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982个瞄准镜和望远镜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img src=&/50/v2-dbbfb0979df31_b.jpg& data-rawwidth=&331& data-rawheight=&3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1&&&p&评价下&b&班公湖解放军士兵侧踹印度士兵的动作&/b&&/p&&p&真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并阅读,这是我下班在地铁有感而发写出的,谢谢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印度撤军后,总想再写几句,因为双方桌子底下的较量才是最精彩的,双方到底交换了什么?还是什么也没有交换,就是单纯的退了,其背后有什么呢?不敢乱猜,不敢乱写了。。。。&/p&&p&因为工作忙,评论太多,我也没时间去一条一条回复。但有些评论的,还有些喷子。我也懒的去再说什么了,其实那些喷子估计是一天军装都没穿过的,对于不了解的领域除了满嘴是屎,也说不出什么了。。。。。。&/p&&p&分隔线--------------------------------------&/p&&p&本人在基层连队服役过。特别想评价一下班公湖那名解放军战士,就是那名最帅侧踹士兵的水平:从整个动作上看,这名战士军事素质应该说很不错,应该是一名服役至少2年以上的士官骨干,侧踹的动作标准,基本是教科书级别的。最重要的是,能很明显的看出,这名战士特别有战术素质,踹完了不急着跟近,而是后退观察,时刻准备下一轮攻击,不经过扎实的训练是做不出这种下意识的动作,这个小小动作可以看出一线部队军事训练很扎实,估计已经开始临战训练了。另:顺便提一下,这名战士是背枪踹人,背枪换持枪,一名经过训练的老兵也就是1秒钟的事,考虑到需要枪弹结合,要再加3-4秒,如果连长下命令最多5秒,这名战士就可以射击。从小动作可以看出,真发生战争,我方士兵不会吃亏。&/p&&p&有人居然说,解放军属于背后偷袭,才显得印度这么狼狈,阿三根本没注意到背后有人。换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那个位置,印军踹人,也是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想法是典型的学院派学者型的想法,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看到这样的回复,我不厚道的笑了。&/p&&p&对于偷袭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会长点:第一,现场目测双方约共80人+,咱们就认定各40人,中印双方都是军人,日常都在针对对方进行军事训练。在冲突以前都是高度戒备,互相盯死了对方的每个人,这时候你居然能跑到背后偷袭敌人,这需要战友的配合掩护和佯动。面对训练有素的敌人,是不可能做到有效偷袭的。没有平时的艰苦训练,偷袭个狗屁吧!为什么印度偷袭不了我军啊,军事素质太差,居然被我军排级兵力给包围了,跟本就不可能偷袭我军啊。&/p&&p&其实组织团级,师级兵力的战役也是这个道理。推荐一个当师长是什么体会&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753&/span&&span class=&invisible&&863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里面有我的回答。&/p&&p&第二,动手打人也需要训练的,天天在办公室和学校,人人都是温和有礼的,如果有一天你到这种环境试试,没经过训练,你在动手打人前根本无法过了心里那关。你不到现场你永远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子。吴京说的好,有些人跪下了,就永远起不来了。&/p&&p&第三,细节最能反映出结果!你看美国军舰士兵牛逼哄哄的样子,一副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刁的样子,肯定就要出事故了。我军边防战士这样一个小动作,反映了我们部队训练扎实,方案措施严密,这是最好以小见大。&/p&&p&&br&&/p&&img src=&/v2-dbbfb0979df31_b.jpg& data-rawwidth=&331& data-rawheight=&345& data-thumbnail=&/v2-dbbfb0979df3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1&&&p&&/p&
评价下班公湖解放军士兵侧踹印度士兵的动作真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并阅读,这是我下班在地铁有感而发写出的,谢谢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印度撤军后,总想再写几句,因为双方桌子底下的较量才是最精彩的,双方到底交换了什么?还是什么也没有交换,就是单纯的退了…
有关飞行女英雄金孔雀余旭飞行事故的技术分析,老蒋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余旭11月12日在训练双机滚转时发生事故 跳伞失败牺牲?&/a&一文中,有详细的分析,这里想针对一些由此看低中国空军乃至我军整体训练水平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br&&br&以下是干货:&br&&br&美军的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整体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也没有人会反对。&br&&img src=&/v2-8d31f7cdd31bd_b.jpg& data-rawwidth=&2734& data-rawheight=&17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4& data-original=&/v2-8d31f7cdd31bd_r.jpg&&&img src=&/v2-1de27084cdf8d2afde963bec8f86d15b_b.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00& data-original=&/v2-1de27084cdf8d2afde963bec8f86d15b_r.jpg&&&img src=&/v2-c13b78af19fde33b85daab266bcdf989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v2-c13b78af19fde33b85daab266bcdf989_r.jpg&&但是,即便是天下第一的美军,也是在无数的训练失败中不断提升,改进战术,最终才走到今天的地位。&br&&br&今天老蒋先扯扯美国空军冷战时的一小段黑历史,各位稍安勿躁,且听老蒋慢慢道来。&br&&br&冷战时,面对苏联的核威慑,美国空军制定了“铬顶行动”(&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Chrome_D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peration Chrome Dome&i class=&icon-external&&&/i&&/a&)计划。这个计划是在年,让携带氢弹的B-52轰炸机,在大西洋和欧洲长距离飞行,目的是训练飞行员在核战争爆发时,迅速从空中给予苏联核打击。&br&&img src=&/v2-04c9e9d92b016d938d56ebfe776d1df8_b.png&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v2-04c9e9d92b016d938d56ebfe776d1df8_r.png&&&img src=&/v2-ad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adce_r.jpg&&这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么长距离的挂氢弹飞行,美军也是事故不断,短短的8年多,严重的断箭事故就出了5次,每次摔了飞机不说,还差点引爆了杀伤力满满的氢弹!&br&&ul&&li&&b&1961年Goldsboro B-52空难 (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1_Goldsboro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1 Goldsboro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li&&/ul&日,一架带着两枚氢弹的B-52G在接受空中加油时,发生燃料泄漏,结果飞机在北卡的戈尔兹伯勒附近坠毁。&br&&img src=&/v2-2c078d685f9591ee5e91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2c078d685f9591ee5e91_r.jpg&&其中的一枚氢弹在降落伞的帮助下,缓慢落地。&br&&img src=&/v2-23a7bffe8d2fc5b2e23084e1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v2-23a7bffe8d2fc5b2e23084e1_r.jpg&&可是另外一枚氢弹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它以每小时700英里的速度撞进农场,导致氢弹分裂为许多残骸。&br&&img src=&/v2-aa4ca236a889c2a51f58baf_b.jp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v2-aa4ca236a889c2a51f58baf_r.jpg&&这枚氢弹的控制系统认为这是针对敌方目标的有意识投放,因此引爆程序启动。幸运的是,由于一个低压电源开关出现故障,这枚氢弹没有引爆。另外,B-52机组成员共8人,其中5人弹射成功,其余3人则不幸丧生。下图的牌子就记载了这次事故。&br&&img src=&/v2-dc94d2bc7bfdc71d0cfcd60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dc94d2bc7bfdc71d0cfcd608_r.jpg&&据悉,那枚差点就爆炸的氢弹的爆炸当量是长崎原子弹的260倍。一旦爆炸,后果难以想像。&br&&br&&ul&&li&&b&1961年Yuba B-52空难(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1_Yuba_City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1 Yuba City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li&&/ul&没想到才过了2个多月时间,1961年的3月14日,加州的一个小镇——Yuba,又发生了携带2枚氢弹的B-52坠毁事故。&br&&br&一架携带了2枚氢弹的B-52F出现了失控减压,最终在在加州Yuba小镇附近坠毁,所幸没有发生人员死亡,而且核弹被迅速找回。&img src=&/v2-48e3a2cab875f71d711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48e3a2cab875f71d711d_r.jpg&&&img src=&/v2-f97fc5e6f3b2f8c6d39d99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v2-f97fc5e6f3b2f8c6d39d99_r.jpg&&&img src=&/v2-ba30d1dd60d15fa330d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a30d1dd60d15fa330d8_r.jpg&&消停了3年,结果到了1964年,又出事了。&br&&ul&&li&&b&1964年原始山(Savage Mountain)B-52空难(&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4_Savage_Mountain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4 Savage Mountain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br&&/li&&/ul&其实在号,一架B-52D就曾经因为垂直尾翼突然断裂在缅因州坠毁。&br&&img src=&/v2-fd3fe22beb91bff189b497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d3fe22beb91bff189b4970_r.jpg&&但是研发人员一直没有找到尾翼容易断裂的原因,等到1964年的1月10号,一架B52轰炸机在新墨西哥州测试飞行时,在空中发生事故,同样失去了尾翼,侥幸这架失去了垂直尾翼的B-52成功着陆,这种低劣的质量设计事故,却没有引起美军足够的重视,停飞所有B-52。&br&&img src=&/v2-86af7d82eed359d168e0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6af7d82eed359d168e0a_r.jpg&&老美还来不及进一步深入研究,3天后,一枚携带2枚氢弹的B-52发生了同样的事故,垂直尾翼断裂,飞机坠毁,5名机组成员3名丧生。&br&&img src=&/v2-3b8e2eb155f8f85884bcc9a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b8e2eb155f8f85884bcc9ad_r.jpg&&&img src=&/v2-5ef71ea9e001a4d1ec12c5ea8a90499f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v2-5ef71ea9e001a4d1ec12c5ea8a90499f_r.jpg&&掉下来的那两枚核弹?按照美军的说法是:相对完整...啥意思,你自己琢磨。&br&&img src=&/v2-39cb6b3e59e61aa49b2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39cb6b3e59e61aa49b22_r.jpg&&&br&&img src=&/v2-e3b4baa03b0ef2cd82759e07_b.jp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v2-e3b4baa03b0ef2cd82759e07_r.jpg&&之前的断箭B-52事故都发生在美国国内,1966年,美国人加大了在欧洲大陆的B-52挂弹训练,结果很快就出事了。&br&&br&&ul&&li&&b&1966年西班牙Palomares B-52坠毁(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6_Palomares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6 Palomares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 &/b&&br&&/li&&/ul&日,美军的一架B-52G,与波音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南部帕洛马勒斯(Palomares)9450米的高空相撞。&br&&img src=&/v2-ccd305137abeb4a463110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v2-ccd305137abeb4a463110_r.jpg&&B-52撘载的4枚B28氢弹中有2枚沉入海底、2枚随降落伞坠落到帕洛马勒斯的村庄农田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成员有3人身亡,波音KC-135空中加油机则有4人丧生。&br&&img src=&/v2-b82dd78b66d8dcc57ef2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v2-b82dd78b66d8dcc57ef2_r.jpg&&&img src=&/v2-b315e69e5ec_b.jp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v2-b315e69e5ec_r.jpg&&1,400 吨土壤和植被被放射性物质轻微污染,美国空军将全部氢弹和受核污染的泥土全部回收。&br&&img src=&/v2-e71f9f96a952c0dcf789a_b.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v2-e71f9f96a952c0dcf789a_r.jpg&&&img src=&/v2-2b98c6f4f884dd1da8cd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v2-2b98c6f4f884dd1da8cd_r.jpg&&但是,美军长距离挂氢弹B-52的“铬顶行动”(Operation Chrome Dome)并没有因为这次国际事故而停止,仍然继续挂蛋飞行,直到1968年。&br&&ul&&li&&b&1968年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8_Thule_Air_Base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8 Thule Air Base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br&&/li&&/ul&日,一架携带了4颗氢弹的B-52G,在飞越北冰洋的巴芬湾时,因为机舱起火迫使机组人员在迫降前放弃飞机。&br&&img src=&/v2-3f3f20f6d82feab4bb9d3a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3f3f20f6d82feab4bb9d3ab_r.jpg&&6名机组人员成功脱险,但其中1名因为没有弹射座椅,在试图跳伞时死亡。&br&&img src=&/v2-ab4c347a3acd8a57e7bdce8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v2-ab4c347a3acd8a57e7bdce8_r.jpg&&&img src=&/v2-b4d4cbf0ec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b4d4cbf0ec9_r.jpg&&飞机随后坠入格陵兰的北极星海湾,导致4颗氢弹头破裂并扩散,产生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美国和丹麦启动了一次集中清理和恢复工作,但其中一颗弹头未被找到。&br&&img src=&/v2-8adefbfb09c933db982a1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v2-8adefbfb09c933db982a1_r.jpg&&&img src=&/v2-e163bbb633_b.jpg&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v2-e163bbb633_r.jpg&&至此,美国空军的&Chrome Dome&任务被终止,美国空军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在此计划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美军飞行员对B-52这一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和战术配合更加娴熟,另一方面,美军也在不断改进B-52,增加了许多现代操作设备,直到今天,B-52仍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的主力机种。&br&&br&说了这么长的美国B-52黑历史,老蒋想说的:&br&&br&先进的武器装备很重要,高昂的战斗激情很关键,但是,请不要忘了,先进的武器,需要能熟练操作的军人和改进武器的科研人员,&b&同时,还有这一艰苦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相比美军,我军做得并不差。&/b&&br&&br&&b&今天中国军事装备发展中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我们迈向伟大明天的必经之路。每一位为此奉献青春、生命的人,都值得尊重和歌颂。&/b&&br&----------------------------&br&本答案参考了:&br&1)&a href=&///?target=http%3A///1853150/most-powerful-military-history-unit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Most Powerful Military In History: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target=http%3A//index.heritage.org/military/20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sessing America's Ability to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Chrome_D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peration Chrome Do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4)&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1_Goldsboro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1 Goldsboro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5)&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1_Yuba_City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1 Yuba City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6)&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4_Savage_Mountain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4 Savage Mountain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7)&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6_Palomares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6 Palomares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8)&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1968_Thule_Air_Base_B-52_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68 Thule Air Base B-52 cra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9)&a href=&///?target=https%3A////51-years-ago-today-the-nuclear-nightmare-of-savage-mount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51 Years Ago Today: The Nuclear Nightmare of Savage Mountai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所有图片均来自以上出处,所有图片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br&&img src=&/v2-ca3aabdddbe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有关飞行女英雄金孔雀余旭飞行事故的技术分析,老蒋在一文中,有详细的分析,这里想针对一些由此看低中国空军乃至我军整体训练水平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干货:…
蟹妖!&br&正好&b&老蒋在珠海参加2016珠海航展&/b&,老蒋用自己的所见所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br&不谈高深的黑科技,也不显摆不明觉厉的新名词,就说说每个人都看得见的表面工艺,来看看咱们&b&中国军工的进步有多大&/b&!&br&&img src=&/v2-5dfc904df164a0cab3e2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5dfc904df164a0cab3e2_r.jpg&&&img src=&/v2-3dea81e123fac71ea7c05c4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3dea81e123fac71ea7c05c4b_r.jpg&&“胖妞”运20。&br&老蒋来晚了,没有赶上胖妞抵达珠海,今天的飞行训练照片还在整理,但是近距离站在这个大家伙面前,真的很震撼!&br&运20的表面工艺很棒,借用环球网的照片,大家感受下。&br&&img src=&/v2-87a58a7f90ca3b3d965e0ce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87a58a7f90ca3b3d965e0ce_r.jpg&&&img src=&/v2-44deb1bbede0fbb4a2c9d932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44deb1bbede0fbb4a2c9d932_r.jpg&&回头再看,08年时珠海航展歼10首次参展,有人说歼十的工艺水平太差了,那些铆钉太多了,近看很难看;看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飞机,表面多么平滑,造型如何优美,真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味道。但不能否认的是,那时候咱们的军工还&b&真顾不上好看的问题&/b&。&br&&img src=&/v2-5c389a435e9c8c237d53e_b.jp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v2-5c389a435e9c8c237d53e_r.jpg&&一转眼8年过去了,随着铆钉沉头工艺、涂装工艺的改进,再来看看咱们的歼10b战机。&br&&img src=&/v2-022e6bf3e6126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022e6bf3e6126_r.jpg&&&br&&b&中国军工的进步可是实实在在的!&/b&&br&当然,和美帝还是有差距,这个要承认。&br&&br&&b&随后几天,老蒋都会泡在航展,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报道和照片。&/b&&br&&img src=&/v2-b418d8bf6bf6cb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v2-b418d8bf6bf6cb_r.jpg&&&b&羡慕我吧,哈哈!&/b&&br&————————————————&br&图片级新闻来源:&br&&a href=&///?target=http%3A////EeJSn3ko1%3Ffrom%3Dpage_2192_profile%26wvr%3D6%26mod%3Dweibotime%26type%3Dcomment%23_rnd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胖妞抵达珠海! 来自环球网军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bbs.tiexue.net/post_.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创]第三只眼视线:歼十铆钉有如此难看?
空军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a/08888_0.shtml%23p%3D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工艺细腻赶英超美 细看歼-10B战机DSI进气道&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n/BIG5//718566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國第二艘瀕海戰斗艦下水 據稱將造55艘--軍事--人民網&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lide.mil..cn/h/slide_8_198_39689.html%23p%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军第12艘LCS-12濒海舰下水 船体工艺比较一般&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v2-f7b46a5e675e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蟹妖! 正好老蒋在珠海参加2016珠海航展,老蒋用自己的所见所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不谈高深的黑科技,也不显摆不明觉厉的新名词,就说说每个人都看得见的表面工艺,来看看咱们中国军工的进步有多大! “胖妞”运20。 老蒋来晚了,没有赶上胖妞抵达珠海,…
基本上这套系统属于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集中精力搞搞可以实现个差不多的水平,相关的基础技术现在都有,只是还不太成熟,也没有全部都整合到一起。头盔就是直接用的现有产品,也就是前面说的OPS-CORE的头盔,加装了护耳。其实OPS-CORE的这个FAST盔没有护耳是为了方便特种作战单位佩戴较大体积的拾音降噪耳机,同时使头盔本身减重。另外这种头盔上除了自带夜视仪座之外(对军队和执法部队来说主要是夜视仪,但是因为OPS-CORE同系列还有碳素和工程塑料版的basejump款等可用于极限运动的安全保护,所以也可以用来安装头灯和摄像机),两侧还有安装其它配件,比如头盔灯,或者外置的耳机支架,或是HALO跳伞用的氧气面罩,扩展了头盔的功能性。&br&&img src=&/871d70dd48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871d70dd48_r.jpg&&基本算是装了全套的FAST盔的高跳低开套装,顶上还贴了识别灯。&br&&img src=&/c56c3eab8974df70bbb9f96f808cc589_b.pn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56c3eab8974df70bbb9f96f808cc589_r.png&&男主小队中一队员佩戴的不是OPS-CORE头盔,而是基于和头盔同样的悬吊系统的轻量化支架,小哥在上面装了头灯,侧面导轨上装了可能是识别灯之类的配件。&br&&img src=&/9fdbace4f8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9fdbace4f8_r.png&&针对一些不佩戴大型耳机,而对防护面积有更高要求的部队,又推出了片中中士头盔上的这种护耳。而中士头盔上的镜片,在实际的OPS-CORE产品中也有这样自带防护镜片,能够向上收到头盔中的产品,只是没有片中那种投影信息的功能而已。总的来说,因为FAST头盔出色的功能拓展性,它和CP公司的AirFrame盔,也叫斯巴达盔,已经因为被世界多国的精锐部队采用,而被戏称为地球联合防卫军套装的标准配置,不但是欧美和他们的一些亚洲盟国,老毛子的特种部队都在用,我国的一些特警也采购了国产山寨版(顺便安利一下,国产防弹版FAST真的质量不错,我拿朋友买的实弹测过,按照国军标生产其实比原版的标准还高点,价格嘛,嘿嘿嘿)。顺便,另外几样“地球联合防卫军”标准套件是多地形迷彩蛙皮作战服、板式装具作战背心(plate carrier)和HK416自动步枪,已经到了不看国旗章分不清彼此的地步。影片中并没有像上面HALO的图那样全面“圣诞树”化,主要还是因为这种头盔上面的镜座、导轨之类的附属设施看着比较炫酷,但是又不是光晕里master chief的头盔那么科幻,比较符合全片近未来风格的设定。&br&实际上的动力骨骼的前沿发展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电影中的水平,特别是体积和重量。当然不带降落伞,机降的线崩了,就这么摔下来还不死这种气死牛顿的水平是到不了的。哈佛大学的一个项目组前段宣布完成了轻量化外骨骼的样机。这套外骨骼没有很多在研的外骨骼项目那样显眼的金属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支撑结构设计,总重只有6.5公斤。总得来说,这几年各家的外骨骼样机都要比前几年体积更小。因为除了题主说的洛马、雷神那些用来拎炮弹的,现在已经开始向前线作战部队,甚至特战部队的使用推进了。&br&以前的画风是这样的&br&&img src=&/fcf36f354cec6ee8ab94eeaf1c72af3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fcf36f354cec6ee8ab94eeaf1c72af34_r.jpg&&而最近几年的风格基本都是这样的&br&&img src=&/a96cb81ceb56a1de01e0ee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96cb81ceb56a1de01e0ee4_r.jpg&&这样的&br&&img src=&/82bdd6b58e9a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甚至这样的&br&&img src=&/db3e50ce6f4a73f96f1955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db3e50ce6f4a73f96f1955_r.jpg&&当然,这也和不同用途的性能指标要求不同有关,不过总的来说,前线作战部队对外骨骼的需求还是希望其自重更小一些。这样也方便为外骨骼包覆保护层。差不多就是这样。后方一些后勤部队,特别是考虑需要搬运弹药之类的重物,可能就需要块头更大一些的。像下图里面Revision的Kinetic Operations Suit(动力行动服装)就比较接近现实中战斗用外骨骼系统的愿景。该项目发端于美国特种作战指挥部USSOCOM的TALOS项目。TALOS取名自希腊神话中的牛头机械巨人,是Tactical Assault Light Operator Suit,即战术突击轻型行动服的缩写。其名字寓意正映射了该项目产品机械辅助动力、防弹、增强战场势态感知的要求。五角大楼还为能够设计制造出能够达成TALOS项目目标的产品的公司设置了一笔奖金。有56家企业、16个政府部门、13所大学和10个国家级实验室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而Revision的产品就是针对TALOS项目推出的产物。按照TALOS项目的规划,2014年要拿出具有“初代样机能力”的样品,即没有动力的展示产品,并于2018年交付可以用于实战的产品。而Revision Military的进度应该算是相当可以,在2015年的特种行动部队工业会议(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Industry Conference,SOFIC)上,也就是2015年5月底就展示了带有动力功能的产品样机。该系统由一个背包中的核心组件提供电力和控制,关节设置有感受器,可以根据人的运动趋势提供助力。使用者上身穿戴的防弹背心/护具使用XSAPI级防弹材料,下肢也装有能够防护破片的防护板。头盔也采用全包覆的设计,只有眼睛区域掏空,但是当放下头盔上可以掀起的光学辅助模块时,眼睛区域也被完全覆盖。使得防弹材料对士兵的覆盖区域从传统的只能防护18%的核心区,提升至60%。另外,包括能源背包、防弹背心、下肢护板和头盔等全部组件,都是与外骨骼相连,并使得使用者自己不用负担其重量,而都由外骨骼承担。应该说已经实现了TALOS项目的大部分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的续航能力,在2015 SOFIC上展示的样品,其续航能力据称是6至7小时,对于一些特种战斗来说还是挺短的,而且我看的视频里面那个解说指的还是没有防弹组件,仅仅是人穿上腿部外骨骼的耗电量。目前为Revision Military提供电池的是加拿大的&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nacis&i class=&icon-external&&&/i&&/a&公司,他们开发的sharepack被用在全套的Revision动力行动服上,被安装在后背的背包里,体积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大。&br&&img src=&/0faa5e10ccf0eb346fc9d_b.jpg& data-rawwidth=&1101&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1& data-original=&/0faa5e10ccf0eb346fc9d_r.jpg&&&img src=&/6ceaa0d2dbd9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6ceaa0d2dbd9_r.jpg&&安放在背部背包里的Sharepack电池,不知道更换是不是方便。另外也能看到头盔后面延伸下来的支撑结构,这个设计不但能使使用者的头部几乎不需要承担头盔的重量,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伤害,因为即使是防弹头盔未被击穿,击中头盔的冲击也可能给士兵颈部造成严重伤害。&br&和现在的实物相比,电影中动力机甲做的这么庞大,当然也是出于艺术效果的考量,特别是对手是身材庞大的以近距物理攻击为主要手段的外星人,所以机体就要做得更耐揍一些,其中个别型号还要进行炮击支援,就更要加重。这个改造还是合理的。而且影片中对很多实际使用的细节考虑也比较到位,因为影片中的外骨骼上肢提交较大,枪械通过机械装置固定在外骨骼上通过手柄操作,所以弹匣也被设计成不需要用手更换而直接从挂载在外骨骼外侧的接口更换。而使用者的装具也相应改变,相比于现实中军用外骨骼在最外面套装具以方便士兵更换弹药的做法,影片中士兵将类似S&S precision的轻量化携行具那样用一层薄皮保住防弹板的防弹背心穿在内层,而将外骨骼的胸廓约束具压在外面。可见设计者对装备的使用考量非常周到,值得国内的影片道具设计者好好学习一个(国内貌似还没有用到这样的设计的科幻片,只有把外星人当魔法师和神仙用的魔幻B级片。。。)&br&&img src=&/3ff938e0df6e0b1cd5acc_b.pn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3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S&S Precision的轻量化板式装具,影片中的不是这个,但是一个意思。&br&&img src=&/964ace440accc1ec0b4a_b.png& data-rawwidth=&347& data-rawheight=&4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7&&&br&目前现实中还不多见的,估计就是肩上这一对了。一些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有类似的悬臂机构,但是要像片中那样收放自如,还看哪打哪,估计困难还是不小的。&br&头盔屏幕上面的战术信息投影也是现在可以实现的,而且其开发也早于前面说的google glass,只是能不能做到单兵这个尺寸的问题。比如美国F-35使用的头盔&br&&img src=&/d7dab303a8219fcabff771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7dab303a8219fcabff7710_r.jpg&&&br&相比Google glass那种单片式的显示,F-35战机使用的头盔还是针对两眼视差进行的投影,也就是说飞行员看到的战术信息感觉上是立体的。所以其实要和民用产品相比的话,影片中的头盔显示器更接近微软的hololens,其在体积上也更接近步兵作战头盔的要求,价钱也更和谐一些。因为F-35这种要接驳战机上复杂的多种传感器综合数据的飞行头盔,需要根据每个飞行员的脸型、眼睛位置进行单独调整,造价也相当高昂。目前针对步兵的设备,除了各大流氓在搞的形形色色类似美帝陆地勇士那样的上翻显示器之外,最接近片中的透明镜片显示方式的,是英国BAE公司的QQ战士(大误),Q-warrior头盔显示系统,也是可以通过导轨挂在FAST盔的一侧(对,F-35最早那个高大上的顶级头盔玩脱了之后换的相对低配版的那个也是BAE他们家的)。透明镜片的好处是可以采用增强现实的方式直接将战术信息投影到眼前,使士兵看到的实景与数据信息叠加在一起。而目前大多数单眼显示器,都是作为单独的信息显示屏来使用的。通常是现实枪械瞄具上的摄像设备采集到的信息,以及在不能带开胸前显示器的时候(夜间,胸前的显示器大屏太亮),作为替代方法使用。&br&&img src=&/e82ddb61dd42da5b0a72cafd08e0a00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82ddb61dd42da5b0a72cafd08e0a004_r.jpg&&&br&美国陆地勇士系统的“遗产”中的单眼显示器,陆地勇士计划在2007年被取消之后,2008年又重启了。&br&&img src=&/4f182cbc9b753b26cbcb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f182cbc9b753b26cbcbe_r.jpg&&法国的Felin&br&&img src=&/addcd9ad9fc900e5c6aa52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土鳖的传说中的05战略步,其实正式命名是11式,也是步兵系统的一部分,也使用的单眼显示器。&br&&img src=&/4f12ad6207dcb16537ca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4f12ad6207dcb16537ca_r.jpg&&而BAE Q-warrior系统这样的AR显示器,则可以实时地显示一些战术信息,比如红外镜头拍摄到的前方图像,实时的方位指示和导航信息等,忽略现在体积还比较大这个问题不说,实用性上还是比上面几个强不少的。当然,Q-warrior这个投影的方法还是比较类似google glass的,可以畅想一下如果和hololens结合在一起效果就应该和影片中的差不多了。&br&另外,从前面对影片中中士的截图可以看出,其显示信息的面罩在被击碎了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使用,这个对于目前的大多数士兵系统显示设备来说估计都不太容易实现。但是有一样类似的东西可以这么用,枪械使用的Eotech衍射式瞄具,官方称可以在屏幕破碎或被覆盖不超过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正常使用。&br&&img src=&/84e5f1ffd4f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4e5f1ffd4fe_r.jpg&&这倒不是说EOtech用了什么黑科技的自动补偿方式,而是衍射式这种方式自带加成。&br&&br&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因为,明日边缘里面的外骨骼基本属于现有技术可以能够大差不差,只是性能指标有差别的地步。除了军事用途,外骨骼在医疗、劳动保护等方面也有应用。比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开发的外骨骼系统,之前主要用于老年人保健和搬运重物这些方面。 日本企业Cyberdyne(对,就是终结者里面那个用终结者的芯片高出了天网的那个公司的名字)前几年开发了一套液压助力肢体套装(HAL),长得还蛮人畜无害的样子。&br&&img src=&/66a5ca73f3e386fa718dc0e9f34a06c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6a5ca73f3e386fa718dc0e9f34a06c6_r.jpg&&除了搬砖,还能用于残障人士复健&br&&img src=&/8d9a1b33c6ecb5dc7f9f5e_b.pn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8d9a1b33c6ecb5dc7f9f5e_r.png&&一些欧美研究组的类似的产品也在公众面前出现过,因为动力外骨骼可以比较完善地模拟人的步态,能够比病人单纯靠上肢支撑用下肢进行复健联系的效果更加显著。然而这套系统到了第二代,画风就不太一样了。虽然你装成一副是去福岛打扫卫生的样子,然而你的美术风格暴露了一切。&br&&img src=&/dbc99db872d1caae00a1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bc99db872d1caae00a1ba_r.jpg&&据说还是用了脑波控制的黑科技,说起来,11区造的那个脑波控制猫耳朵还是蛮有意思的,我就是请问下,是不是你们下一步计划造高达?(高达在策划初期其实是想做成动力服,但是考虑到不好卖周边才被要求改成了大机器人)&br&&img src=&/ff0c1e0baacaf09cdf948b51c9eb36bb_b.png&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5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br&发端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人体工程实验室的suitX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凤凰”外骨骼系统,其目标是更轻巧,更廉价,整套系统27磅,也就是不到25斤,确实还是挺轻便的,4万美元的价格,虽然绝对值来说不低,但是对于很多可能下半生都没法脱离轮椅生活的人来说,却可以算得上是回报率相当可观的投资了。&br&&img src=&/354baca56f7b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354baca56f7be_r.jpg&&洛克西德马丁不但设计制造军用的外骨骼,还开发了上图这种FORTIS工业用外骨骼其结构相对来说更加简单,貌似没有动力系统,只是为工人提供能够将重力分散向地面的必要支撑,还设置有放置工具的悬臂,据说使用这种外骨骼的工人可将工作效率提高20倍。&br&&img src=&/e1c669bbf67509afb5afffcded42861a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e1c669bbf67509afb5afffcded42861a_r.jpg&&奥迪工厂中使用的“非椅子”式椅子,也是一种无动力下肢外骨骼,主要目的是通过帮助工人减轻特定姿态下的身体压力而实现减轻疲劳、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不过他们口气倒是没那么大,据说目标是提高30%。&br&&img src=&/7df106bd348bb7b3056d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7df106bd348bb7b3056d0_r.jpg&&韩国大宇给船厂工人设计的动力外骨骼&br&&img src=&/7d7c5b4cef064aa3b9e85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7d7c5b4cef064aa3b9e85_r.jpg&&韩国现代的动力外骨骼&br&我国的动力外骨骼走上台面比较多的当然是军用的,作为全球最大的美粉,本着美国有的我们也得弄个玩玩的精神,土鳖如果没有就不正常了。当然民用的也是有的,我之前就碰到过一位为设计老年人用的低速助力外骨骼的朋友,但是并没有他的产品的照片。下图是一些院校开发的动力外骨骼。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些也是以复健为目标的。&br&&img src=&/4cef939de3d40ae26ed0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cef939de3d40ae26ed01_r.jpg&&最后上个军用的,从它那一看就和简易式书架一个画风的钢条就能看出来,这个肯定是早期样机了。&br&&img src=&/0dd52f0fdfdfc7fcb78316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dd52f0fdfdfc7fcb7831616_r.jpg&&&br&&img src=&/bae9ddf34b9d4ef2ff043a3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bae9ddf34b9d4ef2ff043a3_r.jpg&&2014年在珠海展出的产品,颜值大幅提升&br&&img src=&/007a00b3c2fa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07a00b3c2fab_r.jpg&&动作的灵活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这个侧踢的动作,有外媒将其成为功夫骨骼。
基本上这套系统属于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集中精力搞搞可以实现个差不多的水平,相关的基础技术现在都有,只是还不太成熟,也没有全部都整合到一起。头盔就是直接用的现有产品,也就是前面说的OPS-CORE的头盔,加装了护耳。其实OPS-CORE的这个FAST盔没有护耳是…
&p&提个跟我们切身些的:94-97三次特大空情。
这情况当时几乎完全没官方通报,也没新闻,尤其是国内。在米国也只是有新闻稍微提了一下,并未大肆宣扬。一直到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大有提高,自信提了上来,这段旧闻才能慢慢见之于文字。
事件始末大概就是94年10月米国小鹰号航母来到中国近海海域,并使用电子战飞机对大陆防空系统进行压制,欺骗,骚扰。美军仅仅用一至两架电子战飞机,通过搜索大陆方面的防空雷达信号,并对之进行处理并进行欺骗、压制,从而造成数百架美军飞机入侵的假象,导致大陆东南沿海所有的雷达站全部开机,防空导弹阵地全部暴露,多个军区一级战备,并有多架战斗机起飞应敌,其中还包括苏27等三代战机。这些战机在空中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一个敌人都找不到,但雷达上却是光点处处,最后&b&据闻&/b&只有一架歼-7老式飞机通过老式雷达及飞行员目视发现了美军的电子战飞机,这时对方已飞入我国大陆境内数十公里我方完全无反制能力。在后来两年,又连续发生几次类似事件,均被称为特大空情。可以说如果这时候美国对中国开战,空海两军完全就是碾压,没有制空制海权的现代战争结果如何,数年前的海湾战争已经有个很好的样板在那里。这次事件,也让国家领导人们真正意识到高科技在现代战争的威力,逐步加大投入军工的投入,才有今天的军工科技井喷,这也算是知耻近乎勇吧。&/p&&p&更新:发现有人看,那再写一段。
以上主要是94空情的起端,后来几天后还断续进行了数次类似行动,但我军的反应就没那么大了,只是派战机进行巡逻(其实有没感觉到有点狼来了的味道?假如是真的入侵呢?)。接下来95年96年恰逢弯弯闹腾独立,大陆方面多次举行三军演习,米军同样派出多批次航空母舰来搅局,也同样发生了一样的空情,但因为有94年的经验,所以影响要小的多。一直到97年,才发生更大的情况。94~96年空情一直都发生在东南沿海,虽然是腹地,但还算不上特别要害,而到97年年初,华北区域开始出现空情并靠近京畿地区,不明飞行物体不断出现,雷达探测到信号但地面观测起飞飞机侦测均无果,一直搞不清敌方的手段。开始还以为是高空侦察气球,打算参考当时击落U2侦察机的经验进行设伏攻击,结果对方的飞行物居然能在进入设伏区域前改向和消失,这看着科幻的表现,可以体现出敌方对我们战场情况的掌握程度,以及当时我国航空电子工业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大伙现在看国内军事演习新闻,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有一句“验证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斗能力”,起始就是这几档子事。在米帝不断的鞭策下,近年我军的电子战水平可以说进步神速,早已超过以前的老师苏俄,这也验证我一个观点,军事领域一定要摔打和实战才能长大,光蹲在家里埋头研究+演习,是不会有啥前途的。
1.5更:在近年,米军又拿出了另一种高科技,它跟前面说的这种方案方向不一样,但殊途同归,这就是MALD(小型空射诱饵弹)。战法为在敌方防区外发射MALD,其飞行过程中能完美的模拟米军战机的大小、飞行数据、红外、电磁特征等,从而制造空情,诱使敌方雷达开机甚至导弹攻击,从而为紧跟着的战机(如F35)的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雷达基地或防空阵地提供极大的方便。这其实对防守方又是两难,你怎么知道那是诱饵还是真正敌机入侵呢。这种战法根本不需对敌方的雷达系统进行破解,因为模拟的对象是己方的飞机,所有信息都能做的无比真实,而且从照片上看,个头也很小,也就中距弹差不多大小,成本估计也不高(我猜会不会有人挑刺说那么小怎么模拟战机那么大的物体)。虽然这玩意不带炸药,但却也是一种可怕的武器 。然而这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展的明路,在日后对付有相对完备防空体系的对手时(如某弯,某南,某本),应该怎么诱敌、踹门,&b&美帝是位好老师&/b&啊。&/p&&p&2更:谢赞,再多写些。
说到空军军力,贯穿整个90年代,大陆方面都是极其鶸的。本来在80年代有一些接触西方先进技术的机会(其实也学到很多东西,但不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掐住了,而且军工又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空军科研发展都停滞了,有的也就是在边边角角的零敲碎打。在96台海危机的时候,别看大陆报章杂志民意汹汹喊打喊杀的模样,如果真发生军事冲突,大陆这边很有可能会灰头土脸被揍得满脸包。因为隔着海峡,那就基本只能空海冲突,这里主要探讨下空战。那时候大陆的su-27刚刚到位不久,数量也不多,应该就1个团,而且飞行员还没完全上手,与我方数据指挥联动也还保留在靠对讲机嚷嚷的地步;歼八II这位闻名遐迩的八爷也远未形成战斗力,只能靠机炮和格斗弹打天下,能发射中距弹要等到21世纪了。而海峡对面对面F16-A/B虽然也不能打中距弹,但飞机的雷达性能格斗弹性能都要高出一大截,而他们自研的IDF,更是能发射发射后不管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比su27的R27都高大上了不少(对这其实我空军一直流口水,到21世纪初才算是勉强赶上趟)。质量落后还不算,同时双方主力战机数量上居然基本不相上下。另外还要考虑真正打起来米国提供的信息情报帮助甚至电子战之类的软帮助,综合这些情况,哪怕米国不介入,真打架又怎能捞着好,局势说不定会向一个恶化的方向走下去。
通过20年的埋头努力发展,现在大陆空军对台空军,我个人的看法质量上也只是略胜一筹,优势在于数量多,而且我们战略纵深比较大,预警机能有更大的空间运作不易受攻击。考虑地面防空火力,真打起来战机损失也会相当的大,可能要等到歼20正式形成战力,才有压制性夺取制空权的能力吧。说到这,又得感受下米帝对我们的技术优势。他们80年代所研制的战机,对我们有20年后发优势的战机仍然有着几乎压倒性的优势。还是那句话:从望尘莫及发展到了勉强望其项背。&/p&&p&3更:再谢赞,多聊几句。
评论和私信都看了,感谢大伙支持。也有些反对或挑刺的声音,主要集中在2方面:1、所写的东西的可信性;2、对我于中国空军现实实力的看法的质疑。
首先,文中历史的部分,主来源是出自我一位很敬重的前辈,他在通信电子专业有着很深的造诣,另外旁枝末节的结合了一些比较靠谱的军事网站和公众号的信息。我知道这说法并不会让不相信的人转变想法,但只能言尽于此,不信就当看了个故事吧,毕竟也没损失不是?至于军事技术(1.5更)一段,现在在各大军事门户网站这些一搜就找到出来,为了慎重我还去雷神公司的官网看过,这技术及战法都有,估计质疑说这些应该保密的都是被兔子军队一贯谨小慎行藏着掖着的作风给同化了,米国佬还真不一定是这么想的。
第二,来讲讲我对大陆空军战力看法的原因,大家探讨下。
纵观现在各大电视台网站的新闻和资讯节目,对涉及我军战力的报道,基本都是正面性的,以鼓励性振奋人心向的居多,但我觉得兵凶战危,未虑胜先思败,把困难先想多些,绝对比打仗时受挫就手足无措好。
毋庸置疑,近3,4年我兔空军喜讯连连,歼10C、歼11BS、歼16、空警500、红旗9、运20、歼20密集冒头让我们看花了眼,也对空军实力有了很大的期望。但我觉得,兔空军实力还不行,主要就体现在内功上。现代空战,可不仅仅是双方飞机互飚,接近射导弹或者狗斗打机炮这么简单,更不是牌面上比拼飞机的航程升限速度等等,而是涉及到战机生产、后勤、地勤、预警、防空、警戒、情报搜集、通信、战略战术决策、战略战术指挥、电子战、空中战斗等等方面的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我们国家承平日久,空军更是未怎么闻过血腥,所有的内容,都找不到老师教,更找不到说实战练兵的机会,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和在演习中练习。但显而易见,有很多事不实际打一架,根本是学不到的,像我们的金头盔之类的演习和比武,只能练到空战里挥拳打人那一小部分技术,其他一大部分现代空战的内容,根本没法学的到;毕竟演习,是有导演部的,真正战争的时候,敌人会按我们导演部的意思走么?战争的时候出各种突发情况,导演部能在没经历过的情况下就预想到并有相应预案么?战争时候哪些易损件更应保证生产存货和物流?现有油料储藏,机库,指挥机构设置合理么?出了跨部门问题哪个部门牵头处理才不会手忙脚乱相互推诿。。。。。。这茫茫多的问题随便一两样就有可能改变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相反,小日本的演习由于每年都要跟着美帝一起练,有这个老师教着带着,哪怕老师略藏私,我估计也要比我们更有收获。为了证明这说法,我又说一点历史故事,在su-27刚服役的那段时间,我军内部用其与当时已成熟的歼7进行对抗,但居然败多胜少(一说防线被突破几率居然达到9成以上)。空军方面大怒,让苏军空军将领来我军找原因,发现我空军飞行员训练大纲居然还沿用40年前(50年代)的苏联训练纲要,这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事物。而进入了21世纪后,大量完全被国际抛弃、陈腐落后或者说完全脱离实际的战术理念仍然充斥在我兔空军军事指挥员的思想中,并且奉为圭臬,比如高空高速迎头接敌,有一位我空军科学博士还在国际性的研讨会上特意将其提出来要作为我空军主要发展思路。还有一段时间,我空军把视距外攻击完全简化为高速迎敌-接近对手-远程发现敌机-锁定对手-计算导弹飞行时间-发射导弹这么一个过程并勤加练习。后面跟西方接触的多了,才发现这完全就是上世纪60年代米军中距离空战的水平,现代空战早已转化为战术机动抢占有利位置并一击毙敌的模式,那种中世纪对射式的空战模式已被血淋淋的战机残骸给淘汰了。
由于我国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我们空军都没有出去实战的机会,前行之路,任重道远啊,我觉得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力提高空军科技实力,为发生真正战争提供更多容错机会。&/p&&p&补充一下,事件的佐证可以参考张锡祥院士所著《现代雷达对抗技术》一书,并非地摊文学。&/p&&p&另外:发现以上文字已被原篇转载至铁血网易军事等地,但没人问过我。特此声明,此文原创,首发于知乎。&/p&
提个跟我们切身些的:94-97三次特大空情。
这情况当时几乎完全没官方通报,也没新闻,尤其是国内。在米国也只是有新闻稍微提了一下,并未大肆宣扬。一直到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大有提高,自信提了上来,这段旧闻才能慢慢见之于文字。
事件始末大…
评判这一事件要回答以下问题:&br&&br&&b&1、南海岛礁有没有12海里领海:&/b&&br&某个岛礁有没有领海,要看其所属国家在符合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对领海基线做出的声明。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中国除了声明对于南海岛礁具有领土主权之外,尚未宣布南海岛礁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管辖权利、管辖范围,也未划出南海岛礁的领海基线。&br&&br&那么要回答南海岛礁有没有领海、领海边界在哪里,目前来说就只有参考公约的规定。而在公约中,某一岛礁是否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要视岛礁在自然状态下的性质而定:&br&(1)低潮高地不作为领海基点(公约第二部分第十三条);&br&(2)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第八部分第一二一条);&br&(3)人工建筑不改变岛礁属性和相应权利(第五部分第六十条)等等。&br&此外各国往往出于自身利益,对某一岛礁的性质各有表述。&br&&br&如果完全按照公约的规定对南海岛礁进行领海划分,那么会出现三种类型:&br&&b&(1)岛屿:有领海、有专属经济区,如太平岛(台湾控制)。&/b&&br&&b&(2)岩礁:有领海、无专属经济区,如永暑礁。&/b&&br&&b&(3)低潮高地:无领海、无专属经济区,如&/b&&b&美济礁、&/b&&b&渚碧礁。&/b&&br&虽然在中国大规模扩建之后,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应经成为了南沙群岛面积前三的岛屿,但仅从公约角度看,并不改变其原有性质。&br&&img src=&/b7c2b9bc2c48ebcc243b3_b.jpg& data-rawheight=&1219& data-rawwidth=&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b7c2b9bc2c48ebcc243b3_r.jpg&&&br&总的来说,虽然中国是公约的签署国,且对公约中的规定没有异议,但是:(1)中国南海岛礁在自然状态下的性质有不同类型(2)中国对岛礁的扩建已经完全改变了岛屿的原貌,这使得对南海岛礁在自然状态下性质的认定变得不那么直观(并有了一定操作空间)(3)中国一直未对南海岛礁领海做出明确的规定。&br&所以,&b&在中国正式颁布具体规定之前,南海岛礁的领海问题会一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b&而中国也在一直试图保持这种模糊性,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对外发言中采用的是“美军驶入中国&b&岛屿附近海域&/b&”的说法。&br&至于为什么中国要保持这种模糊性,个人猜测,一方面是因为宣布领海会激化周边国家对于“南海岛礁主权归属”、“自然状态下岛礁性质”、“干涉南海航行自由”的争议;另一方面宣布领海对目前中国的南海岛礁扩建行动也没有直接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为今后长远的南海政策保持政策弹性:(1)南海岛礁还有多数在他国控制下,长远来看其归属未定,如果现在宣布领海,如何对待这些岛礁是个问题;(2)九段线的性质未定,长远来看可能是“岛屿归属线”,也可能是“传统水域”线,甚至是“领海线”(虽然可能性很小),如果现在宣布领海,如何处理领海基线和九段线的关系是个问题;(3)在南海岛礁施工完成后,南海的实力对比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现在急于规定领海无异于自缚手脚。&br&&br&延伸阅读:西沙群岛领海基线&a href=&///?target=http%3A//fgk./article/fgxwj/.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7b29fae1bfe8d7770ed7f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b7b29fae1bfe8d7770ed7f_r.jpg&&&br&&b&2、美国军舰在南海岛礁有没有领海无害通过权:&/b&&br&公约中规定船舶在他国领海有无害通过权(第二部分第十七条至二十六条),这个规定是由于美国在公约协商过程中不顾阻力地坚持而得以存在。同时作为妥协的结果,公约中并没有对&b&军用船舶&/b&的无害通过权进行具体的规定,即没有明确地禁止,也没有明确地允许。&br&简单的说,领海无害通过权是有的,但能不能行使、军用船舶能不能行使,则要看有关各方的解释和协议。例如1988年美国约克城号曾进入黑海苏联塞瓦斯托波尔军港7海里处,苏联军舰与之相撞驱离,其后两国经过谈判承认对方的在自身领海的无害通过权。&br&&img src=&/ebecf2ff400b8620a55edb07bcef1f9f_b.jpg& data-rawheight=&418&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becf2ff400b8620a55edb07bcef1f9f_r.jpg&&&br&中国对于本土附近海域的无害通过权、自由航行权的控制是很明确的,近年来和美国冲突不断,如事件、2002年鲍迪奇号、2009年无暇号、2013年考本斯号、2014年南海“桶滚机动”等等,事后中国都表示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不享有航行自由。&br&而由于南海岛礁远离中国本土,且领海并未划定,在迄今为止的对外发言中,还没有看到中国对南海岛礁无害通过权具体的反应,只是强调“中国在南海岛礁享有主权”、“中国的岛屿建设将不妨碍南海的航行自由”、“美军的行为是挑衅行为”。&b&和领海问题一样,南海岛礁的无害通过权问题维持在一个模糊状态。&/b&&br&&br&延伸阅读:81192事件:专属经济区的自由航行权&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br&&br&&b&3、中美各自的意图:&/b&&br&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目的是充实中国在南海的存在,以及在亚太有冲突的情况下对南海航路进行影响和控制,但并没有显示出在和平时期干涉南海航行自由的意图。&br&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人工扩建已经接近完成,随后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建设将毋庸置疑地使中国在南海的控制力空前强大,但为了避免刺激周边国家和美国,以及为日后可能的“自古以来“留下后路,并没有直接对南海岛礁的相关权利做出规定。&br&中国目前在南海的政策还是“抢时间和拖时间”:悄悄填岛修机场,有争议冲突无所谓,只要能拖到机场、港口修好,各种设施到位。&br&&br&另一方面,美国在乌克兰、伊朗核协议、叙利亚连连战略意图受阻,需要在盟友中以及国内重树威望加强信心,而南海具有(1)权利界定模糊,(2)中国没有很大动因进行反制,(3)周边没有其他大国利益需要考虑(普京斜眼)(4)关注度甚高、宣传效果甚好的特点,便成为了美国&找回场子&的首选。此外,此举有可能是民主党政府为提高债务上限与共和党进行交换的产物。&br&&br&&b&4、个人愚见,一时来看:中国在南海人工填岛得到了里子,美国驶入12海里得到了面子;长远来看:中国在南海“闷声发大财”的阶段已经结束,美国将持续介入南海争端&/b&&br&美国军舰驶入南海12海里象征着中国并未完全控制南海,美国得以昭告天下不必惊慌。而事实上南海岛礁的战略意义并不在于其领土属性,即12海里领海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影响,而在于其上的军事设施建成后,航空兵、舰船、甚至可能的导弹对整个南海地区的无形控制。&br&中国目前在南海岛礁的底线是在人工岛上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建设不受到干扰,而美国对这个底线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巡航12海里在不违反国际法的基础上,打消了周边各国对于南海可能被中国控制的忧虑,美国以带头大哥的形象有力捏合了亚太地区的“反中特帝”盟友,同时又没有触及中国底线,不会引发两个大国的直接冲突。&br&&br&但此举对于美国的问题在于,进入12海里无法阻止中国建岛,无法阻止中国在岛上部署设施,并没有在实质上影响中国的南海策略。而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干扰中国施工。如何在不发生实质冲突的前提下实施这一策略我暂时无法替美国想到。&br&此举对于中国的问题则在于,第一,中国在南海岛礁的长期战略会不会受到美国骚扰“常态化”的影响而有所放缓。从近年来南海空中、海上各种对持中的表现来看,南海岛礁建设出现停滞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前面说到,中国目前的南海战略是“拖字诀”,目前在领海等方面没有声明主张,只是埋头建岛修机场,希望等到南海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后获取更大的战略主动,而美国的行动则将矛盾公开化,使得中国不得不比预期更早地面对南海岛礁的领海等尖锐问题,断了中国“闷声发大财”的路,这也将考验中国政策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br&&br&以下是我对美军行动前后形势变化的一个总结,涉及到了中国南海岛礁的四个核心问题。美军此次行动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体现出南海问题充满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br&&img src=&/9cff3a83_b.jpg& data-rawheight=&326& data-rawwidth=&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9cff3a83_r.jpg&&&br&========================================================&br&&b&PS:&/b&&br&1、美军对于驶入岛礁的选择:&br&上文提到,岛礁性质分为:&b&暗礁&/b&(低潮也不高于水面)、&b&低潮高地&/b&(低潮时高于水面)、&b&岩礁&/b&(在高潮时高于水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b&岛屿&/b&(在高潮时高于水面、能维持人类居住),其各自对应的管辖权利和管辖范围不同。&br&美国在法理上不想授人以柄,个人猜测其只会在人工扩建前是&b&暗礁或低潮高地的岛礁&/b&巡航。从1995年CIA发布的南海地图可以看出,在美国的认识中(即按公约规定对领海进行划定),图中标1.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是单独享有有领海的;标2.美济礁(Mischief Reef)和标3.渚碧礁(Subi Reef)是没有领海的,且渚碧礁在菲占最大岛中业岛的领海范围内。(此处原文有误,感谢@wei guo纠正 )&br&美军选择后两者而非永暑礁将更加稳妥,更加避免争议,毕竟进入“中国领海”和“进入中国岛礁周围的公海&是不一样的性质。但不能排除美军进一步试探中国底线的可能。如果接下来美国军舰驶入永暑礁领海我再自己回来打脸。&br&&img src=&/545fc2a4ee2d465a3632095e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545fc2a4ee2d465a3632095e_r.jpg&&&br&2、最近的消息是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拉森号驶入了美济礁和渚碧礁12海里,&b&有中国军舰伴行驱离。&/b&&br&这样一来,这个事件的影响和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军B-52来边界蹭了一圈类似,长远来看可能对事态起到相反的效果:美国虽然在领土问题上不持立场,但其对航行行动的重视(里根号也来了)反而昭示了中国对于岛礁的主权;美国在做,周边国家在看,如果大哥美国精心准备只能做到这样,那么大哥不在的时候我们能有什么程度的举措就要掂量掂量了。&br&此外,执行任务的是052C型兰州舰、053H1型台州舰,个人猜测中方派出新老两舰,是为撞击驱离做了准备的,如果美军深入岛礁海域,可能会出现黑海“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情况。&br&&img src=&/c181653dda419735ade225ee78f1254f_b.jpg& data-rawheight=&407& data-rawwidth=&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c181653dda419735ade225ee78f1254f_r.jpg&&&img src=&/8aacd5cceddf4b0ec74f0e_b.jpg& data-rawheight=&315& data-rawwidth=&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8aacd5cceddf4b0ec74f0e_r.jpg&&&br&3、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南海有两个核心问题:&b&领土归属&/b&和&b&航行自由&/b&。美国历来在南海问题上的官方表态是“在领土争端上不持立场,但要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br&在中国大规模填海造陆之前,我们更多讨论的是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讨论的是有多少岛礁在越南菲律宾手上,讨论的是九段线到底是什么;而在扩建开始之后我们讨论的是中国此举将面临怎样的国际压力,又将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到如今美国进行巡航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对于南海岛礁主权能维护到何种程度。&br&也就是说,美军的行动将南海的热点从&b&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b&转变为了&b&航行自由对于中国主权的挑战。&/b&这种不知不觉中的转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br&&br&最后附上一张南沙岛礁详图,方便大家查阅。感谢原作者。12年看这张图和如今看这张图时的心态&br&可以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img src=&/e34cee91ea9c6bafb60d4c11e89a9810_b.jpg& data-rawheight=&1724&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34cee91ea9c6bafb60d4c11e89a9810_r.jpg&&&br&========================================================&br&1.31更新&br&喜闻乐见的打脸终于来到了~&br&1月27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斯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表示,&b&将在南中国海进行更多、范围更大、操作更复杂的宣誓航行自由行动。&/b&&br&1月30日,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DDG54)进入中国&b&西沙群岛中建岛领海&/b&。&br&1月30日,&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美国军舰擅自进入我西沙领海发表谈话&/b&:&br&&blockquote&&p&  1月30日,美国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违反中国法律,擅自进入我西沙领海。中国守岛部队和海军舰机当即采取应对行动,&b&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迅即予以警告驱离。&/b&&/p&&p&  美方此举是严重违法行为,破坏了有关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国防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p&&p&  中方早在&b&1992年即公布《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舰进入我国领海,必须经过事先批准。&/b&这一规定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法律相同。&b&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b&美方在对此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是有意的挑衅行动。&/p&&p&  多年以来,美方多次提议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方舰机航行安全。然而在行动中,美方却不顾中方一再反对,派舰机进入中方有关海空域,造成双方海空兵力近距离接触。这种做法在操作上是非常不专业的,对双方官兵安全是不负责任的,在后果上是极为危险的。&/p&&p&  不论美方采取任何挑衅行动,中国军队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p&&/blockquote&&br&&p&对于这个消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br&&/p&&p&&b&1、西沙的情况和南沙有所不同&/b&&/p&&p&(1)在海战后,中国完全控制西沙群岛;而在南沙中国大陆只控制了7个岛礁。&/p&&p&(2)中国在1996年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西沙群岛有明确的领海;而中国对于南沙岛礁的海洋权益及其范围至今没有明确说明。&/p&&p&(3)中国在南沙填海造陆的岛礁周边有驱逐舰、护卫舰、坦克登陆舰等军舰和海警船进行守卫,以应对来自不同对象的骚扰;而在西沙,尤其是面积狭小、位置偏远的中建岛则没有这样的守卫水平。中建岛本身建设程度不高,无法停泊大型船只,此外中建岛距离三沙市驻地永兴岛170公里,距离三亚320公里,面对转一圈就走的美国军舰,派大型军舰临时前往进行阻拦也不现实。&/p&&br&&p&&b&所以,一方面,美国舰艇进入西沙岛礁12海里领海比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的挑衅性质要更为严重;另一方面,美国舰艇进入西沙中建岛受到中国强硬干预(如军舰撞击)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进入南沙岛礁要小的。&/b&&br&&/p&&br&&p&下图:西沙群岛相对位置(西沙群岛西南角)。&/p&&img src=&/e1bf9fc4c35636beb3c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1bf9fc4c35636beb3c15_r.jpg&&&br&&p&下图:中建岛鸟瞰。&/p&&img src=&/83ab305e83efb21ebbadef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3ab305e83efb21ebbadefe_r.jpg&&&br&&p&&b&2、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b&(FON, Freedom of Navigation)&/p&&p&这一行动从1979年开始已经持续了多年,针对的是世界各海洋国家对其海洋权益的“过度主张”(Excessive Maritime Claim),从而保证美军舰艇、飞行器在全球海域包括他国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航行自由。下图:FON的常见的方式。&/p&&img src=&/a0debdab2324a_b.jpg& data-rawheight=&893& data-rawwidth=&1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5& data-original=&/a0debdab2324a_r.jpg&&&p&&a href=&///?target=http%3A//amti.csis.org/fonops-prim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imer for the Spratly Island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仅从行动本身来说,这次在西沙的行动和美国几十年间在世界各国进行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没有本质的区别:要知道,美国的FON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了&b&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b&等其他南海周边国家,还包括其重要的军事同盟&b&韩国&/b&。下图:国防部2014财年的FON报告。&/p&&img src=&/2ed9cfa5e4_b.pn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2ed9cfa5e4_r.png&&&img src=&/d14d40f8c43dae09016c_b.png& data-rawheight=&665&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d14d40f8c43dae09016c_r.png&&&br&&p&下图:2014年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FON所针对的国家。&/p&&img src=&/b986cb9c6c10a1ceb784c4_b.jpg& data-rawheight=&688& data-rawwidth=&1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b986cb9c6c10a1ceb784c4_r.jpg&&&a href=&///?target=http%3A//amti.csis.org/fonops-prim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imer for the Spratly Island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但与此同时,由于美军本次行动的对象是中国、行动的海域是南海,所以能实现与以往航行自由行动不能达到的效果:&/p&&p&(1)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尤其是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视角看,美国的举动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严重挑衅。&/p&&p&(2)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来看,美国的举动则是在以实际行动介入南海争端,帮助其抗拒中国在南海近年来的咄咄攻势。&/p&&p&(3)从美国的视角看,美国的行动证明了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对南海所有岛礁的领海进行有效的保护。&/p&&br&至于“激化中国国内左右两派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为太平洋战区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争取预算”、“对五角大楼和白宫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施加影响”等等,也是美军行动所实际造成的后果,但是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就不得而知了。&br&&br&&p&&b&3、美军进入西沙领海对现在的南海局势意味着什么?&/b&&/p&&p&上文提到,南海始终面临着领土归属和航行自由两个问题。&/p&&br&&p&此前,由于南沙岛礁面积太小、功能太弱,不管由谁掌控都无法威胁美国的航行自由,所以美国在领土归属上“不持立场”,以调停者的身份平衡着南海的局势,维持着自身在南海的航行自由;&/p&&p&而中国由于海空军实力有限,又缺乏前进基地,工作的重点在于经营中国控制的7个岛礁,主张南海周边各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排除“域外国家”的干扰。此时,最在意领土归属的中国,只能选择“搁置争议”,对于控制南海航道自然更是无从奢望。&/p&&br&&p&但是近几年中国在南沙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改变了南海游戏的玩法:中国一直无力解决的领土归属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是美国一直高枕无忧的航行自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p&&p&中国的南海建设一旦完成,就意味着中国可以依托南海岛礁的军事设施(如机场、港口、雷达,甚至导弹),对南海进行强有力的、持续的武力投射,乃至控制南海航道,影响西太平洋局势。&/p&&br&&p&面对这种威胁,美国并没有很好的制约手段,目前来看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地通过“航行自由活动”向中国施加压力,延缓中国填海造陆以及装备部署的进程,并引发世界的持续关注,将中国的活动放在聚光灯下。&/p&&p&不管是之前的巡航南沙,还是今天的巡航西沙,都是这样的手段。区别在于美国闯入西沙领海将麻烦从纷争不断的南沙引向了平静几十年的西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在南海岛礁之间的分配力量部署的难度,压缩了中国在南海活动空间:毕竟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整个南海都远离中国本土,多一个战场就意味着每个战场上少一支力量。&/p&&br&&p&在今后一段时间可以预见的是:美军针对中国南海岛礁的航行自由行动(FON)将更加频繁,更具有突然性;中国将加强南海舰队、海航的建设以及西沙、南沙岛礁的军事化,并长期面临以何种方式妥善应对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难题。&/p&&p&而最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1、南沙岛礁会不会坚持军事化,会军事化到何种程度;2、美国会不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干扰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如果这两个问题上没有大的变化,那么相信未来的南海局势依然会按照大团圆的剧本走下去。&/p&
评判这一事件要回答以下问题: 1、南海岛礁有没有12海里领海: 某个岛礁有没有领海,要看其所属国家在符合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对领海基线做出的声明。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中国除了声明对于南海岛礁具有领土主权之外,尚未宣布南海岛礁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管辖…
补充:&br&估计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efa3f9adfeff& data-tip=&p$b$defa3f9adfeff& data-hash=&defa3f9adfeff& data-hovercard=&p$b$defa3f9adfeff&&@一笑风云过&/a&&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25de4fb913dee6c1b3a8& data-tip=&p$b$125de4fb913dee6c1b3a8& data-hash=&125de4fb913dee6c1b3a8& data-hovercard=&p$b$125de4fb913dee6c1b3a8&&@眯眼捕快&/a& 两位大哥加上大神@飞鸟冰河赞了的原因 ,连带着粉丝效应,我竟也收获了不少赞。我不少回答都是比较冷门,个人学识浅薄,大道理说也是空洞,文科生又没什么技术,天天上知乎光学习别人的经验又觉得有点蹭课的嫌疑、所以那些无人问津的且我又刚好熟知一二的,我就尽量去作答。&br&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这样的。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普及列装的警用枪支其实质量真不怎么样,拿狙击来说,老美有些民间打猎的枪都比大喷子强。这几年什么国际军警比武,用的基本都是国外的枪,有时候我们那套人比枪重要的概念在现实的成绩中不堪一击,约是领导也想明白了,希望以后能更明白吧,不知道他们拿着进口雷明顿再看看小越南拿着我们国家的大喷子的时候,会是什么感受。时代总是会进步的,高精狙的出现多少弥补了一些遗憾,我们的枪不再是看上去就粗制滥造,不再是一对比就只能叹气,它好歹是给我们的一些优秀射手不少提升的空间。装备虽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这些年过来了,也用趁手了,有感情了。大家都听过说对待枪要像情人一样,这事儿倒也有,我们那会儿狙击队擦枪就是,各种爱抚各种细心啊。那会儿比赛前我是个十足新手,那天上场我亲吻了一下我的88,告诉她今天就看她的了,然后她给我的回报是让我挺直了腰杆。所以有些调侃只是娱乐,我有什么理由不爱这些陪我们度过风风雨雨的老情人呢?&br&因为小可不才,又只是业余水准,断不能端着高贵冷艳的架子,所以评论区的不少讨论我尽量都一一回复了。&br&不少朋友要求说说81杠,说实话,我真不懂,这枪印象中只有练枪操和战术动作的时候才能看到,而今这些也多数被95所替代,那个给81杠上刺刀匍匐前进的场面我都好久好久没看到了。至于实弹,那就更无从谈起了,看枪操的时候我还是个小鬼头呢。&br&还有班用机枪和03步枪,单位虽小,但一把也是有的,只不过一直都是扔在角落无人问津,就连市特警也用不上。个人也就作罢了。&br&最后就是两款真正的大喷子了。看别人打过但自己没打过。&br&一款是18.4口径的&br&&img src=&/dec71e9eb38e_b.jpg& data-rawheight=&276& data-rawwidth=&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dec71e9eb38e_r.jpg&&&br&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就是散弹枪,一般都是防暴处突用,低杀伤性子弹常用。&br&还有一款是38.4的,图片找不到,因为真的是少用又古老,可能很多人看押运员有在用,口大黑粗那玩意儿就是。这枪一般是打催泪弹的,但是根据本人经验,如果是演习的话,枪口低点,注意风向。从学生时代到工作,我经历过两次将催泪弹打上观众席的事情,学生那次是彩弹,问题不大,领导一看没事就淡定的坐那儿了。工作后的那次是临时彩排,上的是真弹,当时观众席也是坐的七七八八,那场面,真壮观,催泪弹威力确实不小。&br&其余废话就不说了,小错误多多,欢迎指正讨论,毕竟在这行来说,我还只是菜鸟级、另外希望能结交在国外受训过战术高手,这年头,装备公司的战术人才是远远多于特警队的,这就是市场经济推动进步的体现啊。&br&------------------------------------------------------------------------------------&br&全文更新完毕。&br&&br&手枪类:&br&&img src=&/d40bfad93302f0bca9578cfd_b.jpg& data-rawheight=&357& data-rawwidth=&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d40bfad93302f0bca9578cfd_r.jpg&&&br&54式&br&全金属外壳,装7.62毫米弹。&br&特点是声音响威力足,没锤子的时候还能拿它凑合用下。老民警最爱。&br&拆装比较蛋疼。基层基本不用了。&br&地位:天涯论坛。&br&&br&&img src=&/fce0c18a00c8fab_b.jpg& data-rawheight=&442& data-rawwidth=&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fce0c18a00c8fab_r.jpg&&64式&br&小砸炮,也是7.62毫米弹。&br&特点是没有什么太大缺点,硬要说的话就是比较小巧拿出来吓唬不到人,声音也不够响。&br&拆装便捷。基层普遍使用。&br&地位:微博。&br&&br&&br&&img src=&/93ceafe3af44_b.jpg& data-rawheight=&479& data-rawwidth=&3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77式&br&娘子军,7.62毫米弹。&br&特点就是比64更小巧轻便,能够在口袋里单手上膛,隐蔽性好。&br&拆装便捷,普及性不高。作为我的启蒙枪支,毕业后基本没打过。&br&地位:朋友圈。&br&&br&&br&&img src=&/4bff89a428c86ba0bfbdb_b.jp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4bff89a428c86ba0bfbdb_r.jpg&&92式&br&大帅比,9毫米帕拉贝鲁姆标准弹。&br&特点就是帅。塑料底座,握感一流,说像塑料枪威力不大的,你过来我和你聊聊。威力客观,声音也不错。&br&拆卸有过程但不复杂麻烦,不像6477分分钟搞定,所以比赛组枪比较适合。拆卸过程都帅。东南沿海的特警队一般都能用上92了,我一般巡逻是92加79微冲。&br&大帅比也是有缺点的,没有稳定的弹道高以及故障率高。&br&地位:知乎。&br&&br&当我要说左轮的时候,你们估计以为左轮是这样。&img src=&/b9f1baa1a1f77fbfdeda2b4_b.jpg& data-rawheight=&260& data-rawwidth=&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b9f1baa1a1f77fbfdeda2b4_r.jpg&&&br&或者,是这样。&img src=&/c2f751fc7f9d_b.jpg& data-rawheight=&685&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2f751fc7f9d_r.jpg&&但我们国家警察用的是这样。&img src=&/fae3e473f47c_b.jpg& data-rawheight=&294& data-rawwidth=&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fae3e473f47c_r.jpg&&国产警用左轮&br&玩具,都懒得说什么子弹,反正弹头是平的。&br&特点就是挫。具有中国特色的枪,理论主义很强,实用性很低。威力么,举个例子:某嫌疑人与警方对峙,警方左轮走火,嫌疑人(冬天)说我还没动你们怎么就开枪了。据说这枪能看到弹道,可想而知多垃圾。警察用这枪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穿透伤害自己人。&br&拆卸,呵呵。威力,呵呵。&br&地位:QQ空间。&br&&br&再来说说几款常用枪,03和81就不说了,不常用。&br&&img src=&/7565681dbbe0b7f5c3bed8d9fc9f399d_b.jpg& data-rawheight=&198& data-rawwidth=&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7565681dbbe0b7f5c3bed8d9fc9f399d_r.jpg&&79微冲&br&纸老虎,7.62毫米弹。&br&和64属于好基友,没什么特点,实用性不错,而且也是目前公安队伍的主流,各地特警协作区比武都少不了它。当然,已经过时,国内自己玩玩。&br&拆卸保养便捷。&br&威力,有个视频(别想着搜了,内部机密),恐怖分子持刀砍特警,挨了估计至少五六枪79才倒下。&br&地位:黄脸婆,不好看也不牛逼,就是普及加相对实用。&br&&br&&img src=&/aecd6c5d074bf5df4efb8_b.jp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aecd6c5d074bf5df4efb8_r.jpg&&95步枪&br&大帅比的哥哥,5.8毫米。&br&和92并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者瞄准镜假货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