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豆腐冻了一年能吃吗坊一年税务是怎么上交的

您所在的位置:
【我的税月】
发布日期:
信息来源 :
嘉兴市国家税务局
“税”花二三朵
1963年我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经组织分配,我来到嘉兴县税务局报到,在王江泾税务所工作,屈指算来已有48个年头(其中从事税务代理中介十年),可谓是“弹指一挥间”。
过去的“税”月可用三个“艰苦”来概括:工作环境艰苦、学习环境艰苦、生活环境艰苦。回首往事,不是对逝去岁月的眷恋,希冀重返那个年代,也不是刻意否定过去。过去、今天、明天是一脉相承持续发展的历史延承,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过去的艰苦奋斗创造了美好的今天,也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过去的艰辛,根本是要着力发扬前辈们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优越环境和条件,焕发全体税务人的斗志,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更加精彩税务人生,为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展望今天,目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奉献毕生精力的税收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和无上自豪:
税收总量有了极大增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所在的王江泾税务所管辖七个乡,全年税收收入只有60多万元。如今这些地方随便找一个企业一年的税收就能超过60万元。王江泾地区税收总量的增长,是全国税收总量增长的一个缩影,推及嘉兴、全省乃至全国莫不如此;
办公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记得,我刚到王江泾税务所时,所本部仅有一间办公室,几个人挤在一起,夏天没有电扇,热得实在不行只好打赤膊,计算工具是一把算盘一支笔,下乡收税靠步行。后来条件有所改善,办公场所增加,装了电扇,公有一辆自行车。如今,办公楼气势恢宏,办公室宽敞明亮,降温设备现代化,出行下户以车代步,既便捷又提高效率,税收征收、管理、稽核等都有网络、系统平台作依托,办公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干部面貌有了极大变化,干部的学历有很大提高。当时税务干部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我作为首批分配到税务系统的大学毕业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如今,大专、本科学历比比皆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不乏踪影,尤其,人的思想观念、工作姿态、全面发展等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下得到开拓和提升。
在这里,我攫取自己二三个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浪花,以作纪念,与年轻同志共勉。
爱不释卷的“笔记本”
刻苦学习,是掌握工作本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我参加工作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不像现在一打开电脑什么都有了,也没有系统培训,印发今天那么多的教材、资料,掌握政策和业务知识主要靠自己去探索、钻研。当时税收政策、法规学习的唯一来源是省局汇编的《公文通报》,税收业务知识学习的唯一来源是县局腊版刻印的材料、资料,后来装备了“四通”才开始有打印。我们每人都自己弄个小本子,《公文通报》、材料资料等一来,大家就分门别类、争先恐后地利用工作之余轮流传抄,有时工作忙有的同志就带回家去抄。于是,这个摘录的“笔记本”成了大家的珍藏,成为同志们学习、掌握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宝贝,平时工作一空下来就浏览一番,无论是下乡还是开会外出都带在身边,没事就拿出来看一看,碰到税收政策或涉税、业务问题就翻开来查一查,有时为了一条税收政策的理解或一个业务问题的处理,争得脸红脖子粗,同时也通过争论和讨论求得了认同、共识。就这样,“笔记本”带着我从一个税收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名税收工作的“行家里手”。
到处叮当的“老爷车”
艰苦的工作环境可以锻炼人。当时的交通、道路建设相对落后,路况也是极差,乡间小道都是泥土路。工作的对象分散在各乡、各村,那时叫税收专管员,管辖相应的乡村,除月底整理报表外几乎每天都要下去。我刚参加工作那会,下乡就靠“11路车”步行,一天总要走十几、二十多里路,基本上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晴天还好,走在乡间小道上,看着青悠悠的庄稼。绿滢滢的河水。听着小鸟的呢喃,炎热夏天一顶草帽,酷似今日的“钓鱼翁”,还挺有点诗意的。但一到雨雪天气就遭老鼻子罪了,一不小心踩上个泥窝泥水“滋”的一下从裤管里直往上窜,有时雨鞋里灌满了泥啊水啊的,只好趿拉着鞋光脚丫子走路,回来一个个活象只“烂泥猴”,同事们你看我、我看你,一阵大笑。后来交通条件有所改善,所里配了一辆自行车,是一辆该响的不响(钤当不响)不该响的乱响(其它部件磨损发响)的“老爷车”,就这“老爷车”也是所里的宝贝疙瘩,谁有急事才轮得上使唤哩。尽管我们那个年代工作环境极其艰苦、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精神生活相对禁锢,但大家在工作上执著追求、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热情真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氛围相对浓厚,体现着浓烈的同志情、同事爱,都愉快地学习着、勤奋地工作着,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就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和觉悟,支持着当时的税务人为税收事业的发展进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集腋成裘的“小税款”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还没有起步,工商税不如农业税多,税款主要来源于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联社等小企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小,全所一年60多万元的税收任务主要靠千儿八百元去征收甚至一角一分地集聚。就说屠宰税的征收,主要是盯牢逢年过节,节前布置,节日期间,节后再扫尾。计算税款也要费一番心思,自己吃的肉要扣除,内脏要折上(如何折算,认真仔细地核算的同时,还得靠经验的积累)。税收有任务指标,一般的乡一千元左右,大一点的乡也就一千多到二千元,年底要核算每头猪的平均白肉出肉率,县局组织统一的评比。这些个任务指标现在看来不过是毛毛雨,但当时要完成真要下一番功夫,一头猪的税收也就是块把几毛钱。记得有一年,节后到一户人家去扫尾,来回走了快二十里,到那说是只“老头猪”养不大才杀的,份量不够,只好做工作,磨破嘴皮搞了一天,终于征收到0.49元。就这样,我们的税务干部靠着“媳妇腿、婆婆嘴”,靠着税收政策的耐心宣传,靠着对税收工作的极端负责任,一天一月一年的累积,年年完成了屠宰税的征收任务,应收尽收地构筑起国家税收的大厦,为共和国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税收事业,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一条铁的规律。明天比今天更加美好,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献身税务事业、享受快乐人生”,这是我送给年轻税务人的寄语。愿我们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立足岗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寄语:献身税务事业,享受快乐人生
(汪念慈,1931年10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税务工作,主任科员,经济师,1991年11月离休,近年来热心为县委老干部局义务帮忙,得到了县委老干部局领导的高度肯定,2008年参加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为了共和国的税收——国家税务局系统离退休干部回忆录》稿件征集活动,稿件被《依依税苑情》录用,颁发了纪念证书,2009年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嘉善县“春蚕杯”老照片征集活动中,《嘉善县人民政府全体干部同志合影》照片获得二等奖,连续多年被县委老干部局评为优秀老干部信息工作者,2009年12月,被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中共嘉兴市委老干部局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文根据汪老报告整理而成。)
1949年5月11 日,人民解放军从西门进军攻克嘉善,摧毁了旧政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由于国民党在溃退前肆意横征暴敛,使我县在解放后财政拮据、物资匮缺。所以,当务之急是迅速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使税收征收具备物质基础,以解国库空虚之危。当时党中央的主要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解放军正在向西南地区挺进,军事是重点,所以还来不及建立税收体制。上级临时利用旧政权的机构,建立了“地方税捐稽征处”和“国税税捐稽征处”,并留用了少数国民党时代的税收人员,以补青黄不接之缺。同时,从在校学生招收入伍的青年干部,被放在经济工作第一线,通过学习实践,加快培养,使我们尽快熟悉税收知识、征收技能和实地操作,培养成为骨干队伍,为新政权、为广大人民服务。
建国初期,首先开征的税种是屠宰税。本世纪初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已取消此税种。但在当时,却是地方财政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我县中山路横贯魏塘镇,从小寺桥(现在的人民桥)到宾阳门(现已拆掉,嘉善原职校附近),这一段是全镇的商业中心,绸布店、烟什店、饮食店、旅店等星罗棋布;其次是西门。城中一段的房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敌人飞机轰炸过几次,沿市河一带,房屋大批倒塌,到处是颓垣残壁。解放初期,只有银行、当铺、新华书店、理发店等隔三岔五地开着,市容萧条。
当时,地方税捐稽征处地址在戴家池,位于钱家汇东首的一所地主住房,在西塘、天凝等地设有分处。但在县机关里人数不足10人,其中只有三个外勤征税员在经办屠宰税的征收工作。
当时,嘉善县的经济还很落后,以农业为主。所以早上上市的都是农民。他们每天在自己的菜园子里割些新鲜蔬菜,在凌晨挑到街上沿街摆摊出售给早起的市民。回去时买些油盐酱醋或日用品,偶然也割块猪肉回家开开荤。因为要急于回家干农活,有时就把剩余的菜卖给菜贩子。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农民叔伯们这个难处,为了方便他们,我们每天在晨曦未露时就提着工作包,不吃一点粮、不喝一口水,匆匆来到肉店进行对猪、羊白肉验讫盖章和征税。每天凌晨出发去征税工作,风雨无阻、寒暑如一。但为了共和国的复兴和加快财政积累建设资金,大家义无反顾、同心同德、毫无怨言。
开征房产税后,因为敌伪档案无据可查,于是外勤人员只得另起炉灶。东自孙家桥西至福星桥,南至陆军操场北至北城墙,挨户挨栋丈量面积。由于以墙为邻的砖体不同,有九五砖、八五砖、黄道砖等,墙面都有纸巾石灰涂着,难以识别,很难丈出正确建筑面积。经领导同意,改为按净面积为计税标准。随着丈量即制出平面图,每间房子各自标出面积和产权所有人。白天挨户丈量,晚上开夜工绘制平面图,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完成了全镇个户的丈量工作并制作了平面图的资料。校对后,就开出缴款书发给纳税义务人。当时开征房产税,社会反响很正常,足见人民对新政权的支持和理解。征收两年后,上级通知“保留税种,停止征收”。
建国一年左右,中央对税务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国地两稽征处合并为嘉善县税务局,魏塘成立税务所。此时年青干部逐渐成熟,通过苦干实干,征税技能已全面发展,能适应全面开征各税种。
企业的营业税应是税收的主要税种。建国初期,中央对营业税的征收采取包税制的办法。当时的经济政策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经济”是国家根本聚财之道。“保障供给”主要是战争粮饷、军备军械的开支。时值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地区,以求早日解放全中国,同时又是抗美援朝关键时期。所以中央指示,对战争粮饷、军备军械的开支要绝对保证。所以确定包税制是从保障供给出发。根据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中央确定具体数额,在已经解放的省市,根据不同的经济财力,以百分之百为数确定比例进行分摊。自上而下由市、县、乡镇、同业公会到企业,层层按百分比确定比例进行分摊应缴税金。时约两年。后来国家经济形势稍有稳定后,就对缴纳营业税的政策进行改革,废除包税、按比例分摊的办法,改为对企业的营业额采用三种征收方法。一为“自报查帐”、二为“民主评议”、三为“定期定额”。 自报查帐方法一般县都不采用,因为这种征收方法是以企业每月自报营业额为缴税依据。那企业的偷漏税怎么办呢?要通过查账,查出的漏逃税多少就补缴多少。但企业有许多不可查因素。例如木行,平时木材为防止日晒容易有裂纹,终年浮于水中,难以确定其偷漏税依据。所以自报查帐的征收方法搁之不议。“定期定额”征收方法,一般是个体商店,不识字不记账的小型商店,就按其资金、地段等要素确定其每月应缴税款。重点是占80%以上的企业、90%以上税款的大多数企业,则列入民主评议户。民主评议户是每个税收员(当时称为专管员),对自己分管的行业,将自己平时的稽管资料和对企业了解的诸如会计是子、女或亲属,进货不托航船而亲自办理,老板对纳税的诚信度等情况来对这个行业内商户分为一二三三类,并从每类中确定一户逃税典型进行查账,查出的逃漏税比例,就是这一类在评议时每户应补税的比例。当时魏塘税务所负责的民主评议的民评组只有四个干部,每个干部都要分工到的行业有五六个,每个行业每季查三户。如果每两天查一户即要整整一个月,这对每个专管员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压力很大。因为评议逃税的百分比不是随口说说,也不能用逼、供、信,要查出偷漏税的证据,才能使企业老板对评议的逃漏税比例口服心服。
虽说专管员不是会计出身,从企业账户里找破绽有难度。但大家毫不气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几经锻炼,大家都能掌握一套查账经验:有的采用轧毛利法,低于正常毛利率的就是漏销;有的查仓库帐,盘点比较价值高的商品库存和会计账面进货核对,大于或小于都是有飞过海逃税的线索等。形势逼迫专管员施出浑身解数,终于练成查账能手。找到企业逃漏税的证据就对老板穷打猛追,使他不得不承认逃税实情。在专管员的共同努力下,按季的逃漏税评议追缴偷漏税都能顺利完成。
县里有个私营土产公司,规模很大,有六个门面,二十来个仓库。企业只做批发不做零售,他们的进货大都是江西和安徽省的颜料、油漆等,成桶成桶的。货一到,运输短驳车辆在公园门口排成一溜长队,几十间仓库堆得水泄不通。此企业是这个行业逃漏税评议的一类企业。老板符培元是县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高级统战对象。财务科有四个资深白领会计。其中一个姓许的后来提升为县组织部副职。会计属于职工,是税收工作的依靠对象,要求他们提供企业逃税线索,无异叫他们自打耳光。要盘货,仓库里堆叠得高高的。用原来积累的查账方法,对这个只做批发不做零售的企业也对不上号。但不降服这个企业,要我在评议会上宣布私营土产公司帐册健全、记载合规、这个企业不逃税,那将会震动全镇工商业户。那些未被查账的民主评议户会向税务机关反攻,叫嚣“我也不逃税,不信,你来查”。后果相当严重。一个民评组长斗不过狡猾的商人会使士气受挫折。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不信斗不过他。于是我调集了所有的账册和原始凭证。因为他们进货都是用火车成箱运来,铁路的发票和货运单上都有货物名称、数量、托运日期、到货日期等。于是我从原始凭证着手逐笔核对货、帐、销、存是否相符。经过三天的细致核对并制成货物运行图,逐笔对销,终于找到了破绽。有运费发票而没有提货单副本的有好几笔,当时这种逃税方法称为“飞过海”。找到了突破口,我信心倍增。老板符培元是高级统战对象,我要给他留些面子。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于是,我打电话约他来税务所谈话。我采用攻心战,望着他的眼睛,语气柔柔地问他:“你有否用帐外资金帮助其他企业进货?”此语一出,他的眼神一愕,瞬间,又平静如常。瞬间的变化我就知道他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我递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他心领神会,就到大厅一角写逃漏税交待书。对这类人只要点到为止就降服住他了。
营业税的征收方法大约实行了4年,到1956年国家对私营企业改造,企业大的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小的合并成为合作商店,货源都由供销社供应,民主评议的征收方法至此结束。
开征货物税时,我县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众多的产品提供税源。我们县唯一出名的产品就是砖瓦。那时窑墩林立,特别是下甸庙,沿河都是窑墩。运坯、装货的船帆杆耸立、密密麻麻。犹如三国时火烧赤壁的阵式,空中烟雾弥漫。一开窗,烟灰扑面而来,衣服、被子都沾着煤灰尕尕。但专管员仍坚持在空气严重污染中到窑墩所在地调查偷漏税情况,和烧窑师傅交谈烧窑的周期、损耗率和价格等知识,这些实地获得的知识对照我们原来建立的装窑、出窑申报的稽管制度和采用查定征收的方法是有效的。烧窑的周期为20天,我们只要在对未申报烧窑户10-15天内进行一次突击检查,一抓一个准。巡回检查使窑主无法逃税。因制砖需用大量农田黏土,为确保粮食生产,这个行业已经湮没。所以上百只窑墩已拆掉,只剩下干窑子母窑成为我县的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税收专管员大多数是敬业爱岗的,在税收第一线不辞辛劳迎难而上,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各行业的生产规律和生产技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税收工作基本功。回顾奋斗历程,激情浩然。
当时不论是地方干部还是部队充入地方当干部的都是实行“供给制”。供给制主要是指伙食标准,每人每月9.30元,其内容为每天一升大米。当时的度量衡制度是一升等于一市斤半,余下的钱就是菜金,包括油盐柴禾。所以早餐只能是十几根咸咸的什锦菜,中餐只是半盅炒青菜,上面覆着薄薄如蝉翼的四五片猪肉或猪肝;晚上是咸菜汤,偶尔加点豆腐。这是历经数年的经典菜谱。按现在市场价折算,米价二元一斤,四十五斤值九十元;菜肴不过五角一天,每月就是十五元,总计105元一月,还未达到现在五保户水平。每个月发津贴是半斤猪肉、四两黄烟,按现价计算不过十元。制服每年只发夏冬两套灰布的,两年发一次。在春秋两季,大家只能把冬衣的棉花掏出来当夹衣穿。制服难以换季,大家的衣服特别是门襟都是亮光光、脏乎乎的。大约过了4年的供给制生活。公务员报酬改革,改供给制为包干制,每月发25元左右,抵现在大约300元左右。吃饭自己掏钱,其他福利取消。这相对供给制来说,无疑是个喜讯。1954年来国家经济日益好转,周恩来总理宣布取消包干制,改为薪给制,并对原来供给制的干部稍于补偿,起级为23级,月薪53元。当时是计划经济,食品和日用品大都凭票供应,我们夫妻二人养育一子一女收支勉强拉平。平时尅下一些钱,在新年里给孩子做件新衣服,他们高兴大半天。那时工资级差相距仅6-9元,一个14级的县委书记月薪不到100元。因为物资匮缺,有一次过年,发的鱼票只能买个鱼尾巴回来。因为每户人家都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埋怨或发牢骚。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日益富强,十年内工资涨了一倍。到我离休时,月工资120多元。
建国后,各种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不断开展,其中与税务干部有关系的就是“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简称,其中为主的就是反贪污。
解放后,由于私营工商业的存在,其中的不法资本家贪婪的本性难移,他们沿用在旧社会的手法极力拉拢和腐蚀干部。他们象狼一样贪婪地窥视一些涉世不深而又在经济岗位工作的干部,他们要在其中寻找猎物。特别是刚从学校入伍的小青年,不知社会的复杂,不知如何缔造革命的人生观,虽然幼稚的心灵洁白无瑕,但是没有抗腐蚀的思想和意志。这些人都是不法资本家最容易拉拢腐蚀的对象。他们沿用旧社会的一套,用请吃、送实物或现金诱惑这些小青年上钩。当时有不少人立场不坚定,被诱惑而倒在资本家的怀抱里。有的还认为这些是好人,给我吃、给我钱,真是再生父母,也有些小青年认为不吃白不吃。在食堂里成天吃青菜咸菜,看见大鱼大肉岂肯放过。要知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对此应该引起警惕而拒绝。但那些丧失警惕性的干部,由于一念之差就象傻乎乎的鱼儿一样,没有看到鱼饵中的鱼钩,就一口吞下肚,上了钩。这是初步的腐蚀,接着是送金钱实物,这是进一步的腐蚀。贪吃的大多贪财,如果你收了,就成了他们的同盟军。最后他们会露出贪婪的本性,要挟你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国家利益来补偿他。有道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到这个阶段,你只有俯首帖耳任其对你索取再索取,使你在金钱的孽海深渊中沉伦。
有次,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派我送份“屠宰税调整税额表”到枫泾税务组。当时属密件,要专人递送,因交通不便,轮船班次只有一班,所以中餐要在税务组食堂搭伙,按规定交给一张中餐搭伙票,以后他们来局里开会就餐可以抵扣。但炊事员送来一碗肉燉蛋使我惊讶不已。现在这种小菜不值一提,但在供给制时代无疑是名菜佳肴。因为在税务组食堂里进餐,我也不清楚有无玄机。返来后,我将回执交给主任,并随口税了他们中餐吃肉燉蛋。主任面部灰暗不作声,事后派人密查,发现他们将屠宰验讫印交给肉业公会,每家肉铺都可任意使用,交屠宰税也是肉商自定,报税仅是意思意思。这是地方捐税稽征处以权力寻租集体贪污第一案,除组长是留用人员开除外,其余两个年轻的都判刑一年。
古语云“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不法资本家猖狂腐蚀干部,引起党中央的警觉,在全国发起一场“三反”和“五反”运动来清除机关内部的污泥浊水,纯洁革命队伍。“三反”运动后,根据《嘉善年鉴》披露,我单位96名税务干部其中有38人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的诱惑而贪污受贿,超过三分之一,真是触目惊心。最后,开除坐牢是他们的归宿。
可能有的年轻同志会说,你讲的事是猴年马月的老皇历了。不错,这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我说的意义深远就是六十年后,全国被查处的贪污案仍年以万计,甚至查出一人牵出一窝。这是有实证的举报数,但尚未举报的知有几乎。我们局里的领导对干部的廉政建设非常重视,仅从到处挂着的反腐倡廉的警告性宣传图就足见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局里有一个干部受贿8万,判了8年徒刑,是一个反面教材。
最后汪老对青年国地税人提出殷切希望:在座的新秀们,当你们以后手中掌握权力时,如果忘乎所以,不听党的教诲,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能迟早会是沉伦的后继人,但愿不!
一个老基层税务专管员的工作回忆
我是1961年8月1日进入浙江省桐乡县崇福镇财政税务所工作,直到1993年9月退休,在基层税务专管员岗位上整整干了33个年头。
上世纪60年代的崇福地区工商业生产十分薄弱,农村根本没有工业和商业。广大农民群众以粮食生产为主,进行小规模养殖。所以城镇与农村收入差距较大。当时政府规定,农民绝对不能弃农务工,弃农经商,发现经商就是投机倒把,税收上加倍征收。
那时非常艰苦,交通条件很差。专管员靠两条腿走路,身背一只黄布包(内有完税证、复写纸、圆珠笔、零钞等),腋下夹把黄色油布伞,一只军用水壶。吃饭有时带点干粮,偶尔到农民家吃饭。饭后按规定付清饭金,更不能拿农民半点财物。我在桐乡市崇福镇财政税务所工作时,分别进驻上市、虎哨、同福三个人民公社。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能回家看望家人。有时所里通知开会,会议结束马上返回公社工作。
当时农村税种主要有农业税、屠宰税、家酿酒税和临商税等。农民们都非常重视农业税,他们认为是“皇粮”,绝对要交清。但是对屠宰税、家酿酒税能逃财逃。所以我们专管员必须深入到小队,深入到户,逐一进行登记,反复核实。又不能强迫农民交,要以理服人,做好思想工作。
公社书记要求各单位的专管员不折不扣完成征税工作的前提下,还分配我们一些其他任务。如:1、出售余粮,未完成任务的农户,要求专管员上门调查什么原因不交税。2、征兵时,发征兵对象通知书。3、“台风”来临时,直接进驻大队,值班抗台直到台风结束。4、帮助了解“特困户”生活、生产情况。5、参加农业集体生产劳动,每人有本“劳动手册”,要求生产队长签字,领导不定期查看。同时,各届公社书记也非常重视我们的征税工作。公社书记召开在队书记等会议上多次提到公社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税务专管员,为征税工作提供帮助。
为了使屠宰税能足额及时入库,在崇福镇上工作时,我们半夜12点起床,单枪匹马带黄布包小跑步行到城外的“北三里桥”。那里的小集市第个肉摊上有盏“风雨灯”,在朦胧的灯光下开票收款,每只白肉盖上“查验章”。回到崇福镇,财税所的大门还紧闭着,离上班时间还早着呢。
在上市公社工作时,与吴文忠同志隔夜在“在善桥”上铺上一条席子,席地而卧。集市上约有十个摊位,清晨等待卖肉户的到来。卖肉户实实在在被我们如此艰苦的工作态度和如此认真的行为所感动。
在市场上“集贸税收”管理中,不管热、冷、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我基本上每天四点半至五点间起床,背着黄布包,沿街紧紧盯住“应税产品”的摊位。走到每个摊位前,首先做好税前的思想教育工作,然后回过头来,要求实事求是申报营业额。当时我们认为“足额”了,便开票收款。但也有个别“钉子户”,我们磨破嘴皮教育说理,他们还是不愿意交纳,便发动略有觉悟的过路群众来教育他们。“钉子户”认识到逃税可耻、纳税光荣,最终交清了税款。在集贸税收工作中,绝对不允许“钉子户”的存在。否则集贸税收要想足额及时入库完全是不可能的。
有个萧山人来崇福卖手工铁器,到门征室交税开票。当时按5%—10%计征临商税,外地临商有优惠政策,可按5%计征。我以5%产品税给他计征。他以为得到了照顾,为了“感谢”我,趁我不在场时,在我桌上放了三斤桔子。我找到水果店询问价格后,按税票上的姓名与地址,到邮局把桔子的钱汇给他。然后把桔子拿回家,同老伴讲:“这是我买的桔子,给你尝尝。”
崇福有个私人皮鞋厂老板(姓陈)因第二天一早要到广州推销皮鞋,要求我当晚给他办好税务登记。我二话不说,吃好晚饭,到所里耐着酷暑与蚊虫叮咬,为他办好税务登记证。回到家里老伴对我说:“你吃过晚饭出去后,有个人提着两瓶(长头颈)高级葡萄酒,一定要送给你尝尝。”老伴毫不客气地把他推出家门。事后他来所里拿登记证,讲了老伴谢绝的经过,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税务干部不但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家属……”
有一次嘉兴财政税务局组织一次全市财税干部“书、诗、画”展。我画了一幅“水墨荷花”,上面题词是“财税干部应该出污泥而不染”。这幅画谈不上什么艺术水平,题词却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我认为我们每个财税干部应该做“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的廉洁好干部。
我在财税部门33工作年头中,基本上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学习,偶尔讨论业务问题。早晨上班提前半小时,做好生煤炉、打扫卫生、整理报纸等工作(领导没有分配我干,完全出于自愿)。下班推迟半小时,为明天工作做准备。
车辆购置税(费)回忆录
车辆购置税(简称车购税)是由车辆购置附加费(简称车购费)因费税改革演变过来的,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了。
回溯到1985年,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能源等基础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交通畅通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要想富,先修路”成为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口头禅。当时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少、标准低、路况差,行路难不仅是老百姓的一大“心病”,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改变公路现状,仅靠征收养路费已不敷需要。为加快公路建设,扭转交通紧张状况,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使公路建设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国务院出台了《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国发〔1985〕50号文):自198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所有购置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和军队,一律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2000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第294号令),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征车辆购置税,取代之前征收的车辆购置附加费,为车购税(费)征收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我把车购税(费)演变过程的这些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5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即交通部门征收阶段;第二阶段,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即交通部门代征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1月1日~至今,即国税部门征收阶段。回顾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经历,至今思绪万千。
一、挑起重担,规范管理,创建先进。
我原在交通部门负责办公室及人事工作,在1996年5月调任负责嘉兴市车购税(费)征收管理工作。原车购办有3名工作人员因涉及经济犯罪,被判刑并开除公职。由此,市本级车购税(费)征管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我着重抓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廉政勤政,努力学习有关法规、规章及业务知识,使自己在短期内从外行变成内行,取得工作主动权,并着重从加强管理入手:一是按照车辆档案管理的规定,对车辆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特别对进口车和走私车处罚、车辆档案的核查,对漏征、少征车辆实施追补车购费、从源头上堵住征收漏洞。二是利用公路稽征、运输管理、车购办三合一的优势,发挥公路检查站和稽查队的作用,对无证或持假车购费凭证车辆按规定进行处罚。加强对转籍落籍车辆的审核,相互把关,堵住漏洞。三是在1996年下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与公安一起联合下乡整治清理无牌无证摩托车,三个月时间清理无证摩托车三万辆,征收车购费3000万元,使1996年的车购费征收有了较大的回升。经过一年的努力,车购费征收管理面貌有了大的改变,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工作走上规范,车购科也被评为先进科室。
二、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确保征收。
随着《公路法》的出台,车购费税改革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但由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作祟,在1998年下半年,我省一些县(市)公安车管部门以“先缴车购费后上牌,影响上牌率为由”,采取对摩托车等车辆未交车购费就直接上牌照,致使国家税费大量流失。为了能使公安部门纠正错误做法,我们主动与公安部门交涉,并向上级反映,但无成效。为了减少国家税费流失,我们只得越级并实名向省政府、省纪委等上级政府部门书面材料反映。在1999年下半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纠风办专门批转嘉兴市政府纠风办,要求公安部门纠正错误,并要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迫于各种压力,嘉兴市公安局发文要求相关县(市)公安车管部门纠正不缴车购费上牌照的做法。
在公安部门纠错的时候,在1999年底,桐乡市政府以发展经济为由,对桐乡汽车城所有规费实行减免或减半征收,当中涉及车购费。由于地方政府的乱作为,桐乡交通部门无法正常征收车购费。
2000年初,嘉兴经济开发区车城以扶持市场和竞争为由,向嘉兴市政府报告要求参照桐乡做法。嘉兴市分管副市长、秘书长,召集公安、交通、工商、开发区等部门举行协调会(交通局长和我也参加这次会议)。会上,市政府领导提出:要求各部门统一思想,参照桐乡模式,车购税(费)也要减半征收。我在会上坦率指出车购费征管条例是国务院颁发的,地方政府无权变更国务院的规定,车购费又是中央政府基金,实行预决算管理,每年接受财政部的审计,除非市政府明确发文,否则我们无法执行市政府的决定。但市领导竟说:嘉兴不发文,桐乡如两个月内不纠正,嘉兴也参照办理。为了阻止这种错误的决定,会后我们只得直接向省政府纠风办领导报告。省政府纠风办领导高度重视,两次派员到桐乡限期纠正,在省政府纠风办和市政府纠风办的压力下,桐乡在两个月只得改正。最后嘉兴市政府的协调会也就不了了之。
2001年,车购费改税后,交通部门是代征单位,涉及车购税的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国税部门尚未接收,涉及具体问题也无力解决,车购税管理处于真空阶段。这时公安部门又提出要车购税代征部门派流动车下乡征税,配合公安流动车下乡上牌服务,公安把此提议反映到市政府,市长、副市长等领导也逐一批转,要求交通部门办理。公安部门明知车购税代征部门无法与公安一样配备众多的流动车和设备来办理车购税征收,故意借此发难,又可为“不缴车购税上牌”寻找借口。面对压力,我们主动与省国税局流转税处联系,争取省国税局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搞好车购税代征,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媒体发动宣传攻势,做到电视里有像,报纸上有名,电台里有声,通过宣传提高车主和群众对车购税政策的认识,也提高车购办的知名度,树立征收部门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威信。另一方面,我们克服因机构编制经费冻结引起的人员少,经费紧等困难,在车购税征收呈现跨越式增长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做好窗口的日常征收。面对拥挤的窗口,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主动放弃午休时间,加班征收。在征收中还有令人担心的是现金缴款,每天有上百万元现金进出,对我们这些没有受过银行专业训练的收款人员来说,尽管小心谨慎,可还是有假币混入,有时还会忙中出错,少收漏收钱款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我们坚持每天做到票、证、款三者相符,在发生差错时逐一核对,即使查到深更半夜,也要直到弄清核实纠正为止,坚持做到了日结日清。
为方便车主纳税,在2004年5月1日,我们又将车购税征收地址搬至中环南路的嘉兴车城内,增设窗口,提高效率,方便纳税。
由于车购税(费)是中央财政的,地方没有直接分成,所以地方政府不支持,甚至唱反调,公安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反对先缴税后上牌。交通的一位领导曾对我说:我们现在是代征车购税,人家来缴就收,不缴税上牌是别人的事,你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领导,对自己也不利。我理解他们,但为了国家利益,我无私无畏。
在我省一些地市车购税征收受到干扰,征收不顺利。我们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忙、干扰多等诸多困难,坚守了车购税征收阵地。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依法征税,加强队伍建设和内务管理,在代征车购税期间做到思想不乱、作风不散、干劲不松、目标不变、团结一致、排除干扰,车购税征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省交通厅车购办领导曾在全省车购税代征工作会议上表扬我们敢于排除干扰,在促进车购税(费)征收上带了头、立了功。
三、顺利移交,平稳过渡,再创辉煌。
2004年车购税(费)改革移交前夕,国家税务总局派员到我市车购办实地调研。我也先后两次参加国税总局召开的车购税征收管理研讨会议,在会上我畅所欲言,发表己见,提出不少建议,得到总局流转税司李司长等领导的肯定。会议休憩之际,李司长说欢迎我这样的同志到国税来。
2005年1月车购税(费)改革移交之际,由于交通部门过来人少,个别同志来后又要求调回交通。国税局从各部门抽调派来的同志不熟悉车购税业务,不少同志看到征收窗口拥挤不堪,顾虑重重。在这段时间,市局的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经常莅临征收现场视察指导,排忧解难。为了培养新来同志尽快接班上岗,我耐心细致地“传帮带”,时逢购车缴税高峰,我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实现车购税工作的平稳过渡。
在繁忙的征收工作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车型,我们及时与车辆生产厂当地的车购办联系,掌握各种车辆价格信息。有些车主为了想少缴车购税,购车发票价格低开或一车多票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对缴税车辆的价格,车型,配置等有疑问的,坚持实行验车征税,使纳税人心服口服,努力做到征好税,服务好,保证税收的公平、公正。2005年市本级征收车购税35295万元,创历年新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税务总局第15号令《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贯彻及相关政策规定配套实施,车购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最近几年,车购税征收纳入税收征管系统,随着网上申报纳税的开通和部分县(市)汽车车购税由车籍地国税部门征收,全市车购税征收环境大为改变,缴税窗口排队拥挤现象明显减少,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昔日“排了三天队,才能缴上税”已成往事。车购税征收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高。在2009年、2010年排量1.6L以下小客车车购税率降低的情况下,车购税征收仍然实现了连续增长,2010年全市车购税征收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618万元,创车购税征收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由于年龄关系,我在2006年5月从车购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直至今年退休。回忆本人参加工作四十余年,其中从事车购税工作虽然只有十年,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税收,也耗了我十年的心血和精力,同时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但我无怨无悔。
今天在撰写车购税(费)回忆录时,对二十六年来曾为我市车购税(费)付出辛勤劳动的同事们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铸就了辉煌的业绩;也对曾关心和帮助过车购税(费)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车购税(费)征收度过了各种困难险阻,实现车购税(费)的顺利改革和平稳过渡。我也希望现在从事税收的工作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往开来,为国聚财、为民服务,不断进步,再创佳绩。祝愿国税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这个爱管“闲事”的性格,给自己带来不少烦恼。22年从税经历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当数八年前任国税局办公室副主任时的一件事。
那天,我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稽查局的几份《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有许多地方文字使用不当。当时我多留了一份心,索性当回事情认认真真地研究起来,挑出了十多处问题,或者是用词不当的,或者是发文机关名称不规范的,或者是语句欠通顺的,整理后交给了局领导。结果,这件事在全局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我的“较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但“逞能、好表现”等声音还是差点让我气晕。当然,我对这件“闲事”并没有后悔,只是听到大家对我管“闲事”的作风和方法颇有微词,让我意识到管闲事除了勇气更应注重方式。
许多时候,管“闲事”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闲”,甚至还需要顶着许多压力,特别是有些特定的事项,虽说不是你的职责,但应当尽力不尽力,真的是“有口难开”。2007年,当时嘉兴国税稽查局需上报两篇参评稽查案件的材料,不知怎的,找到在信息中心任主任的我。那时,正赶上我发高烧,心里犹豫一下,但二话没说接手下来。我在送来的初稿结构上郑重修改,文字上再三斟酌,发现文章中还有七八个需要理清或者交待的事项。于是,我特地赶到嘉兴,与办案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掌握了办案人员艰辛的侦破过程、精湛的办案技术,通过修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引人眼球,文章的可读性、破案过程真实性、法律运用的合理性更加体现。而可能只有妻子知道,那次“闲事”是我在“体温39度高热”中完成的。
我常想,我管“闲事”的性格,是否与自己从事过8年教师工作有关。我曾经执教数学多年,也许正是数学这门学科严谨的思维方式让我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做每件事情总想认认真真,追求完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行事风格。
妻子经常提醒我:“多管管自己的正事,介多闲事你不要瞎掺乎。”她时不时“教育”我:管好正事是自己的根本,三天两头挑人家的刺,吃力不讨好。我当场自然是连说“有道理”,可事后却还是改不了“越位”的毛病。2008年12月底,妻子动胆结石手术,本来我打算休年假照顾她几天,结果术后第三天,单位一件急迫的“闲事”需我处理,我二话不说就回了单位。结果,“受冷落”的妻子那天连饭也没吃到,掉了许多眼泪,还向母亲告了我一状,着实让我歉疚了好长时间。
还有一次,管闲事让我“失去”了自由。2003年底,嘉兴市局办公室把我“关”在沙龙宾馆整整一星期,撰写有关嘉兴市实行集中征收改革题材的通讯。由于自己不熟悉上级局的情况,也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一开始简直就是无从下手,真有半途逃走的想法,心理压力特大。好在自己还算有些功底,克服了很多困难,赶写出万字通讯《深化征管改革的新思路》,后来刊登于《中国税务报》、《浙江经济报》。听说此后一段时间,不少外市地甚至外省的税务系统前来嘉兴市局参观取经。
管“闲事”让我烦恼不少,《征管法实施细则》刚公布时,每到周末,许多人在享受轻松休闲的时光,我把自己关在家里,研析新旧《实施细则》条文的差异,寻找突破口,每周写出一篇两三千字的通讯稿,连续一个月拿出了四篇有份量的文章,《公告涉税案件不再尴尬》、《回避制:让纳税不受亲情困扰》、《强制执行不再“有力无处使”》、《税务代理违规就要被重罚了》发表于《浙江经济报》,其中前二篇还登载于《中国税务报》头版头条。
2009年12月20日,自己动了个不小的手术,术后半个月,就投入到编辑《您身边的平湖国税》书籍,成为2010年平湖两会颇受欢迎的宣传资料。而汇集个人与同事撰写的税收新闻的宣传册子《国税春风暖平湖》成为宣传平湖国税形象的好材料。
管闲事增添烦恼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许多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当得知花非常精力撰写的嘉兴稽查参评稿获得省局第二名的时候,当获悉“关”出来的文章《深化征管改革的新思路》反响较大、不少外市地甚至外省的税务系统前来嘉兴市局取经的消息,当自己在闲杂时间撰写的200多篇税务通讯、税收调研陆续发表或获奖的时候,想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税务工作的纷繁复杂,了解了税务工作者的苦辣酸甜,让更多关心平湖国税事业的人与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给税收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快乐油然而生,烦恼甩到脑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过得充实。
细细整理自己的思绪,发现几年来自己管的闲事,还有很多:1998年,首创了“税务稽查查前权益告知书”这一全新的制度,对规范干部稽查行为、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稽查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该办法在全省稽查系统予以推广;2007年,全程构思并参与了稽查局的“4+1平安稽查”,这一项目入选省局创新管理项目;2008年,热衷于对他人的管理创新“指指点点”,参与涉外税源管理部门 “非居民税收内联外协立体化管理”,此管理创新项目入选当年省局创新项目库;2010年,对于全局性政治思想工作方法颇有想法,总结出思想政治工作“建、学、帮、创、疏、析”六字法,荣获省局管理创新入库项目,平湖市宣传部思想工作创新奖……
从事税务工作二十年,做过管理员、稽查员、秘书、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工作。我始终认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自己踏踏实实奉献在岗位,而且要从大局的高度来定位自己应当挺身而出的时候。不同的人们、处于不同的岗位、秉持不同观念,对“正事”和“闲事”的判断并不是绝对的,恐怕有不同的答案。自己不能忽视、淡漠看似“闲事”的正事而“与己无关、高高挂起”,当国税工作需要你作出牺牲或尽其所能时,不是本职的“闲事”也是正事,要积极关心、认真参与。从税22年来,作为税收体制改革的经历者和参与者,正是钟情于国税工作,关心国税的每件事、关注国税的方方面面,才让我深切感受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体验征税人点点滴滴聚财的艰辛,亲历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爱国情怀,感受“税收、发展、民生”的深沉内涵,得到的是莫大的欣慰和快乐。
着力做好“正事”,热心兼做“闲事”,也让我收获了许多荣誉,近十年来,我荣获《中国税务报》优秀通讯员四次、市地级以上税收科研奖项十多次,省局管理创新先进个人一次,并连续二年获平湖市委市府科研调研一等奖。也得到了许多证书和资格,浙江省国税系统一级税收执法员资格、全国统考《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高级会计师》证书、《平湖市首批高素质人才》证书、省国税局《科研人才库》人员、省局《税务新闻人才库》人员等。
世上没有烦恼,也就感受不到快乐。每个人正是在克服接连不断的“烦恼”中走向成熟,浙江国税正是在各种“烦恼”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中国经济和社会正是在纷繁复杂的“麻烦”中不断发展和前进。你说呢?
人生爱管“闲事”——烦恼并快乐着。
品味税务人生
看着眼前这一堆工作笔记和荣誉证书,思绪万千;翻开一本本工作笔记,二十多年的税务历程历历在目。它们记载着我在税收战线上成长的轨迹,也记载着我从事税务工作的酸甜苦辣,更记载着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
1982年的秋天,高中毕业、高考落榜、技校又因视力差不能去的我,应生病的小学班主任之邀当了一个镇小学的代课语文老师,青涩的我成了一个孩子王。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嘉兴市财税局要招收税务干部。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税务是怎么回事?后来,听了已进财税部门工作的师兄介绍,冲着国家干部的名头,我报了名,又幸运地被录取了。这样,当年11月,我——一个刚离开学校、不满18周岁的高中生,走进了嘉兴市财税局新丰财税所的大门,从此开始了我的税务人生。
刚进财税所,什么也不懂,但作为八十年代的青年应有所作为这个信念强烈地激励着我。于是,所长给的一本《国家税收》就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我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税收,税收的性质、特征和作用是什么,也了解了那时的主要税种——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的相关知识。又先后在1983年5月6日至6月22日和9月1日至1984年1月,参加两次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税收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我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做作业,遇到难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回到单位后,又边实践边学习,找资料、寻答案、解难题,不断温故知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逐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同时,虚心向能者请教,开拓视野,丰富自己,不断增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潜心钻研和领导、同事们的热情支持、帮助,使我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赢得了领导、同事们的信任。1984年就担任了新丰财税所税收业务主办兼新丰乡财税组组长的职务,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全所税收业务工作和全组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任。税收业务主办的主要任务,就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这简单的八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既要把国家的税收政策切实地贯彻落实下去,又要把税收政策执行的结果、情况、问题如实地反映上去,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这对于一个年青的税务干部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此,有着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我,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刻苦、尽心尽力,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做到:勤学习——向书本学习,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勤请教——拜能者为师,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增长学识;勤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紧紧围绕岗位的职责,加强税收管理,大力组织收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执好法、收好税,积极思考,想方设法,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因此,在1983年至1994年的十二年间,我10次被评为区级财税系统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市级财税系统先进工作者、1次被评为全市财税系统“税务干部标兵”、 1次被评为区政府先进工作者、2次被镇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在1991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工余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学完成了中专、大专的学业,并取得了会计师资格。
1994年4月,由于区局工作需要,调我去局里工作。当时我的儿子刚出生8个月,但我毅然服从组织,来到嘉兴市财税局郊区分局税政二股工作,分管全区的所得税、财产行为目的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的贯彻执行。我及时调整角色、调整心态,认真学习、熟悉分管的税收政策和法规,正确理解、熟悉政策精神,掌握其要领,保证在贯彻落实中不出现偏差,并注意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上报请示。同时,注重规范化管理,为保证企业所得税中亏损弥补政策的正确执行,不留漏洞,以区局的名义要求各财税所加强对亏损企业审核,核准亏损额,并建立亏损企业台账,跟踪亏损弥补情况。这一做法收到良好效果。
1997年1月,财税机构改革,我被聘为嘉兴市国家、地方税务局郊区分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长,从此走上了基层中层干部的岗位。同年10月,国、地税机构分设,我又转任嘉兴市国家税务局郊区分局征收管理科科长。时值,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计算机信息系统(ZT97)征管软件在全省推行。由于征管软件自身设计中存在种种或大或小的漏洞、软件操作培训力度不够、各基层税务所前期基础资料录入不全或错误和软件维护设备(便携式电脑)未配备,征管软件正常运转困难重重,我就带领科内两个分管计算机的同志奔波于各个基层所进行维护和修改,加班加点,辛勤工作,历时3个月终于使软件正常运转。同时拟订分局征管软件操作规程及计算机管理办法,并围绕征管软件运作要求,理顺内部岗位责任,加强岗位责任制考核,从而保证征管软件在我局顺利运用。对待其他税收征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和上级的要求去做,尽心尽责把它做好。
1999年2月,国税征管体制改革正式到位,嘉兴市国家税务局郊区分局改为嘉兴市国家税务局郊区征管分局,我被聘为申报稽核二科长,分管郊区范围内小规模纳税人的申报和征收工作。在大厅接待纳税人纳税申报和代开发票时,做到热情、礼貌、文明,有问必答,讲效率,努力缩短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的时间,自觉履行承诺,延长为纳税人服务的时间,使纳税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未按时申报的纳税人,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催报催缴,并摸清原各基层所游离在征管软件外的小规模纳税人登记户的底细,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处理。
2000年2月,我转聘为嘉兴市国家税务局郊区(后改为:秀洲区)征管分局综合管理科科长,负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税法宣传等税收基础管理工作。根据分局内部机构调整,原有的工作职责划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不顺畅,已不再适应当时工作的实际,我和科内同志在各职能科室的配合下,制定了《秀洲区征管分局各科室职能分工意见》,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税务登记管理操作规程、非正常户认定及恢复的操作规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临时认定及分类管理操作规程、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缴销操作规程、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及违法处理、税收保全措施实施操作规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审核评税操作规程、定额管理操作规程、减免税操作规程、个体税收代征操作规程、计会统操作规程等二十五个具体操作规程,既规范了我局各项征管工作的具体操作,又减少了工作中的扯皮现象,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001年5月,国税征管体制和机构改革,征、管、查三分离,我被聘为嘉兴市国家税务局秀洲区管理局企业管理股股长,主要负责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纳税人减免抵退管理、催报催缴和纳税评估工作。此间,在完成日常管理任务和税收收入任务的情况下,根据市局加强税收征管和区委区政府推进依法纳税、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指示精神,拟订了《关于规范北片小规模丝织、植绒企业税收征管的实施方案》,就规范税收征管内容、实施步骤作了详细部署。并与地税局一起深入丝织、植绒和印染三个行业,对现有的各类生产设备、生产各类产品的能力、单位物耗的产出和各类产品现行销售价格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测算,为下一步对账,证不齐全企业核定应纳税销售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对三个行业的企业开展的自查补税活动中,取得显著效果。还首次在局内开展了纳税评估和反避税工作。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对怎样搞好这项工作,都心中无数。对此,我组织全股人员进行相关的税收法律规定的学习,并落实有关人员整理出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行为相应的处理依据一览表,以便股内同志掌握和操作,正确适用法律规定,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平时与同事们经常利用日常评估的工作实践,进行税收管理的工作调研,通过调查分析,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提出行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并在市局的指导、配合下,先后选择了丝织、砖瓦、加油站、植绒等行业的企业为纳税评估对象,设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集行业数据,建立行业指标,运用评估软件,分析存在问题,制定评估方案,针对性进行约谈举证。通过对企业的纳税情况的分析比较,判断出企业是否如实进行纳税申报。对因销售变动、或因税负变动较大而视为异常,将按照规定移送稽查局进行稽查,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反避税工作是一个新事物,股内同志都缺乏经验,现成的案例少,工作难度相当大。针对现状,我及时成立专门的反避税工作小组,组织、督促工作小组人员学习转让定价相关的法律规定,深入理解,把握政策。要求注重发挥团队精神,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形成统一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与小组人员分析研究案情,找出问题疑点,提出工作要点。同时,要求小组人员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调查对象提出问题,让其进行举证说明,取得比较全面的证据材料,并尽可能考虑谈判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讲求谈判技巧,既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税人提供的理由、较充分的证据尽可能采纳,又体现整个调查过程也是税法宣传的过程,依法治税、以理服人,把握调查工作主动权。整个反避税工作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调查程序的合法性、调整方案的相对合理性、操作的可行性以及调查资料归档的完整性,使整个案件有较高的质量。通过小组艰苦、努力的工作,2002年度结案1户,采用成本加费用和利润方法进行转让定价的调整。调整应纳税所得额1778万元,补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06.3万元,并完成案卷的归档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2003年5月,省国税内设机构、职能调整,我被聘为嘉兴市国家税务局秀洲分局管理一股股长,主要负责嘉兴经济开发区企业(2004年5月调整为秀洲区外资企业)的税收管理。在此间,我着力于带领股内同志大力组织收入、想方设法压缩欠税,从而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在管理上,由于外资企业税收政策本就复杂,工作的连续性又很强,而近几年内部机构改革不断,干部调整频繁,熟悉外资企业税收管理人不多,工作一时衔接不上,就带领全体干部从头学起,从基础做起,学政策,摸底子。从法律法规到规章规定,组织学、个人学,尽快熟悉和掌握有关涉税政策。同时从登记户数、分布状况、企业状态到企业历年纳税情况、享受优惠政策记录,逐个整理核实,建立台账,为税收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5年6月,嘉兴市国家税务局征管业务重组,内设机构调整,我被聘为嘉兴市国家税务局秀洲税务分局综合业务科科长,主要负责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各项审批项目的复审、信息和计算机维护等综合性工作。我致力于分局税收征管业务的规范化建设,根据全国税收综合征管软件CTAIS2.0对征管业务的要求和分局的实际情况,围绕征管软件重新制定了分局各项征管业务的操作流程,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各环节的具体做法和执法标准,使整个税收征管工作有章可循,减少了税收管理员因执法不规范而造成损害纳税人权益的现象发生。同时,积极支持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建设,全国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升级、VPPN网上安全纳税申报平台的运用和CTAIS、出口退税、防伪税控三系统整合等。
2008年3月,根据嘉兴市国家税务局股级干部轮岗办法要求,我调到嘉兴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担任检查四科科长,从事税收稽查工作。工作岗位变了、工作性质也变了,我及时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工作。了解到调取账簿资料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稽查案件能否顺利查处。但调取账簿资料现场情况复杂,税企矛盾随时会发生,检查人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我每个案件都亲临调取账簿资料第一线,与同志们一起做案件查处的基础工作。我对每一个案件,不论户大户小都认真、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依法办事,针对不同的被查对象,采取不同的稽查方法,下最大的功夫查深查透。通过切实有效的税务稽查,严格的执法,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为诚信纳税人创造有利的平等竞争环境。在受省稽查局委派,远赴台州市对二户涉案企业实施专案检查时,充分发挥同组检查人员计算机技术,对被企业删除计算机数据进行恢复,取得了检查年度实际发生的每笔销售业务明细,为案件的突破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较短的时间里,查实了该企业隐匿销售收入的偷税事实。获得了省、市稽查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2008年10月,嘉兴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机构升格,我调任案件审理科担任副科长,从事案件审理工作。我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审理工作,对每件稽查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法律适用、程序文书等都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核,从而更好地保证税务稽查案件的质量。在案件稽查实施过程中,及时加入检查环节,了解稽查进展情况,特别是大案要案,实现动态跟踪和指导,打破案件检查与审理之间传统的文书传递方式,充分发挥审理人员在政策把握、法律法规运用、程序合法性界定、案件定性准确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高案件检查取证、定性工作质量。通过现场审理查错纠偏,强化对检查环节的监督,及时纠正检查环节的不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开展稽查审理前置,审理人员主动掌握被查企业的检查取证过程、违法事实等内容,缩短了审理环节工作时间,确保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审理税务稽查案件。特别是就难点问题和政策界定模糊的问题及时地和检查人员进行过沟通,同时本着对纳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对涉及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事项严格把关,充分听取了被查企业的申辩陈述。对任何问题,坚持“无错推定”的方法,对没有确凿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涉税事项,暂不定性处理,从源头上杜绝“冤假错案”。由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审理准确,至今没有一位案件当事人提出税务行政复议或诉讼。为了保证税务稽查案件案卷的规范,提高案卷的质量,根据《全国税务系统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系列教材》并结合本局实际,拟定了21张在税务稽查实施环节常用的税务文书格式并附使用说明,经各科室讨论修改,在税务稽查实施环节统一使用,使我局的税务案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年,虽然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的中层干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科内同志踏实、认真、勤奋、努力、尽心尽责做好岗位工作。因此,在1995年至2010年的十六年间,我11次公务员考核为优秀、1次被评为全省国税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1次被评为嘉兴市国税系统“高素质”国税干部、1次被评为嘉兴市国税系统“十佳纳税服务标兵”、 1次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嘉兴市委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次因嘉兴市国税综合征管软件推广应用受到嘉奖。
回顾这二十八年税务人生的点点滴滴,看到工作上取得的成功、获得的荣誉,那感觉是喜悦的、是甘甜的。
但人生也有苦涩和酸辣。
苦,那是进财税所不久,我分管乡村企业的税收征收工作。有些村办企业离镇上很远,东一个西一个,而那时交通不发达,所里仅有的几辆“老坦克”由老同志使用,每月去企业收税,我都是步行去的。乡间小路,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湿透了衣衫,中午饿了,没有饭店,只能在下伸店买个麻饼充充饥,这个艰苦现在的年青干部可能体验不到。
涩,刚进财税所,所里分配给我们年青同志一项工作,就是每天早晨5、6点钟轮流到集市征收零星税收,主要征税品目是水产品、竹木制品。那时,我们镇没有集中的集贸市场,渔民、农民出售应税产品,都是在街边随便找个空档设摊。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整条街上来回的巡视,发现有应税产品出售的,就上前征税,五毛、一元的。出售者也讨价还价,尽量少缴一点钱。更有甚者,出售者一看到我们,就搬了东西远远躲开,另找地方设摊,就象警察抓小偷一样。有一次,一个叫桂宝的水产品出售者,我们跟她转了好几个地方,好说歹说才征了五毛的税。
辣,记得有一次,因所长临时有事不能去市局开会,要我代为参加。当时,会议很多。传达上级精神靠开会,布置任务靠开会,汇报工作靠开会。有时所长忙不过来,就让其他同志代为参加,只要求“带了耳朵、带着手”,就是听好会议内容,把它记下来,回所后汇报清楚就可。这一次,我也按照老套路去参加会议,也没问开的什么会?需要准备带什么资料?不想,会议一开始,主持会议的局长就要求各所汇报工作情况,我傻眼了。其他所都汇报完工作,轮到我了。我支支吾吾蹩了半天说,我是代为参加会议的,只负责听和记,其他的我不大清楚。局长听后严肃地说:“开会就是为了了解各所工作开展的情况,你不清楚来开什么会!”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火辣辣的,真想地上有个洞藏进去。这次的教训是深刻的,但也促使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从此以后,不论开什么会议,我都要了解清楚会议的内容,需要准备些什么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酸,那时已调到郊区分局工作。当时,北片、西片的家庭织机发展迅速,给税收征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千家万户的家庭织机户,只有二、三十人的税务所要完成征收任务困难重重。分局得到郊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由乡镇、村、税务、工商等部门组成护税协税网络,共同完成对家庭织机户的税收征收工作。经调查研究,对家庭织机户的税收征收按织机耗用的电度为计税依据,每一度电征收一定数额的税收。有一次,征收小组到洛东乡一个村征收家庭织机户的税收,几百个村民聚拢在征收点,就是不愿缴税。经交流、了解,原由是前期村里收了一些费用,办公共项目,但到期仍没有完成,所以村民们要求项目完成后再缴税。针对这些情况,征收小组耐心做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说明税和费的区别等。但村民们就是不理解、不理会,从下午到吃晚饭,一直围着征收小组要求帮助解决问题,不让征收小组离开。后来,政府领导赶来做排解工作,村民们仍是不依不饶。无奈之下,只能请求公安特警把我们解救出去。坐在汽车上,望着后面远去的村庄,我的心里满是酸楚。
正是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涩,汇成了我精彩的税务人生,这离不开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一是,当初刚进财税所,税务部门的名气还不如一般国有企业大,收入不比企业高,福利没有企业好,好些人宁愿到企业当职工而不愿当税务干部。如今税务干部、国家公务员成了人们选择的香饽饽。二是,原来的税收征收模式是保姆式的,税务专管员每月带着税收完税证,挨家挨户地收税,宣传税收政策。而今,税务人员坐在宽敞明亮的征收大厅内等着纳税人上门申报纳税。三是,原来税务人员靠两条腿或两个轮子下乡收税、管理。而今出门办理涉税工作都有汽车随行。四是,原来税收统计靠手工,一把算盘要把成千上万笔数据汇总、处理,一个数据不小心搞错,就可能核对大半天、一天。而今,计算机网络把一台台电脑连接在一起,轻轻松松,哪怕是几十万、几百万笔数据,也轻轻松松处理了。五是,原来一个财税所(5、6个乡镇)的税收收入只有几百万,而今一个镇的税收收入就有几千万,甚至于几亿元,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种种的变化,都体现了国家对税务人的关心、爱护,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让人感到无比快乐。回顾二十八年的税务人生,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我见证了我们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让我今后的税务人生充满了阳光。
一颗小树苗,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就会长成一颗大树。对于一个人来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伴随着成长进步,就会留下多少感悟、享受多少欢悦、送走多少忧愁。他或者她人生坐标标记何处、人生价值又实现几多?也许只能从点点滴滴记忆的中去回忆、去思索。
&从事税务工作至今已有整整三十年了,在税收工作岗位上的自豪感和辛酸泪,我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岁月沧桑,三十年的回忆和思索,那是从心灵底处迸出的一束火花。从税经历的三十年,也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历史的缩影。陪伴着太阳日出、晚霞回归的复始,是把全部人生价值写在工作之中的回忆。征管模式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进步,已在我心中既成美好记忆,又变为丰富财富。美好记忆,是工作环境的变化:一辆自行车、一本税票、一把算盘、一支油笔的手工开票的年代,留下我最初的记忆;一辆公务车、一个计算机、一套网络系统,是我今天面对的新环境。丰富财富,是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实践中明白的道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刚参加工作时什么都不会,经过几次培训才懂得什么是税收;跟老同志学习,下户去了解纳税人经营情况,在集市上讲解税收政策,到企业里核算税款征收,几十年下来掌握依法行政、规范严格执法的本领;组织的培养教育,让我深深懂得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不断增强“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觉性。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时,主要从事乡村集体企业、民营小企业、集贸税收工作,而且全部是手工操作,一边开税票一边收税款,工作是相当辛苦的,也是对一个人廉政自律意识的考验。征收税款时,骑上一辆除铃当不响哪儿都响的“老爷车”,不管天晴下雨都要下企业、下集市对小商贩全部征收税款。那时的社会税收意识、税收秩序远不如今天的好,记忆中为了几元、十几元税款,几年工作都是相当暴躁,记忆中为了一点税款,个体户与单位同事在收取税款时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还要挨打。那些年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税收收入形势相当严峻,每年年底年初到分局开会,公布年终完成任务情况和下达年度收入计划,总有一种“大山压顶”的感觉,生怕完不成年终任务。常常为了任务,大街小巷穿行,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力争多收缴税款,只要有风吹草动,我们就会全体出动,骑上自行车全部深入管辖的乡镇里去,四处查征税款,大家真是玩命的干作。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感慨万千。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特别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全国税务系统分成国税和地税两个职能部门。1997年浙江实行国地税机构彻底分离,我留在国税从事税收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税制进入全面改革和深化的阶段,掌握新税制的有关知识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点。结合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纳税申报制度,建立健全了纳税户管理基础档案,开展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在征收和管理两个方面实行分工协作。我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为分局的税收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贡献出了小小的力量。
最近几年,嘉兴国税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税收与发展、税收与改革、税收与法制”这个主题,落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总要求,把税收征管与市场经济连在一起唱着税收与文明的咏叹调,把税收管理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税与强国富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四手连抓”,一手抓队伍、一手抓任务、一手抓服务、一手抓财务,推出了“一窗式,一站式、一户式、同城通办”等服务经济社会、服务纳税人的新举措,用好、用活、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国税形象得到良好树立,队伍素质面貌焕然一新,税收突破200亿大关,国税的全面建设和国税的各项工作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在嘉兴国税精神的引领下,全局上下紧紧地团结在市局党组周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都在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团结一致地为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积极工作、不懈努力。
瀚海无涯,万千思索走过的路,人生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职业。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新要求。走进税收事业已有三十年,我始终无怨无悔,我将用一生的热情投进她宽广而激情的怀胞,为了这神圣的事业,我要用一颗平凡的心、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火热的心,去迎接明天新的挑战。                  
我是1994年从部队转业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一十八年。回顾这十八载光阴,是难忘的十八年,是值得珍藏的十八年。
在部队我是一名负责卫星测控管理工作的软件工程师,1994年转业时正好赶上我国的税制改革。为了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打击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代开及印制假发票来偷逃税的违法犯罪行为,国税总局推行了金税一期工程建设,就是大力推广计算机的应用,着力提升税收税务信息化程度,与国际信息化管理接轨。嘉兴国税局成立推广应用金税一期工程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考虑到我在部队的专业特长,让我担任嘉兴五县两区推广应用金税工程的总指挥,办公室市局配备6个人、两台386服务器、4台录入器,各县市局、本级分局都配有几台386、286计算机和几位年轻有点专业知识的干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UNIKS系统和DOS系统。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培训和指导各县市分局的系统维护和汇总操作。金税一期工程初期的大量工作就是发票信息的录入,每天都需要输入大量的发票信息并汇总到总局进行进销项比对,由于发票信息的录入错误和金税一期软件设计上的缺陷以及信息及时性不够等多种原因,造成比对后产生大量错误信息的核查工作,而打击犯罪行为方面又收效甚微,往往都是无功而返。当时整个局里也就是这么点电脑和设备,大都是门外汉,包括我在内对UNIKS和DOS系统也是边学边干,不少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对计算机的认识也很粗浅,信息化的概念和理解还处在朦朦胧胧阶段。金税一期工程占用了大部分机器和设备,初始的成果不大成效没有,很多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不想做枯燥的信息录入工,打“退堂鼓”,有的干脆就说没时间和没有空录入(因为大部分干部都是兼职抽空录入的,税收的其他日常业务是更重要的工作),个别领导也不那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自告奋勇把个别分局的录入工作接过来做了。没人录入的矛盾暂时解决了,但新问题又出来了。当时对金税工程持怀疑、消极和观望的态度,在全国税务系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于是有的省便搞起了自己的系统。像浙江省就开始搞结报系统,也在全省抽调了一些软件人才和地方的计算机研制单位合作开发,由于发票流动性与稽核的工作具有全国性质,仅由某个省市单枪匹马去进行是无法运作的,结果运作了两年和金税一期工程一样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同样的问题。
“失败是成功之母”。金税一期工程和结报系统运行尝试的经验和教训,给我国金税事业今天的辉煌开辟了成功之路,坚定了我国税务税收走信息化道路的正确方向和坚强决心。在总局的有力领导下,招天下之人才,集集体之智慧,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始推行一个更为实用、更为安全、更为有效的防伪税控系统,也就是金税二期工程。总局在东北税务培训中心多次召开全国性会议进行研究论证,精心挑选全国的人才组织培训打好基础,1998年在嘉兴试点,建立网络系统,先在秦山核电、加西贝拉、东南化工、嘉兴电厂等6家需开百万元版以上发票的企业开始培训试用,然后逐渐扩大到全市各县市都建立网络系统,企业也推广到十万元版以上的几百家企业,最后推广到所有一般纳税人全面使用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直至在全国逐步推广,有效的防止了假票、虚开代开票的犯罪行为。金税二期的顺利开发、建设和完美运作成功,为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科技、信息的强力支撑。
2000年,当嘉兴国税的金税二期工程已经步入正轨的时候,组织上考虑到我的税务业务还不很熟悉,根据工作需要将我调到稽查局一大队工作。当时稽查局的稽查干部都没有配备电脑,只有局里才有2台电脑,一切工作都是靠手写为主,稽查台账等都是由人工制表,企业财务也很少有电脑做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企业的信息化也一样与日俱进,很多企业都应用电子账务、数据库管理,给我们税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促使国税的税务税收管理迎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CTAIS系统、台账系统、征管系统等等,新一代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比如现在的稽查局是人人一台586以上的高运转速度、高容量存储能力、高速宽带网络。
加强信息管税,征管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全省国税系统遵循税负分析找问题、建章立制堵漏洞、信息管税强手段的思路,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征管长效机制,提高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集中开展宏观税负调查分析,注重采取自查、约谈、评估等和谐手段解决问题,针对税负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从预防、预警、核查和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堵塞了征管漏洞。按照“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评估查问题”的思路,开发应用税收预警评估系统,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具体明确的线索和简便实用的工具。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强化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利用,定期开展工作讲评,加强复审复查和督导考核,狠抓预警信息落实,提高了系统运行成效,自系统启用至今大大的增加税收收入,对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国税部门以深化应用税收预警评估系统为抓手,加强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出口退税重点企业和行业分析评估,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横向互动机制。同时,强化征退税衔接,加大反避税力度,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组织定点联系企业税收自查,严格执行税收协定,认真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加强“走出去”企业管理和服务,提升了各税种和重点领域税收管理水平。加强户籍管理,实施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深化外部信息共享,积极推广应用网络发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有效夯实了征管基础。加强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认真做好金税三期试点相关工作,在全省上线运行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发票管理、企业所得税电子申报、车购税征管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加强网络和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加强税收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我国国税事业的发展:我认为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做一名好的税务稽查干部,就一定要掌握现代化技术,这个时代谁掌握了行业的高科技谁就是行业的主宰。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我的座右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经意间,时光已经走进新世纪的第十一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屈指算来我参加税务工作已经整整三十个年头,岁月的年轮使我从一个毛头小伙跨入中年,单位的称谓从一开始的财税局到国地税分设后的国税局,发生很大的变迁,真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十年的工作历程使我感慨万千。
1981年夏天,我高中毕业,作为城镇户口的我有幸报名参加平湖县财税局组织的税务干部招干考试,记得当时10月份县财税局在全县城镇户口范围内招收20个名额,而报名的达到200多人,大多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县局的录取标准是,通过考试严格政审择优录取,这样经过报名考试政审等一系列秩序,12月初我接到了报到通知,就这样我顺利地进入财税系统工作,也有幸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面向社会招干的财税干部。同时与我一起报到的还有其他12个人(只录取13人,由于分数线不到空缺7个名额,不到10:1,由此看来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都是差不多的青春年少,一样的喜悦心情,接待我们的是人秘股股长老罗同志,一个很严肃不苟言笑的领导,我们一下子敬畏起来。他给我们开了一个会,说明了招干的缘由,说起来我们真与国家改革开放挂上钩了,我们国家经过十年文革浩劫,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拨乱反正,急需大力发展经济,工厂企业增加了,农村承包到户,农业税要分户征收,我们的税收工作任务也就跟着要提高,这就急需大量的税收干部,现在基层年轻的同志不多,考虑到现状,省局特向全社会招干,所以你们是财税系统有史以来的首次对外招收的青年干部。听了领导的话,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小青年,一下成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也不低,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很荣幸。
第二年即1982年元旦刚过,我们先在县局集中进行农业税内部档案整理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基本完毕,以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为主体的农村由乡和村所取代,土地承包到户了,其中涉及到农业税的征收问题,原来是公社集体征收的,现在则要由农民自己缴纳,工作量相当大,而我们这些新招进青年自然成了征收农业税的生力军,为此,嘉兴地区财税局专门组织全地区10个县市的新同志,参加农业税征收入门培训,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征收方法。
1982年4月15日,经过三个月入门培训,我和其他三名同志统一分配到平湖县财税局所属乍浦财税所上班,我要学的知识很多很多,我是驻黄山公社(乡)财政员和社办企业专管员,因为黄山乡靠近镇上,办公地点在所里,带我的是年长的黄森,从事财税工作几十年,工作经验很丰富,同样不苟言笑,最初的工作是农业税征收和乡镇办企业征收并存的,农村分田到户后,原来的以公社大队统一上缴农业税模式已经不复存在,1982年开始以每个农户为纳税单位,一个乡有12个行政村,一个村有约15个小队,一个小队大概有50户,这样算来要有近一万户农户,每一户征收清册四张表格,全部手工填写。要直接征收难度很大。黄山乡当时一年三季,春天收成的叫春花,主要油菜,夏天则是水稻季节,秋天则是棉花播种,到11月底完成,原来的模式,农民在水稻收割后要去粮管所缴公粮(农业税),卖余粮,秋后则到收棉站去出售棉花,于是在农业税的征收上,我们县局农财股与县粮食局和收棉站主管单位,三方协调,委托基层粮管所和收棉站,专门设立农业税代征代缴服务站,我们专管员负责核对进度,及时通知每个村组会计,对农户要早缴早完成。
那一年,4月月税已经在10日前入库,4月份开始年度农业税要开征,以往都是跨年度征收的,这一年要当年入库完,这要求我们熟悉每个公社(乡)大队(组),所以要把乡下的12个组跑遍,好在乡主办会计都兼职乡办企业会计,而村会计一般也兼带村办企业,老黄要带我下乡熟悉情况,一开始我很兴奋。当老黄拿着个公文包,对我说,我们走吧!走?我一下傻了眼,原来他不会骑自行车,跑乡要靠步行的,我跟着老黄一步步行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跑,一个村一个村跑,边走边介绍情况。那些财务人员看到我们到来都很高兴,同时也开玩笑说,老黄收了个徒弟,并对我说老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税务所需要你这样的小伙子。看着老同志一把年纪,还精神抖擞地行走乡间小道,我自然不敢落后,就这样一步一步开始了最初的税收工作生涯。
为了赶时间,4月中下旬都是围绕农业税开展工作的,同时还有乡村企业的所得税预缴,基本每天要跑乡,没有星期天,也无暇顾及田野的油菜花黄澄澄一片。所领导规定我们中午不得在村里和企业用餐,一般就在路边面馆充饥,有时真的连吃饭时间也赶不上。到月底已经全部理顺了农业税征收流程和所得税预缴,觉得那些日子过得飞快。
五一刚过,每月的月税开始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刺激一大批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老黄带我一起分管12个行政村,主要生产行业是服装加工为主,还有一些五金企业,每个村都有规模不大的土窑厂,生产普通砖瓦,用于农户盖房。开始时个体工商户很少,税收工作直接与纳税人接触,当时财税所征管合一,专管员在每月的征收期要开票收税,我们都是下到企业收税的 ,征收税种是工商税,税收期是次月1至10日,当场开税票收现金支票,可谓是真正的收税了,我每隔半个月跑一次。尽管黄山乡范围不算大,但是要到每个企业收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下午必须赶在信用社下班前将税款汇解完。在解税款之前,利用信用社的大厅,仔细复核报表核对税票清点税款,都是用算盘完成的,我对打算盘有点心虚,看着老黄噼噼啪啪地三下五去一,我有点不敢动手了,他笑眯眯鼓励我,放手让我做,还好我的算盘口诀很流利,慢慢地,我的算盘也能啪啪作响,老黄工作很细致,每天的复核没有一丝差错,说来也巧,1982年的四五月份,很少下雨,都是大晴天,似乎老天爷也在支持我们的工作。
农业税的征收开展基本顺利,当然也碰到钉子户,记得潘介村有一户的征收清册处于空白。我们到该农户家里了解情况,恰好老黄身体不适,代征员外出,我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直奔潘介村,心一急,加上乡下小路本来就难行,偏又遇到一个老农牵一头耕牛走来,自行车龙头没有控制好,我一下子连人带车掉在路边的水沟里,我顾不得其他,扶起自行车继续前进,还没有踩几脚,又掉下车了,一看原来链条断了,看看手表,时间已经下午2点。只好推着向前,路旁一位热心大妈帮找到了附近一位手扶拖拉机驾驶员,总算修好了自行车,我小心翼翼地骑到潘介村,直奔欠税农户家里,谁知他竟是个好吃懒做的单身汉,责任承包地没有种庄稼,双代服务站当然扣不到税,我准备开税票征收现金,任我怎么样解释做工作,他就是不肯缴税,嘴里老是重复一句话,:“我没有钞票缴啥税”。村干部老张一时也说服不了,看看时间不早了,只好离开农户家里,第一次单独征税就没有完成,这下怎么向老黄交代了?回到潘介村部办公室,我闷坐着,几个村干部一旁议论纷纷,忽然老张对说我:“我帮他缴税,你开票吧。”我迟疑了一会,“你不必担心,我家开了一家小杂货店,这个懒汉经常帮我做下上力运输,我会从他的工钱中扣除。”老张的一番话,让我放下心来,非常感谢村干部对我的工作配合,等我收税完毕骑车回去时,怎么踏也踏不动,几个小男孩在大笑,一看原来自行车后胎被几个孩子放了气。
几个月过去了,一晃到了7月,骄阳似火,又到了月初的征收期,一大早老黄拿着有点陈旧的公文包整理税票,准备下乡,我心里有点不想下乡,于是我灵机一动说:“老黄,我肚子有点不舒服,可能腹泻,这跑乡收税么?”“那你今天留在办公室里吧。”老黄的话让我喜出望外,我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开着吊扇,看看公文通报,直舒适极了:“侬为啥勿跑?”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一看原来是所里财务室的老陈,“阿是偷懒啊,小青年工作要主动跑跑,勿要偷懒,黄森年纪大了,身体勿好,还高血压,伊每日还吃药呢,明朝子侬要跟伊出去啊。”老陈是宁波人,性格很直率,那一口宁波话听上去硬邦邦的。我一听顿时脸红了,半天说不出话,刚才我还为我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第二天一早上班时,老黄又准备跑乡,我马上跟他一起出发。
征收期结束后,上半年度的所得税预缴和查账工作开始了,这也是我进一步学习税收业务知识的的好机会,我跟着老黄跑遍每一个企业。学习查账,我自然是从翻凭证开始,当时会计科目不多,征收所得税也比较简易,会计记账也比较中规中矩,我慢慢地从老黄那里学到不少知识,查账过程一些会计明明财务上入账税法上没有错,还故意问这问那,我感到很奇怪事后走在路上,老黄告诉我,那些会计很调皮的,他们这是对我们掂斤估量,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会计业务。在空余的时间,我就经常翻阅的公文通报,财税所领导也很关心我们新同志的工作情况,专门为我们办了税收知识培训班,通过学习我也掌握了一些初步的税法知识。
经过月复一月的工作学习,很快到了年底,工商税收所得税农业税都顺利入库,没有尾欠,从四月的春暖花开、七八月份的炎炎烈日到年底的白雪皑皑,我第一年的工作学习圆满地结束了,增长不少知识,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使了一点小聪明,暴露出很多的不足。
人们常常说人生过程中碰到的第一次重大事情都很难忘的,确实我的税收工作第一年永生难忘。我从一名在校高中生直接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现在看来,那时工作过程很艰辛,那时福利待遇也不算丰厚,但我至今无怨无悔,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忽然想起《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那一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难忘1982年,难忘我的工作领路人黄森和其他同志,那一年我20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2011年,掐指一算从事税务工作已近三十年了。回顾这付出了我青春年华的税务生涯,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
那是1982年的暑假,高考落榜的我十分失落,面临着选择高复还是工作的十字路口。这时,原高桥财政税务所副所长张楚荣同志找上门来,征询我是否愿意参加税务工作,说实在的,那时刚从学校毕业,看着同学们红榜提名又能继续深造,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想再作一次拼搏,父母看我犹豫不决,就陪我去了母校找当时的校长孙鹏标商量,孙校长建议我应该选择工作,他说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交所奖金一年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