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了,资金够用吗?亲需要资金做生意吗?刚开的新口子,年龄25到45岁黑户能贷什么口子,需要资金的抓紧了!

冰在薄处裂 【范文十篇】
冰在薄处裂
范文一:在刚刚结束的苹果WWDC大会开场演讲上,“超薄设计”再次成为了焦点话题。人们津津乐道新产品的厚度又比前作减少了多少——事实上在消费数码领域,超薄设计堪称永不过时的卖点,而它所代表的也并不单纯是厚度数据,还包括它所呈现的用户体验,以及产品背后厂商的实现能力。那么,在超薄设计竞争最火爆的手机市场,我们能拥有哪些极致的选择呢?  当“超薄”成为一种lifestyle  手机“超薄”有很多好处:让手机节省空间,更加方便携带,用户可以轻松把手机塞到裤兜或者上衣口袋里,一些背包、手提包里非常浅的内兜也能派上用场,我们甚至还能尝试把手机放到钱包里面。而同时,“超薄”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无形”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不同的质感体验、对极致工艺的钦佩,甚至只是看着超薄手机放在桌面上,那种纤薄感也能让人感到满足。除开实际的功用,“超薄”已经成为一种lifestyle。  手机超薄设计的门槛  作为一类精密的电子设备,手机厚度的控制一直是件非常讲究的事情,机身每一毫米的压缩,背后都是开发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还需要整个行业的“配合”——电子元件体积的缩小需要时间,生产工艺和技术也需要积累和发展。那么有哪些环节制约了手机的厚度控制呢?  显示屏面板:传统TFT面板的厚度一直无法压缩,AMOLED和IPS面板在厚度控制方面更好一些。  拍照系统:镜头和传感器是很难进一步缩小的部件,一些超薄手机在镜头位置还是专门设计得突出一点。  电池:一般来说,电池容量和体积成正比,智能手机本身能耗就是个问题,电池再缩水的话手机将失去实用性。  连接端口:无论是USB端口还是耳机插孔都有一定的尺寸,要设计在手机上,手机的厚度就不可能比这些端口更小。  你还以为iPhone是最薄的手机么?  苹果确实在多个产品领域引领着潮流趋势,不过至少目前来看,手机市场上“极致设计”的头号宝座已经不属于苹果,去年发布的iPhone 4S延续此前iPhone 4的外观造型,9.3mm的厚度虽然在过去两年很有代表性,但在今年,随着各家厂商加强设计与生产工艺,纤薄设计不断涌现,9.3mm已不再是“薄”的代名词。这次我们带来的五款机型全部比iPhone 4S更薄,整个行业的标准已经上到了全新的台阶。在大幅压缩机身厚度的趋势当中,国内厂商的表现尤其让我们关注,华为、OPPO等打造的主流机型都带来了抢眼的纤薄数据,不仅与国际品牌全面抗衡,甚至在厚度压缩幅度、开发周期等环节上都表现得更加“给力”。  7.69mm  华为Ascend P1  参考价格:2999元  华为目前的主力机型之一Ascend P1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厂商的能力,在各环节采用顶配的基础上机身厚度压缩到了7 69mm,这并不是每家厂商都能够实现的数字,为了完成这样的纤薄打造,P1通过华为自家的制模和浇铸工艺,并以一体化金属框架来追求紧凑设计,而机身背后保留的一点“下巴”,也保证了我们的握持手感,让超薄机身也不会硌手。  在使用当中,4.3英寸SuperAMOLED显示屏在可视角度和色彩诠释方面比TFT屏幕更有优势,960×540像素的屏幕分辨率则让画面的精细度有了充分保证。同时,P1也在国产机当中较早将双核1.5GHz主频处理器、Android 4 0版系统以及800万像素BSI传感器集于一身,并且还通过搭载杜比Dolby Mobille 3.0 Plus系统,在双声道耳机上来实现5 1环绕音效的听觉体验。整体的扎实配置,让超薄的设计显得更有内涵。  7.8mm  HTC One S  参考价格:3999元  HTC今年主推的One系列当中,One S是外观设计最有讲究的一款,它的机身采用金属一体成型完成,在提供的蓝色和黑色两种版本当中,黑色版通过微弧氧化工艺带来高强度陶瓷质感的机壳面板,蓝色版则通过阳极着色工艺打造出色彩渐变的效果。不同的工艺,却拥有同样的7.8mm的厚度,加上4.3英寸540×960像素分辨率的窄边屏幕,One S比Galaxy Sill和它的同门师兄One X要更加称手和便携。  在四核处理器尚未全面普及的市场上,One S主频1.7GHz的双核高通骁龙Snapdragon方案、Adreno220显示芯片搭配1GB运行内存的组合已经非常高端,基于Android 4 0的Sense Ul界面则大大拉近了普通用户与系统之间的距离。而作为One系列的特色卖点,在视频摄录的同时拍照、超高速连拍,以及BeatsAudlo音效系统所带来的听觉盛宴,都让用户可以在One S上拥有业界顶级的多媒体娱乐体验。  7.1mm  摩托罗拉RAZR XT910  参考价格:3499元  摩托罗拉经典的RAZR系列,在智能机时代通过XT910重新成为焦点,7.1mm的纤薄机身在去年发布时曾让不少人惊叹,而为了在压缩厚度的同时保持实用性,XT910不仅配备了4.3英寸的Super AMOLED显示屏,背后还搭载了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另外电池容量也达到了1780mAh,这些高端配置都需要占据机身体积,因此XT910在面板上进行了专门的考虑,以轻韧的杜邦凯芙拉材质来打造背面面板,这让XT910整体的实现可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  因为上市时间的关系,XT910采用的是1 2GHz主频双核处理器方案和Android 2.3版系统的组合,不过在PowerVR SGX540显示芯片以及1GB运行内存的支持下,运行性能仍然有着十足保证。在使用当中,XT910的Blur界面将社交平台进行了整合,而除了常规的移动互联应用,XT910还支持摩托罗拉的“云计算”摩传输,让手机能够更方便地与个人电脑等设备实现互动,充分发挥个人事务助理的应用效果。  6.65mm  0PP0 Finder X907  参考价格:2499元
范文二:作者:米克?福勒   译者:黄际?V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提名理由:这是美国金岩钉奖和法国金冰镐奖获得者米克?福勒继《垂直快感》(Vertical Pleasure)之后的第二本攀登回忆录,曾获得英国包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学奖的提名、2005年班夫山岳图书节的乔恩?怀特奖和2012年意大利Bormio登山节的最佳图书奖。在本书中,这位知名的登山家记录了自己1990 年以来的探险经历,语言平和中透着睿智,而其所描述的攀登过程则极富戏剧性。2015年,经过译者黄际的努力,终于将这本书译为中文出版,让中国的读者能够阅读到这本经典的攀登图书,把世界级攀登大神的故事带来中国。   福勒的12次绝壁探险   提起米克?福勒(Mick Fowler),人们最常用到的称谓是当年英国《观察家》杂志授予他的“登山家中的登山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这位受世人瞩目的登山家多次在世界范围的高海拔技术攀登中创造了奇迹,两次获得登山界最高荣誉法国的金冰镐奖。尽管他攀登的海拔常止步于7000米,但这种缺憾早已被他选择的超高技术难度路线的精彩所平衡,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坚持用纯阿尔卑斯的方式解决大型山脉的攀登难题,这种攀登代表了最高水平的极限运动,无愧于“登山家中的登山家”这个称号。      12次绝壁探险   《如履薄冰》(《On Thin Ice》)是米克?福勒的第二本攀登经历合集,这本书曾获得英国包德曼-塔斯克(Boardman-Tasker)山岳文学奖的提名、2005年班夫山岳图书节的乔恩?怀特奖以及2012年意大利Bormio登山节的最佳图书奖。   本书记录了从约旦的峭壁,到亚洲腹地的偏远山峰,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塔威切峰和强卡邦峰,到安第斯山脉与阿拉斯加,米克?福勒在朝九晚五的税务局工作与照顾家庭之余,年复一年地保持着规律的探险攀登中的12个故事。   米克?福勒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登山家,难得的是他同时拥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和幽默诙谐的文笔,这让读者有机会在他精彩有趣的攀登故事中,身临其境了解到那些高水平的攀登究竟是怎么完成的。   他早年那些成为佳话的攀登被收录在他的第一本书《垂直快感》(《Vertical Pleasure》)中,其中包括了被人熟知的赛若吉什德瓦尔(Cerro Kishtwar)、陶利拉吉(Taulliraju)以及斯潘蒂克(Spantik)的成功攀登。   梦幻之路   2002年福勒与老搭档保罗?拉姆斯登完美地攀登了四姑娘山区的幺妹峰北壁直上路线“梦幻之路”。他们只花了六天时间,攀登前只有很少的资料,爬上了陡峭的冰壁,躲开了随时会出现的冰崩,顶着帐篷半坐半吊的一个个夜晚,只有一些零食和速食面,用少量的燃料挨过了超过1500米的WI6/AI6/MI6级路线,器械就是一些绳子、锁和六个冰锥。   凭借这次攀登,二人同时赢得了当年法国的金冰镐奖和美国的金岩钉奖的双料殊荣。关于这次在世界攀登界赢得一片喝彩声的攀登经历,被完整记录在了本书中。   阿克苏绳降         这段经历记录了米克?福勒在1990年作为首批进入帕米尔阿莱地区攀登的外国人,与同伴成功攀登阿克苏北壁后,在双双遗失了下降器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主锁制作制动装置顺利完成下降的故事。揭秘了当时俄罗斯封闭的攀登竞技圈子的真实状况,以及很多不为人所知的隐秘背景。   塔威切东北扶壁之上的多段混合路线   1995年福勒与英国传奇攀岩名将利特尔?约翰攀登了尼泊尔境内的塔威切,他们在山上进行了四天的艰苦攀登,福勒经历了这辈子最可怕的营地―恶魔冰管。极窄够长只能容纳一个人身体的宽度,并斜进一个45度角的雪坡。福勒在下,利特尔?约翰随后,俩人跌落在一起,福特的头上就是同伴的靴子。   想钻进睡袋,但是雪花不断涌入到睡袋里面,整晚不断跟飞雪做斗争根本没法安眠。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又花了三天时间爬完了后面的路线,完成了塔威切东北扶壁的首登。   强卡邦的暴风雪   在米克?福勒的故事中,他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被幸运之神眷顾。1997年福勒和史蒂夫?索斯泰德一组,安迪?凯夫和布兰达?墨菲一组,选择了攀登位于印度境内强卡邦北壁的同一条路线。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攀登这座落差有1600米的高难度路线,攀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拥堵,以及帐篷撕裂、落石、史蒂夫受伤等插曲后即将登顶的福勒二人不得不放弃了近在咫尺的顶峰,下撤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布兰达墨菲滑坠遇难的整个过程。这是福勒唯一一次在攀登中遭遇同伴的死亡和受伤。   我们只简单介绍了本书中几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如果你有耐心读完这本书,那么你将有机会了解更多福勒那些闻名于世的高难度技术攀登故事的细节:比如阿瓦塔峰上艰难的路线寻找,在肯尼迪峰和暴风雪做斗争……   度假式登山   对于大多数登山爱好者来说,如何平衡好工作、家庭生活和登山这一爱好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共同的难题。每个人都努力提高攀登技术,致力于在这个领域内取得一定的影响力,随之要么成为一个向导,要么通过演讲,写书或赞助为生。   然而,米克?福勒却打破了这种模式。他除了是一名登山家,还是英国税务局的一名公务员,他珍惜自己的工作, 同时在乎和妻子孩子共享的家庭生活时光,这使得他不得不放弃了那些引人眼球的8000米的大型山峰的攀登,他是一个会给人生做减法的人。
  在朝九晚五的税务局工作与照顾家庭之余,福勒年复一年保持着规律的探险攀登,他把这种攀登称之为自己的假期,因为假期有限,福勒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攀登机会,当他第一次因幺妹峰获得金冰镐奖时,竟调侃起来:“当有人为你的假期颁奖的时候,这种感觉实在有点奇怪,不过还是太棒了!”   福勒的选择   对于福勒和他的伙伴们来说,他们只选择最纯粹的阿尔卑斯式攀登:小团队结组,基本装备,无后援补给,不使用固定路绳和膨胀螺栓。而且往往在福勒身上你还会发现,他们看上的还要是新路线,甚至是从未有人造访过的山峰,这不单纯是登山,更像探险。   在湿婆山Shiva的攀登之后,福勒曾经说道:“为何我和保罗从来不去爬那种最吸引眼球容易登上报纸头条的大型山脉?是的,在这里,湿婆山给了我们在攀登中所向往的一切――无人涉足过的奇幻路线,山峰从远处可见,直上顶峰的路线,新奇有趣,寂静无人,而且在下降时有可能横切山脉的其他未登路线……在这些都满足的前提下,时间还要刚好合适我们来完成一个度假。”   在组队搭档的选择上,福勒一直秉承着谨慎的原则,不是那些常年与他在一起攀冰攀岩的朋友就是著名的登山家,曾经合作过的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冰峰168小时》中割断队友绳子的西蒙?耶?(Simon Yates),这个故事也记录在本书的秘鲁休拉科奇的攀登故事中。这种精英组队方式保证了福勒每次攀登的顺利和安全。   英国绅士的“自黑”精神   在书中我们经常会读到福勒自我调侃的段子,他说自己不擅长负重,高反严重,徒步速度极慢……在与妻子同行的阿克苏峰中,下撤中竟然比妻子妮奇晚了整整一个小时……他在书中写道:   “……除去海拔适应能力差,我还不耐热,不擅长雪地跋涉……”   “……我知道测试报告上曾经说过的阿布拉科夫冰洞多么管用,但令人羞愧的是我从来没有真正使用过。我下定决心下山一定要学,却没有去实践……”   这种自我贬低的叙述风格,拉近了读者和这位高高在上的攀登者之间的亲近感。   正是因为福勒对自己的正确评估,他知道自己不擅长高海拔的适应和单纯的体能比拼,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在过硬的冰雪岩石技术及攀登经验上,才让他的故事中没有过惨烈的截肢冻伤,惊心动魄的逃生经历。严谨务实的攀登风格让他成就了登山界的传奇。   普通山友眼中的《如履薄冰》   朋友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提到过书中的攀登技术是一大亮点,但毕竟那些精彩的攀登经历离大众山友太遥远,“冰锥绳降”、“利用主锁制作制动器下降”这些技术操作大概我们一生也难去使用一次,尽管如此,书中依然有很多片段能让你有所共鸣或是得到启示:   “……每一次我小心谨慎挑选装备减重的时候,我都倾向于带一条更保暖的睡袋,我是这么想的,用在保暖上消耗的能量少一些,就能把更多能量用于攀登本身……”(摘自书中P79)   我本人经常会在山上被同伴问起,你需要这么厚的睡袋吗?我总是很正经地回答他们:“我可不想把能量消耗在保存体温上,我要把体能留着去攀登!”所以当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会心地笑了。   当然还要感谢本书的翻译者黄际,多年来她一直关注着福勒的攀登活动,从事过大量登山报告的翻译工作。国内首次引进福勒这本著作《如履薄冰》,她成为译者实至名归,精准传神的译文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快感。   引用译者的一段话给书评做个结尾,米克?福勒身上有优秀登山家或者说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所有品质:谦虚内敛,工作尽职,关爱妻子,陪伴孩子,善待朋友,把刻苦磨练的技艺发挥在最高水平的技术攀登上。可以说,这是我本年度读到的最好的攀登类书籍。
范文三:【拼音】rú lǚ bó bīng【成语故事】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马廖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典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情的危机
【相近词】如临深渊、胆战心惊、如履春冰 【相反词】如履平地
【成语造句】
◎ 假官当然不好,但朱喜正因为明白自己是假官,不敢胡作非为,反倒如履薄冰地想为百姓办事,结果成了好官;真官当然好,但刘明远却自恃是朝廷命官,大权在手而作恶多端,为所欲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最后成了坏官、贪官、赃官。
◎ 如果再不积极变革,我们也必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决心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向党的最高领导层敞露胸怀,说说自己应该说的话。
范文四:1981年,摇滚明星约翰?列侬遇刺身亡,结束了一个由“披头士”乐队开创的音乐时代,差不多也结束了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延续下来的青年反对文化潮流。    列侬遇刺那晚,他的爱人小野洋子没陪在他身边,小野洋子忙着在录音室里录制她自己的新唱片。列侬断气的时刻,小野洋子正在录一首叫做《走在薄冰上》的歌。这首歌,后来就成为小野洋子专辑唱片的主题,而这张唱片,也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成为摇滚乐迷的梦幻必藏品。    《走在薄冰上》有一段自白,小野洋子用她独特的声音讲着: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试图走路跨过那湖,在冬天,湖上都是冰。那是件恐怖的事,你知道。他们说那湖简直跟海一样大。我怀疑她到底知不知道。”    啊,这段经典自白,当年迷倒了多少人。    这段经典自白,配上列侬遇刺身亡的时间巧合,似乎诉说了时代变化的奥秘。六十年代的骚动,以及延续至七十年代的嬉皮运动,其核心概念正是勇敢地挑战、弃绝成人世界的既有体制,去做成人们不同意、不允许的事。就像是随时走在薄冰上一样。    小野洋子自己曾经是别人眼中那种不明了湖有多大,就任性地走在薄冰上的女孩。而在这段经典自白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小野洋子,她变成了在湖边猜想着、惊异着、甚至担心着的人。天真的冒险带来的,不再是快乐与刺激,而是不得不有的恐惧谨慎。    让人想起《诗经》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说法。那里面没有冒险的快乐,只有要求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态度。    天真的失落,责任的开始。小野洋子变了、长大了,事实上,是那一整个时代变了、长大了,不能再用自己的无知来追求快乐,完全不去考虑走在薄冰上可能带来的后果。    “那是件恐怖的事,你知道。他们说那湖简直跟海一样大。我怀疑她到底知不知道。”年岁渐大,我常常在耳中听见小野洋子说话的声音。少年时,带着勇猛的冒险精神,管他什么,想冲就冲,要撞就撞,可以摆出一副“没有明天”的姿态,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到底面对怎样的情况,自己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这样的天真,而且坚持这样的天真,维持不下去,不愿也不能阻止新一代年轻人去闯去冒险,可是自己却总是在抬起头来看看,四下问问听听,他们在走的这片湖,有多大,那冰,有多薄,然后想想算算,还能,还该,再这样走多久?要呼唤他们不回头吗?他们不听怎么办?啊,他们多半是不听的,不然怎么叫年轻人呢?    发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来是一种年长者的精神负担。      (雨农摘自《深圳商报》日)
范文五: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
所谓薄壁结构是指水池、地下管道、地下室侧墙等结构。这些结构如果出现裂缝通常都是贯穿的,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以珠海发电厂生水池和消防水池为例,分析薄壁结构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生水池长76m,宽49.7m,高4.6m,埋入地下1.4m。池壁厚度3.2m高外露于大气中,池壁厚度450㎜。水平构造配筋直径12㎜@200㎜,配筋率0.25%。伸缩缝间距24m。每段池体混凝土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上150mm处,第二次浇筑池壁至顶。采用竹胶合板模板,泵送C35混凝土。
消防水池直径24m,高13.2m.底板厚0.9m,除底板埋置于土中外,池壁均暴露于大气中,池壁厚度750㎜,水平构造配筋直径16㎜@200㎜,配筋率2.7%.消防水池采用立模施工,池壁分四段施工到顶,每段长约4m。
生水池第1、2段池壁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第二天发现两段池壁各产生6、7条贯穿性裂缝,裂缝宽0.1~0.3㎜。
消防水池完成后,发现了约30条肉眼可见裂缝。裂缝宽约0.2㎜,水池灌水后出现渗水现象。裂缝长短不一,补漏中发现下部裂缝封堵后,裂缝呈向上延伸状态。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生水池处于岩石地基上,消防水池地基为经过置换处理的碎石回填层。因此,不均沉降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不大,从裂缝产生情况看,应属于温度收缩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变形应力引起。
底板对池壁冷缩和干缩的约束
施工中常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底板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池壁施工。底板受地温影响,温差变化相对较小,而池壁混凝土刚浇筑,由于水化作用,温差变化相对较底板温差变化大,因而池壁的冷缩量大于底板的冷缩量,其大于部分受到底板的约束。此时在池壁中产生拉应力,在底板中
产生压应力。
池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作用和水分蒸发以及胶凝原因,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产生收缩变形,而底板混凝土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的收缩变形由于时间差的原因而相对较小或已趋于稳定,必然对池壁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约束,从而在池壁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池壁基础越长,
拉应力越大。
地基对池壁冷缩的约束
消防水池位于置换的碎石地基上,而其底板为大块混凝土,相对而言,地基水平约束力可忽略不计。但生水池边墙位于坚硬的花岗岩地基上,当池壁混凝土因冷缩和干缩变形时,由于岩石地基水平阻力的影响,约束了池壁基础的变形,池壁与基础产生变形差而导致在池壁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基础越长,拉应力越大。当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时,就会在应力最大的地方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外约束裂缝,在靠近约束处最大,而自由端相对较小。
避免裂缝的主要对策
1)采用小直径密分布的配筋方式,将池壁分布筋加密至直径12㎜@100㎜。
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原配合比采用强度等级32.5普通水泥430kg/m3,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高。改用强度等级42.5普通水泥,并掺加粉煤灰,减小坍落度(120㎜)。
3)加强养护。覆盖塑料薄膜或采用挂麻袋淋水养护方法。
4)缩短伸缩缝间距,将原24m改为12m。
范文六:摘要:薄壁桥台的裂缝比较普遍,应引起工程各方的重视,本文从设计、材料、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薄壁桥台;裂缝;成因;措施   薄壁桥台也叫一字型桥台,常用于跨越水利渠道、人工河道的小桥,以及不宜做溜坡的城市立体交叉的跨路桥、通道桥。具有结构轻巧、美观、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土质较差,承载力较低,故多采用桩基薄壁桥台的形式。   一 受力分析   将薄壁桥台上端的台帽与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之间采用固定锚栓或板式橡胶支座连接,设计原则是将上部结构作为对桥台的支撑,桥台视为一次超静定结构,按台身底部固接,台身顶部铰接支承的竖梁进行计算。薄壁台身主要承受上部结构从台帽处传来的竖向压力和台后全部填土压力及汽车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属于偏心受压构件。   二 裂缝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桥面宽度的增加、台身加长、增高、增厚,在施工过程中、完工初期及运营中的裂缝现象时有发生。从裂缝的形态来看,可分为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不规则裂缝。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桥台的1/3高处,基本贯通桥台,多发生在桥台较高(超过5米)的薄壁台中,此类裂缝数量较少。竖向裂缝量最多,基本位于台身的中下部,由基础或承台底部开始,由下而上延伸,下宽上窄,长度约为台身高度的1/3~2/3,也有少数贯穿台身;裂缝位置大部分出现在中间桩位左右两侧附近,且靠外侧桩的裂缝要比内侧多。斜向不规则裂缝大部分在桥的耳墙(侧墙)部位,个别严重者混凝土局部开裂、破损。   三 裂缝的成因分析   薄壁桥台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台变位导致水平裂缝的产生   施工过程中,为加快路基沉降,对台后路基采用超载预压的方法,由于台后土体上的重量增大,等效于加高填土,导致作用在桩上的水平土压力加大,因而加大桩顶水平位移。由于桩向前的变形,而在其上的承台刚度又远大于薄壁台身的刚度,因此产生了在承台以上墙身出现水平裂缝的现象。以及在填筑台背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压实机械的碰撞或速率填的太快太厚均可能产生横向的裂缝。   (2)基础沉降不均导致竖向裂缝的产生   由于桩基下沉不均而引起台身不均匀受力或局部应力所致。桥台在平面内的横向抗弯刚度较大,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多根桩的沉降值会存在差别,当其中任何一根桩的沉降值较大时,在台身平面内产生的负弯矩足以使台身混凝土抗拉应力达到极限强度而引起台身竖向开裂。   (3)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①在混凝土硬化。初期,这种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不利,由于水泥水化产生较多的热量,体积内部温度较外部高,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而外部混凝土随气温降低而收缩而产生很大的约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②在水泥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由于外界环境气温骤降,导致水泥混凝土构件的体积收缩变形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表层,不贯通对结构物有一定影响。③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在混凝土体积上易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4)其他原因形成的裂缝   ①设计或施工中,由于保护层不足或过厚,混凝土质量差,硬化收缩也会导致表面裂缝;②风化作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③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④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没有处理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接缝处出现裂缝,如混凝土采用分段现浇,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不好,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均会引起桥台台身的混凝土产生裂缝;⑤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 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或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构件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⑥养护方法不当引起薄壁桥台产生裂缝,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反之则会引起裂缝,养护时太干燥、温度太高、养护时间过短都会引起混凝土较大的收缩从而产生裂缝。⑦桥台混凝土浇注后产生的收缩以及较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所产生的水化热的影响。由于承台先前已施工完毕,承台与台身混凝土收缩不同步,承台的混凝土收缩量在台身施工前已基本完成,故台身混凝土收缩时受到承台的约束,台身混凝土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⑧模板拉杆的设置也可能成为产生裂缝的因素,目前施工常用的方法是模板间用钢筋作为拉杆,拉杆外套PVC管或竹筒作为内支撑,设置较密,为方便装模,拉杆设置成行成列,这些“行”和“列”造成台身的薄弱处而导致台身开裂。   四 裂缝的处治措施   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进行控制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加强构造配筋,减小水灰比、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选用适宜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等。   (1)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①对宽台,特别是斜交台更宽,应在一定长度上(桥宽方向) ,设置多条竖向施工缝,减小砼板的收缩长度。或者设置表面的假缝,让台身砼有规则地在假缝处开裂;②保证考虑负摩阻力之后桩应有足够的承载力;③要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合理布置分布钢筋,最好采用直径较细,间距较小的设置;④严格控制薄壁台墙身高度,应不高于5m为宜;⑤在薄壁台承台间设横撑梁予以加固,或增加灌注桩数量,以增加桥台抵抗水平力的能力;⑥视土质情况及薄壁台高度酌情加厚台身厚度及加强台身横、竖向配筋。   (2)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砼配合比。要在满足强度及坍落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尽量采用较小的水灰比。砂率不宜太小,并选用质量好的骨料。适当加些粉煤灰,增加其和易性。   (3)施工工艺   ①尽量避开高温或冬季施工,采用薄层散热连续浇灌,砼浇筑完应及时加强养护,保持好砼内外较小的温度差和充分的湿润度。同时要设法保证混凝土浇灌振捣的密实性;②在台背回填中,应遵循薄壁桥台的施工顺序,先假设梁板再进行台后填土,两个桥台要同时对称填,防止桥台产生裂缝;③注意模板拉杆的设置,以梅花形布置为好。在满足模板不变形的情况下,不要多设拉杆。拉杆孔洞尽量小。   (4)裂缝的治理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薄壁桥台,应按裂缝大小及损坏原因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维修加固:①当裂缝宽小于规定值时,可凿槽并采用喷浆封闭裂缝的修补方法;②当裂缝宽大于规定值时,可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水泥砂浆、环氧砂浆或甲凝等灌浆材料的修补方法;③墩台身发生纵向贯通裂缝,可用钢筋混凝土围带粘贴钢板箍或加大墩台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如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引起自下而上的裂缝,则应先加固基础,然后再确定采用灌浆或加箍的方法进行维修。   五 结论   薄壁台身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各方的重视和多方面的努力。随着当今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台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江祖铭、王崇礼,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徐?,桥梁检测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范文七:作者:陈鲁民 2003年07期  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近日在湖南省纪委第四次全会暨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做官用权要慎之又慎,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要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领导干部,这既是对部属恳切的教诲,也是从政多年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可谓语重心长。  做官用权,拍板决策,运筹帷幄,是很光荣的事,但也是很危险的事。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但用之不慎也可以伤害自己;权力是一把火,可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把自己烧为灰烬;权力是一江水,可以使人成为“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也可以使人遭受灭顶之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全看你是怎样用权使权。一些官员之所以沦为腐败分子,落得可耻下场,归根结底,就是只看到了权力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一面,疯狂地弄权、玩权、亵权,而忘记了权力同样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另一面。  大贪官成克杰有批地的权力,一个电话就能决定一大块地的归属,一声招呼就换来了几千万的贿赂,结果把自己批进了地狱;胡长清有管城建的权力,哪儿盖房子哪儿修路,工程招标中标,他说了算,他用手中大权换来了几百万元的贿赂和诱人的美色,也把自己换上了黄泉之路;慕绥新有用人的权力,想提拔谁就提拔谁,谁“上香”勤就重用谁,自然买官的红包不少收,可是钱捞得差不多了,人生之路也走到了尽头。推而广之,陈希同、李纪周、马向东以及天底下所有的贪官,无一不是败露毁灭于以权谋私、滥用职权。  有鉴于此,要想洁身自好,不蹈覆辙,每一个官员都要在做官用权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官做得越大,越要头脑清醒,用权时越要小心;手中权柄越重,审批画圈时越要谨慎。人家给你送红包,你要马上反应到这是在给你“送错误”,送得越多,你就离地狱越近;不相干的美女娇娃投怀送抱,你得克制欲望,学学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要不是瞅中你手中有权,人家二八佳人怎么会看上你这一把胡子满脸皱纹的老头儿;有人高薪聘请你的儿子、女儿担任公司要职,和你的老伴儿拉关系套近乎,可别以为你的儿女能力过人,堪当大任,老婆亲戚朋友多,善交际,人家实际上是在曲线拍马,迂回攻关,盯的还是你手中的权力,诱饵布好,要钓你这条大鱼;有人和你俨然密友知己,三天两头请你赴宴席、洗桑拿、打高尔夫球、逢红白喜事送厚礼,可得你得记住,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早晚得被人牵着鼻子走,用手中的权力给人家“补偿”。  怎样用好权力,的确是当前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在这个问题上,每个领导干部除了光荣感使命感之外,还要有点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不仅要带头廉洁自律,一尘不染,还要严治家、慎交友,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拒绝各种诱惑,在用权时少一点“潇洒”随意,多几分小心谨慎,最好能像杨正午同志所言,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
范文八:雪不是一天化的,它有步骤地减少。大街的、马路牙子掖着的、树坑里的雪如按计划撤退的士兵,一块块消失,空气湿润。西墙和北墙角的雪比煤还黑,用铁锹掏一下,才见白心。环卫工把雪掏出撒在大街上,像撒盐。我忽然想起,冬天一直有雪,地面被雪覆盖了两个多月,麻雀到哪里觅食呢?   我从不清楚城里的麻雀靠吃什么活着,草和草籽被雪覆盖了,它们吃什么呢?飞行消耗的热量比行走更大,没看到哪一只麻雀在天空像慢镜头一样飞,也没看哪只麻雀饿得一头栽下来。   麻雀一定掌握好多秘密,比如在大型超市的门前,有儿童落的面包屑,或者它们熟知市区有多少卖粮食的门市。人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临出门抓一把小米,边走边洒。大街上――即使是雪地――隐隐约约看得到莹黄的小米粒。商店门口,这位白发西装的男人走过,身后有一点小米;那个烫发时髦的女人走过,小米落在脚印上……   雪化了,我看天空的麻雀越来越少,确切说连一只麻雀都没看到。我希望立刻有人纠正我,说麻雀数量并没少,它们飞到了乡村的田野。天道厚朴,给一虫一鸟留出了生路。   都说人乃万物之灵,灵在哪儿?人会造火箭,会给心脏搭桥,会作曲,这一类机巧的事情是万物之灵的例子,可火箭与乐曲都不是我们造的,是别人。搭桥也是别人搭的。应当说――极少的人是万物之灵,多数人像泥土一样平凡。如果人真的那么灵,能不知道大雪遍地,麻雀是怎样活下来的吗?   人不知道的事太多了。据说月亮圆的时候释放了许多能量,人却察觉不到。惊蛰这一天,小虫身体像被引爆了一样,腾地翻过身,人也没察觉。冬至与夏至这两天,是天地的大事情,人跟没事一样。人觉得股市楼市才是大事。   早春的雪化了,水淌进树坑,夜里又结冰。树坑里的冰片不透明,像宣纸一样白。结着气泡的圆,一踩就破了。冰比煎饼还薄,在早春。   春天伊始,土地暴露了不知多少秘密,每株草冒芽都泄露了一个秘密。老榆树像炭那么黑,身上结碗大的疙瘩。它们头顶飘着轻软的细枝,像秃子显摆刚长出的头发,这是柳树的秘密。人坐在墙边晒太阳,突然见到一只甲虫往树上爬,真吓人一跳。在花没开、树没绿的早春,它是从哪里来的?冬天里没这个甲虫,春天还没到。会不会有人从海南捉来这只虫,装进口袋,坐飞机飞回东北,偷偷放在这棵树上呢?   (摘自《今晚报》)
范文九:历史睁开眼,弹指已千年。                           ——题记。  
  谁理年华故作娇羞,     曾经山盟相携手。     南部小城,厅前案头,     只我一人留。     谁怜岁月不堪念旧,     当年海誓诉白头。     青梅雨季,塘前拂袖,     独我一人游。     执笔写下这四句,心头不禁一寒。我竟荒废这柔腻的晨光,来凭吊沉睡千年的故事。然数载之后,曾经凄美得叫人不忍卒读的故事,又何尝不是,莞尔一笑便可代过呢。     不能忘,那寥寥十三字家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已无“亿”。     君心淡薄,何来“忆”。     风雨同舟过,山盟海誓过,他说,请等他。她等白了鬓发,等苍了容颜,等得了一生空牵挂!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她回信了,长长数十字,我只偏爱这开篇和结笔。她有“噫”,可偏偏不是此“忆”。     司马相如,你如此决绝,瞬间冰冷了她的世界。那个名唤卓文君的女子,她曾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可最后,却只得“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文君,你真能长诀么。他放得下诺言,可你,该如何放下,从他身上看透的深如南海的情字?     你做不到。此生,你做不到。     对不起,我迟到千年,也只能看你,在孤寂中慢慢荒芜死去。我能做的唯一,只是,用这看惯了世俗的瞳孔,悼念你逐日降温的心。     窗外阳光,不再柔和,明朗了些许。闭眼,忘了司马相如,忘了卓文君,忘了逐渐坠落的荒凉。佳人已逝,何为念。     你的承诺,如履薄冰。我曾安心过,最后亦岁了一地的思念,怀怨而终。     元好问,我随他上了船,确切是,我的思绪随他身边。     听那渔者说,这片池塘,曾绽放满满的并蒂莲花。说是一双人,殉情于此。     只怪,世道太无情。怎舍得彼此生分离,还不如,已死相守。下了船,老汉荡船而去,高声吟咏着“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我同元好问一起,伫立池塘边,良久未能回神。“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我同他走至并州,路上遇一打雁人,一雁逝,另一殉情撞地。元好问买下了这双死雁,合葬于汾水岸边,题《雁丘词》。至此,我才愧疚的明了,那句从小便熟读的句子,出自何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有些人,从相遇一刻起,注定分离。管你垂死挣扎,管他撕心裂肺。有人认了命,含苦一生。有人选择了已死长守,却连再见那人的机会也随生命消亡了。     难道,选择与她纵身秋水,就是约定好了来生么。     思绪从元好问身旁回来,走了这一遭,心生凄凉。我问自己,情是何物?我不知道,无人知道。     你的永远,如履薄冰。我不怪你,只怪世道无情,人心淡漠。     耗尽一生,换得有情人难成眷属。白发看苍生,盈盈一笑。你看看你自己,还是那年少时的眉目么。为别人,等完生命的一半,叹一声,又是何苦。此生不得不放弃,便祈求来生。然你我谁知是否有来世。倘若真有,你还能记得,他千变万化的模样么。     沧海桑田,你感应不到磁场,却仍能找到心的归宿。是悲是喜,都有人自愿去等。只是,走在真心上,如履薄冰,下一秒,是幸福甜蜜了脸庞,还是碎片割疼了心脏?终有一日,要冷静的接受结局。     文君,你等长卿。慧娘,你等萧郎。若有来生,愿你与他,并蒂双生。
范文十:我们在每一份小心翼翼的感情上如履薄冰。     我是一条失水的鱼。  
  沙洲,在曾经总认为是座岛,细砂包裹着它,披上一层银白色的外装,没有树林,没有鸟兽,只有一汪平静的大海以及海上落日的残阳,细软而摩挲的微痒的触感停留在脚心,好似一片欲罢不能的荒原。  
后来才渐渐了解,沙洲是寂寞,是荒凉。把一种孤独的态度平铺在这里,任初曛的光细细滑过。于是我们,渐渐地看到了那个最初的自己。一任唯美的格调淡漠在风中,令人不敢呼吸。又好像一触即碎的水月,遥远的是梦境。那片宁静的土地,海市蜃楼般似梦非梦在心中。     但我明白,它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温暖。因为在偏寒的地带,无日无光的时候,它染上郁郁的深蓝,萧条的寒意肆意弥漫开。那种世上任何一种调色剂都无法试出的幽蓝,美的惊心动魄,天地都为之失色。海面平静的像上帝的镜子,照出一切的丑恶美善。这种忧郁的蓝,模拟了万物的悲欢。忧伤的风吹过忧伤的人儿,在海天一线中渐渐沉淀。滤过靛青的水色,扬起一阵悠悠扬扬的曲调。何处而归?我们被回忆如水草般紧紧缠缚着,挣脱之中艰难而急促的呼吸着,时光也滤不过层层心绪,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流逝。      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或者疼痛,或者欢欣,或者绝望,或者无所无依的日子,无人同行。     喜欢红豆,喜欢嘶嘶作响的唱片不停地转着,喜欢看沉郁的天空。     喜欢回忆,那些过去的,渴望的,铭记的日子。     我们一不小心,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新口子立马拿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