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的,什么a股上市条件公司,a股大部分是垃圾公司

A股存在两大问题:市场低迷上市企业排队 垃圾股受追捧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
  专栏特约评论员华生在撰文中指出,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这一观点值得思考。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时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在2005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谈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A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
  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4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A股则在2009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
  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2007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225指数,现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国A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20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看,中国A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A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A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什么人指责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国内A股来上市。可见A股市场的价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没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A股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怨声载道。
  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2012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A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相关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此可见,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2012年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A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IPO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A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750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ST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生,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股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
  显然,以上这三个怪现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股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反映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A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
  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权的价格,二级市场的价格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价格。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企业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黄铜也好,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无论专家媒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承认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5到10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现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内地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市净率现为1.25倍,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0.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A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进一步问,股价结构为何扭曲?问题当然出在供给管制。现在场外符合上市门槛的企业成千上万,没有供给管制,场内中小盘股的价格自然下来,大盘与中小盘之间的价格扭曲也会消失。壳资源失去价值,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壳重组这样的蠢事就不会有人去干。所以,供给管制是A股市场股价结构扭曲的病根,政策为壳重组放行不过是火上浇油。
  现在可以看出,为什么近来A股市场用意很好的种种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为所做的,都不是解除价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设法如何&更好&地管制。从干预IPO定价,到人为影响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从IPO企业过会排队审查,到过会后等待上市的指令;从管理企业如何分红派息,到不断改变企业下市预警规则,监管者唯恐市场失灵,唯恐投资者不理性,出手越俎代庖。监管者天天强调别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自己关于市场规则的信息披露却常常朝令夕改、漏洞不断。殊不知,在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经济最复杂敏感、对所有信息都会自己再加工的神经中枢,任何对价格或供求的人为干预都会带来一系列进一步扭曲。
  因此,现在许多人建议的如何更巧妙或更严格地去把关监控,如何给股市进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税(A股的税收已经在全球属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税已经比一般企业低50%),都只能扬汤止沸,对改变股市股价结构扭曲和供求失衡并无什么效果,甚至还会起反向刺激作用。
  至于一面打击ST等绩差股,一面鼓励壳重组,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机炒作的空间,使重组成功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暴利效应。因为这些所有问题的根子,不在别处,恰恰就在现行的行政发行审批制度本身。回避这个核心问题,即使经济好转,股市再次回暖,也不会就此解脱,只会像以前一样,市场内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轮的牛短熊长中套牢更多的进入者。
  三.市场化改革中的泻药与补药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并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盘股受压、中小盘股高估值的股价结构扭曲就是这样一例。从理论上说,取消供给管制,放手让企业大量上市,股价必然会跌到一个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场也就会校正估值扭曲,壳资源也会失去价值,市场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这既意味着现存已经伤痕累累的投资者要蒙受进一步的巨大损失,也意味着监管者要承担股市暴跌和规则改变的结果和责任。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可能是一个现存政治或利益结构下无法达到的决定。
  有人说,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结果,现在是在为全流通付代价。这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欠债总是要还的。但更准确地说,全流通解决了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但那次股改中没有相应解决A股的股价结构扭曲问题,这就构成了当前二次股改的挑战。
  曾经的股权分置市场是一个狭小、封闭、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场,它与国际规范股市格格不入,与计划经济类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调控价格和供求的体制去维持市场运行。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同股不同权、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将A股带入了同股同权的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既显著增加了市场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业上市套现的诱惑力。
  如果因势利导,在股改全面展开后,相应放开对证券市场的价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许和推动已经开始逐步解冻的大盘蓝筹股进入流通,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热和泡沫,让一个全流通的市场由价格和供求关系自己去调节运行。
  但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我们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权分置时代的封闭市场和计划调控,今天能够选择的,就是如何以一种可行的方式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务。
  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决了股市的产权界定问题,那么二次股改,即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问题。反之,无论以什么名义,无论有多大聪明,对市场进行人为行政干预的所谓&改革&越多,只会使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包括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再融资发行的市场化和重组退市的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让价格和供求自己去调节市场,而不是依靠人为管控和行政干预。核心是如何解决市场化的休克疗法与市场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诀就是要放弃行政干预,做好机制设计。人为干预价格和供求必然导致市场扭曲,但市场门槛的搭建,从来是要靠人主要是监管者来设计的。面对一个已经严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场,显然不能蛮干盲动,关键是设计好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和重组退市这三个门槛。
  首先,是要设计显性的上市高门槛来限制增量。市场不同,上市门槛不同。美国纽约交易所就大大高于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内部又为不同层级设置了不同门槛,标准低、数量大的企业只能在其低级场外市场挂牌。我国在现行中小盘股股价高企、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场的巨幅震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门槛,让那些经营风险大、业绩不稳定的中小型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非整体上市企业统统先去新三板挂牌实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如许多人呼吁的暂停,或监管者嘴上不说实际上操作的暂缓,那样做只是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市场的预期和压力仍然有增无减。这就要象高考一样,重点学校录取人数有限,大幅提高录取分数线,供求就平衡。守住了这条供求平衡线,才能避免源源不断的企业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场当做提款机来圈钱套现,市场的信心才会真正有着落有依托。
  其次是要大幅调低再融资的门槛,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资者利益之所在,挡不住或乐见于增量进入的公关,是股市错位政策的起点。监管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场存量是真正要保护的投资者利益之所在。已经上市的优质公司,还是被捆住手脚,不能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和杠杆实现扩张发展、股权多元、分红派息以及收购兼并,促进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和过度产能淘汰,是我国大盘蓝筹股活力不足、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性的再融资审批费时费力,由于审批旷日持久,与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严重脱节,锁定的发行价经常是早已远远背离市场价,造成利益寻租和人为刺激放大了再融资需求。私募即定向发行的再融资市场化,表面上是开闸放水,激化矛盾,实际上是围堤引水,激活存量,它会使优质企业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场价的新投资者进入,会夯实企业的价值基础,显著提高股票市净率,封堵股价下跌空间,对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明显利大于弊。如果非像现在这样,对新股发行坚持虚假的&市场化&,让无数企业如饿狼般挤着进市场圈钱,对场内企业却坚决抵制市场化,不让融资并购搞活,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口号就难免成为空话。
  其三是要重新设计重组退市的门槛。只要明确了新股上市的显性门槛,够门槛的企业不用经过无数潜规则暗门槛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时在明确给出过渡期后,坚决取消壳重组的优惠政策,实行新股上市与重组借壳的真正同一标准,如此,能够正门上市的企业就不会牺牲和摊薄自己的权益,去后门借壳上市。垃圾股没有被别人借壳重组的可能了,价格自然回归。这样,无论是像美国那样实行严格的标准让垃圾股摘牌退市,还是如香港等多数市场那样采取宽松的标准,让垃圾股留在市场上,任其自生自灭,其实都无大碍。最忌讳的,就是频繁修改规则,使人们无所适从,以致股价表现不是反映企业的内在素质,而是取决于行政性的所谓警示分类。更不能一手打压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组,这样只能搞乱市场规则和投资理念。
  综上可见,正如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样,在一次股改后的全流通市场上,股市运行体制相应的全面市场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只有市场化,才能国际化。
  不容讳言,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首先会触及监管部门本身的行政权力,同时也会断了一些权贵和富贵资本的财路,殊实不易。但唯因其难,才需要改革者的勇气和凝聚社会共识的智慧。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把话说到底,股市的市场化改革这关迟早要过,迟过不如早过。闯过这一关,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就会打开,市场的繁荣发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责任编辑:杨菲菲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24小时热点
2016法国欧洲杯于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开战
济南市弓客射箭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9月,目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为何互联网公司都不愿意在A股上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为何互联网公司都不愿意在A股上市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互联网企业,上市
你可能喜欢A股都有哪些公司与阿里有染?跟着马云去炒股咯
作者:周洋帆
  又出手了―12亿人民币入股第一财经。借着此次大手笔,阿里和的资本版图又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前不久阿里研究院出的新书《+:从IT到DT》中,马云在序中提到―“我认为,互联网必须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这个缺失的部分就是鼠标和土地、水泥携手合作,找到一个方法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只有‘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才能活下来,才能开心的活30年。”
  “互联网+”,按照马云的意思,是指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而从行动来看,马云结合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方式,就是对实体经济进行控股、入股、业务往来和战略合作―是结合实体经济,但同时也是在抢占牌照、、市场等各类资源;是在共同发展,但同时也是在布自己的棋局。
  关于布局,早在年初,虎嗅李清乐曾盘点过《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都布下哪些“棋子”》,对阿里2014的征程有过全面的回顾。本文主要是从进军的领域、关系的深浅两个维度来梳理阿里在A股的动作,同时侧重2015年的新动向,为阿里在A股市场现今的版图提供一份整合清单。
  当然,也有不少借阿里的东风疑稀鞍⒗锔拍罟伞彼呈瞥锤呱砑鄣A股公司,在本文里也会显露真身。以持有一财25%股权的(,)为例,随着阿里入股一财传闻的兴起,自6月2日起粤传媒已经连续涨停3天。
  经度:进军的产业板块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既包括云端的建设,也包括物流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战略合作为主,尤其是在云平台的发展上,阿里从外界借力较多。
  物流方面,2014年7月,(,)、均发布了与阿里巴巴签署的合作协议,表示牵手阿里拟建海运综合服务平台。
  云平台方面,2013年,阿里巴巴和(,)合作开发的首款阿里云OS系统手机枭龙HD在波导手机旗舰店预售。借此影响,阿里收购波导的消息一直不断,然而现今收购并没有进展。波导因此算是上是过气的阿里概念股。
  2014年1月,华数集团、(,)与阿里云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在阿里云平台诞生;
  2014年2月,(,)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展开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以推进相关领域云服务发展;
  2014年4月,(,)与阿里共同推出一款名为“微预约”的手机淘宝端应用产品;
  2014年7月,阿里云计算和浪潮集团(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合力开拓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市场;
  2014年8月,(,)在全景网互动平台透露,公司有为阿里巴巴提供IT支持与维护服务;
  2014年9月,(,)和阿里云宣布牵手,华胜天成旗下的“云悦服务”(SaaS模式)正式成为阿里云的首批认证服务商;
  2015年5月,(,)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推动在云计算基础业务、酒店餐饮行业市场等进行合作。
  凭借着淘宝和天猫的平台优势,线下商务实业都希望借战略合作在淘宝平台获得优势;对于阿里而言,既是对淘宝天猫平台的稳固,也是对自身O2O布局的发展。
  2014年2月,(,)发布称,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尝试建立O2O合作关系;3月,(,)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O2O合作框架协议,以实现双方未来的市场扩张策略。
  对于O2O建设,阿里不局限于此。2014年4月,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入股银泰商业,手握32.71%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紧咬股份33.02%的第一大股东。借着和银泰商业有同共同的大股东中国有限公司,(,)也蹭了股价,在2014年4月几番涨停。
  与银泰商业相似的自炒的还有(,),尽管曾在2012年7月曾经与阿里签约过战略合作协议,但2015年4月“小商品城或与阿里再牵手”的消息却毫无根据,但仍然毫无疑问地炒热了前者。
  最近电商相关消息是谢世煌参与认购(,)的新闻。6月2日,大湖股份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金一共不超过5.5亿元,其中阿里联合创始人谢世煌认购约0.2亿元。
  14年4月,浙江融信收购了(,)控股股东恒生集团100%的股权,从而占恒生电子20.62%的股权而控股恒生电子。作为为中国大多数基金公司提供后台交易系统的恒生电子,对恒生电子的控股意味着对金融数据的有力占有,这也体现了马云对数据的重视―“我们设想,在未来,经济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由数据驱动”。
  15年5月,马云斥资26.9亿港元入股香港瑞东集团,成为控股股东。瑞东主席是高振顺,此举是买壳还是其他?待看。
  医疗领域,2015年阿里动作很密集。这也得益于2014年基本准备工作完成的充分:先是2014年1月,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对进行1.7亿美元的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3月,支付宝就与医保控费概念股(,)签署了商务合作框架协议,就医疗福利管理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5月,恒生电子对外宣布,旗下在线医疗业务主体子公司恒生芸泰获得来自云锋基金近亿元的A轮融资,算是内部资源的再整合。终于,10月中信21世纪正式改名阿里健康。
  在这之后,阿里就迈开步子在健康产业前行了。尤其是到了2015年1月,步子很急。
  日,阿里旗下云峰基金5亿入股广药(,),推出白云山及阿里健康战略合作计划。阿里与作为国企的广药的合作主要在发展医药电商、促进医药分家、实现未来医院等方面。
  1月22日,与阿里健康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主要是看中了中信的数据信息。中信银行与阿里健康的合作致力于推广线上线下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药品信息大数据、医疗资源和客户资源的共享,此外还涉及开拓医疗机构、医保等领域。
  1月26日,阿里健康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电子处方的槛得以跨越。一月份一系列的动作整合了药品、医药数据、电子处方等资源。
  4月,阿里云宣布与西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中国第一家实体智慧“云上医院”。
  物联网、智能家电
  2013年11月,(,)在《富瑞解决方案专题会议纪要》中透露,目前公司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在进行初步合作,为今后的物联网管理打下基础。考虑到后来并没有跟进的合作,富瑞特装也算是过气的概念股。
  美的在14、15年都和阿里签订过战略合作协议,希望能够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深度合作,内容涉及数据堆积、云平台合作、O2O渠道建设等。
  (,)与阿里的合作最开始在2014年9月。当时海康威视与与阿里云计算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重点主要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家庭监控、个人安全生活及平安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而2015年5月,海康威视又与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智能家居安防市场的开拓。能够直连阿里智能设备终端控制APP“阿里小智”的萤石智能摄像机已于5月中旬在天猫有过抢购。
  2014年8月,海尔携手阿里,计划推出智能电视,以帮助实现阿里巴巴家庭数字娱乐生态。日,海尔阿里Ⅱ代电视已上市。
  影视娱乐
  一转眼似乎娱乐行业已成了阿里的主场:坐拥阿里影业,同时是(,)、(,)第二大股东,(,)第四大股东,手里还握有今天入股的第一财经这张牌。
  马云个人对华谊投资已久,现个人持股4.02%,为华谊第四大股东;而在去年拿下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业, 以及去年4月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入股华数传媒,云溪凭借20.00%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入手电视牌照之后,马云并没有停歇。
  2015年3月,阿里(马云和谢世煌分别控股80%和20%)入股光线传媒,握住8.78%的股权并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在近期与光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涉及制片投资、衍生品合作、票务合作等多方面。以及今早,阿里影业发布配售协议,要发募资121亿港元。
  阿里很忙。不知有着牌照、线上线下资源,要进军电影电视、娱乐、财经数据的阿里要怎么玩。
  阿里在汽车上从今年开始有动作。
  2015年3月,(,)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共同打造“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Car on the Internet)。
  而6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于6月8日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未来计划在汽车销售、汽车后市场服务、国际业务等领域与阿里开展战略合作。
  纬度:合资/合作的亲疏远近
  分为三类:控股、入股、战略合作。简单说来就是,亲儿子一个,兄弟姐妹六七八九个,在外面认的干儿子、干亲家遍地。
  控股:
  恒生电子是阿里亲儿子,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4年4月,马云和谢世煌分别控股99.1364%和0.8635%的浙江融信收购了恒生电子控股股东恒生集团100%的股权,借此手握上市公司恒生电子20.6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入股:
  华谊兄弟:马云个人持股华谊兄弟4.02%,为第四大股东;
  华数传媒:2014年4月,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占华数股份20.00%,是第二大股东;云溪投资里,谢世煌99.0055%,0.9943%,云煌投资0.0002%。而后者由马云99%和谢世煌1%的控股组成。
  银泰商业:2014年4月,阿里投资有限公司入手银泰商业32.7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白云山:2015年1月,云峰基金5亿资金入股广药白云山。
  光线传媒: 马云和谢世煌各自控股80%和20%的阿里创投入手光线传媒8.78%的股权,第二大股东。
  大湖股份:在日大湖股份发布的定增预案,谢世煌认购约0.2亿。
  第一财经:日消息:“阿里牵头财团5亿人民币投资国内财经媒体21传媒,阿里或将占增资扩股后股权的20%。”
  战略/业务合作:
  此条很多,准备好下拉。
  小商品城:2012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7月公告证实,公司近期与天弘基金签订了开发项目合同书,参与余额宝改造升级。
  波导股份:2013年,阿里巴巴和波导合作的首款阿里云OS系统手机枭龙HD在天猫波导手机旗舰店预售。
  富瑞特装:2013年11月,《富瑞解决方案专题会议纪要》中透露,公司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在进行初步合作,为以后的物联网管理打下基础。
  浙大网新:2014年1月,由阿里云与华数集团、浙大网新联合共同推进的国内首个“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在阿里云平台上诞生。
  东软集团:2014年2月,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展开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华联股份:2014年2月,华联股份发布公告称,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尝试建立O2O合作关系。
  奥康国际:2014年3月,奥康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阿里巴巴签署O2O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市场开拓,实现双方未来的市场扩张策略。
  海虹控股:2014年3月,医保控费概念股海虹控股发布公告,与支付宝 (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商务合作框架协议,就医疗福利管理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天源迪科:2014年4月,天源迪科携手阿里推出一款名为“微预约”的手机淘宝端应用产品。
  浪潮信息、浪潮软件:2014年7月,阿里云计算和浪潮集团[浪潮集团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合力开拓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市场。
  中海科技、中海集运:2014年7月,中海科技、中海集运均发布了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表示牵手阿里拟建海运综合服务平台
  天玑科技:2014年8月在全景网互动平台透露,目前公司有为阿里巴巴提供IT支持与维护服务”。
  华胜天成:2014年8月宣布和阿里云牵手,华胜天成旗下的“云悦服务”(SaaS模式)正式成为阿里云的首批认证服务商。
  (,):2014年8月,市北高新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4年8月,海尔电视与阿里数娱宣布联手推出系列智能电视。今年3月31日,海尔阿里Ⅱ代电视上市。
  海康威视:2014年9月,海康威视与阿里云计算达成战略合作。15年5月,全国最大的安防企业海康威视与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开拓智能家居安防市场。
  中信银行:2015年1月,中信银行与阿里健康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卫宁软件:2015年1月,卫宁软件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云医院建设、电子处方共享等领域展开合作。
  上汽:2015年3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将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共同打造“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国际医学:2015年4月,阿里云宣布,与西安国际医学、东华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中国第一家实体智慧“云上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美的:年都签订过战略合作协议。美的计划与阿里智能云平台、O2O渠道建设、数据系统对接等方面进行合作。
  力帆股份:2015年6月力帆公告称公司拟于6月8日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就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国际业务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阿里概念股一览(图表)
  总结:
  今年A股再现牛市,令许多海外动起了回归A股的念头。马云及其阿里从去年到今年对A股的数十家上市公司动作频仍,落子无数。从盘面看,娱乐和医疗已是阿里当之无愧的两大重点。
  《上海证券报》近日有文认为,在外界看来,马云正试图将互联网基因植入A股公司。反过来,马云也想通过与A股公司资本联姻,实现产业版图的嫁接与延伸。
  或许跟着马云的布局炒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责任编辑:HN023)
06/05 08:0406/04 14:1106/04 10:4106/04 08:2006/03 21:5906/03 16:4806/02 02:2405/29 16:26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河证券a股上市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