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印度僧人玩圣女图gif.居士能否同在一个公墓安葬

平原陵园 山脉陵园 陵园佛事
陵园地质 陵园礼仪 河南陵园水口 河南陵园风水 河南陵园植物学 河南陵园坐向 河南陵园环境河南陵园磁场学 河南陵园交通 河南陵园价格
河南陵园设计 河南陵园策划 河南陵园石材 河南陵园超度
河南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河南北邙陵园易经礼仪佛学社专业分析堪舆陵园风水,平原陵园解析,山脉陵园解析,陵园佛事,陵园地质化验,陵园礼仪策划主持,河南陵园水口研究,河南陵园风水,河南陵园植物学,河南陵园立山开向,河南陵园环境分析,陵园噪音分析,陵园空气气味,陵园电力磁场分析,河南陵园磁场学,河南陵园交通,河南陵园园区道路解析,河南陵园石材价格,河南陵园环境设计,河南陵园策划.河南陵园石材.河南陵园超度等.
&河南郑州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河南北邙陵园易经礼仪佛学社电话:1
联系人:苏经理
敬请登录河南北邙陵园主网址
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
作者:生根活佛
反悔自心的要义
世上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赞美,而不愿意受到批评,所以一般都不敢说自己的过错,却总喜欢说自己的优点,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这种心理如果不断发展到了过激的程度,以至于只喜欢听到好话,而听不得一点批评和不同的意见;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过错,隐蔽的事情越来越多,面对过错的勇气越来越小,那么,它就会成为阻碍你有所成就的消极因素。做凡间事如此,做出世间事也如此。
有的人似乎有这样一种天性,他们总是善于在失败和过错时给自己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而不是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有的人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错了事,不但不忏悔,而且不承认,还寻找诸多理由,想借用其他的事来掩饰抵挡,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养成了这样的恶习。譬如,事业失利,便归究为自己的时运不佳;还俗破戒,便推脱说是环境太拥挤或者借口使用什么特殊修法;吃肉喝酒,借口养身和消愁。他们时时刻刻都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而且用很多方式来隐蔽自己的过错,寻找很多理由来安慰自己,这些都是弱智无能的做法,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养成推脱找借口的恶习,他就会没有勇气面对那些失败、过错和挫折,更听不得别人善意的忠告和批评,他总是会继续以各种借口替自己开脱;粉饰自己的过错,但是外界环境和因果报应却不能宽恕他的过错,这种人在社会中离成功的机会越来越远,在修佛的道路中离佛也越来越远。
有的人不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和挫折,总是逃避,但逃避不是很好的办法,是弱智无能的表现,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面对现实、主动认错、主动忏悔,面对现实是一种可赞的勇气;主动认错是一种可敬的胆量;主动忏悔是一种可嘉的智慧。我们学佛人应当是有勇气,有胆量,有智慧之人,因为学佛就是学做人,做人就应当做个敢作敢当的正直人,绝对不能做一个虚情假意、表里不一,软弱无能、逃避现实、爱慕虚荣、不求上进、傲慢无礼、贪心嫉妒、唯利是图、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之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倘若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不堪设想的事件,那时候,我们也必须要有胆有识地去勇敢面对、妥善处理;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也同样有可能遇到不可思议的故障,那时候,我们要应用智慧来抗争,坚持真理,不能退缩,更不能投降,最终必定能够得到圆满的果报。
自大的后患
有的人以刻意的强硬来显示自己的强势,想表现自己是善良、无罪、聪明和经常做好事的好人,实际上他却是个造谣惑众,恶性膨胀的罪魁祸首;内心虚伪得很,这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表现。他想向人表现自己的优点,实际上却表现了弱点。真正刚强智慧的人恰恰相反,在本教文化中,有一种不以恶抗恶的主张,《法海》中有这样的记载,以前,有一位大师叫做杰尊当巴拉,大师住在颇端仓的时候,他的食品和东西被偷走了。他的弟子们说:“东西不在了,我们去找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查一下是谁干的”。上师说:“谁拿走了,我大概明白,查也能查出来。但他是有需要才来拿的,我们再去拿回来也不好。我们只要生活节约一些也能过得去,虽然现在吃不饱,也许还会有新的供养”。弟子就说:“那不是让坏人走运吗?我觉得应该寻找,不然的话,以后他们还会来找麻烦,我们把自己的东西找回来,不会有障碍吧!”大师说:“但是如果我们去找回这些东西也不会成为善业,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的障碍也会自然消除。”后来他们在其他道场修行的时候果然平安得很。上师说:“你们看,现在不要说小偷,连讨饭的乞丐都没有了。”他们的行为就是完全按照佛陀的教诲在修行,他们不会愤怒,不会想不通,不会抱怨某件事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他们把一切事都用来修行,并善巧地变成功德。如果我们现在的人类能听到这些、能理解这些、能实践这些,都会得到解脱。如果你能做到大师那样的话,你就会没有业障;没有恶习,但我们还不能,因为我们还有贪嗔痴慢疑之心。我们要知道以恶不能抗恶,以恶抗恶只会恶性循环。世界必须由善来终止恶,人类才能有最终的光明和希望。
当人们开始稍稍懂事时,知道自己的错误会带来别人的斥责,于是我们就想掩饰自己的过错,并学会了撒谎,过着心惊胆怯的日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敢于面对社会,能够反思自己的勇气。我们应该站起来忏悔,忏悔就是一种勇气,只有把自己毫不留情地层层剥开,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时,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个真正的好人。忏悔者不是胆怯,因为他对生命真诚,对自己负责,这是一种高尚而又坚强的勇气。
有的人个性非常高调,绝对看不起细微和极小的事,低估小的过错,所以很容易犯小的过错,但这也是人类社会极大的错误观念,也是修行者最大的弱点,因为,大家都忽视小的恶习和业力,但极小的东西却有着特殊的力量,比如藏族俗语有这样一句话:“小火不早灭,烧及满山树。”另外,佛经里指的须弥山也是由小小微尘积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世界最高的山。一个小小的恶习,造成的后果也可能会不堪设想!比如,以前有个僧人对另外一位僧人说:“你讲话的声音像狗叫一样。”结果此人五百世为狗。他讲的时候没有认为是恶业,或者认为只是一句玩笑不是什么大恶,可是细小恶业的异熟果同样是巨大的痛苦;以前两个僧人是朋友,一天,一人讲到:“看你走路说话怎么像女人一样。”结果他自己下五百世都投胎女身等,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小恶。
人总是很容易因忽略小恶而犯小错误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能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我们对诸佛菩萨以及圣贤的崇敬,可以跪拜在他们的脚下,表达自己的虔诚与恭敬;但是,我们是否也有勇气跪倒在自己的脚下?这并不是要把自己作为敌人或被自己打倒,而是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过错,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能够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最后,我们能够勇敢地站起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错误,安安心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无怨无悔的人生。
认知的错觉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一生中都没有做过什么大恶,所以放松了警惕,不去消业,也不去忏悔, 但大家必须要思考两个问题,其一,目前与今世你虽没有作过大恶,但并不能代表过去世没有做过大恶,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至今都流浪在轮回里,在流浪的过程中,我们的心跟随无明和执着,然后分别和著相,创造了五毒和十恶,受尽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我们经历过不可思议的痛苦折磨,在痛苦和折磨下我们积累了巨大的恶业和障碍,过去没有消除所产生的恶业,所以今生才这样烦恼和痛苦。其二,我们眼前每天又积累了多少个恶业,在每天的生活之中为了财色情等五欲而贪心、仇人而嗔恨、无明而愚痴、自大而傲慢、失去而伤心、计较而嫉妒;不修正法、日日懈怠懒惰,大鱼大肉,脏话骂人,心生烦恼分别,这些都是我们三门行为里很顽固的坏习惯,是自己创造的恶劣习气。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有私念或妄念,私念或妄念造十恶业时,就是在造恶业。我们自己做了恶,不去忏悔,内心一定歉疚和羞愧。一切的忏悔,都是为了无悔。忏悔,不仅是流露自己内心的歉疚和羞愧,更是展示生命的纯洁与无染。但许多人不知自己一生中造的罪与恶业,也不知是如何造下的恶业?更不知道对治与忏悔恶业的方法,这种人就叫做愚痴无明之人,天灾人祸即将落到自己的头顶上也不懂预防,堕落地狱之后才觉醒过来,可到了那时侯,一切都晚了。如果不消除这种顽固的坏习惯和过去世积累的恶业,它们将不会自行枯萎,还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继续延续下去,我们也将永远无法从轮回的苦海中脱离出来,而且在六道轮回之中,必然还将饱受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如果我们不面对业障,业障就会折磨我们,使我们永远处在无明黑暗的恶梦里。我们必须要忏悔,把尘埃与虚饰一同拂去,让“真我”显示无与伦比的光芒,这是一个曲折而又伟大的过程。我们要清醒过来,从悲剧与恶梦中走出来,要走正确之道,不要被无明业障蒙蔽我们。若不远离烦恼障、所知障,则永远脱离不了轮回苦海,也无法证悟自心的性质。所以,任何想得到解脱的相续必然要忏悔,具备对空性的认识和境界。《大圆满法》讲:“不擦拭镜子的污垢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脸,不消除业障不可能在相续中产生真性认知。”喇嘛拉讲:“如果不净化相续中的业障,不可能显现无分别的智慧,一切恶业去忏悔,并去忏悔持戒是妙法。”
很多人的想法是,我已经做了大恶,忏悔还有用吗?不怕有消除不了的罪,只怕不敢面对和忏悔。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的人生是一种有“缺陷”的人生;其次,能够真正反思自己、反省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里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观照每一念的当下;最后,我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和那灰色的过去说“永别”,不会重蹈前辙。已经做错的事从内心忏悔,清醒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罪业。坦诚地面对罪业,哪怕是千百次摔倒也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我们永远不能向罪业低头,也不能因一时冲动而忘业自大。世界上没有战胜不了的自我,也没有消除不了的罪业。一般而言,就连五无间罪(杀父母、杀儿孙、杀上师、杀教徒,杀修行人)都能用忏悔来消除。
《无垢经》讲:“对众生而言必然具备业,可没有一个业不能被忏悔消除,甚至五大罪都能消除。”喇嘛拉道:“造五无间罪的众生,如果能产生强大的懊悔而去忏悔、持戒、不灰心,就没有不能消除的恶业。”过去的很多上师都曾说过,罪恶没有功德,但忏悔所得的净化也可称之为“罪恶的功德”。嘎拉亚猎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造下无间罪,后来他虔诚忏悔得到了净化。曾经在象雄地方,有一个国王叫做哈拉染扎,和格伟王战争,双方战死了九千士兵。为此,哈拉染扎国王真切地感受到地狱的景象,从此相信了因果,而且生起了真实的懊悔。他来到幸饶弥沃佛祖前祈求救度,佛曰:“如果国王去做忏悔,我来保证罪业可以消除。”幸饶弥沃佛祖的承诺,不只是针对扎西哈拉染国王一个人的,而是针对一切众生所造的业。我们每个人若用真诚心去忏悔,则任何罪恶都能消除。这是非常重要的承诺,使众生知道:虽然身处轮回之中必定积累恶因恶缘,但这就说明我们无可救药了吗?不是!佛的慈悲和对我们的保障一直鼓舞着我们,去勇敢地忏悔消业。
消除业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殊胜的法门有三种忏悔:消业修道忏悔、空性无生忏悔、百字真言忏悔。
消业修道之忏悔
一切的忏悔,都是为了无悔,也是为了洗净罪业。忏悔不但是洗净自己罪业的一种勇气,更是认识罪业的良心,是去恶向善的方法,是净化身心的力量。忏悔是法水,能洗净罪业;忏悔是药草,治疗烦恼百病;忏悔是明灯,照破无明黑暗;忏悔是桥梁,导引众生通往成佛之道;&忏悔是船筏,运载众生到解脱的涅盘彼岸。人类之中最伟大的人,就是肯认清自己的错误和罪恶,能从错误思想中跳出来,走进正确修行轨道之人。
消业修道忏悔的思想是修行的灵魂和精髓,是成就佛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扫除障碍,走向佛道的重要法宝。修道要有新的思路,消业要有新的突破,忏悔要有新的方向,这些都是成就佛的思想。  
  作为一名佛教徒,在进入佛法大门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把你过去的思想扭转到佛道的思想,改变过去的不端行为,开发新的智慧,做一位敢作敢为的人,自己的缺欠必需要承认,而且能改变,这样才能叫做步入修道消业正轨之人。我们在步入修道消业正轨的过程中,必要强调知与行的辩证统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与实践不结合,你的缺点永不会改变,罪恶无法改善,凡心也将无法超越。
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再去进行改变;要从忏悔的理论上搞清楚为什么要忏悔、怎样忏悔,都忏悔哪些方面?怎样防止一切不利于成就佛与消业的妄想与观念,把一切不利的思维和行为都要扭转过来,转向佛道。在实践中我们要以佛法为指导,从执着妄想里跳出来,破除无明和我执的网罗,才能消除无始劫以来积累的业障。在忏悔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欠,然后选好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最后运用很多种方法来坚持不懈地修行,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消业和成就佛的思想和行为。但消业修道忏悔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常修常观的主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勤奋与努力。
如果你想进行消业修道忏悔,首先你要知道消业修道忏悔的基础与过程是什么,如果你把握不了这一点,则无法修道与消业。消业修道忏悔必要依靠“四力”
和 “五大忏悔修法”。
我们首先要依“四力”的方式修持,通过“四力”诀窍来消除业障,不让它再生起;再也不犯错误,也不会堕入轮回。“四力”诀窍是显宗和密宗共同的消业诀窍。《总区加布》讲:“现在你有权决定自己的前程,净化业障很快会消除。那就是用“四力”的方式忏悔。”所有一切的忏悔方式不具备“四力”的是不存在的。《续部》:“过失的根本,用“四力”去忏悔,净化所行恶会产生空性真理。”“四力”是消业修道忏悔的最根本基础。忏悔的基础四力为:1、厌患对治力,2、所依对治力;3、现行对治力;4、返回对治力。
厌患对治力
第一,厌患对治力:也是知晓过错的力量。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在哪里?如果我们连自己过错的地方都不知道,那又如何去忏悔呢?所以我们必须要发现和认识自己所造的恶业,不然不会后悔,更不会去忏悔。我们无始劫以来身陷在轮回里,无论是今世或过去世,我出于无明和执着,所犯下的一切罪业,或者劝他人造下的罪业;还有因自己被愚痴牵引,随喜他人恶行而造下的诸罪业;过去我们不知,但现在醒悟到这些罪业的过失,知道了过去所作所为大部分是过错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后悔或厌患自己以前所造的种种恶业,我们为自己过错的事而后悔犹如喝毒的人一般,或杀人进入监狱一般可怕而生起厌患之心。
现在的人很难发现与认识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所以他们造下了不可思议的恶业,我们在过去无法计算的时间里死死生生的流转于轮回之中,自己造过不可思议的恶业,过去世造过的恶业也许记不起来了,单说今生,自己身语意造的恶业,多得根本无法计算。比如,你请客吃饭时,安排其他人杀鸡宰鱼,你以为这样自己没有罪业,殊不知此举与你亲自杀生之罪业无有区别,而且听说某人造了罪、杀了人等就特别高兴,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也在造业,也许一般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无所谓、很平常,但从因果上讲,虽然你没有亲手去做,可是你的一念随喜,与亲手杀生是一样的罪业。我们每天在吃肉,肉从哪里来?以杀生而来的,你吃肉没有罪吗?因为杀生的来源于你,如果你不吃、他不吃、我不吃,还有人杀生吗?同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犯造十种自性罪,而自己还没有发觉,比如说,大家认为,人杀鱼炒菜吃掉它没有罪,是天经地义的看法,这些只是今生的恶业。有的人烧杀抢掠、坑绷拐骗、逼良为娼、假公济私、持强凌弱、制造假药、贩卖毒品,创造核武器的人造做了多么大的恶业啊?我们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在此三乘戒之根本与支分学处,我们自己想想犯了多少?而在无始劫来,我们造的业又有多少?凡夫根本无法去计算,但是,自己心里肯定很清楚:造的罪业肯定是无边无际的,要不然自己不会堕入如此深的轮回。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意愿上讲,谁都肯定不愿意去受痛苦,可是偏偏不停地造作受苦之因—
恶业,这都是由于自己无知愚昧而造成的。假如我们像那些具有高深证悟的大成就者一样,能明察三门一切作为所招致的后果,就不可能再造作招致痛苦之恶业,也不会去劝别人造罪。但我们尚未达到圣人的境界,根本觉察不了自己犯的罪,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经常不自觉地作出很多犯罪的行为,比如说,当自己的怨家对头人遇到灾难,或者他家里死了人,或者家破人亡时,内心深处就产生欢喜心,幸灾乐祸;有些坏人做坏事,遇到他杀或故障死亡时,非常高兴地说:“该死,该死……。”有些当官欺压他人时,希望他快一点得到报应,或者希望他进入监狱等等。
关于劝别人造罪的事例。比如有些人受了居士戒,要请客吃饭,说自己不能杀生,于是安排其他人去杀鸡宰鱼,他们以为这样自己就没有罪业了,殊不知此举与他亲自杀生之罪业无有区别。有些愚蠢人,自己又怕造杀生的业,又想食肉,就让别人去杀牛羊和宰鸡鱼,他自己吃肉,觉得自己没有罪,实际上,他自己才是杀生的阴谋者,所以罪更大,杀生的人也同样有罪,这类事特别多,而且因无明愚痴随喜别人罪业的也不少,他们不知随喜别人造罪也有同样的过失,听说某人造了罪、杀了人,就特别高兴。做恶的人受到惩罚,心理就觉得应该,活该,该惩罚,是报应,也许一般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无所谓、很平常,但从因果上讲,虽然你没有亲手去惩罚,但是你意念却造了业。有些人无意中说该杀,该抢,该打等等,但是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与你亲手杀生是一样的罪业!大家仔细去阅读戒律方面的典籍,若内心真正随喜杀人,三乘戒都会成问题,大家应好好反省一下,类似的恶业自己造过多少?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在造业,所以才积累了无数的恶业,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连一个小小罪业的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在本教的《水施经》里有这样的公案,有一次,施主供养比丘僧众一些食物,当时有一位比丘僧人因时间太晚,剩下来的食物就没有布施,僧人就想明天再布施吧!把食物积储起来了,可是,当天晚上,那位僧值睡觉时觉得口渴似着火一般,他立即去装水的大锅里取水喝,可揭开盖一看,明明装满了水的锅此时却空空荡荡,一点水也没有,他觉得有点古怪,便在锅里划了记号。口渴难忍的僧值又去外面大水池取水,可是水池里也是滴水不见,惊疑万分的僧值在池中堆了一小堆石子作为记号。然后他又来到寺外不远的恒河,准备饱饮河水,可是恒河在他面前也是干涸得只有沙石。他从干干的河床上走到了另一岸,还是没有找到一滴水。那名僧值怀疑自己在作梦,于是把僧衣挂在河边的一棵树上,忍着干渴回到寺院。总算熬到了早上,可是他看了看大锅,水居然与昨天白日一样,满满的一锅,外面的水池、恒河也是与昨夜无异,水一点也不少,可自己作的记号仍然还在。他才知道自己犯了比丘戒九十单堕之一,食储食的戒律。
还有一个公案,一个男人跟自己的朋友说,你真得像一个女人,而且长得很丑,叫你丑女吧!结果那个取名的男人来世五百世变为丑女,所以因果是甚深微妙的道理,没有证悟甚深智慧,又没有去广博闻思就根本无法了解。一般人造了罪自己还不知道。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自己造过无边恶业,醒悟到这些罪业将招致可怕恶果,就应该赶紧祈求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和上师加持自己,快速忏悔,净化这些罪业。很多人心里明白自己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要不然自己不会堕入如此深的轮回。创造恶业的结果就是堕落轮回与恶趣处必受痛苦等等。但有些人却不敢面对,也不是很信忏悔真正能消业,所以他们不但不忏悔,而且还一直继续犯错误。我们应该对以前所做恶业产生极大的追悔,犹如巴温卓玛结国王一样,依《经部》记载,国王巴温卓玛结他带了很多兵与枕托的父母战争,互相残杀了三千余军人,晚上梦到自己进入地狱受苦,第二天醒过来时感到畏惧、恐惧,同时产生了后悔之心,他在特别的恐惧、恐慌中,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颤抖使他的肉和骨头分离,心脏从嘴里跳出来,他立即进行忏悔,进行积德行善,最后终于修成罗汉果。这就是认识错误和忏悔的力量。
到底佛菩萨是如何救人的?
作者:生根活佛
昨天有个博友在留言,全文如下:“活佛,佛菩萨救人如何救?请大师指点。”对于这位博友的请求,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关于这方面自己经历过的问题,希望博友和同修们心愿满足。&&&&
救人有很多种,比如,有人掉到河里,你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是解救人的生命,佛教讲的无畏布施;若有人精神不正常,你诚心帮他开导,这就是解救人的精神,佛教讲的法布施;若有人生活艰难,或者有疾病,你好心帮他解决生活与看病治疗,这就是解救人的命运,佛教讲的财布施;如果有人非常迷惑,不知如何做事等方向,眼前一片黑暗,你真心帮他引导与指点,或者帮他增添智慧,这就是救人的最关键,佛教讲的无上法布施,都是救人。&&&&
&那么,佛菩萨是如何救人呢?有人说:“佛菩萨是根据每个人所有的福德,结合他的因缘,给他创造机会,来帮助人们的。比如你前世今生只积累了100元的福报,佛菩萨就只能给你100元的福报,否则他也违背因果规律。也就是人不能什么都靠佛菩萨解决,还要自己努力多积累福德资粮。”但也有人说:“至诚皈依祈求佛菩萨本身是很大的善业,可以获得大福报。”但很多人会想真是这样的吗?到底佛菩萨是如何救人等的疑问,曾经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疑问。后来遇到一些奇异的事情,才发现佛菩萨真正能救人,但我们凡人意识不到之处,所以往往误解。&&&&&
迷信的人把佛和菩萨的像(包括雕塑、画图、照片等)当作真佛和真菩萨而磕头烧香,求它们保佑,所以在他们的心中佛和菩萨都是非常神秘的,总觉得佛菩萨距离自己很遥远;智慧的人把佛菩萨的思想和行为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自己也想作一尊佛菩萨而救度众生,所以在他们的心中佛和菩萨都是非常伟大的,总觉得佛菩萨跟自己也很近,佛菩萨就是自己的老师。那么,我们能否做佛菩萨呢?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我们首先要知道,所有的佛菩萨都是曾经跟我们一样的,但他们都从凡夫的思想和行为里跳出来了,因为他们都作了感动天地之事。大家想一想,世界上那有没有救过人,也没有渡过众生的佛和菩萨呢?
每一尊佛菩萨他们都是因为曾经救人救度众生而变成佛菩萨的。大家要知道,菩萨的含义是什么呢?发菩提心的人被称为“菩萨”,菩提心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所作所为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心。&&&&
如果你没有菩提心,你就不是菩萨,所以,把握一日的发菩提心,即是一日的菩萨;“佛”指的是觉悟者. 用圆满的智慧,
不分亲疏大慈大悲、为众生救苦救难;消除一切罪障,使他们永离苦海,用无条件的爱去度化众生的人叫做“佛”。如果你有这样的功德,你就是“佛”,若是你没有这些功德,你就不是“佛”;佛菩萨都是因为救难救众生而成就佛与菩萨的。没有这些功德就不可能成就佛菩萨。我们学佛的人如果要能学成这样一个人,那我们人人都将来变为菩萨和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造塔的功德很大,但为死去的人造塔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佛陀鼓励人们,要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从前有一位苯教才翁蒋泽大师,他有一次出远门时,遇见一个人在河边双手合掌诵经,才翁蒋泽问他在做什么,那个人回答说:“刚才有一个人掉到河里了,我就为他诵经。”大师又问他:“当时你能否救他?”“可以救他的,但我想,祈祷佛菩萨来救他,所以我在祈祷,诵经而积累福报。”才翁蒋泽大师说:“诵一年经,不如救一人命。”说完大师立即跳河而救人。当掉到河里的人逐渐醒过来时,才知道自己是被大师解救过来的,就给才翁蒋泽大师磕头说:“你就是真正的菩萨。”能救人的人就是在做菩萨,因为他们从行为上已经做到了重人轻己的菩提道。&&&&
什么叫做重人轻己呢?要放弃从前自私自利和不顾他人死活的恶习,要发愿哪怕自己今后受难、往生受苦、堕入恶道、生病疼痛和失败落难,都要奉行利乐众生的事业。我们应该诚心地学习佛菩萨的思想和行为,发起自己一定要修成重人轻己菩提心的大愿心。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也要努力奉行重人轻己的菩提心事业,若是想积累功德的话,当一个人遇到生命危险,或者心性迷失走向不归路时,我们就要出手相救,不顾自己而去救众生的命,那样的话,你就积累了无穷的福报,因为,救人就是佛教所讲的六度妙行:救他的生命,给他生命就是布施妙行度;放弃自私而救人,就是持戒妙行度;救人时候,没有恐惧和怖畏,就是忍辱妙行度;为救人付出一切就是精进妙行度;那时侯远离颠倒想法,一心想救人,就是寂虑妙行度;那时侯救人的心是菩萨心,善恶分明,那是般若妙智度。&&&&
曾经在辛饶弥沃佛转世为辛饶德的时候,当地发生饥荒劫,辛饶德把所有财物与金银财宝都布施了他人,后来他看到九个人还在饥饿之中受苦,辛饶德就把自己变为鱼,让他们吃;当年辛饶弥沃佛转生格哇结时,割肉喂狼等的故事很多的,都是在劝我们,遇到有生命危险的人,或者有人心性迷失走向不归路时,让我们要出手相救,这都是过去佛和菩萨感悟到的慈悲精神,也是在教育人类积德行善。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他们甚至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救苦救难的人都是佛菩萨的化身降临到人间来度化众生。我们做善事、要用慈悲心去做,而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而应该付诸于行动。信念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
曾经看到过一篇新闻: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儿玩耍时掉入深水中。河岸边有二三十名路人在围观,只有两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女孩儿最终得救了。可是这两位救人者事后却悄然离去了。一个星期后,有人证实,见义勇为的这两个人其实是小偷。很多人只是在围观居然没人下河去救人,但是下河救人的居然是我们大家平时都嗤之以鼻的小偷。两个小偷救人后逃也似地离开,竟然是因为知道旁边有很多人知道他们是小偷,怕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做小偷可能有他们的原因和理由,但救人不需要理由。做小偷固然是可耻的,但不救人的人无论怎样高贵都是更可耻的。&&&&
前几年在河北某个地方,有一位师父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很多居士都去听法,有一位老居士突然晕倒地上,讲法的师父立即停止讲课,跟居士们吩咐念佛号,自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现场,回到住宿;那些学佛的居士们也都说:“赶紧回住宿,祈祷阿弥陀佛来迎接老居士。”居士们也分散了,只有一位没有皈依的小伙子跑过去扶起老居士,马上带她去医院看病,打针输液,老居士第五天出院了,居士和师父都说:“我们为你祈祷阿弥陀佛了,所以阿弥陀佛显灵了,保佑你平安无事了。”老居士说:“也许吧!但我的命是背我去医院的小伙子给我的,他是个菩萨,我们都应该跟他学习,不让我们的学法确实学偏了”。没有皈依的小伙子,虽然他还没进佛门,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超越了那个讲法的师父和学佛十多年的老居士们。冷漠和袖手旁观并不违法,但就良心而言,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即使不违法,也是不可原谅的。法律虽然没有要求我们去爱别人,但不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是不合情理的。一个人心中冷漠无情,没有了人性,这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另外,眼前的人还没有死,他们就说:“赶紧回住宿,祈祷阿弥陀佛来迎接老居士。”这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 实际上很有福报的人才能救人的生命 ,能救苦救难的人就是菩萨.
&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宁静
&真诚恳切的希望您能细心读完全篇
&“慧律圣作”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我一直在思惟为什么?
&后来,直到我看见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这时,我才恍然明白,我们人活著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完全随著环境在团团转,为了别人的错误而自我折磨。
&我们不要把错误当作是一种罪恶,如果错误是一种罪恶,那么一个成功者,就是一个累积满身污秽的人。
&假如,你有心学佛,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找寻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宁静'。当你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就可以体会到,其实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乐。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因此,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幸福与安祥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一位女信徒,他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面前一直哭,哭完之后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
&&& 我就说:‘放下!'
她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我仍然那句话:‘放下。' &
她就反驳:‘师父,这样不是太消极了吗?' &
我就问她:‘不然,你又能怎么样?就算再让你再哭三个月甚至三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你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你想要得到安祥,就要学习‘认命'。 &
&&& 什么叫‘认命'?
就是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要勇敢的接受它。我们要了解真理,以达到幸福,就要从本性上去悟。但本性无法用语言形容,语言和文字都只能相似地表达出本性,而无法对本性真实地表达指础。所似,唯有用智慧去体悟,才能透彻。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那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他的痛苦也愈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降低欲望和标准 &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我曾经和几位同门的师兄,到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结茅庐修行。
&曾有信徒问我说:‘师父啊!你这个样子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
&我就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虽然我住的地方这么小,但只要你的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
&&常有出家的师父说:‘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我们要修持佛法,这颗心如果不能与虚空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虚空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
&&道,就在你心中 &
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
&&老和尚说:‘佛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做的!'
&&我当下顿悟。&&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慧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
&六祖答:‘道在汝心。'
&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什么叫做‘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他们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辱骂或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佛门强调自性的升华,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去贪则清凉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傲慢招苦&&&&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怎么会知道呢?' &
老和尚接著说:‘辩论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要实实在在的修行。' &
这位同学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顶礼,请求老和尚开示。 &
老和尚说:‘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
这位同学就问老和尚:‘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
老和尚慈悲地说:‘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土,任偌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没关系,因为它是在最底层长处,都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找,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优越感太过于强烈,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干,别人劝谏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我刚出家的时候,由于深度近视加上散光,所以,如果有人在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向我打招呼,因视力不佳没有看到,就走过去了,往往因此招致不少言语上的毁谤。这个时候,我就告诫自己,要像广钦老和尚说,要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念头这么一转,整个心舒畅无比,就不再挂碍了.&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
&&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 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 &
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
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
我就解释给他听:‘放下,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境界,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要知道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
我们的眼睛,常看到的都是别人缺点,要知道,一个人常常看到别人缺点,他是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有些信徒到寺庙拜佛、念佛的时候,不好好的拜他的佛,念他的佛,却一直在议论那一个师父行为不好,那一个居士家的媳妇如何不孝……,像这种行为,那里是在拜佛,根本就是在拜‘是非'。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
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 &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
由牺牲奉献当中你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嘴巴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那么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有什么修行的成就?
所以,一定要‘宰制官能,惩治我欲'。 &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 感受错误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
那么,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呢? &
原因出在他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所以,他的心很乱很苦,举例来说:当我们很诚恳地赞美一个人很能干,如果这个人内心感受错误,他就会回答说:‘你不要再讽刺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好心。'
像这种事事怀疑,处处防备,过度保护自己的人,扭曲了别人的用意,幸福离他还很遥远。 &
再比方说:我们看到家境贫困的朋友,很诚心地告诉他,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们。感受错误的人,就会曲解我们的心意,生气的回答:‘你不用同情我、可怜我,我要活得有骨气,我不需要你的帮助。'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好人,他们对外境不能正确的接受,时常感受错误,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
因此,我们对一切的逆境感受,要学习以欢喜心来接受,不要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错误感受,因而凭添了自己的烦恼.万法唯心造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执著的角度来实行。
&&就像我自必须了解,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缘而已。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甚至它吃得远比人类更清净,那么,它也在修行吗?
修行,是在修我们的心。但错误的方法,不当的精进,就不是在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种执著。我们任何一个人,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也是这个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如果我们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萨;相反的,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所以,学佛要进步,就必须从心地上下功夫。
心,也可以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另外,在楞严经中,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在我们世间是指灵魂;以心理学的看法即成潜意识。
心,加上不同的名词,就成不同的心。 &
我们也常听到人们如此说:‘善、恶在一念间。'依佛法的究竟义来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因此,修行不在外表与事相上而已;一定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远离分别执著,也才谈得上‘修行'。
觉悟人生 &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
众生不觉悟,尚然痛苦;觉悟后,就会得到解脱。 &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但是有很多人无法体什么是真的快乐、真正的解脱。 &
有些人的快乐就是:念小学时希望念国中;念国中时希望念高中、大学;或是希望追求男女朋友,两人能够结婚,永远在一起。结婚以后忧希望创业,生儿育女,培育下一代,然后慢慢地步入壮年、老年,最后安享天年。
这世间,大多数的人都是迷迷糊糊来,又迷迷迷糊糊走,生命在无知之中开始与结束。我们无法抗拒,每天在惆怅、迷悯、烦恼、爱恨、嫉妒……等无数重覆交织的心态下过日子,终究还是得交出生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
谁都想长生不老,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穷究生命的本态。所以,我们对于千变万化的环境及内心的迷惑,仍然无法解决。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觉悟,至少可使人生过得快乐一点。 &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许多不了解的人,听到佛法很好,可以使我们死后住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就每天拜佛,持八关斋戒,然后到处向人炫耀一天拜了多少佛,但是脾气却依然很坏,贪心还是很重,侍人处事依然故我。像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修行必须要有觉悟的缘故,那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
&& 心的真相 &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
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务真实的面貌。
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
我们要修那一个心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心无法控制,有打坐经验的人,更可以体会倒这个心妄想纷飞,杂乱无章。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
经中常捉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这是从执著、分别、无明的角度而言;所以心是罪恶的来源。没有修行的凡夫,心是恶的;看到名、利、财、色就不断追求,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缘故。但是另一方面,祖师大德也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意思是成佛的也是这个心。我们的心,亦即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圆满、具足大智慧的,所以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心又可分为佛心、罪恶的心两种,简言之就是善与恶、真与妄。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是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的,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来修正我们的心,回复到我们生命本来的面目。
&&观照当下一念 &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
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的价值观念,对周遭事物就会产生批判,这就是我们的思想。
我们从出生以来,行为就一直受到意识控制。 &
小孩子在两、三岁时,就有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死都会有个人的看法。
思想是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增加、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对立,就转变成一种连续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强而有力的批判,于是,就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为了不使自己受伤,于是,尽量说别人坏话、丑化别人。往往将一件事情的真相加以覆藏、偏差。说人家的缺点,就会忘记人家的优点;看到的也都是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日子不好过,这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惯性意识的缘故。
所以,佛教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时观照内心,让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但这是指根器较差的人。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听到一切法本无自性,色即是空,空即不生不灭,当下就开悟了。
只要对境不执著,妙有自然现前,因此,自性的功夫,就体现在当下这一念。 &
包容异己 &
‘人,生而不平等'。 &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
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
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哲学家也告诉我们:‘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 &
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相信一个人、却发现相信的是谎言。原谅他、再相信他、得到的却又是欺骗。继续原谅、原以为他得到宽容后能有所改变、却发现他仍然理直气壮的撒谎、证实他的谎言后居然说我过分。说我不相信他。
为什么?为什么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改过。就是因为一次次的纵容使得得寸进尺?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人之所以痛苦再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上面全是经典佛学禅语。凭良心说我真的没有完全相信他,就是因为这点,总是让我怀疑,然后去考证,每次质问都能换一个不同的回答,直觉告诉我,这绝不是误会,欺骗是真实的。很想问清楚为什么一直骗我,难道我就是鸡肋或者是在骑驴找马?他这样对我,还很自私的怀疑我。曾经的美好有都化为泡影,本不该再留恋。没有开始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坚持越久只能越伤心。也许放下了,就是另外一片天地。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一步余地。
北邙陵园1优惠活动正在感恩中
&北邙陵园活动感恩一:易经协会,佛教协会抽出多为专家,每月农历逢三,逢六,逢九到北邙陵园超度万灵,佛事祈福,洒净诵经,免费点地赐穴,赐福.广结善缘,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增进和谐.北邙陵园特别提醒,不忠不孝者请勿打扰.佛门宽广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北邙陵园有限公司公司感恩电话& 1
地址:郑州西37公里荥阳市北邙乡北邙陵园
北邙陵园客服总处郑州市城东路与商城路口北30米路西
感恩电话 7
北邙陵园西区办事处颍河路与桐柏路口西10米路北
感恩电话 6
北邙陵园上街办事处
地址;新安东路
北邙陵园荥阳办事处
地址;工业路南段
北邙陵园公司园区主网址
北邙陵园参观同时请参阅民政局最新通告
&尊敬的各位各界朋友,当您们来北邙陵园参观游玩时,请不要忘记参阅北邙陵园的民政厅,民政局一些有关手续,最近民政局,土地局又下发一些关于北邙陵园内的一些违规公墓建筑和开除人员文件.详情请来参观北邙陵园时查看原文件,或咨询民政局公墓管理科.
北邙陵园免费乘车,
北邙陵园有限公司园区管理处,风水堪舆佛学社
亲情电话:1
联系人:苏经理
北邙陵园公司主网址:http://www.bmly.net
跪乳羊北邙陵园雕塑
北邙陵园跪乳羊偶感,儿行千里母担忧
&&&&&&&&&&&&&&&&&&孤独老瘦影,踉跄在寒天。
&&&&&&&&&&&&&&&&&
未问忙何故,拾柴为一餐。
冷暖共谁语,势必少人怜。
无心青春梦,有泪自相弹。
问道儿和女,儿女远天边。
经年图自我,穿梭酒肉间。
怕是早忘却,母恩重于天。
君不问谁人赋予汝身子,一把鼻涕一辛酸。
怀胎十月里,辛苦坐针毡。
一朝临分娩,全然不顾身。
殷勤喂乳废精力,尽日无力眼昏昏。
最是夜三更,夜定人不宁。
小子一声哭,为娘一何苦。
为娘苦甚事,怕是儿不适。
时常彻夜恼,如何得安眠?
谁复管明日,田地弄泥丸。
为儿又为女,柴米共油盐。
一件老粗布,何止有十年!
十年汝成立,学业与婵娟。
一共操心遍,已是衰容颜。
且问不孝子,读此可心寒?
君不见汉文汤药犹亲尝,汉家江山何其昌。
为孝需当有生年,莫使泪洒短松冈。
心碎肠断也无方。
需记反哺雀,要学跪乳羊!
母恩高万仞,孝道心中藏。
堂堂华夏五千年,岂让忠孝礼义廉耻等了闲
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易经佛学社
职责:弘扬佛法,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和谐社会.
风水堪舆,佛教礼拜,陵园安葬仪式策划主持,简单朴实,庄重祥和,圆满人生.
动土事宜,动土文书.洒净开光,墓型设计.
北邙陵园园区感恩电话:1
联系人:苏伟平
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易经佛学社网址:http://www.bmly.net
陵园 墓地 河南北邙陵园佛教文化
北邙陵园佛教中,"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世,或前际,中际,后际,所以"三世"又叫"三际".
陵园佛教中有横竖三世佛两种说法,按地域划分的横三世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即依时间意义而划分的过去佛燃灯佛,县的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
有些寺庙大雄宝殿中间供佛像右边一尊是弥勒佛像,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佛教中还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一千佛,统称燃灯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一千佛,称弥勒诸佛.
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三佛的手印也有些不同,释迦佛的立像则为左手"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药师常作一手持状.表甘露.另一手持药丸.弥陀佛常作两手相托或两手交叉,两大指对项的手印,有的掌中有莲台.北邙陵园三圣佛敬奉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使人脱离苦海.
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易经佛学社
职责:弘扬佛法,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和谐社会.
风水堪舆,佛教礼拜,陵园安葬仪式策划主持,简单朴实,庄重祥和,圆满人生.
动土事宜,动土文书.洒净开光,墓型设计.
联系人:苏伟平
北邙陵园公司园区管理处易经佛学社网址:http://www.bmly.net
陵园看坟宅兴衰论富,
何知人家代代富?下砂重重来包顾.
何知人家代代贫?下关空缺不包坟.
何知人家代代贵?问笔尖峰当面叱.
何知人家富有名?山高一层.有一层.
北邙陵园公司感恩电话
北邙陵园客服总处郑州市城东路与商城路口北30米路西
感恩电话&7&
北邙陵园西区办事处颍河路与桐柏路口西10米路北
感恩电话&6&
北邙陵园上街办事处
地址;新安东路
北邙陵园荥阳办事处
地址;工业路南段
四大亮点北邙陵园
北邙陵园——四大亮点
1、北依黄河—中华文明摇篮,华夏民族之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来与黄土,溶于黄土,回归母亲怀抱.
2、雄踞北邙—北邙自古多帝陵。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龙穴凤巢 千乘之葬
3、怀拥燕子山—燕子象征祥瑞"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燕居北邙,紫气东来
4、肩负英烈苑—解放郑州老战士是人民功臣,"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烈选择北邙
北邙蓬荜生辉
北邙陵园公司园管处福荫电话:1
详情登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阳师僧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