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逃跑的新兵入营准备工作却救了副营长是哪部影片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NDQzMzk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我的纪念馆
讨论贴吧展台 - 族脉网
近现代王姓家族地域分布
发帖用户:&
发帖时间& 00:59:40&&&浏览次数&14734&跟帖次数&15
作者邮箱: [ 22:45:49] 北京市:宛平王氏、通县宋家庄王氏。 天津市:天津王氏。 河北省:保定清苑王氏、滦县王氏、新城王氏、抚宁王氏、沧县王氏、临漳王氏、宁晋王氏、阳原王氏、文安王氏、枣强王氏、沧州王氏。 山西省:灵石王氏、临晋王氏、洪洞王氏。 辽宁省:本溪王氏。 上海市:上海王氏、嘉定王氏、南汇王氏、松江王氏。 江苏省:三沙王氏、南京王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江宁闸头王氏、溧水江左王氏、睢宁王氏、丰县王氏、东海王氏、赣榆王氏、淮阴王氏、阜宁王氏、泰州王氏、江都王氏、泰兴王氏、如皋王氏、海安王氏、镇江润东王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镇江沙州王氏、镇江顺江州王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镇江金沙王氏、镇江苦竹王氏、镇江三槐王氏、丹阳云阳包港王氏、句容王氏、常州王氏、句容曲句白阳王氏、常州毗陵王氏、常州瓦屑域霸王氏、常州延政郑墅王氏、常州尹沙王氏、常州晋陵王氏、常州毗陵魏墅金台王氏、常州晋陵夹城王氏、武进王氏、金坛王氏、无锡王氏、无锡锡山王氏、江阴暨阳古竹王氏、江阴暨阳紫岩新湖王氏、江阴暨阳紫岩潭头王氏、江阴暨阳幞峰王氏、江阴暨阳梓里王氏、江阴东沙古塘王氏、江阴东沙筑塘王氏、江阴绮山东沙王氏、江阴暨阳锁金王氏、宜兴王氏、苏州羌区王氏、常熟太原王氏、吴县太原王氏、吴县夏侯桥王氏、吴县莫厘王氏、昆山王氏、吴江舜湖王氏、太仓王氏。 浙江省:浙东王氏、三桥王氏、浙江王氏、杭州王氏、杭州王氏、临安漳溪王氏、萧山王氏、萧山芋王氏、萧山新发王氏、萧山县车里庄王氏、萧山西河王氏、萧山庙后王氏、桐庐桐江王氏、淳安马山王氏、镇海东馆王氏、镇海蛟川王氏、镇海五里牌王氏、镇海新添庙桥王氏、余姚姚江开元王氏、余姚双雁乡王氏、余姚官人宅王氏、余姚兰风王氏、余姚上塘王氏、余姚臧墅王氏、鄞县王氏、鄞县鄞江王氏、鄞县唐堰王氏、鄞县鄞东五都王氏、鄞县四明梅江王氏、鄞县横溪王氏、鄞县四明清源王氏、鄞县王港王氏、鄞县松下王氏、鄞县鄞东下水王氏、鄞县马湖王氏、鄞县桃源王氏、鄞县兰江王氏、鄞县甲材王氏、慈溪王氏、慈溪花园王氏、奉化王氏、奉化箭岭王氏、奉化桐坑王氏、奉化西锦王氏、奉化浦口王氏、奉化葛竹塘里田屋王氏、奉化连山桐溪王氏、奉化浦口王氏、奉化小万竹王氏、奉化双桂状元坊王氏、象山舫前王氏、象山象西舫前王氏、象山沙冈王氏、象山丹城王氏、温州东嘉英桥王氏、嘉兴支桥王氏、嘉兴新篁王氏、嘉善太原王氏、嘉善秀溪王氏、平湖当湖王氏、湖州吴兴北濠王氏、湖州太原王氏、绍兴石池王氏、绍兴山阴酿川王氏、绍兴山阴前梅王氏、绍兴山阴天乐王氏、绍兴山阴梅溪王氏、绍兴山阴璜潭王氏、绍兴新河王氏、绍兴中南王氏、诸暨牛皋岭下王氏、新昌琅邪王氏、新昌南屏王氏、新昌天姥王氏、新昌梅山王氏、上虞槎浦王氏、上虞达溪王氏、嵊县金庭王氏、嵊县琅邪王氏、嵊县天姥官塘王氏、嵊县剡邑王氏、嵊县剡北灵芝乡王氏、嵊县剡南王氏、嵊县剡溪王氏、嵊县剡北枣树湾王氏、嵊县剡东王氏、嵊县剡西石璜王氏、嵊县东林王氏、金华王氏、金华赤松王氏、兰溪江东王氏、兰溪双牌王氏、兰溪平川王氏、兰溪太原王氏、兰溪荷龙里王氏、兰溪慕源王氏、永康王氏、武义东湄王氏、东阳太原厚里王氏、东阳太原龙降王氏、义乌南陵王氏、义乌凤林王氏、义乌凤林蒲潭王氏、常山傅岩王氏、常山水南山兜王氏、常山龙峰王氏、常山虹桥王氏、常山芙蓉王氏、常山定阳王氏、常山湖峰王氏、常山金谷王氏、常山富足山王氏、常山毛良王氏、常山彭川王氏、常山横山王氏、常山长川王氏、临海蟾溪王氏、临海北涧王氏、临海岭跟王氏、临海西溪王氏、仙居岐山王氏、仙居乐安王氏、天台太原王氏、黄岩西桥王氏、黄岩南隅花厅王氏、黄岩柔桥王氏、遂昌王氏、缙云五云王氏、松阳花田畈王氏、松阳太原王氏、礼江王氏、箬溪中街王氏、宁溪中宅王氏。 安徽省:合肥王氏、芜湖王氏、怀远王氏、宿县王氏、无为濡须王氏、泾县东阳王氏、泾县安吴王氏、泾县金鼎王氏、泾县柳溪王氏、徽州新安王氏、徽州厚川王氏、黄山王氏、休宁宣仁王氏、溪盘川王氏、溪庙子山王氏、歙县泽富王氏、歙县新安王氏、歙县歙邑虹源王氏、祁门高塘鸿溪王氏、祁门祁邑苦竹王氏、祁门上箬琅邪王氏、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怀宁王氏、怀宁柘涧山王氏、潜山潜阳琅邪王氏。 福建省:福建开闽忠懿王氏、闽侯西清王氏、同安珩厝王氏、同安灌口王氏、安溪柑园田尾王氏、安溪树林镇山子脚溪埔王氏、安溪岩岭山王氏、浦城深溪义门王氏。 江西省:萍乡萍派王氏、萍乡小库村王氏、萍乡昭萍王氏、婺源武口王氏、婺源新安武口王氏、婺南中云王氏、婺南云川王氏、婺源金源山头王氏、婺源双山王氏、万载王氏、万载南田王氏、奉新新吴王氏、临川三公王氏。 山东省:淄博淄川县丰泉乡王氏、淄博淄川王氏、淄博颜山王氏、桓台王氏、桓台大槐王氏、桓台新城王氏、昌邑王氏、高密王氏、诸城王氏、烟台王氏、文登王氏、莱阳王氏、栖霞王氏、黄县芝阳王氏、黄县太原王氏、黄县城内王氏、金乡王氏、滨县王氏、无棣王氏、冠县馆陶王氏、临沭王氏。 河南省:开封大梁王氏、修武后马作王氏、汤阴王氏、柘城王氏、西华王氏、太康王氏、郏县王氏、禹县角山王氏、西平王氏、光山王氏、南阳王氏、嵩县王氏。 湖北省:新洲王氏、孝感王氏、汉川王氏、黄冈王氏、红安王氏、崇阳王氏、石首王氏、枝江县安福寺王氏。 湖南省:湖南王氏、宁乡湘乡安化王氏、长沙奎山王氏、长沙涧湖塘王氏、宁乡宁邑王氏、宁乡楚南沩宁东湖王氏、宁乡大冲王氏、湘潭王氏、湘潭衡湘王氏、湘潭中湘山塘王氏、湘潭中湘留田王氏、湘潭石浦王氏、湘潭中湘三界王氏、湘潭泉冲王氏、湘乡同德王氏、湘乡上湘品泉王管王氏、湘乡安乐王氏、湘乡上湘城南王氏、湘乡山涛王氏、湘乡荆薮王氏、衡阳王氏、衡阳渔溪王氏、岳阳王氏、湘阴王氏、永兴高仓王氏、桂阳王氏、桂阳燕溪王氏、东安王氏、武冈王氏、沣县王氏、沅江王氏、安化永乐王氏、永顺龙塔王氏、沅江复兴垸王氏。 广东省:广东王氏、新丰王氏、饶平王氏、东莞圆沙王氏、东莞鳌台王氏、东莞王氏。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王氏、博白王氏。 四川省:成都王氏、蒲江王氏、蜀西崇阳王氏、长寿王氏、泸州王氏、泸县王氏、合江王氏、绵阳王氏、内江王氏、内江龙桥王氏、简阳王氏、仁寿王氏、洪雅王氏、高县王氏、仪陇王氏、宣汉王氏。 云南省:镇彝威王氏、晋宁王氏、镇雄王氏、大理洱源王氏。 陕西省:鄂县王氏、横山中湾王氏。 台湾省:龙塘王氏。 王氏不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从东南亚至欧美,都可有王氏人物的活动足迹,其中不乏业绩卓著的知名人物。
王氏的帝王国君 -- 王 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新莽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8~25年为期十七年,终年六十九岁。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逝世于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的显赫和他的家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王皇后。 王莽的祖先原来是被秦国所灭的齐国王氏子弟,到了汉武帝时,家族中有个叫王贺的进宫做了绣衣御史,这本是一个小官吏,但这使王氏有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王贺的儿子是王禁,王禁的妻妾共生了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的女儿王政君就是汉元帝的王皇后。 和王皇后有关的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当时,为了避讳他父亲王禁的名字,将“禁中”改称为“省中”(都是指皇宫内的禁地)。古代的避讳很多,如“春秋”改为“阳秋”就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简文帝的母亲小名叫“阿春”。 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逝,儿子刘骜即位即汉成帝。汉成帝尊生母王皇后为皇太后。此后,王氏家族开始显赫朝野:国舅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当朝第一权臣,他的其他兄弟,也就是王莽的伯伯叔叔都封了侯,但王莽的父亲王曼因为早亡,没能封侯,这使王莽和其他堂兄弟相比寒酸了许多。 但这并没有使王莽灰心丧气,相反倒激发了他出人头地的欲望。他从小就谦逊有礼,而且节俭勤奋,拜名士为师,虚心学习,苦读经书。回到家里,也是很恭敬地孝顺母亲和寡居的嫂子,负责教育已亡兄长的孩子。他还广交朋友,对待掌握朝政大权的叔叔伯伯们,他更是恭敬有加。 在公元前22年即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独掌朝政的王凤生病休养在家,王莽侍奉左右,基本上没有离开,还自己亲口尝药,以免烫着伯父,前后几个月没有解开衣带好好休息,其孝道超过了伯父的儿子们,这使王凤极其感动,王莽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王凤的临死时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太后和成帝都答应了。不久,王莽就做上了黄门郎,虽然官品很低,但这是皇帝身边的官职,升迁的机会很多也很快。果然,没多少时间成帝便升王莽做了射声校尉,品秩二千石,相当于地方的郡守,官职已经很高了。这时的王莽仅仅二十四岁,可谓前途无量。 这之前的王莽还不能说就是一个奸臣,因为他小时候对母亲的孝顺不可能是虚情假意的,小时的家境苦难使他对母亲加倍关照,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因为以后人做的坏事就将原来的事一概否定。实际上,人的欲望是一步步膨胀起来的,一点点变化的。王莽后来篡汉建立“新”朝,就是他出人头地,以及对小时候寄人篱下、长期所受压抑心理的一种消解。 在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同时,很多的名士也联名上书,赞誉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便顺水推舟,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其中的骑都尉表示武官,而加上光禄大夫便可以参与朝政大事了,至于侍中更加重了他的权势,因为侍中可以侍奉皇帝身边。 三十来岁的王莽已是掌握大权的重臣了,但王莽并没有显露出一点骄横之气,相反,他更加谦恭了。不仅广交名士,和众大臣友好往来,还经常将家财分发救济贫寒的宾客。这时的王莽确实有些做事给别人看的意味了。王莽当时之所以不敢太放肆,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这就是淳于长。这也是王氏的外戚之一,并且其官位和声势在王莽之上。当初,为了能日后高升,他极力说服了太后,将成帝宠爱的妃子赵飞燕立为皇后,这使汉称帝对淳于长感激不尽。很快便封他做了关内侯,然后又封定陵侯。 这个淳于长虽然有计谋,但没有长久的大谋略,在得志之后便忘乎所以,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个王莽正在盯着找他的短处。大权在握的淳于长骄横过度,还和被废的许皇后的寡居姐姐许嬷私通,后来又纳为妾。淳于长为了讨被废许后的欢心,向成帝说情,使成帝又将许后升为婕妤,但淳于长胆大包天,对许后也敢调戏。这事被王莽举报,使淳于长丧失了所有的要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最后,汉成帝将他定为大逆之罪(封建社会“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淳于长死于狱中。 不久,任大司马大将军的叔叔王根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摄政。在公元前8年,汉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这时王莽不足四十岁。 高升后的王莽依然是那么谦逊有礼,他找来贤德的人做官,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都拿来分给大家,而他自己却极其节俭。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也到门外迎接,但众夫人却将她当作王府家的仆人了,因为王夫人的穿着太普通太节俭了。 王莽和后来的袁世凯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罢职回乡。王莽也是这样,在公元前7年汉成帝病逝,但汉成帝没有儿子,结果,由汉元帝的孙子刘欣即位即汉哀帝,这样就使其母亲傅姓一系亲属成了外戚,与王氏势力发生了权利之争。王太后为了稳定朝政,让王莽辞去官职。王莽在京城闲住两年后,被汉哀帝赶回了南阳自己的封地。不过,太皇太后的存在给王莽的复职提供了条件。 回乡后的王莽没有消沉,他对名士更加礼遇。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王莽借题发挥,他让儿子自杀偿命。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拿儿子性命为赌注,王莽确实很残忍。 王莽的行为起了作用,众多大臣纷纷为他求情,要求恢复他的官职。恰好这年又发生了日食,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惩罚的征兆,说明皇帝政事有错误的地方。这又成了为王莽说情的大臣们借题发挥的好借口。汉哀帝只好下诏将王莽召回京城。王莽回京一年之后,汉哀帝病逝,他也没有儿子,结果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做了新帝汉平帝的辅政大臣。接着,王莽将傅姓外戚赶出了京城,而他自己却当上了“安汉公”。 王莽又命手下人上书太皇太后,表面说她应该保重贵体,不该太劳累,不必亲自处理小事。实际上是为了给王莽专权争取机会。太皇太后居然答应了,将大权基本上给了王莽这个侄子。 这时的王莽开始显露他残暴的一面:他的长子王宇看不惯父亲的跋扈专权,便密谋劝谏。王莽得知后把王宇投入监狱,王宇最后服毒自尽。但王莽并没有就此罢休,他通过制裁王宇的妻弟吕宽,将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员及其亲属牵连处死的达几万人之多。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王莽又设法让女儿做了平帝的皇后。然后,王莽得到了“宰衡”的称号,位居上公。平帝逐渐对王莽不满,但未等平帝采取措施,便被王莽毒死了。王莽又将刚两岁的刘婴扶上帝位,儿子则当起了“摄皇帝”。这时的王莽已经有了篡位之心。 在公元8年,王莽终于宣布取代汉朝,改国号为“新”。 王莽首先改革了官制,将传说的上古官制拿来和汉朝官制结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中央设置了四辅、四将、三公、九卿和六监。地方上则将全国分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设州牧,郡的长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为卒正、连率和大尹。县则设县宰。 关于土地改革,王莽参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颁布“王田令”,即将天下土地改称为“王田”,同时禁止土地的买卖。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满八人,但土地超过了九百亩,就要将多余的土地交给国家,再分给本族人耕种。以前没有土地的家庭则依照一夫一妻一百亩的标准分配。违背法令的人将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会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流放后还要服劳役,以后也不准再返回家乡。 王莽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响国家劳动力的减少,还颁布了“私属令”,将奴婢改称为“私属”,禁止买卖,违令者也是流放。 王莽此后还颁布了“五均”、“赊贷”以及“六管”。所谓的“五均”,就是由国家来管理工商业和物价。而“赊贷”就是由官府在百姓遇到诸如丧事、祭祀和经营工商业无钱时,向百姓发放贷款,但利息相对要少一些,工商贷款利息每年百分之十,而丧葬和祭祀贷款则不收利息。但是,祭祀要在十天内还清,丧葬归还期限则是三个月。另外,国家还将盐、铁、酒收回专卖,国家垄断铸钱,国家管理山林水泽,并收山泽税。这一共是五项,加上国家负责的“五均”、“赊贷”,就称为“六管”。 经济方面还有币制改革,而且有四次之多,王莽时期的钱币现在已经成了收藏的珍品。 王莽的新政并没有使他的政权稳固,他篡权有术,但守权时却束手无策。首先,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北方匈奴的不满,致使边陲重起战祸。他做了皇帝后,觉得少数民族的首领也称王,是不符合大一统的传统的,于是,他派人出使匈奴,收回汉朝原来给的印玺,换给新朝的印章,匈奴的单于也知道“玺”是皇帝专用物,而“章”则是臣子用的。于是,单于想要回印玺,但被使者弄碎,单于盛怒之下发兵南下。王莽也四处征兵应敌,结果匆忙中召集的各地士兵毫无战斗力,打仗不行,骚扰百姓却很在行。北面没有安定,内部就开始混乱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是内部,而且是王莽的手下重臣,其中,甄丰虽然受王莽器重,但心里不满他取代汉朝,这也是封建社会忠君思想在起作用,觉得以后会给家族招来灭顶之灾,所以甄丰一直内心惶恐。王莽觉察出来后,便降了他的职位,这又使甄丰父子更加恼怒。甄丰的儿子甄寻便伪造了符命,说新朝应当将陕地分成两部分,让甄丰和太傅平晏分别治理。王莽很生气,但还是依照符命做了。但甄丰的儿子甄寻又伪造了一个符命,说王莽女儿、即已故汉平帝皇后要做他的妻子。这使王莽再也无法忍受了,下令抓捕甄丰父子,结果甄丰自杀,甄寻逃跑一年后也在华山被捕,甄寻手上刺着“天子”二字,王莽让人将他这个胳膊断下送给他查验,王莽说不是“天子”,而是“一六子”或者“一大子”,六就是戮,即杀死,最后王莽将甄寻也杀了。 王莽因为这次事件的刺激,对很多的亲信也不再相信了。每当外出的时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还取名叫做“横搜”。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得竟命令在京师搜查了五天之久。为了防范其他的人谋反,王莽对大臣入宫的随从人数做了限制,这又导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进宫时带的随从超过了规定的人数,结果被把守宫门的仆射拦住,双方发生了纠纷,平晏的随从盛怒之下将仆射捆了起来。王莽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命人围攻太傅府,把闹事的卫士处死,这才算完。 王莽不仅和大臣矛盾激化,自己的儿孙们也和他不和。他的孙子王宗想取代他,于是让人画了自己穿着皇帝衣服的像,还刻了准备做皇帝用的印章。最后,事情被王莽得知,孙子自杀。有了这件事,王莽对子孙们也不信任了。后来,王莽借口大风将殿堂吹坏,将太子王临废黜,赶出京城到外地做王。王莽原来和妻子的侍女原碧私通,王临侍奉母亲时也和原碧私通,后来王临给母亲写信,说自己不知道命丧何处,表示了对父亲的不满。信被王莽看到,王莽暂时没有采取行动。在妻子病逝埋葬后,王莽便将原碧抓起来拷打讯问,原碧经不住拷打,将和王临私通的事都招认了,王莽为了遮家丑,残忍地将所有参与拷讯原碧的官员都暗地处死,将尸首埋在监狱中。然后,王莽派人给儿子王临送去了毒药,命他服毒自尽。王临不愿意喝毒药,最后引剑自杀。 王莽虽然将内部的祸患消除了,但外面的威胁即起义军却无法消灭。王莽的统治已经走上了末路。 乱世之中,王莽不知道该如何挽救自己的命运。最后,他的所谓救亡措施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笑柄。有人见他很害怕,便对他说,远古的黄帝曾经建了一个华盖,后来黄帝就成了仙。王莽听了,赶忙命人建了一个九重的华盖,高达八丈一尺,将这当成了成仙的车。每次外出,都要在前边拉着。还让几个人在车上击鼓,同时,拉车的三百名勇士边拉边喊:“登仙!登仙!”还有人献计说,按照古时礼制,国家有大难时,就以哭来向上天求救。于是,王莽就率领大臣们到了郊外,王莽抬头喊道:“苍天!你已将天命授于我,但为什么不替我消灭反贼!如果是我有大错,就请用雷电击死我吧!”然后,王莽就痛哭不止,也许是王莽真的着急了,结果哭得昏了过去。为了向上天表示自己的真心,王莽还命令太学生和百姓们每天都到郊外去哭,早晚各哭一次。他为了让大家尽心地替他哭,还下令说,哭得悲痛的就给郎官做。重赏之下必有“哭夫”,结果短短几天工夫,就有五千人得到了郎官的职位。 在公元23年即新莽地皇四年,绿林起义军拥立刘玄称帝,年号定为“更始”,刘玄就是更始帝。这使王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冲走这个不好消息带来的晦气,王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老,他还特意将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王莽的败亡命运。 公元23年的农历6月,王莽派出的军队和起义军在昆阳交战,结果王莽军全军覆没。起义军乘胜直捣长安。农历10月1日,义军攻进了长安的宣平门,进入城内。最后,王莽被起来响应义军的一名商人杜吴杀死。 民间有一个传说:当初刘邦抽剑要斩杀拦路的白蛇时,那条蛇说刘邦有帝王相,但它还是要和他作对!白蛇说,如果刘邦斩它的头,它就要托身逆臣在他朝代的开头捣乱,如果斩它的尾,它就在朝代的末期捣乱。结果刘邦将这条白蛇拦腰斩断。所以,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就在中间被王莽的“新朝”捣了十七年的乱,王莽就是那条白蛇托身变的,因为“莽”正好和“蟒”同音。 因为王莽是篡夺了汉朝的正统权位,历来被史书所谴责,所以他的名声不好。虽然搞新政,搞改革很有些成就,也应该肯定,但其成就毕竟比不上后来的武则天皇帝。 不过,当今史学家对王莽的认识,越来越倾向于客观、公正了。
王世充:(公元?~621年待考),西域胡人后裔,字行满,本姓支。著名隋朝末期割据势力之一,郑国开国君主开明帝。 家族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部),早亡。其父支收,因母改嫁仪同霸城人王粲,故冒姓王,称王收。 王收曾官至怀、汴二州长史,生子王世充。王世充一头卷发,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 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王世充晋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后转兵部员外郎。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世充累迁江都丞(今江苏扬州),兼领江都宫监。他多次窥测隋炀帝杨广的颜色,阿谀顺旨,获得隋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收买人心。 在杨玄感反隋时,朱燮、管崇于江南起兵响应,王世充乘机募江都万余人破之。齐郡农民义军孟让率十万众至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王世充又设计袭破之。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王世充迁江都通守,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次年农民起义军一部之瓦岗军占领兴洛仓,进逼东都。隋炀帝命王世充为将军,统率诸军十余万屯洛口拒战。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王世充领兵数万渡洛水,被瓦岗军击败,只剩千余人,退走保河阳(今山西沁阳)。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阳,屯含嘉城。 隋炀帝死后,王世充与宇文都、卢楚等奉杨侗为帝(隋皇泰主),杨侗以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同年农历7月,王世充杀宇文都、卢楚,之后专制朝政。 当时李密虽率瓦岗军击破宇文化及,还屯金塘(今河南洛阳),但兵力损失很大。王世充乘机进击,大败瓦岗军,李密势蹙降靠唐王李渊。王世充收集其余众,自为太尉、尚书令。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农历4月,王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派遣秦王李世民率唐军攻郑国,进逼东都,王世充赶紧乞援于夏主窦建德。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5月,秦王李世民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击败夏军,窦建德被俘。之后再次反围洛阳城。王世充见大势已去,遂以洛阳城投降,郑国就此灭亡,只得国祚两年。当年农历7月,唐高祖徙王世充及其家属于蜀地,结果在路上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王 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许州人(今河南舞阳),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缔造者,在位时间从公元907~918年为期九年,终年七十二岁。 五代十国时期除了北方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在西蜀和南方地区还有九个割据政权,加上在北方的北汉,一共是十国。其中十国里的蜀国分为前蜀与后蜀,前蜀的建立者是王建。 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杀牛、偷驴、贩卖私盐,在百姓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好听的外号:贼王八。 虽然名声极坏,但王建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在战乱时期,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投军去了,他先参加了本地的忠武军,等秦宗权重金招募勇士的时候他又投奔了秦宗权,不久就升为队长。 黄巢攻占长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到了蜀地。秦宗权开始让监军杨复光率领鹿晏弘等将领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军,击溃黄巢后,杨复光将所率八千军队分成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命为都将。杨复光死后,鹿晏弘就率领八都人马到成都护驾。后来,王建和鹿晏弘发生了矛盾,鹿晏弘就领一部分军队向东发展去了,王建比他有点远见,他和晋晖、韩建等人领兵直接去投靠唐僖宗。正愁无人救驾的皇帝大喜过望,先重赏了他们,然后又将他们率领的军队分为五都,赐号“随军第五都”,让他们归最高统帅观军容使田令孜指挥,田令孜是个掌握重权的宦官,他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将王建他们五人全部收为养子。 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负责宫廷的护卫。当初投奔唐僖宗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王建在皇帝身边积累了很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 安定的日子并没有太长,田令孜因为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利,王重荣便联合河东兵进攻长安,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先到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后又转到兴元(今陕西汉中),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担负起保护玉玺和唐僖宗的重任。逃亡途中,山中的栈道被火烧得几乎要断了,浓烟中路也看不清了,王建就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为唐僖宗开路。休息的时候,唐僖宗累得枕着王建的腿就睡着了,唐僖宗醒来后,见王建为保护他自己也没有休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当即脱下御衣赐给了他。 到了兴元,田令孜心里害怕唐僖宗惩罚他,因为他觉得这次皇帝的出逃和他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就主动提出来去他弟弟西川节度使陈敬宣军中去任监军。田令孜走后,宦官杨复恭接任了观军荣使的职务,王建被他视为和田令孜一伙的人,于是把他调出京城,到外地去当了一个小刺史。王建的刺史任地是蜀地的壁州(今四川通江),当地是个民族杂居的地方,有个溪洞部落骁勇善战,王建便将他们收归自己属下,扩建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部队,王建以此为资本,又攻下了附近的两个州: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这样他的地盘就逼近了西川的地界。 当时的川蜀分为两部分,即东川和西川,东川被顾彦朗控制,西川就是王建养父田令孜的弟弟陈敬宣的领地。王建想向四处发展,就势必和他们发生磨擦。但他和顾彦朗早在长安一带作战时就有了一些交情,所以王建暂时无法用兵,只好静观事态发展,等待时机。 没等王建行动,陈敬宣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担心王建对西川构成的威胁,就和田令孜商量对策,田令孜不慌不忙地说:“王八,是我的儿子,没什么可担心的,他现在做贼也是被迫不得已。只要我写封书信派人送去,他便自会过来投奔在你手下。”正愁没机会发展的王建看见养父的书信,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去告诉顾彦朗:“监军阿父来信招我去,我很想去成都看望阿父,只要能在陈敬宣手下得到一个大郡我就很满足了。”王建将自己的家属委托顾彦朗照顾,就领兵三千出发了。 还没等他到成都,陈敬宣就反悔了,西川的参谋李义提醒陈敬宣:“王建乃是一个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夺取他人的土地,等他来了,公打算怎样任用?他来了也不会长期安居在公的手下,假如让他做名将校,恐怕对您极为不利!”陈敬宣听信了李义的话,下令前方阻挡王建。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王建听说后,勃然大怒,领兵就攻陷了汉州(今四川广汉),然后挥师直指成都。到了城下,田令孜上城墙劝慰王建,王建在城下跪下大声说:“现在已经没有归路了,我今天辞别阿父去做贼啦!” 王建又派人请顾彦朗来援助他,东川军队到了之后,王建指挥大举攻城,但成都城墙坚固难攻,苦战三日也没能攻进城内,王建没有恋战,下令撤兵,以汉州为根据地,向四处发展。后来,王建又一次兵临成都,但这时的顾彦朗怕王建占领成都后对自己也构成了威胁,就出了个主意,他对王建说:“我在军中时,看见用兵的人如果不用天子的名义,大家就不容易团结。现在我们不如向皇帝奏报陈敬宣的罪行,让朝廷另派大臣来统帅,我们一同辅佐他,那样或许能有所收获。” 等宰相韦昭度奉命到达后,陈敬宣又拒绝交出兵权,韦昭度指挥王建和顾彦朗攻成都也没能成功。王建见韦昭度来也没能如愿,他不愿受他管制,于是劝他回去辅佐皇帝办大事,陈敬宣只是个小问题,由他自己处理就足够了。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就使出流氓式的手段:暗中命人将韦昭度的亲信属吏抓住杀死,然后割碎吃了。王建却对韦昭度说军士饥饿,要以此为食,吓得韦昭度把印信交给了王建就启程回去了。王建又亲自送行,还和韦昭度洒泪而别,戏演得很像,五代时期许多称帝的人都演过哭戏,比如朱温派人杀死唐皇帝后大哭,以示自己无过。 有了节度使的印信,王建出兵四处征讨,打得理直气壮,在解决了周围的地区之后,王建又率兵来攻已经是一座孤城的成都。在田令孜的说合下,陈敬宣只得出城投降。王建终于如愿进入成都,他没有饶恕陈敬宣,给他扣上一个谋反的罪名杀死了,就连他的养父田令孜他也没有放过,先是告发他私通凤翔的李茂贞,然后关进牢房将他饿死。 西川已经到手,王建不知足地又打起了东川的主意。但顾彦朗毕竟对自己有恩,况且又帮助他攻打成都,还有,他和顾彦朗有姻亲关系,更让他难以发兵。但不久顾彦朗病故,他的弟弟顾彦晖继承了他的职位。割据凤翔的李茂贞这时和顾彦晖结盟,共同对付王建,这给王建提供了出兵的机会,于是他发兵进攻东川,但顾彦晖有李茂贞的支援,王建一时无法取胜,双方对峙起来。 王建一方面发展生产,一方面寻找时机吞并东川,几年后,时机果然来了。李茂贞和顾彦晖有了隔阂,顾彦晖竟然慌不择路地向王建求救来了,王建忙不迭地派兵出征,在打败李茂贞的军队后,顺便将东川的统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台)也占领了,顾彦晖被俘后自杀。 西川和东川都到手了,王建的目的终于达到了。王建的军队战斗力很强,纪律严明,所向无敌,有意思的是他的军中还有很多隐语,比如剑叫做夺命龙,枪叫做肩二,弩叫百步王,箭叫飞郎,鼓叫圣牛儿,锣叫响八。 这时的中原地区正是朱温和李茂贞争夺控制唐昭宗的时候,朱温发兵围困凤翔,李茂贞挟持唐昭宗在凤翔城内抵抗。王建也趁机大捞好处,对朱温他痛斥李茂贞,对李茂贞他又鼓励他坚守,必要时他王建会出兵相助。事实上他却趁李茂贞无力他顾的有利时机把李茂贞的许多领地都占去了。等朱温撤退后,李茂贞也没法再收回了。 王建向北得了些好处后,又趁人之危占领了东面荆南的四州。这年荆南节度使死后内部发生战乱,王建便趁机出兵攻占了和东川相临的夔州(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县),又大大扩充了领土。第二年,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等于承认了他在两川的地位。 朱温称帝的时候,派使者去见王建,想让他归附,王建没有答应,反而四处散发檄文讨伐朱温,其实也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出兵。几个月后,在当年的九月,王建也学着朱温的样子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后来曾改为汉。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区别,史称前蜀。 王建在称帝之后,也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蜀地下诏劝农桑,发展生产,命令官吏不得侵扰百姓,以使他们能安居乐业。政治上的成就来自于王建对文臣的重视和重用。他对于唐朝大臣的后代都予以重用,而且礼遇很重,属下有人提出这样有点过分,但王建却说:“你们这些人见过什么,当初我在禁军时,负责宫门守卫,见皇帝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比一般人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现在我对待文臣只是当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说过分呢!”因为礼遇文臣,所以对于他们的意见王建也经常听从。对于凤翔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属将们见李茂贞的力量削弱了许多,就极力主张趁机夺取,王建问节度判官冯涓,冯涓说:“用兵要慎重,不能任意地消耗国力,使民遭难。现在梁晋争雄,假如两家以后合为一处,发兵攻蜀,即使诸葛亮再生也不能阻挡。而凤翔是蜀地的屏障,不如与之和亲通婚,无事就务农练兵,坚守疆界,有事则静观其变,待机而动,这样可保万无一失。”王建听从了冯涓的意见,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后来冯涓还劝谏王建,罢去了一些重赋。当时其他人不敢说,冯涓就趁一次给王建祝寿的机会献颂表,表中先颂功德,然后再说百姓疾苦。王建看后赞叹道:“像君这样忠谏,功业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接着王建便下令减轻了赋税。   还有一次,王建登上兴义楼,有个和尚挖出一只眼珠献给王建,王建感动得下令供一万名僧人饭食相报。翰林学士张格阻止说:“小人无故自残,赦免他的罪过已经是宽恕了,不应该再这样重赏饭食,导致不良风俗泛滥。”王建听了醒悟过来,就收回了成命。 凭借着内部安定,以及地势易守难攻,王建才能和后梁对峙,毫不示弱。后梁派使臣到前蜀,官文落款是“大梁入蜀之印”,将前蜀当夷狄等落后的少数民族对待,王建很生气,后来朱温被杀,王建派使臣去吊唁,在后梁办丧事的时候也不忘报当初的一箭之仇,王建的落款是“大蜀入梁之印”。 王建死后庙号高祖。他的儿子王宗衍继位,即前蜀后主。后主不如王建,既奢侈又荒淫,每天和太后、太妃到大臣家里游玩,吃喝作乐,太后和太妃又经常卖官取财。后主喜欢艳体词,还搜集二百首编成《烟花集》。有一次他见一个民女貌美,也不管人家就要出嫁强夺过来霸占,然后赐给夫家帛一百匹,被夺走心上人的未婚夫气得恸哭而死。 后唐李严出使前蜀,见蜀国衰败,王宗衍荒淫无度,就回去建议攻打前蜀。结果郭崇韬只用了七十天就灭了前蜀国,王宗衍献城投降,后来也被杀于长安。王 衍:(公元899~926年),原名王宗衍,王建幼子;许州人(今河南舞阳),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末代国王,在位时间从公元919~925年为期六年,终年二十八岁。 王衍以母小徐妃有宠,被立为太子。即位后委政宦官,大兴土木,建殿亭宫苑多处,日夜酣饮。后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后唐军灭蜀。他投降后全族被押送长安,途中遭灭族。 王建有十一个儿子,皇太子元膺死后,王建立最小的幼子郑王宗衍为太子。前蜀光天元年()农历6月,七十二岁的王建去世。太子王宗衍继立为蜀帝,他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中间的那个“宗”字,改为王衍。 为什么王衍在王建的十一个儿子中年纪最小反而继承了帝位?原来王建晚年多内宠,贤妃徐氏与妹妹淑妃都因为姿色艳丽而专宠后宫,王衍的母亲就是徐贤妃。王衍长得方颐大口,垂手可以过膝,回头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与三国时候的刘备差不多。而且他也很有学问,能写浮艳的辞藻,曾写过艳体诗二百篇,署名为《烟花集》,传诵于全蜀。元膺死后,王建因为豳王宗辂长得像自己,而信王宗杰在诸子中最有才干,打算在两人中间选择一个立为太子。徐妃与宦官唐文教唆看相的哄王建说幼子王衍的相貌贵不可言,又支使宰相张格也这样说,王衍就是这样当上了太子。 王衍即位后,尊王建的正室周氏为昭圣皇后。没过几天昭圣皇后也死了,王衍便尊其母亲徐氏为皇太后,徐氏的妹妹淑妃为皇太妃。太后、太妃教唆王衍卖官换钱,自刺史以下每缺一官便有许多人争着抢,而钱多的最后得到职位。王衍还在通都大邑建起旅店客栈,以与民间夺利。 王衍年少荒淫,将朝政委托给宦官宋光嗣、光葆、景润澄、王承休、欧阳晃、田鲁俦等,以韩昭、潘在迎、顾在、严旭等为狎客。他大兴土木,修建了宣华苑,苑里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等宫殿,降真、蓬莱、丹霞等亭榭,与那些狎客、妇女日夜在里面酣饮喧闹,从早上到晚上宴饮不断,到了天黑的时候点起蜡烛继续喝。 即位不久,王衍册立了高氏为皇后,高皇后是前兵部尚书高知言的女儿,但她为人端正沉静,很不合王衍的心意。他命令内教坊严旭去民间选取二十个良家女子,严旭带领士兵搜掠民家,只要是有姿色的女子,不管出嫁还是没有出嫁都抢进宫里,一时民间怨声载道。王衍见到那些天资绝色的女子十分高兴,立刻赐封严旭为蓬州刺史。 蜀人富而喜欢夸耀,当王衍晚年的时候,民间流行一种小帽子,小得只能覆住头顶,一低头就往下掉,称作“危脑帽”。王衍认为不吉祥,下令民间严禁再戴这种帽子。而王衍好戴大帽子,每次微服出游民间的时候,市井百姓只要一看见有人戴着大帽子,就知道那一定是皇帝。为了掩藏行迹,王衍令国中人都戴大帽。王衍又好裹尖头巾,形状如锥子。于是后宫女子都戴金莲状的花冠,穿道士的衣服,脸上涂了朱粉,酒酣耳热的时候脱下巾冠,号称是“醉妆”,国中人都效仿。 太后太妃最喜欢冶游,时常到亲贵的私第连夜饮酒,或者游览近郡的名山大川,耗费的金钱无法计数。王衍曾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停驻在上清宫。宫人的衣服都绘画了云霞,远远望去飘然若仙。王衍自制《甘州曲辞》,亲自唱:“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宫人都应声而和。王衍的本意是这些宫妓本来是神仙可惜沦落到了凡尘。后来蜀国灭亡,宫妓都沦落到烟花丛中,她们才深有体悟。 前蜀乾德二年(公元920年)的冬天,王衍北巡到达西县,披着金制的铠甲,戴着镶嵌珠宝的帽子,旌旗戈甲,连亘百余里,老百姓还以为是巫师在做法。等到了阆州,无意中看见州民何康的女儿,何女长得美丽过人,王衍立刻命侍从强行拉过来。一问才知道何女已经嫁人了,王衍欲火正炙,哪里管她嫁不嫁人,拿出了一百匹帛赐她的丈夫,让她的丈夫再娶一个。不料何氏夫妻感情很深,她的丈夫为此悲痛而死。王衍得到了何女无心再游逛,即日启程回归成都。回来的时候自阆州浮江而上,龙舟画舸照耀着江水,他所经过的地方州县供应花费巨亿,民间困苦不堪。 王衍与何女缱绻了一个多月后便味同嚼蜡,正穷极无聊的时候在徐太后的母家看见一个绝世的佳人,姿容之艳丽仿佛不是人间的女子。原来是外祖父徐耕的孙女,与王衍是表姊妹,当下王衍要将徐女带进宫里。徐女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被王衍用车载进后宫。一连几天颠鸾倒凤,王衍才发现徐女不但姿色超过常人,而且床第功夫也非寻常的女子可比,一时间徐女宠冠六宫。王衍为了掩饰徐女的身份,对外宣称她是韦昭度的孙女,封她为韦婕妤,不久又加封为韦元妃。 正宫皇后高氏早已经被王衍冷落,自韦妃入宫后更不被当人看待,免不得私下流露出一些怨言。这些话传进王衍的耳朵里,王衍巴不得找借口把高皇后废去。此时正中他的心意,便下旨剥夺高皇后的身份,打发她回到娘家。高皇后的父亲已经老迈,听到女儿被休的消息活活吓死了。 王衍想立韦妃为皇后,只是后宫里还有一个金贵妃,姿容也极为秀艳,而且她精于诗文绘画,王衍对她也很宠爱,此时真是两处为难。传说金贵妃出生的时候,天下起瓢泼大雨,她的母亲梦见一条红色的龙绕庭而走,所以分娩后闺名取为飞山。乾德初选入宫里后一度得到专宠,到了韦妃入宫多少被王衍疏远了,但资格比韦妃高一些,而且赤龙梦兆的话不管是真是假此时却派上了用场。王衍踌躇了很多天,还是立金妃为皇后。 蜀宫里佳丽如云,除了花天酒地,王衍还想出各种办法玩乐。他曾经用数万段彩缯结成彩楼。他在高高的山上修建宫殿亭阁,规模像皇宫一样,王衍在里面宴乐连月不下来。又在山前别立一座彩亭,用金银做成了厨具在彩亭里烹调,王衍站在彩楼上观看,称做“当面厨。” 宣徽使王承休因为巴结宦官得到王衍的宠幸,他的妻子严氏长得十分美艳,王衍非常垂涎她的姿色,在她入宫的时候二人私通在一处。王承休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王衍也觉得亏对王承休,便让他做了龙武军都指挥使,用裨将安重霸为副指挥使,真是夫因妻贵。安重霸为人一向狡佞,他劝王承休再进一步入求秦州节度使,并且教给他见了皇帝该说什么话。王承休便入见王衍说:“秦州多出美妇人,臣愿为陛下访求。”王衍听了十分高兴,立刻封王承休为秦州节度使。王承休挈妻子赴镇,去了秦州以后他大力搜刮民间的女子,教导她们学习歌舞,然后将这些美女绘成图像送给王衍。 当时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后梁,蜀人都十分恐惧。为了探听蜀国的虚实,唐庄宗派遣李严出使蜀国。蜀地狭而民富,帘帷珠翠夹道不绝。李严见蜀国人物富盛,而王衍骄淫不理国事,回来后便劝唐庄宗灭蜀。 第二年,唐庄宗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伐蜀。当时王衍因为想念王承休的妻子严氏,加上王承休图画上描绘的那些倾国倾城的歌女,丝毫不理会众大臣的劝谏东巡去了秦州。路过梓潼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大风吹塌了房屋,拔起了树木,随行的太史劝王衍说:“这是贪狼风,预示着当有败军杀将。”王衍一心想念严氏,仍旧冒着大风往前走。待到了绵谷传来唐师入境,凤、兴、文、扶四州已经降唐的消息,王衍这才感到害怕了,匆匆忙忙赶回去。 唐兵所到之处州县没有抵抗都投降了,派出去的大将也都不战而降。王衍自绵谷回到成都后与群臣相对涕泣而没有什么办法。最后只好上表乞降,君臣用草绳将自己缚住,嘴里含着玉璧,素衣白马赤着脚,抬着棺材出降于七里亭。 后唐庄宗传旨召王衍入洛阳,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农历4月,走到秦川驿的时候,唐庄宗用伶人景进的计策,派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全族。王衍的母亲徐氏临刑大喊说:“我儿子以一国迎降反以被戮,信义俱弃,我知他祸也不远了!”蜀帝家属仆人被杀的一千多人,王衍的妾刘氏正值青春年少,I发如云而有绝色,行刑者暗生艳羡打算赦免她,刘氏说:“家国丧亡,义不受辱,你们快把我杀了!”于是也被杀死了事。 从王建创立蜀国到王衍身死国灭一共十九年,国祚之短堪与秦朝、隋朝有一比。
王审知:(公元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人(今河南固始)。闽越国创建者,在位时间从公元908~925年为期十七年,终年六十四岁。 相传王审知少年时喜爱读书,甚有抱负。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他十九岁时随兄王潮、王审邦带固始五千乡勇投奔黄巢起义军到福建,用为都监,其兄病逝后,继兄弟为威武军节度使,因其时骑白马,因此,军士们美称其“白马三郎”。在治闽期间,他以保境息民为首策,提倡节俭,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处理边民动乱力求化战垒为田畴,谕编m于仁义。在武夷山区种植茶树一千多处,多用于向中原进贡和海外贸易,还因地制宜发展纺织、冶金、铸造等生产。 唐朝灭亡后,梁太祖于闽越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闽越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封为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当时各地群雄纷纷割据称王,部下劝他立闽国称帝,但他力排人议:“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始终尊奉中原五朝为正统。 王审知很有度量,没有骄横之气,使得哥哥王潮对他异常信任器重。在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四个儿子主政,而是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弟弟王审知。闽越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继位。 王审知在治闽的二十九年中,轻徭薄赋,省弄异费,鼓励垦荒,倡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海外贸易,招纳中原名士前来共同开发福建,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使福建成为当时全国比较稳定繁荣的地方,被喻为“文儒之乡”。而福州城也比他来之前扩大了七倍,王审知因此被后世誉为“开闽王”,为闽越国的缔造者。 在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庆城寺,又叫闽王庙,寺前竖立着高五米零七,宽两米一的“王审知德政碑”,碑文上记载了王审知的生平事迹。王审知兄弟统治福建四十五年,期间大建寺塔,大兴佛教,于治下五州三十四县共添建寺院五百十七座。王审知本人就是福州开元寺的大护法。 到了明末,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不少民众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带去了王审知的座像,也带去了大陆的香火,在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建造庙宇祀奉,于是王审知成了闽台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
王延翰:(公元?~926年),闽越王,太祖王审知长子,在位时间从公元925~926年为期两年,终年岁数待考。 闽越天成元年(公元926年),被后唐拜为威武大将军节度使,同年农历10月,自称大闽国王,农历12月,为其弟王延钧攻杀。
王延钧:(公元?~935年),闽越王,王审知次子,在位时间从公元926~935年为期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闽越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与王审知的养子王延禀起兵杀害其兄王延翰,自称威武留。 闽越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受后唐封为闽王。 闽越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农历1月称帝,国号闽,建元“龙启”。后被其子王昶及皇城使李仿所杀。 陈金凤生于唐末,是福清万安人氏。她的父亲侯伦,少年时仪表丰绰,是个标准的美男子。福建观察使陈岩有断袖癖,就将侯伦做了男妾,起居与共。因此侯伦得以出入陈家的闺房内室。陈岩的小妾陆氏因被丈夫冷落,便与侯伦私通。不久陈岩死,他的妻弟范晖自称留后,陆氏便又托身范晖,不久生下一女。生女的那天夜里,她梦见飞凤入怀,因此取名金凤,冒姓陈。陈金凤实为侯伦与陆氏所生,由范晖收养。 王审知入闽攻杀范晖,陈金凤母女流落民间。陈岩的族人陈匡胜收留了她们。闽越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封闽王,选良家女充后宫。当时陈金凤年方十八,妙曼窈窕,善歌舞,通音律。王审知听说后,便召为才人。陈金凤一入宫就被王审知宠幸。 闽越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王审知逝世,其子王延翰之继立。王延翰妻崔氏,样貌丑陋而性情凶残,并妒嫉心极强。凡宫女长得美的,皆被崔氏幽禁别室,手脚系上罪犯戴的木械。又刻木头为人手,用木手击打那些美人的面颊,又以铁锥刺她们的手臂。一年中为此而死的有八十四人。当时陈金凤审时度势,早已乞身为尼,因此得以幸免。 闽越天成元年(公元926年)第二年,王延翰被周彦琛所杀,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立。王延钧初娶汉主女清远公主,清远公主有美色,但不幸早逝。继娶的金氏、刘氏,皆贤惠而得不到宠爱。后宫美女多被崔氏折磨而死,活下来的大多是姿色平庸的。看到王延钧的不悦后,内侍李仿极口称誉陈金凤姿色超绝。王延钧便在紫宸门宣见陈金凤,当夜命陈金凤侍寝。这一夜陈金凤娇喘吟吟,曲意奉迎。王延钧已娶过两妻,却从没有尝过这般滋味。王延钧大悦,第二天便封陈金凤为淑妃。 长兴三年,王延钧僭称皇帝,国号闽,改元龙启,进封陈金凤为皇后。追封其名义上的父亲陈岩为威武军节度使,其母陆氏为长乐郡夫人,族人陈匡胜为殿使。王延钧筑长春宫让陈金凤居住。王延钧与陈金凤常在长春宫里做彻夜之欢。每此宴会时燃起金龙烛数百枝,光明如白昼。命宫女数十人各擎一杯以次递进,杯子都是金玉、玛瑙、琥珀、玻璃做成。酒酣耳热之际,张开长枕大床,拥陈金凤与诸宫女裸卧在内,随意幸弄。王延钧遣使造水晶屏风,周长四丈二尺(12.66米),王延钧与陈金凤淫狎于内,令宫女隔屏风观看。 王延钧亦好男色,有位小吏叫归守明,年方弱冠,美皙如玉,肤似凝酥,被王延钧看中并嬖幸,称他为“归郎”。王延钧有疯瘫症,归郎每日白天侍奉禁中,夜里就与陈金凤同床共枕做了并头莲。后来王延钧病得有时神志不清,于是陈金凤与归郎俨然一对夫妻。 百工院使李可殷,少时与归郎交情莫逆,归郎满足不了陈金凤的欲求,便引荐李可殷也与陈金凤私通。李可殷聪敏且有智思,为归郎在长春宫造缕金五彩九龙帐,极其华靡。遮蔽了里面王延钧的大床。陈金凤与归郎日夜在九龙帐留宿不出。国人皆知宫内情形,曾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只有王延钧不知其情。 起初陈金凤是因内侍李仿推荐给王延钧的,李仿自矜其功,又听说九龙帐中发生的不堪之事,遂横行不忌,并以此事要挟金凤,以为陈金凤不敢得罪他。陈金凤不能忍受,令李可殷找机会构陷李仿。李仿听说后,怨陈金凤辜负自己,于是将其妹李春燕打扮好进献王延钧。 李春燕婉媚绝代。入宫时年方十五。顾盼举止,都合王延钧的心意,于是被宠幸册为贤妃,并封李仿为皇城使。王延钧为李春燕造东华宫,以珊瑚为榆,琉璃为棂瓦,檀楠为梁栋,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穷工极丽。宫中供应匠超过了万人,用度捉襟见肘。李仿后来举荐薛文杰充任国计使。薛文杰巧佞,善聚敛,多刺探民间的私事,给富人罗织罪名,以铜斗熨被榜棰者的胸背,借此侵夺他们的资产。薛文杰又举荐妖巫徐彦说:“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王延钧便派徐彦每天在宫中捉鬼。建州土豪吴光入朝,薛文杰贪其财物,企图将吴光治罪。吴光大怒叛奔吴国,引吴兵攻建州。王延钧慌忙之中,急遣大将救建州,士兵在半路却不肯前进,要求得到薛文杰才走。因为以前内枢密使吴英,被薛文杰所谮处死。吴英颇得军士心,军士因此嗟怨怀恨。王延钧不得已,只得送薛文杰至军中。薛文杰一到,立被士兵乱刀砍死。 陈金凤听说此事后,借机嘱使右省常侍李询上书诋毁李春燕:“薛文杰导九重淫靡,竭万户膏脂。天怒人怨,祸乱旦夕,皆由李妃与李仿为首。今文杰就诛,妃、仿不宜在陛下左右。”王延钧很犹豫,因宠爱李春燕,始终不肯听从。 王延钧因病力不从心,李仿知道自己得罪了陈金凤,心中很是不安,私下与李春燕筹划全身之策。王延钧若死,太子继鹏必然为帝,托身继鹏是最好的办法。恰好继鹏入宫问病,李春燕妖冶善媚,惹得继鹏欲火难耐,当下在前庑成就一番云雨。且私下订约,愿做长久夫妻。 李可殷骤遭惨毙,陈金凤心疼不已,慌忙转告王延钧,不料王延钧昏卧床上,早神志不清。陈金凤只好守在床边等待,到了次日早晨,王延钧略有清醒,陈金凤哭着将此事告诉了王延钧。王延钧大怒,与次子继韬议杀继鹏。继鹏大惧,与李仿商量。正好御医陈究从宫中出来说王延钧病将不起。李仿便令壮士先杀了李可殷,第二天,陈金凤告知王延钧。王延钧挣扎着起来视朝,诘问李可殷的死状。李仿十分惊惶,只是含含糊糊地应付了几句,说等他查明后再奏告。出去后就与继鹏率皇城卫士攻入内宫。王延钧听到鼓噪声,藏在九龙帐中。 乱兵在帐外用槊乱刺,把王延钧捅了几个血窟窿。但他没有死,躺在那里呻吟,血流一床。有宫女见他忍不住苦楚,就合力把他刺断喉管而死。次子继韬、陈金凤、归郎都死于乱兵刃下。 王继鹏即帝位,立李春燕为皇后。继鹏嬖爱春燕,欲废正妻李氏。内宣徽使叶翘上书极力劝谏。继鹏在叶翘的奏折空白处写:“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秋。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接着放叶翘归老还乡。继鹏与春燕徙居陈金凤当年住的长春宫。一天夜里忽听有悲泣声渐近,影影绰绰见死去的陈金凤悲泣至前,归郎、李可殷、陈匡胜自宫外领红衣执戈者数百人闯进,继鹏大惊,走趋躲避。不一会儿,宫中火起,紫薇、东华诸宫都烧成灰烬。继鹏怀疑控鹤都将连重遇纵火,想杀了他。连重遇因害怕而谋反,夜半以兵围长春宫。继鹏与李春燕出奔至梧桐岭,后被追兵执归。李春燕触墙而死,葬在莲花山侧。陈金凤与王延钧也葬在这里。传说后来南唐乱军挖掘坟墓,陈金凤、李春燕容色如生,鲜血流淌不息,整座山变成了红色,后人称其山为“胭脂山”。
王继鹏:(公元?~939年),字昶,王延均长子,闽越康宗王,在位时间从公元935~939年为期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王继鹏杀父夺位自立后,不顾百姓死活,淫乐无度,为所欲为,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王继鹏听身边“国师”(巫师)说鸡角也会生蛋,男人吃了此蛋会强体壮阳,长命百岁。于是下令把一个以养鸡为生的老汉捉来,强迫其天天进贡鸡角鸡。 老汉不敢违命,心想这下完了。 老汉年仅七岁的孙子知道后说:“依公,这有何难,我们送几个蛋去,说是鸡角生的不就行了?反正谁也没见过鸡角生蛋。” 老汉听了摇头说:“这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啊。” 孙子说:“那我去见闽王”。 孙子带了几个蛋去见王继鹏。王继鹏问:“你公(爷爷)怎么不来?” 孙子说:“他在家里生囝(生儿子)不能来。” “胡说,你公怎会生囝?” “你想吃鸡角蛋,我公怎不会生囝?” 王继鹏听了无言以对。福州人从此把强人所难的事比作“皇帝要吃鸡角(公鸡)蛋”。 王继鹏的文采不错,其诗《批叶翘谏书纸尾》:“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愁。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相当有味道。 闽越通文四年(公元939年)农历7月,王继鹏为闽人所杀。 闽越通文四年(公元939年)农历10月13日,王继鹏所遗派的使者郑元弼到达晋朝东京大梁。王继鹏在给后晋高祖的信中说:“闽国自从兴运以来,一直统续贡职至今,年华久历,现在,北辰的帝座频繁变换,以致东海的风帆常常受阻。”又要求用对等国家的礼节致书往来。后晋高祖恼怒王曦的态度不够谦逊,在10月15日下诏退还其贡物以及福州、建州等地的成批纲运的物资,并命令郑元弼及闽国驻后晋朝廷的进奏官林恩部送他们即速回去。兵部员外郎李知损上奏说:“王昶僭越傲慢,应该拘留他的使者,登记没收他的货物。”后晋高祖便把郑元弼、林恩投进监狱里。 闽越永隆二年(公元940年)农历1月,后晋高祖再见郑元弼等。郑元弼说:“王昶是蛮夷的君主,不懂得礼仪,陛下听到他的善言不足为喜,恶言不足为怒。我受他的差遣,办事不得体,愿意接受斧质腰斩之刑以赎王昶的罪过。”后晋高祖可怜他,于农历1月5日下诏释放了郑元弼等人。
王 曦:(公元?~944年),原名原名王延羲,闽越王,王审知少子,在位时间从公元939~944年为期六年,终年岁数待考。 王延羲原来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改名王曦,改年号为永隆。即位后赦放系押的囚犯,对朝廷内外进行赐赏。宣称宸卫都杀了闽主投赴邻国,谥号闽主为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遣派商人从便道去上表,向后晋朝廷称藩;然而在他的国内,设置百官都如同天子的制度。任用已经以太子太傅名义退休的李真为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王曦崇尚佛教,于闽越永隆三年(公元941年)在福州乌石山麓修建崇妙保圣塔,甚为有名。 王曦对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建设有很大贡献,当时武夷山区域归建州建阳县管辖。官至左千牛卫上将军的邑人彭迁归隐后,王曦支持他召集乡人在现名为崇阳溪之东的潺口开荒垦田,凿湖筑坡凡九十处,灌田两千余顷,命名为新丰乡。这是崇安县最早的建置雏形。为此,新丰乡现仍为崇安县的民间泛称。 以后,彭迁之子彭汉为台州军事判官,于闽越永隆三年(公元941年)上书王曦,改新丰乡为温岭镇,王曦大力批准,后来彭迁之孙在南唐官至殿中监。于南楚保大九年(公元951年)又上书朝廷,把温岭镇改为崇安场。 王曦到后来,骄奢淫逸,酷苛暴虐,猜忌宗族,常常寻找旧怨加以报复。他的弟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次上书劝谏他,王曦发怒,复书责骂王延政,并派遣亲信官吏业翘监察建州军,教练使杜汉崇监福州与建州之间的南镇军。这两个人争着搜集王延政的阴私之事向王曦报告,因此兄弟二人长期相互猜忌怨恨。有一天,业翘与王延政议论事情意见不和,业翘呵斥王延政说:“你要造反啊!”王延政发怒,要杀业翘;业翘逃向南镇,王延政发兵到南镇攻击他,打败了南镇的守兵,业翘、杜汉崇奔向福州,西郊边境的守兵都溃散了。 农历2月,王曦派遣统军使潘师逵、吴行真统兵四万攻打王延政。潘师逵屯军在建州城西,吴行真屯军在建州城南,都隔着水设置营地,焚烧了城外的房舍。王延政求救于吴越,2月26日,吴越王钱元派宁国节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诠、内都监使薛万忠统兵四万去救援他;闽国丞相林鼎谏阻王曦,王曦不听。农历3月2日,潘师逵分兵三千,派都军使蔡弘裔领着他们出战。王延政派其将林汉彻等在茶山把他们打败,斩首千余级。3月11日,闽国建州刺史王延政募集了一千多敢于冒死的士卒,乘着夜间涉水,潜伏进入潘师逵的营垒,顺风纵火,城上擂鼓呐喊来响应他们,战棹都头建安人陈诲杀了潘师逵,他的兵众都溃散了。3月12日,王延政率领兵卒要进攻吴行真的营寨,还未等到建州兵涉水过来,吴行真和将士就弃营逃走,死亡达万人。王延政乘胜攻取了永平、顺昌二城。从此以后,建州的兵卒开始强盛起来。 吴越国仰仁诠等率援军到达建州,王延政因为闽国福州兵已经败走,取出肉酒犒劳他们,请他们班师回吴越。仰仁诠等不依从,在建州城的西北扎营。王延政害怕,又遣使者向闽王请求发兵救援。闽王王曦任命泉州刺史王继业为行营都统,率兵二万来救援;并且送信责备吴越,派遣轻兵断绝吴越的运粮道路。正好遇上长时间下雨,吴越兵粮食用尽,农历5月,王延政派兵出击,大破吴越之兵,俘虏斩杀上万人。5月18日,仰仁诠等乘夜间逃走。 后来,南唐主遣派客省使尚全恭赴闽国,与闽王王曦及王延政议和。农历6月,王延政派遣牙将及女奴带着誓书及香炉到福州,与王曦定盟于闽太祖王审知的宣陵。但是,兄弟相互猜疑忌恨依然如故。11月间,王曦乘商人入京之机,带着表章向后晋朝廷为自己申说未尝称帝;11月23日,后晋高祖仍然任命王曦为威武节度使,兼中书令,封闽国王。 闽越永隆三年(公元941年),王延政在建州修筑城池,周围二十里,请求王曦在建州设置威武军,他自己做节度使。王曦因为福州称威武军,便以建州为镇安军,任命王延政为节度使,封为富沙王;王延政把镇安改称为镇武以为军镇之名。 闽主王曦听说王延政写信招泉州刺史王继业,便把王继业召回福州,赐死于郊外,又在泉州把他的儿子杀了。以前,王继业做汀州刺史,闽国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沂丰当时是士曹参军,与他相亲善;有人告称杨沂丰与王继业同谋,杨沂丰正在陪侍闽主的宴会,立即抓起来下狱,第二天便杀了,还夷灭了他的家族。杨沂丰是杨涉的堂弟,当时已经八十多岁,闽国的民众很为他悲哀。从此宗族勋旧相继被诛杀,人人不能自保,谏议大夫黄峻抬着棺材到朝堂极力进谏,王曦说:“老东西狂病发作了!”把他贬官为漳州司户。 王曦淫侈无度,资金用度接不上,于是就同国计使南安人陈匡范商讨办法,陈匡范请求每天进万金;王曦高兴,加封陈匡范为礼部侍郎,陈匡范向商贾收费时增算数倍。王曦宴会群臣时,举酒对陈匡范说:“明珠美玉,求之可以得到;像匡范这样的人是人中之宝,不可得啊!”没多久,商贾的增收之数不能凑足日进之额,就借用各部门的经费来补足,又怕被发觉,陈匡范忧惧而死,王曦对他祭奠赠赐很丰厚。各部门把陈匡范挪代理经费的贷钱文书上奏,王曦大怒,劈了他的棺材,斩断他的尸体抛掷到水中。另行任用连江人黄绍颇代做国计使。黄绍颇建议:“命令那些要做官的人,只要不是因功绩荫庇补官的,都听凭送钱就授给他,从百缗直到千缗,用资望高下及州县户口多少来定价格。”王曦听从了这个办法。 公元942年,王曦自称大闽皇,领威武节度使,与王延政训练兵众互相攻伐,各有胜负,福州和建州之间,暴露的骨骸如同草莽一样繁茂。镇武节度判官晋江人潘承屡次请求他们息兵修好,王延政不听。王曦的使者到来时,王延政便大列甲兵以显示兵力,对使者语言极其逆悖轻慢;潘承裕长跪恳切劝谏,王延政发怒,对他的左右说:“判官的肉可以吃吗!”潘承裕不顾一切,声色更加严厉。王曦厌恶泉州刺史王继严得众心,便把他罢免回家,还用毒酒鸩杀了他。 王曦任用他的儿子琅邪王王亚澄为威武节度使、兼中书令,改封号为长乐王。不久,王曦即皇帝位,王延政自称兵马元帅,但他的同平章事李敏去世了。 闽越永隆六年(公元944年),王曦被其部将朱文进所杀。
王延政:(公元?~939年),闽越王,王延均长子,在位时间从公元943~945年为期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王延政在建州(今福建南平建瓯)称帝立国,国号大殷。改是年为天德元年,立皇后张氏,以节度判官潘承佑为吏部尚书,节度巡官杨思恭为兵部尚书,一切按照帝王规格建制,营宫室、筑楼台,建太和殿(今福建南平公路局),盖五凤楼(今福建南平鼓楼)。还铸大铁钱,拓宽加固建州城垣,把建州称定为国都,以将乐县为镛州,延平镇为镡州。 殷国初建,举国升平,普天同庆。然而,国小民穷,诸多耗费,民力难以胜负。且杨思恭以横征暴敛来博得皇帝宠信,凡山泽鱼盐、蔬菜瓜果都加倍征税,害苦了建州百姓,人们都称他为“杨剥皮”。潘承佑曾上书直言,指陈时弊,但延政不纳忠言,反而大怒,削革潘承佑官爵,令回归故里。 次年,福州政局动乱。王延政的弟弟王延曦被指挥使朱文进杀害,文进篡夺王氏政权自称闽王,王氏宗族五十余人尽被杀戮。 殷主王延政为维护王氏政权,顾念手足之情,自建州发兵进讨朱文进,被文进击败,只好退军建州。 朱文进乘胜扩张势力,派羽林统军使黄绍颇为泉州刺史,右军使程文纬为漳州刺史,汀州刺史许文积因势孤也降文进。但王审知治闽以来,历有年所,尚能励精图治,顺治民情。王氏后裔承袭祖业,尚有部分旧时官吏忠于王氏。朱文进篡夺王氏朝政被视为乱臣贼子。 当时,泉州指挥使姚林、留从效等痛恨文进,倾向殷主王延政,因此杀泉州刺史黄绍颇,劫持州印,请王继熊为知府。漳州程汉也杀刺史程文纬,立王继武权州事。二州都是王氏后裔政权。这时汀州刺史许文积又奉表向殷投降。至此,漳、泉、汀三州均属殷国王延政辖地,福州朱文进势单力孤。 朱文进虚张声势,谴军进攻泉州。殷主王延政派大将军杜进领兵二万救泉州,文进军大败。王延政乘胜更谴吴成义率领战舰千艘,顺闽江而下进攻福州。福州王氏旧臣林文献率众杀了朱文进,迎接王延政至福州。王延政遂改国号为闽,仍以建州为帝都,以其子继昌坐镇福州。 这时,南唐因见闽国内乱,乘机派藏循、查文徽率兵取建州,并增派何敬诛问建州行营招讨马步指挥使、又使祖恩应援会攻建州。王延政谴杨思恭、陈望领兵万人抗拒,在水南扎营,旬余没有出战,唐军见闽军势大也不敢贸然进逼。但是,杨思恭急功近利,假用王延政命令严促陈望出战,陈望不得已,引兵涉水与唐军开战。唐军以大兵当其前,奇兵出其后,陈望前后受敌,大败身死,杨思恭却逃走了。 至此,王延政大惧,闭城固守,急召董思安、王忠顺等率泉州兵分守建州要塞,终因陈望惨败、士气不振,唐先锋桥道使王建封首先登城,唐军攻克建州,王延政向南唐投降,闽国至此灭亡。 王延政自建州称帝立国迄亡于闽越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前后仅有三年。跟帖时间& 21:07:28&&&&跟帖用户&
王氏的历史名人(五) -- 王茂润:(公元1936~今),山东荣成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青岛守备区司令部队列科参谋。1961年9月入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师司令部队列科参谋,军司令部军务处参谋,军党委秘书,1969年任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组织处处长,1973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1976年任军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军副政治委员。1983年9月~1985年7月在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班学习,1985年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90年4月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5年7月至2001年7月任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王祖训:(公元1936.6~今),云南曲靖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排长、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作训科科长、师参谋长、军事学院学员、师长,第十四集团军副军长等职。1988年任第十四集团军长。1990年担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1993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99年1月~2001年7月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0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王瑞林:(公元1930~今),山东招远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46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招远县警卫营当战士、文书。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4月在胶东军区机要训练队学习。后赴东北,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译电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机要处副股长,国务院副总理办公室秘书,中共中央总书记处秘书,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装备处参谋,年任中央军委邓小平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年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办公室主任。1983年2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88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1990年4月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2年10月起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95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王太岚:(公元1939~今),山东东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5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文书、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股长,师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1973年任济南军区守备师副参谋长。1975年任济南军区守备师副师长兼守备团团长。1976年入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83年任南京军区守备师师长。1984年任江苏省军区参谋长。1985年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88年6月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92年11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王永宁:(公元1929~今),原名王盈祥,陕西宜君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省~县警卫一旅青年干校学员,宣传员,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文工团分队长,干事,工作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第十三兵团休养所政治教导员,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第二十一兵团第二一九师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一四五师、第二一九师政治部主任,1966年任第二一五师副政治委员,1967年任第二一五师政治委员,1968年任第五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1975年任第四十二军副政治委员,1980年5月起任桂林陆军学院政治委员,1990年4月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退役。
王永明:(公元年),山东牟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书、宣传员、干事、助理员、团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0年4月任南京军区副政委。1993年12月~1994年8月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王成斌:(公元1928~今),山东掖县朱家村人(今山东莱州)。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44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8月入胶东军区学兵团学习,1945年8月被编入胶东军区西海独立团,参加平度等战斗。后任胶东军区独立团排长、营部书记、第六师第十六团司令部参谋,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副连长、连长。先后参加胶东保卫战和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1949年11月在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团任副营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起任营长、团副参谋长兼司令部作战主任、团参谋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1980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83年起任南昌陆军学校校长、198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4月~1993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1955年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建民:(公元1942~今),河北滦南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营部书记,团司令部参谋,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1973年任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作战处处长。1983年任作战部副部长。1985年任师长。1987年任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1989年入学习。1993年2月第二十三集团军副军长,1995年11月后任第二十三集团军军长、第三十九集团军军长。1999年1月任沈阳军区参谋长,2000年12月任副司令员。2002年11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2000年晋升中将军衔。
王继堂:(公元1946~今),山西泽州川底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64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两次入学习。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90年7月至1991年7月在基本系进修。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学员、见习学员、作训科参谋、作训科副科长、科长、团长、师参谋长,1984年11月任师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4年指挥了收复老山战斗,1985年9月任昆明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1986年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任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1989年4月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1993年2月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98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2003年1月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 199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王 玉:(公元1929~今),回族,原名王锡瑜;河北河间束城镇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文书。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文化教员,见习组织干事,中队副政治指导员,中队政治指导员,第九军分区训俘团代理副政治教导员,华北军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宣教干事。参加了平汉、青沧、保北、石家庄、平律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冀中军区警备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第二○四师警卫营连政治指导员,第六一○团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六一○团政治处青年股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教导团营政治教导员,速成学校副教导主任.营政治教导员,第六十八军教导大队队政治教导员,第六十八军政治部青年处助理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第二○四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学员,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青年科科长、青年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新疆军区伊犁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新疆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正军职)、副书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争。荣获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王文理:(公元1935~今),山西阳城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少将。 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加入中国人民共产党。 先后在军委公安部队司令部检查处任工作员,深圳边检员,公安军司令部、总参警备边防处参谋,公安第四师连队挂职锻炼,辽宁武警部队警备参谋,武警司令部边检部参谋,总参谋部作战部、北京军区作战处参谋,1972年至1983年任中央军委叶剑英副主席办公室秘书,1983年至1987年任北京军区卫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87年至1996年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谋长、副司令员。1996年离职休养。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警衔。
王心刚:(公元1932~今),辽宁大连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 1949年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后改为抗敌话剧团)当话剧演员,后为沈阳部队抗敌话剧团演员。曾在《李闯王》、《三个战友》等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1956年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参加了故事片《寂静的山林》的拍摄,饰男主角冯广发,从此开始电影艺术生涯。1957年又扮演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故事片《牧人之子》的男主角德力格尔。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是中国影协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导演,文职少将军衔。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影坛,有“英俊不过王心刚,漂亮不过王晓棠”之誉。 扮演的角色主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公元1957年)中的姚苇、《海鹰》(公元1959年)中的张敏,《勐垅沙》(公元1960年)中的江洪,《红色娘子军》(公元1961年)中的洪常青、《野火春风斗古城》(公元1963年)中的杨晓冬,《秘密图纸》(公元1965年)中的陈亮,《侦察兵》(公元1974年)中郭锐、《南海长城》(公元1976年)中的区英才,《大河奔流》(公元1978年)中的秦云飞,《绿海天涯》(公元1978年)中南林、《伤逝》(公元1981年)中的消生,《知音》(公元1981年)中的蔡锷等,因饰演《知音》中的蔡锷,1982年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 王心刚的表演朴实自然,富有激情,善于从不同人物出发,着力在性格上刻画,细腻而不是雕琢,质朴中显其艺术功力,在影片《知音》中他饰演爱国将领蔡锷,为了成功地塑造人物,他翻阅大量传记、记事,从中理解到武将文演,紧紧抓住主人公的心理,通过人物的情绪张、驰,将文气和武气,外在和内在的感情统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影片上映后,深得观众和专家的赞扬,并一举夺得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
王晓钟:(公元?~今),女;陕西西安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 在西安的西北保育小学和西安中学读完小学和中学。1962年考入北京矿业学院,1967年在鞍山洗选厂任技术员。197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1年5月进入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1973年至1985年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处长,院党委委员;1991年至1994年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部党委委员,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94年至1998年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部党委书记,院党委常委。 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体现视学会常委,《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编委,解放军总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附:丈夫涂柳果(开国少将涂通今之子),是她中学时代的同学,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任主任医师。他们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感情深厚。独生女儿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幸福的家庭给王晓钟的工作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王晓钟将军寄语说:“不慕虚名,多做实事。” 1997年由技术大校晋升为技术少将军衔。
王晓棠:(公元1934~今),女;祖籍江苏南京,出生于河南开封。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 1938年随父母迁至重庆。从小学唱京剧。1948年迁至杭州,浙江省立女中毕业。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5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第二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57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198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登上银幕。曾在故事片《神秘的旅伴》中饰小黎英,《海鹰》中饰吴玉芬、《英雄虎胆》中饰阿兰,演出过《碧空雄狮》、《鄂尔多斯风暴》等。因在《边寨烽火》中饰玛诺,获1958年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演员奖”。因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银环和金环,1964年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翔》,并自编、自导、自演、自谱曲、自填词、自唱、自制服装。编导的故事片还有《老乡》。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 附:丈夫,言小朋,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的幼子。演过京剧,话剧,电影。1993年因病去世。 1988年被授予技术大校军衔。1993年7月由大校晋升为技术少将军衔。
王静波:(公元1931.11~今),黑龙江巴彦山后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二师第四团勤务员,1948年3月任第十二纵队第九十四师第四三五团勤务员,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第四三五团通信员、通信班长。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四平攻坚战役和解放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下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解放广西战役和广西剿匪战役和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青年股长、组织股长、军政治部组织科长、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8年任广西军区政治委员。    王永维:(公元年),四川南部大桥镇新井村人。著名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志愿军烈士。 1949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1950年1月编入第五十军第一四八师,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第一四八师野战卫生所护士。 到朝鲜不久,部队抢渡大同江时,遭到敌军飞机袭击,许多军用物资坠落江中。他不畏严寒,奋不顾身地纵身跳入刺骨的江中,打捞军用物资。当他与战友完成任务回到岸上时,四肢已经冻僵,人也失去了知觉。战友们赶紧用棉被把他包裹起来。过了许久,王永维才渐渐苏醒。就是这一次,他受到了嘉奖,并被记功一次。组织上的奖励,使王永维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在给家中的信中写道:“夜色漆黑进军难,陡坡窄路马行艰。寒风迎面透肋骨,壮士血腾气冲天。从前哪知革命苦,而今才晓胜利源。先烈遗志期我辈,留取丹心照人间。”王永维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1952年下半年11月20日晚,王永维担任野战卫生所值班员,在卫生所四周巡逻。突然敌机来空袭,疯狂地向村庄猛烈轰炸。霎时间,村庄里弹片横飞,烟火弥漫,卫生所以及不少老百姓的房屋都着了火。他立即投入抢救伤员和物资,迎着滚滚浓烟,率先冲进卫生所一间着火的房子,将一名朝鲜人民军的伤员背了出来。接着又替老乡家抢救出四包粮食。当人们继续搜寻目标时,发现在卫生所六号病房里住院的七十三岁宋东氏大娘还没有被救出,王永维毫不犹豫,跃入正在熊熊燃烧的卫生所,搜寻老大娘。当他找到老大娘时,自己的身上已着了火,顾不得将火彻底扑灭,背起老大娘就往外冲。当走到卫生所门口时,遭遇敌机的又一轮俯冲扫射。王永维和宋东氏老大娘同时遇难,牺牲时双手还紧紧地将老大娘背着。战友们和当地的老百姓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流下感动的泪水。 王永维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为二级英雄、模范团员称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他学习。新华社也于11月28日向国内发回了报道。《四川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卫生所又出现罗盛教式的战士王永维》为题,报道了王永维的英雄事迹。朝鲜铁山郡人民委员会举行了公祭仪式,厚礼安葬。宋东氏大娘的孙子宋根玉在烈士墓前宣誓:“你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子子孙孙永世相传纪念你!”宋根玉还以“朝鲜儿子”的署名给王永维的父母写了一封长信表示慰问。朝鲜有关方面将王永维牺牲的地方命名为“王永维山”,同时将铁山郡公园命名为“王永维公园”。 1953年朝鲜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时,还专门派员慰问王永维的亲属,并按朝鲜习俗赠送了铜碗一副、烈士的木刻像一幅。1985年,宋根玉还给烈士的亲属寄来了十五双朝鲜产的雨鞋以表慰问之情。王嘉荫:(公元年),字荫之,别名痴公,邯郸永年人。著名当代地质学家。 王嘉荫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北京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等职。 王嘉荫在应力矿物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有《矿物学纲要》、《火石岩》、《油浸法透明矿物鉴定》、《中国地质史料》、《应力矿物概论》等。
王 铎:(公元1912~今),又名王振铎,出生于1912年,辽宁海城人。 王铎1929年在营口师范中学师范班学习。1931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34年就读于北平东北大学边疆政治系。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组织领导西安东北大学学生战地服务团、农村工作团。1938年8月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工委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员。1939年12月后历任延安陕北公学蒙古青年队指导员,蒙古文艺考察团团长,陕北公学民族部主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处副处长、秘书长,城川民族学院副主任。1945年6月任绥蒙政府秘书长兼秘书处长、教育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相继担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宣传部长,内蒙古党委委员,中共察锡盟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察锡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六师政治委员,中共察锡巴乌工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铎历任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组织部长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东部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中共内蒙古分局常委、副书记,内蒙古党委副书记,内蒙古党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内蒙古党委常务书记。1983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内蒙古政协委员。 王铎于日于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王 群:(公元1926~今),湖北新洲人。 王群出生于1926年9月,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原军区江汉独立旅第二团政治处干事。 1949年10月以后,王群历任湖北军区司令部科长,武汉军区司令部动员部副部长,宜昌军分区副政委,中共襄阳地委副书记,中共宜昌地委第一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第一书记。 1987年至1994年8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1993年5月至1997年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十五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逸伦:(公元年),蒙古族,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人。 王逸伦早年在赤峰二道街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在赤峰接官亭学校、林东小学校任教师。1932年赴北平求学时,由内蒙特委书记陈镜湖、刘刚介绍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中央训练班学习。1933年受内蒙特委派遣回家乡热河赤峰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1934年在河北省委任组织干事。后到河套从事地下活动,任中共临河县委书记。1935年夏,赴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问题研究院学习。1938年秋回国。1939年4月到延安。7月奉派到华北敌后工作,任冀南区党委工农委员会书记。1942年受东北工委派遣做地下工作,在赤峰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对日斗争。1945年9月任热北游击支队司令,热北军分区政委,中共热北地委书记,中共热辽区委员会秘书长,热辽警备区政委,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常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逸伦历任内蒙古自治区财委主任,中共内蒙古东部区委员会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内蒙古党委财贸部部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王逸伦于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王 夔:(公元?~今),天津人。著名生物无机化学及无机药物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夔在1949年7月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医学院及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及教授,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及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公元年)。目前主讲医学化学及细胞生物无机化学课。 王夔主要研究病理、毒理或药理过程中的基本无机化学问题,包括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细胞表面及内部靶分子的结合及由之引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营长转业后什么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