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到期通知书不到期,因病鉴定达不到病退,单位要单方解除合同,单位应该怎样赔付?

病退后再次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后怎么赔偿
病退后再次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后怎么赔偿
09-01-14 &匿名提问
按照正常赔偿.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你,如果没有,加赔一个月工资.然后工作满一年多付一个月工资,以此类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劳动争议与劳动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不妥善处理这些争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势必影响劳动者及家人的正常生活,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尤其是团体劳动争议,如果处理不当,对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同样需要加以保护,以便其生产、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法院在对劳动争议案件合法、公正处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及时处理,以防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矛盾激化,产生不应有的后果。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劳动关系的重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随之出现的大量因企业转产、停产整顿、合并、兼并、分立、解散、破产、租赁、“国有民营”、拍卖等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及因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下岗、内退、买断工龄或新签、续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合同争议等,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尚处于存续期间,实施大规模的“裁员性辞退”、“亏损性工资扣发、减发、缓发、停发”等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有待于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如何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好这些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现提出几点处理意见。    处理好此类争议,必须搞清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比较模糊的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企业改制后劳动合同是否自然终止问题。有人认为:“企业改制了,改制后的企业性质和法定代表人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劳动关系,原劳动合同应终止,重新签定劳动合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改制前企业的权利义务应由改制后的企业承继不属于《劳动法》第23条规定的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不存在劳动合同的自然终止的问题。同时,这种观点还混淆了企业主体变更的区别。根据一般法学理论,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不能变更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改制并不能带来合同主体的变更,只是引起合同主体的人格特征发生一些变化,并不影响其作为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当然,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意味着合同内容一成不变,当事人仍可以根据《劳动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协商变更,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二是劳动部贯彻劳动法意见中对企业分立、合并后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是否准确的问题。《劳动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原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合同。而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的规定是: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相比劳动法,劳动部的意见不够准确:首先,劳动法规定只有“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才涉及原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问题,是严格条件,是限制适用的条款;而劳动部意见规定的是“可以”,成了选择性条款。其次,劳动法本意是双方先协商变更,协商不成的才可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变更”是必经的前置程序;而劳动部意见却是“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成了并列性规定。再次,劳动部意见所提“重新签订”含义不明,“重新”的含义应是废旧从新,而根据劳动法的立法原意,原合同并不废止;若在原合同基础上变更一些条款,用“变更”更为准确;若是原合同已经到期,又协商继续签订新合同的,用“续签”更为合适一些。    从当前的司法实践看,在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应变更而未进行变更,事后引起争议的处理。有些企业改制后只与在岗职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而未与休假、病退、带资上学、停薪留职的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应视为对原合同的继续认可,之后引起劳动争议的,法院应认定原劳动合同在到期之前仍然有效,劳动者的相关权利仍然受到保护。    2、变更劳动合同中,因用工单位附限制性条件引起争议的处理。有些改制后的企业在变更劳动合同中,利用劳动力过剩的形势和自身的优势地位,给劳动者附一些限制性条件。如有些企业实行股份制过程中,要求劳动者必须入股,否则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订立、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也违背了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中“企业不得强迫职工入股,不得因职工不入股降低劳动报酬、停发工资或硬性安排下岗,更不得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的规定。对这种附有显失公平条件变更劳动合同的做法,系违法行为,法院应不予支持。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法》第98条进行赔偿。    3、因解除和变相解除劳动关系引起争议的处理。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及经济补偿问题,法律及有关法规、规章规定比较明确,因此审理普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案件,并无太大困难。但一些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值得探讨。如有些地方在减员分流过程中,采取了按工龄一次性支付安置费、遣散费,职工将自己在企业的工龄“买断”,并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做法。对支付一次性安置费问题,只有国务院《关于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劳动部12部门《关于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生产自救和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作了规定,但均属于严格控制适用的规定,前者必须针对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企业,后者针对困难企业,并且必须属职工自愿,绝不能任意扩大适用,或强制推行。一次性买断工龄实质上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次性安置费相当于经济补偿。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在支付安置费、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也剥夺了职工因工龄产生的在劳动保险方面的权利,这是不合法的,应予制止。    4、因续签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有的企业在变更或续签劳动合同中故意缩短合同期限,以达到在较短时间或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目的。对此,还是应审查其变更或续签合同时是否遵循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和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原则。若合同合法有效,就应尊重双方的约定,尊重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若违反以上两个原则,则因依法予以调整。如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若用工单位搞一刀切,单方面要求十年工龄以上的职工订立短期合同的,应不予支持。因此给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亦应予以赔偿。    5、因“下岗”引起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下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定称谓。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文件《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根据以上规定,“下岗”有以下几个特征:(1)职工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2)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3)有就业要求但未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下岗与失业不同:下岗未解除劳动关系,仍在企业里,领取的是生活保障金;而失业则失去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滞留在社会上,领取的是失业救济金。    因下岗引起的劳动争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因确立下岗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也就是因是否下岗、如何下岗以及如何签订“托管”协议引起的争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已明确规定了企业安排职工下岗的原则、条件、程序及下岗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由此引起的劳动争议,应参照有关政策和规章进行处理。二是下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争议,如因追索生活保障金、劳动保险金引起的争议。此类案件与普通劳动争议并无太大区别,处理方法基本一样。三是因解除下岗劳动关系引起的经济补偿争议。根据劳动法及下岗政策的规定,下岗职工与企业达不成协议、在托管期间被其他用人单位招聘、自谋职业或下岗三年期满的,应解除“托管”协议。如何处理解除下岗劳动关系及经济赔偿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我的看法是:    (1)劳动者已同意下岗,但就变更原劳动合同、签订托管协议与企业达不成一致的,可以根据劳动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并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的经济补偿办法》第8条规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年限,每一年发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下岗职工在托管期间被其他用人单位招聘、自谋职业的,应当解除“托管”协议,未予解除的,托管协议应继续履行;下岗职工故意不办理解除手续、以骗领生活保障金的,原企业对该职工在从事新职业所发生的事故不负责任。因被其他单位招聘或自谋职业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依《补偿办法》第5条规定,企业向该职工每满一年发放相当于一个月的经济补偿,但最多不能超过十二个月。    (3)托管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应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职工转入人才交流中心或劳务市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企业亦应根据《补偿办法》第5条给予经济补偿。    (4)托管期内经培训重新上岗的,应变更托管协议为普通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解除情形,不存在经济补偿问题。    企业改制中发生的劳动争议问题还有很多,人民法院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定性定位,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确保企业改制中出现新型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处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 劳动合同未到期,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情形
劳动合同未到期,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情形
未到期,单位单方有哪些情形?根据《》的规定,可以分为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三类。1、过错性辞退,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过错性解除的六种情形。即:在间被证明不符合?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这六种情况辞退不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用人单位在辞退违纪员工要做到有理有据,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否则,劳动者提出或诉讼,用人单位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公司制度,将承担对已不利的后果。2、非过错性辞退,是指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未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三种情形。即: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在这三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通知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情况下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完文章还有法律疑惑?马上
相关法律聚焦
地区找律师
热门文章推荐
热门法律专题
自媒体文章
专业权威律师在线解答
专业律师优质解答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单位能否辞退?- 高萃律师 - 110法律咨询网
&&热门省份:
我的位置:
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单位能否辞退?
发布日期:&&& 作者:
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单位能否辞退?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病或非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符合办理病退条件的,可及时申请办理病退。具体规定“ 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男职工满50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的,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病退。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无锡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知识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一年,单位终止合同应该如何赔偿?_突袭网-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
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一年,单位终止合同应该如何赔偿?
来源:互联网 时间: 16:38:12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一年,单位终止合同应该如何赔偿?"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一年,单位终止合同应该如何赔偿?"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一年,单位终止合同应该如何赔偿?===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终止合同有两种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1、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要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四十八条、八十七条)  2、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是按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制的年限内,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解决方案2:
如果是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话是要有法定理由的: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还是合同没到期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如果是前者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要求他支付经济补偿和赔偿金,那么你可以要求单位履行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同时你在单位工作了十年,按一年计算。有下列情形之一,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订立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你可以要求单位跟你签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你说的终止合同是不是就是合同到期了不和你签了
解决方案3:
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解决方案4:
单位不可以随便辞退你,工作十年以上可以要求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但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固定期限合同都是可以解除的,、只要出现解除合同的法律条件,用人单位都可以解除。 至于赔偿则是按双方合同约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即可!
解决方案5:
(补充内容)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决方案6: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后,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一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具体是指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不间断达到十年。如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五年后,离职到别的单位去工作了两年,然后又回到这个单位工作五年。虽然累计时间达到了十年,但是期限有所间断,不符合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你说的终止合同是不是就是合同到期了不和你签了,还是合同没到期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如果是前者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
答:《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答:用人单位不同意续签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如果劳动者没有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和单方不再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答:用人单位有法定过错享有11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无法定过错没有补偿。 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满十一年,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主动解除合同。 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动提出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答:把合同跟工资条什么的,就是可以证明你们劳动关系的东西保存好,然后去劳动仲裁起诉。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答:根据您的问题我的给您的回答是: 劳动者在企业连续工作满十年,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里的十年并不是指一满十年马上就终止合同改签无固定,而是应该在履行完固定期限合同后,续签合同时发现员工已满十年而为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除非员...答:你的问题涉及《经济补偿金》的概念, 请参考百度百科:/link?url=F00leqXyXkJFiUyFnjK1piZuBQAXN-xK5HwQGUM_5r6gA8vbvoX0z70UOr4r2jaib14Qe5PQt1qwImFpamPC5a答:你们公司这样做已经严重违法,你可以找公司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第十三条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答:具体问题员工是可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如果仲裁,从我处理的案件来看,一般会裁决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如果确无法续签,补偿其十一个月工资。为您准备的相关内容:
你可能还关注
淘宝折扣专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