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销售分析里面商品20个点怎么算,25个点又怎么算?

我是新手想给超市供货大家告我该怎么办-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我是新手想给超市供货大家告我该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8:19:55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我是新手想给超市供货大家告我该怎么办”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我是新手想给超市供货大家告我该怎么办”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我是新手想给超市供货大家告我该怎么办,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我是西安的,我想给我们这的超市供货。生意的`` 刚起步``希望大家告我怎么才能做好?我想做生活用品比如:生活用纸。
西安的超市是怎么样做的!解决方案2:  在确定是否要进入超市之前,最好想一想自己的实力与可能遇到的风险。为什么?有些代理商不顾自己的管理实力、资金实力、商品实力等严重不足就盲目进入超市,结果兴高采烈的进,灰溜溜的走。
  这种事情我看的太多。一种是商品销售竞争的自然淘汰,而另一种就是完全被超市玩死。因为你的管理能力跟不上超市的要求;因为你对超市各项流程的不熟悉;因为你的业务员,甚至包括你的业务能力不强;因为你的资金周转不灵,不能承受超市巨大的压款压力;因为你的商品选择不当,销售排名连续排后;因为你正常的客情关系维护不到位(以后我会讲一讲一些超市的非正常客情维护)等等,这些都是你被超市自然淘汰的原因。
  不管外资还是内资超市,代理商的死亡绝大部分都因为自身的原因倒闭,涉及到超市的人为因素相对较少。但也有因为超市的原因而倒闭的。被超市玩死的事情太多太多,一种是超市老板卷款逃跑,近几年这些例子不少了,像福建的一个超市、像诺玛特等等。供应商多的有几百万的货款无法收回,少的也有几万。我原来有个供应商,诺玛特倒闭的时候有20万的货款到现在都无法收回,成为死帐难帐。他供应的是什么?调味品系列,调味品的单品价值低,一件也就不过60元。20万什么概念。打个比方,3300多件货,最少要两个车皮。就这样没了~~~所以,进超市之前,一定要从侧面了解这个超市的经营情况,历史的结款情况。最好从已经退出超市的其他供应商了解为什么会选择退出,如果是因为结款的原因,劝你,不要进了。你卖的再多,结不了款,你就喝西北风去吧!
  当然,这个老板卷款逃跑的事情谁也预计不了。而超市最大的黑洞就在采购、营运、财务、仓储、信息这几个环节。和采购关系不好?大沓的罚款单、大笔的费用、无情的淘汰你就等着吧;和营运关系僵硬?订单不给你下、排面不给你弄好、取消你的促销员资格,这些直接影响销售的后果你会知道;和财务协调不好?这个月的款你还结不结?忽视了仓储?你的货就等着压仓,等着过期也上不了货架。信息部关系不好?那你想要的数据等吧,你的新品,也等吧!因此,不要以为你的商品好,一切就会很顺利。错了,和这些部门的关系不好,表面上不会动你,其实都在等你出错误,抓到了,对不起,一切按公司规矩办理。看着自己手上的罚单,看看自己被缩小的商品陈列面,悔不当初啊!更何况,商品的好坏,采购与营运的眼光比很多代理商更能看的出。
  所以,在进入超市之前,必须对超市的运行流程有比较深的了解,渠道可以去网上查,也可以找已经进入或已经退出的供应商了解。而特别要了解清楚的是,在进入超市前(或已经进入后)什么事情找什么部门,找谁处理,不然你就等着变成皮球吧!这个其实也能体现出一个代理商的学习能力。
  OK,现在说说资质。超市除开联营、租赁、部分生鲜等很特殊的商品可以选择和个人合作,绝大部分的包装食品、粮油副食、酒饮、日化、家居等都只和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公司合作。为什么?这里涉及到国税中的增值税。税率大概有3种,农产品大概免税,粮油13%,其他17%。取得资格要求好象是公司年销售金额达到300万以上。大型超市都要求提供增值税票,如果你不具备的话,建议不要进入超市,否则你的商品价格无形之中就要比同类具有增值税的商品高17%。如果你的商品很有特色,超市也愿意销售,有两种办法处理,一是让你代理商品的生产厂家提供税票,但缺点是回款不是你公司的帐户,而是开具税票的公司帐户,那你的资金压力就很大了。二是让超市代交代扣,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优秀的商品,超市是不会选择的。原因?不值得嘛!
  所以在资质这里,如果你要长期在超市经营,一定要以一般纳税人的公司形式出现在超市采购面前。否则,你可能只能等到一句“免谈”。这里我要区别,通过超市收银机销售的商品,都需要税票,而且和超市签定销售合同,结款一律通过超市财务;如果是在超市的外围以租赁的方式进行销售,则不同,不需要你提供税票。就好比你在某个地方租个铺面一样,只付租金,收支自己掌握,和超市签定一个场地租赁合同而已。超市为保护收银机以内的商品销售,是不允许在场外出现有类似的商品销售,你可以看看,在大型超市的外场销售的东西,多半内场找不到!
  短期的特例只有中秋的月饼和春节的腌蜡制品。不过同样,进内场销售的,增值税票是少不了的。
  没有增值税票?难啊!
  做场外租赁,可以,那你的商品是否和场内的商品有雷同勒?如果有,多半没希望!
  而且从超市角度考虑,采取什么方式和你合作,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季节、商品性质、场地空间等。不是你想做哪种就做哪种。进超市,除非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很好的客情维护可得到超市的优惠,那其他的商品,身家性命都交给超市控制了。
  在解决了资质后,我来谈谈具体的进场谈判情况。
  注明一点,像制品短期经营的如月饼、粽子、腌蜡,进场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沃尔玛首单全免,但扣率高!其他的超市一般都以费用为主,这个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而且还不包括扣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霉的都是消费者。因此每年的月饼、腌腊顾客不晓得为超市付出了多少。
  2、谈判
  当采购确定了你可以进场的资质后,别以为就万事OK了。别急!你是以商品进场还是进场之后再代理商品?按行规,超市没有销售的商品叫新品,没有进场销售过的供应商叫新供应商。如果你属于两新一类,恭喜你,中了麻烦大奖!在我当采购时,很多被拒之门外的多属于两新类,新的供应商带新商品。也正如此,有很多人说超市门难进。这里我按照正常的程序讲讲与采购谈判的内容!与超市谈判的内容无非以下:经营方式、结算方式、费用赞助、扣率、销售奖励、促销、价格、其他约定等等。
  经营方式:有联营、成本代销、购买(国内称为经销)。一般外资都采取购买,也就是说以到货金额结算。货送到超市后,就等着结款吧!至于买没买出去,并不影响结款。代销是国内超市普遍采用的,以销售结算。为什么,没风险嘛。比如,你1月1日送货10万元,到月底只买出去2万元,OK,超市就只结这2万给你啦。剩余的8万库存?要么继续买,要么就等着你退货或换货!而且,关键是,这8万到你盘点时还有8万吗?呵呵~~~~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联营,一般多针对生鲜、文具、服装、皮具等,代交代扣比较多。不熟~~~就不多讲。经营方式肯定是采购(经销)好,但问题你的商品有资本成为这类商品吗?外资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是内资超市,你的商品不是大品牌就免谈,不是有很深的背景(多半是什么工商、税务等政府背景)也免谈。如果即便你侥幸得到采购待遇,那结款期给你安排个60天、90天,你的资金周转能承担吗?很多国内超市喜欢用代销方式与供应商合作,因为超市总要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另外则体现一个超市是否具有很好的经营水平。
  对号入座:超市会对品牌性的商品采用采购合同,如茅台酒、宝洁、伊力、双汇、德芙、金龙鱼……而且结算的天数因超市而异,长的不过45天,短的15天。
  结算方式:月结**天、现款、货到后**天、月销实结**天(天数有15、30、45、60、90)。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这个结算时间怎么算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天数越少越好!
  费用赞助:新供应商开户、新品牌进场、节日费(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元旦、店庆)、单品费、新开店费、退场费、商品转户费、促销员费、堆头费、端架费、DM费、货架买断费等等(总之,你想的到的有,你想不到的名目也有)。费用方面,看超市看采购而定!为什么?有些超市对采购的监管严格,采购没办法在这块做手脚,一句“公司要求”给你回过去,容不得你商量半点,其实你也别怨,采购也没法,除非你有后台;但碰到超市监管不力的采购,这些费用,都是可以慢慢谈的嘛。他开1万,你还3千,这些情形和你在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没什么区别。至于以后谈的结果?那当然是超市的费用有了,采购的灰色收入也有了,你的商品也进了,三方皆大欢喜!举个例子,不过是其他超市的一个采购,一供应商想进场,采购开价7000大洋,结果如何?上缴超市3000,其余的和采购经理二一添作五了,供应商报给厂家的发票上赫然写着7000!具体其中的奥妙如何,我就不多说了,全揭了,要遭报应的。嘿嘿!现在国家也在规范超市对各项费用的收取,但是这个基本上很难。
  扣率:也叫月返利。为什么会有这个东东,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例子,供应商以1元进入超市,超市售价1.3元,超市的商品销售利润是0.3元。但在合同中规定扣率为4%(按行规,叫4个点。在商业中,“%”这个符号以点来代替),也就是说,供应商在结款时结的不是1元,而是0.96元。4分钱就是提给超市的另一种利润。当然,羊毛嘛~~~供应商也会水涨船高。你超市要几个点,我就在进价上加几个点。有些超市可以先和你把这个固定的扣率固定下来,不管你做什么产品都统一成一个扣率;而有些超市则认为商品不同而扣率也应不同,不同性质的商品有不同的扣率。这个方面,供应商与超市都有利有弊。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销售奖励:也叫年返利,是双方约定,当供应商年销售额达到多少时,再给予超市多少个点的返利。比如年销售超过100万,固定扣率由4%增加到5%,也就是说,当销售低于100万,供应商只付4%,超过了就付5%。这里要注意哦,是销售超过100万,而不是结款超过100万。供应商的销售是远远大于结款的~~~嘿嘿,不多说了!
  促销:一般很少硬性规定必须做什么,用什么商品做,做多大的力度等等。但超市会强烈要求在节日,特别是店庆上供应商给予最优惠的支持!当然是什么特价、惊爆价、店庆价一类的啦!如果不做?采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说个自己的例子,原来一个供应商其实和我的关系也不错,他做的商品其实销的也不好,不过我也懒得去理会他的商品。有次我们搞店庆我让他搞搞比较低的特价活动,他可能认为与我平时关系好,对我的意见没在意,后来象征性的做做!哈~~~店庆一结束,对不起,一张清场单开给营运~~~~理由么,没有支持,没有配合,而且销售很差!反正一堆理由!(罪过罪过~~~~~)
  价格:超市是很看重价格的。不然超市的市调不是白干了?超市所谓的平价不是空喊的口号?好的采购会把商品的成本构成算的一清二楚,让你报不了高价或者以次充好。当然也有采购看走眼的时候。采购忽视价格多半因为一是功力确实不够,识别不了商品的成本;二是因为商品确实好,急于引进而忽视价格;三是因为,哈哈,人情!价格中,我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价格的顺加,一个是价格的倒扣。可能理论上我不能做很好的说明,只能简单介绍。采购讲的价格都是指倒扣,一定要注意!比如,采购说,这个商品的市场售价必须是2元,我要20个点的毛利。也就是说你提供的成本价应该是1.6元。因为(2-1.6)/2=20%,这就叫倒扣。顺加则是(2-1.6)/1.6=25%。其实也就是分母不同而已。很多供应商习惯用顺加,因为如果同样要求20%的毛利率,则两者的毛利额差别很大。以上面的2元为例,倒扣20%的毛利为4毛,而顺加20%的毛利才3毛2分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市区6家超市 20种商品中18种存在差价
  记者走访市区6家超市为同种商品比差价
  20种商品中18种存在差价
  记者 孙芳芳 李园园
  6月1日,本报报道了同种品牌、同样容量的洗发露在不同超市内差价高达8.8元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2日上午,记者继续对同种商品在港城不同超市内的零售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比发现,一款售价不到30元的化妆品在不同的超市的差价竟然高达7.4元。而米、面、油等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商品几乎没有差价。
  现场调查&&
  不到30元的化妆品不同超市差价高达7.4元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差价不大
  2日,记者兵分两路,来到佳世客、银座商城、家家悦、大润发、沃尔玛、振华量贩六家超市,对20种商品(除促销品外)进行调查。调查中记者发现,在选取的20个商品样本中,18个存在差价。
  从价格对比表格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米、面、油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品价格差异不大,而化妆品的价格差异则比较悬殊。
  在对不同超市进行走访时,记者发现,一款价位不到30元的“相宜本草睡眠面膜”的化妆品在不同超市的售价差距竟然高达7.4元。而米、面、油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品价格则几乎没有差异。记者选取的鲁花、龙大两款花生油在六家超市都卖出了相同的价格。而记者选取的两款酱油产品的差价也控制在一元以内。
  对于这种现象,记者咨询了相关的业内人士。“市民对米、油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敏感,一般超市都不会在价格上附加太多的毛利率,有时候甚至赔本促销。”市区一家超市的负责人介绍称,不少超市都是用米、油这些民生用品的低价来吸引消费者。“一些市民的关注度不高保健品、化妆品就比较容易在价格上拉开差距。”
  超市回应&&
  每个超市都有优势产品没有绝对低价超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六家超市中,没有绝对的高价或低价超市。对于同种商品在不同超市内售价不同的现象,超市方也给出了回应。
  “每个超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仅凭几种产品来判断哪个超市的商品卖的贵、哪个超市东西卖的便宜是不准确的。”2日上午,市区一家超市的负责人介绍说,大部分超市都有一些商品是负盈利,价格相比其它超市低很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过商家随即会将这些负利润的压力转嫁到其他商品上,“这样就造成了一家超市某些商品价格低于其它超市,而另外一些商品价格又比其他超市要高出很多的现象。”
  除了超市在营销策略方面造成同种商品价格差异外,也有业内人士反映,采购量不同也是造成同种商品不同超市内价格不同的一个原因。
  “同样一种商品,如果这家超市的采购量大,那么厂家会适当降低它的价格。”市区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多数超市都是根据采购价格来决定销售价格,“采购价格低了,超市也就赢得了更大的价格空间。”
  同种商品在不同超市内售价不同,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呢?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可以货比三家。“对于每一个超市而言,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价格产品,消费者关键是要做到理性选择。”沃尔玛超市经理简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要尽量多跑几家超市看看,“做到货比三家才不会吃亏。”
  记者手记&&
  价格公示商家有压力消费者购物可以货比三家
  同种品牌同种容量的商品,在不同的超市里会呈现出不同的价格,而且有时候这差价还不小。记者之所以对这些民生商品进行价格调查,是希望给消费者提供一些价格信息和一些参考。如果实行价格公示,经营单位自然有压力,压力化为动力,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良的服务投入到激烈的竞争中,消费者就可以从中得到实惠。
  从本次价格调查情况来看,每家超市都有最高售价的商品,也有最低售价的商品,所以,此次价格比较并不能简单得出哪家超市价格最贵、哪家超市价格最便宜的结论。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来的是,同种商品在不同超市内的标价确实相差悬殊。这样的价格差异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困惑,到底是如超市所说的只是一种营销策略,还是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本报将继续关注。
责编:杨胜武
本网推荐:
&&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新闻排行评论今日一周
&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市商品价格带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