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射东5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射程多少

远征无极海
——东风5洲际导弹南太平洋溅落回收试验_二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52,706贴子:
远征无极海
——东风5洲际导弹南太平洋溅落回收试验
——南北极是有极的,我们去的是海。与这海紧紧联系着的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批称为“向阳红”的船舶,上万名军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四年的时间里300多天,五下南太平洋,只有极少人知道。他们有很多艰苦卓绝、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被一个“”的印章,盖住了所有好奇者,这也是的。
绿建家以建筑建材行业为主的大型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客户端
与这海紧紧联系着的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批称为“向阳红”的船舶,上万名军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四年的时间里300多天,五下南太平洋,只有极少人知道。他们有很多艰苦卓绝、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被一个“”的印章,盖住了所有好奇者,这也是的。
周总理亲笔:长宁号“变脸”
1964年、1965年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已试验成功,卫星却还没有上天。卫星上天的关键首先是运载火箭,这个可以把卫星送上天的运载火箭,就是同样可以把原子弹和氢弹运到远距离攻击目标的运载工具,这个运载工具与原子弹或氢弹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们赫然称之的洲际导弹。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有核弹头的导弹,花了12年时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推断中国至少10年才能掌握导弹核武器。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发展导弹核武器,解决运载工具已成为紧迫任务。周恩来总理及时提出,立即抓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并特别指出“两弹结合试验”为下一步重点。其结果是,从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只花了2年零11天的时间。
但是面对美苏两霸,中国必须还有导弹的洲际攻击能力,1968年6月,经毛泽东、周恩来批准,我国将实施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试验工程,这项工程的代号为“718工程”,试验洲际导弹的名字为“东风五号”。
“718”工程是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是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有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将军等22名是前线指挥官。“718工程”包括了实施海上靶场调查选址、建造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驱逐舰等当时大陆最尖端的项目。参与工作的部委有35个,陆海空三军和全国几百家科研院所和单位数十万名科研人员参加。东风五号的研制试验工作,首先是从东风一号开始的。东风一号到四号是近中程导弹,中国辽阔的西北沙漠地带承担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靶场,也承担了近中程导弹的试验靶场。但是东风五号是洲际导弹,试验区间的距离最少也得超过9000公里,而中国的幅员虽然辽阔,却无论在哪个地点量起,也没有达到9000公里以上空间跨距的。这种军事试验靶场,一般也不可能会设在国外的某个地点。惟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当时的公海上。在世界地图上,从山西的酒泉发射中心算起往东,就到了西半球的南太平洋。中央专委决定,往南太平洋打一颗试验弹头,成功了才算拥有了战略武器。
然而,确定南太平洋作为洲际导弹的靶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必须对那9000公里以外的海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必须有一艘或几艘能够担当此任务的工程船舶,有一支政治和业务都过硬的技术队伍,还要有面对美国、前苏联两大海上霸权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的勇气和智慧。
但是,1969年的中国海军,连第一岛链都没有冲出过,别说过赤道去南太平洋寻找海上靶场了。在海军负责718工程的第一副司令员刘道生,只好向中央提出要求,从交通部调船改装。1969年3月,中央同意这个要求后,国防科委派驻国家海洋局负责“718”工程的陈炳鑫等三人,在交通部的支持下,秘密来到湛江港,考察停靠在港口。刚从国外回来的万吨级远洋运输轮长宁号。这艘由波兰巴黎公社船厂建造、1966年下水的运输轮,是当时中国交通部运输公司中船龄最短、性能最优越的船舶。它有15000吨级的载重量,每小时16海里的速度,有当时国内时最为先进的导航仪器。没过多久,一份报告递到了周总理案头。周总理亲笔批示,从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调长宁轮到国家海洋局,由国家海洋局承担“718”工程中的海上靶场调查任务。国家海洋局把这艘船改名为向阳红五号。
“向阳红”是国家海洋局一批海洋调查船的名字,从向阳红01号到16号。当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船舶是非常高科技的事,对取船名也很讲究。“东方红”“万年红”都是交通部的客轮,命名在“向阳红”的前面。这些名字明显打上了那个年代的政治和文化烙印。“向阳红”这个名字与世界上同类的海洋考察船相比,显然不具有英国的“挑战者”、前苏联的“勇士”号、美国的“海洋学家”号那种身份的张力,但的确也反映了命名者对这一系列长年远离祖国,有时处于敌对军事势力之下从事艰苦海洋调查工作的船只对祖国忠诚的渴求。向阳红五号船的“向阳红”三个字,还采用了毛泽东主席的手迹。1970年6月,当鲜红的“向阳红五号”五个大字第一次在广州船厂被焊接到当时长宁号远洋轮的船艏时,我想这个巨大的钢铁机器肯定为之一震。就像杨利伟被宣布成为中国首个载人飞船的宇航员一样,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平凡下去了。
毛主席圈定:首闯太平洋1976年3月,向阳红五号船远征太平洋的请示件,由国家海洋局送往海军,由海军到国防科委再到中央专委,聂荣臻元帅把这份请示报告送到了也在病中的毛泽东主席手里,毛主席用他毕生以来最后一次面对我弱敌强的弥天大勇,圈阅同意出征。关于毛主席在病中圈阅这份文件时想过什么,说过什么,已无从查考。由于有毛泽东的圈定,一切的干扰都作废了,千军万马就在这一个圈定中舞动起来。一次名垂青史的重大航行就这样开始了。虽然周总理已经逝世,但他在指挥国防科学事业中广泛运用一句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仍然贯穿着向阳红五号远航任务的始终。在研究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安全保障时,时任中联部部长的陈锡联提出,向阳红五号是单船远航,海区复杂,国际形势复杂,因此对安全很担忧,提出另增一条远洋船跟随护航。这个提议立即在交通部得到落实,由广州远洋公司再派一条远洋轮船无锡号,跟随向阳红五号走,为了掩人耳目,无锡号更名为向阳红十一号,全部船员经过政审和保密教育后留船随行。
为了应对复杂海上情况和敌对势力的暗算,最大可能保证船队安全,在没有强大的海军护航,且又在“四人帮”严重干扰下的中国政府,为远航船队和后来的“580”任务又做了两个软保障。一是由外交部提前行动,主动与南太平洋的岛国斐济建立外交关系,与向阳红船队往返航线的沿途各国进行外交预制,以利于应变;二是在向阳红船队离开广州进入公海后,由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出消息,公布我国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一号,将赴南太平洋某特定海域进行科学考察。这两项软措施都是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后者暗含着更高深的政治智慧,这就等于在告诉美国和前苏联:我国到南太平洋从事的海洋科学考察,是公开的,船上是手无寸铁的科学家和船员,是受国际法保护的,你们不能暗算我。
日,所有280名出海人员全部就位,油水、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全部补给充足。28日凌晨,船长马荣典拉响了起航的铃声。向阳红五号从长洲锚地起锚出港,到达珠江口后进入到阳江外海与向阳红十一号船集结,又经过了一天的求生演习、损管演习和防火演习后,于30日凌晨正式起航。海军副司令刘道生带两艘护卫舰奉命作象征性的护航到西沙以后返回。向阳红五号、十一号两台低速柴油机船,带着全中国人民和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央领导的期望,沉着地旋动着深蓝的海水,拖着两条长长的银带一直向南海东南部、向巴士海峡,向更远的太平洋延伸、延伸。
四下南太平洋,“东风五号”靶场选定
从首次闯太平洋到最后选定东风五号的靶场,共用了三年的时间,向阳红五号船经过了四次远洋调查。
第一次远洋调查从日起至5月20日止。这次远洋主要是探索性的,从广州起航经过巴士海峡出第一岛链,穿过赤道到达南太平洋特定海区。
第二次远洋的时间是日到5月20日。这次任务是经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批准的。南海分局局长张瑞禧任总指挥。总指挥的麾下是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
第二次远洋共用了52天,在太平洋特定海区考察了20余天。这次远洋除了进行预选项靶场的海洋环境调查外,科学家们还在南太平洋南纬11°41′,西经178°21′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海图记录过的浅滩,记录到的最浅水深为32米。后将这个浅滩命名为“向阳沙洲”。
第三次远洋是“718工程”中在太平洋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从日到6月1日,一共78天在海上,体现了中国海军军人和海洋科学工作者们巨大的工作耐力和献身精神。在这次远洋中,向阳红五号船的科学家们在东经171°30′,南纬6°,水深4784米处,采集到了一块两个拳头大小的锰结核地质样品。这个科学发现便是我国大洋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事业的开端,这块中国从大洋中得到的第一块锰结核,便成了中国向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申请先驱投资者资格、开启我国大洋事业最早的见证。
第四次远洋起航于日,完成于10月21日,共60天在海上。总指挥是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副局长张硕、船长倪树森、政委侯华清。这次远洋是对前三次远洋所选择的导弹靶场海洋环境资料的最后一次验证。经过四次远洋调查,科学家们选定了靶场的中心位置,获得了试验靶场的全部海洋环境资料,并在海军的远洋航行、大洋天气预报、远程加密通讯、船舰指挥协同和应对美、苏、澳、新等国的空中、海上跟踪干扰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和指挥官。
出航  1980年5月,一支由18艘舰船、4架直升机、5000余名海、陆、空军将士和航天、海洋、通讯等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远洋特混编队奉命在浙江舟山群岛集结。这18艘船进入太平洋,是要到距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以上的南太平洋上,奉命完成我国由运载火箭“东风5号”运载的我国第一枚试验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区的轨道测量、数据舱回收和弹头落区的警戒护航任务。海上特混编队总指挥是当时的海军副司令刘道生。特混编队预定要到达的海区是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以东约1000公里的赤道附近。这个方圆万余平方海里的海域,是“向阳红5”号远洋考察船经过四次周密考察测量、获得了数以亿万计科学数据的海域,也是美国、前苏联进行航天试验、水下核试验最多的国际海域。美国1969年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载人航天器也是在这一海域回收的。中国这支特混编队开赴这一海域,无疑会引起国际关注,特别是前苏联和美国。   其实,早在1980年2月,这支编队开赴黄海进行协同演练时,“美国之音”就作了猜测性报道。4月6日,前苏联派出由“列宁格勒”号航空母舰、“波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洋舰、“积极”号驱逐舰等组成的编队由海参崴出航,经对马海峡进入我国东海、南海活动。但是,中国要完成这次海上试验任务的决心已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包括遭到攻击时进行自卫。4月30日傍晚,海上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道生、副总指挥杨国宇(时任海军副司令)稳步踏上所在海上编队指挥船“向阳红5”号船的主甲板上,面对在海上集结的全体海上编队人员进行战斗动员,动员结束后,他向编队下达了向太平洋进军的命令。次日清晨,特混编队分两批向太平洋中部进发。   这是一次有着深远意义,对中国人的地理视野有着巨大扩展力的伟大航行。在此之前,中国的海军主力舰群从来没这么大规模的运动过,更别说过赤道进入南太平洋了;在此之前,中国的造船能力也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显示过。进入太平洋的18艘舰船,只有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5”号为引进改装船,其余舰船全部为国内建造,尤其是用于轨道测量的“远望1”号“远望2”号及海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完全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特种工程船舶。海军的6艘导弹驱逐舰,也是刚刚定型的新舰种,无论从舰船的机动性能、火力配备和通讯能力,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作战舰船的要求。这次远航,是对中国的造船能力、海上航行保障能力和海上协同作战能力的一次综合展示和检验,是一个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变,进而“远望”海洋的里程碑式的伟大航行。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地井发射
发射  编队乘风破浪昼夜航行。快要到达预定海域前的5月9日,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0分、东经171度30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海上编队于5月12日中午时分分别到达预定海域。按照计划,“远望1”号、“远望2”号、“向阳红10”号部署在弹道入口的赤道附近;海上编队的总指挥部“向阳红5”号和3艘拖船、两艘打捞船以及4架超“黄蜂”直升机部署在距导弹预定落点约20公里半径的周围海域。这时,从酒泉发射中心到9000公里以外的南太平洋海域,全线1万多名参试人员和数万名保障人员进入了发射前的倒计时。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已经被宣布为落点区域的海域周围出现了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联邦的反潜侦察飞机、巡洋舰、特种测量船和潜艇,他们的目的多,基本都是想探测中国在火箭技术上的情报,希望意外地“抢”到中国弹道导弹的数据舱。对于中国的海上护航编队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拦截任何外国舰船和飞机进入落区,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捞到数据舱,否则发射就是“失败”,当然更不能让其他国家的舰船把数据舱抢去。这是中央军委交给海上护航编队的责任底线。   天有不测风云。进入落区后,原定于16日作为发射日期的选择在进入72小时准备时,南太平洋的天气骤然变坏,能见度很差。而按照发射要求,只有晴天才符合发射条件,而预报准确发射时机的工作就落在了作为落区气象中心的“向阳红5”号船的气象分队身上。16日不行,17、18日呢?落区气象中心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天气形势预测,发现18日将阴转晴,符合发射要求。5月15日上午,他们将这个结论报告给了海上编队指挥部,指挥部将这个结论报告给了位于北京的发射试验总指挥部,总指挥部确定北京时间18日上午10时为发射时间。全线再次进入了72小时倒计时。
回收  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整,当地时间下午1时整,气象中心的预报员们签发完最后一份天气预报单,如释重负地登上前甲板,昂首望天。这时的太平洋上空晴空万里,水天一色,中国国防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即将来临,他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在距他们不到10米的“向阳红5”号指挥台上,刚刚用完午餐的刘道生、杨国宇二位指挥员正商议着什么,这两位从中国苦难历史中走出来、身经百战,直接感受过西方列强的欺凌和前苏联对中国国防科学事业的卡压,又直接指挥国防科研工作的将军,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运载的洲际弹道导弹就要溅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心情异常激动。但是他们很清醒,越是临近胜利,越是要冷静沉着周密细致,要万无一失。他们最后一次检查了各个战位的准备情况,发现有几艘外国船只向落区中心移动。刘道生命令101号、132号驱逐舰前去拦截、劝阻。   日北京时间10时整,南太平洋当地时间14时整,所有参试船只的指挥台上,都可以听到保密机里传出的、远在酒泉发射中心的清晰的男中音:“牵动……点火……起飞……已进入轨道……发射成功!”20多分钟后,一个白色的光点带着一道白烟从蓝天白云间穿过并迅速溅落在预定海域。遥测飞机、测量雷达及时测到,导弹弹头在预定海域溅起了80多米高的水柱,打捞飞机的航空摄影装置、水下声呐系统及时发现、测到,导弹的数据舱已弹出并溅落在预定海面,打捞飞机、打捞船、潜水员一齐扑向数据舱。14分钟后,打捞指挥中心报告:数据舱回收完毕。“成功了!胜利了!”刘副司令呼喊着,“向阳红5”号船甲板上一片欢呼,测量编队、护航编队各舰船的十几只汽笛发出震耳的长鸣,消息传到酒泉,传到北京,传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0分钟后,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播发了我国洲际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的消息。   日,远赴太平洋的18艘舰船圆满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舟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派叶剑英元帅、张爱萍上将前往上海迎接,并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大会。中国国防科技史、中国航海史上这一壮举,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东风-5洲际导弹东风-5是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ICBM),北约代号CSS-4。它能够将威力非常强大的核弹头运载到俄罗斯、欧洲或美国大陆的任何地区。东风-5的研制工作始于1965年,其设计射程为12000公里。该型导弹日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进行了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1981年部署。东风-5改进型的东风-5A于日完成设计定型开始部署。  东风-5是一种两级火箭推进的导弹,采用可储存式液体燃料和计算机控制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射程约为12000公里(东风-5A为15000公里)。该型导弹部署在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内。DF-5的确切部署数量尚不得而知,但绝大部分专家相信目前的数量在7到20枚之间。这些部署的导弹未加注燃料和安装核弹头,由此将使其准备时间增加30-60分钟。东风-5的民用型号为长征-2C。中国宇航部门自1975年以来经常使用这种运载火箭,启用时间较ICBM型早5年。根据长征-2C的年产量为5-6枚的报道判断,中国可能还贮备有未部署的东风-5。技术参数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DF-5A为15000公里。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1枚重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1枚重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3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SY为券商和交易者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SY外汇交易平台搭建
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调查船  “向阳红”05号,原为进口波兰“Francesco Nullo”级货船。1970年,国家海洋局接受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一艘货轮“长宁”号,决定改装成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所设计,广州造船厂施工。该船于日开工,按调查船的要求,改装了部分船体结构,增加压载水,淡水的容积,以提高船的稳性和续航力。增设移频机室,传真机室,外频机室,雷达机组室,微波收讯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观测室等工作房间,实验室和各种专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广播系统等,改善船员和科研人员生活设施,总投资为250万元,广州造船厂于日全部改装竣工。  1978年12月,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再次改装,改装以后参加执行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任务(580任务),作为718工程船队中的一艘。这次改装修理工程很大,涉及总体,船体,设备,轮机,电气,空调冷藏通风六个部分,860多项。改装任务仍由广州造船厂承担,日完成。  主要技术性能:  船长:152.6米;  型宽:19.5米;  型深:8.75米;  满载排水量:14500吨;  航速:16节;  主机:1台柴油机;功率:7200马力。
远望5号航天测量船 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五号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
船顶甲板中部是观测天线,包括2部大型抛物面天线和1部小型抛物面天线,与“远望3”号相同。该船后部还有大型天线罩,桥楼设有卫星通讯天线罩。船上安装了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等大型测控设备,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并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远望五号”测量船集当今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等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000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可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船上安装了先进的大型测控设备,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并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
视频来自:视频: 洲际导弹:太平洋全射程实验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绝密航程!我国580任务30周年惊人内幕大揭秘[][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3:51
&&&&&&点击:12316次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人民解放军海军派出18艘舰船和4架直升机>组成的特混编队,跨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往返航行23昼夜,总航程8733海里,完成了护航、警戒、落点测量、打捞数据仓等任务。  远程运载火箭飞行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这是中国战略核力量发展过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大为增强。  8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开始装备携带大当量氢弹头的洲际导弹,使中国的核反击能力显著提高。  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执行580任务远航南太平洋特混编队。  5801编队(编队先遣队):向阳红10号大型综合海洋考察远洋通信船(5801编队指挥舰)、T710号远洋拖船。  5802编队: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总指挥舰兼5802编队指挥舰)、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J302号远洋打捞救生船、T830号远洋拖船、X615号远洋综合补给舰、132号导弹驱逐舰(预备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辖131舰、132舰、162舰、X615舰)、131号导弹驱逐舰、162号导弹驱逐舰  5803编队:远望1号远洋航天测量船(5803编队指挥舰)、J506号远洋打捞救生船、T154号远洋拖船、X950号远洋综合补给舰、107号导弹驱逐舰(第2护卫群指挥舰,辖107舰、106舰、108舰、X950舰)、106号导弹驱逐舰、108号导弹驱逐舰、德跃号远洋救助拖轮。  此外,编队拥有超黄蜂舰载直升机4架,包括179号航测直升机、172号打捞直升机等。东风5导弹在发射工位  1977年9月中央确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列为&三抓&国家重点任务后,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日,张爱萍和钱学森>在上海主持召开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部门和单位有:8个部委、27个省市、4所院校、39个工厂、34个研究院(所)、军队有关部门的领导数百人。会议要求加快测量船研制、建造的进度,确定两条测量船均应于1979年底完成试航试验和特种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海上联调,以待命执行试验任务。会议责成承担任务的研制单位以立军令状的决心确保任务的完成。  为落实&三抓&任务,1977年10月,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召开会议,研究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和定型的具体问题,决定再投产几枚试验弹。  11月15日,中央专委办公室确定1980年进行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为&三抓&任务的重点。同年12月,七机部召开洲际导弹研制的誓师动员大会,七机部部长宋任穷进一步明确,洲际导弹是&三抓&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一定要限期完成。  1978年2月,在中央专委会议上,再次要求集中力量在1980年完成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完成定型工作。  日,国防科委确定,东五全程飞行试验,从20基地向南太平洋发射,准备4发,争取成功发射2发,并确定了海上落区和备用落区,试验代号为580任务。  1978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制订了洲际地地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陆海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建设、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计划或协同计划,要求各有关单位,大力协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张爱萍多次强调必须在日前完成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  由于全程飞行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1979年1月,中央专委决定,在1980年适当时候,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要求各有关单位于1979年底做好一切淮备,随时待命。2月,中央专委办公室召开全程试验准备工作会议,安排落实了需要完成的71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东风5导弹发射  1979年2月,郑天翔部长在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第一次调度会上宣布,全程飞行试验的指挥部设在一院,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任总指挥。从这时起直至1979年底,郑天翔部长几乎每周都来参加洲际导弹的调度例会,现场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试验。日召开的中央专委当年第一次会议上,重点讨论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问题。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耿飘、余秋里等都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与否,关系极大,一定要周到细致,认真组织,积极抓紧,争取明年4-5月试验成功。由于部分原材料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影响研制进度计划的实现,中央专委办公室于7月5日向全国18个省市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尽快解决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关键材料。  日,中央专委办公室要求各研制单位,对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的装弹产品,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复查,切实抓紧、抓细、抓彻底,确保产品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不带问题出厂。复查的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坚持产品优选上弹的原则,整个产品质量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大多数装弹产品是优质品。  日,中共中央批准国防科委关于上半年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请示,邓小平批示:&如准备来得及,以5月试射为好。&比较具 体地确定了进行全程试验的时间。2月上旬,国防科委召开全程飞行试验前的最后一次洲际导弹工作会议,对进入直接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协调,安排了总 的协调计划和实施方案。2月12日,中央专委召开当年第一次会议,批准国防科委提出的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实施方案。这次全程飞行试验的洲际导弹,无论在射程 和核弹头的威力当量上都比1975年的设计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央领导明确指出此次试验的意义:&把东五搞出来,尽管数量不多,但可以覆盖苏联全境,他要进 攻我们,就要考虑考虑了。& 有关单位会后就组织指挥、技术培训、保密和防干扰等问题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对防止国际>干扰问题,还根据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对策预案。  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特点之一是射程远、落区新。导弹从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场区起飞到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要飞越地球经度超过70度,斜穿地球纬度48度,试验射程9000多千米。落区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海岛海岸可供利用,测量船队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完成弹头再入段弹道和落点测量、打捞回收数据舱以及各种试验保障任务。  选择全程试验落区曾花费很大精力。由于受政治、外交等国际社会因素,海情、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遥测、通信、打捞回收等技术因素的制约,选择落区的工作成为相当复杂的课题。为此,中央曾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投入这项工作。1976年3月到1978年10月,国家海洋局派向阳红5号远洋调查船四次远征南太平洋进行综合调查,为选定试验海域和海上水文气象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1979年4月,国防科委召开海上落区实施方案论证协调会,复核并研究了海上落区的瞄准点、残骸散布区、试验禁区以及原始基准,论证和协调了海上落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再入测量和弹头测量技术实施方案、通信方案以及数据舱打捞实施方案。要求七机部对弹头及二级火箭残骸的散布区和试验禁区范围提出具体意见。  特点之二是规模大、战线长。它包括测试发射、陆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与通信、气象、水文、航空、后勤保障以及组织指挥等10多个系统,涉及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海陆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直接参加试验任务的团、站、室、队达611个,各类参试人员近7万多名,参试主要设备6820台(套)。国务院30多个部、委、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人民解放军各总部、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大军区,以及2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试验工作。参试人员和设备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和广阔的国际海域,形成了一条近万千米长、上千千米宽的试验工作带。  特点之三是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导弹测试发射系统、陆上和海上测量系统以及其他保障系统,都是由众多复杂的技术设备构成。所有参试人员和系统构成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点疏忽或一台仪器设备故障,都将影响整个试验任务的完成。东风5导弹发射  1979年2月,郑天翔部长在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第一次调度会上宣布,全程飞行试验的指挥部设在一院,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任总指挥。从这时起直至1979年底,郑天翔部长几乎每周都来参加洲际导弹的调度例会,现场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试验。日召开的中央专委当年第一次会议上,重点讨论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问题。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耿飘、余秋里等都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与否,关系极大,一定要周到细致,认真组织,积极抓紧,争取明年4-5月试验成功。由于部分原材料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影响研制进度计划的实现,中央专委办公室于7月5日向全国18个省市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尽快解决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关键材料。  日,中央专委办公室要求各研制单位,对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的装弹产品,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复查,切实抓紧、抓细、抓彻底,确保产品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不带问题出厂。复查的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坚持产品优选上弹的原则,整个产品质量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大多数装弹产品是优质品。  日,中共中央批准国防科委关于上半年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请示,邓小平批示:&如准备来得及,以5月试射为好。&比较具 体地确定了进行全程试验的时间。2月上旬,国防科委召开全程飞行试验前的最后一次洲际导弹工作会议,对进入直接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协调,安排了总 的协调计划和实施方案。2月12日,中央专委召开当年第一次会议,批准国防科委提出的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实施方案。这次全程飞行试验的洲际导弹,无论在射程 和核弹头的威力当量上都比1975年的设计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央领导明确指出此次试验的意义:&把东五搞出来,尽管数量不多,但可以覆盖苏联全境,他要进 攻我们,就要考虑考虑了。& 有关单位会后就组织指挥、技术培训、保密和防干扰等问题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对防止国际>干扰问题,还根据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对策预案。  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特点之一是射程远、落区新。导弹从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场区起飞到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要飞越地球经度超过70度,斜穿地球纬度48度,试验射程9000多千米。落区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海岛海岸可供利用,测量船队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完成弹头再入段弹道和落点测量、打捞回收数据舱以及各种试验保障任务。  选择全程试验落区曾花费很大精力。由于受政治、外交等国际社会因素,海情、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遥测、通信、打捞回收等技术因素的制约,选择落区的工作成为相当复杂的课题。为此,中央曾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投入这项工作。1976年3月到1978年10月,国家海洋局派向阳红5号远洋调查船四次远征南太平洋进行综合调查,为选定试验海域和海上水文气象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1979年4月,国防科委召开海上落区实施方案论证协调会,复核并研究了海上落区的瞄准点、残骸散布区、试验禁区以及原始基准,论证和协调了海上落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再入测量和弹头测量技术实施方案、通信方案以及数据舱打捞实施方案。要求七机部对弹头及二级火箭残骸的散布区和试验禁区范围提出具体意见。  特点之二是规模大、战线长。它包括测试发射、陆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与通信、气象、水文、航空、后勤保障以及组织指挥等10多个系统,涉及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海陆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直接参加试验任务的团、站、室、队达611个,各类参试人员近7万多名,参试主要设备6820台(套)。国务院30多个部、委、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人民解放军各总部、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大军区,以及2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试验工作。参试人员和设备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和广阔的国际海域,形成了一条近万千米长、上千千米宽的试验工作带。  特点之三是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导弹测试发射系统、陆上和海上测量系统以及其他保障系统,都是由众多复杂的技术设备构成。所有参试人员和系统构成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点疏忽或一台仪器设备故障,都将影响整个试验任务的完成。东风5导弹发射  日10时00分23.302秒,从20基地2号发射阵地138工位向预定海域(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发射580-甲弹,取得圆满成功。导弹飞行29分57秒,射程9070千米,落点为南纬7度42分23秒、东经172度15分36秒。最早是准备往印度洋打的  大家都知道580任务的海区在南太平洋,具体的说就是日,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约130公里)的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但其实太平洋并不是我们最早选定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区,最早的考虑是在印度洋。以下参见CCTV的纪录片《绝密航程》第一集 靶场选在太平洋:  &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们,以我国主要的运载火箭发射场作为圆心,在世界地图上画半径超过一万公里的大圆时,所经过的大洋有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北冰洋的寒冷气候和浮冰海域不适合作为试验靶场。从地理因素上能够让中国做出选择的大洋只能是太平洋或印度洋。虽然太平洋是中国最方便进出的大洋。但军事>战略意义上的太平洋,毛泽东的评论是&太平洋上不太平&。头号海上霸权国家--美国,在太平洋有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主要的太平洋岛屿都被它控制或者占领。当时中国政府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更使得两国政治交恶,军事对峙。另一个在太平洋拥有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军事力量是苏联。当年勃列日涅夫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我们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在战略上与美国划等号。我国负责靶场选址的将军们和科学家们,只能舍太平洋而把目光转到了印度洋。&  当时我们与印度洋周边的一些国家(如缅甸、锡兰、坦桑尼亚等)关系不错,而且印度洋相对而言是美苏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因此往印度洋打要比往太平洋打安全些。但到了1972年形势发生了变化:  &日,开出广州船厂的&长宁号&有了一个赫然醒目的名字--向阳红五号。不久,向阳红五号就接到了不去印度洋,改往太平洋的航行命定。两年来,各业务部门都在准备着前往印度洋的考察资料,怎么就不去了呢? 1972年7月,在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的联合公报中,中国政府重申坚决支持印度洋和平区的原则立场。这使我国原计划在印度洋试验洲际导弹的计划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限制,战略方向上必须改变。也在同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在台湾海峡及太平洋地区对中国构成的军事压力和紧张局势得到缓和。洲际导弹靶场选址由印度洋向太平洋的改变,体现着中国与世界各大国的战略关系发生的变化。&580任务落区的选择和布局  &向阳红五号&远洋调查船先后曾为580任务落区考察了4个海区。1977年第二次考察后,放弃了最初选定的1号海区,原因是技术和政治两方面的(《绝密航程》第三集:再战太平洋):  &但是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以后呢,发现这个地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跟我们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太吻合,特别是它的海底地形特别复杂。&  &第二个要舍弃的原因呢,就是基阵声呐,基阵声呐它(要求),(水深)必须是在两千米以内,而且是开阔的地带。第三个考虑的因素,就是政治的因素了,因为一区离两个国家比较近,一个是萨摩亚,一个是斐济,两个国家靠得比较近。那么考虑到了,就是各个国家通常呢,是200海里经济区,200海里经济区,又考虑到呢,就是国际的政治影响。&  &向阳红五号&调查的四个海区,其中左下角是2号海区,右边是1号海区  1979年,经过四次考察后,最后选择了3号海区,原因同样是技术和政治两方面的(《绝密航程》第四集:太平洋里一个点):  &首先它是在一个开阔的大海洋上,离周边任何国家二百海里经济区都在之外,包括我们划了禁区以后,不光这个区域是在,而且是我们划了禁区,这个禁区也在二百海里经济区以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条件,不受其它国家干扰。你知道当时这些地方国家,都跟我们没有建交,很多还是跟台湾建交的国家,当然了很重要的还是从技术上考虑的。&  &水文气象条件都比较好,风平浪静多数是风平浪静,天气还可以,重力场变化比较平缓......而且水深比较深。因为我们要让它升起,八十到一百米高这个水柱,打下去一个水柱蹦上来,这个雷达就好扫了。&  那么这个70海里半径(约合130 km)的圆形区域里面是如何布置的呢?  &日,一个代号为&580-2&的会议秘密召开。这个会议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选定一个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瞄准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靶场的靶心。&&许时耕、陈炳鑫、赵少奎三位专家,依据四次远洋调查实测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了总报告,在面积达一亿多平方千米的太平洋里,在第三次远洋选出的第三区里,选了一个点作为靶场的靶心。&&这个点就是,东经172度10分,南纬7度34分。 ......要留出一个32公里乘50公里的,这么一个弹着区,......另外还留着一个80公里乘200公里,这么一个长方形这么一个区域呢,叫二级火箭降落点。&  这幅图是相当写实的。其中二级弹体落区侧面的两艘&再入段测量船&就是当年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弹头落区附近的六艘船分别是向阳红五号远洋调查船(580任务指挥舰)、三艘远洋拖轮(T154、T710和T830)、两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302和J506)。其中J506救生船上的172号&超黄蜂&直升机执行了弹头数据舱打捞任务。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示意图东风5洲际导弹准备发射  日,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政委李耀文签发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动员令,并全面领导这一试验任务。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张蕴钮、钱学森、朱光亚等实施具体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发射场区试验工作的领导,国防科委指派副主任马捷为驻发射场区特派代表,七机部副部长任新民为副代表,实施现场领导。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屠守锷率领试验工作队,四机部等有关单位也派出技术人员到试验基地参加试验工作。发射场首区试验队少部分人员先期随产品和设备去酒泉基地。3月30日,首区试验队大部分人员携部分设备乘专列离京开赴酒泉基地。  洲际导弹运抵试验场区后,试验基地的试验发射人员和七机部、四机部的参试人员紧密配合,从3月25日至5月16日,完成了导弹和备份仪器的测试和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工作。在试验准备过程中,他们始终把导弹的可靠性作为试验成败的关键,组织精心检测、排除隐患。各参试单位还广泛开展了预想预防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制订了应急处置方案。洲际导弹发射场区的发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可谓慎之又慎。  &580&任务中负责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洋船队于日齐集吴松口,并举行了誓师大会,国防科委及海军联合组织了隆重的出航欢送仪式。大会由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主持,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军委秘书长耿飙、国防科委政委李耀文、海军司令员叶飞、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等出席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国防科委及海上编队党委的动员令,同时发布启航命令。整个编队分三个分队出发。远望一号和二号承担主要的测量任务,向阳红十号和五号完成与国内的通信接力,6艘导弹驱逐舰护航。加上补给船、打捞船、直升机,形成一支特混舰队,共计有各类舰船18艘、4架&超黄蜂&直升机。海上编队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是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副指挥是杨国宇、傅继泽、田振环。  4月28日至5月1日,远洋测量船队与护航舰队按照特种混合编队,从舟山集结点启航,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于5月12日抵达预定试验海域。船队到达预定海域后,进行了首、末区住处联调,全区合练,遥测飞机的跟踪试验,航测飞行标校试验等。5月16日,末区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各通信、测量控制台站的全体参试人员,对各种设备、仪器进行了检查、修理,排除了故障、隐患。  在2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结束了技术阵地测试、即将转场的时候,新华社受权于5月9日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时间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日凌晨2时,在酒泉导弹试验基地2号发射阵地上,两枚洲际导弹分别矗立在相距400米的南、北工位的两个发射台上,北工位的发射操作人员正在进行临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时30分,发射指挥长石荣屺检查了导弹脱落插头、紧急关机插头、电爆管短路插头等临射前的操作项目,认定确实无误后,迅速进入地下发射控制室的指挥岗位。发射控制室内,全体人员按照指挥员的命令执行着预定的发射程序。测控通信等系统完成了各项程序检查,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气象预报发射场、航区和落区的气象均符合发射条件。此时,从西北大地到南太平洋试验海域,全体参试人员静候发射时刻的到来。上午10时00分23.302秒,第一发全程试验弹──580-甲弹从138工位发射升空。8秒钟后,导弹开始程序转弯,沿着预定弹道向东南方向飞去。发射场区的光学、无线电测量设备,迅速捕获、跟踪目标,并把导弹起飞和初始段飞行参数传至发射指挥中心。同时,通信系统将导弹起飞时间、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传递到渭南测控中心、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和北京国防科委试验指挥所。设置在中国大陆上的各测量台站,接收渭南测控中心转送的测速定位信息,并引导测量设备抓住目标,精确地测定、记录、传送着导弹每一瞬间的姿态、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129秒,一二级分离;266秒,头体分离。导弹先后飞越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城市上空,然后进入西太平洋。&580任务&东风5洲际导弹弹道示意图东风5洲际导弹主发动机东风5导弹运往发射阵地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半径70海里的预定海域发射了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的命中目标。  在目标距水面10千米高度以下,穿过了黑障区后,遥测信号恢复正常,船上的遥测设备立即接收到实时遥测和记忆重发遥测信号。弹头完整落水,激起高达147米的水柱,担负弹头落点测量的辅助船上的4台测水柱雷达,准确地测定了落点位置。数据回收舱在3500米高度从弹头内弹出,并很快张开降落伞下降,最后溅落在海面上。荧光染色剂把回收舱附近的海水染成翠绿色,落点位置红白相间的降落伞浮在水面。在预定空域待命的179号航测直升机,进行了两次摄影。数据舱落水后,在预定空域盘旋执行打捞任务的172号直升机,立即发现了目标,并迅速对准数据舱,悬停在离海面30米的上空。潜水员刘志友乘软梯而下,只用了5分20秒就完成了打捞数据舱的任务。  580-甲弹弹头落点为南纬7度42分23秒、东经172度15分36秒,飞行时间29分57秒,射程9068千米。导弹从发射到飞行、遥测、通信、溅落、数据舱打捞一切顺利,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验标志着东风五号第一步研制目标已经实现,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洲际导弹。  数据舱落水后,在预定空域盘旋执行打捞任务的172号直升机,立即发现了目标,并迅速对准数据舱,悬停在离海面30米的上空。潜水员刘志友乘软梯而下,只用了5分20秒就完成了打捞数据舱的任务。  日11时19分32秒,从5020工位又发射580-乙弹,这发弹是由062基地总装测试的,因控制系统问题引起二级发动机提前6.4 秒关机,导弹未能到达预定海域 (偏近约1400千米)。  尽管第二发弹略有遗憾,但580任务还是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6月10日晚,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庆功大会。本帖地址:/emas/msgview-3808.html?id=[]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45[][][]
毛主席打下的老底子,,就是过得硬,,就像童年记忆中的“老五羊”单车一样皮实,,现在,,差远了,!!!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太平洋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