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打仗检讨书能不能打仗

当前位置: &
旅游区部队变革:忙于接待的部队怎么能打胜仗!
09:00:16 &中国国防报 & &
资料图:军分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升旗仪式■本报记者 周仁 特约记者 张印东 特约通讯员 陈上2016年国庆黄金周,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超流量,门票限售。节前,张家界市政府考虑到军分区已经两年没有申请免费门票了,特意预留100张门票送来,张家界军分区领导却拒收了。以前,每到年底或节前,该军分区领导都要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旅游公司去协调景区免费门票。2014年底,他们不再上门求票,但送上门来的票还是“先收下再说”,结果收下的门票没用掉。因此,从2015年底开始,他们连送上门来的票也不要了。“景区门票用不上了。”近日,记者采访大江南北的多个驻景区部队,许多官兵都讲了他们扔掉“接待站”帽子的故事,其中张家界军分区3个人的故事给人印象颇深。专门挖来的接待办主任改行了以前来宾多、接待任务重,重到什么程度?张家界军分区司令员杨昌永说了这么一段顺口溜:“团职干部来了握一下手,师职干部来了敬一杯酒,军职干部来了陪着走一走。”他说,如果按职级对等来陪同,该军分区领导人人“一分为二”也安排不过来,所以只能按照职级高低排个主次接待。尽管如此,该军分区领导还是忙不过来。为了腾出手来抓主业,不让战备训练的“责任田”荒废。该军分区向市里要了一个行政干部编制,调来善于做接待工作的地方干部苏铮当接待办主任,由他带一帮人、几辆车专门接待需要军分区领导出面接待的宾客。那些年,苏铮的工作每天就是安排客人吃、住、行、玩,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不仅没有节假日,而且越是节假日他越忙。从2014年底开始,苏铮逐渐轻松了下来;2015年,该军分区几乎就没有什么正常工作之外的接待任务了,偶尔来一个工作组也是只干工作、不去景区、不去地方酒店。苏铮“失业”了,该军分区把“接待办”的牌子换成“职工办”,让苏铮改行,负责管理职工和营院。与此同时,山东、海南、吉林、四川等地驻景区部队的接待办主任也都下岗改行了。浙江省舟山警备区政委冯阜营说,“接待办”是非编单位、违规“窗口”,摘牌关门是正风肃纪之必然,是强军之必然。一支忙于接待的部队怎么可能打胜仗!“景区通”驾驶员返岗当了机械师张家界军分区勤务队汽车驾驶员周明泽,2008年毕业于长沙航院机械维修专业,是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直招的士官。原本,他是要分到民兵装备仓库当机械师的,但他入伍时,军分区接待任务繁重,就把他分到勤务队当驾驶员。天天开车去景区,几年时间下来,去哪个景区要拐几道弯、跑哪个景点该翻几道岭,周明泽烂熟于心,他不仅练就了过硬的山路驾驶技术,而且,他送客人去景区时忘了带票也能进门,因为他与景区检票人员特别熟。2014年底,该军分区勤务队的16辆车封存了11辆,只留下5辆车保障军分区领导和机关干部执行公务,于是勤务队人员就按照专业特长重新定岗定位,周明泽被任命为民兵装备仓库机械师兼技术保障班班长,负责机械装备的维修工作。回归老本行的他,很快就发挥出了专业优势。2015年底,周明泽因民兵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军分区嘉奖。记者采访时,翻阅了山东省济宁军分区等多个单位的派车记录本时发现,各单位每月出动车辆大多只有10余台次,用途主要是参加地方会议、工作组下基层等,没有发现一次“保障客人去景区”用车。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各驻景区部队机关已将一批借用的驾驶员、公务员和等级厨师还给基层。忙“点菜”的人武部长全力忙“点兵”地处张家界景区所在地的武陵源区人武部,以前是军事训练免考单位。他们免考,不是因为训练抓得好,而是因为长期忙于接待、落课漏训太多,没有实力参加考核。2015年,该人武部恶补训练“欠账”,当年底主动向军分区打报告,要求接受军事训练年度考核,结果取得了合格成绩。今年,该人武部坚持每周10小时训练,每月进行一次应急应战演练,前不久在军分区组织的2016年度训练考核中排名第一,近日正在备战省军区组织的考核。记者采访时,该人武部部长毛善猛说:“平时不让我们考核,就是战时不给我们上战场资格。作为军人,这是耻辱!”毛善猛2002年从作战部队交流到该人武部工作,从科长、副部长到部长,十几年时间一直忙于“点菜”接待。2014年底以来,他恶补“点兵”课,硬是把《张家界旅游地图》捣鼓成了一幅“应急应战地图”,几十个大小景点被他用红蓝铅笔标注上了各种符号:黄石寨景区,是森林防火要地;十里画廊景区,是防汛重点;乌龙寨景区,是地面防卫作战要地……张家界军分区政委雷体全总结了两年来的几个变化:招待所冷清了,训练场热闹了;陪客去景区没了,进村入寨编兵练兵多了;导游词生疏了,作战指令熟悉了;喝酒禁止了,部队战斗力提升了。这是张家界军分区的变化,也是大江南北许多驻景区部队的变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军人天职是打仗,头脑里时刻要有战争观念 - 中国军网
军人天职是打仗,头脑里时刻要有战争观念
绝不能改革后还不务打仗
改革前,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而改革后如果还不务打仗、打不了胜仗,是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随着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聚焦实战、务战备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向改革要战斗力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毋庸讳言,前些年,不良的政治生态造成的问题积弊,长期和平环境带来的和平积习,使个别人只想在部队混个一官半职、谋取待遇,不务打仗、不会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部队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成为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官兵最大的忧虑。
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积弊得以纠正,和平积习得到克服。新军种立,四总部改,七大军区撤销,五大战区组建,严重制约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正在得到破除。改革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务打仗、钻打仗,潜心研究战争、深谋作战。
邓小平同志曾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许多旧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新情况、新问题仍然不少。面对新的体制机制,大多数人是“新手上路”。如何融入新体制、适应新体制,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各战区、军兵种如何联合,实现联战联训,尽快把改革成果转化形成战斗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研究,拿出对策。
我军多年没打过仗了,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经验。一些同志对信息化战争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似懂非懂、含含糊糊。军事干部不懂信息化,就指挥不了现代战争;政治工作干部不懂信息化,就只能在圈子外面打转,隔空喊话、隔靴搔痒。因此,研究作战、研究打仗,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火烧眉毛的事,是每个官兵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做到“日思夜想”,一刻不能停、不能缓,真正研究出门道、研究出味道来。
干什么就要务什么,干好什么就必须研究什么。一位退休的老红军一语中的:“军人嘛,不琢磨打仗琢磨啥!”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每个军人职责使命所系。作为军人,不研究作战、不琢磨打仗,何谈打赢、何谈价值?
过去,我军的高级将领莫不怀有很深的战场情怀,有的研究作战达到痴迷的程度。李达将军外出必带“老三样”:地图、指北针、放大镜。对全国的2000多个县名,他能倒背如流。毛泽东更是研究战争的典范,每次战争战役,他都深入研究作战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准确把握战争特点、战场态势,导演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活剧。
有人对研究打仗还不大适应。有的对常态化值班、训练、备战不习惯,对潜心研究作战坐不住,对连轴转的战区节奏跟不上,这是说不过去的。披胄负戈,就不能置身于战争之外;身穿军装,就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对部队官兵来说,研究打仗、研究作战,是不容分说、天经地义的。头脑里没有战争观念,心思和精力偏离主课主业,就不配穿这身军装。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残酷,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复杂。赢得胜利就必须研究战争。只有把制胜机理研究透彻,把在什么时机、什么地域、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力量、采取什么方式、谁来组织指挥、怎么搞好协同等问题,搞得很具体很清楚,才能有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相反,“两眼一抹黑”,一旦战事来临,就必然会盲人瞎马,付出惨重代价。
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越改越务打仗,越改越能打仗,军队才能向世界一流军队渐行、渐近、渐成。
(作者单位:武警青海省总队)
(《解放军报》日 06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打仗检查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