,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争端。就中国政府提出的以双边会谈而非多边会谈的方式来解决南海争端,马来西亚也表示一定的认同,但同时也提出在恰当的时机应该考虑采取多边会谈的方式。
  正是这种务实的应对态度,使马来西亚得以一直实际控制着所占据的南沙岛礁。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地理空间学院地缘政治研究员阿兹米?哈桑(Azmi Hassan)甚至将马来西亚的这种外交手段称为“外交典范”。他说,相比于中菲因黄岩岛所起的冲突,马来西亚妥善处理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马尼拉方面所采取的“对抗与冲突”的应对方式使他们无法维持黄岩岛的现状,而马方所采取的实用主义的应对方式,成功避免了与北京方面的冲突,使中马之间存在主权争端的曾母暗沙仍处于马方的控制之下[23]。
  (二)大肆开采油气,推动联合开发
  就南海议题,在坚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军事冲突的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从未放弃或停止开采其在南海所占领地区的油气资源。
  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油气开采条件的马来西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源源不断地开采南海油气资源。1972年,在东马沙巴、砂拉越岸外,首次发现了近海石油。于是,许多油井在此架设,石油开采就此展开。据统计,这些油井生产的石油总量超过马来西亚当时国内需求量的两倍。到1980年,日均炼油量达到280,300桶,约40,000吨。石油已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液化气自1983年亦开始出口,液化气厂就建在位于砂拉越中部海岸的民都鲁[24]。至2011年,马来西亚在我国南海断续线内海域共开采油田18个、气田40个。石油年产量超过了 3000 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近1.5亿立方米。马来西亚出口石油的70%来自于南海断续线内海域[25]。
  在不间断大肆开采南海油气资源的同时,马来西亚还提出各争端国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共享经济利益的解决方案。在2011年6月第10届“香格里拉对话”峰会上,纳吉布总理向有关国家提议筹建一个专门的机构,以促成南海各声索国合作开发该地区以碳氢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时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扎西德?哈米迪(Ahmad Zahid Hamidi)对媒体说:“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业绩,不是打了多少次胜仗,而是避免了多少次战争。尽可能地去避免危机、冲突或者战争,这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所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利益所导致的。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合作开发以获得共赢。”他还以马印两国在主权争议海域进行共同捕捞为例,说明合作共赢的重要性[26]。
  此外,马来西亚还提倡以组织SPV公司的方式来进行油气资源的联合开发。所谓的SPV,即组建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让相关国家以股份形式参与其中。以此种方式进行资源的联合开发,马来西亚是有成功经验可循的。马泰两国在泰国湾南部争议水域成功开展了联合开发油气资源的相关项目,该项目成为东南亚首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海上资源的成功案例[27]。
  有鉴于此,马来西亚强烈建议南海各声索国搁置领土争议,避免武力冲突,对南海进行共同开发,以求在经济方面获得共赢。这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政府应对南海争端所采取的务实政策的深刻体现。
  (三)坚持“沉默外交”,避免军事冲突
  2012年至2016年“南海仲裁案”结束之前,南海风高浪急,局势时有紧张。2012年4月,发生了中菲黄岩岛冲突;7月,中国正式成立了三沙警备区。2013年开始,中美在南海多次发生海空军事对峙事件。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将中菲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这是北京首次在南海主权争议中遭遇国际司法挑战。5月中旬,中国南海“981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的中建岛附近正常作业,引发中越海警冲撞事件,后演变为越南国内打砸中资企业,殴打中方企业员工的暴力排华事件。2015年至今,随着中国在南海岛礁扩建力度的加大,美国军舰军机频频出现在南海海域。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闹剧尘埃落定,中国政府严正表示不接受单方面诉诸第三方的争议解决方案,再次重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立场。
  随着南海紧张局势的加剧,马来西亚对我国的戒备明显增强。马来西亚外交部副部长哈扎姆?再努丁(Hamzah Zainuddin)日在回答国会质询时表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各国不承认中国立足于“九段线”的南海主权声索,因为这一声索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28]。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继续以“沉默外交”应对南海局势的变化。所谓“沉默外交”,其实质是以“不对抗,避免冲突”为核心原则的外交策略。这一策略也是马来西亚应对复杂多变的南海局势所采取的一种“平衡举措”。
  2015年11月中旬,在马尼拉出席第23届亚太经合峰会的纳吉布总理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会谈。纳吉布之后向媒体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表达了对马来西亚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所采取的“沉默外交”政策的赞许。西方学者指出,马来西亚认为激进民族主义将限制政府的策略选项,并且损害双边关系。北京也在公开和私下渠道称赞马方所采取的“安静策略”,在南海问题上对马来西亚的态度也远比对越南和菲律宾温和[29]。
三 “后仲裁时代”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新变化
  近两年来,马来西亚在涉及南海问题方面的一些动向值得注意:一是在南康暗沙海域持续加强油气勘采力度,2014年8月以来,新增平台3座;与澳大利亚合租美国测量船位,对南康暗沙进行勘探,还租用挪威勘探船位,对北康暗沙进行勘探。二是马方人员涉及南海的不友好表态有所增多。2015年4月,在第26届东盟峰会上,在菲、越的鼓动下,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在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中影射中国在南沙的岛礁扩建,指责该行动破坏互信,可能对南海和平、安全和稳定造成损害。2015年6月,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海军司令丹斯里?阿卜杜勒?阿齐兹?贾阿法(Tan Sri Abdul Aziz Jaafar)将中马南海分歧公诸于众,向西方媒体披露中国执法船在南康暗沙的活动情况,渲染中马舰船在南康暗沙海域的“对峙”,宣称将就此采取外交行动,并将继续在该海域保持军事存在,引发国际舆论关注[30]。这些动向说明马方对中国在南海的疑虑有所加深,也说明马来西亚国内处理南海问题的分歧加剧以及域外势力对马来西亚的消极影响在增强。
  2016年初,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阿曼(Anifah Aman)在接受《马来西亚使者报》记者的专访中被问到,有观点认为相比于菲律宾和越南,马来西亚的南海问题立场过于“温和”,阿尼法指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处理争端的方式,无所谓“温和”或“强硬”,关键是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他再次强调马来西亚在南海争端方面的两个清晰明确的既定立场:其一,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涉及多个国家的领土争端;其二,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国际法为基础,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当被问及马来西亚在南海争端中的立场时,阿尼法外长说:马来西亚不承认中国立足于“九段线”的领土声索,因为此声索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31]。
  相对于阿尼法外长的上述外交辞令,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穆丁?敦?侯赛因(Hishammuddin Tun Hussein)的表态则显示了该国政府趋于强硬的态度。2014年上半年,希沙穆丁表示马来西亚政府有可能实施“砂拉越特别安全区计划”,即在砂拉越洲民都鲁港(距离曾母暗沙不到100公里)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南海水域和马来西亚油田的保护,同时还将增加军备采购,以提高海空武器装备力量[32]。
  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落幕。随着杜特尔特开始执政,一度非常紧张的中菲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推行独立外交政策的杜特尔特政府极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对改善中菲关系表达了很大诚意。然而,南海问题在中国―东盟内部有所缓和的同时,依然面临域外大国“虎视眈眈”的局面。在此种大环境下,马来西亚政府应对南海争端的传统务实政策根本原则不会改变,但会逐步进行新的调整。
  (一)对华忧虑明显加深,但经济考量仍然重于主权争端
  2013年以来,南海局势持续升温,由于受以美国为代表的域外势力对南海问题不断加大介入力度,以及菲律宾、越南等部分声索国鼓动的影响,马来西亚对华战略忧虑明显加深,其南海政策一度发生了“偏离”中国的转变。马来西亚对南海局势发展和中国在南海的主动作为的战略戒备明显增加。
  应该看到,近3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以及我国在南海海域主动作为的增强,马来西亚对华采取了戒备性增强的政治和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化军事部署,加快提升海军实力;其二,加强与以美国为主的域外力量的军事安全合作,充分利用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以美国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地区影响力,达到维持南海地区均势的目的;其三,努力推动“南海行为准则”(COC)的签署,强化与菲、越的联合与协作,促进东盟内部团结,削弱中国海上力量在南海地区的相对优势[33]。
  然而,与此同时,近年来,一马公司的巨大亏空[34]使纳吉布政府面临国内日益紧张的问责和质疑局面。对马来西亚政府而言,发展国家经济、稳定经济局势显然是当务之急。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普遍不乐观的大背景下,中国稳步提升的经济实力成为马来西亚政府亟需借助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力提升中马经贸关系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这对纳吉布政府而言,是极大的支持。应该说,在此种情形下,面对南海争端的马来西亚,经济考量显然重于主权争端。
  日至11月6日,纳吉布总理访华。这是其任总理以来第三度访华,也是其本人的第7次访华。纳吉布总理此次来华,与我国签署了14个企业间的谅解备忘录,价值1436.4亿马币(约合2300亿人民币),同时还签署了16个政府间的谅解备忘录[35]。这些合作协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空中运输、金融、建筑、农业、教育、质检、税务、海关、防务、港口建设、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多个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许利平研究员指出,纳吉布总理此行主要是推动“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合作。中马未来的合作需要很多“互联互通”,经贸、港口、产能合作、隆新高铁等大项目的启动都需要跟中国对接。而纳吉布总理前政治秘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则表示,马来西亚清楚地认识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是唯一能推动地区经济的引擎。马来西亚政府很看重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36]。应该说,纳吉布此行的重中之重,是为中马经贸关系进一步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因为马来西亚保持多年的中国在东盟内部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16年已被越南超越。而中马两国预设的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的目标能否达成,前景似乎也并不乐观。因此,纳吉布政府迫切希望推动中马经贸合作的实质性进展,而中马之间各领域合作协议的落实与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南海主权争端。
  2016年纳吉布总理在访华期间,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35分钟的闭门会谈。会谈结束后,纳吉布总理对马来西亚媒体表示,马中两国领导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南海问题是两个有着高度互信的友好国家之间的争议,南海争端不会影响马中两国的亲密关系。他说:“这个问题没有理由得不到最终的解决。主权问题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解决,但是它不会成为两国之间的问题。”[37]
  2017年5月中旬,纳吉布总理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马领导人亲自见证了两国企业签署并交换九项涵盖建筑、农业、证券交易、基础设施和港口合作等领域,总值72.2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柔佛“机器人未来城市”计划[38]。
  然而,纳吉布总理在其回国两天后的5月17日,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中止此前马来西亚政府与中方签订的“马来西亚城合作项目”的合同。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由于马来西亚当局单方面宣布中止合同而显得扑朔迷离,也给发展势头正好的中马关系带来了不可否认的消极影响。这与马来西亚近两年来国内经济形势低迷,以及新一届大选前政局不稳不无关系。然而,笔者认为,纳吉布政府虽有所反复,但依然清楚地知道,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利大于弊。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沿线国家的不断落地、推进与升级,它所带来的激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文相通、提高国家收入等种种红利,必将吸引马来西亚更加深入地参与合作,推动中马经贸合作的大力提升。
  (二)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与中国防务合作亦不断加强
  2014年3月,发生了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机上239名乘客中有154名为中国乘客,因此相比于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中国派出的搜救舰队最为庞大。当时,约有12艘中国搜救舰船在南海执行搜救任务,其中两艘为万吨级两栖舰。搜救工作初期由越南协调,接着由马来西亚接管。然而,缺乏硬件设备与搜救经验的马来西亚,仍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拒绝把搜救协调权交予派遣最多搜救舰船且经验丰富的中国,或者是与之共享。结果搜救主力是中国,主导搜救的是马来西亚。当搜救单位发现飞机绝迹于南印度洋之后,马来西亚日把搜救协调权交给澳大利亚,而中国只能继续成为参与国。马来西亚坚决拒绝把南海搜救协调权交给中国,或者是与中国共同承担,但愿意立即把搜救协调权交给澳大利亚,反映出马来西亚对中国海军力量介入本区域的戒心[39]。
  此外,马来西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积极谋划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世界军事大国采购护卫舰、反舰导弹、雷达、直升机乃至潜艇等海空攻击性武器和侦察装备,并计划于砂拉越新建一个海军基地。这些举动受到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加大军备竞争的影响,但同时也是对中国加强在南沙海域主动作为的一种戒备性反应,也进一步反映了马来西亚对南海潜在军事冲突的担忧[40]。
  然而,以经济利益和防务安全为核心考量因素的马来西亚,在保持对中国戒备性反应的同时,也在军事安全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2016年10月纳吉布访华期间两国达成的所有合作项目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中马两国实质性地强化了在防务方面的合作。两国重新签署了《防务谅解备忘录》,同时,马来西亚从中国购买了4艘近海巡逻舰,这是马来西亚首次从中国采购军备,表明两国军事合作的升级。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对此评论指出,从务实角度而言,或许只是因为价格上的考虑。目前马来西亚国防预算大幅度缩减,若继续向欧美购买价格较贵的军事装备,对其而言或许有难度。马来西亚转向中国购买价格相对便宜,且质量也不差的军舰,也是合理之事[41]。无论如何,中马此次签下的防务大单显得意义非同寻常。有鉴于此,尽管中马南海争端的最终解决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两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017年1月初,中国海军“长城号”潜艇和“长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停靠马来西亚哥打基那巴鲁港(Kota Kinabalu)进行休整和补给,这是中国潜艇首次访问马来西亚。哥打基那巴鲁海军基地面朝南海,具有重要战略位置,是美军核潜艇巡航西太平洋时的重要补给点,以往经常接待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海军的停靠访问。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潜艇停靠马来西亚海军基地,表明中马之间具有较高的友好互信关系,同时也说明南海形势正在缓和。而澳大利亚悉尼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计划主任格雷厄姆(Euan Graham)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则指出,潜艇的活动往往涉及隐形战事与侦察平台,性质敏感,此次访问显示,在马来西亚的同意下,中国潜艇可到南海的最南端水域活动,包括在有主权争议的南沙群岛附近[42]。
  近年来,中国面对南海争端所持的开明态度以及在纳吉布内阁内外交困之时所表示出的诚意,得到了马来西亚政府很好的反馈。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以防务合作的不断加强为引导来开展各领域的积极对话和务实合作,以推动更多有利于南海争端最终得以妥善解决的有实质意义的合作项目的开展。
  (三)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在推动中国与东盟签订“南海行为准则”方面一直努力发挥积极作用,尽力避免因南海问题导致东盟的分裂。马来西亚一贯不赞成以武力冲突的方式应对争端,它认为“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可以约束各方,有效管控局势,从而有利于保护其在南海的各种资源开发利益。此外,马来西亚还加强了与越、菲的合作。马、菲、越三国官员日在马尼拉举行会晤,一致反对中国“九段线”的主张,并强烈要求南海各主权声索国尽快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43]。马来西亚加大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的意图和力度清晰可见。
  近两年,随着我国在南沙部分岛礁扩建工程的推进,马来西亚把中国视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因此,马来西亚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海上军事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凝聚东盟力量。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逐步显示出欲借助美国力量抑制中国在本地区不断增长的相对力量优势的倾向。2014 年,奥巴马访马,这是美国总统48年来第一次访问马来西亚,对改善和加强美马双边关系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而中马关系却在同期由于“马航MH370事件”有所转冷。马来西亚皇家海军2014年6月还与美国海军“华盛顿号”航母打击大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联合演练[44]。马来西亚反对美国等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随着2016年纳吉布访华,中马防务安全合作升级,西方及日本媒体对此非常关注,甚至作出“马来西亚是继菲律宾之后又一个偏离美国倒向中国的东南亚国家”的论断[45]。然而,对于马来西亚是不是正在偏离美国,而更加靠近中国,还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前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卓汉?萨拉瓦纳木图(Johan Saravanamuttu)所指出的,“马来西亚日前对中国表现出的明显偏向,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是该国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对冲大国影响力的外交政策的体现。虽然马来西亚正致力于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意味着马来西亚正在远离美国。虽然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崛起及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它仍然高度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作用。”[46]
  总体来看,尽管近4年来,中马就南海议题在整体保持良好互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动向和趋势,但马来西亚并没有改变其南海务实政策的基本立场:它既不希望影响到中马之间的关系,也不希望其他国家的过激举动扰乱南海的稳定局面。因为马来西亚非常清楚,只有稳定,才能确保并扩大其在南海的经济利益。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扩建活动基本完成,黄岩岛海域相对平静。加之,中菲关系明显改善,中马关系持续加强,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越南的南海政策,使其转向保持克制。南海局势基本趋于平稳,南海领土争端处于可控范围。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透露,中国―东盟联合工作组于2月底就COC的磋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已经形成了COC框架的第一份草案。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满意[47]。2017年5月,双方宜布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并在第50届东盟外长会议上正式获得通过。有鉴于此,中国应充分把握目前的时机,全力推进中马各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目前马来西亚国内政局的动荡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展动向,以不变应万变,争取中马南海争端的早日破题。
[1]李金明:《中国南海疆域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页。
[2]李国强:《中国的南海诉求究竟是什么?》,《国际先驱导报》第629期,-15日。
[3]普拉善斯?帕拉米斯瓦兰著,随缘译《安全地玩:马来西亚的南海路线和对美国的预示》,《南洋资料译丛》2016年第1期。
[4]《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最多的国家》,香港经济网,日,/,,00.shtml,日。
[5]姜丽等:《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分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6]Hunns J. Buchholz,&Law of the Sea Zones in thePacific Ocean,&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1987, p.51.
[7]“Malaysia’s Key Energy Statistics”, Sept.29, 2014,http://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country.cfm?iso=MYS,July 24, 2016.
[8]“Malaysia’s Key Energy Statistics”, Sept.29, 2014,http://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country.cfm?iso=MYS, July 24, 2016.
[9]陈相秒:《2014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评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第3期。
[10]Nazery Khalid, “Dagangan Strategik Laut China Selatan”,&Dewan Ekonomi, Oktober, (纳兹瑞?卡利德:《南中国海战略性贸易》,《社会》,2011年10月,第43-44页).
[11]榕星:《马来西亚防务政策重心转向海洋》,《东南亚研究》1990年第3期。
[12]姜丽等:《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分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3]叶雨:《南海周边的海军力量》,《视野》2011年第16期。
[14]这12个岛礁是:柏礁(Terumbu Perahu)、安波沙洲(PulauKecil Amboyna)、南海礁(Terumbu Mantanani)、光星礁(Terumbu Laya)、光星仔礁(Terumbu Ubi,或称为安渡滩)、弹丸礁(Terumbu Layang-Layang)、皇路礁(Terumbu Samarang Barat Besar)、南通礁(Terumbu Samarang Barat Kecil)、司令礁(Terumbu Laksamana)、簸箕礁(Terumbu Siput)、榆亚暗沙(Terumbu Peninjau)、卢康暗沙(Gugusan Beting)。
[15]李金明:《论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史学集刊》2004年第3期。
[16]Rizal Zamani Idris, Ramli Dollah, Marja Azlima Omar”,&Isu Keselamatan Persempadanan Negeri Sabah dan Tuntutan terhadap Kepulauan Spratly,&Sabah: Penerbit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 2010, hlm.42(瑞扎尔?扎曼尼?伊德瑞斯、让里?多拉、马尔贾?阿兹里玛?奥马尔:《沙巴州边界安全问题及对南沙群岛的声索》,哥打基纳巴卢:沙巴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页).
[17]吴士存主编《南海问题文献汇编》,南海出版社,2000年,第286页。
[18]艾哈迈德?沙苏丹(Sultan Ahmad Shah),马来西亚第七任最高元首,任期为日-日,系该国彭亨州苏丹。吴士存将其名译为“阿马德沙”,参见吴士存主编《南海问题文献汇编》,南海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19]吴士存主编《南海问题文献汇编》,南海出版社,2000年,第292、297页。
[20]李金明:《论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史学集刊》2004年第3期。
[21]1983年占领弹丸礁,1986年占领光星仔礁和南海礁,1999年占领榆亚暗沙和簸箕礁。
[22]《美媒: 马来西亚总理拒“域外国家”插足南海》,参考消息网,/0658.shtml,日。
[23]Azmi Hassan, “Iktibar Dasar Luar Kuala Lumpur”,Utusan, April 24, 2014,.my/utusan/Rencana//re_01/Iktibar-dasar-luar-Kuala-Lumpur#ixzz30QOER29C(阿兹米?哈桑:《吉隆坡外交政策典范》,《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24]Hunns J. Buchholz,&Law of the Sea Zones in the Pacific Ocea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Singapore, 1987, p.51.
[25]安应民:《论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当代亚太》2011年第6期。
[26]“Malaysia Cadang Kongsi Ekonomi Laut China Selatan”,Utusan, Jun. 6, 2011,&
.my/utusan/info.asp?y=2011&dt=0606&pub=Utusan_Malaysia&sec=Terkini&pg=bt_07.htm#ixzz2IlLGATip(《马来西亚建议共享南海经济利益》,《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27]孙光勇:《探访“泰马海上共同开发区”》,人民网,日,.cn/GB/.html,日。
[28]“ASEAN Sepakat Tidak Iktiraf Tuntutan”,&Utusan, Jun. 16, 2015,.my/berita/parlimen/asean-sepakat-tidak-iktiraf-tuntutan-1.103462(《东盟一致立场,拒绝承认中国的主权声称》,《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29]普拉善斯?帕拉米斯瓦兰著,随缘译《安全地玩:马来西亚的南海路线和对美国的预示》,《南洋资料译丛》2016年第1期。
[30]孙书贤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所做题为“海洋权益形势与强国战略”的讲座。
[31]Zulkifli Jalil, Kasthuri, “Tiada Istilah Berlembut”,&Utusan, Jan. 3, 2016, .my/rencana/tiada-istilah-berlembut-1.175698(祖尔奇弗力?贾利尔、卡斯苏瑞:《没有“温和”这个词》,《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32]徐菁菁:《南海棋局:小国博弈与战略选择》,《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2期。
[33]陈相秒:《2014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评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第3期。
[34]“一马公司”是“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 MalaysiaDevelopment Berhad)的简称,2009年由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建立,是马来西亚的主权财富基金。近几年来,一马公司作为马来西亚政府的战略性投资公司,因被揭露负债累累且巨额资金下落不明而饱受批评,不仅在其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也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使纳吉布政府的形象及民心大受损害,甚至导致了马来西亚政坛的一系列震荡。
[35]“PM Sangkal Dakwaan”,&Utusan,&Nov.5, 2016,.my/berita/wilayah/kl-putrajaya/pm-sangkal-dakwaan-1.403822(《总理驳斥“出卖马来西亚”的谣言》,《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36]《马来西亚总理访华将坐中国高铁军事合作达新高度》,搜狐网,
/1911105.shtml,日。
[37]Baharom Mahusin, “Hubungan Tidak Terjejas”,&Utusan, Nov. 4, 2016,.my/berita/nasional/hubungan-tidak-terjejas-8211-najib-1.403332(巴哈龙?马胡森:《纳吉布:两国关系不受影响》,《马来西亚使者报》日).
[38]《送43个榴象征建交43年纳吉访华展开“榴外交”》,(新加坡)《联合早报》日,/beltandroad/news/story140
[39]蓝中华:《马中外交战略布局与互动》,(马来西亚)《当代评论》2014年第2期。
[40]陈相秒:《2014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评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第3期。
[41]《马来西亚总理访华欲买巡逻舰英媒:是对美国的打击》,腾讯网,/a/507.htm,日。
[42]《中国潜艇首次停靠马国休整补给》,(新加坡)《联合早报》日,/special/report/politic/southchinasea/story953
[43]《外电:马来西亚联手菲越反对中国南海主张》,参考消息网,
/3450.shtml,日。
[44]席志刚:《中国南沙前进机场锁定永暑礁?》,《中国新闻周刊》日。
[45]《马来西亚总理访华购买4艘中国军舰首次大规模采购中国武器》,观察者网,
/16/TBPCM.html,日。
[46]Johan Saravanamuttu, David Han, “Malaysia-China Relations: ANew Turn?”,&RSIS Commentary,&No.274, Nov.4, 2016,&
http://www.rsis.edu.sg/wp-content/uploads/2016/11/CO16274.pdf, Jan.15, 2017.
[47]《王毅谈南海:局势已趋平静,再生事端不得人心》,中国外交部网站,日,http://www./web/wjbzhd/t1444014.shtml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亚东南亚商务通”的作品均为南亚东南亚商务通原创,其版权属于南亚东南亚商务通,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转载需注明来源“南亚东南亚商务通”。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南亚东南亚商务通)”的文/图等作品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格特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滇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地区形势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