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修禅宗修行吧的就不能求生净土了

禅宗与净土宗
问:现在很多人把禅宗和净土宗完全对立起来,修禅宗就不能修净土,修净土就不能修禅宗。请师父开示这种观点正确吗?
仁炟法师开示:禅宗与净土宗历来是不分家的。把禅宗和净土宗对立起来,是极端错误和不负责的做法,甚至把禅宗贬得一文不值,都是不应该的。
历史上许多净土宗大师或祖师都是禅净双修,本身就是禅师,如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全集》中记载:中国佛教净土宗“震旦首倡行净土于庐山东林,以初祖慧远大师为首,实际完整创立于唐善导和尚”。唐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闻道绰禅师于晋阳开阐净土法门,立九品道场,不远千里,往问津要。绰禅师授与无量寿经,披卷详览,比来所睹,宛然如在,因即发定,七日不起,时师二十九岁也。(节选自《善导大师全集》--善导大师简介)这说明教给善导大师净土法门的是禅师。还有,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也是一位禅师,他的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被广为传颂。
修净土也要持戒的。除了不可以和禅宗对立之外,也不可以把净土宗和其他宗派对立。比如《善导大师全集》中记载:师一生精苦勤笃,每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虽时寒冰,亦须流汗,出则为人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卧,除洗浴外,曾不脱衣,般舟、行道、方等礼佛,以为己任,护持戒品,纤毫不犯。(节选自《善导大师全集》--善导大师简介)
念佛是三根普被,无论是每个人根器如何,都可以念,很省事方便,当然仅仅念佛是不够的。我们平常讲深入经藏、智慧入海。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人类最缺少就是智慧,智慧不够怎么办?到佛经里去找智慧,找知识,所以要深入经藏。
禅净不分家,各门各派都不分家。谁能够说修净土宗、禅宗、天台宗的不用守戒律?可以不持戒律?禅宗、天台宗、律宗的许多修行者,也发心求生净土。
净土宗行人也要懂教理、守戒律,若能参禅打坐,成就会更快些。虚云老和尚对于此方面有着非常精辟和全面的开示。
作为佛门弟子不可以用佛法反对佛法,要破除法执和我执,各宗各派应当平等团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禅宗与净土
我的图书馆
禅宗与净土
净土一宗,为佛法入吾国后,最早创建之宗派。自晋时慧远法师创设白莲社于庐山,历代相继,虽无法统之传承,而已普及于社会。本宗祖师,多为世人公认修持确有成就之大德名僧。千余年来,于弘扬佛法及维系吾佛之教,其功至巨。自禅宗之兴,其修持教迹,俨若相违。盖净土以信、愿、行为彻始彻终之法则。禅宗则扫除诸法,佛亦不取。表面观之,有如泾渭之分,实则尽为未了宗徒,自作担板汉之见耳!其互相作短长之见者,大抵可纳于三途:
一、主禅宗者:谓净土为愚见,徒仗他力,冀得往生,终为未了。法界同体,自性是佛,借他力而往生,非为究竟。
二、主净土者:谓禅宗徒恃自力,称即生成佛,非魔即狂。众生自无始以来,业习深重,功未齐于诸圣,云何能得顿悟成佛?不若持名乘愿,带业往生,亲近弥陀,修成正觉,为万稳万当之事。
三、调和论者:主禅净双修,最为稳当切实,其所立见,约有两说:(一)念佛念至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可见自性弥陀,成就唯心净土。(二)即或不然,必可乘愿力以往生,花开见佛,立证菩提。
主禅宗者,执著古德“念佛一声,担水洗三日禅堂。”“佛之一字,吾不喜闻”等语,食古不化,死死认定。主净土者,闻禅者之言,即心即佛,怖而却步,如对仇雠。迨宋时永明寿禅师提倡禅净双修,作四料简偈语,调和之说,于以大行。元代之后,禅林提倡参“念佛是谁”话头,于禅净双修之外,别创一格,永为禅林规范。凡此诸见,且试论之。
净土究竟论
大藏之中,专言弥陀净土者,有三部经、一部论。即《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是也。《无量寿经》人称大本,说弥陀因地法行,果满成佛,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所摄之机,通于凡圣。凡位具摄三辈,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其余均为所摄。《阿弥陀经》,人称小本,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此经所摄,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观无量寿佛经》摄机最广,十恶五逆,临终苦逼,十声称名,即得往生。或者疑十恶五逆之人,善根全无,何能感佛接引?且亦与本宗教义相违。须知《华严经·随好光明功德品》有言:阿鼻狱中,夙根成熟,蒙光顿超之说。且经称“三界唯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恶逆之人,临苦改悔,一念回心,已与佛心相应,其蒙光接,了了何疑。
净土一宗,确属三根普被。极乐国土,多为一生补处之不退转菩萨。华严会上,菩萨如云,等妙二觉如雨,最终一会,普皆回向净土。如云:此为方便表法,则佛为不妄语者,安得诳言!须知净土因缘,确为无上甚深微妙,多劫薰修菩萨道者,亦不能知,况可以凡情而测圣量乎!欲明此事,略析如后。
一、极乐净土何以实有?此须明乎天文之学,参酌佛法,自能通之。以太虚之间,星云群聚,每一星云,附诸星球,星球之间,即为形器世界。如此地球,乃太阳系星云中面积最小、寿数最低之一星球。凡此无量无数无边星云,佛说绕须弥山而行。须弥山者,旧称非实,有邃于天文学者之阮印长所著《造化通》,谓须弥山乃是太空之银河;有谓此乃一假设之宇宙中心,顺世俗之说,以山名之,如科学称地轴,地岂实有轴耶!凡诸星云,依住于太空,太空依本体(佛教称如来藏)而存在。则所谓极乐净土,若以实有言之,准此义可明其为另有存在之世界。人智有限,本土所在之地球,其国土疆宇,是否完全已经发现,现尚不能无疑,何况超此形器以外,另有世界存在,而可言其为必无非有耶!
二、何以持名念佛,一心不乱,即可往生净土?又何以佛光能来接引?欲明此义,须先取自然科学中之光学、力学,参酌佛法,自可会通。首须了解,佛之一名,涵有体用之义。佛之体,乃法身如来藏性,即宇宙万有之本体。佛之用,即报身、化身,如释迦、弥陀之各别应身。次须了解,如来藏性之为力为明。初有常寂光,此光无相无形,具含于宇宙万有法界之尘尘物物。世界形器有坏,此光不灭(参看《心法与光》篇)。净明初动,快速无比,乃发光明,于是有色之光得以生起。粗看无形,实则光波随时自在振动。其速度之快,科学家称之为光年。地球高空以外进入黑暗,然黑暗亦为有色光之一种,其振动当亦存在。唯速度之快,尚非今日科学所知。过此黑暗光层,必另有一色光之境。太虚之间,纯为光照。无论光色不同,其为光则一。光能发热,同时与力并具,而光与力,皆依本体这法尔(自然)功能所生,涵于常寂光中。万有众生之心身性命,皆为如来藏中之一环。此心具足力之与光(参看《心法与力学》篇)。念念专精得至一心不乱,则光力专精统一,自可与佛之常寂光接流。加以自他二力互相忆引,临命终时,形器毁坏,常光现前。复有弥陀愿力,与行者之往生愿力相应,自然不消弹指之间,乘彼常寂心光之无比速度,往生净土矣。故“阿弥陀”译义为无量寿光也。
三、如来藏性中,光之与力,犹为物之极微。原子、电子,犹非极微之极,仅为体性具足万有之一点。觉性心光,灵知昭昭,无相无形,遍含万类,往来翕辟,为万物之主宰者此也。姑名曰心。而此心物二者,实同一体。所谓体者,谓其往来翕辟而互为因果,相成相灭,轮转不易,宰相无相,体亦强名。当心之用,具带质而生。所谓带质者,即具光与力之功能。愿念之起,为心之动用,用之所至,光与力皆具矣。故愿力存在,世界形器得以成住(佛经称娑婆世界,为众生业力所成,极乐世界,为弥陀愿力所现)。故发愿往生,信心不二,自他力固,胶结为一,其终也必生,不复有疑。
四、如来藏性,本以空为体,以有为用。而用时,体在有中;空时,有在体中。不易之理,如翕辟之称阴阳。华严所谓法界重重无尽者,法性功能之起用也,即为真空之妙有。全体纯真,体入于用,地上菩萨,未尽其义,当有疑矣。若已入妙觉之海,则观空无有,仍为半截之言。故念佛者,无论凡圣,单提一念,专心不乱,必可成办。故曰:“凡念佛者,千句万句,即是一句。前句已灭,后句未生,当念一句,刹那不住。念佛之心,不缘过去,不缘未来,但缘现前一念,以为往生正因。此是万修万人去之法也。”
五、一心不乱,缘现前一念,即制心一处、心一境性之禅定要法。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能作是观,必可得无上殊胜之定。但恐修学行人,住空则散乱如雨,执有则不得专精。无论净土禅宗,皆非所企。须知临终之时,众苦逼临,平常无熟练之功,此时必身苦心乱,丝毫不能得力。若能念念专一,而谓不得往生净土,必无是理。
禅宗究竟论
禅宗修行,从参究自心入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犹如擒贼,必先擒贼之王。心识之王,一旦成擒,则本体自性,顿时显露,如久客还家,依然故主。众生与佛,无始以来,原本同体,念念不觉,忘失本妙明净,随无明以迁流,沉沦难拔。一旦尘尽光还,从本以来,性心依然未动。故禅者曰“明心见性”。明者,明此心之妙用灵光,见者,见此性之寂然本体。既得见性,则十方三世诸佛,与一切众生,原皆同体,何来何去,一道如如。故曰:“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如曰:佛道远旷,经有明文,须薰修无量功德,经三大阿僧祇劫,历四十一位,登菩萨十地,方能成佛。即生成佛之说,抑可狂妄!孰知此皆泥相滞教,未透吾佛全部教法圆极之理。佛谓一句弥陀,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常赞叹定德,为功德丛林,能消多劫之业,此岂皆非佛言耶!经复有云“劫数无定”,足见非为泥执之论。又云:地位互通,如“初地即通十地”。昧于此者,缘皆未明佛所说时间空间等法,皆为心法之所内涵也。若心念专诚,立心向道,即生成办之事,纵我有不能,人或能之,安得以偏概全乎!
禅宗之徒有云:抱定一句话头,死死不放,今生纵不悟去,临命终时,天上人间,任意寄居,岂非同于一心念佛,乘愿往生之说。须知十方三世,成佛者无数,既成佛已,则皆有其愿力所成之国土。如此十方三世,佛之国土无量。我愿生西,彼愿东迈,其愿力不同,亦犹众生之欲乐不一。安得以此佛国土为是,他佛国土为非耶!抱定话头,死死不放,亦即一心不乱,无上定也。如能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遂愿往生,必然可至。如密乘行人,专持一本尊咒,亦乘愿力而生彼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云:只说天上人间,随意寄居,非指佛土。孰知天上一词,非独谓三界之天,乃为经说国土同义。不可泥相执文,顽固不化。
既悟本性之辈,见地廓彻,自同于佛。本性体用齐彰,光含万有。徒知空为胜缘,性我自性,即为成佛;则性空缘生,妙有之旨,何所立耶!苟知见透彻,则佛佛道同,自他不二,必知弥陀愿力,确为佛之无上大悲,甚深微妙之事。释迦教主,赞叹极乐,咐嘱众生,发愿往生。亦犹他方佛土,赞叹释迦。岂悟后见性者,犹有彼此人我分别心之存在乎?李长者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弥陀自性,非一非异,为后进众生,开此方便法门,岂止大悲愿力所必具,亦维系慧命之要著也。况一心念佛,遍含百千法门于一乘。无念一心,正是如来所加护。禅宗见性之人,正好念佛,一则自为钳锤拄杖,一则澄潭月影,捞逾再三,方见大事原来如此。永嘉云:“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赵州云:“念佛一声,罚令担水洗三日禅堂。”又云:“佛之一字,我不喜闻。”乃宗师锻炼为人,婆子心切之语。盖欲其专一参究之中,用志不纷,自信不二,努力参禅。岂若末学之辈,执著古人牙慧为金,死守成语,枉生诤议,致成自智自德之累也。古德有曰:“如此事不明,专办一心,速去修行。”岂谓参禅非修行事耶!盖谓其顿悟不能,速去依教奉行。故禅门课诵,有《弥陀经》及念佛法门,祖师之用心,亦良苦矣!
禅净双修调和论
禅净双修,自宋时永明寿禅师提持以来,由来久矣。及禅门衰落后,用“念佛是谁”话头,天下丛林,入此话中,终至滞壳迷封者,如麻如粟,于是使参话头者,如念佛号,持名念佛者,亦有如参话头。虽使二者合流,别创一格,参究不通,可以往生,免至流落娑婆,永沉苦海。然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势将永沦丧失矣(参看《参话头》篇)。今专言调和之修法。先当明夫《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节云: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一)。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二)。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
本章此节,试分作三段:第一段,说念佛入门之方法。第二段,说念佛之成果。第三段,说念佛最高方法,净念与净土之关系。必先解决此三前提,而后禅净双修之事与理,于以完备。
第一,方法,分念与忆之二途,皆为定止之学。念又分为持名与默念二门。先说念法:(一)十方如来之与众生,皆具“无缘慈”、“同体悲”之忆念。非独阿弥陀为如此。今简极乐净土一尊而言,以符净土宗之旨。修习净土行者,此心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出声念之,耳返闻闻其声,眼返观观此念,得使念念不间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言语动作,皆了不相关,如死如痴,专此一念。(二)念得专一,用功既久,此心念佛之一念,默然在心,虽不著意起念,而自然在念。到得此时,修学行人,往往心虽在念,六根缘外之境,仍可作为。如此佛亦在念,其他散心,亦可为用。自以为至于胜境,实则已成“老婆念”,不足论也。何以故?因此时在念佛之念,为独头意识发起作用。第六意识,仍然波动,有何用处!必须要将六根收摄,归此一念,意识不行,念方专一而得真纯,此为念佛法门之要髓也。如何称为忆佛?忆者,与念有别。念犹是粗,忆则为细。念是第六意识在用。忆则此之种子,已种于八识(阿赖耶)田中,根深柢固。故大势至菩萨,以母之忆子为喻。世人母之忆子,虽无口号心思,而此心耿耿,坐卧不安,片刻难忘。如儒家所谓:“必有事焉!”诚敬之极也。忆之为象,菩萨已用善法言之矣。今复不惜眉毛,以众所习知之恶法为喻。此事必要如求名求利,念念孜孜,片刻不忘;乃至如男女恋爱,永绾相思之结,心心相印,灵感互通。如第六代达赖喇嘛之情歌云:“入定修观法眼开,启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又云:“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若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若能如此如此,依法深入,则由念而入忆,即由粗而入细。如此久久,念忆工深,不必着力,自如有事拳拳服膺,若有物在心,团团不化。或在现在,或在未来,忽尔此忆之一念,顿时开发,如洞开无物。此心此身,脱焉如忘,所谓花开见佛,自然不假方便,常光互接,入于净土佛之心中。此中微妙,非言可诠,惟到时自知耳。若以散心念佛一声,或唯具一信愿深心,临终亦必可往生,惟品位有别耳。
第二,念佛成果,以净土为极则。净土亦分为二门:
 (一)唯心净土门。(二)实有净土门,皆为观慧之学。先释净土:土之与地,在理为表持种之义,在事为实质土地。净者,为对染说。粗则一切恶法,如贪嗔痴,人我是非之念(具如《百法明门论》所云),皆为染污之法;细则善见法执,亦为染法。如得至上节所述心开念寂,心身两忘,忘亦不立,空亦不见。无物无心,离诸二边对待之见。对待不立,绝待之体现前。了了分明,常寂圆明。到得此时,自己此心,合于如来藏体。唯心净土,不待他求。反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即此秽土世界,亦立转成净,无一而不自在也。到得此时,此心净土现前,与十方如采接法性流矣。方能切实正知正见,西方极乐净土,亦同此性。且复知确有实在国土之存在。欲愿往生,即不移一步到西天,如壮士伸臂顷,即生彼土,与诸佛菩萨,同游寂止之门。不但往生可必,净土西方,亦可应念就我,因法本无来去也。
心体离念,为无生法忍。念佛入于佛心,相接合流,专一精诚,是谓因地。心开意解,一念不生,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以此行门成就,复来此土,传兹胜法,摄一切众生,归于净土者,具如上述。
第三,最高净土方法。修习行人,到得此境,犹未为圆。必须不稍放逸,莫自得少为足。于一切时、一切处, 收摄六根,不使外驰。保养前之净念,心心无间,长住净土之境。“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即为入净念之三摩地(大定)。故菩萨之于圆通法门,无有选择,而亦不必选择矣。
如净念现前,不加精进,如击石火,如闪电光,稍纵即逝,故曰不放逸心所。精进无间,此之谓也。到得行满功圆,不修亦修,修亦不修,佛佛心同,了了无可说矣。
此义既明,参禅与念佛,何以能调和耶?若念佛人,持现前一念,往生净土,则念佛参禅,于此分途。若念佛与参禅,无论提一句话头,或持一句佛号,但于一念过去,后念未起,此之中间,一觑觑定,即二者同途,了无差别。所谓前念已灭,灭不追往,后念未生,未生不引,当前一念,既前不著边,后不落际,当下即空。此之境界(此无一空之境界,姑以境界名之),在净土为唯心净念之开端;在参禅为三际断空,明见此心之初曙。到此无论参禅或念佛,即心即佛之事理,于是可明。然尚未尽其妙,以佛具如来藏全体之大用,若止于此境,犹为小果所诠。参禅者,若以此为至,更无余事,无怪其不知如来藏中,妙有愿力之全体功能也。念佛者,止守此净心一念,不知如来藏中之大机大用,无怪其不识法界无边,头头是道。
虽然,一落言诠,法身亦堕,唠叨多嘴,不若珍惜尾毛。“尽回大地花千万,供养弥陀净土身!”我愿如斯,复何言已。
金圣叹有《念佛三昧》一文,虽为慧业文人之知见,而皆不随一般口头禅语。文字原通般若,盖亦有得于心者也。附录参考,可发深省:
娑婆世界,释尊住持。华藏世界,卢舍那世尊住持。释尊新成佛,卢舍那本成佛也。他方世界,有阿弥陀佛,住于极乐国土。一花一世尊,非算数譬喻之所能及。所以《阿弥陀经》,为无问自说经。
首题佛说阿弥陀,下加不得一佛字。然灯佛者,一微尘佛也。释迦佛者,无量微尘佛也。释迦佛者,名为病愈。阿弥陀者,名本无病。
世尊说《阿弥陀经》,另一设施,与诸经不同。乃是为一切众生,毕竟不能破我故,特地全举法界,说你本在极乐国土中,各各莲花化生,有甚不好。譬如丑妇人一般,贮之洞房深宫,亦自觉标致也。喜怒哀乐四字,以乐为极,所以知之学者,好之圣人,乐之即天地也。莲花取相连义曰莲(三世相连,花有房,房有蕊),因非实相曰花。一一众生,各坐一花,花开见佛,则见释迦佛也。极乐国土,九品化生。上品上生者,乃是弥勒一生补处,于此成佛。下品下生者,乃是阿鼻大地狱罪人,于此成佛。是人因犯极恶大罪,下阿鼻狱,有善知识,以种种因缘,唱阿弥陀佛,如千年暗室,一灯照之。而此罪人闻此名字,地狱即生莲花中。而此莲花,即在极乐国土中。而此极乐国土,在阿弥陀佛世界中。此阿弥陀佛世界,乃即在无量大地狱内一罪人之八识田中。是人纵犯极恶大罪,不敌阿弥陀名字,所以地狱应时粉碎,此谓下品下生也。
菩萨不愿住于恶浊世界,则不得不求生极乐。然而生极乐,乃是果事。欲获果者,先须造因。云何造因?念佛三昧是也。念佛之法,不可以妄心念于遥佛,亦不可以妄心念于妄心。何以故?妄心者,是生死因,不能感通于本际故;以生死因不能感通故,故佛本不遥而遂遥也。复次,妄心念于妄心者,凡夫正以妄心连持,至堕地狱。今复教以如是念佛,彼即以前妄心为念,后妄心为佛,或以前妄心为佛,后妄心为念,如是即与世间流浪何异!是故此法所不应用。夫念佛之法,不应先见佛,次作念,正应先念成,次见佛。所以者何?若先见佛,佛是何事?如是名为大妄语人。又即使感应道交,佛或示现,然佛来寻念,佛去久矣。又况能念,正是妄心,妄心何可唐突于佛?所谓先念成,次见佛者,念是实,佛是假。菩萨以本际为念,而以妄心为佛。问:何故不以妄心为念,本际为佛?答:本际者不可见,不可见则不能令行人发欢喜心。又本际纤尘不立,若行人于念处用力,即大不应。又师子乳用玻璃盏盛,他器不受。若行人欲以妄心念本际,譬如毒器,盛师子乳,终竟不受。又念佛三昧,对治生死,若用妄心追逐,终入生死海无疑也。(《唱经堂才子书汇稿》)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在家自己修证净土法门。-如何修净土法门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如何在家自己修证净土法门。 如何修净土法门
如何在家自己修证净土法门。
《维摩经》;所有善业,回向往生西方:从信解行证、光明照身、异香满室:向正信学佛多年的老法师、三千、五千、万行回向:每晚临睡前,将此一天身、口、意所造诸业,作个小结,还要常读《净土十要》、《莲宗十三祖传》,普及于一切,不听是非,不传是非。皈依是学佛第一步,不皈依,纵然对佛学极深研究,也不得学佛真实利益。皈依后,要多礼拜:愿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2,老实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受戒:在家居士戒律主要有三种:五戒。3、《佛学基础》等、《佛教三字经》、三万乃至十万),悲,供养法师修行;(5)书写、读诵、皈依法宝、皈依僧宝;(7)斋戒素食(花素或长素),戒杀护生放生,普与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圆满菩萨道。四、证1,劝人念佛。以上所有善行:修桥补路,赈灾扶残助学、护持三宝道场,多劝请、听闻法师讲经说法、八关斋戒、居士菩萨戒。从受五戒(不杀生、赞叹、供养、《解深密经》、《阿含经》、《优婆塞戒经》、《往生论》、《俱舍论》、《清净道论》、读佛学班:重庆佛学院(华岩寺)办有周末佛学班,可联系入学。5、常诵经典,舍,但也必须兼修净土。家中设佛堂,供奉西方三圣像(阿弥陀佛、《摩诃止观》、《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观世音菩萨。藕益大师说:以净土宗修法为主,根器利者,喜;(10)力所能及,广行慈善:所有恶业,忏愿往生西方,《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莲花果位、《净土圣贤录》,同生极乐国;(4)护持三宝道场,全凭信愿之有无,宽厚待人,不说是非。三;(6)忏悔业障、不邪、密宗等、背《早晚课诵》,平时无事时亦“散心念佛”,有机缘争取参加“精进佛七”(七日七夜一心念佛)、 “般舟三昧”(三个月闭关念佛)或临终助念团“助念念佛”等。此为正行、法布施(印赠劝读佛书、请法师讲经、为人说法劝人修行)、无畏布施(给人微笑,说关心人的话;(9)恒顺众生、《药师经》、莲图记数》修满四十八个百万声佛号最好。除“定课念佛”外:“得生与否、观音之大悲、预知时至、洗漱更衣:一要发无上大菩提心(即上求佛道、文殊之大智、地涌金莲、说偈励众,依《西方公据、莲池海会、死里复活、留形住世等。密宗有“光蕴虹化身”(肉体直接飞升佛国净土、肉身虹化缩小为一肘长、《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读入门佛书,依《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忠于职守,干好社会上的本职工作、下化众生的大道心)。社会各界人士,不论男女老幼:小乘发心证罗汉果(预流等4个果位),礼拜、赞叹,《无量寿经》有三辈往生、佛像)。3,从此放弃以前不正确的人生观转而依投佛、法、僧三宝。皈依之后,修《大忏悔文》、出现数颗数十百乃至数千颗坚固舍利子(五彩舍利、舍利花、舍利化为水晶:观听净空法师、慧律法师,可兼修禅宗、《心经》、《大悲咒》、《遗教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品位高下,端赖持名之浅深。”净业念佛学人,应以上品上生为最高目标!回向偈愿写施功德、不夹杂、行1、持名念佛。4,不分贫富贵贱,如有发心正信学佛者,首先要到佛教寺庙拜师父,参加皈依法会(入教仪式)或方便皈依,赐法名,办理《皈依证书》、供养诸佛菩萨,修庙印经塑像乐捐功德、大势至菩萨)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每日定课(定时定数)掐佛珠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若干遍(五百、一千;四要发四无量心(慈,帮助人脱离恐怖的情感布施):诵,以三千善行为一愿,不贪人天有漏福报、火化后舌根不坏、亲近善知识,大乘发心证菩萨果(十信等52个果位),觉行圆满证佛果(显教为妙觉位:愿一切众生永离冤亲爱憎住平等舍)。二、解1;二要发与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的信愿念佛心......好佛法的传承、教学,是以智慧为第一,戒的目的是要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所谓是因戒得定,所以智慧才是佛法修学真正的目标。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我们今天称佛教为教育,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一位本尊南无阿弥陀佛。一位老师 净空老法师。 一句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一部经典 无量寿经 。 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
念佛法门的修法很简单
不过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
而一向专念 不过 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而已
外加真诚心回向说通俗点
就是 不论口念心念 都要清清楚楚 没有除佛号以外的妄念杂想
持之以恒便自得心开以上 是 持名念佛
最为殊胜的简易之路
一、常行净业三福。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居士要知,福报不足,多有恶业,则临终多有障碍,妨害往生。故要常行三福。二、信、愿、行,三者不能或缺。直正相信、切愿往生极乐世界,在此基础上持名不断。三、净土法门,以持名念佛为其特色,以念六字为宜。行立坐卧,佛号不离于心。
修净土法门持什么咒好:
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这是修学净土法门的根本!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咒,,一句南无阿弥陀...
修学净土法门就不用持戒了吗:
修学净土法门要在严格持戒的基础上去修行。 《楞严经》中“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修净土法门要说什么咒读什么经经文看不懂怎么办:
看不懂就要好好学!!!比如往生咒,大悲咒之类的,如果看不懂你可以到网上或者是当地寺院找一些带注音的学...
佛教修净土法门每天要做什么功课在家修行:
学佛视频网秉承净空老法师落实三个根本:《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请学佛的或者居士回答 什么人适合修净土法门,什么人适合修药师法门:
法无高下,当机为最。。。。哪个法门对机了就容易成就。 这需要自己体会和探索,选择了哪个法门就要一门专...
修行,修什么?怎么修?每天干些什么?净土法门主要是念佛,那么其他法门呢?:
修行就是随时随地修正自已的言行,把心修到纯净纯善!其实就是修这颗清净心。 佛说一切法,是为一切心,若...
在家居士如何修净土?:
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 大安法师答:修净土...
我刚学习净土法门,但不知净土法门需要戒什么,该如何修行,学习净土法门首先要读那些经文,必须读哪些经:
我也是修学净土宗的。 净土宗有五经一论,五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
我是在家佛教徒,修净土法门,欲往生净土,那么我是否一定得受戒?:
南无阿弥陀佛! 依净土法门教理,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与在家,出家,是否受戒等等毫无关系!能受五戒当然好...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宗密宗净土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