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潜艇里有红灯的氧气到底是怎么来的

当前位置: >>
为什么潜艇里的人在水下不会“憋死”
来源: 为什么 发表时间: 15:53:14
  相信大家在水边游玩是会发现,鱼儿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可是人是不行的,人在水底下,是没有新鲜空气补充的。像潜艇里,前一段时间人们还有新鲜的空气,可时间长了,潜艇里就会氧气不足,但为什么潜艇里面的人没有被憋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原来,为了能保证潜艇舱室内的氧气供给,潜艇上安装了氧气再生药板、氧气瓶与电解制氧设备。
  所谓氧气再生药板,就是一片片涂有氧化钠的薄板,放入氧气再生装置里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氧气瓶是经过压缩的,一般潜艇里的氧气瓶中的氧气能供艇员使用90天。
  电解制氧是用电解海水制造氧气,这要消耗电能,因此,一般不用这类方法。
  有上述这几种方法,就使艇员不会被憋死了。
看了这篇文章的同学还看了
全站热点推荐
儿童业界资讯
儿童教育分享
儿童房装修布置
这个儿童房整体上看起来都非常的卡通,不管是...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潜水艇的氧气哪里来的
zhangying0042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Na2O2过氧化钠只在紧急情况下,气源耗尽时才用的.平时下潜后都是用的储存在气瓶里的压缩空气,经减压后供艇员呼吸.潜水艇内有高压、中压、低压空气系统.具体请看有关军事科技网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潜水艇里如何给人供氧气
十年前看媒体报道361就是因为在气管没有露出水面时打开了发动机,造成潜艇内供氧缺乏,几十个兄弟就牺牲了。
ottawa 发表于
U571里都是柴油发动机潜水艇吧,是内燃机,需要氧气来燃烧,尾气排哪呢?
这个真不知道,也想弄明白。
二战时潜艇在水下十几米开内燃机,尾气进气用管子通到海面,管子装在浮桶上,有浪会自动调节,在一本什么书上看到,不知真假
潜水艇分普通柴油机潜艇和核潜艇 前者下潜的时候人员就是呼吸艇内的空气,然后按时间和人员的情况打开空气再生药板 原理就是三楼的和后面的朋友说的,等到空气再生药板全部消耗完再不上浮就完蛋 跑路的话上浮的时候用柴油机,下潜的时候用蓄电池。上浮的时候充满下潜的时候 用电池慢慢跑 呵呵最近也有燃料电池的 也可以柴油机通个大管子贴近海面跑
核潜艇用核动力跑 而且人员用的空气也用核电制造所以可以潜航很久
柴电潜艇很多时候都是白天潜水晚上浮出来充电 主要是电池不经用 人员潜时间长了有空气再生药板也受不了 搞个长时间潜航训练 人员最后都是抬出来的
核潜艇也就人员问题太长时间人员受不了
铁工 发表于
潜水艇分普通柴油机潜艇和核潜艇 前者下潜的时候人员就是呼吸艇内的空气,然后按时间和人员的情况打开空气 ...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经典回复!
空气再生药板 在潜艇内部可以自制吗,如果不能自制,从岸基能够带多少(可以支持多久,或者说潜航多远距离)?
大飞2009 发表于
………发展出了aip潜艇,潜艇就不需要上浮充电就可以在水下有较长的时间航行了。以上说的是常规潜艇,核动力潜艇就不在此例。.
AIP潜艇为何广受青睐?
  最近有一个关于美国对台军售的不确切消息,来自于12月11日的台湾东森新闻。内容是这样的,说美国准备将德国卖给希腊的四艘214级潜艇从希腊手里买过来,再转卖给台湾,以满足台湾多年来对潜艇的渴求。这则消息在提到214级潜艇的时候特别强调,它上面装有AIP系统。应该说,很多听众朋友对AIP这个英文缩写并不陌生,最近几年我国周边国家纷纷建造或购买此类潜艇。比如,刚刚在12月1日,韩国海军的第三艘214级AIP潜艇“安重根”号在釜山作战基地举行了就役下水仪式,10月16日,日本第三艘苍龙级AIP潜艇白龙号在神户下水,而它的第一艘AIP潜艇苍龙号已经于今年3月服役。AIP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各国海军为何对这类潜艇情有独钟?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AIP潜艇?
  AIP的英文原文是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就是不依赖空气推进,指潜艇在水下不依赖外界的空气也能提供推进动力和其它动力的能源系统。为什么要在常规动力潜艇上加装这样一个装置?这就要从常规动力潜艇的特点说起。常规动力潜艇水面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水下航行则使用蓄电池,而艇上安装的蓄电池容量有限,潜航一段时间后就必须上浮至通气管状态,利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由于二战后反潜技术的迅速发展,反潜兵力使用的高灵敏度探测设备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潜艇升出水面的通气管,进而对潜艇迅速定位并向潜艇发起有效的远程攻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潜艇只要把通气管装置升出水面,被敌人发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众所周知,良好的隐蔽性能是潜艇相对于水面舰艇的巨大战术优势,而频频地上浮充电恰恰导致潜艇的暴露率大大增加,无论是攻击的突然性还是自身的生存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有限的水下续航力就成为常规动力潜艇一个重要的缺陷。核动力的运用虽然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潜艇获得了几乎是无限的水下续航力,但对很多国家来说,制造核动力潜艇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是技术,目前世界真正能够自主研发核动力潜艇的国家只有五个:美俄英法中,它又属于国际上严禁扩散的技术,买是买不到的﹔其次是资金,一艘现代化核潜艇造价惊人,平均单价在13到23亿美元之间,战斗使用和维修保养费用也很高,这绝非是一般国家所能承受的。而且在作战方面,常规动力潜艇比之核潜艇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更适合在近海、浅海活动,这正是绝大部分国家潜艇的主要作战区域。那怎么才能在不使用核动力的前提下解决潜艇续航力不足的问题呢?为此,各国都做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AIP动力装置的研制纷纷获得成功,并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由于AIP动力装置不需要氧气即可正常运行,所以装上潜艇后能够显著提高潜艇的水下续航力,使其在水下潜伏的时间提高到2-3周以上,大幅降低了潜艇在巡航中的暴露率。这样,一直以来影响常规动力潜艇作战效能的瓶颈终于获得解决。有人形象地把装备了AIP系统的常规潜艇比喻为“绿色核潜艇”,意思是它既有堪比核潜艇的大巡航力,又没有核潜艇的潜在危险和高成本。目前,国外常规潜艇的AIP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热机系统和电化学系统。其中热机AIP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斯特林发动机、闭式循环汽轮机﹔电化学AIP系统主要是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这四种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了实用阶段。
  在AIP领域首先实现突破的是瑞典的“哥特兰”级潜艇。1995年2月,世界第一艘装备斯特林发动机的AIP潜艇“哥特兰”号水下。虽然它的满载排水量还不到1500吨,但却标志着常规动力潜艇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哥特兰”号的独特之处在于,艇上装备有2台功率各为75千瓦、在水下没有空气的环境中可以工作的V4-275R型斯特林发动机,2台发动机所发出的功率除了供应艇上的正常照明、电子设备工作及生活设施所需外,剩下的能量还可用于推进潜艇,使其获得大约6节左右的水下航速,并可保持该航速连续航行15天,如果想以15~20节的高速进行水下航行,就必须动用艇上的蓄电池共同推进潜艇。当然,哥特兰级还不仅仅是装备了AIP系统这么简单,以任何标准衡量,它都是世界最为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比如,艇上的各项设备高度自动化,使全艇艇员只需要25人﹔隐身性好﹔携带的武器不仅种类多,而且性能优良,全艇可携带鱼雷18枚,水雷22枚。
  德国历来是一个潜艇生产和出口大户,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德国为14个国家海军以不同的配置形式建造了50多艘209级潜艇,这是常规动力潜艇的最高销量记录。同样,在AIP研究领域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瑞典之后,它推出了自己的AIP潜艇:212级和214级。与瑞典使用的斯特林发动机不同,德国采用的是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是靠氢和氧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而工作的。燃料电池具有最高的能量与重量比,效率高(达50~60%),而且几乎不产生废气,可无声航行,隐蔽性比其它的AIP装置要好得多。试验证明,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可使212级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达到8节以上,并可持续航行7天以上。艇上另一套动力系统是由柴油发电机组、推进电机、蓄电池组和配电设备等组成的常规推进系统。两套系统即可分别独立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联合工作。两套同时工作时,水下持续最大航程超过1683海里,是209级潜艇的4倍以上。而214级由于改进了燃料电池,潜艇在2-6节航速下进行水下巡逻时,燃料电池系统能使其连续潜航3个多星期。目前,已经有希腊和韩国购买了214级潜艇,相信有209级和212级潜艇的成功经验,214级也必将成为国际军火市场的宠儿。另外,德国还准备与购置了209级潜艇的国家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为潜艇加装燃料电池AIP系统舱段模块,使其也成为具有AIP能力的潜艇。
  除了瑞典和德国,荷兰、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国家也都加入了研制、加装AIP系统的行列。荷兰的AIP系统采用的闭式循环柴油机,它在“海鳝”级潜艇的1400H型和1800H型上加装了7-8米长的闭式循环柴油机舱段,里面有两台SPEC-TRE闭式循环柴油机,从而使潜艇的水下续航时间达到477小时,是海鳝级潜艇其它型号的四倍以上。日本虽然自己没有研发AIP系统,但2005年与瑞典签署了引进斯特林发动机的合同。第一艘加装了AIP系统的潜艇“苍龙”号已经服役,第二艘“云龙”号2008年10月下水,计划在2010年3月服役,第三艘“白龙”号今年10月下水,计划2011年3月服役,第四艘计划2010年10月下水,2012年3月服役﹔第五艘计划2011年下水,2013年服役。从外观上看,新潜艇与日本现役的亲潮级潜艇区别不大,它的秘密集中在动力舱内安装的“斯特林”发动机,用斯特林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系统,可保证苍龙级潜艇在水下以4~5节的低速连续潜航15天﹔如果以低于4节的速度持续潜航时,航行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到3周左右。所以,大批AIP潜艇进入现役将大大加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水下作战能力。法国的AIP系统使用的是闭式循环汽轮机,它在出售给巴基斯坦的第三艘“阿戈斯塔”90B级潜艇上安装了闭式循环汽轮机,当潜艇以4节航速航行时,水下续航时间可增加3-5倍,续航力最大可增至2000海里。澳大利亚海军在第六艘“科林斯”级潜艇上安装了从瑞典进口的斯特林发动机。意大利的AIP潜艇使用的是德国技术,在意大利建造,为212A型,共四艘,已经有两艘交付。韩国国防部于2000年11月正式宣布决定斥资11亿美元从德国购买3艘装备AIP系统的214级潜艇。根据韩德两国之间的合同安排,韩国订购的3艘214级AIP潜艇由德国HDW公司提供部分部件及技术转让,全部在现代重工尉山造船厂组装和建造,这3艘潜艇已全部服役。2008年12月,韩国与德国又签订了订购6艘214型潜艇的合同。由大宇船厂来建造第二批潜艇的首艇。
  我们看,AIP潜艇的问世不过才十几年的时间,但却获得了众多国家的青睐,大有在不久的将来在常规潜艇领域一统天下的势头。当然,以现在的技术而论,无论哪种AIP系统,输出功率仍然很小,不能满足常规潜艇水下最大航速航行的需求,只有将AIP系统与当前潜艇的“柴电”动力装置组合在一起,构成混合推进装置才具备实用价值。但不管怎样,AIP系统使得常规潜艇可以在敌情威胁严重的情况下取消通气管状态,减少暴露几率,提高隐蔽性,它无疑会使现代常规潜艇的攻防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即使对那些可以建造核潜艇的国家来说,AIP潜艇也不失为一个颇具诱惑力的选择:它的费用更低,可以大量装备,比核潜艇更适合在浅海海域巡逻、警戒、收集情报,安全性也更好。目前,常规动力潜艇的AIP系统只是作为辅助动力系统,“柴电”动力装置仍是主要推进系统。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AI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P系统的输出能量将会得到大幅度增加,不仅潜艇的水下航速和续航力会得到提高,全AIP潜艇也会成为现实。让我们期待着中国的AIP潜艇早日下水。★
(文章写于2009年)
来源:人民网 军事频道。
BlueTooth 发表于
现在是初中了
德国二战U艇能够下潜的时间都不长,不过其在二战后期开发出可以了连续潜航半个月的潜水艇,不过不能潜太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刻刀吴 发表于
我在潜艇上服役了四年多,略知一二,因时间太久了也记得不是太清了。70年代前我们用的再生药板是 ...
70箱再生药板能在水下潜行多长时间?
一般人可能知道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化学制氧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微信:caoyin513 E-mail:
Powered by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揭秘中国潜艇兵怎样炼成:氧气过敏者不行
某潜艇基地,潜艇兵从码头进入潜艇。合格的潜艇学兵将会进入潜艇服役。学兵在高压氧舱内体验高压氧过敏试验。如果对高浓度氧气过敏则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兵。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被誉为海军潜艇兵的摇篮,是亚洲唯一一所潜艇专业学校,60多年来为部队输送了10万多名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了近百位将军。我国军队从事潜艇专业的官兵80%以上都是从这所潜艇学院毕业的。氧气过敏无法成为潜艇兵想要成为合格的潜艇兵,必须通过文化测试、心理测试、氧过敏试验三道关。每一道关卡前都会有人要告别还未来得及开始的潜艇兵生涯。学兵队教导员李军介绍说,文化水平决定了专业知识能否学好,心理素质决定了到潜艇上能否干好,氧过敏试验则是生理机能的一项补充测试。经过各类测试淘汰率在10%左右。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 “氧过敏试验”:在一个密封的舱室内,将空气压力渐增到相当于水面以下18米处的压力大小,人员在舱内戴上呼吸面罩保持静止。“压力上去之后感觉有些胸闷,但是不影响正常呼吸。”学兵薛满天说。负责试验的教员介绍说,这项试验一方面是测试人体在高压中,肺部是否对吸入的高浓度氧气过敏,另一方面测试耳膜能否调节身体内外的空气压力差的平衡。据介绍,在潜艇下潜时如果耳膜调节不了压力平衡,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潜艇水下遇紧急情况,潜艇兵须吸氧急救,如果对高浓度氧气过敏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潜艇兵。舰艇堵漏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一般新兵入伍后,经过3个月的教育和训练即下连队走上工作岗位,而潜艇兵的“孵化”过程要更加漫长艰难,一般长达8个月。除了执行海军统一制定的入伍教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以外,还需根据潜艇兵种特点,训练损害管制、水下脱险等考核项目。舰艇损害管制,是可能危害船舶沉没的情况下的紧急控制。在损害管制训练现场,高压水柱从潜艇舱壁破裂处喷射而出,学兵分工协作,配合紧密,快速利用堵漏器材、排水器材、消防器材等工具,对舰艇“船体”破裂处进行堵漏。军事共同教研室主任孙全圣介绍说:“损害管制是潜艇的保命工程,可能一辈子不用,却不能有任何人不会。”鱼雷发射管脱险模拟训练场,学兵们戴着氧气罩,依次钻进狭小的鱼雷发射管进行脱险训练。模拟训练场,学兵们在进行舰艇堵漏训练。军事共同教研室主任孙全圣介绍说:“损害管制是潜艇的保命工程,可能一辈子不用,却不能有任何人不会。”鱼雷管也是逃生通道水下脱险分为发射管脱险、闸套脱险和快漂脱险。发射管脱险即从鱼雷发射管爬行脱险。闸套脱险训练是潜艇兵穿戴呼吸装具,向圆形闸套内注水、加压至与舷外水压均衡时,沿先前抛出的救生浮标绳攀爬至水面。快漂脱险是潜艇兵穿戴用橡胶尼龙布制成的浮力衣和带有透明面罩的头罩,进入到钢质圆筒后,筒内瞬间形成高压,并以每2秒翻一倍的气压弹射出水面。发射管脱险训练现场,一队学兵穿戴好氧气面罩,将小型氧气罐挂在腹部位置,学兵依次进入鱼雷发射管,身体侧卧。教官关闭鱼雷发射管,开始为管内注水加压,当压力与鱼雷出口水压相当,学员和教官通过击打管壁通信。学兵开始蠕动爬行至鱼雷管出口,与出口接应的学兵会合出水。在充满水、黑暗密闭的狭小管道中爬行,不仅仅考验的是脱险技术,对心理的要求更高。据了解,这是潜艇在水下遇到重大险情、迫不得已必须弃艇逃生时的三条“生命通道”。根据弃艇时所在水深来选择脱险方式,并且正确使用操作方法,这些都是潜艇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如同单兵战术动作里的低姿匍匐前进、蠕动等一样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潜艇“小专业”不可互相变更除了损管、脱险等基本的通用技能以外,学兵在培训期间还会每人分配一个对应潜艇型号的专业,如鱼水雷、舵信、雷达、声呐、轮机等专业。这些专业之间的知识融合度很小,所学专业决定了学兵将来在潜艇上的工作岗位和战斗序列,这是不可替代或变更的。在鱼雷发射操作训练舱,十余名学兵正在士官试验员的演示下学习操作流程。伴随一声声口令一个个操作,从鱼雷进管到发射出管,十余个动作一气呵成,一股气流的爆破声后,鱼雷发射成功。鱼水雷专业学兵张程浩介绍,潜用鱼雷型号较多,相关的艇上设备技术复杂,不仅需要个人对装备原理和操作流程的熟悉,而且需要战位配合。“每名军人要像了解和使用自己的身体一样,了解使用自己所执掌的装备。潜艇兵是百人同操一杆枪。”远航忌多疑敏感情绪模拟远航环境适应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狭窄封闭的潜艇中,潜艇兵不但要克服艇内高温高湿环境带来的不适,还要克服封闭环境给心理造成的影响。据教官介绍,对于潜艇兵来说,这种环境不可避免,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顺应和调节。及时调整适应在远航中出现的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确保精准无误地完成各项作战任务。乐观、合群、性格坚韧是潜艇兵的必备素质,多疑敏感、情绪不稳当不了潜艇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艇的声音从哪里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