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啃 下哪些硬骨头,攻下哪些

社评:中国改革要啃的“硬骨头”是哪些
  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这已是上下的共识。但什么是改革的&硬骨头&呢?这个问题既像是很清楚,但又实际上挺模糊。
  改革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政策限制,比如农村搞联产承包,城市允许设农贸市场,工厂搞绩效考核等等,都需要解放思想。但那些新政策导致的结果和反馈都很清晰,有时甚至是单一的。今天我们常说改革进入深水区,主要&深&在利益的多元和对改革反馈的多元,每一个难题呈现两面性甚至三面性、多面性。
  舆论中常说改革要敢碰利益集团,它们似乎就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而且舆论所指的利益集团首先指向一些政府部门以及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垄断行业。但以往的经验显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抵制改革的资本,只要国家下了决心,说改也就改了。
  比如&铁老大&很牛,但国家撤销铁道部,似乎并没有比解决乌坎村的问题更难,甚至没有新农村建设中拆陈宝成家房子引起的风波大。
  中国舆论所指的利益集团其实很松散,与西方社会公开而明确的利益集团截然不同。奥巴马的医改就是遭到三大势力的反复打击而至今推行不了。中国的利益集团并没有组织化,国企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它们对改革形不成决定性的阻力。
  中国改革的现实阻力恐怕还是一些客观的东西,而不是对改革的主观抵制。此外过去中国经济的盘子小,改革的切入口很窄,可以就事论事。如今改革的牵动性很强,设计要改一件事,实际触碰的却很可能是一个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改革的真正&硬骨头&大概是要形成全社会对于解决一个难题获得取舍共识的机制。
  任何稳定的社会都有一些利益固化的倾向,完全打破它必致社会动荡,而放任它就会鼓励社会分化和不公平,因此构建具有弹性、可以不断进行调节的利益机制显然也是改革的&硬骨头&之一。
  中国需要建立方方面面的公平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公平。过去各级政府总是强调要办多少件&实事&,这助推了政府&无限责任&的形成。政府的&实事&永远办不完,能否真的由政府搭建框架,充分调动民间做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改革需要尝试啃的一个&硬骨头&。
  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但也出了很多问题,舆论对国家缺陷和不足的不满十分强烈。改革的好与不好的确不是绝对的,它既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更取决于国家实际情况与民间期待的对比。中国的社会评价体系显然出了问题,重建一个客观的、官民都高度认同的中国改革评价系统却是很难的一件事。
  不要以为改革的&硬骨头&就是开放汇率、让民营资本进入几个过去由国资占主导的领域、或者抑制住房价等等具体的事情。中国现在最突出的是对难题的看法不一致,感受不一致,而且利益的多元形态很不规则。奥巴马医改所遭遇的混乱好恶局面也有可能成为中国一些改革面临的实情。因此改革不可能追求&满堂彩&,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改革要明确方向,改革者须勇于担当。
  在舆论开放环境下搞改革,这是一份额外的挑战。不仅政府应当对不同声音有承受力,社会今后也要接受在舆论上未必&很好看&的一些改革相貌。中国社会将面临宽容和支持改革的考验。
  中国改革还面临一项持久的挑战,那就是无论怎么改,都不迷失国家政治路线的大方向。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解决了,未必等于在社会层面也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围绕这个问题的争执往往费力耗神,会干扰做一些决策时的决心。规律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共识越高,它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就越有能力迈大步子。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啃下“硬骨头”,方能兑现改革承诺
,“权威人士”主张改革要做“勇于得罪人的事情”,说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有些“硬骨头”必须啃下。例如既得利益问题。
就&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等关键问题,1月4日,&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独家专访,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在今后的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工作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做&勇于做得罪人的事&。
此次访谈中,&权威人士&主张改革要做&勇于得罪人的事情&,说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有些&硬骨头&必须啃下。例如既得利益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支持金融市场化和法治化,一些金融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制造系统性金融风险。类似问题,通讯、能源、医疗和卫生等改革领域也多有呈现。此外,面对改革浪潮,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有些官员是能力不足,有些则是出于既得利益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而反对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过分依赖某种单一产业(例如煤炭、稀土、房地产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此等等,都要求在2016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中从根子上予以系统性化解。
实际上,在过去的2015年,金融、通信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里,为了打破不法利益,&苍蝇老虎一起打&,为改革促进派进入这些领域创造了良好的人事起点。而在处理懒政、庸政方面,随着这一年反腐的深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加强。这一布局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特别明显。银行和通信部门的纷纷降价,更是强有力地支持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所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在2015年的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发展氛围,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和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很大程度上,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硬骨头&问题都是一体的。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来说,是供给侧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在立法层面,长期以来,金融、能源和通信等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盛行行政立法和部门立法等倾向。部门立法的专业性当然值得肯定,但亦可能将部门特殊利益法制化,强化既得利益格局,阻碍改革开放深入进行。
这样,我们就能清晰理解2015年年底颁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年)》之用心所在。结合此前中央关于地方重点突破式改革当在2016年大规模试点、2017年全面突破的既定计划,2017年全面清理国务院行政法规等重要文件,实际上意味着在中央政策方面清理这些&硬骨头&,进而明确这些&硬骨头&所牵扯的盘根错节,形成政府权力清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从制度层面打破既得利益部门对改革的反对、打破一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氛围,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治和政策上的保障。此时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从存量改革转向增量改革,通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实现市场化和法治化,也即&权威人士&所说的&勇于做得罪人的事情&。
众所周知,产能过剩部门都拥有大量就业者。他们的劳动权利和各项福利理应得到呵护。改革不能超出社会的承受力。政策应当为转型阵痛兜底。&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大国治理更是需要细心和魄力,达致智慧性的&中庸&。
&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为此&权威人士&提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这一重要看法,继承了此前 &五大战役&的提法。根据这一方法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可称为&歼灭战&,侧重于做减法),补短板(可称为&防御战&,侧重于做加法),&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倘能如此,2015年所开启、2016年深入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能稳增长,更能调结构,全面治理经济发展顽疾,并强筋健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所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当前改革要革的是旧机制和旧利益的&命&,需要实现中央一再强调的&双聚焦&,也即聚焦以改革为导向的发展新体制的建立,聚焦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正在书写改革开放2.0版本恢弘历史的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必须胜利的硬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咬住社会各领域的&硬骨头&不放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中国发展就没有任何跨不过的槛。
对来宝农业的收购或许是宁高宁在中粮主导的最后一桩收购案。日前,任志强转发的一则自媒体消息称,宁高宁将离...
这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座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小城。浓烟发出的位置正是这座城市的火电厂所在地,这里距离市中心只有一公里左右。
马云背后的“女神”终于走上前台,这位叫彭蕾的女人手上握有马云真正的王牌——她执掌阿里巴巴庞大的金融帝国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在经历了火热的招商扩张之后,韩束自称已拥有10万人的微商代理团队。
岁末年初,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引入新话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将成为2016年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严苛,但这扇门似乎并未严丝合缝。据记者了解,假结婚成了另一个进入北京的手段。
中科院此次改革会大幅提升部分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对项目经费的依赖度,鼓励科学家在鲜有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开展合作。
悬梁自尽,投资者用最极端方式要回了自己的血汗钱。大业担保,这家曾获舞钢市政府领导站台的投资公司,一度在当地融得1.5亿元巨资,却终究未能逃脱此前已屡屡在神州大地上演的民间集
日,历经800余天筹备,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日,在“万宝之争”硝烟尚未散去的时候,作为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承认自己在万科的股权治理缺陷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希望获得所有股东的支持。
要不是事先留意,很难发现深圳北郊笔架山的银湖景区内,坐落着一家全国知名的社会智库。
时代传媒旗下媒体:《时代周报》
总部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华利路19号远洋明珠大厦4楼
 电话:020-  传真:020-
深圳运营中心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都市阳光名苑2座27E
  传真:1
北京事业部 :东城区广渠家园(名敦道)7号楼703室
 电话:010-
  传真:010-
上海事业部 :上海市天钥桥路438号申峰大厦802室
 电话:021-
  传真:021-
报料、投诉(C) 时代周报未来五年:“两个翻番”要啃哪些硬骨头_大陆_新闻_星岛环球网
未来五年:“两个翻番”要啃哪些硬骨头
星岛环球网消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既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两个翻番&既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年均6.5%的经济增长率足以支撑&翻番&目标。
&双中高&:发展步入新境界
《光明日报》报道,据相关专家测算,按照&两个翻番&目标,2020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接近美国目前的经济规模。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超过1万美元。截至去年底,全国GDP总值63.6万亿元人民币,广东和江苏跨上6万亿元人民币台阶,有8省份人均GDP破1万美元。
&数量的增长只是其一,未来将更重视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张立群坦言,一方面要守住底线,6.5%的增速就是&底线&,可以支撑相应的就业总量;另一方面要强调内涵和质量,强调经济整体素质要上新台阶,开拓新境界。
&十二五&前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中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事实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已经告别了单纯对数量的追求,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新常态&下改革如何深入推进,百姓能否有更多&获得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说。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看来,关键是要寻求一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虽然我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依然不够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多。周大地认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此次五中全会再次提到两个&中高&。&&双中高&不只是数量要求,更是对发展内涵的要求。&张立群说。在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新机制&:分配形成新格局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8844元。但超越0.4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提示着,缩小差距、促进公平任重道远。&五中全会公报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现实问题作出了重要规划部署。&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
在收入方面,五中全会公报既重申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又创新地提出了&两个决定机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新机制&将让更多从事创新的人员得到更好的回报。
在就业方面,公报既重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又有创新思路,强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苏海南指出,公报提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是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出的部署。制造业腾飞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提高,需要给创造价值的人更合理的待遇。
在社保方面,公报强调了&两个更&&&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当前我们企事业单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以及城乡之间存在不合理的收入落差,&两个更&中的&更加公平&正是看到了当前的问题所在。&更可持续&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量力而行,防止掉入&高福利陷阱&。&苏海南说。
此外,公报还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等多个民生领域的改革事项。&这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苏海南说。
&破难题&:改革激发新动力
截至今年9月底,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
在五中全会公报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再次被重申和强调。尤其,涉及人口政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首次提出,这将对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老龄社会压力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未来政策的细化落实提供了重要指针。
&事实上,每一项改革都会触及不同利益群体,会动某些部门、某些地区的&奶酪&,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落到实处,需要改革的持续推进。&顾骏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来源: 
  作者:贾高建(中央编译局局长)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我们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意义十分重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对此,我们应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在正确把握其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定位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领导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是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则是到21世纪中叶,再用50年左右的时间,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由于前两步目标和第三步目标之间正好是世纪之交,所以实现“小康”便作为重要的“世纪目标”,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小康”目标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指标比较有限但务实可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大力推进改革和发展,最终取得了重要成果。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那么,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否到此就完结了呢?十六大对此作出了一个新的回答,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围绕这一目标,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进而明确了这一目标的战略定位,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其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自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根据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动了这一战略任务的进一步展开。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党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便成为这一时期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新的表述。与此同时,十八大还将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纳入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并进而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样,围绕小康社会的战略设计又增添了更多时代内涵,其基本定位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二、用整体思维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在十六大、十七大所提目标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后形成的;而十六大、十七大所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是在20世纪末“总体小康”的水平上进一步扩展而成的。这里的关键是“全面”二字,它体现了一种整体思维,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整体性认识和考量。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这些领域并非相互隔绝和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内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之相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不是各个领域孤立发展的过程,而是由诸领域各自的发展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统一进程。因此,要通过实践能动地推动社会发展,首先就必须认识社会结构体系的有机联系,把握这种有机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在社会发展统一进程中的具体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遵循。
  不仅如此,人类社会是与自然领域相互联系而存在的。从根本上说,自然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适宜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社会就不能发展。而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自然界发生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生产过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重大课题。
  社会发展要协调好自身内部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与自然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种整体性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十分清楚地表现出来。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在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相应地推进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以及其他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提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只有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从整体上协调统一起来,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展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整体性要求,党的十六大在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再到十八大,一直紧紧抓住“全面小康”这个主题,坚持用整体思维把握这一目标要求,并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其逻辑支撑便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从整体上将这些方面的要求统一起来,决不能顾此失彼,丢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真正的整体思维不仅要求顾及各个方面,而且还应更进一步,即按照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来协调它们的关系,遵循这种有机联系的内在机制来推动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否则,不论主观愿望如何,都有可能造成各领域之间的不协调甚至脱节,使整体意义上的统一进程无法实现。
  三、以坚定信心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从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这一“决胜阶段”的正式开启。
  应该说,经过新世纪以来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并持续扩大覆盖面,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在“十三五”时期最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领域都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任务艰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出新的特点,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复杂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并作出正确应对。首先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加倍的努力投入到新的工作实践中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进一步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要勇于面对各种难点问题,下气力进行攻坚,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其次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所遇到的各种矛盾。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切实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越是遇到难题,就越是要强调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完成决胜阶段的各项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光明日报》( 日 14版)[责任编辑:孙宗鹤]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核心价值观专区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光明网版权所有鏈?被鏂囩珷鎬绘帓琛岀増
鏈?被鏂囩珷鏈?湀鎺掕?
鏈?被鏂囩珷鏈?懆鎺掕?
鐩稿叧鏂囩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