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经云;观三界如火宅无安,犹如火宅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大悲古寺_净土修学道场
日期: 点击: 402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
日期: 点击: 1,341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
日期: 点击: 1,531
编者按:戒就是规范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没有学习圣贤教育以前,我们往往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日期: 点击: 1,700
  了本心空无我人,对境现影不关心。山光水色任由在,大圆镜现不留痕。真相无相显万相,真常无常常放光。认得本源净心地,清净[…]
日期: 点击: 1,278
  孔子的学生子路,父母健在时家里穷,子路时常到百里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后来作了大夫,每餐吃到三、五鼎丰盛的饭菜,想到自[…]
日期: 点击: 1,780
  恶业之中,杀业最重。所以佛家将&戒杀&列为五戒之首。修学佛法之后,我们要对曾经造下的杀业,至诚[…]
日期: 点击: 3,453
  年复一年心不变,日复一日广结缘。深入经藏开智慧,明了实相见真佛。真诚清净圆无碍,慈悲平等利众生。年年岁岁无量寿,心无[…]
日期: 点击: 1,716
  妙观空空如幻,智照真妄一原。觉本空无一物,悟性常乐湛然。明白了心,就见到了你的本性。性是体,心是用,体用不二。凡夫只[…]
日期: 点击: 4,244
   印光大师说:&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
日期: 点击: 4,847
  &杀生害命,必受恶报;近者祸在自身,远者殃及子孙。&今天我们在这里向大家讲述的是因为捕鱼害命,祖孙三代同受[…]
净宗十三祖国际佛学会
入行论第43节课
第四十三节课
现在正在讲思维烦恼的过患而断除。前面已经学习了烦恼的危害,在生死轮回当中,烦恼长期损害着我们,而且危害的程度相当高,世间上任何一个敌人也不能与它相比,因此,对每一个修行人来讲,不应该依止和亲近烦恼。
今天接着以总结的方式给大家宣说,我们始终都要作意烦恼不能成为自己的所依,不能亲近烦恼。
壬二、作意烦恼非为所依:
无始相续敌,孳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
从无始以来,烦恼就在不断地加害我们,孳生一切祸害的根源就是烦恼,这样的烦恼如果长期住在我的心中,那在生死轮回中怎么会有快乐呢?根本不可能有。
大家也清楚,从时间的角度而言,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烦恼连续不断地加害我们,让我们感受了无量痛苦。这种加害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无始相续”,即从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时间极其的漫长。如果我们还不如理对治烦恼,将来于无数劫当中,它仍会不断地故伎重施。要知道,所谓的烦恼,除了害我们以外,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三界众生没有一个不受烦恼的威胁、折磨和攻击,所以理当认识到烦恼的迫害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或者一生一世,而是非常长的时间。
其次,烦恼在危害我们的时候,跟其他的危害方式并不相同,它的危害性是最大的。佛陀在经中说:“世间的怨敌不是最大的敌人,而所谓的烦恼,是最大的祸首、最可怕的敌人。”大家都清楚,有了贪嗔痴等烦恼后,就会不断地造下恶业,不得不感受轮回的痛苦,尤其是地狱、饿鬼、旁生极其难忍的痛苦,以及地水火风灾难、疾病等等,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切祸害的根源、一切灾难的根源,全都离不开烦恼,故从危害的严重性来讲,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到烦恼并不值得亲近。有些人将烦恼视为最亲密的朋友,在烦恼的驱使下,经常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正住在罗刹国中,罗刹女终有一天会吞食自己的。所以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一定要认识到烦恼的危害。
倘若烦恼一直居住在我们心中,把这里当作它的永久客房,只要它一天没有离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就不会有丝毫快乐可言。三界中的众生相当痛苦,表面上看来,有些人有财富、有地位,坐的是高级轿车,住的是星级宾馆、豪华别墅,享受的是各种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相续中的烦恼病没有消除之前,始终都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就像是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虽然他睡的床非常舒适,但心里始终离不开苦恼,同样的道理,世间上有些人穿得好、吃得好,不管从哪方面讲,他的生活几乎跟天人没有差别,但如果真正去亲近他、了解他,就会发现他的内心十分空虚无奈,贪欲随外境而不断增长,整天考虑的就是感情、工作、生意,这样的人,在他的烦恼疾病没有疗愈之前,永远也不会有快乐的机会。
颂词中说,有了这些烦恼的话,我们不可能在生死轮回中获得无惧的快乐。这一点,不用多说你们也非常清楚,有了烦恼的迫害和折磨,我们的心就会刹那也得不到自在,纵然想过快乐的生活,但真正快乐的人却相当稀少。唯有依靠观无我等佛法中的对治,才能令自相续中的烦恼逐渐减少,这种修行人和瑜伽士的生活才过得相当快乐。
我经常都这样想:现在一些大城市里的大富翁、大老板、大老总,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当富足,但心中的快乐根本比不上山中的修行人。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这些修行人住在山洞里、森林中,吃穿全部都非常简朴,但他们内心所享受的快乐,远远超过了世间上的这些富贵人。因此所谓的调心极为重要,在与烦恼作战的过程中,假如有一天我们相续中的烦恼没有地方住了,找不到属于它的空间了,那个时候即使你遇到了再大的困难病痛,也会全部转为道用,都变成顺缘了。
所以,若按以前高僧大德的教言来修持,每个人都能获得这种快乐。当然,这一点也需要观待修行环境,如果我们到一些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去,修行的成就虽然也有,但这种力量肯定比较薄弱。很多修行人在寂静的地方、学院里、寺院中修行,本来效果非常不错,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或者家里面,修行上就会底气不足,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承受力和忍耐力。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修行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在座的有些修行人非常伟大,你们不贪著自己的家庭、亲属、名位及财产,将名闻利养全部抛之脑后,追随前辈高僧大德的足迹前往寂静的地方,在这里以稳固如山王般的方式日日夜夜地闻思修行,如果这种精神不断继续下去,我想终有一天你们一定会豁然开悟,认识到自心光明的本来面目。
要知道,不管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凡是烦恼深重的人在世间上都不会有快乐。光是没有快乐、痛苦一点也不要紧,但这种痛苦永无止境,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穷尽。因此我们应当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制止自相续中非常可恶的烦恼,在它面前千万不要修忍辱,不要认为烦恼很调皮很可怜,让它在自相续中多产生也不要紧,这样一来,你有时候生嗔恨心,有时候生贪心,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尤其是贪心和嗔心,它们在烦恼中是最根本的、最可怕的,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说:“给在家居士讲烦恼的话,他们最容易搞懂的就是贪心和嗔心,愚痴无明恐怕刚学佛的修行人不一定懂,因为从法相上来讲,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贪心、嗔心、傲慢、嫉妒等这些烦恼,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会懂,一旦自相续中产生了这些烦恼,一定要尽量地去克制,尽量减少它的生起时间,在生起的当下认识到它,这样的话,我们闻思修行、清净戒律、弘扬佛法的善法财宝才不会被烦恼小贼一窃而空。不然,如果长期依止烦恼,它所带来的危害,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程度上,都不是世间敌人所能相提并论的。
生死牢狱卒,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安乐何能有?
“生死”指的是轮回,此处将烦恼比作生死牢狱中的狱卒,它看管我们无法离开轮回、不得解脱,并不停地迫害我们、加害我们,这样的刽子手如果居住在我们心中,那在三界轮回中怎么会有快乐呢?绝不可能有的。
下面对这个道理进一步分析:大家应该知道,世间上犯了法的人被关在黑暗阴冷的监狱中,一刹那的自由也没有,看守员经常看着他,假如行为稍不如法,就以不同的刑罚来进行惩罚。同样,在三界轮回的牢狱中,不管你是人间的众生还是天界的众生,都被业和烦恼的镣铐束缚得紧紧的,一点自在都没有,烦恼把你一直关在轮回当中,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我们就像瓶子里的蜜蜂一样,上上下下地飞舞,始终都离不开瓶子。同样,很多人都特别向往解脱,渴望享受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的妙乐,但是烦恼的狱卒就是不让我们出去,自己想要好好地闻思修行,准备离开这个轮回,它就使我们生病,让我们起烦恼、生嗔恨心。不仅如此,现在世间中造恶业的环境也非常多,有时候看一看大城市的公路两旁,那里设有各种各样的门,但解脱的门是很少的,在离城市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寺院,这就是前往解脱的门。可在茫茫人海当中,这样的门又有多少呢?而且如今很多寺院都在提倡搞旅游、搞展览,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人极为罕见,所以从这种环境也可以看出,解脱的大门几乎是没有的。
烦恼是轮回中真正的狱卒,它不但让我们感受轮回的痛苦,而且想方设法把我们推入最可怕的地狱当中,它来充当地狱的刽子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地狱里各种各样的恶狗、乌鸦等动物以及阎罗狱卒,全部都是我们心不清净的自现形象,是烦恼的一种显相,如果因烦恼深重而堕入地狱,自相续中的烦恼自然就变成各种形象的地狱狱卒,拿着非常可怖的兵器,以各种刑罚来折磨我们。比如在热地狱里面,狱卒把我们扔到铁水翻滚的热锅中,使我们全身焦烂燃烧,生不如死;在寒地狱当中,我们也是感受无量的寒冷剧苦。本来想离开那个地方,但狱卒们拿着兵器打杀,不让我们出来。其实,这些痛苦全部是自心的一种显现,只要烦恼狱卒长期住在我们心中,跟我们的习气以无二无别的方式来看守着我们,假如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没有了解它的可怕行为,经常随顺烦恼,在生起烦恼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这样一来,我们在轮回中永远也不会有快乐的时候。如佛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弥勒菩萨和莲花生大士也说过:“不净室中无妙香,五趣之中无安乐。”所以,只要烦恼陪着我们、跟着我们,我们的生活就永远不可能有自由和快乐。
总之,我们首先应对烦恼的本体有个非常明确的认知,知道烦恼无始以来一直害我们到现在。然而,世间上的很多众生根本不知道烦恼那么可怕,我们身边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烦恼,即使有些人知道自己烦恼深重不好,但也只认为这是偶尔的违缘而已,根本没有看重它,没有认识到它的祸害性。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依靠传承上师们的殊胜教言,通过空性观、无我观来对治烦恼,或者依靠密宗的见解来观察烦恼的本性,当自己生起猛火般的烦恼时,通过各种方便方法让它消于法界,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
其实,所谓的烦恼只是一种幻化而已,《大圆满禅定休息》中引用《幻师请问经》的教证说:“众生是一种业力的幻化,而这种幻化依靠佛法的幻化来进行摧伏,最后现前智慧的幻化——佛陀的果位。”所以我们若认认真真地去观察烦恼的本体,依照《大般若经》里所讲的那样,以如梦如幻的窍诀来进行对治,或者按《俱舍论》的观点通过不同的修法来消灭烦恼,这样都是可以的。
在知道了烦恼的危害性之后,我们要像远离恐怖分子那样千万不能亲近它,否则总有一天它会把你整个吞噬的。烦恼跟世间上的坏人完全不同,正如前面所说,世间上的坏人不可能长期地加害我们,而烦恼这个敌人,在没有认识到它的本性之前,它的加害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精进地修持,否则,烦恼一日不除,我们始终不会有快乐的机会。对此,根桑秋扎论师(华智仁波切的弟子)曾引用过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说:“烦恼就像非常凶恶的豺狼,凡夫众生犹如绵羊,在绵羊群中如果有一只恶狼,那么绵羊永远也得不到快乐。”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人如果有了烦恼,少许的快乐也是得不到的。尽管平时有人说“我今天很快乐”,但这种快乐的本性要么是行苦,要么是变苦,在没有获得成就之前,凡夫确实没有真实的快乐可言。
因此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现在不快乐的根源是什么?就是自相续中存在烦恼。而这个烦恼如果依靠上师的窍诀来对治,也并不是特别的可怕,这一点大家应该有把握。
以上讲了不能依止烦恼的道理,下面进一步宣说我们应对断除烦恼生起强烈的意乐心,此分三个方面来讲:
辛二(生起断除欲乐)分三:一、披上断惑盔甲;二、莫因痛苦而厌倦;三、坚持不懈对治烦恼。
壬一、披上断惑盔甲:
乃至吾未能,亲灭此惑敌,
尽吾此一生,不应舍精进。
明白了烦恼的危害和过患之后,通过详详细细的分析,我们要发一种誓言:乃至我没有确定摧毁烦恼这一怨敌之前,有生之年绝不能放弃精进。
比如我们看见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心里就会想:他害我的次数不计其数,我一定要想尽办法把他消灭掉。同样,我们依靠上师的教言、论典的窍诀以及自己智慧的分析,终于认识到烦恼在生死轮回中给我们带来了无法言说的麻烦和痛苦,如果再这样随顺它,对自己的前途是不利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重新做人,乃至没有将自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断除之前,这一辈子乃至生生世世都不能舍弃精进。
我们从心坎深处应该有个非常坚定的决心。什么样的决心呢?我要努力,不努力的话,像烦恼这样的大敌是不容易摧毁的。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铲除自相续中的烦恼呢?如果拿着兵器或者工具来断除,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拿一块石头或一根木棒准备跟烦恼搏斗,说“我今天要跟烦恼打仗,你们快给我来吧,向烦恼冲啊”,这样可能也不太现实。断除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观修无我空性的智慧,依靠大乘的这些论典,依止最殊胜、最有说服力的智慧,一旦这些智慧在自相续中生起定解,烦恼的根本和种子就会逐渐损坏,不可能再为非作歹了,这就是我们传承上师的教言。
当然,这一点需要毕生勤恳不息的努力,如果你没有丝毫努力,做一般的事情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就成功的。在皈依佛门、依止善知识以后,每个修行人应该想:我无始以来一直漂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如果现在没有披上精进的盔甲,一直懈怠懒惰下去,那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的。烦恼让我们每天都放逸散乱懈怠,如果天天睡懒觉,这个烦恼就高兴坏了,就像用牛奶喂毒蛇、它会特别高兴一样,倘若用放逸的牛奶一直喂养烦恼的毒蛇,那它永远都会对你开绿灯,让你什么事情都很成功。
我们很多人修行起来,就像是爬高山一样非常困难,而造恶业的时候,又顺利又成功,很多方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让我建一座寺院,在这个过程中困难重重,而如果是开肉联厂或者屠宰厂,手续很快就批下来了,资金也马上筹齐了,让我当老板绝对没有问题。所以有时候也可以看得出来,造恶业就像下山一样,成千上万的魔众都来帮你,成功率非常高,造恶业的方便门也特别多,而行持善法,尤其是如理如法地修持,哪怕是短时间内观一下无常,对有些人来讲也非常困难,这就是轮回皆苦的甚深密意。
因此,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听了这个法以后,大家应该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不要一两天就消失了,而应该从现在起改变自己、转变自己,将生死轮回的方向扭转过来。本来是前往地狱的,现在遇到了佛法以后,马上把方向盘转过来,不要前往那个方向,纵然今生得不到成就,也应该有把握获得善趣,这就是获得人身尤其是值遇大乘佛法和大乘殊胜教言的目标,也是它的一个作用。否则,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以前你没有听法的时候造恶业,现在也继续造恶业,那听受佛法只不过得一点功德而已。
我希望大家在学习《入行论》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好好发愿,另一方面要详详细细地去探索,前段时间我也说过,这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非常殊胜的意义。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在讲考的时候,一会儿就读完了,没有必要这样读,这个传承我已经得过不少次了,让你再给我传一下,一方面是可以,大乘佛法的加持很大,你可能有不同的传承,跟我交流也非常好,但另一方面,我要的是什么?就是你对字里行间的深刻思维,通过这些思维,你应该有一种感受,这就是我需要的。所谓的讲考、背考和闻思,每个人都应该达到这种程度。
我每天讲得不多,基本上是四五个颂词,有些人认为很容易,看一遍可能一分钟都不要,读一下也很简单,然而圣者金刚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有真正地思维它、研究它,才能挖掘出其中的甚深宝藏。所以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过得特别简单,我也知道有些人非常聪明,《入行论》的字面意思解释得来,但你理解的跟真正的内容是不是有一点差别呢?我现在讲得不是特别广,如果依靠藏地、汉地、印度高僧大德的讲义来分析,一天讲一个颂词也可能讲不了它甚深的意义,但若时间拖得太长了,可能大家又不太愿意。既然如此,希望你们不要过一下就算了,不要认为这个颂词很简单,只有几个字。是!一方面是简单,但有时候你没有认认真真思考的话,里面的真正意义不一定能挖得出来,对自相续的成熟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和帮助。
所以大家听了法以后,不但要学会对治自己的烦恼,而且应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有个新的感受,不然光是在字面上读下去,那我觉得学和不学没有什么差别。虽然我自己讲得不好,但你们现在有很多参考书,其中《入行论广释》基本上都是以前高僧大德的解释方式,再加上上师如意宝的一些窍诀,若能对此进行发挥,应该是有一些内容的。
当然,我在这里讲了很多,有些是对的,有些可能也不对,但我基本上是围绕它的中心来讲的,并没有太离题,太离题的一些胡说八道,我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同样,你们自己在发挥的时候,也应该围绕颂词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思考和分析。
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恼心,
是故未灭彼,壮士不成眠。
这里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精进呢?因为世间上意义不大的仇恨,自己在未能报仇之前也是夜不成眠,那烦恼对我们的危害如是严重,需要精进就更不必说了。
我们对于暂时造成微不足道损害的小事,如对自己毁谤、制造违缘、抢夺财产等等,都会耿耿于怀,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尤其是嗔恨心非常严重的人,别人杀害了自己的亲友,他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千方百计地想要报复,在没有消灭敌人之前,始终都不会安心的。实际上,这些怨恨的敌人,就像前面所讲,对我们的损害并不是特别严重,佛经中说一切亲怨都是不定的,《亲友书》也云:“父转成子母成妻,怨敌复次成亲友,是故流转轮回者,无有少许确定性。”在这个轮回当中,今生是我的仇人,来世就可能变成我的亲人,如同嘎达亚那尊者公案里所讲的那样,前辈子是杀害自己的人,下一辈子就成了自己最亲密的人。上师如意宝在一首道歌里也唱道:“上半生仇恨的敌人变成了现在的密友,现在对自己非常关爱的亲友,过段时间很可能成为杀害自己的仇人,所以世间上的亲怨没有任何可靠性,对此我们不应无有意义地生起贪心和嗔心。”世间当中的确是这样,永远都成为敌人的,不管是国家也好,人与人之间也好,一般来讲是没有的,这一点通过自己一生的经历也可以证明。
所以对于世间上的敌人,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对他如何如何,但烦恼无始以来不断侵害我,给我制造违缘,它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和创造者,如果真的有胆量、有志气,作为顶天立地的修行人大丈夫,对这样不共戴天的烦恼怨敌确实应该复仇加害。倘若不敢的话,那你就是天底下最懦弱的、最没有勇气的人了。在这个世间当中,亲朋好友被人杀害,自己若不敢报仇的话,人们都会讥笑你不是男子汉,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修行人,烦恼无始以来不管是从时间上也好,范围上也好,一直不断地加害我们,如果不但不对治,反而随顺它、亲近它,还要对它表现出热情,在生起烦恼的时候,一直恭恭敬敬的,“对对对,我应该随着嗔恨心骂别人,随着贪心造恶业”,这种行为如不如法?每个人也可以观察一下。
当然,对治烦恼的确也不是那么容易,噶当派的教言中也讲了,因为烦恼存在的时间非常漫长,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它一直与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一天两天的修行根本无法完全对治。就像一个身患麻风病的人,身体都已经溃烂了,吃一两口的药能不能马上痊愈呢?绝对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烦恼这种疾病,对我们来讲已经病入膏肓了,随随便便修一两天的法,修几天的五加行,就希望烦恼完全根除,贪心嗔心什么都没有了,那你想得太美了,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要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修一间小房子,也要打好刚开始的基础,然后才能进行里面的装修,本来你以为一个月就可以修好,结果拖来拖去三四个月也完不成,这种现象常有发生。
要知道,烦恼在我们凡夫人的相续中比较坚固,有些人修行几天没有感应,就开始心灰意冷了——“我现在好像没希望了,已经修了这么多天,但是无我空性还没有生起来,也没有见到莲花生大师和文殊菩萨,怎么会是这样呢?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等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存在了?”有些人的想法特别简单,这是对佛法不太了解的原因所致。作为修行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以往的高僧大德,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佛法对治烦恼,最后离开人间的时候,尽管已经八九十岁了,但仍然在不断地修行,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不会认为“我十岁时开始学佛,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怎么还有烦恼呢?”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这样!
因此,大家首先一定要听法,否则,不懂这些道理的话,经常在相续中生起邪见,本来可以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但由于相续中的这些恶念,结果就会中间夭折、半途而废,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你们好好地闻思,打好稳固的基础,认识心的本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
总而言之,在没有灭除烦恼大敌之前,我们应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永远也不能舍弃精进。佛法依靠精进,精进其实就是自己心的一种力量,然而有些人背书看书时,就觉得“像我这样业力深重的人,都已经三四十岁了,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他一见到好吃的东西,“我应该可以的,来,我吃三碗四碗五碗七碗都没有任何问题”,这时候就开始睁开眼睛了。其实大家对修持善法方面,应该提升自己的心力,而在造恶业或者吃喝等无聊的事情上,我觉得应该少一点,不太精进也可以。但是我们凡夫人完全相反,做一些非法或没有意义的事情,就非常精进,也非常开心,平时造恶业的时候精神特别好,而要听闻大乘佛法时,他就没有精神,奄奄一息了(众笑)。真的是这样!我看见有些人上课时已经不行了,讲完课后就活过来了,这样不太好!我们在善法方面应该对自己说“加油”,以前的米拉日巴杀了那么多人,造了那么多恶业,最后也是即生成佛,他自己也说过:“我并不是金刚持佛或大菩萨的化身,我只是个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人,但谁有像我这样对佛法的信心,谁就可以立地成佛、获得成就。”所以,米拉日巴尊者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每一个人都有如来光明藏的佛性,都有获得成就的机会,在短暂的时间中,给自己的修行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合理。有些城市里面的人动不动就“我太忙了,我的工作太多了,我的事情太多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必要,大家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这对你来讲也不是特别的困难。
我们应该发愿最好是能够即身成就,如果不能的话,那不堕入三恶趣也可以,而且相续中的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弃。最近很多人也发了这种誓愿,我确实非常的高兴,大家都说:“不管怎么样,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我发愿不舍弃菩提心,菩提心的地位如此重要,如果没有它的话,修什么都不可能成功的。”有了这句话,那你一生的修行应该有了方向、有了安全感,只要不舍弃精进,你的成就指日可待!为什么佛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为什么佛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怎样才能出离?以什么法门才能快速出离?
《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其目的在于指向极乐世界。对此,搂主的问题不在于解释,而是解脱。
说来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难免遭遇逆境。对此,印光法师曾有现实开导: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有祸有福,本无一定。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则无苦非乐,无逆非顺,无祸非福矣。是以君子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 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此‘素富贵’四句,出自‘中庸’,虽然没用佛门的“空”字,但处处如出一理,其画龙点睛之句则在于:“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哪里还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影子?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佛教术语。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
  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佛在《妙法莲华经》里作的比喻。说,一个大庄园已经起火,但是,小孩还不明白,仍在里面玩耍,不知顷刻之间就要丧命。我们所在的欲界更是如此。
怎样才能出离?
离开这个火宅。
以什么法门才能快速出离?
深信西方极乐世界实有,恳切发愿愿意去,专念阿弥陀佛圣号。
发至诚心,最快的一天一夜乃至七天七夜,就能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法华经上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布畏”。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众生轮回的六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整个宇宙。
在我们这个三界六道,这个宇宙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就像着了火的房子,已经很危急了,整个宇宙充满了苦痛,非常可怕,但众生不觉悟,不知道苦难危急在眼前,不知道可怕,更不知道出离。
在六道中,地狱,饿鬼,畜牲,是三恶道,是最苦的,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是三善道,但三善道仍然是苦,人道是苦乐掺半,其实大多数是苦多乐少,佛说人生有八苦,还有人世间无尽的烦恼,但多数人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趣,完全随因果业力,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去,众苦煎迫,还执着放不下。六道中天道是比较好一点的,寿命比较长,享乐比较多,但天道寿命也是有限的,享受完了还是要轮回的,因为终将轮回,还要轮回其它道,没有尽头,依然是苦,依然摆脱不了苦,所以,三界之中,没有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所以,佛告诉我们,只有出离轮回,不再轮回,才能真正解脱痛苦,也就是赶紧出离火宅,出离三界这个危难之地。
但怎么出离呢,佛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经上说,在那里没有三恶道,在那里没有轮回,也就没有这个根本的苦,在那里可以和无量的圣贤聚会,可以花开见佛,常和佛及菩萨亲近,在那里寿命无限,只有极乐。
但我们众生能去那里,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四十八愿,只要众生常念阿弥陀佛佛号,阿弥陀佛就会在我们众生在这个世界生命结束时接引我们到他的佛国净土,这是阿弥陀佛的无比的大慈悲心,只有佛才有这样的大慈悲心。
正因为佛的大慈悲心,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我们众生才可以方便快捷的出离三界,只要常念阿弥陀佛名号,强烈的信愿求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临终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令我们这一世就解脱,横超三界,不再轮回,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出离轮回的最快速最简便易行最殊胜的法门。
为什么佛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三界。谓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也。)
怎样才能出离?
学佛就能出离。
以什么法门才能快速出离?
佛法有八万多种法门,只有念佛法门才能快速出离,念佛就能今生成就佛道。因为《佛说无量寿佛经》中的四十八大愿中的一愿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还有: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常念不断就能快速出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镇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