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退休待遇可在本村干几十年都不下台

只做村支书,一干几十年_新浪新闻
只做村支书,一干几十年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央广等报道
  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罹患肺癌医治无效,于昨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1961年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遗体告别仪式22日举行
  今年1月6日,吴仁宝在上海查出肺癌。昨晚,华西村副书记吴精福介绍,经专家会诊,吴仁宝当时已是肺癌晚期,不能再做手术。他的子女就建议他去医院治疗,但吴仁宝说,年底很忙,工作很多,等忙完了再去。后来经过子女的再三劝说,他于3月6日早上8:00前往上海华东医院医治。进院当天,立刻收到三张病危通知书。其后8天内,经医院全力抢救和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日益加重。
  第二次从上海回家后,吴仁宝已不能讲话,直到昨晚6时58分与世长辞。据华西村副书记孙海燕介绍,吴仁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在工作,“老书记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全国两会的精神念给他听,并留下‘把华西建设好,造福一方百姓’的遗言。 ”
  昨晚,华西村党支部、村委会已组成治丧委员会,商讨追悼事宜。据悉,吴仁宝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2日举行。
  上世纪60年代偷办五金厂
  1928年11月,吴仁宝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 33岁开始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卸任。他的儿子吴协恩经过选举,成为他的继任者。
  吴仁宝在没有成为“明星”之前,他带领着华西村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村子跳忠字舞、背语录时,吴仁宝提出“多插一棵秧,多种一亩地”,结果,华西村生产猛涨。 1969年,“胆大包天”的吴仁宝抽调了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
  “当时这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 ”后来接替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仁宝的第四个儿子吴协恩回忆说,“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当时全村几百号劳力拼死拼活,年收入才24万元,而只用20个人办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达到了24万元的产值。”吴协恩算了这样一笔简单的账。
  通过“造田”华西村完成实现温饱的革命。上世纪70年代末,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广。此时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除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还拥有100多万元的现金存款,分还是不分呢?
  最终,本着对中央“宜统宜分”精神的理解,吴仁宝果断地决定不分,坚持把全村600多亩良田集体承包给村中的30名种田能手,而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在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吴仁宝说,村子发展要符合实际,适合他们的就坚持,“遇到不符合实际的,上级来检查,就表面应付,不顶撞,但就是不做。 ”
  外事工作基本就是演讲
  上世纪90年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到华西村研究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吴仁宝对他说,“最好不要讲模式,我最怕模式”。他认为,只要是发展的好办法,哪种适合走哪条。
  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只做村支书,一干几十年。
  华西村成为当地的一大景点,各地前往华西村取经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卸任华西村书记后,吴仁宝外事工作基本就是演讲,接待。听他谈话的人都会对他手不离烟印象很深,尽管已80多岁高龄,仍一支接一支抽。
  为了让来访者听清楚自己的话,吴仁宝每讲完一句话,他身边的人会马上大声用普通话翻译。在大会上,吴仁宝曾带着孙媳妇做翻译。吴仁宝喜欢宣扬自己的思想。即使是一个村干部代表团到华西村考察,他也会在“金塔”顶层的大会议室里作报告。
  华西模式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吴仁宝搞一言堂。还将村民限制到村里。对此,吴仁宝说,说华西村搞平均主义,他承认,每个人的财富确实差距不大,但说限制村民自由,他不认同。他说,村里有人三进三出,最后还是选择回来跟着他干。记得有一人去外地做上厂长,村里请这个人回来,当事人回应:“好马不吃回头草”。没过两年,这个人在外面生意失败,又要回来,村里有人开玩笑叫他“好马”。
  吃饭只吃清汤面
  吴仁宝几十年来,若不外出,每天在家吃饭。他吃饭只吃江苏常见的清汤面,一天三顿都是这个。每顿煮几个鸡蛋,一天一共要吃八九个鸡蛋,但只吃蛋清,不吃蛋黄。致富之后,吴仁宝和老伴住在老屋里,睡了几十年的木板床没有换过。据新华社老记者回忆,近几年,华西村建立了体检中心,添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派特CT体检设备,2000多位村民中有的已经检查了三遍,有的检查了两遍,其中8个人被检查出早期癌症,通过治疗康复了,可吴仁宝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去检查过。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很早就入睡,生活很有规律。退休后,吴仁宝对社会发生的改变也有深刻体会。2008年,吴仁宝对记者说,你不要只看到莺歌燕舞,下面有些地方还是很困难的啊。家属们要他少说一些话,他给自己定三个要求,说话注意,做好建议,管好自己。
  吴仁宝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我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无论什么时候,华西村都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共同富裕之路。 ”
  最有名的农民
  吴仁宝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上个世纪末,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都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 “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
  为了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面积、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 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村交流、学习。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痛,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何时,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他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为此,吴仁宝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和“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
  作为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吴仁宝分别是3届全国人大代表、3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他已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据新华社南京新媒体专电)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吴仁宝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2011年华西迎来建村50周年,展现给世人的,是价值3亿元人民币的一吨重金牛、列中国第8位的超豪华新农村大楼。
  新华社老记者眼中的吴仁宝
  中国农民的传奇
  据新华社南京新媒体专电
  3月18日18时58分,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在新华社老记者袁养和看来,这是一位认识了已经43年的老朋友,走了。
  袁养和在1970年因为采访“学大寨”认识了正值壮年的吴仁宝。那时是华西村最艰苦的时候,“他亲力亲为,挑的泥巴总比别人多一担。”随着华西村不断发展,老袁每去一次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水泥房变成了平房,又升级成了别墅;搞了农民宾馆,又建起了摩天大厦。然而不变的也有几样:吴仁宝家70年代的楼房、每餐的大碗面,和他忘我的工作精神。老袁说,他去过华西上百次,却没见过吴仁宝陪人家吃过一次饭。 “别人山珍海味,他只喜欢粗茶淡饭。 ”
  老袁说,吴仁宝说过的话中,有两句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一句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另一句是“有难官先当,有福民先享。 ”近十年来,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为前来华西村旅游、参观的人作报告,天天不断,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六场。近几年,华西村建立了体检中心,添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派特CT体检设备,2000多位村民中有的已经检查了三遍,有的检查了两遍,其中8个人被检查出早期癌症,通过治疗康复了,可吴仁宝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去检查过。
  3月18日18时58分,袁养和刚刚探望完吴仁宝,在从华西村回往南京的途中,听到了老书记去世的消息。 “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病床上他表现得很顽强。 ”
  在袁养和看来,一个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离开了,更是一位老朋友走了。
  “他用辉煌的一生谱写了一部中国农民的传奇。 ”
  本报记者曾赴华西村采访吴仁宝
  想干到85岁退休,只因胡锦涛的两声“谢谢”
  晚报记者 程绩 报道
  2012年6月,记者赴华西村采访华西航空首航的新闻时,曾采访过吴仁宝。当时由他本人出镜参演的电影《吴仁宝》刚刚杀青,华西村里到处都是与电影相关的宣传横幅,84岁的老村长依然精神矍铄,每天工作近8小时,“我计划干到85岁退休(当时他身兼华西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和华西村总办主任等职务),到时候我就每天打打麻将,和家里的重孙重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
  最终,这个也许是世界上当村支书时间最长的老人 (吴仁宝担任华西村村支书48年),生命在结束工作的这一年画上了句号。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在华西村,任何人都能见到吴仁宝,只要花10元钱买张票,就能听到他每天10点30分雷打不动的30分钟讲座。听他用标准的江阴普通话讲“社会主义好”,讲“如何实事求是”。
  记者见到吴仁宝时,他虽然行动已经有些不便,但思路依然清晰,他说“我要一直工作,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
  “我以前说过干到80岁就退休,现在我要说话不算数了,我要干到85岁。 ”之所以延迟退休,吴仁宝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胡锦涛对他讲的一句话。
  “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大会,我去北京参加了,胡锦涛对我说,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谢谢你,谢谢你。我当时在想,要是一个‘谢谢’,就是礼节性的感谢,连说两个‘谢谢’,我看是真心感谢。所以,我改了,我要干到85岁,再多干5年! ”
  吴仁宝的住所只是一幢改建的两层楼平房,在豪华别墅林立的华西村并不起眼,家里的装潢也极为普通,只是在客厅最中心的位置,摆满了吴仁宝和多位领导人的合影,吴仁宝称之为“无价之宝”。
  凌晨3点起床看报学习
  从一把手位子退下来,吴仁宝的忙碌并没有多少改变,村民评价,“他还是那个闲不住的老书记。 ”
  吴仁宝自己却认为晚年生活已经改变了很多。 “过去我凌晨一般都在工厂,现在退下来了,我一般凌晨三点起来,学习、看电视,或者看一些报纸,天亮我一般要看新闻节目。吃饭也不同了,原来我天天在家吃饭,不应酬,现在我经常到村里的食堂和宾馆吃饭。 ”
  记者发现吴仁宝的饭局确实安排得很满,因为村里只要有村民结婚、小孩满月酒或者老人过大寿,都会给老书记发请帖,吴仁宝也一定会带着红包出席。
  因为华西村的成功有着太强烈的吴仁宝个人色彩,所以老书记尽管已到晚年,但影响依然无处不在。村里只要是重大决策的会议,吴仁宝都会参加,而且会在最后总结发言时发布必须执行的命令。
  2010年,华西村将旅游业放在工作最重点,村里兴建大批仿古建筑,每天都有一批批大巴带来数以千计的游客,他们中有很多人是来看吴仁宝的。
  也是从那时开始,吴仁宝每天10点30分都会穿着仁宝牌西装,蹬一双最喜欢的布鞋,在台上做演讲。听吴仁宝演讲需要买10元钱门票,但能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依然每天爆满。
  吴仁宝从华西村的过去讲到未来,每讲一句,身边的年轻助理就把他的江阴话翻译成普通话。吴仁宝会自豪地告诉你,华西村328米高的龙希大酒店,是他出国考察很多著名高层建筑后,借鉴迪拜经验建造的。
  日,由华西村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造的龙希大酒店开业,是华西村庆祝五十年村庆的献礼工程。
  30分钟的演讲之后,是华西村艺术团表演歌颂华西村和吴仁宝的歌舞,这些歌舞都是兼任艺术团团长的吴仁宝亲自指挥排练的。
  面对质疑,一度准备再出山
  就在2011年华西村50年村庆之后不久,一股突如其来的华西模式反思与质疑,让这个习惯了鲜花与掌声的中国第一村措手不及。而质疑的声音,最尖锐的矛头直指吴家,指责吴仁宝搞家族制,吴仁宝和儿女们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总量的90%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轻人观念的改变,吴仁宝过去的一些做法,也遭遇到华西村内部的反对声音,比如在华西村没有打麻将的自由,因为吴仁宝规定只有女性超过55岁男性超过60岁才能打麻将,时间不能超过早9点和晚9点,输赢也不能多,过去是一毛钱现在是一块钱。
  反对声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针对吴仁宝亲手创立的华西村财产分配方式。尽管华西村的村民每户都能分到一套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3辆汽车、生活用品都以福利形式统一配给。
  按照华西村目前的做法,村里全部公司的产值原则上属于全体村民所共有。但是按照村里的分配制度,每位华西村的村民除了能以现金的形式领取到自己的工资和20%的奖金之外,其余部分都将以入股的形式投入到华西集团的再生产中。
  2011年,一本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周刊,做了一期揭露华西村问题的专刊,这让质疑华西模式的浪潮达到最高峰,当时,甚至一度传闻83岁的吴仁宝要撤掉继任村支书的 “阿四”吴协恩,重新出山。
  ■吴仁宝经典语录
  做干部,要“三不倒”
  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会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华西提倡“一村两制”
  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我认为,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
  要当就当“有本事”的干部
  当好一个村书记,一定要有开拓精神,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官,老老实实、平平庸庸,甚至叫群众脱皮掉肉,那是干部没本事。
  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
  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不当一把手,我退下来了;退了不是什么都不干,应该要干,干什么?要为党的事业,要为老百姓的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带领全村共同富裕,要做好“三头”
  为带领全村共同富裕,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三头”: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里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晚上碰头,汇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据新华社南京新媒体专电)
  (原标题:只做村支书,一干几十年)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女博士嫁农村谈十年经历: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_国内_新闻频道_新文化网_[女博士嫁农村 女博士 经历]
女博士嫁农村谈十年经历: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14:54 来源:
编辑:林明
核心提示: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全文附后)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刷屏,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婆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以及所在农村的状况,文章首发的阅读量超过了最高统计10万,之后被大量转发,迅速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
声明:凡注来源“新文化网”字样的稿件,未经新文化报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已授权转载的须注明来源为“新文化网”。
相关文章推荐
关键词阅读
看盘,眼泪会掉;别下单,仓位会爆。长春的亲们,你们还好吗?处在股市漩涡中的长春股民都是什么状...
新文化报为您梳理了2015年长春市公积金最新使用指南,最新最全的攻略全在这里,看完本期图解,你就...
新文化网经过征集和调查,对网友普遍反映的25个危险路口路段进行了汇总,希望能给更多人的安全出行...
看花海,尝农家菜,品关东情,采摘有机蔬菜
雪花勇闯天涯邀请你到蛟河插树岭玩漂流品活鱼。
李玖哲要来长春啦!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见面会门票我们免费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房屋卖给本村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