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车预期8天后在不知的情况下被扣走怎么处理,车里还有住青旅贵重物品怎么办,这种情况他们算违法吗?

查看: 24907|回复: 30
他们是如何成功的(食品行业的成功案例集锦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4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32 积分
论坛中有很多想创业的朋友,包括刚毕业的学生和打工族。本主题旨在收集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供大家参考或借签,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发。
         打工赚得10多万学费 一个设计装修人员发家史
梁文昌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渔村,两度放弃“铁饭碗”,靠自己打工筹齐10多万元学费,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他1995年来到武汉,出任香港一装饰公司驻汉设计总监,3年后组建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起装饰公司。
2002年转战家装市场损失上百万,如今他用80万元装修打造公司新形象,回归工程装修。
14日晚上9时,记者在梁文昌的办公室见到了他。他戴一小框金边眼镜,时髦的卷发纹理清晰。
打工赚得10多万学费
1990年,中学美术老师梁文昌不顾家人反对,辞职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室内环境设计。
当时学校花费每年3万元左右。为了筹齐学费,梁文昌上学期间有事无事就跑到老师那里“讨”活干。
“记得那时接最大的一笔单,赚了4000元。那时画水粉图,中间不能停,否则水粉前后颜色就不一样了。常常一张水粉图画下来,过了学校食堂吃饭时间,就拿包方便面充饥,曾经吃了一个星期方便面。”
回忆自己的上学经历时,梁文昌笑说,10多万元的学费就这样搞定了,帮老师接业务不但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还锻炼了专业能力,更坚定了走设计这条路的信心。
月薪800到年薪10万
1993年毕业后,梁文昌在广东省第八建筑工程公司下属的装饰公司任主任设计师。每月800元的薪水让他那颗充满激情的心无法安分。而此后的两年里,装修业在全国步入红火时代。
1995年年初,经朋友介绍,梁文昌出任香港一装饰公司驻武汉工程设计总监,待遇是年薪4万元加年底奖金。
第一个项目是武昌ok一百娱乐城,整个工程有6层楼,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
梁文昌白天和工人一起下工地,晚上又在脑海里反复斟酌设计,常常熬到深夜两点才睡觉,经常半夜为一个局部设计又跑到现场找灵感。
“从空调的安装,到柱子、梁的处理,哪个地方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我每天都要守在施工现场,提前告诉工程队下个地方该如何施工,注意哪些细节处理。”
武汉寒冷的冬天并没有让这个广东小伙子的激情降温。“那时全是手绘图纸,没有空调,时常手被冻得僵硬。”梁文昌说这都不算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洗澡,那时气温不超过5℃,但工地只能洗冷水澡。工作了一天,在房间里跳几下,跑1000米,咬牙就用冷水冲,的确很锻炼人”。
之后,梁文昌又参与了亚洲大酒店、武汉国际大厦、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大型工程装修,同时也涉足一些私人高档别墅装修。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梁文昌在业内做出了自己的口碑。到1997年,梁文昌的年薪涨到了10万元。
两次坐飞机去看材料
“有了这种磨炼之后,再困难的事也不是困难。”1998年下半年,梁文昌在顺道街组建了自己的dnd室内设计事务所。
当时,设计的份额在整个装修工程中只占3%,而如果把施工也包下来,大约可以赚到整个工程的20%。他又从广东招了一批施工队过来,并于2000年以500万元注册成立联合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当年3月,经熟人介绍,梁文昌接下一幢400平方米别墅的装修。这是他首次接触家装,为了让客户满意,光设计图纸就画了60多页,不光有每个房间的局部设计方案,窗、门的款式,甚至连整个家居后期陈设都要考虑在内。
客户要求把房间设计成欧式洛可可风格,而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头粗中间细的欧式柱子,而武汉没有这种材料。于是,梁文昌两次飞赴广东考察。回汉时,不仅为客户带回柱子的材质样本,还自掏腰包5万多元,买了一些设计中后期的饰品供客户选择。
扎实的设计加上诚意,对方爽快地交纳了6万元设计费,还把后期整体装修及家具购买(价达100万元)都交给了梁文昌。
转战家装一年亏了上百万
2002年,武汉家装市场进入“战国时代”,800多家装饰公司和数不清的马路游击队一起争抢家装蛋糕。
梁文昌也信心十足地转战家装,目标锁定高端客户,宣传口号标新立异:“打造家装中的宝马”。一个月内,人员、部门全部重新筹备。
梁文昌大胆打出“设计费150元/平方米”。而当时家装公司大部分都是免费设计,少数设计收费的公司也是最后冲抵工程款。开始半年业绩还不错,可好景不长。到了年底,公司每月的签单量由八九十万元下跌到二三十万元。
梁文昌发现,每天上门的客户还是有,对设计也很认同,可一旦知道公司的设计费时,客户都会吐一个字---贵。他分析,武汉家装市场虽有高中低档之分,但普遍看重价格,特别是装饰公司宣传的优惠价格战、免费设计。
降低设计费。”当年3月,梁文昌将设计费调至100元/平方米,经一个月观察,公司业绩依旧,于是再调,最后一直调到了20元。
后来,梁文昌提出公司一月只做6套别墅的定位,开始在媒体上投资金做广告,为了攻下小区,又对外招了一批业务员和客服,大半年时间,豪华高档装修的定位仍没能打开市场,公司倒贴了上百万。
80万元让设计“说话”
“再做下去肯定是烧钱。”梁文昌坦言,家装市场已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混乱。
经过一年的调整,梁文昌果断将主业回归工程装修,今年3月,他将办公地点选址西北湖附近一商业楼,600平方米的办公室,装修花了80万元。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办公间个性十足,梁文昌的房间里有一个电视柜,关起来是一个古董样式的饰品,打开后又能体现多种功能。
“这里每一处摆设、造型都是有讲究的。”梁文昌说,让自己的公司成为客户参观的标本,“让我们的设计来跟客户‘谈’”。
现在联合南方有综合、设计、市场等九大部门,另外还有两个副总主持日常工作。“我现在很少管业务上的事情,主要心思还是放在工程项目的艺术设计上,毕竟这才是我的专长,也是我的追求”。这也许可以看成是梁文昌的另一种经营策略---靠艺术品质打造自己的品牌。
[ 本帖最后由 jqf_zhp 于
08:24 编辑 ]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辣妹子开饭馆狂赚4.8个亿 树口碑打造百年老店
           辣妹子开饭馆狂赚4.8个亿 树口碑打造百年老店&&
  重庆人喜欢吃是全国有名的。1994年,严琦下海,在重庆白市驿开了家只有5张桌子的街边小饭馆。由于用心经营,再加上她善于琢磨,创立了自己的特色菜辣子田螺,小店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尝到创业甜头的严琦并没有吃香馍馍。1997年,踌躇满志的严琦把店开到了成都,并且起了个好听的店名—————陶然居。
  开业不到1年,她就又在成都连开了3家分店,并且个个红火。2000年,严琦挥师重庆,在重庆最偏僻的科园三街投资4000万元,开了一家4000多平方米的餐厅。由于拥有一流的菜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食客络绎不绝,那条原本冷清的街也被带动起来,成为有名的美食街。之后的4年里,严琦又在“大本营”重庆开了8家精品店,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一连串的成功让严琦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到竞争最激烈的北京开店。2003年10月,在北京的黄金区域—————朝阳区,她开设了第一家陶然居餐厅。2004年6月,在海淀区的白石桥,她的第二家餐厅也开张了。
  迄今为止,严琦的“陶然居”餐厅已在重庆、成都、北京、湖南、贵州、新疆等省区市建立了50多家连锁店,营业面积超过14.5万平方米,为社会提供了1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额为4.8亿元,每年向国家纳税3000万元。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漂亮温婉的女人选择自主创业呢?严琦说:“我渴望做成自己的事业,并想劝告所有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年轻人:成功就在于用心做事业。”
  要做百年老店的信念让严琦在实践中既掘得了金,更取得了“经”,在南来北往的食客品尝美味的同时,严琦也在细细咀嚼餐饮、经营、文化的关系。
  精明时尚的严琦有她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运作模式,当其他店主还将眼光盯在价格上的时候,严琦看重的是菜品的口味和特色;当人家致力于口味时,她则开始考虑店堂的环境;当注重店堂环境成为潮流时,她已在尝试绿色餐饮了。在市场竞争中,严琦始终快人一步,这也正是“陶然居”10年来笑傲餐饮业界的经验。
  在严琦看来,做事业不仅仅是要赚钱,更在于树口碑,这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除了不断开发新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外,严琦常常告诫自己的员工,在向客人介绍酒水时,要坚持从低到高原则,给客人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要坚持提醒客人不要点菜过多,以免浪费。
  为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严琦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还创办了陶然居餐饮职业培训技工学校,为“陶然居”的全国连锁体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严琦常常对前来向她取经的创业者说,“创业时,选择自己有能力驾驭的、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至关重要。如今创业的难度比过去大了,对于众多青年朋友来说,即使不能自主创业做老板,为别人打工也一定要用心,只要做出成绩来,一样是成功的。真诚做人,认真做事,这就是我成功的真谛。”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掘金深圳汽车用品超市 二十三岁赚到首个100万
           掘金深圳汽车用品超市 二十三岁赚到首个100万
& &  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 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
  1、白手起家——打磨手艺成了敲门砖
  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汉荣回忆道。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终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因为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现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
  2、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
  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后来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机遇终于垂青勤奋的王汉荣。1993年底,机动车被盗案件十分猖狂,公安部下达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地车管部门向车主推荐汽车防盗锁。王汉荣觉得工厂生产的汽车防盗锁是出口产品,应该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于是他四处向有关部门推荐自己工厂的产品。
  终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后来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
  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3、蹊径独辟——她帮我赚到100万元
  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货,就一定好卖,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王汉荣说。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厂家拿货,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来,向江苏的无锡、徐州和广东南海的几家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订货。因为他能第一时间拿到紧俏的货品,所以行内有越来越多汽配店闻风向他订货,甚至包括广州的汽配店。
  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了一个高佻、亮丽的广州女孩,一家经营汽车电子防盗产品的香港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女孩也是从售货员、收银员、销售主管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跟他很谈得来,爱情的种子就在王汉荣心中悄悄萌芽了。每到广州送货,王汉荣就往女孩店里跑。
  其实女孩也早就喜欢上了这个诚实、有干劲的小伙子。第二年,在后雾灯生意最红火的那一年,他们结婚了。深受香港经营理念熏陶的太太不仅帮王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地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更重要的是鼓励他生意一定要做大、做强。不然也就没有了后来全深圳最大的汽车用品卖场。
  4、成功法宝——理念先行规模效益谨慎扩张
  在汽车用品批发利润日渐微薄的时候,刚刚兴起的汽车用品的零售利润却相当可观。1997年,在太太的建议下,王汉荣租下了位于宝安39区的旧海关报关大楼一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作为门面,楼上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仓储式超市。当时,一楼每平方要70多元,二楼仓库他拿到了厂房价,每平方米仅10多元,即便如此一个月的租金也要两万元。不到3年时间,王汉荣的好利时已经在宝安独占汽车用品市场的鳌头。
2000年,宝民一路一栋6层高楼宇整栋出租,租金相当低廉。王汉荣一次性拿出300多万元付清3年租金租下整栋楼。两层做卖场,一层做办公室和住宅,两层半转租给一家宾馆。他的算盘是“以租养租”,这样下来,每个月要掏的租金并没有增加多少。更重要的事,一个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汽车用品销售及服务广场——好利时汽车用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好利时从此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不仅可以自主生产汽车化工、五金、音箱及布艺等产品,还拥有由全世界范围内的300多家采购商组成的采购网络,并向全国800多家经销商供货,其中深圳占了八成。
  2004年底,由好利时投资设立的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定址在人气最旺的华强北商业区,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比关外要高,对汽车用品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我们精心布置了销售区、音响试听和安装区、贴膜区,还有专门的吸烟区、休闲区,更附设了小小的网吧,使消费者在等候服务之时能够免费上网。”这次,王汉荣一反在租金方面低廉的首要选择,因为这里要办成好利时在深圳市区的旗舰店。从试营业开始,爱车空间的业绩稳步上扬,事实证明王汉荣这一步没有走错。
  记者印象
  谁都比我更像老板
  初识王汉荣在4年多前,他当时语出惊人:“看不出来吧?谁跟我站在一起,都比我更像老板。”他的坦白确实说中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分明就是一个长相平常、穿着更平常、比我虚长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许多富豪都有过贫苦的经历,飞黄腾达后你却看不出丝毫的贫苦之气;同样出身贫苦的王汉荣,发达了,富贵了,却依然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用他的话说:“外表的奢华不一定象征财富”……“有些人赚了钱,就把心思花在衣、食、住、行、用上,整天想着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我是农民出身,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几年来,王汉荣几乎没有买过一块手表,也许是当年在工厂里打工时见得多了吧。王汉荣唯一的爱好是踢足球,但却永远穿着那双国产名牌——二三十元一双的双星牌足球鞋。哪个富豪没辆好车,但2004年前,王汉荣一直开着那辆福建东南产的富利卡,一边私用,一边拉货。直到最近才花了40多万买了辆丰田霸王。他调侃道:“朋友们都看不过去了,不买辆好点的不行了。”
  记者第一次认识王汉荣是2001年春节前,他参加深圳商报举办的“邀请贫困小孩一起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中午他邀请了两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共进午餐,王汉荣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善的微笑,还给每个孩子“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后来聊起来,王汉荣说:“我是在贫困家庭长大,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会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像以前别人帮助我一样。”
  采访的当天下午,王汉荣邀请记者观看了一场足球赛,他是场上的中场,前突后守满场飞。他平时不抽烟、不嗜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在业余时间跟他的员工们来场足球赛。踢足球冲撞再所难免,记者曾问他的员工跟他踢球时是不是都小心翼翼,生怕碰伤他?员工笑着回答:“王总说过上了场大家都一样,哪会有什么担心。”
  因为肯吃苦、不怕吃亏,当初在机械加工厂的车间主任给了他一个当推销员的机会,让他迈上了销售的成功之路。也是因为诚恳、亲切,与许多汽车用品生产厂家都成为了好朋友,共同成长,所以他总能够拿到比别人更便宜的“友情价“。还是因为诚实、随和,那个漂亮的广州女孩愿意放下安逸的一切,跟随他到深圳,助他事业再创高峰。
  生意经
  从发展不成熟的行业做起
  不要跟利润斤斤计较
  想扩大投资先练好内功
  外表的奢华不一定象征财富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手被卷入绞机臂断梦未断 卖包子追寻千万富翁梦
            手被卷入绞机臂断梦未断 卖包子追寻千万富翁梦
  ●他16岁出道经商,到26岁仍一事无成
  ●外漂3年,每每偷跑回家,父亲便老泪纵横,因为怕人上门追债
  ●他身上曾经穷得只剩8角钱,刚够买一个肉包子,却戏剧性地使他成了江城“包子大王”
  ●邓灿辉,一个普通的湖南农民,要靠卖包子成就“千万富翁”的梦想
  天桥下的“狗不理”包子
  晚春的清晨,不到5点天就亮了。忙乱的脚步中,裹着汤汁、酱香四溢的白面大肉包,被一笼一笼放到两口大蒸锅上,水汽腾腾。
  5点半,打货人、“扁担”们陆续聚集拢来,围在巴掌大的包子铺门口狼吞虎咽。一抹嘴,他们利索地穿过利济北路的人行天桥,消失在了人头攒动的汉正街。
  到傍晚6点打烊,这个天桥下10来平米的小店,要卖出6000个大肉包子。除了个头大点儿,汁浓鲜香的包子颇有些“狗不理”的味道。
  “包子好,富人能吃,穷人也能吃”,老板邓灿辉揉着案板上的面团,百感交集。谁会想到,这个胳臂曾惨遭剐皮、睡过火车站的苦孩子,今天会在江城包子界占有一席之地呢?
  流浪街头 吃不起第二个包子
  为躲避10万元的粮油债,邓灿辉跪别父母,1996年从老家益阳“跑路”到了株洲。
  他从没觉得如此挫败过:16岁出道做生意推销针棉,亏了;19岁借资十几万元开大米加工厂,又亏了;23岁转向搞粮油批发,还是亏了。最后这一跤,摔得他离乡背井。
  衣衫褴褛地流浪在株洲的街头,邓灿辉饿得天旋地转。他望着街边一个讨饭的老乞丐,对方竟“嗖”地把讨钱的破碗藏进怀里。这条铮铮汉子,血一下涌到了耳根。
  不远处,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吸引了他,他咬着嘴唇,反复搜刮衣缝的每一个角落。最后,裤袋里掉出了仅有的8角钱,邓灿辉想买2个肉包子,但肉包子卖5毛钱一个,他吃不起第二个。
  “我没文凭,没背景,没一技之长,干嘛不学做肉包子!”包子铺火红的生意,看得邓灿辉心头一热。
  灰头土脸地偷跑回家,老父看见儿子就赶:“你跑回来做什么!”邓灿辉说要学手艺做包子,父亲冷冷地撂下一句:“10年了,你一事无成,你还能做成什么?”“我10年没赚到钱,但我一点不良习惯都没有,为什么要把我判死刑?”邓灿辉站起来直视父亲,几近咆哮。
  母亲背过身去暗暗抹泪,她在乡亲面前“拼着一张老脸”为儿子凑来了1500块钱,供他学做包子。邓灿辉心里明白,如果这次再亏,他就一辈子也爬不起来了。
&&  效仿华佗 偷尝“切药刀”
  26岁,在开往长沙的长途汽车上,邓灿辉开始书写他的“包王”人生。
  1500块钱只够他在长沙学艺一周,干瘪的荷包不允许他在外久漂。7天后,就在他学了点做包子的皮毛,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江湖”上突然杀出一个名叫“雪×坊”的包子店,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雪×坊”的创始老板,原本拥有相当规模的酒店、公司,家底厚实,孰料中途发生变故,所有资产一夜之间亏得精光,连买盒烟的钱都没有。落难的老板想到了做包子,他东挪西凑,花5000元/月的“天价”,请来一个70岁的大师傅,给他掌厨做包子。不久,包子店一炮而红,资金迅速回笼,如滚雪球一般。
  这无疑给邓灿辉心头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为学到“雪×坊”做包子的技术,他掉头来到株洲,以学徒身份混入“雪×坊”学艺。
  做包子并不难,但馅料调味相当关键,师傅对一些“独门”的配方密不外传。10天后,邓灿辉竟成功将配方“偷师”。
  邓灿辉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华佗到深山向高人学医,一连数年都无斩获。大师无论采药还是配药,都不允许弟子在旁。有一天,华佗突然悟道,学成下山了——因为他偷尝了师傅切草药的刀。
  “我尝出了师傅和好的包子馅儿,还偷偷记下了他们所有的流程和设备”,邓灿辉狡黠一笑。
  很快,“雪×坊”将分店开到湘潭,邓灿辉再次挤上这趟车:“技术偷到手,接着就该偷管理,学着人家开新店”。20天后,这个看似木讷的小伙子,彻底学成离开。
  开张首日 手被卷入绞肉机
  回家的路上,处于极度亢奋状态的邓灿辉,逢人就念8个字:“只要有钱,肯定成功!”
  他把家里承包出去的田全收回来自己耕,盘算着这样就可以把税扣下暂不上缴。又通过父母向人借钱,零零碎碎凑齐2.5万元。
  邓灿辉将“发财”的首站选在了从未去过的遵义。1999年9月的一天,他的包子店开张了。如他所料,当地人从没吃过这么松嫩香喷、个大雪白的肉包子,包子店全天下来一鼓作气净赚500块钱。
  半夜,浑身酸痛的邓灿辉从外面回到店里,发现几个师傅在牌场上正玩得高兴,肉馅和面都没开始准备,眼看天亮一开门就要“断炊”。邓极力压住火气,走到外屋开始绞肉,这时,惨剧发生了——
  邓灿辉一个恍惚,左手整条胳臂被卷进了绞肉机。根本来不及想痛,只听见骨头卡在机器里面“咔咔”作响,他的手断了。黄豆大的汗珠子往下簌簌地滚,要强的邓灿辉一声不吭,自己拖着胳臂往外拽,整整卡了15分钟。
  女友来的时候,邓灿辉的手因为缺氧和供血不足,已经憋紫得跟腿一样粗。父亲脸色惨白地拆打机器,没用。邓灿辉清楚,要把手弄出来,必须把机器往回倒一圈,这意味着,他的胳臂要被重新碾一次。女友抱着他汗得透湿的身体,淌着眼泪一点一点把他的手往外挪。胳臂终于从绞肉机里拽了出来,一层皮却被机器活活剐落,血肉模糊。
  辛辛苦苦赚的500块钱,全部捐给了医院,包子店才开张一天就被迫关门。次日,邓灿辉提出出院。主治医生说:“只要你跨出医院大门,手必断无疑。”邓灿辉头也不回地迈出了医院,那个地方,他呆不起。
甩起残臂 半年还清10万巨债
  不死心的邓灿辉拖着剩下的半条命,跌跌撞撞回到益阳老家,变卖了舅舅的稻谷,凑了860元钱,又卖了父亲的电视机,换了500块钱,加上1000块钱的借款,再度出发。 他决定放弃遵义,改去湖北黄石。
  一到黄石,邓灿辉就被“吃黑”了。1300元的门点月租,被房东代理人倒了几手后,“黑”了他3600块。邓灿辉咬牙咽下这口闷亏,每天甩着几近残疾的左臂,起早贪黑。即使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依然坚持选用20元一斤的卤牛肉,挑最好的面粉,调味用鸡精不用味精。凭着肉多馅香、松软面甜的特色,那一个月,小店卖出了7000元的包子。
  半年后,邓灿辉还清了家里10万块的“烂尾账”。在变卖舅舅的稻谷时,邓曾许诺,“总有一天我会10倍偿还”,他兑现了。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膜术师”的创业:从民工到身价千万老板
              “膜术师”的创业:从民工到身价千万老板
  在深圳,有一家专门给汽车贴膜的“巧手”公司,它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将贴膜程序、验收标准、价格全面公开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品牌专业店……伴随巧手长大,主人李竞也从一名打工者成长为小有名气的有数千万身家的老板。
  从国有公司出走
  1991年大学毕业后,李竞分到了武汉市一家较有规模的国有公司,主要从事招聘、策划新公司运作之类的“杂活”,活儿很轻松,但所获也十分有限,看看现在,想想将来,李竞觉得这么干下去,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1993年,他背负着父亲反对的压力,毅然自砸铁饭碗到浙江温州去闯荡。
  “胃出血”后思考创业
  在浙江温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李竞负责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工作,包括选地、批地、报建等手续的办理。他说,这些活不好干,有时候一个电话来了,就要立刻出去应酬。在来来往往的应酬中,李竞三次胃出血。“那时像吸毒一样,风一吹就倒!”
  休养期间,他思来想去,觉得只有自主创业才会有出路。从此立下了创业的人生大计。
  洗车一个半月被老板辞退
  学投资的李竞,朦胧地感觉到汽车服务业大有前途。但是他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1998年初,他到广州找工作。第一个便是月薪300元的洗车工。自小喜欢汽车的李竞,在这里卖力地干活,学习这个行业的服务模式。有一次他掏出一部当时比较新潮的手机打电话,被老板发现,老板当时很诧异——月薪300元的洗车工,怎么会有钱买好手机呢?诧异之余,老板把他辞退了。
  到深圳巧遇“新技术”
  被辞退后李竞来到深圳,当时他的同学研究的纳米粉体合成技术用来作汽车玻璃隔热膜,有低反光高隔热的效果。这种新技术产品(高清晰隔热膜)当时已试生产,但还没有投放市场。李竞立刻发现,这是一个富矿。他立即四出活动,最终做成大陆的独家代理。
  谈起这个人生的起步点时,李竞说当时没有钱,做独家代理要300万元,后来经反复协商,降到100万元。但这些钱,当时李竞也没有。他和朋友合伙,各自一半,这样只要50万元就可以了。于是,李竞跑回武汉,以家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一部分,不够的找朋友借。为此,他拟出详细的行业发展报告,许诺给利息。朋友们出于对他个人的信任,愿意把钱借给他。
  2000年初,第一家“巧手”在湖北大厦开张。
  刚开始创业时睡地铺
  刚开始经营时,李竞遇到了一大问题:没有顾客。怎么办呢?李竞说,协作中找出路。到一些没有这项业务的店里去推荐,上门施工,并付给介绍生意的汽车美容店一定比例的介绍费。慢慢地,一些人知道了这项业务,口头相传,带来一些顾客。他说,仅一位许姓顾客,就给介绍了15位顾客,这些人又介绍他们的朋友来,生意就这样一天天扩展。
  当年他赢利17万元,因为借款还没有到期,他就从这17万元中拿出7万元,做为广告基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此后,他每个月都要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做宣传基金,在报纸电视上去做广告。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生意越来越好,曾有过33分钟贴完一辆富康整车的最高记录,也创下了一天单店贴膜30多辆的行业新高。
  2004年,李竞获得团市委颁发的青年创业奖。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新开了两家分店,分别在八卦岭和香蜜湖。
  连锁店走向全国
  在“巧手”在深圳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李竞想到开连锁加盟店的事情。他的想法是,开加盟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供货商打更多的折扣,降低全体加盟店的成本;目前,巧手加盟店遍布长江以南,最远的开到了新疆。据李竞介绍,目前已经签订了全国各省市113家左右的连锁店。巧手加盟店目前仍在快速增加,山西太原总店近期开业,江西省境内拟在年内开30家加盟店。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深南大道作证:5个河南小伙唱红粤港大地
              深南大道作证:5个河南小伙唱红粤港大地
5个仅有中专文凭的河南南阳农家小伙子,集体闯荡深圳打工。由于长期找不到可以糊口的工作,他们被迫餐餐吃泡面,天天睡露天,夜夜遭蚊咬,甚至被女友抛弃……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居然还“不知天高地厚”,在深圳这个歌手如云、乐手如林的地方成立了一个打工乐队——“深南大道乐队”,立志叫板“黑豹”、“零点”等大牌乐队。
谁能料到,几年后,他们竟唱红了港澳,连年获得香港及东南亚地区荣誉最高的“金曲奖”和“最佳乐队奖”。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的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成了有车有房的金领打工族,还准备在2005年下半年以新专辑《打工者之歌》,在内地掀起一股“深南大道”热!这5个普通打工仔到底是怎样梦想成真的?他们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艰辛呢?
携手出征去深圳实现我们的梦想
1976年,刘冲出生在河南淅川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戏迷,受父亲影响,刘冲从小就爱唱戏唱歌。
1991年7月,刘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阳市艺校声乐专业。在这里,他结识了4个同学:学吉他的唐河人郭延跃(小郭),学贝司的镇平县人李志强(小强),学键盘器乐的南阳县人晋无畏(无畏)和学鼓乐的淅川县人刘永生(豆豆)。他们5人志向一致,脾气相投,很快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当时看到香港beyond乐队热潮席卷内地,刘冲大受启发和感染,他豪气冲天地对4位好友说:“我们将来也组成一个乐队吧,像beyond那样干一番事业!”4个好友当即响应。这样一个近乎心血来潮的提议,使5个年轻人坚定了将来创业的志向。他们在校刻苦学习各自的专业,早早地开始了准备。1994年毕业前夕,鉴于乐队在内地还是比较前卫的事情,而深圳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他们雄心勃勃地决定:毕业后干脆一起到深圳去发展!
可是,他们的选择遭到了各自家庭的强烈反对。当时他们学校的毕业生还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刘冲被分配到淅川县剧团。当他向父母谈起自己想去深圳的想法时,爸爸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冲儿,咱们家是什么人?世世代代的农民!好不容易分配了一个工作,你咋能不珍惜!你不要胡思乱想,别给我把铁饭碗弄丢了!”一个亲戚得知后,也连忙劝阻他:“你的志向不错,可你想过没有,深圳如今是什么情况?人们一窝蜂地往那里钻,听说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你才中专毕业,到那里能有什么发展?没准连打杂的活儿都找不到!到时候两头踏空,后悔就晚了呀!” 但刘冲却不这么想,他认定搞音乐的人呆在小县城也没什么大出息,因此在1994年12月不顾父母的反对,拉着同学李志强,偷偷离家出走了。
刘冲和李志强一到深圳,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就爱上了这片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热土。刘冲马上写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家乡的郭延跃、晋无畏和刘永生。郭延跃等3个同学的家人也坚决不同意他们到深圳打工,可一接到刘冲的信,仨小伙就按捺不住了,利用春节之机,他们联合起来轮番做父母的工作,说得父母们将信将疑,只得勉强同意他们先到深圳去试试。
1995年3月,三个小伙子告别家人,也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当刘冲和李志强在深圳火车站接到他们时,这5个同学不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满怀壮志地大呼大叫:“深圳,我们来也!”
然而,这5个仅有中专文凭的河南农家子弟很快就品味到了深圳的“残酷”。起初,他们以5人乐队的形式推销自己,每天在市中心四处奔走,到文艺团体、歌舞厅和酒吧等需要乐队的地方联系工作。他们以为,凭着扎实的功底、门类齐全的组合,找到一个接收单位应该不成问题。岂料,深圳人根本不买他们的账!半个多月里,他们所到之处,要么已经有了乐队,要么不需要乐队;有的虽然要乐队,但要求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而他们只有中专学历,人家根本看不上。宝安区有家酒店好不容易肯接收他们,但一听说他们全是河南人,并且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时,马上又反悔了。原来,这家酒店担心他们会结成帮派,难以管理。
5人整体找工作不行,他们就化整为零,分头去找工作。他们在地图上将深圳划成35个片,每人跑一片,然后交叉换片跑。大家白天分头找工作,晚上碰头反馈找工作的情况。结果,每个人都将深圳跑了个遍,却没有一个人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将标准又降了一格:不论能不能干所学的专业,只要能找个与音乐有关的工作就行。可是,奔波了30多天,他们仍然没有一个人找到与音乐沾边的工作。这样的结果,不免让他们感到非常沮丧。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尽管大伙省吃俭用,但所带的钱已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们不得不从租的房子里搬出来,白天继续找工作,晚上就露宿公园。一到晚上,公园里密集的蚊虫将他们叮咬得无法入睡。蚊虫的叮咬倒还在其次,更糟糕的是,他们几乎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不得不把每天三顿饭改为两顿,有时甚至只吃一顿饭,而且都是方便面!
无奈,刘冲只得对大伙说:“既然我们暂时找不到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不如随便找个工作先干着;等解决了吃饭问题,再慢慢找我们喜爱的工作。”即使是这样,刘冲和李志强也只是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发宣传单的工作,而另三人仍未找到工作。5个人就靠刘冲、李志强每天发宣传单挣的四五十元钱维持生活,仍然睡公园,吃着已令他们反胃的方便面。不到3个月,他们每个人都瘦了10多斤,但为了音乐理想,他们依然坚持着。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乐队组建起来呢?尽管连肚子都难以填饱,但这5个为着音乐梦想来到深圳的河南农家小伙儿却仍然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1995年8月的一天,刘冲灵机一动,向打工的广告公司老板建议说:“老板,发传单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呀!依我看,不如找个乐队在街头演出,用这种形式吸引路人,宣传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老板采纳了他的建议,说:“好啊,那你就负责找个乐队试试看。”刘冲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这么轻易就被老板采纳了,他赶紧将晋无畏等人向老板推荐,没想到老板竟同意录用他们了。
这可是他们首次在深圳以乐队的形式亮相,他们兴奋之余,丝毫不敢马虎,在街头连演了5天。看到效果果然比发传单好,老板一高兴,给了他们2000元酬金。拿着这2000元钱,他们拥抱在一起,百感交集,热泪滚滚……他们含泪唱起了自己写的歌《真情宣言》:“不遭遇坎坷,何来寂寞/不遭遇挫折,怎会失落/人来人往对谁说/多少委屈心底藏;不想有人为我悲伤/心中理想不曾忘,再多苦,再多伤,又怎样……”痛痛快快唱完歌,他们这才找了个小饭馆,吃了一顿两三个月都没吃过的饱饭。
从此,他们就以乐队的形式,找需要宣传的商户,在街头促销演出。这样给商户在街头宣传演唱,尽管收入比打零工好得多,但有时半个月也接不到一宗活。因此,他们的生活依然清苦。
就在这时,刘冲和晋无畏的女朋友突然到深圳来看望他们了!尽管这两个女孩都是他们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彼此感情很深,但刘冲和晋无畏到深圳后因为处境很糟,都没把实情告诉女友。如今女友们突然到来,顿时令他们慌了神。果然,两个女孩千里迢迢赶来后,看到他们在偌大的深圳竟然落魄到晚上睡公园、食不果腹的地步,不禁非常失望。
为了让女友有地方住,他们只好租了一间民房。可房子只有一间,5个小伙和两个女孩怎么住呢?那天夜里,深圳偏偏又下起了大暴雨,两个女孩不约而同地向刘冲和晋无畏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马上跟她们回河南,要么分手!
小民房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刘冲和晋无畏的心也像霹雳闪电一样撞击着:回去,虽然能留住爱情,但意味着退缩,放弃心中的理想;5个人风雨同舟地已熬过了大半年最艰苦的日子,现在当逃兵多么遗憾!沉默了片刻,刘冲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当逃兵的!”晋无畏也坚定地表示:“是的,没有坎坷不叫攀登!失恋就失恋吧,痛苦也只是我和你两个人,比起放弃大家共同的理想,这点痛算什么!”那一刻,5个小伙子的右手几乎同时伸出来,紧紧地摞在一起……第二天,两个女孩伤心地离开了深圳。
然而,失恋怎么可能不令人产生刻骨铭心的痛苦?为了尽快从失恋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一连几天的傍晚,刘冲都叫上4兄弟来到无人的海边疯狂地演奏,狂歌乱舞,借此发泄心中的苦闷。一天傍晚,他们再次来到海边时,刘冲凝望着海水,想起在深圳打工遭遇的酸甜苦辣,回想起过去与女友恩爱的情形,内心的苦涩无以名状,一段歌词突然像一股被压抑许久的岩浆一样喷涌而出,他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那份爱,已感觉疲惫/那份情,在心中已憔悴/我执著,换来忧郁眼神,是不是陷得太深/爱的路,我己越走越累/我的心,从未见你安慰,只是你不敢面对/别再对我谈起感情,这些年我过得不容易/别再对我山盟海誓吧,失去的只有我在意……”
沉郁伤感的歌声很快感染了其他4人,他们也情不自禁地伴奏起来。他们的旋律越来越有节奏感,越唱越亢奋激昂。刘冲和晋无畏彻底释放着自己的情绪,歇斯底里地对着江水狂吼狂唱:“别再对我谈起感情,别再对我山盟海誓……”两人任泪水在脸上流淌……
这种痛苦的宣泄终于收到了效果,刘冲和晋无畏渐渐从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这首在痛苦中诞生的《别再对我谈起感情》,后来成为这个乐队的主打歌曲。
尽管遭受过失恋的痛苦,尽管在深圳打拼得并不如意,尽管衣食住行依然朝不保夕,但他们学会了苦中作乐。接不到演出时,5人常常到工厂或建筑工地,为工休空隙的打工者义演。
2000年5月的一天晚上,他们又在罗湖区街心公园为纳凉的人们进行义演。没想到,这次义演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时,恰巧有一位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领导出来散步,这位领导是个对音乐非常内行的艺术家,对他们的演出大为赞赏。第二天,他们就被该中心聘为驻场乐队,虽然薪酬不高,但他们仍然为真正开始了梦想已久的音乐之旅而兴奋不已。
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后,大伙儿的劲头更足了,刘冲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练嗓子,其余4人也早早起来练习器乐,一年365天,从不间断。看到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实现理想锲而不舍,就连扫街的环卫工人都说:“这帮年轻人将来不成气候才怪呢!”
十年拼搏音乐梦 一喝大地起风雷
2001年春节前夕,刘冲他们又被聘请到“本色”酒吧担任驻场乐队。“本色”是一个高档酒吧,能在这里驻场是很难得的。刘冲激动地对大家说:“能在‘本色’驻场,说明我们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充分展示我们的才华,就一定会成功!”
5个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在酒吧的表演广受来宾的欢迎。2001年2月,想到5个人都在深圳打拼,又都来自河南,深南大道又毗邻香港,是深圳最有朝气和活力的标志性大道,刘冲提议乐队正式取名为“深南大道”。2001年3月间,刘冲惊奇地发现每当他们演出时,总有几位香港人准时出现在观众席上。细心的刘冲一打听,哈哈,这几个人竟然是香港“声制作公司”聘请的对“深南大道”乐队进行考察的香港音乐界权威!
日,“深南大道”正式收到香港“声制作公司”的请柬,邀请他们到香港进行一场小型演出,并洽谈合作事宜。晚上,在香港声公司的演播大厅里,“深南大道”进行了表演,虽然台下仅有30多人,但他们都是香港乐坛的顶尖高手及香港声公司的高层人物。这次演出,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第二天起,香港“声制作公司”和“深南大道”乐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谈判。日,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就这样,“深南大道”一鸣惊人,成了内地在香港签约的第一支乐队!签约后,公司向他们预付了大笔资金,并对他们进行了强化培训和全方位的包装,使“深南大道”的音乐素质和知名度迅速提高。
2001年8月,“深南大道”在深圳体育馆进行了一场大型演出,整场座无虚席,演出大获成功。自此,“深南大道”成为深圳乐坛最耀眼的一支本土乐队。
2001年10月,“深南大道”推出了专辑《深南大道》,不仅在深圳大受欢迎,还获得了香港“金曲奖”及“最佳乐队奖”。2002年1月,“深南大道”在香港演出12场,场场爆满……2002年10月,乐队又获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乐队奖”;2003年,“深南大道”被香港选拔为香港电视台代表队参加东南亚地区“红人秀”比赛。他们的单曲《真情宣言》奇迹般地再获全球华语音乐排行榜“乐队奖”和香港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国语歌”奖,被港澳乐坛誉为“获奖专业户”!2004年,“深南大道”应邀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随后,香港和内地的唱片公司以刘冲作词作曲的歌曲《别再对我谈起感情》为主打曲,联合打造了同名新专辑。其中,歌词为“吃泡面,睡露天,蚊虫咬……”反映打工者生活经历的歌曲,不仅让大部分深圳人感同身受,而且在千万个外出打工青年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5个只有中专学历的河南农家小伙子,通过艰辛的打拼,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不仅事业有成,经济和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彻底改善。现在他们都在深圳买了房,刘冲、晋无畏和李志强还买了私家车,乐队也添置了两辆轿车,过上了金领生活。成功后,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孝顺父母,资助家乡的亲友。2005年初,刘冲还拿出3.5万元钱,资助家乡淅川修建公路,得到了乡邻们一致好评。2005年内,“深南大道”乐队已计划推出新专辑《打工者之歌》,下半年将乐队的市场从香港、东南亚转移到内地。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音乐界的许多人士都说:“这支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屡获大奖的乐队,本来就是从打工者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以讴歌打工者为特点,肯定会在内地掀起一股‘深南大道’热!”而晋无畏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说:“无论干什么事,坚持信念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法宝。我们一定能给包括打工者在内的亿万中国人送去快乐……”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艰难打工路 终圆致富梦——记镇雄打工仔吴长伟
           艰难打工路 终圆致富梦——记镇雄打工仔吴长伟
  这天,在昆明市一处豪华别墅的绿色草坪上,一位大老板身穿一套名牌休闲服,脸上架着墨镜,手中随意而又潇洒地挥动着一支名贵的高尔夫球棍,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别墅。一见他昂首阔步地走进别墅的玻璃钢门,原先在里面搞装修的一群工人,便都毕恭毕敬而又热情地与他打招呼,纷纷亲切地称他为“吴老板”。吴老板一见到工人便放下他那高贵的派头,随和地握握这人的手、拍拍那人的肩,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大中华牌香烟,散发给围在他身边的工人们。
  他就是这些别墅装修工人们的老板、昆明某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吴长伟。别看他大款派头十足,其实对手下的工人他比弟兄还亲。因为,他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也吃过寄人篱下、打工卖力气的苦头。吴长伟出生在镇雄县坪上乡的偏僻山村中,这儿除了贫穷还是贫穷,举目望去,只有茫茫黄土。这儿有的人甚至连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都没有去过,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吴长伟因为家中太穷,所以过早地背上了生活 的重担,13岁就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个农民应该做的活,他都做过。他渴望学习,可是,每当他看到父母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点粮食,拿去变卖成钱,给他当学费时,他又感到了深深的愧疚。终于,勉强支撑到初中二年级,家中无力再供他上学了,一个小小的孩子就这样眼含泪水,依依惜别了同学、师长,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学校。那时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富起来,一定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决心去外面闯世界,他不甘心就这样听任命运的安排,他要与命运较量!可是要出去也不容易,因为,就连路费也没有一文。母亲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借到几十元钱,给他做路费。吴长伟就这样怀揣着几张脏兮兮的票子,开始了自己的命运之旅。出发那天雨夹着雪花,一个劲往他破旧的衣裳中灌,冷得他直打抖。他没有畏缩,踏着一路泥泞,头也不回地告别了家乡,开始了与贫穷的决战。
  然而,人生的路途是何等艰险,汽车一路颠簸将他带进了贵阳市。这个山里娃只见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好大一个花花世界。然而,城市虽大,却找不到一块自己栖身的地方。他明白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滚滚财富,不属于自己,但他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争取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寒风刺骨,饥肠辘辘,他体会到了什么是饥寒交迫。他走进一处公路建筑工地,好心的工头给了他一份拌水泥浆的工作。几天下来,他的双手开遍了裂口,血水从裂口中渗透出来,冰冷的水泥浆从裂口处渗进肉内,一用力,双手刺痛得像利刀在割,钻心的疼,折磨着他。但他就算是这样拼命地干,一天下来,挣的钱也只能勉强糊口。第二年,还是孩子的他,一个人辗转来到了昆明,到公路上当一名泥石工,砌挡墙。渐渐地,他的石工技术有了提高,体力也比初来时强多了。由于勤劳、奋斗,他有了一些积蓄。他决心用这一点积蓄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便省吃俭用,一点点积累起来。
  他在1994年冬,通过竞争,利用这一点积蓄,大胆地承包了一个小规模工程,当上了领班工头。可是正当他雄心勃勃,要大展雄才之时,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由于不懂工程预算、资金运作、工程管理等专业,两年下来,他没有赚钱,反而倒赔了6万多元,成了一个债台高筑的穷人。在失败中他意志低落,灰心失意,饱尝了创业的艰辛滋味。但这个在小时候就因劳作而受过伤的人,却没有绝望,只有与命运宣战的豪气。他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创业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于是,又心甘情愿地重新寄人篱下,开始了打工的生涯。他以退为进暂时忍辱负重,在打工期间,深深地对刚刚过去的失败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他在深刻的教训中明白一个道理:要走上富裕之路,只凭出苦力,永远也办不到;要富,就只能靠智力!而今的打工仔,已今非昔比,虽说做的工作仍然是出力,但思想中却在孕育着一个个计划;与此同时,他利用打工空闲时间,加紧学习各种有关业务知识,用学问来充实自己。终于,他成熟了,各种磨难,使他成为一个摧毁不了的钢铁汉子。就在他有充分准备后,于1998年10月又在玉溪路桥公司承包了一段造价为200多万元的工程。他带领着80多号人在玉元高速公路上修筑挡墙和边坡防护墙。由于有了充分的业务准备,他驾轻就熟,一举成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000年8月,他又雄心勃勃地带着200多人,承包了元磨高速公路上的一段边坡防护墙。这次他有了丰富的管理、施工经验,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因此,尽管工程总造价达1200万元之巨,施工队伍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但他指挥若定,管理有序,不仅使得工程进展顺利,而且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安全生产都得到了业主的好评,从而获得了“劳动能手”的光荣称号,得到上万元的奖金。但他不骄不躁,稳打稳扎,后来又相继承包了不少大、中型工程。就这样十多年奋斗下来,他成了拥有百万资产的大款。去年,他审时度势,从公路建设行业中退了出来,去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一举拿下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别墅装修工程,开始了新的征程。这就是本文一开头我们所见到的情景。
  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从怀揣几十元借来的路费,到拥有上百万元资产,他饱尝了人世间的艰辛,看够了人世间的炎凉。他只有一句话:百折不挠,步子迈出去了,就不要再回头,走下去,就会有收获!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大事件”:一个农民要赚1000万元“奥运财”
           “大事件”:一个农民要赚1000万元“奥运财”
【新闻背景】据专家预测,从2002年到2008年,北京市与奥运相关的投资需求超过2800亿元,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因举办奥运会而新增的社会消费需求总额大约为1000亿元,消费市场总量将超过1.5万亿元。那么,这两个总共超过3万亿元的大蛋糕都分布在哪些产业、哪些行业中?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在“奥运经济推介会”上向中外来宾公布了详细的“掘金路线图”。
丁向阳说,未来一个时期,北京投资需求主要领域分布在:奥运场馆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与运营、投资需求220亿元左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高,投资需求2800亿元左右……投资总需求超过1.5万亿元。北京消费需求主要包括:汽车消费需求245万辆以上;住房消费需求1亿平方米;数字产品消费需求500亿元;食品和服装需求量亿元左右;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预计总需求将达到1500亿元;医疗保健消费总需求将达到约700亿元左右……消费总量将超过1.5万亿元。
如果您上网搜索后会发现,与上面这段内容相关的“奥运商机”不下1000条,被人浏览的次数达上亿人次。但是,我们要问: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平凡的下岗工人、农民,在阅读了这些新闻后,会把“北京奥运”这个大事件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呢?又会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有机会在这个3万亿元的大蛋糕中切下一块呢?
吉林有位小学未毕业的农民,在老家种了10年的苗木没赚到一分钱。2001年,他看到有关“奥运商机”的新闻后,便从吉林跑到北京,在北京市郊租种了一块苗圃,开始种苗木。结果,他现在已经赚到了300多万元;到2008年,他有可能赚到1000万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哪来的胆气敢到北京去发“奥运财”?他是凭本事,还是凭关系挣到了这300多万元呢……
老婆笑话:你一个农民能发奥运财
45岁的孟宪林,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波泥河镇波泥河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小学没毕业,就先后到长春、沈阳等地的苗圃做临时工,主要是给树苗浇水、杀虫。干这种活跟在家里种田差不多,辛苦不说,工钱也少得可怜。1993年春节,皮肤黝黑的孟宪林回到家里,就被父母和妻子狠狠地数落了一番:“你真蠢呀,外面赚不到钱就回来呗,在家好歹有饭吃!”
春节过后,孟宪林就没有外出打工了。一天,他突然想,自己在外面替别人种苗木,何不在自己家里种呢?在家里种苗木成本低,如果能把苗木卖到城里去,那利润肯定比在城里种苗木高!于是,他花3000元钱在老家租了一块地,开始试着自己种苗木。
从此,孟宪林开始在自己的苗圃里勤勤恳恳地劳作。为掌握种树技术,勤奋好学的他还专门订了不少有关种植树苗的报刊书籍,边学边种植。1996年,他看到别人做苗木经纪人赚了钱,便花1万多元钱,从别人手里进了一批苗木,运到长春市倒卖。然而,一个月下来,他不但没有卖出一棵苗木,反而把本钱都赔了进去。最后,他不得不将那批苗木运回老家,栽种在自己的苗圃里。直到1997年,他才将那批苗木卖掉,赚了3万元钱。
尝到了甜头后,孟宪林信心倍增,又在长春市郊新建了一个苗圃。可是,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苗木在东北根本卖不动。后来,他听说西北地区沙尘暴特别严重,便想到西北地区种树,但家人担心他一个人去沙漠地带不安全,就没有让他去。
就在孟宪林郁闷的时候,一件举国欢庆的大事让他热血沸腾起来了!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得知这个喜讯后,孟宪林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到北京种树去!几个月前,他就从报刊上看到专家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的预测: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假如申奥成功,那么按照规划,到2008年,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同时还要在城区的河道、环路和主要干道两侧,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总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而北京现有的绿化面积的占有率不足计划的三分之一。
种了多年苗木的孟宪林敏锐地察觉到,赚钱的机会来了!他心想,如此巨大的缺口肯定要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啊!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到北京开办苗圃!谁知,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一致表示反对,他的妻子甚至挖苦他说:“你真是异想天开啊!北京办奥运会,需要的都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和项目,与我们这些老百姓沾不上边。再说,像你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老家都吃不开,到了北京还想咸鱼翻身呀?”生性倔强的孟宪林不服气,说:“农民怎么啦?赵本山不是个农民吗?他不仅进了北京城,而且还成了全国名人呢!”
几天后,孟宪林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考察。他在对北京的苗木市场进行了一番翔实的调查后,发现北京真正大规模的苗圃并不多,而一些零散种植的苗圃又不成气候,且品种单一。他心想,北京的苗木市场果真大有前途啊!回到东北后,他再次向家人谈了自己的看法,可家人还是不支持他。妻子见他一意孤行,便好言相劝:“宪林呀,我们是平常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生平平安安。你折腾个什么呢?”可孟宪林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认准的事,10头牛也拉不回来。无奈,妻子只好由他去了。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大事件”:一个农民要赚1000万元“奥运财”
苦守三年,他竟没有卖出一棵苗
2001年11月,孟宪林来到了北京。
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为节约成本,他在北京市顺义区租了一间废弃的民房,之后又到附近的几个村庄租地。根据多年的种树经验,他选地种树,除了考虑土质、水分外,还要考虑其交通是否方便、周围的环境与居民的关系是否和谐……谁知,当选好一块荒地后,孟宪林发现北京荒地的租金比老家的要贵10多倍。可面对如此巨大的奥运商机,他还是在北京顺义区崇国庄村租了一块大约100亩的荒地。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孟宪林又到河南、山东和河北等地挑选种苗。为了省几角钱,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当地的苗农讨价还价。当然,他十分清楚,选种苗不能一味地贪图便宜,而要注重种苗的质量、品种和类型等。
2002年初,买到种苗后,孟宪林又开始请短工种植。为节约开支,他把出租屋给退了,在苗圃旁边搭盖了3间简陋的工棚,一间用作厨房,一间用作卧室,一间用作接待客人的“客厅”。很快,他的苗木栽种下去了,可他手头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无奈,他只好亲自来管理和护理苗木。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饿了,就买一包方便面充饥……半年后,孟宪林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也花光了,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给妻子打电话“求救”。
几天后,妻子来到北京,看到丈夫那副落魄的样子,不停地埋怨他,说:“你这么拼命,到底为什么啊!”由于家里的小苗圃也需要人管理,妻子在北京只呆了3天。临走时,她拿出1万元钱,递给孟宪林,说:“这是家里刚卖了一批苗木的钱,你拿着用吧!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要多注意身体啊!”听了妻子的话,孟宪林这位东北汉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身份和地位的农民,在异地他乡,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来北京的第一年,孟宪林主要是种苗木。等苗木渐渐长高后,他又开始到市内联系客户。可北京苗木市场的常规销售渠道都被一些老客户占据着,他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2003年8月的一天,孟宪林来到北京市一家园林服务中心,他先在大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了看,之后壮着胆子就往里走。不想,一个门卫快步冲过来拦住他,大声问:“干什么的?”他说:“我是来谈业务的。”谁知,门卫听了,竟然十分生硬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谈什么业务?找谁谈?有预约吗?”孟宪林一听,顿时心虚了,只好回答说:“没……”见此,那个门卫摆了摆手,说:“哪有这种规矩?走走走!”
第一次上门推销就吃了个闭门羹,孟宪林没有想到北京单位的门如此难进!后来,他又不知多少次被人拒之门外——连个人都找不到,还谈什么业务呢?几个月下来,孟宪林一笔业务也没有谈成,郁闷到了极点。这时,妻子也打电话说:“要不,你把北京的苗圃卖了,回来吧!”然而,孟宪林怎么也割舍不下“奥运商机”情结,他坚定地说:“我不在北京站起来,就在北京倒下;不到2008年,我是不会回去的!”
经过认真分析,孟宪林发现北京的绿化市场潜力巨大,只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好的推销办法!为给自己打气,他不停地鼓励自己:“你还没老,你就是那个小伙子刘翔!”正是这个坚定的奥运信念,让这个东北汉子在北京坚持了下来!
到2008年,我能赚1000万元
2004年5月,在北京闯荡了近3年的孟宪林深深地体会到,北京人做生意讲的是信誉和实力。如果你连一个公司都没有,人家害怕你是骗子,是不敢跟你做生意的。为此,孟宪林决定成立一家公司。可他到工商局咨询后,得知在北京注册一家小型苗木公司需要10万元资金!这一下又难倒了他,他到哪里去弄这笔巨款呢?那时,他已经穷得叮当响,手头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
有一天,一个朋友得知孟宪林的苦恼后,便对他说:“老兄呀,你有这么大一块苗圃,资金的问题,可以找朋友先挪用一下……”孟宪林听了,脑子一下子开窍了。他立即赶回吉林,找到过去曾做过生意的朋友和亲戚,东拼西凑了10万元钱。日,他终于正式注册成立了北京金路达园林绿化苗木工程有限公司(注册号8)。
公司成立了,孟宪林底气也足了。他开始在业务方面大做“文章”。过去,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尤其是碰一两次钉子后就没信心了;现在,他决定采取“迂回渗透”的方式,对看准了的客户采取今天不行明天来,明天不行后天再登门拜访的方式……直到客户答应合作或者自己彻底失望才肯罢休!这样,他谈起业务来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运终于开始降临到孟宪林的头上了!2004年8月中旬,当他第6次来到北京市园林服务中心时,他在大门口刚好遇见了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陈经理。双方一见面,他又是忙着递烟又是忙着递名片,并说:“陈经理,我的公司是刚成立的,现在正出售第一批苗木,绝对物美价廉,别人卖120元的苗,我卖100元……”陈经理见这个东北农民特别纯朴、直率,便热情地接待了他。坐下来后,孟宪林又谈到了自己从东北吉林来北京种植苗木的经历。陈经理听了,竟被这位农民兄弟的“奥运情结”深深地感动了,当即订了10多万元的苗木!
谢天谢地啊,孟宪林终于用自己的真挚和纯朴赢得了北京人的信任,做成了他来北京后的第一笔生意!2004年9月初,他又来到东方太阳房地产集团公司,找到该公司绿化处的负责人。当时,该公司刚好有一个新建的楼盘,准备在国庆节推出,正急需一批苗木。不想,孟宪林正好找上门来了!很快,孟宪林又一次性卖了3000多棵苗木,每棵苗木100元,一次就卖了30多万元!这是他来北京做的最大的一笔生意,过去在东北,他3年,甚至5年也做不到30万元呀!
日清晨,孟宪林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准备观看升旗仪式。当国旗护卫队队员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时,他顿时豪情万丈,心想,2008年奥运在北京举行时,他一定要带全家人来观看奥运。一会儿,随着那激动人心的国歌声响起,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北京,这个让他苦苦守望了3年的大都市,终于向他张开了欢迎的臂膀!
但是,此时的孟宪林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虽然2004年底,与奥运会有关的北京各部门的绿化工作,诸如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旅游和绿色工厂等都开始启动了;但是,自从申奥成功后,北京市郊的苗圃种植面积也扩大了3倍,因此同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多年的打拼,使孟宪林深刻地感受到,在大都市闯荡,尤其是在北京,想做奥运生意,不改善公司形象是不行的。为此,2005年2月,孟宪林用赚来的钱,重新租了一套像样的办公室,还购买了一辆轿车。从此,他在外面谈业务时,不仅底气十足,而且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
与此同时,孟宪林还不断地完善、优化和改良自己的苗木品种。有一天,他得知有关部门要求最近3年内,在北京所有重点风景旅游区和山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两侧,都种上彩叶乔灌树种,以增强城市的季相变化。于是,他立即紧跟这个新的变化,特意从云南引进具有市场潜力的彩色苗木……不出所料,这些苗木果然深受北京各大景点的欢迎,让他赚了不少钱。
2005年上半年,孟宪林的业务做得相当顺利,他先后与北京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宣武区园林局和恒星绿化公司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网络。到目前为止,他的总销售额已超过300多万元,而且,苗圃基地的苗木存储量已达到10万株。他颇为自豪地说:“种植一棵苗木的平均纯利润可达到100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能在2008年之前,把这10万株树全部卖完的话,将赢利1000万元!”
2005年5月,孟宪林专程回到长春,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将家人都接到城里来住。对于未来的3年,他信心十足地说:“我坚信北京奥运能给我带来好运!到时,我要带着家人一边看奥运,一边赚钱!”
一个从山旮旯里走出来的农民,在人熟地熟的家乡没赚到钱,却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赚了300万!同样是种树,为什么以前种了近10年都翻不了身,可来到北京仅仅3年就咸鱼大翻身呢?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一定要敢于与诸如奥运会、世界杯之类的大事件联系起来,要敢想、敢闯才有大富的机会!奥运会是一个大事件,有3万多亿元的商机,这些机会,绝非都是大建筑商、大广告商的,咱普通老百姓不管是做餐饮的、做帽子的、做短袖衫的、做国旗的、做气球的或做纪念品的……只要你敢想、敢闯、敢干,都可以在奥运这块大蛋糕中分得其中属于你的一块!
亲爱的读者朋友,追赶2008年北京奥运商机的最后一趟末班车,现在为时不晚呀!如果您错失了这趟车,也没关系!咱中国现在强大了,什么女足世界杯、世博会、财富论坛等等“大事件”,不多得是吗?还是那句话,机会只青睐勇敢的人,爱拼才会赢!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喜讯!我替新婚夫妇办“喜报”月进2万
            喜讯!我替新婚夫妇办“喜报”月进2万
如果有人说,只需投资一两万元就可以开办一家“报社”,你肯定不会相信。但广州偏偏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他只花1.8万元就红红火火地办起了一家“报社”!不过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你永远都无法在书报摊上见到,因为那些“报纸”都是“发行量”很小的“喜报”,读者只限于要求“上报”的新郎、新娘及其亲戚朋友,最大“发行量”也没超过500份!由于“发行量”实在太小,这家“报社”在媒体界毫无名气,但这家“报社”的“社长”却拿着月收入2万元的“高薪”!
其实,这位“报社社长”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他是怎样将这个时尚的新鲜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又利润丰厚的呢?
聪明:新婚打工汉决定大赚“结婚喜钱”
1975年10月,李志旺出生于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中寨村。1991年,他从龙场中学毕业后,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一家煤矿打工。1993年,他南下广东,先在博罗县商亮灯饰厂做员工,后来又到广州白云区神山镇宇焕鞋厂打工。在那里,字写得不错的他主动揽下了主办厂里黑板报的活,许多工友也常请他代写家书。
1997年10月的一个周日,李志旺和工友去神山镇录像厅看录像。在那里,他看到一则招聘“节目书写员”的启事,条件是“毛笔字写得好”。他立即找到录像厅老板,露了两手后就被老板当场录用了。于是他辞掉了工厂里的工作,跳槽到录像厅,干上了满足自己爱好的活儿。一年后,李志旺又跳槽到广州市区永汉电影城做了一名宣传员。发觉自己这份工作很轻松后,他又兼职替中华电影城、天河电影城等几家单位写电影海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到了2001年12月,李志旺和女朋友准备回家乡结婚,但电影城的宣传工作一天都不能停顿,无奈的他只好辞了职。
2002年春节后,李志旺和新婚妻子重新来到广州,妻子回到原来的公司上班,他则应聘到东山区一家婚庆策划公司做了一名宣传员,主要负责处理婚礼喜事策划活动中的一些杂事。一次,他无意中看到《广州日报》副刊上,有一个名叫“婚庆公告栏”的免费刊登栏目,上面可以刊登彩色婚照、夫妻小资料及一些简短的婚恋趣闻和朋友祝福语等。出于好奇,他也将自己和妻子的结婚资料寄了过去,没想到两个月后竟真的登出来了。高兴之余,他突发奇想:我们婚庆公司是不是可以增加这样一个业务项目呢?虽说城市人很喜欢搞隆重的婚礼活动,可那毕竟是热闹一两天就完了的事情;如果我们给客户以报纸的形式印刷一些“婚庆公告”,作为对新人美好爱情的见证,在婚礼活动中发放给他们的亲朋好友,肯定会倍受欢迎!
李志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婚庆公司的老板后,精明的老板拍手叫好,他马上给李志旺加了300元工资,让他负责抓好“喜报”制作这项业务,并且还配了一个叫玲子的中专毕业生做他的助手。老板满怀信心地说:“小李,你这个‘喜报’要以文字为主,图片也很重要,可以先仿照电影海报来做。做好了,到时肯定也能像结婚影集、光盘和dv摄像那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大项目!”
好事多磨:办结婚喜报终于赚钱了
得到老板的鼓励和支持后,李志旺就开始行动了。电影海报是他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报纸制作过程他却一窍不通。经过向懂行的朋友打听,他才有了点头绪。鉴于首先得有份“样报”,才好去向顾客介绍这个新业务,他决定先从自己身上“开刀”。
他让玲子把他的爱情故事、恋爱日记及婚姻资料等写出来,然后排版,再配上他和妻子的一些结婚照片,像电影海报那样整整弄了一大版。“样报”做出来后,李志旺征得老板同意后,交给一家小印刷公司印刷了500份。公司里的一些女孩子看到印刷出来的“样报”后,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自己今后结婚也一定要出一份这样的“喜报”。不少顾客看后,也表示了很大兴趣。
于是,老板让李志旺先列一个成本利润表。他仔仔细细地计算了一番后,估出一张“喜报”的人工费、制作和印刷费等所有成本加起来在1元左右,一般至少要印刷200张,这样总成本就在200元左右,加上150元利润的话,他觉得向顾客收取350元费用比较合适。但老板认为公司只赚150元实在太少,于是,婚庆公司在2002年4月底正式推出“喜报”这项业务时,把定价提高到了“588元”!
当时,公司老板给李志旺的底薪是1800元,每做一笔“喜报”业务给他10%提成。也就是说,他每接一笔588元的“喜报”业务,就能拿到58.8元的提成,而公司利润在300元左右;如果他每月能接30笔这样的业务,他的月收入就能超过3000元,而公司仅此一项业务的赢利就有9000元!但是仅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每月能接30笔业务吗?
没想到,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李志旺竟然一下子就接到了20多笔业务!看到这一大堆订单,老板笑开了眼,高兴之下又招了两个大学毕业生和李志旺一起负责“喜报”业务。这两个大学生不仅精通电脑,工作效率也高,因此老板把两位大学生的底薪定得比李志旺高了300元。
这种突如其来的“竞争”压力,让李志旺心里很难受,他十分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会电脑!尽管他没过多久就买了一台比较便宜的电脑,却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于是,每天晚上回到出租屋后,他就跟着妻子学五笔打字,可不知练了多少次,他就是学不会!为了生存,为了多抢些单,他不得不继续用老办法:先找顾客谈,然后让玲子写好,再拿到街边的电脑设计室去排版制作。由于操作过程比别人“落后”,他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常常遭到鄙视和排挤。
更令李志旺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婚庆公司每月能接近百个“喜报”业务单,但由于老板一心想把业务做大,加之过于信任那两个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大学生,不仅给他们开高工资,还不惜重金搞宣传活动、打广告等,结果成本费提高了许多,最后竟然弄到不赚钱。2002年12月底,老板突然对李志旺说:“从明年起,公司将‘喜报’业务进行外包。也就是说,公司不再聘用你们了,但你们仍然可以兼职继续做这项业务……”老板给他开出的“兼职”待遇是:公司每接一笔“喜报”业务,就以388元的总费用交给李志旺做;也就是说,除去所有成本,李志旺最多只能赚100元左右。但公司都是以588元的价格接单,每单却毫不费力地赚了200元!
李志旺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老板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最终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刚失去工作那几天,他很痛苦,发誓决不再替那个老板接业务!但妻子却耐心地劝他说:“其实你完全不用难过,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商机。你想想,婚庆公司给你一个单,你两天内就能赚100元;如果你自己再去联系一些业务,每单纯利润保持在100~200元的话,你每个月只要做上十几单,就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于过去,要学会从眼前做起!”
李志旺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他主动联系了以前那家婚庆公司的老板,然后找到了正四处找工作的玲子一起干。见李志旺愿意回过头来合作,老板很高兴,表示公司一接到订单,就第一个找他。李志旺立即换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出租屋作为办公地点,配了3台二手电脑,他负责业务,玲子专门负责文字工作,另外还招了一名专门搞排版设计的男孩,3个人分工明确。就这样,差点“跌倒”的他又把“喜报”业务做起来了!
多元经营:这个“报社社长”月赚2万
刚开始独立做“喜报”时,李志旺还不会使用电脑。于是,他白天出去拉业务,晚上回来后就抓紧时间学习。由于有了两个帮手,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少,不仅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婚庆公司那边移交过来的业务,而且还以同样的方式和其他的婚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李志旺发现,其实跟那些婚纱影楼合作更加有赚头。因为婚庆公司策划一场婚礼要几天甚至更久,而婚纱影楼每天都会有不少顾客来照相;如果能为50%的婚纱影楼顾客制作“喜报”,那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了!况且让那些愿意拿几万元来举行隆重婚礼、花几千元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妻,再花几百元出一份“喜报”,并非难事。于是,他很快又和十几家有名的婚纱影楼达成了协议,后来甚至还联系了一些婚姻介绍所、俱乐部和酒楼等单位。由于这是有利可图的生意,许多单位都愿意合作,使得他的业务越来越多。
没多久,李志旺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有了业务,他就要求自己在服务质量上精益求精。“喜报”最重要的是有趣、好玩、生活气息浓厚,所以他吩咐手下员工:在文字上,不要写得太高雅,更不能虚构,要平实记录主人公的恋爱过程,且文笔要流畅、有新意,轻松浪漫,同时配一些主人公的求爱技巧、恋爱日记和结婚誓言以及朋友祝福语等等;在图片设计上,则要清新自然、美观大方,体现出欢快、喜庆的场面和气氛来……
2003年以前,李志旺一直是与婚纱影楼和婚庆公司合作,在小区的出租屋里“加工生产”。但是,经过一年的发展后,2004年1月,他正式注册了“广州志旺喜报策划工作室”,并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广州先烈中路的一座写字楼中。有了营业执照,他开始直接面向顾客承接业务了。他先在网上发布消息,并在一些报纸上打广告,还印了大量宣传单向外派发。然后,他在价格上与婚纱影楼及婚庆公司拉开距离,以低于婚纱影楼及婚庆公司68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接业务,由于少了中介层,他的利润反而比以前增加了。
生意步入正轨后,李志旺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除了“结婚喜报”外,他还增加了制作“结婚周年纪念报”、“生日纪念报”和“老人寿报”等。2004年11月初,一位陆先生拿着一大叠照片来到李志旺的公司,说要制作一份结婚7周年的“纪念报”,在11月20日那天送给他的妻子。几天后,李志旺按要求做好了“纪念报”,上面有一段话是李志旺特意加的:“老婆:从今天开始,我将与你结为夫妻,肩负起婚姻赋予我的责任和义务,无论贫穷与富贵,健康与疾病,我都会与你携手相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陆xx于日。”陆先生看后很高兴地说:“呵呵,尽管7年前我没说过这段话,但我老婆看了一定喜欢,谢谢你们啊……”
“喜事要让天下人知晓,好人更要有好报!”这是李志旺对外宣传时的一句广告词。他说:“‘喜报’虽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我相信很快就会流行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和对喜事的偏好,‘喜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而且是可持续性的。比如,一对新人结婚的时候可做‘喜报’,结婚后又可做周年、纸婚、银婚和金婚‘纪念报’,生孩子时可做‘婴儿诞生报’,孩子长大后还可做‘童年生活报’;每个家庭成立多年后,肯定有不少难忘的乐事、旅游过很多地方,这样又可以做一张‘家庭旅游画报’……可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有家庭,我就不愁没收入!”
现在,创业两年多的李志旺已经赚下了近50万元,手下的员工也增加到9人,他每月的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李志旺创业的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谁都可以白手起家!如果你没有文化,就去给别人打苦工,总能学到一点经验;如果你没有能力独立经营,就学会和别人合作做些业务,总能赚到一些资金;如果你没有技术,就用真诚去联合一些懂技术的人才共同奋斗,总能闯出一片市场!而有了经验、资金和市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成功就指日可待!
【入行提示】“喜报”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任何人都可以办一家“喜报社”,而且只需投资2万元:首先,租间房子或店铺,买两三台电脑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花费1.5万元左右;然后,招3个员工,一个会写文章的,一个懂排版设计的,另一个专门拉业务,员工工资总支出在5000元左右。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收取顾客的预付金来进行运作了。
在从事这个新鲜职业时可借鉴以下几点经验:
1.创业初期,可以采取和婚纱影楼及婚庆公司捆绑合作的方式,将业务市场全面铺开。2.可以兼营一些印制名片、海报和宣传单等业务。3.多设几个档次的价格,既满足普通顾客,也能提供雅致时尚、高品位的服务。4.顾客不要只局限于大城市,可以考虑通过设经营分点、网络和邮递等方式,将业务发展到地区、县城、乡镇甚至农村。5.要善于重用人才,将每一份“喜报”做得有特色有新意,并不断提高质量。6.各种软硬件齐备后,“喜报”、“寿报”、“婴儿诞生报”和“结婚周年纪念报”等家庭系列报,你全都可以做了。
(益睿咨询)
在线时间67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老家寻宝:我卖绣花鞋垫成了百万富翁
           老家寻宝:我卖绣花鞋垫成了百万富翁
说到绣花鞋垫,10个人有9个会联想到乡下老家,七大姑八大姨手上绣的那种又老又土的玩意儿。如果我告诉你,这种鞋垫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甚至卖出一百多元一双的高价,你会不会不小心惊落了自己的眼球?
来自乡村的重庆打工妹张红,就把这种土得掉渣的绣花鞋垫卖出了名堂,成了繁华都市的时尚富婆!她是怎样从老家的“废物”里发现宝藏,并打拼成功的呢?
意外发现,老家的鞋垫是个宝
张红今年22岁。她的家本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2001年,全家人从乡下搬到了万州城里。她高中毕业后,便跑到重庆打工,开始时在美容院给人洗脸,后来去学习做指甲和化妆。这些工作要么工资太低,要么老板过于苛刻,以至于她钱没赚到,气倒受了不少。2003年9月,她一气之下辞职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
张红的母亲虽然是个地道的农妇,但心灵手巧,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她做的绣花鞋垫在老家的妇女中间最为人称道。后来全家人搬到了城里,不用种田了,张妈妈在为丈夫和儿女做饭洗衣之余,经常靠绣鞋垫打发时光。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她竟然绣了上百双漂亮的鞋垫,家里实在放不下,有的就只好送人。
自从张红回家后,张妈妈绣鞋垫的时间更充裕了,一绣起鞋垫常常连吃饭也要人催。10月10日傍晚,张红把碗筷摆上桌子,叫母亲吃饭,可等了好久也不见她放下手中的鞋垫活,就赌气地说:“绣什么嘛,穿也穿不了,卖又不能卖。不如养点精神。”张妈妈见女儿生气了,便说:“别老说我赚不了钱,今天就有个老先生专程找上门来,给了我10元钱订金,说是要订做5双鞋垫,做好后再付20元钱。这老先生啊,穿了大半辈子老伴绣的鞋垫,早两年老伴去世了,他想这鞋垫都想疯了!另外我可告诉你,现在会绣鞋垫的不多了,虽说城里到处都能买到鞋垫,但都是机器制的,比不上我这绣花鞋垫!”张妈妈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张红眼前一亮,她想:老妈的鞋垫真的这么牛吗?还有人找她订做?如果把她绣的鞋垫卖给城里人,或许会有销路……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卖一卖试试看!
第二天,张红把母亲闲置的部分鞋垫装在一个大包里,找到一个摆摊的朋友,借了一角地方摆卖了起来。由于是第一次摆摊,加之对卖这鞋垫没多少信心,她扭扭捏捏地站在一旁,也不敢吆喝。可让她吃惊的是,这些鞋垫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妇女的目光,她们围着漂亮的鞋垫看的看,问的问,夸的夸,把个小摊搞得热闹非凡。
一个老婆婆拿着鞋垫爱不释手,问张红多少钱一双。张红第一次做生意,根本不知道卖什么价好,便羞涩地说:“婆婆,这是我妈闲的时候扎的,您看着给就行了。”老婆婆笑道:“你这孩子真单纯呀,卖东西连价钱都不知道。这样吧,我给你算算,一双鞋垫大约需要绣6天,加上线钱和边角布料钱,至少要卖个20多元钱。我身上带的钱不够,这样,我先给你20元钱,差的以后补上。”说完,挑了双绣着松鹤的鞋垫走了。另外几个妇女也你一双我一双,不一会儿就买走了大半。几十双鞋垫不到傍晚就卖完了。原本只是试试,没想到竟这么抢手。回到家里,母女俩数完钱,高兴得抱在一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红翻箱倒柜,把母亲存下来的所有鞋垫都找出来给卖了。鞋垫卖完后,张红又没事干了。那天,她正吃午饭,摆摊的朋友突然打电话来,说有个人来买鞋垫,说要几十双,问她还有没有。那时候的张红,还根本没有想到要正儿八经地经营鞋垫,看到天上掉下来的订单,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摸到了一扇致富的大门。
她让朋友留下那位顾客的电话,说自己有货后马上通知他。挂了电话,她转身问妈妈:“你说,老家有没有多余的鞋垫?我要很多很多!”张妈妈笑着说:“农村女人,空闲时间谁不绣几针?谁家没几双存鞋垫?”张红又说:“假设我们去收购,她们会卖吗?”张妈妈想了想说:“反正我们当初绣鞋垫主要是消磨时间,从来没有想到靠这个挣钱。既然可以变几个钱,谁不卖呢?”张红兴奋地放下筷子,说:“妈,我想卖老家的鞋垫。你跟她们熟,你陪我去收,好不好?”张妈妈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母女俩坐长途汽车回到老家,挨家挨户收起了鞋垫。淳朴的农妇听说她们收鞋垫,异常兴奋,纷纷拿出所有存货,供她们挑选,而且开价也特低,基本上只向她们要点针线钱。当天,母女俩就收到了200多双鞋垫。临走的时候,张红一再叮嘱大家多绣一些。
回到城里,张红在母亲的指点下,根据鞋垫的不同质量标出不同价格,然后找塑料厂订制了一批塑料薄膜,对鞋垫进行了简单包装,同时给朋友付了一定的摊位费,开始正式摆摊卖起了鞋垫。
鞋垫传情,另类礼品横空出世
开始摆摊那阵子,每月除去各项开支,张红基本上能赚元钱。在万州,这算是高收入了。想到自己以前打工,拼死拼活干也没有挣过这么多钱,张红禁不住感慨:一个意外发现就让自己找到了致富门路,老家的鞋垫真是宝啊!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张红发现有点不对劲——怎么别人的摊位前都是年轻人,而自己的摊位前都是中老年人呢?这个谜团,直到遇到一对年轻顾客,才彻底解开。
一天下午,一对情侣走近张红的鞋垫摊,女孩拿着鞋垫反复地观看,仰头对男孩说:“据说鞋垫是爱情的信物。我不会绣,我买一双送你,好不好?”男孩把鞋垫放回原处,说:“这鞋垫花型这么古老,一看就是给我妈那辈人用的,要我穿,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一旁的张红看在眼里,听在心里,顿时豁然开朗:那个男孩子说得对啊,自己的鞋垫之所以吸引中老年人,是因为鞋垫曾经是这个群体的常伴之物,现在有的人没有时间绣,有的绣不了,乡村的鞋垫契合了他们的怀旧心理。而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看来,鞋垫是应该遗弃的东西,又老又土,自然就不受青睐了。但年轻人恰恰是消费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放弃他们等于放弃了大把金钱!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鞋垫呢?怎样才能把传统的鞋垫和时尚联系起来……一连几个晚上,张红都在琢磨这个问题。
有一天,张红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很重视情义,礼品文化源远流长。”她茅塞顿开。为什么不旧瓶装新酒,引进新潮的设计和包装,把出不得厅堂的鞋垫做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礼品呢?如果鞋垫变得像鲜花一样漂亮时尚,又能传情,年轻人这个消费群体不就可以抓住了吗?张红的思路越来越宽,她想,只要给鞋垫赋予情感和个性色彩,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从事哪种职业,也不管买鞋垫何用,应该都能够通过合适的鞋垫给予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意识到小小鞋垫完全有可能做出大市场,张红兴奋极了。
与此同时,鞋垫样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供应量不足等信息都反馈到了张红那里,她决定来个大手笔,对老家的鞋垫进行一次彻底改良。
农村妇女毕竟文化层次不高,审美能力不强,要她们凭空绣出好的鞋垫的确勉为其难。为了解决样式单一的问题,张红根据掌握的市场行情,自己设计了一大堆花型,搭配了颜色,然后由母亲绣出样本,拍照后洗出若干张,把照片交给刺绣者,要求她们照样本绣;至于产量不够的问题,张红认为主要是因为粘鞋垫太麻烦,浪费不少时间,于是她找厂家做出半成品,以每双2.5元的低价提供给刺绣者。
经过这么一运作,不但工期缩短了,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一大截。12月中旬,第一批订做的鞋垫收了回来,漂亮得让张红自己都吓了一跳。那100多双鞋垫里,既有祝福老人的“长寿安康”、“福如东海”,也有企望幸福的“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的图案或字样;既有反映恋人的“情深似海”,也有反映夫妻的“勿忘我”的图案或字样;既有适合商人胃口的“马到成功”,也有适合驾驶员的“一路平安”的图案或字样;此外,还有适合生日、结婚和恋爱中人当礼品送给对方的不同祝福,有适合公务员穿的“步步高升”,有两双一起卖的情侣鞋垫……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这些人情味极浓的鞋垫刚一亮相,日均销售量就较以前提高了一倍。以前的顾客,一般也就是买一两双自己穿,现在则一买一打,给自己当司机的儿子,当公务员的女婿,都捎上两双,图个吉祥。一对对的情侣也来了,甚至大专院校的学生,也利用周末到张红这里来选鞋垫。这些年轻人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场面火得不得了。
转眼,腊月到了,天也冷了,张红把摊子收了,整天窝在家里看时尚杂志。一天,一位在某单位任办公室主任的熟人到她家来玩,唉声叹气道:“这段时间真烦。上海某单位对口支援我们单位,贡献很大,我们想送件既经济实惠又有地方特色的礼品,但转了半天,都没有选好。年底来了,事情又多,哪里有时间来慢慢找啊!你说烦不烦!”张红心里一动,天哪,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无双3贵重物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