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资企业转移投资收益都转移到了比中国便宜的印度,中国怎么办

“印度-中国城”背后的逻辑
  近日,中印产能合作再度被不断提及,这盖因近期国内大量关于印度·中国城的报道。不过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这些报道“火”起来的背后有其项目主办方万欣晟控股集团的身影。
  值得欣喜的是,印度·中国城让我们看到有诸多中国企业希望参与到中印产能合作中去。如果上述项目能够成功,或许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分一杯羹,这对于希望进入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印度·中国城”是什么
  “印度·中国城实际上类似于通常所说的产业园区,它具有生产功能,将集聚一些在中国产能过剩而在印度市场空间较大的产业。”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白朋鸣认为,项目建成后,对于中国而言,其更有利于中国过剩产能的转移,参与到印度市场的转型发展中去,并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印度而言好处也是明显的,这符合本届印度政府所提出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制造业的规划,同时能够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
  万欣晟控股推动这个项目的关键点也是为两国产能和资源合作搭建桥梁。其董事会主席李俊公开表示,印度·中国城落成后,万欣晟控股集团将会联合国内中小企业,在两年时间内陆续开设1000家中低端连锁超市,并引进超级批发市场。届时,中国城将形成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生产加工配套的产品,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据悉,印度只是该集团规划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目标是其在未来3年,将中国城项目覆盖到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人口密集型发展中国家。
  白朋鸣认为,这个项目是有较大可行性的。从国家层面来看,该项目能够为两国经济带来有效促进作用,有利于两国经济合作共赢发展,得到了两国相关机构的支持。从企业角度来看,万欣晟控股也有一定的实力,能为项目顺利发展提供较好的资金、技术保障。
  “不过,印度市场环境十分复杂,各国都看好印度市场,竞争激烈。此外,印度方面对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也不太稳定,有一定的限制,万欣晟控股对印度市场的环境熟悉度多大、短时间内能否适应还是问题。”白朋鸣说。
  产能合作可深挖
  报道称,上述中国城项目得到了印度驻华使馆等机构的支持。但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还没有看到印度方面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中国城有两点切中要害:其一是希望通过项目带动中印产能合作,其二则是主打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目前,中国已有不少企业在印度投资,比如青岛海尔在印建有工业园区,不过中方投资主体仍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印度东南部比较发达,班加罗尔以及金奈都在这一区域,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印贸易关系是目前两国重要攻克的领域。钟飞腾指出,中印经济关系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贸易不平衡,中国顺差较大。同时,中印双边贸易额约800亿美元,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还不到一成。另一个应该看到的问题是,与其他方向上有区域经济安排不同,中国与印度,包括南亚整体自由贸易安排推进缓慢。“从发展模式上看,印度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出口并不突出,而中国是继承东亚出口导向模式从而吸引大量外资的。”钟飞腾指出,虽然有报道称去年印度吸引外资超过中国,但莫迪总理要推进向东行动的战略,还是最有可能向东亚出口模式靠拢,可以想见,未来中印双边贸易会增多。
  钟飞腾表示,“理论上,产业转移需要一定的发展落差,但并不是差距越大越好。”比如,日本的产业先是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然后再到东盟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比如马来西亚。最近十几年,中国沿海地区也在向西部和海外转移,例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能成为全球纺织业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也是产业转移的结果。“印度如果要升级产业,中国是争取的对象。”在钟飞腾看来,印度在经济发展阶段很符合作为中国产业转移目标,其人均收入只有中国的一半。您所在的位置:&>&&>&
印度跟中国差距有多大 中国比印度落后多少年?
  印度跟中国差距有多大,中国比印度落后多少年?印度真的是个“神奇”的国家。同样是金砖四国之一,印度跟中国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对比,让我们来了解下!  中印两国都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印度1947年独立,中国1949年建国。印度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起点基本相同的国家,无形中展开了一场竞赛。  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印之间的差距可以用2、4、6、10、20和不可比来形容。“2”就是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印度的2倍,尽管中国的耕地比印度少(中国是1.2亿公顷,印度是1.6亿公顷);“4”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量、发电量大约是印度的4倍;“6”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大约是印度的6倍;“10”就是中国吸引外资是印度的10倍,中国人均寿命比印度高10岁;“20”就是中国吸引境外游客的数量是印度的20倍;“不可比”就是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奥运会奖牌总数、妇女地位、贫民窟状况等方面,两个国家完全没有可比性。  到了2014年,中印有些数据之间的差距还在拉大。粮食总产量,中国是6亿吨,印度是2.6亿吨,由2倍拉大到2.3倍;经济规模,中国是10.4万亿美元,印度是2.05万亿美元;外贸总量,中国是4.3万亿美元,印度是0.78万亿美元;发电量,中国是5.5万亿千瓦时,印度是1.08万亿千瓦时,都由4倍拉大到超过5倍;外汇储备,中国是3.84万亿美元,印度0.3万亿美元;粗钢产量,中国是8.227亿吨,印度是8320万吨,由6倍拉大到10倍。  外界喜欢用“龙象之争”来比较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作为四大金砖国中的中国与印度,亚洲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印度和中国一直因为它们高度的经济增长潜力而受到全球的热切瞩目。  对于中印两国的比较是不可避免的,多年来许多产业专家和经济学家觉得印度要想实现可持续高增长需要推进其制造业部门。而就在印度期待推进其制造业之时,中国经济却在退化,而全球投资者也在物色一个可存放他们的资金的“中国替身”。微软(印度)公司前董事长拉维•文卡特桑认为,“企业现在正急切地寻找下一个国家。没有国家比印度有更好的条件胜任这一角色。对商业环境进行相对适度的变革可以释放投资和繁荣的浪潮”。  轴心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主管潘卡杰•穆拉尔卡称:“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现在正是印度引入一系列新改革以释放未被利用的潜力,从而获取其应有的世界地位的时候。而印度要想真正实现其潜力,我们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日起,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卫计委曾预测,2016年全年,中国出生人…
中国在不断的发展,辽宁舰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虽然现在中国还建造不出核动力航母但是在未来中国仍然是有无限可能的。
我们也许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僵尸的存在,但是传说是有的。那么现实中的僵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从电影和电视剧当中看到的就…
中国是一个很讲究风水布局和迷信的国家,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这些东西更是确信无疑。但现在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风水学和鬼…
咱们中国早就已经被称之为山寨大国了,但凡是一件新品只要落在咱们中国那些不良商家的手里,他们就能给你早出各种的仿制品。这就…
中国在建世界最大的航母我们会禁不住疑问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这艘最大的航母将会震惊世界,美国更是会把中国视为眼中钉肉…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先生于日1点26分56秒在北京去世,他的丈夫是我们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李佩之…
诺基亚确实见证了那个时代,但说句老实话作为90后,我确实没用过诺基亚手机,因为那时候好像还挺贵,当时我在用小灵通。而且在那…
中国历史上的神秘组织,揭秘中国四大神秘组织…
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患了什么癌症?现在怎么样了?新加坡的下一任总理会是谁?李显龙有儿子吗,现在多大了?对于李显龙为什么反感…
大家都在看
频道当月热门解读:印度GDP增速超中国胜算有多大 |印度|中国|GDP_新浪军事
解读:印度GDP增速超中国胜算有多大
中印GDP增长走势比较
  2月10日,一则有关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的新闻,在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心、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学友圈中引起热议。经济学家陈平和全球宏观投资人熊鹏对印度的GDP究竟是真是假,印度邓小平――总理莫迪在从事什么样的改革,印度何以超越中国等话题展开非常有意思的讨论。
  同样是研究印度,投资人跟经济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投资人需要对宏观经济信息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一旦看走眼,损失的是大笔真金白银。作为在印度股市中斩获不菲的对冲基金经理,熊鹏对印度发展持看好的态度。不过,可以理解,这跟所有手持热钱资金快进快出的那些大摩、花旗、瑞银们一样,只为投资回报,无关国家未来发展格局。
  陈平虽没有去成印度,不过他跟很多印度经济学家有多年的来往,他的观点是从大国的发展战略出发。他认为,现在大批进印度的是股市热钱,真正多少FDI进入印度的哪些行业,有待观察;莫迪改革的阻力要大于中国90年代末期朱F基时代的改革,也难于撒切尔夫人在上世纪80年代面临的改革。经济学家对一国的未来往往充满忧患意识,所以,经济学家做不了投资,这也是被无数经验证明了的。
  在研究印度的时候,熊鹏还观察到,中国目前进行的结构改革力度远大于印度,但似乎很少被全球的投资机构真正了解和理解。而印度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引发股票的持续上涨和主要财经媒体的持续跟踪讨论。或许是中国资本管制的原因,热钱撤离比较难,也或者如熊鹏所观察的,印度的证监会和经济学家从不出来说股市涨太快了;再或者是因为意识形态原因,引领市场的大多为西方投资者,他们对中印两国看法本来就很不同。总之,在全球资产配置报告中,印度股市和印度货币,比中国股市更受到全球投资人追捧。
  投资人和经济学家对印度的观点一正一反,相映成趣,让我们对印度加深了认识。末尾,编者也提问加入讨论,两位都给予了非常详细的解答。经两位讨论者同意、修订,观察者网特编发他们的对话,供读者思考。
  新闻:印度中央统计局2月9日宣布,受益于算法调整,2014年四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中国2014年四季度GDP同比仅增7.3%)。预计2014-15财年(日-日)印度经济将增长7.4%,与中国持平。
  印度GDP数据调整是合理的
  熊鹏:世界的运行模式有时候是很奇怪的。如果大家都认为印度可以超过中国,那么,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就会更多进入印度,撤离中国。因为资金和信心本身就可以带动经济成长,因此接下来的数据会进一步证明这些投资者的看法是正确的,从而激发国际投资者更多投资印度。如果这个正循环过程启动,印度就真会超过中国。股市也是这样。
  关于印度此次调整GDP核算方法,虽然有很多争议,甚至一些印度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感到意外,但我认为印度没有作弊,因为它的这个调整是合理的。
  简单说,就是将GDP核算的基准年限从2004/5财年调整为2011/12财年,同时将财务核算中成本计价法改为公允价值计价法。中国在2007年的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中就已经引入了市值计价法(公允价值计价法的一种,观察者网注)。而且,印度对过往数据进行了追溯,Q4的数据是合理的,实际上,Q4的增长率是低于Q3的,这与印度的PMI和出口数据是可以吻合的。
  印度能拿到贷款的也都是国企
  陈平:我几次受邀都没去成印度,因为印度官僚的效率太差,签证下来已经过了会期了。我始终不明白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软件外包不可能解决12亿人口的就业,几百万有可能。谁去过?
  熊鹏:虽然我没去过印度,但我从2013年就开始关注和交易印度的股票,有一些了解。
  一、印度之前的失败是源于经济政策的失败。印度有一个类似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国有经济体占比很大。因为没有及时完成土地制度的有效改造,所以导致制造业无法在印度生根。加上众所周知的选举制度、社会隔离,印度其实一直没有走上经济发展的道路。
  比如,印度国企的不良贷款率非常高,这点跟中国非常像,印度能拿到贷款的也都是国企。印度最新的不良贷款数据是4%,但真实的数据是10%(考虑银行债务重组加速确认坏账的情景)。
  事实上,在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的坏账率是非常高的。对比中国看,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就算翻4倍,也就4%,也低于欧洲。
  二、印度的莫迪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莫迪是草根(较低的种姓)出生,在治理古吉拉特邦的时候,多次来中国,以至古吉拉特邦被称为印度的广东,GDP增长率长期保持10%以上。
  简单说,他就是要移植中国的制造业以及有利于制造业的基础环境。加上印度实在太穷,太穷了就有机会。
  三、印度的精英。印度有一群国际精英,投资者比较信任他们。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都是受到专业人士认可。印度的精英目前都在关键位置上,而不是在野。
  莫迪卖国企引外资 股市翻倍
  陈平:印度国际精英融入西方文化的程度比中国高。但是精英回去的比例高吗?
  熊鹏:他们参与的程度和比例很高。莫迪政府的高参团队拿出来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经济、金融和政治精英团队,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只是其中一个。除了阿玛蒂亚森(他反对莫迪当选)没有回去,很多人都回去了,或者以某种方式参与印度的变革。即便没有在政府任职,也是担任各个委员会的咨询成员。比如克鲁格曼的老师,著名的国际贸易理论权威巴格沃蒂一直被认为是印度目前改革的指路灯,他多次在重要媒体为印度和莫迪打气。
  莫迪被当地人称为印度的邓小平。 Rajan回国后担任央行行长,对印度银行体系进行大规模改造,有点像1998年朱F基给中国银行业改造一样。
  莫迪政府有点生逢其时,印度最大的问题是通胀。结果他一上台,风调雨顺,油价大跌,加上美国重新支持印度,在新能源、贸易准入方面给了他们很多优惠,现在有点左右逢源的意思。股市已经翻了接近一倍,而且,还是今年对冲基金最看好的股票市场。(见上图)
  陈平:对冲基金看好的地方,一定会产生泡沫。西方越脆弱复苏,印度的热钱会更多。只是不知印度是否允许外资控制国有企业?
  熊鹏:印度正在修改法律,大幅提升了外资控股的比例。而且是鼓励直接投资。华为刚在印度投了一个非常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
  目前看他们还是吸收了一些经验,主要鼓励直接投资,而不是热钱投机。但这个关系很复杂,热钱投机越热闹,越容易吸引FDI。股票和货币市场和直接投资之间也许存在着彼此加强的趋势。从理论上也可以理解,组合投资和直接投资都是基于对被投资国未来的信心。
  印度现在主要就是卖国企。上个月刚卖了印煤10%的国有股,用来补充基础建设资金,因为股市好,40亿美元的交易对市场冲击很小。
  顺便说一句,印度的证监会和经济学家从不出来说股市涨太快了。
  有人说印度的股市波动比较大,还是以数据说话。过去一年,中国A50的波动率是4.53%,德国是1.65%,标普1.32%,印度NIFTY50是1.29%。注意下,这个波动率是调整过的波动率,传统波动率只用收盘价,我的数据考虑了日内波幅。
  莫迪的日子比朱F基改革时困难得多
  观察者网:前几年有报道说,印度政府一直通过大规模出售国有资产筹集资金,用于维持公共工程建设和经济增长所需。此举在印度国内也引发争论。包括执政联合政府的盟友以及代表国营企业工人的工会,都反对出售国有资产,更不支持国营企业私有化,目前这种争论平息了么?另外,莫迪上台后,国企私有化有什么目标么?可行性及执行力度有多大?
  陈平:我没有去过印度,但是和不少印度杰出的经济学家有交往。有几个问题让莫迪的日子比朱F基困难得多。
  第一,印度和南非的问题类似,引进西方民主制、工会及非政府组织,如果搞国企私有化,阻力比英国撒切尔夫人面临的英国还要大。我估计过议会和工会关的道路艰难。
  第二,印度的官僚系统比中国的效率差得多。即使莫迪能干,官僚系统的拖懒散,也会挫折莫迪的锐气。所以,印度搞国企私有化不如大力引进FDI。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又会在选择外资上矛盾重重。
  外资真正能快速创造就业的只有中资。但是,中印边界问题不解决,双方没有互信,中资只会投资劳力密集赚快钱的产业,不敢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的基础建设。印度要赶超中国,就难之又难。
  如果印度没魄力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继续玩大国平衡的把戏,又拉美资、又拉日资。回旋余地就不大。因为美资的高管享受惯了,印度的环境如此差,中高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差都喜欢到中国,不喜欢到印度。
  印度要创造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得十年以上。到时莫迪是否还在台上,就不知道了。
  日本国内已经严重不景气,日本政府债台高筑,难以大规模援助印度。日本私人企业投资,只会用过时产业占领印度市场,不会把核心产业移往印度,让日本自己的产业空心化。
  估计安倍只是再演外交游戏。日本企业会扩展印度市场,前提是转移日本无法生存的过时产业,不会拿出先进产业。
  现在大批进印度的是股市热钱,真正多少FDI进入印度的哪些行业,有待观察。我们虽然不能掉以轻心,但中资企业也不能头脑发热,先准备交学费,别以为印度的钱好赚。
  熊鹏: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一直是通胀的来源之一,因此莫迪政府在选举时承诺降低财政赤字。今年2月28日是新政府第一个完整财年的预算案,市场会非常关注。
  至于争论,肯定有。从我个人的角度,如果我看到莫迪政府的确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投机而言就是正面的。
  这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想说。实际上,中国目前进行的结构改革力度远大于印度,但似乎很少被全球的投资机构真正了解和理解。而印度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引发股票的持续上涨和主要财经媒体的持续跟踪讨论。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我赞成陈平关于中印日美地缘政治的分析。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印两国都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金砖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和一路一带,如果没有印度的支持,实际上是很难的。从经济价值看,两国在争议地方做出让步是可能的。
  陈平:边界问题要看莫迪的决断,如成,中国援助的规模可比五十年代的苏联或马歇尔援助。如玩中美日之间的平衡游戏,就等他自讨苦吃。中国必须用条约而非中美声明之类的面子外交,这无法保证长期投资的安全性。
  移植中国制造业行不行?
  观察者网:熊鹏提到印度的莫迪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说,莫迪要移植中国的制造业。那么,近期,比如四季度7.5%的涨幅,各部门对经济贡献的构成是怎么样的?这样可能可以回答陈平关于谁在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问题。
  熊鹏:印度Q4的数据主要是服务业非常好,制造业比Q3下降。印度是油价下跌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得益于以下服务业:电力、燃气天然气、水供应和其他公共设施领域(10.1%);贸易、旅店、交通、通信及港口相关服务领域(7.2%);金融,房地产及专业领域(15.9%);公共管理,防御和其他领域(20%)。
  制造业扩张了4.2%,采矿和采石上涨2.9%,工程建设增1.7%。相比之下,农业部门下降了0.4%。
  我解释一下莫迪的道路。对于人口密度很高,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普遍教育水平较低的东亚和南亚经济体,成功的经济体都是以制造业作为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日本到中国都是这样。
  而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在基础设施、土地制度、劳动制度方面必须要有相应配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失败很多都是源于土地制度,即大地主占有私有制,导致了制造业无法获取便宜的土地,印度目前也是同样的问题(可参考 How asia works? 2013)。土地和FDI是莫迪上台以来着手在解决的问题,加上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经验,给了国际投资者以信心。
  当然,印度的问题比比皆是,李光耀在他的《观天下》里面对印度极尽鄙视之能事。但我通过阅读印度优秀企业家的思考,比如,Infosys创始人的《与世界同步》一书,包括与国际投资同行的交流,觉得印度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经济体。
  从2012年开始的印度牛市,其实也在表明至少到目前为止,投机者看好印度,不要低估国际投机者的智商和能力。当然我只是从投机的角度看印度,没有陈平看的深远,因为如果印度股市和卢比不行的话,我就会撤离,这就是热钱的特点和危害。
  陈平:印度引进制造业的困难比越南更大。多年前台资和部分中资就把劳力密集企业移到越南,以利用越南的廉价劳力。我认识一个台资大企业的顾问,他告诉我困难有两个:
  一是越南缺乏技术工人,即使班组的干部都要从中国调去。培训越南的中级技工和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时间。不像中国可以立即招聘,只是价格要高。但是,从中国调技工过去,也不便宜。
  印度的海外学生,学软件的很多,硬件很少。因为印度基础工业薄弱,回去就业机会有限。即使印度大规模培训中专技工,也需要时间。
  二是中国工业配套,体系完整。零部件可以就地采购。越南、印度都没有完整工业体系,进口部件又贵又慢。更需要二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竞争。印度政府的执政能力比越南差,即使高层有高级海归设计,改造政府部门和企业文化,不是易事。
  总而言之,印度、越南和美国,都在和中国竞争制造业的就业和市场。国内主张任凭市场走向放弃低端制造业的主流经济学家,该是认清国际竞争格局,反思美日模式的时候了。市场不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自动机,市场是用商品、服务竞争的战场。
  战场上没有固定的战术。毛泽东打仗,全靠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从不模仿对手搞什么教条主义的正规战。商场同样又合纵连横,不能唯利是图,没有长远谋略。最坏的决策是未战先撤。岂不知拿破仑有言:怕败者必败!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汽车比中国便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