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部队可以带一把苗刀和神华三节棍棍吗?

武术器械_武林商城
本店售价:¥28元
本店售价:¥180元
本店售价:¥180元
本店售价:¥560元
本店售价:¥1350元
本店售价:¥240元
本店售价:¥300元
本店售价:¥55元
本店售价:¥320元
本店售价:¥35元
本店售价:¥280元
本店售价:¥280元
本店售价:¥180元
本店售价:¥560元
本店售价:¥1350元
本店售价:¥240元
本店售价:¥300元
本店售价:¥35元
本店售价:¥8元
本店售价:¥8元
本店售价:¥8元
本店售价:¥8元
本店售价:¥200元
本店售价:¥550元
按上架时间排序
按价格排序
市场价格:¥336元
本店售价:¥280元
市场价格:¥30元
本店售价:¥25元
市场价格:¥900元
本店售价:¥750元
市场价格:¥34元
本店售价:¥28元
市场价格:¥216元
本店售价:¥180元
品名:全不锈钢通杆式极品彩云春秋大刀E型:加厚加重龙头 配彩云 加重刀攥 重20--80斤
装具:纯铜
市场价格:¥3360元
本店售价:¥2800元
木把通杆表演扑刀
刀头为优质不锈钢制作,结实耐用,木杆刀把,手感超好,表演和收藏均可
总长180厘米左右。
市场价格:¥216元
本店售价:¥180元
市场价格:¥672元
本店售价:¥560元
5个加粗专用弹簧
4个专用螺丝固定
16个纯橡胶吸盘
送:4张教学光盘
送:全皮面护具
市场价格:¥1620元
本店售价:¥1350元
品名:传统型盘龙棍B型
棍体: 精加工两头一样粗宁陵正品白蜡杆
棍长:每节90CM
直径:3.0厘米
附件: 不锈钢
链长:18厘米
棍套长:10厘米
重量:大约3斤左右
价格:240元每幅
 盘龙棍是双节棍的前身,传说双节棍是宋太祖赵匡胤创始的,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盘龙棍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   后来这种兵器由南传至菲律宾,由东传至日本。拳打一线,棍打一片。盘龙棍讲究的是桦棍
市场价格:¥288元
本店售价:¥240元
品名:极品白蜡杆360度旋转三节棍
棍体: 精加工两头一样粗宁陵正品白蜡杆
棍长:每节60-80厘米(默认80厘米,其这长度可以定制)
直径:3.0厘米
附件: 不锈钢
链长:18厘米
棍套长:10厘米
市场价格:¥360元
本店售价:¥300元
市场价格:¥292元
本店售价:¥330元
市场价格:¥66元
本店售价:¥55元
名称:带刀背镜面不锈钢中华苗刀
长度:140 刀把 长40厘米 刀身长100
重量:2-2.2斤 (不含鞘)
材料:高亮度镜面不锈钢
鞘材:鸡翅木、菲律宾木
护手:黄铜
优势:带刀背、镜面不锈钢刀身
市场价格:¥348元
本店售价:¥290元
由于本产品为整体实木加工而成,不同的木材所生产的出产品直径与重量不成正比,我们发货按重量计算,重量会有误差。如果对直径大小与重量要求严格请慎重。
由于太极球本身较重较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表面会有些许磨痕,并不影响练功使用,对外观较为在意的完美主义者,请慎重下单。
我们的太极球采用的是20斤以上的多为枣木、红松或马尾松。20斤以下的太极球木质为梨木、槐木。都是非常硬、非常结实的木材。当然做完油漆谁也看不出来是什么木,我们保证是优质硬木,100%实木原木加工,没有其它杂木。你选择不同的重量,肯定会有不同的
市场价格:¥384元
本店售价:¥320元
总计 429 个记录,共 29 页。
选购-&加入购物车-&去收银台-&确认收货人信息-&选付款方式-&选配送方式-&在线支付或下单后汇款-&汇款确认-&发货-&完成
咨询电话: &&&&
ICP备案证书号:
共执行 3 个查询,用时 0.038187 秒,Gzip 已禁用[转载]韩氏武技说
韩庆堂老师是山东,即墨,枣行人氏。一九○○年,阴历中秋后一日生人。
因为家世务农,只有在农闲之时习武。韩师自云:也只是当日之风气,而一己也颇喜好而已。自认为:年纪太小,尚不知深入钻研。
根据韩师的描述,似可说是典型的「庄稼把式」—— 农家练武的风光。
  总是有一所祠堂、寺庙、或者是晒粮场、空旷地。总是有个大户人家扯头,众家齐集束修;或是金钱,或是粮食。总是留下过路的武士,或者是续聘邻村教学己毕的武师。
  这些老师,良莠不齐。功夫好的不是没有,走江湖的亦不乏人。所谓门派,不知其由来,溯不上三代。拳脚、兵器,也不清楚究竟高明到什么程度。
  教学中途,要是叫人「踢了场子」——俗名:「拳场」、「拳房」、「拳屋子」——则卷铺盖走人。而得胜的武士,也常受挽留,续教场中之弟子。
  也有的老师只有专长,不具通才。那就教完了所知所长,另换别处。自然,也有老师能耐大,会得杂。一教凡若干年,甚至安家落户的。
  这种传统式「拳厂」中的教学,没有一定的计划,没有进阶式的教材;学生的水平也差次不齐。老师怎么说,怎么练;学生怎么信,怎么学就是了。
&&&&不过,旧时习武为保身家;倒也认真,肯下苦功。而花俏的「耍活」,也一并习练。逢年过节,起个社——如「三英社」,组个会——如「五虎会」;「舞龙」「舞师」;「飞叉」、「花棍」,乃是民俗的娱乐。就是「跑旱船」、「踩高翘」、「顶钟幡」、「耍石担」的,其表演中,也无不参揉有武术的成份。
  可惜,韩师对于少时之所习,都已忘却。只述说:几里地之遥,独自夜行,手擎火把,一路以「行步」走去;下了课,再点上火把,一路走「小矮步」回家……
  只此一端,用功可见。
  韩师回忆:后来是在青岛,偶遇孙茂林太老师,体格魁梧,身手不凡。一个「飞脚」——指「旋风脚」也——跃起在人头之上旋过!功夫磁实,功架边式。由是心生爱慕,投在门下;真正痛下苦功,追求究竟。
  至于其所研习的拳械,据说乃是出在梁山上的「梅花长拳」之技。
  其后,孙太老师因故他去,不能续教。爱惜韩师志诚可造,学而未成……乃绍介在好友姜本河太老师席前,继续用功。
  姜太老师曾游关外,旅居大连,以「手扫子」(也叫「扫子棍」、「小扫子」。)痛打俄国人,入狱。其弟探监,互换衣着逃逸。弟则向狱卒呼冤,证明实非其人。俄国警察大恚,然而也放了他。
  再后,韩师又赴济南,随常秉章太老师,修习「教门长拳」,开始与谌祖安师伯相交。
  「中央国术馆」成立,师兄弟二人商议投考。由韩师筹得旅费,同下南京。
  据韩师忆:当时入馆,必先打擂比武。通过者再问门派?师承?并演练拿手的拳械。
  韩师初生之犊,力挫考官!全场惊愕,立即录取;不曾询问师门,及要求表演。
  谌师伯随亦通过比武,又复演示拳械,同获收录。
  当时,「国术馆」尚在草创之初。人人带艺,而艺均不弱。因为彼此同好,不免见艺心喜。于是常有互相学习,换艺交流的切磋琢磨之情事。也有偷师习技,互争雄长之心情。
  至于馆中规定的科目,部份已定,如「连步拳」、「三才剑」……而如「八极拳」、「青萍剑」等等必修科,则是后来才逐渐增添的。
  因之,韩师在馆中,主要的应是:「长拳」的修行与加工。也曾稍习馆中男生较轻忽,女生较专精的「形意拳」及「太极拳」。兵器方面,则是种类、和套路的增修。而亦于此时,整理学习了「摔角」,并开始结晶其「擒拿」之技法。
  「杭州博览会」期间,曾经举办「国术游艺会」,打擂比武。韩师与「国术馆」师生若干人,共襄盛举。
  韩师初赛获胜,晋级复赛。遇到的对手是馆中教员王子庆先生,礼让认输,遂与「最优等」绝缘。
  厥后的赛事连胜,则获得「优等」第一名——「最优等」共取六名。
  至于王子庆先生,本擅「摔角」。比赛中途,裁判竟然以拳脚击中难以计分,倒地为负清楚明白为因由,改变了胜负采分的规则。
  于是王子庆先生强忍伤痛,发挥「摔角」,鼻青脸肿地拿了冠军。而尚知不敢真居「武状元」之恭维,将奖金分成六份,分赠「最优等」的其它五位赛员;而亦送给韩师一份,以示心意。
  可惜,王子庆先生其后仍因外界之诱引,生活糜烂而早夭……韩师每感叹云:「就是冠军害了他」!「怎么死的?騒死的」!「我要是不让,不一定打不过他;他不一定得冠军」!「要不是改了规则——打了不算摔了算——他拿不了冠军;说不定,也不至于早死了。」
  韩师在馆,十分用功。黎明即起,他人尚在梦中……同学之间调笑,常讥之曰:「难你想抢状元哪」?
  某晨,张之江馆长忽来巡视。则偌大场地之中,只见韩师一人,汗流浃背地练功……红缨枪高掷入云,落下时,径以头面对准枪尖,及时一把,以手抄个正着!
  此招险恶,万一失手,可死可伤。同学中无人敢试,屡问韩师,何以臻此?韩师只答以:「不在乎」!三个字。
  其后,因为提倡国术,求才孔急。通过考试,派遣了第一期,五名优秀的学生。其中,韩师名列第一,真得了状元!而谌祖安师伯第二。
  韩师有怀表一只,上鑴「力拔山兮」四字。则不知是得之于那一处的奖品?
  韩师先到杭州的浙江警察学校任教,与赵龙文先生相识于此。课外,则在西湖之滨,授徒宏道。如蒋玊堃先生,及其妹,均曾同修。蒋先生毕生嗜武,授徒甚多。生前托人向台、美各地,打听韩师消息。有《太极剑》行世,序文中,亦遥忆韩师教诲恩情云云……
  韩师来台后,一直居住于柳州街之警官学校宿舍。天井一方,乃学生、子女用武之地。在校,则教授「擒拿」与「摔角」等课程。
  常东升老师抵台,韩师主动让出「摔角」课程,协助安顿生活。只因为:「摔角东升第一」。
  赵龙文先生亦来任校长,爱重韩师,发表《警察应用技能》一书时,亲为题签、作序、出版。(后又由「五洲出版社」再版发行。)
  除警校之课程外,韩师每晨在植物园,及新公园课徒。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提倡早觉练武之风气。除学生自动呈致束修者外,并不要求交费——只要求学生用功。
  此外,更在中上学府,成立国术社团,培训知识青年。如建国中学、台湾大学等等……韩师均系创社之指导老师。
  其深远的影响在:韩师除了不断在各校开创国术社外,更逐渐将各校课程,交代给自己的学生任教。学生得此鼓励,效法师尊:不但努力任课,也再去开辟新的学校社团。
  数十年来,台湾的学校国术、培育了众多人才。很有许多父子兄弟,先后在同一社团习武的佳话。韩师委实是开创风气的先行,功在国术。
  知识青年练武,不但为今日研究学业,他日服务社会提供了强健体魄的良方;其同时,也提升了国术的格调。
  有许多社团中人,到了国外,立业成家,仍不忘发扬文化,倡导国术。更有拿了博士学位,当了工程师,却辞去工作,专业教拳,而成绩斐然的。可见少年立志,中人之深;提倡国术,实应该从小做起。
  光复之初,有所谓「台湾省国术会」之筹组。以提倡国术为名义,而监管安抚草野之中,江湖之上,可能心怀不满不服之层面。具军警背景之王成章(不是一度曾在「国术馆」,且曾比武夺标之螳螂拳王成章先生)先生,主持其事。
  择期举办表演,比赛;予以奖励,荣宠。在平时,变相发售教练证明,医师证明。漫无标准,含糊其词,定期收费,扰乱视听。而卫生当局,与警察单位遂亦通融而不严格。夜市卖艺,制售成药,均可避免取缔,驱离。博取民心,使知感激。选举时,便成椿脚,铁票。更防万一有事,消极地,可不参与动乱;积极地,或可以为政府之翼助。
  陈泮岭先生曾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之职,而「国术馆」发起人于右任,吴稚晖,李宗黄,钮永建等诸先生,亦在台湾。于是而有复馆之举动,努力凡若干年。
  陈先生时寓台中,门生旧吏,食客盈门。虽连馆址屋舍经己觅妥,而终未再获中央之支持;只得以「中华国术进修会」之名义活动。其后,更改组为「中华国术会」。理事长例以青年救国团主任,省议会议长,警备总司令出任。提倡之诚意,督导之要求,比例轻重,宛然可见。
  台北改院辖市后,原隶「省国术会」之「台北市国术会」,亦随之而升格,由警界出身之黄善德先生领导。
  有趣的是:「省国术会」、「中华国术会」与「市国术会」各自表述,不具任何从属关系。再加当时「体委会」所属之「技击委员会」;由空军出身,具政战渊源之胡伟克先生负责。四头马车,各显神通。
  若说国军新败,退守台湾。治安必须小心,民心必须收揽,乃是不可或无的大政方针。可怜亦复可笑的,乃是后来的发展;假提倡国术之名义,少真正提倡之实务。而国术界仍受欺瞒,并未觉醒。又普遍缺乏自立自强之能力,只期望有神仙伸手,一朝得救。
  前列这些组织,对韩师无不推重。韩师也尽一己之力,更号召同道,一同协助,贡献。尤其重要的是:一直对「公家」充份信任,满怀希望;而希望再三落空,国术始终未获提倡,予韩师极大失落,疑惑,难信,抑郁……
  香港电影界来台拍摄武侠片时,导演屠光启先生(后为姜南先生。)倡议:一定要用「北派武术」,才够美观威武。于是聘请韩师担任指导;而当时尚无「武术指导」之职称。韩师再为约请同道,如王松亭,刘木森等诸先生,及学生多人,参与摄制及演出。
  当时王元龙先生尚在,嗜饮,与韩师常共醉觞。学生等恐师尊伤身误事,将酒藏起。而王先生常觇见之,暗告韩师,又寻出酒来畅饮……
  明星自会作态,而实无武术根基。如金峰、曾江、黄宗迅诸先生;蓝娣、容蓉、萧芳芳(童星时代。)诸小姐,打来吃力非常。于是,有时需用学生作替身,身材小的扮女生呢!
  这段时期,所生产的如:《青城十九侠》、《刀光剑影》、《女侠飞虎(原系「红」字,因情治原因而改。)巾》等等作品,武打动作为之一变。
  以电影史——特别是武打片的发展史来看,实为从《火烧红莲寺》系列,于素秋《荒江女侠》系列;到胡金铨《龙门客栈》系列中间,一座过渡的桥梁。
  西洋拳王乔路易先生访台之时,从陈泮岭先生在台中模范农场「九九健身会」习技之王树金先生,提出赌彩挑战——任打肚皮。时任绥远国大代表之郭连荫(曾习武,久在台大新生南路侧之篮球场上教拳。)先生,亦叫阵搦战。当然未被接受,各界评论不一。
  路易先生在南部,曾与有「亚洲拳王」之称的张罗普先生作表演赛。不数合,便以点拳将张先生击倒。
  然而,路易先生曾晤韩师,尊重中国功夫,并以全身签名照片相赠。
  美国早期功夫开拓人士之一——罗勃史密斯先生访台,曾短期从韩师受教。后在其著作中,以专文绍介韩师,推为所谓「少林」一系之代表。
  美「中央情报局」之艾自健先生,(已退休于洛山矶。)在台工作期间,随韩师习。在「新公园」中,以八糎米电影机,摄录韩师演武之英姿一卷。现翻制之为录像带,光盘均有。韩师虽有出席各处表演、示范之影片,实难搜集、取得。因而,唯一流通之此卷,可谓珍贵。
  韩师并曾受聘,赴菲律滨;任教于「华英健身院」。功课操劳,水土难适。期满便归,未允续约。然而健康之一般状况,已趋下坡……师母章塘珠女士购置于吴山之宝剑(上鑴:「塘珠置于吴山。」)亦在马尼拉价让……警校之薪俸不高,教拳又多系义务。加之儿女众多,家累亟重。不得已而出此,可谓可惜……
  韩师为人忠厚,不知积蓄,不善钻营。爱朋友、重同道。慕古侠士之风,而人得欺之以方。不肖之门人,及莠朋浪士,时得俟机于左右。在台之师母李云芳(已殁…)女士或作规劝,反遭叱退,以为乃「妇人之见,将伤吾义气耶」?子女学生,偶进忠言,亦必挥去,不耐听受。
  后以「二线四星」教官告老之时,退休金本非丰厚;为义气,随手都尽……
  英雄已老,用武无由;晚年伤痛无告,唯有隐于糟乡……过世前,己举目不识亲人!生日期届,亲友学生来贺拜者,无不掩面而返……
  一九七六年,息劳谢世!常东升老师任治丧主委,安葬于内湖之「警察公墓」。
  师母李女士,不习武。沈毅宽仁,勤俭持家,极非容易。
  长女玲玲,下嫁门人港侨梁纪慈;刻在波士屯宏道。次女宝玲,为子女中唯一不曾练过武功者。幼女珍玲,亦已成家。
  长子树英(已殁…),黠慧;次子树美,笃实。兄弟行中,以二人之功夫为最好。除佐助韩师授课外,亦尝在台大,工专等校之社团,负责教学。二人并有著作:〈自卫技击术〉一书,由「五洲出版社」出版发行。
  树美创业有成,系极获成功之青年企业家。照拂弟妹,奉养师母。
  其余诸弟树荣、树骏、树法,均曾习武,而均不以武为业,就职成家,服务社会。
  师母七十生辰之日,子孙婿媳,三十余人叩拜堂前!八十大寿,则除家人亲友共贺之外,学生来叩拜者,亦十数名。师母坚拒任何礼物,礼金;温言问慰,一如昔时……慈和仁厚,足为法式。
  韩师在台授徒之初,合并「国」、「术」二字之「口」与「术」为一字。张贴于自家篱笆门上,似感得意。亦向学生、友朋解说、推介,可惜并未流行。
  为宣传,韩师亦尝自书「国术万能」,张于门上。自谓:长拳、短打;摔角、擒拿;短兵、长械;单练、对打;气功、跌打,无不公开传授,以为提倡。
  常东升老师见之,力劝。韩师从善如流,揭去。老辈武师之情谊、道义,于此等处,可窥一斑。
  韩师又擅以毛笔濡墨,意写练武之图像。中间一大笔,连首级带身躯;下头两中笔,腿部或「登山」或「骑马」等等「八式」栩栩然;上面两小笔,手臂打拳、劈掌、上架,下截诸式宛然具生气。
  友朋同道,多来求索,得之无不宝爱。亦有学生习绘,依势临摹,可得形似。而神理气味,总似有差,令人莫可奈何……
  韩师在台宏道之初,曾依传统,要求先习拳脚(含对打。),再练短兵(含对练。),兼及长兵(含对练。)终至于杂兵(含对练。)之程序。而「摔角」、「擒拿」,则在拳脚已具基础后,参酌训练。
  又曾勉强凑合徒手之拳脚,使成十套。兵器则亦有学习次序先后之要求。  敬谨分列如下:
拳术:(必修)
  综观韩师之拳,应以「梅花长拳」,及「教门长拳」为主干。来台后,为了强凑「十全武功」,虽然编列了十套拳脚。其实是风格不一,水平不齐的。
  韩师的「梅花长拳」,只知得自孙茂林,姜本河两位太老师;以上的师承不详。至于说「长拳出在梁山上」,原也是故老相传的的一句拳谚。然而,踏访梁山(现已设县,辟有「梁山风景区」。)之时,竟真有此种「长拳」传承。但是,却叫做「少林册」。而且,与常秉章太老师深具渊源,令人费解……
  以言实技,则先「埋伏拳」、再「十字趟」、终「梅花长拳」;谨严而完整,是极优良的「长拳」阶梯教材。
  「埋伏拳」有在「查拳门」中习练的:少的一路而已,多的凡若干路有差;而有的竟有十路,以合「十面埋伏」之成语。相信,也有参揉在其它「长拳」门派中者,流传既广且杂。
  韩师自云:城里风气繁华,习自青岛的「埋伏拳」好看。在济南随常秉章太老师练功时,见到同一趟「埋伏拳」,素朴质实,好下功夫。不觉心喜,又学了下来。
  在台北授徒之时,已先教了漂亮的那一套。后因凑合十套之数,才又传出质朴的一套;只好,姑且就把比较烦难多姿的「城里小姐」,叫做「一路埋伏」;而「乡下姑娘」似的那一套,叫做「二路埋伏」。
  「埋伏」二字,除了强调「十面埋伏」,而不能解释其究竟者外,又有一说,道是此拳招数多伏兵偷袭之能,所以叫做「埋伏」云云……
  其实此拳特重椿功,沈劲为母。凡有手在身后摆钩的架式,就要拿椿久站……也就是把功法「埋伏」在套路中,使得传承,使勿散佚。浅者见浅,玩耍套路,消遣岁月;深者得深,奠立根基,步步上达。
  此套拳中,钩手凡十数见。与「弓箭」、「独立」、「虚式」、「铺腿」、「坐盘」诸式,结合练功。是为中国武术中,多椿一练的功法之所在。打来如写楷书,必须一笔不苟。
  「十字趟」一说是有「十」个「字」诀,如:踢、打、摔、拿…以练功,故名。其实,「十字」是上下左右的形象;所描绘的,是撑筋拔骨的开劲。动作特殊,姿势别扭,为的就是要锻冶一般架式练不到的地方。
  「北派拳术」,多有这一道功法。「长拳」之外,如「太极拳」、「八极拳」等等,无不如此;只是练法各有妙造而已。「长拳」中的这种套路,有叫「十字拳」的、「十字手」的、「十字战」的,都是旨在专修这一步的功力。以言它的风味,逮同隶书。
  「梅花长拳」也叫「太祖长拳」,而直鲁豫三省同叫「梅花长拳」,及「太祖长拳」者,或是套路名称,或是门派名称,与此都不相同。
  这套拳法,必走缠丝,长、中、短劲皆有。步法活泼,身法多变。是一步一阶,逐渐锤炼上来的总检讨与总发挥。华丽之中,必具庄严;庄严之外,更现飘潇。充实圆转,如作篆书。
  韩师授有对打:「小五手」一套,似亦源出「梅花长拳」。「小」,是不长、不多,招式只有「五」下,使得稍试「手」法的训练。
  韩师又收藏有「梅花长拳」的《三十六拳母歌诀》一份,而却只见人练过,记得一些;自己当年因已有基础,并未由此开蒙研习。不像其它同门之士,是要先练得了「三十六拳母」之后,才练「埋伏拳」的。
  「三十六拳母」全是一组一组,拳打脚踢的散手单招。初学之人,必先习此。也要单练,也习对打。使学生一面练功入门,一面也略具自卫防身之能力。韩师一再称赞「三十六拳母」的价值,而另以同为初学津梁的「教门弹腿」,为在台设帐的启蒙教材。
  「弹腿」据说出在「教门长拳」;山东鲁西地区,运河沿儿上的临清;至少是盛于临清。它是回教徒擅场的诸多门派之一,与临清狮猫(扁脸长毛的波斯猫也。),托板豆腐(径以木条托之,就口而食。)同称「临清三宝」。原本是以「弹腿门」为号,专门修习的。后来,则蒙受其它门派采用,如:「查拳」、「二郎」、「六合」、「山西形意」等等。而亦有采用「弹腿」的结构、与设想,另编适合各该门派之入门教材的,如:「七星螳螂」、「八极」、「通臂」等等。
  「弹腿」可能原是十路,凡若干种。以一个月可习一路计算,扣除农忙、节庆、大约是一年的教材。其后,则有填实十二个月一年的份量,而增编为十二路的;也有若干不同的系统。另外也有以多示胜,而超过十二路之数的,或十四、或十六,较为少见。
  中国的技术,融在生活之中。好处是浑然天成,难处是无处入手。拳术也有这项大问题:初学的方法不明确;续习的阶段不清楚。
  同一套路,第一天开蒙的小徒弟,与数十年纯功的老师傅,练出来时,讲究要一招不落,一式不差。所不同的,只在修养之高低深浅。每因于此,学的人要好心切,躐等燥进;教的人望子成龙,揠苗助长。所伤害的,是整个武术的根基薄弱,无法上达;所憾恨的,是高级武功的传授落空,终必流失……
  「弹腿」的好处,在提供深厚的基碍。在「北派」武学而言,一如学外国语的文法教材。是「大匠授人以规矩」的训练。练好了「弹腿」(一年之功而已。),不但再学拳术,就清楚了;将来研习兵器,也容易上手多了。
  韩师的「十路弹腿」应该是「查拳门」的。自说是在河南谭家沟子,门缝中偷窥一夜,默记下来的故事,不知何据?不过,也曾因此论辩,道是应书作「『谭』腿」。另有一说:是源出山东龙潭寺某僧,名叫「潭腿」。然而,如果韩师完全得自于常秉章太老师,应可直言;偷拳之事便不存在。到恐怕是习「教门长拳」之时,已具相当之功力。「弹腿」学得较快,较欠详尽。进了「中央国术馆」后,曾向教「查拳」的张本源先生,参研过若干动作。
  再看这套「弹腿」,除了每一路的小憩之时,所作的「收式」,也就是下一路的「起式」之外,更有总的「起式」、与「收式」。而其动作与「炮拳」、「查拳」全同;的属一家一源。
  「炮拳」之在「查拳门」中,例有只传「三路炮」者;与共有三套:「三路炮」、「六路炮」、及「九路炮」者。韩师之授,乃是「三路」。而且说,可能原来是叫「『跑』拳」,因为要走「行步」,跑来跑去之故。
  韩师回忆:下南京后,第一次表演,是在一座有灯光照明的露天篮球场上。所练的,就是「炮拳」。而韩师「行步」功深,楞把一个球场,全跑遍了。举座赞叹,询问,才认识了新来的青年武士!
  分析「炮拳」的招式,极其明显地是由「弹腿」发展而来,是接续「弹腿」之后的一份中级教材。有些招式,与「弹腿」全同;有些是「弹腿」原有招式的扩大、变形,与深化。自然,也有「弹腿」所无的许多新动作。
  至于「查拳」,一说共有十路之多。一说,则更在每一路之外,隶属有一路「副(或作「附」。)拳」;共计,就是二十路了。而、「查拳」门中,除了前述的「弹腿」、与「炮拳」之外,更或伙或寡,还有着「腿拳」、「埋伏拳」、「洪拳」、「八卦拳」等等等等……如果再加上各式兵器,单练、对打,真个是宝山一般!
  课题是在:这些套路,少有进阶式的连系关系,多是平行式的堆积而已。致使得博大、已恐非事实,精深、则根本难求。多学只考验记忆,功夫真能提升与否就不清楚了。
  而在诸多「查拳」的套路之中,似以「四路查拳」最风行。韩师所授,也正就是「四路查」。显而易见的,是「三路炮」的更上层楼。个中招式,乃是「炮拳」的变衍与升高。
  「弹腿」最好是每式「站椿」,至少是每度「弹」踢「腿」脚之时,「悬腿耗功」。「炮拳」则以「弓箭式」重心偏前地直线走「行步」;「查拳」更以「四六式」,重心在后地弧形走「扠步」。
  一般相信,「查拳」传自查密尔,以氏为名,便叫「查拳」。韩师补充,也可能因为走着「扠步」,实叫「扠拳」。试看「弹」踢之「腿」,叫「弹腿」,奔「跑」着练「拳」的就叫「跑拳」;均以下肢命名——以强调腿部基础之重要——似非无据呢。
  「弹腿」的操演,「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规矩谨严,一然不苟。而「炮拳」则有一令数动,用法与气势,必须连做才得机应手的地方,于是而有了节奏变化。等到「查拳」,连节奏也不固定了,端看演练者的了解,诠释,与功力,为自我表现来经营了。
  由是观之:「弹腿」式式有准,中规中矩,如同楷书。「炮拳」动作活络,曲折变化,如同行书。「查拳」手手相连,式式相应;线条如弧,圆中生化,如同草书。如果再强调「弹腿」的「站椿」——定点,「炮拳」的「行步」——直线,以及「查拳」的「杈步」——划弧,就更可以领会到武术之中有书法,书法之中有武术的互通之理了。
  在韩师异旌同婚,勉强编配的十大套中,晚年,自行割舍的,第一居然就是「弹腿」!而原因,竟然是:「学生都不练」!「慢慢地教,把学生全教跑了」!「又长,又简单,又要求严,学生谁也受不了」!
拳术(其它)
  那么,不教「弹腿」,以什么来开宗立教呢?居然或是「连步拳」,少数是「功力拳」!是师父老了吗?韩师的子女、学生、年轻力壮哪?传道授徒之时,竟然也多走上这条新路线。
  根基不固,则虽久练而无功。舍弃多少门派共同择取的「弹腿」,难怪长城自毁,功夫终于难臻上乘了。
  再说「连步拳」一物,乃是长江流域拳派的套路。出在四川,也叫「练步拳」。当年,是成都风俗,花会打擂,得胜负誉的刘崇峻先生,受聘出任「中央国术馆」的教务长时带来的。
  刘先生年轻之时,身手想定不凡。然而,「拳怕少壮」(下一句是「棍怕老狼」。「棍」泛指各式兵器,「狼」是「狠」的别字。广东话至今说人「好狠」曰「好『狼』」。)入馆后的几次试手,却都无法胜出。而、亦未将他四川拳派实战应用的技巧,流传出来。反倒是为了不能不给教务长排课,而把「连步拳」给订成了必修科。
  「连步拳」是北则黄河,南则珠江之间地区的拳技与武风。「国术馆」因张之江馆长是沧州、盐山人氏,所聘多沧籍老乡,早就有「沧州会馆」之讥。大家打起「连步拳」来,只描套路,不重风格,就变成了「北派长拳」的味道,走样变形。
  再说此拳之中,连一个直拳也没有,连一个直踢也没有,如何能作初级基功之教材?其后,竟然随着「国术馆」的毕业生,将此拳带到了全国各地的学校、及军队,而无人怀疑、比较,还一个劲儿地流汗、苦练……更有的人居然习而好之,坚信其为优良入门之拳套,分析出许多大道理来。倒是可以从中窥见现代国术的技术水准,与认知能力呢!
  此拳「起式」后不久,有一右拳外拨,俟机触击之动作,不是直拳。因为:一、斯乃「机遇动作」,不是「基本动作」。二、只发「半劲」,困难十分,初学万不可能行此,打中也无效果。三、必须能有再续变化之经验与能力,否则可能反为敌制。
  此拳近「收式」前不远,有接连转身双掌仰推之两招,亦非「基本动作」。韩师久授不耐,改其后一为「采手直拳」,不是原样;「连步拳」全套之中无此类的招式。
  韩师早先亲笔绘制之「连步拳」图谱中,尚作前后两次双推掌,乃是原型。采打?是后来改的。
  至于「功力拳」,则是源出沧州的一个门派。因为专注功力的训练,特称之为「功力拳」。在当地,乃有「儍功力,楞八极」之谚。门中,有「功力溜腿架」、「功力架」、「功力拳」三个主要套路。此外,刀法、棍术,也负盛名。
  「迷踪艺」霍元甲先生创立于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早期教员会商,也设有初级十套的武术教材。通过了,黑制服上可缀一颗星星。再进,则有二星,三星。而、教师制服为灰色。其中,有拳,有刀;有单练,也有对打。以「十二路『潭』腿」开蒙后,列有「功力拳」。不过,不是门派,只此一套而已。
  比较「精武会」「功力拳」的套路内容,与韩师几乎全同。而上海与南京近邻,韩师极有可能觇见此拳。而此拳弓马端整,套路方正。以韩师记套路极其快速之天份,记忆模习,绝无难处。虽然,从未闻韩师陈述此一拳套之来路。
  韩师的「四路奔打」,亦不详其由来。不过,这套拳法,则是山东土产;「长拳」与「螳螂」两相参合的东西。类似的,还有「小虎燕」、「大虎燕」(有的更有「中虎燕」一套。是取威猛如虎,轻灵如燕的意思。),「插捶」等等之属……
  这些「长拳」「螳螂」两下锅的门派,修习「长拳」为主的人士练来,「长拳」味道重。而、如随「螳螂」师父学艺,则「螳螂」的技法多。说来,也是相当自然的偏向、与趋势。因之,韩师此拳,自然是一派「长拳」的风范。
拳术:(选修)
  韩师的「形意」,只有「五行拳」,与「五行连环」两套。似乎,是得自曾任「国术馆」教务长,也曾打擂获胜的朱国福先生。(与其弟国禄,国祯,国祥诸先生,均有武名。)
  因为「形意拳」不在韩师排定的十套之中,只有部份学生选修。
  韩师教导「五行拳」,流畅奔放。亦不以传闻的「半步崩拳」(夸大郭云深先师狱中练拳的传说。)为然。盖所谓半步也者,一说是半步半步,不跨大步前进。一说永远只进左足,右足虚悬(似可改称「半『边』崩拳」。)。韩师的「崩拳」,左右足轮番前进。并谓:曾经求证「形意」名家,副馆长陈泮岭先生;而陈先生亦极赞同云云。
  然而,韩师的「五行连环拳」,似已渗了「长拳」味儿。学生辈练来,尤其明显。
  韩师的「杨式太极拳」,并非直接受教于杨澄甫先生。虽然韩师每一练来,相当神似。比起若干以「杨太极」为专长的名家,尚有过之。韩师也教「推手」,而多系依程序,而练「听劲」。发人争胜的指导,则少。间或以「擒拿」、「摔角」的技法融入以教人,则是兴之所至之作吧?
  据传:想当年,在馆中,许多学员并不心服「太极拳」,与杨澄甫先生。而马良、李景林诸先生,亦常轻视「太极」、「八卦」、「形意」之诸大名家,形之词色。韩师曾生一计;想假装向杨先生请教「推手」,趁机「用」他,必现真章。
  同学们咸以为善,传告如此如此……于是,消息走漏;张之江馆长命人召见。韩师到张公馆时,张馆长正在牌桌上,回首关照:「庆堂:你不可以啊」!
  此计虽不遂行,然而、韩师对于「推手」的见解则认为:「是训练法,不是格斗技」;仍然是颠仆不破的唯一真理。现下之习「太极」者,每以「推手」为最高之境界,则未免脱离武术的范畴,也斲伤了「太极拳」应当拥有的前途。
其它徒手之技
  北地多「摔角」,而技法多有异;然其不用拳,不许踢,倒地为负之大原则则同。韩师少时,亦喜戏摔。从师习拳后,多有摔跌之动作。好而修学,技法不一。
  入「国术馆」后,随杨法武先生练「摔角」,得以有系统地修习,整理了前此的技术。据告:乃以马良先生领衔主编,所谓《新武术》中、《摔角科》(尚有《拳脚科》、《剑术科》、与《棍术科》。曾经出版推行,部份有翻印本传世。)之基本「二十四式」为基功,再行「对做」,以实地操习摔人,及倒法;终则「实摔」,也就是依规则进行的比赛。
  韩师的「擒拿」,转益多师之外,自己更是深思细寻,搜罗研究,并且实际操作。任教警校,一则符合工作之需要,而另一方面也获得演练,改订,终致成熟之环境。
  由于「擒拿」之技,不过是「反关节」,三个大字而已。虽在孩童,亦能行之。专门研究,则花样繁多;施之于人,却又无把握。拳术家出此,仍在出手便捷,训练有素,踢打摔拿,绝不坚持一法以自拘之故。
  韩师久练「擒拿」,久教「擒拿」,其最大的贡献,应有三端:一是综合确实有效,易知易行之技法,传授「三十六擒拿」。二是提出步法的重要,绝非手大臂粗,纯欲以力胜人的方式。固然以手捉人,然而必须步法进退,随人变化,斯能成功。三是编有基本八个「擒拿」动作,被部份学生,因京戏有《拿高登》、《拿青面虎》、《拿花蝴蝶》等等剧目,合称之曰:《八大拿》,而亦戏呼此擒拿八动为「八大拿」。这八个技术,无论以哪一个开始施术,如遇反抗,逃避之时,可以自由因势诱导,变化其它任何七个动作。
  学生习此,可对「擒拿」有一正确之认识,基本之训练,与应用之变化技能。韩师更据而发展出「夺刀(匕首、短剑。)术」、「夺鎗(手鎗。)术」;授之于警校,及私人教学等各场所。
  此外,更有「擒拿对」一套,是两人互施「擒拿」,而拿之未固,未及于致伤害之境地时,另方反扑,亦以「擒拿」之技反制。如此两相来往,或施或逃,一连串的「擒拿」动作,得以实习,得以熟练。
刀法:柳叶刀:  韩师所传之柳叶刀法,单刀有「七星单刀」、「八卦单刀」两个套路。「七星刀」得自孙茂林太老师,刀法谨严,风味朴实,最利初学入门,奠定根基。
  随之,有「对劈刀」套路一,俗名「单刀对咬」,以示紧凑。虽有刀刃之对用,尚无盘,把之运使。似未努力推介,因而传人不多。而「单刀进枪」习得者多,亦名「单刀擒枪」,「单刀破花枪」,乃是传统的兵器教练之必须。枪是「百兵之王」(附会的「剑是百兵之什么什么……「棍是百兵之什么什么…全无技术依据,无足采信。)之故,练任何长短兵刃,必以枪为假想敌。必须能应付枪矛,才有生还希望,再求杀敌制胜。
  「八卦刀」原是以「戳脚」擅场,比武得胜的王云鹏先生的得意之技。在「国术馆」时,王先生的「戳脚门」没传出来。一说是太难,似不足信。馆中高手甚多,岂会难在柔软度、平衡感、与弹跳力上?而况,从无王先生努力试教,而人不肯为,或是人不能学的故事。可能仍是王先生本人「拿艺太紧」,不舍得教:使「戳脚门」白白失去一个光大之良机吧?
  比如这趟「八卦刀」,同学中颇有交流之意;王云鹏先生每次表演时,故意「减头去尾耍一耍」,以防摹习。然而,仍被韩师默记了凡若干次,得手!
  韩师自云:生平不喜双的兵器。也学、也练,就是不肯往里头钻。因而,无双刀套路传下,只有基功,及一套「双刀进枪」。
  韩师之「四路苗刀」,来自「国术馆」时期「劈挂门」之郭长生先生。因为刀形有如禾苗而命名,与苗族无关。
  此刀来回四趟,一守一攻。简捷了当,全不弄花。可以编成军操之口令,团体教学最合适。而「苗刀对劈」则较粗疎,有锋刃之杀伐,无刀身之穿缠。临阵杀敌已足,「游场」(武术家间之切磋。)较技则无论输嬴,毕竟憾有技未竟。而「苗刀」之优于「倭刀」,戚家军大破倭寇的技法,亦难觇见。
  韩师曾云:有「大刀」之套路。说是「关公大刀」,又叫「春秋大刀」。而似少传人,只传有「大刀进枪」(也叫「大刀擒枪」、「大刀破花枪」。有时,用「双手带」来练,就叫「双手带进枪」。)此外,似无「双手带」之单练套路。
  韩师的剑套,不知为何,勉强地凑为五套。例以「三才剑」启蒙,而后的大致次序是:「昆吾剑」、「戚门剑」、「七星剑」;至「青萍剑」为终结。
  「三才剑」一般承认是「形意门」之技,韩师得之于朱国福先生。然而,与「形意门」之「连环剑」(尚有「连环刀」、「连环棍」、及「连环枪」等。)无涉;「形意门」中之人,亦多不习此。
  不过,「三才剑」是朴素简捷的名作,「国术馆」采之,与「三才对剑」(亦名「两剑交锋」。)同例必修科,最有利于初学入门,端正观念,使剑「术」不混同于剑「舞」,锻练基功、刺、劈、撩、点……一一分明。「对剑」时直分三盘(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横判二门(「左青龙、右白虎」。)「找漏、补漏」、「剑不离腕」,是极其名贵难得的剑中珍品。大陆及日本,有专书、及专文讨论此剑。
  「昆吾剑」其实是「昆吾鞭」——「虎尾竹节鞭」。韩师云:是与张风海先生换技,「三次就划完了」。而答应要换给张先生的什么什么拳械,教了三天也学不会;张先生自己不学作罢。
  为了凑齐五大名剑之数,韩师变鞭为剑,化出此套,而且传授颇广。因为与沧州盛传的「昆吾剑」(亦有数派之差异。)太不相同了,曾经引起过争议。
  其实,「竹节钢鞭」的鞭法与套路,很是罕见。如能维持原式,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韩师的「戚门剑」(一名「戚门扬眉剑」,不知何解;又有「龙行剑」,亦托名于戚继光。),不知得自孙茂林?或是姜本河太老师?却是学而未竟,差了一节。后来,得蒙胡桂山先生,为之补齐。
  胶东此剑流行,大陆出有专书。至于说是戚继光晚年,入山修道前之所授,则是武术界典型的穿凿附会,不值一笑。
  至于「七星剑」,韩师也自夸是「看了三次,就学会了」!可能来自王云鹏先生,又或是纪延仓先生。
  此剑「起式」后,「倒踩七星步」——依大熊星座,举着剑、掐着诀,而「踏罡步斗」。因为是从星座的底部由下而上至于顶部,乃叫「倒踩」。民俗之风味多,武术之作用少。刀剑上铸北斗七星为饰,或其套路名唤「七星」者,不是舞步,乃是刀剑对敌时的步法。
  「青萍剑」乃是剑法中的大户人家,百货公司。一共有六路,每路六十多剑不等。有时遭人戏称:「一天一剑,一年学完,不多不多」云云。而、全会六路之人,毕竟不多。似乎,只有「螳螂拳」的「摘要」,不但不是「摘」其紧「要」,反而愈摘愈多,重招迭出,也摘成了六路,三百六十余手,可资比美。自然,全会「六段摘要」的也不多,拼凑求全者不少。更有人能练七段、八段,以为超人。
  此剑曾由米连科先生,传入「国术馆」。其时,年迈病衰,教给郭锡三先生(有书出版,抗战时卧病,被日军所害。)的,已不详是否六路?郭先生教在馆中的,似乎是:团体上课的,只有一路,或是一及二路,多不过三。私下补习的,至少曾练到第四路,其余不详。只知,馆中无人以全传六路自夸的。
  韩师在馆中时,或曾见人演练一路,又或曾参加修习。后来,一说在大连,一说在昆明,得一手抄秘本之《青萍剑全谱》。来台后,一度兴浓,油印了若干份,分赠学生。并亲自根据此谱,而演此剑,凑齐了六路之数。而只有极少数几名学生,全部学会;后来,又几乎是全部遗佚,并不曾继承下来。
  近来,大陆上论述「青萍剑」的专文、专书,已有多种。不但与韩师之所传习者不牟,就是不同派别之间,亦有争论。情况,又有趣地极似「螳螂摘要」之是是非非呢!
  韩师有「单剑进枪」(也叫「剑破枪」。)一套,部份学生曾修习之。而双剑只有单招用法,没有套路。
  韩师传有「行者棒」、「风磨棍」各一套。并界分之曰:棒短、可以齐眉;棍长、一定过顶。棒多双头用法,而棍以一端为主云云。
棒:  「行者棒」故老相传是源自《水浒》英雄武松——武行者;不是孙行者猴头猴脑的金箍棒。其实,所谓猴棍也是,从前是民俗阵头,戏曲舞台之扮演。近年,却成了中共「样板武术」中,极受欢迎的保留节目。尤其,与京剧中的《西游记》剧目一样,最受洋人之青睐呢。
  此棒系于馆中,得之于孙玉明先生;而孙先生自说是得自沧州城南,叶家三堡之某老者云云……
棍:  「风磨棍」之得名,是因为屡次「棍打一片」(与「枪扎一点」同为流行之武谚。)扫掠前后,有似推磨、汲水的风车之故。不知自何时何人而起,竟然写成了「疯魔棍」?变成「疯」狂的「魔」鬼,这就太厉害得怕人了。
  此棍又名「群羊棍」,而亦叫「五虎群羊棍」。韩师说:是因为套路中,有连续五次扫打,跳跃转身,打遍四方(最后一次归于中线。),有虎入羊群之势,故名。
  「风磨棍」、「群羊棍」,乃至于「疯魔棍」之名,向有同是一套,不是一套之异说。而且,若干门派,都想据为己有,以已非人,争吵从未论定。韩师亦只知是「长拳门」之技,得之于常秉章太老师。据知,尚有「棍破枪」,或叫「盘龙棍进枪」一套,似少传人。
  韩师授徒的开门套路,一般是「杨家枪」,亦称「杨家十三枪」。不知师承何人?出何门派?至于为什么叫「十三枪」?则系套路之外,要苦练十三个基本枪法之故。
  韩师早期课徒,一定以「四六式」站定,「中平枪」抱稳,而后是专注于「分合拦拿分左右」,「前手如管」空握,「后手如锁」主操的一个技法。此招看似简单,却要求天长日久之功。至少要练到将头上「枪缨」,随式分飘,一左一右,缨子甩直,绝不缠绕「枪头」,为初步功成之标准。
  「六合枪」习自孙茂林太老师,源出「长拳」。有时,也被称为「小六合」,则是区隔「六合大枪」之原故。韩师亦未能免俗地将「小六合」称为「花枪」;而又说:「其实并不太花,真正的『花枪』,人家耍起来,可花得厉害了」!
  其实,以长短分「大枪」,及「花枪」,都是皮相之论。只要有枪法,是武术,就都是枪。长大些的,叫「大枪」;短小些的,叫「短枪」。如《手臂录》中,吴殳自称其「峨嵋枪法」为「短枪」,就是实例。
  至于「花枪」,则以花巧为上,娱人而不伤人。自然,太长太重的耍不活,一般均以细、短、轻快为尚。
  韩师更授有「少林枪」一套,不审得之于王云鹏先生,或是「青岛国术馆」?套路漫长,而有些动作,虽有武术上的说词,已近舞台上的表演。
  综观韩师之所授,「杨家枪」、「六合枪」、「少林枪」均是极有名气,而流派又最多且杂的套路。各家练来,全不一律。能不以己非人,已属开明之士。若说比较研究,似乎尚难从事……
  韩师自说,也有「对扎枪」一套,部份不免遗忘云云……或因如此,从学之人,只怕不多。
  「虎尾鞭」亦叫「竹节鞭」,或是合称「虎尾竹节鞭」。「竹节」等同「虎尾」,指的是一节一节地楞起来的外形。如果强调材质之可怕,则也有叫什么什么「钢鞭」的。然而,此鞭并不一定用钢材。韩师携来台湾的一柄,就是坚木所制。
  至于「昆吾鞭」的套路,已见前述。
护手钩:  一般是一对,也有「单钩」之技;或是与刀配合,一手一械,而叫「刀里夹钩」。又因音近而误,常被叫做:「虎头钩」。与圆铲形的枪头,叫「斧头枪」,却被小说戏剧呼之为「虎头枪」,同出一例。
  韩师回忆:习「护手双钩」于常秉章太老师,套路有二:「坐钩」入门,全是基本动作。而「坐」、是「不出门」之意思。然后,则学「行钩」,而「行」、是行侠江湖之意云云……
  韩师曾憾:只学了「坐钩」,也有「护手钩进枪」(亦叫「护手双钩擒枪」。)一套。而没学「行钩」,就离开了。
  其实:今日以钩知名,甚至大陆上历届全国冠军的表现,几乎全无钩法。手中是钩,而运之似双刀,双棒。问题就出在不知钩性,与钩的真正用法——也就是只爱「行钩」,而没有练过「坐钩」。由此观之,韩师保存下来的这一套「坐钩」,真个是价值连城了。
  因为是一节一节的金属段子,以金属环子连缀,所以也叫「软鞭」。又因节数多寡,而有「九节鞭」、「十一节鞭」。据闻,曾有多至「十三节鞭」的。而、握在手中的一节——柄,究竟算不算在节数之内?也是说法不一。
  韩师认为:是不算在内的。因为:当折迭抓握「鞭梢」在手中时,应自第四、五节处,平分为二。至于在握柄前端,与第一节相连处,有用活动扣环的。韩师认为:只是以利耍花;打中目标时,太活了就使不上劲,无杀伤力。
  韩师教有「悠」鞭之法,而无固定套路。且说:「鞭鞭鞭,就是『编』」。
「悠」弄熟了,自行编串就是。所谓「鞭无成路」,就是此意。至于握鞭之法,鞭自虎口出的是正把、正握;鞭自小指底下出的叫反把、反握。韩师认为:练熟就好,无优劣之不同。
  更精彩的是,韩师力证,鞭是耍的,没有用处。玩玩可以,不可太下功夫,以免浪费,以免失望。因为,除了顶端「鞭梢」一节之外,打人不疼,有何可怕?
  「小扫子」亦名「手扫子」,形制略如「南派」之「两节棍」(自福建、入琉球、传日本,再到全世界的「空手道」,均有此械。拼法虽有出入,发音一仍是闽南话的「两节棍」。)。尺寸放大,便成长兵,叫「大扫子」。
  韩师的「扫子棍」,得自姜本河太老师。只有用法,没有套路。而其用法确是本色当行之技,说明了为什么是一长一短的形制。形制可能来自农具||枷链,然而用法是武术家的研发——非自农夫。全球各地,中外人士用「两节棍」如鞭子,似皮带;在肩头、腰际,甚至裆下转来转去,似极老练。然而,全是电影中的耍弄,习自外国。攻击时不知曲折,不作哄诱,也就是,没有「第二下」的布置与变化;耍得再溜,也不是「扫子棍」的本色用法。
  韩师自云:「三节棍」亦曾修习,而亦以为无用。分析「虎尾三节棍」、「龙须三节棍」不是流派之不同,乃是技法上有时单用头一节时,就叫「虎尾」;有时同用头尾两节,就叫「龙须」而已。
  韩师强调:只有头节打人,还有点威力,却往往被二三节所累,虽击中而力度已损消去了若干。技术好的,能利用屈折分节之形制取敌,又必须握固次节,以防自扯后腿;然而与「扫子棍」何异?多了一节,反成累赘。或有利于表演,眩人耳目;棍则击地发响,铁环叮当作声。然而实战无用,只有小说中才胡乱吹捧。
  韩师有「月牙铲」套路一趟,亦有「月牙铲进枪」(或叫:「月牙铲破枪」、「月牙铲擒枪」。)一趟。不详习自何人?传人亦似不多。
  特点在真能利用「月牙」之形制,锁拿来枪;而斩杀以「铲」,技法明确。真如常山蛇阵,头尾顾应,一引一击,确属「月牙铲」法之本真。
  韩师之「凤翅镋」法,不确知承续何人?「查拳」门中,实有此械,则可能来自常秉章太老师。又云:有「凤翅镋进枪」之套路。曾以「月牙铲」代用,说明镋的技法。强调:「凤翅镋」头沈,笨重;斩杀之威力不强,价值全在「开」枪。盖古时组伍作战,「开」出敌枪,稍控制之;则己方同组之兵卒,可用其它兵刃斩杀此枪,破阵杀敌。明将戚继光师法此意,就地取材,研创了「狼筅」,大破倭寇。
  惜因特别打造兵器价昂,学生中无此财力。韩师以为不妨俟诸来日,而终于未曾传授。
  韩师也教「匕首」用法,不设套路。而认为「短刀」、「短剑」,均同此理。只要弄清楚是一面刃——刀、两面刃——剑,正握、反握;单械、双械,均无大出入。韩师云有「匕首进枪」(或是「匕首破枪」。)一套,必须步子快,身法好,才练得出来云云……
  又认为:使用小兵刃之大忌,是在于忘了拳脚。一心只用手中「短匕」,成功之机率少,受制之可能多。
弓箭:  韩师云:也曾练过「弓箭」,旧时运动会中,也有「弓箭」之比赛。一是比准,以中靶多寡为胜负;一是比力,以开几个「力」(单位。)的「硬弓」分高下。
  然而,因无环境条件,并未传授。
  韩师终身课徒,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机关学校之大团体,有带早操式的「太极拳」,如总统府。有必修术科,不及格不能毕业的「擒拿术」,如中央警官学校。其它短期讲习、特训者,甚多。
  另一则是私人追随,大部份在「植物园」、「新公园」;小部份到柳州街宿舍受教的学生。学习时间之长短不一,认真之程度不一,练武之目的也均不一。
  更有一类,虽是少数,却曾私人受教。研习日久,心志愈坚;或由韩师评选,或系学生请求,遂依传统礼仪,拜师入门之弟子。又依军警校班之新制,呼之为一期、二期、三期……。
  民国四十年冬,国术界在基隆的高砂戏院表演后。由「国术馆」出身的范之孝先生为「引进师」,顾忠年(曾任台北市议员。)先生司仪,在韩师家中开了山门,收受了第一期徒弟,大约是:徐一飞、黄克忠、张金根、沈茂惠、朱正修、董玉珍(女。)、傅松南(侨居委内瑞拉,傅嘉宾先生之子。)
  其后,韩师曾有意一年一期,接引新人。然而,自二至六期,每期间隔之年数愈来愈远……不是无此意,实是乏此人。国术并不流行,学生人数不多。从中挑选,自非容易。而挑选仍以个人意愿为主,人品之考核不能精准,功夫的好坏多寡更是较少注重。
  从第二期起,从学之精英似有:唐克杰、姜长根(已殁…)、王建绪(已殁…)、连亚东、孟宪明(已殁…)、李茂清、陈以哲、林建寅、张根弟、陈常侍、史建良、薛源武(琉球。)、赵广胜(洛山矶。)、苍剑秋、于济长、方翠娥(女。)、马作起、曾可成、李应麟(夏威夷。)、朱水官、黄家水、陈文灿(洛山矶。)、李从吉、陈沂(洛山矶。)、徐鹏德(已殁…)、张树高(美国。)、胡邻(修士屯。)、王应文、梁纪慈(波士屯。)、沈仪、汪调源(日本。)、吴正一、张震沂、张燕林、谢辛庚、陈隆兰(女。)、周宝富……(以上排名,不按期数。)
  此中,有韩师当年从杭州教起的老学生,有其它老师门下学艺,来此选修兼习的;有年事已高,只以保健体操为目的的;也有并未行礼拜师,只是作伙同修的。现而今,已有人仙游不返,也有人出国创业。更有人献身国术,直至退休;也有人仍在研练,参与推广……
  第七期投入师门者,似有:陈顺德,郑金敬、孔仙洲、林良明(已殁…)、徐纪等人。其后,韩师亦曾零星地收徒数次,名姓欠详。
  之所以草此小文,自然,是为了纪念韩庆堂老师,及他老人家对我的训诲之恩。
  如果不是曾在「长拳」上头,打下一点微薄的基础,我不但绝无可能在后来的缘会中,续习其它的门派;而且,也不可能奠定我的研究方向,幸未目迷五色于博大精深的武术之海中。
  直承韩师之传承的师兄弟,很多;再传、三传的弟子,有许多也已投入了课徒宏道的行列。也许是三数代的时光,久了;国内外的区域,大了。不免,对于韩师的艺业,有人已有新的心得与研发,也有人仍有老的传说与误会。
  诚恳地,将我所仅知的些小部份,不计正误,呈现在此。固然,希望能获武林先进的指正,使匡不逮。而更重要的,仍然在提议同门诸君子,一起来口述笔记,记述韩氏武技精博之内容。务必使后之学者,知所遵循。怀恩报德,固莫大于继志述业呵!韩师的学生很多,拜门的人数也不少。此处所录,必有遗漏、颠倒、谬误。除了请求原谅之外,更望赐予补充订正。
  特别是韩师往生之后,曾有徒子徒孙,熟人旧识,来家翻检遗物。
  兵器、拜帖、武术资料,及手绘的小人图十余幅,均告遗失。深望:藏宝诸君,善用这些遗产,继承韩师遗志,提升一己功力,回馈台湾武林——也就是韩师的生平至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华三节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