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输出质优价廉的商品

查看: 436|回复: 10
问:如果理解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政策?(针对中国谈)
简单点说就是发展中国家进口大于出口。
1、服务业中的许多部门,如银行、保险、通讯、信息、咨询、法律事务、 数据处理等,都是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在发展中国家里, 这些行业是非常脆弱的,不具备竞争优势; 2、发展中国 家的服务部门尚未成熟,经不起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冲击, 过早
因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资本巨头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具有攻击性。
xiongcaiweilve
e 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 优惠 如联合国的经费问题 是个个国家出的, 可以说是 发达国家多出 发展中国家少出 甚至一些贫穷国家不用出 这是对他们的照顾
南方都市人
(1)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发展中国家能够进口经济发展急需,而本国又不能满足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从而有利于解决生产发展与服务业落后的矛盾。 (3)外国企业竞争
一、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服务业还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而在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银行业,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相关业务,它们进入金
发达国家一直让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以对方开放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以及更为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
新一轮谈判的领域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立尝目标 新一轮谈判必须要进一步自由化的领域是农业和服务业。 (一)农业 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利益差别较大: 1.对由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其立场较为鲜明,它们将主张:(1)尽早全
平民百姓告状
(七)服务贸易长期逆差 年,中国服务贸易迸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直保持小额顺差。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后,除个别年度 (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4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各自出现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各自出现的问题?
09-11-19 &匿名提问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界兴起了一股新浪潮,出现了“国际贸易新理论”。该理论发展成为两个分支(Krugman,1983):一个分支为产业内贸易,另一分支为技术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解释了产业间的贸易形式,而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制造业贸易中贸易更多地是由于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引起的。该理论在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引入产业组织理论考虑微观市场结构后,经Krugman (81)、Helpman(1981)、Brander(1981)、Lancaster(1980)和Ethier (1982)等学者发展,已成为一个较完善的理论。    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模型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战略,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条件、模式和新的机会,并对我国新形势下的新贸易战略调整提出理论解释。      一、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模式    1.自生技术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产业间贸易反映了要素禀赋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体现了规模经济优势。但本文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而此处的静态分析指得就是某一特定时期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内贸易分析。这种垂直型的贸易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异,而这种技术差异正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金、人才、技术上的优势,在高科技产品生产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由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生产的、普及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劳动力投入是产品的最重要成本;根据要素禀赋理论,此时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将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低技术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    由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知,在发展中国家低技术产品是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而高技术产品是其资源稀缺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应专业化生产低技术产品并向发达国家出口,同时进口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此时双方都能从相互贸易中获取利益。    2.技术转移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考虑到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因技术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便是动态分析。经济学家Vernon认为产品就像生物一样,有新生、成熟与衰退,依次完成一个循环。他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而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反映在国际贸易上,便是以技术差异性商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先进的工业国技术水平较高,不断创新推出高技术产品;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成本低,则主要生产已标准化了的一些普通技术型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也会出现动态产业内贸易。    本文通过一个技术等级——成本曲线模型(图1)采论述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状况。    附图{F52N729.BMP}    图1    在图1中有两条技术等级成本线,它们都是斜向上的曲线(Ⅰ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Ⅱ曲线代表西方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产品技术等级越高,研究开发的费用也就越高,因而该产品的成本也就越高。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等级成本线要较发达国家的平缓。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科研基础雄厚,科研人才多,他们在相等程度上提高的技术等级所花成本要比科研水平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小。两条技术等级成本线有一个交点A,笔者称之为技术创新点。该点的含义是,处于A点以上技术等级的产品为产品生命周期中初始期产品,这时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该类产品成本中占主要比重,因此研究开发费用是这类产品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拥有人才与资本优势的发达国家将具有比较优势;处于A点以下技术等级的产品为成熟期产品,这类产品已达标准化生产,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品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此时将具有比较优势;而处于A点的产品表明,这时发展中国家在该类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拥有较高的生产率(可能是规模经济的结果,如中国的家电业与印度的软件业),生产成本较低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从图中来看,当处于A点以下劳动力成了最重要成本时,如处于B等级的产品,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成本为C[1]小于发达国家成本C'[,1];而处于A点以上当研究开发费用成了最重要成本时,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如处于E等级的产品发达国家成本为C'[,2]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成本C[,2]。因此,当双方不存在歧视性贸易壁垒等战略方面的考虑时,彼此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为:西方发达国家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A点以上技术等级的产品,并向发展中国家不断转移次一级过剩的技术(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模仿创新),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提升,从而取得动态的比较利益。      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机会    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进而可以在局部的一般性知识产品生产上取得生产上的规模或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从而可以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直接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并获得更大利益。此时两类国家生产者得到的利益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扩大,而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利益主要来源于商品可选择性的增加。这里笔者运用Greenaway提出的贸易利益分析模型进行解释。    附图{F52N730.BMP}    图2(a)表示贸易之前一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获得情况。图中假设一般性技术产品具有X和Y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同属于这种产品的无数差异商品,图中横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种组合,U[,1]就是其中一种组合,而消费者的偏好可能是横轴上的任何一点所表示的组合。假设每一种组合都有其固定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规模经济或技术上的垄断,一个厂商不会去生产所有组合。假定一国只生产一种组合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有些消费者可能买不到他们所偏好的商品。图2(a)表示这个国家只生产一种组合即U[,1],而消费者的偏好则是从D到E的各种组合,这样每个消费者所得的效用的大小就取决于他们的偏好与U[,1]的接近程度。图中ADFE是所有消费者剩余,AF表示偏好为U[,1]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GH表示偏好为U[,2]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偏好在U[,1]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而偏好在D和E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为零。    再看生产者的利益。图中的DFE表示生产者剩余。偏好接近D和E的消费者,可能只购买很少的U[,1]以满足其偏好,所以这一部分买者带来的生产者剩余较小,而偏好为U[,1]的消费者对U[,1]的需求最大,因此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就很高,通过这一部分买卖,生产者所得生产剩余就最大。因此三角型DFE 能够表示出全部的生产者剩余。结合前面的消费者剩余的分析,三角形DAE就表示了生产U[,1]时这个国家所得的福利。当发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之后,这种福利状态将发生变化。当B国与C国在知识产品上进行贸易时,假设该产品只由X和Y两种主要属性组成,两国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偏好有一定差异。如图2(b)所示,在进行贸易之前B国生产U[,1]种组合的产品,C国生产U[,2]种组合的产品。当两国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者都能得到更接近其偏好的产品。具体来说,B国偏好在MJ的消费者可在C国购买U[,2]种组合的商品,U[,2]比U[,1]更接近其偏好;而C国偏好在KM的消费者可以在B国购买U[, 1]种组合的商品,U[,1]比U[,2]更接近其偏好。通过贸易之后,双方的消费者都得到较大的满足,由此而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也大于贸易之前。如图2(b)所示,C国偏好在KM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前的KNM和KPN增加到贸易后的KONM和OQPN;B国偏好在MJ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从贸易前的MNJ和NPJ增加到贸易后的MN-SJ和NPTS。总的看来,贸易之后B、C两国净增福利KQP和JTP,其中既有生产者剩余也有消费者剩余。这样在基于偏好差异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之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得的净福利都比贸易前增加。而且,两国的偏好重叠越大,则通过这种产业内贸易所得净福利越大。    发展中国家通过高科技产品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由Linder的重叠需求理论可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偏好重叠越大,则它们之间通过产业内贸易得到的净福利也将越大。      三、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贡献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为例    前几部分已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经济技术日益融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产品领域内进行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反映在世界出口商品结构上就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各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近年来在新经济的刺激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见表1),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形势下可以在局部产业突破要素禀赋分工基础,直接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    此外,本文以机电产品这一特定行业为例,根据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十年》,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年),年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国际贸易》相应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与出口额(《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年)的资料,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说明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假设产品出口贡献度Y为反应变量,出口依存度X为回归变量,b[,0]、b[,1]为待估参数,则可建立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i]=b[,0]+b[,1]X[,i]+e[,i]    经回归后可得方程:    Y=-12.9X    t(-2.1)(n=15)    R[2]=0.7776  {F52N731.BMP}=0.7604    D.W=1.3522 F=45.4424    可见,回归式可以很好地通过t检验和F检验,经调整的拟合优度超过76%,很令人满意。这说明了Y(产品出口贡献度)是X(出口依存度)的单增函数,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越来越大即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体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面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贡献度也会越来越大,也说明了随着中国关税的大幅降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转移、输入的成熟技术产品生产会越来越多,最终中国将成为世界的超级加工厂。至此,本部分从实证方面对前面的理论分析作了补充,揭示了产业内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      表1 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概况及出口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年)    附图{F52N732.BMP}    资料来源:据鲍晓华测算,原载:《财经理论与实践》6~109.      表2 关于Y与X的统计资料 (Xi、Yi单位:%)    附图{F52N733.BMP}    注:之所以数据从1985年开始取,是因为1985年以前中国还未建立一套规范的核算体系。表中Y=机电产品出口额/出口总额。X=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四、结论与启示    发展中国家在出口战略中应坚持扶植国内企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模仿、专业化经济等各种手段进行技术积累以推动这些自身本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却发展潜力极大的行业的发展,最终使本国该行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升级,化潜在优势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进入较优的国际分工地位,分享更多的贸易所得。    我国现已加入WTO组织,各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采取何种贸易战略以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促进经济增长,将是我国政府迫在眉睫的一个重大政策任务。因此,我国在考虑贸易战略时,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自身的静态比较优势,而应该从动态角度来把握比较优势,即对于具有潜力的高科技行业在短期内可以违背现有的、外生的比较优势对其进行保护,并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模仿、专业化经济等手段进行技术积累,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以使长期内这些行业发生绝对优势逆转,从而化潜在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进而使本国跻身于较高的国际分工地位。同时对那些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完全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这是笔者所谓的开放性竞争优势战略。我国政府在实行开放性竞争优势战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各种贸易政策的保护目标或目的不是替代进口,而是为了使被保护产业逐渐形成竞争优势最终扩大出口。这些贸易政策都应该是开放性的,即这些政策会随时根据国内被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逐步放松保护的力度。    2.注意灵活运用规则来对进口实行保护。除了运用国内法律壁垒来保障国内产业外,还应该有理有据有节地针对WTO规则的“弹性部分”实行灵活的进口保护。例如利用WTO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的条款,在某些产品上不遵守国际标准而是制定出符合本国特殊民族文化习俗的技术标准,以使按照贴近民族习惯的技术标准开发出来的产品对进口品形成销售替代。    3.在关税结构设置上应倾向于保护国内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对国内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应完全放开。即应该实行一种瀑布式的关税结构,这种关税结构随着产品国内加工度的加深,使关税税率不断上升,也即对初级产品进口免税或征收很低关税,对半成品征收相对高的关税,对最终产品征收最高关税。    4.在产业发展政策上,政府应对高科技、附加值大的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如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实行行业性的政策倾斜。可实施一些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对这类行业中企业的创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兼并提供方便的政策服务。【参考文献】     [1] Brander James A.,Intra-Industry Trade in Identical Commodit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ebruary, 11, 1981.     [2] 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1995.     [3] Ethier Wilfre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cturn 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72,1982     [4] Helpman Elhan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Eeonomies of Scale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 A Chamberlin- Heckscher-Ohlin Mod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ugust, 11,1981.     [5] Krugman Paul,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ovember, 9,1979.     [6] Krugman Paul,Scale Economic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0, 1980.     [7] Krugman Paul,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9,1981.     [8] Krugman Paul,New Theories of Trade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73,1983.     [9] Lancaster Kelvin,Intra-Industry Trade Under Perfect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y, 10,1980.     [10] Lindert Peter H. and Jeffrey G. Williamson,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NBER working paper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编者按: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经商处参赞荣延松向本报记者介绍,今年1—7月,中国南非双边贸易额为39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中国从南非进口额为30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中国向南非出口额为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
  近年来,南非把对外贸易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自2003年以来,南非各大城市已建起了3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商城。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受到南非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华商在南非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南非的中国商城经营现状如何?中国商城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南非的一些中国商城。
  整洁的店面,精心装饰的玻璃橱窗,琳琅满目的商品艺术地陈列着。这是记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新开业的利弗尼亚东方商城看到的一幕。这个使用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商城内共有110多家店面,还有超市、邮局、银行和健身中心。
  南非东方商城投资集团总经理郑枫告诉记者:&这是10年来我们在南非所开的几个东方商城中最漂亮的一个,也是华商第一次将中国商城开进南非约翰内斯堡桑顿高档商业区。&
  自2003年以来,南非各大城市已建起了3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商城。今年仅约翰内斯堡就建成了利弗尼亚东方商城、江西商城、精品城等中国商城。
  &成功者心里都怀揣着自己小小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初,摆地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商店;进入新世纪以后,建商城。南非华商经营模式20多年来不断升级换代。中国商贸城董事长李新铸对记者说:&华商最早做批发业务是在家里,后来则是仓储式的,而现在,中国商贸城正努力提供商、住、物流一条龙服务。&李新铸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说,&成功者心里都怀揣着自己小小的梦想!&
  非洲商贸集团总裁徐长斌的梦想是继续完善他旗下3个中国商城的管理水平,引导、教育商户遵守当地法律,真正做到入乡随俗。徐长斌说,非洲商贸有450家商户,一到周末根本找不到停车位。但南非的中国商城要长远走下去,必须更加健康地发展。郑枫在利弗尼亚东方商城有一家名为&中国风&的商店,专卖唐装、旗袍、茶具、灯笼等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精品。她说,刚到南非时,她端过盘子,摆过地摊,但无论生活、工作怎样艰苦,箱子里的两件由上海老师傅手工缝制的旗袍始终牵系着自己的梦想。等她有了点积蓄,便开起了旗袍店。后来,她因为办东方商城,搞管理,旗袍店停开了。现在中国商城开进了高档商业区,她便毫不犹豫地重新开了这个店,继续传播中国文化的梦想。
  &南非人对中国商品的喜爱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檀香扇一次买80把,丝织口红盒一次买200个&,郑枫说,当地人买去都是作为婚庆、纪念活动的礼品。
  &中国商品给低收入者过上富裕生活的机会&
  东方商城执行董事覃昌华认为,新南非建立后,制订了《黑人经济振兴法》,在经济政策上向黑人作了一定倾斜。经济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的黑人必然会对生活有新的要求。
  在江西商城,记者碰到软件开发工程师托尼突,他正在为新家购买窗帘和床上用品。他告诉记者,中国商品给低收入者过上富裕生活的机会。南非人爱美,讲究生活情趣。在布鲁玛东方商城,英文教师凡妮莎特意来买一些大孔珠,送给自己的妈妈和亲戚做礼物。她说,这里的大孔珠一颗才卖1兰特,而同样的珠子在当地人的店里一颗却卖到3到4兰特。这些大孔珠可以镶在吃饭的刀、叉和勺子上,既美观,还可以防止磨手。她告诉记者,每个月她都会至少来一次东方商城淘宝。
  居住在伊登维尔的穆瑞尔和母亲罗斯开车经过时看到利弗尼亚东方商城的广告,便进来转转。在一家精品店,她选中了一幅喜鹊登枝的屏风,定价还不到550兰特(1兰特约合0.622元人民币)。罗丝说,她们计划买屏风已经很长时间了,曾去不少商城和店铺看过,但价钱及商品都无法令她们满意。此次运气很好,选的样式很喜欢,价格也便宜,可以放在家里喝茶的地方。她表示,经常会去唐人街附近的商城,和那里的商城相比,这个新商城非常专业,漂亮、干净、舒适,她以后会常来。
  在南非中国商城购物、批发的也有来自非洲其他国家的顾客。一位尼日利亚籍顾客在挑选旗袍,记者问她为什么对旗袍如此感兴趣,她说:&穿着中国韵味的旗袍是一种时尚,因为非洲穿旗袍的人不多,我穿在身上在人群中就特别引人注目。&
  中国商城开到哪里,哪里的地皮就会涨价,约翰内斯堡皇冠区商业联盟主席理查德充满感激地说,因为中国商城的存在,10年来皇冠区的地价已从每平方米210兰特涨到每平方米3000兰特。
  &中国商城给了我极好的就业机会&
  就业是所有非洲国家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非洲商贸城,记者随机采访了两家店铺。
  在一家叫&莎莎&的小商品店,来自中国东北的侯晓雪和印度裔南非人马海西都表示,店里23名员工中只有两名中国人,其余都是当地人。
  雇用当地员工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他们懂得当地人的消费心理,接得上地气。李新铸说,据估计,南非全国30多个中国商城能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大约30万个。27岁的埃德拉来自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的雷地史密斯镇,到东方商城当导购之前,她在一家餐厅工作。埃德拉说,那时每天要干到凌晨两点左右,回家不仅交通不便,最主要的是晚上还非常不安全。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经商处参赞荣延松向本报记者介绍,今年1&7月,中国南非双边贸易额为39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中国从南非进口额为30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中国向南非出口额为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荣延松认为,尽管中国出口南非的日用轻工业产品在两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是很大,可它的分量却不容忽视。
  荣延松认为,中南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南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增强。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促进了人员和经贸往来;第二,近年来,南非把对外贸易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尤其加强了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第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资源有较大的需求。南非的矿产品、基础金属及产品、贵金属、钻石珠宝等产品,约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90%;第四,南非实施提升就业、改善民生的经济振兴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医疗和交通设备、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大涨。而中国产品由于质量可靠,兼具价格优势,成为南非大规模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400-779-0282,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相关新闻:
以下内容,可能对你有帮助:
我要发帖,南非把对外贸易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VIP企业推荐
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3.00现价:3.00原价:25.00现价:8.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
原价:2.00现价:1.5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
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
原价:25.00现价:25.00原价:15.00现价:13.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
原价:10000.00现价:8000.00原价:10000.00现价:8000.00原价:10000.00现价:850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原价:0.00现价:0.00
原价:15.00现价:13.00原价:300.00现价:280.00原价:10.00现价:8.00原价:6.00现价:6.00原价:12.00现价:10.00原价:100.00现价:80.00
【】【】【】【】【】【】【】【】【】
12345678910
我司1987年建厂(已有19年历史 工厂主要生产各类编织草帽,各类 运动鞋、跑鞋、篮球鞋、足球鞋 缝纫机
应用电子 工商行政管理 广告 计算机 广告 汉语言文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