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人死后要经历哪些地方没有脚才能走到的地方轮回

怎样快速判断一个人死后的去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探测死者身体之时,全身冰冷,惟有头顶余温尚存,可以知道他是圣人,也视为往生诸佛净土的征兆,是一种好现象。
编者按:小编前期发过一篇《人死后的去向由什么来决定》,这次查到几篇资料,汇成下面这篇文章,题为《怎样判断一个人死后的去向》,两个问题角度稍有不同,读者可以相互比对,或有不同启发。
六道轮回图(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在佛教教义中,断除一切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菩萨,涅槃之后不会再入六道轮回;当然,如果想要行菩萨道,依然可以&乘愿再来&,回到世间度化众生,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很高明。另外有一些人,用念佛的方式把烦恼调伏住,凭借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可以往生诸佛净土,接受佛菩萨的教化,从而证得正果,出离苦海。
除了上面两种情况,其他一切众生死后会再投生,具体投生之处共有六种,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叫&六道轮回&。
一个人死后将去向哪里,一般由其生前一切决定。但一般人如何判断死者去向?有无相应办法?答案是有。
当一个人刚过世时,可以通过他身体各部的温度,测知他将投生什么地方。
佛书中有这样一句口诀:&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傍生(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大致意思如下:
如果探测死者身体之时,全身冰冷,惟有头顶余温尚存,可以知道他是圣人,也视为往生诸佛净土的征兆,是一种好现象。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眼部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生天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心口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生人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腹部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生饿鬼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膝盖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生畜生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脚心余温尚存,说明死者堕入地狱道。
有人看了肯定会问:不是说六道轮回嘛,怎么少了一道?
这里又有一种说法可供参考:其实六道的修罗道,散居其他五道之中。也就是说,天道中有修罗,人道中有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三道都有修罗。比如有一些人,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总想寻些事端,喜好吵架斗争,他们就是修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测验方法只供参考,千万不要随便摸死人的体温,以免死者产生憎恨和厌恶心。临终一旦有了憎恨和厌恶心,恐怕会投生到地狱、饿鬼或畜生道,那罪过就大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正文
阴间是什么样子的 人死后经过的阴间十三站都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并要前往阴间轮回转世。而在讲究科学的现代,虽然很多人并不相信阴间、灵魂等说法,但国人们还是逢年过节都会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期望他们死后也能衣食无忧。那么,所谓的阴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人死后前往阴间都要经过哪些地方?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阴间第一站在哪&·
据悉,阴间第一站是本地土地庙。刚刚过世的亡灵叫生魂,亡者身体四大分解后,承载者生命信息能量的载体从身体中经过大概12个小时的时间分离出来,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灵魂。灵魂在脱体的过程中会很痛苦,所以家人最好是不要动他的身体,以减轻他的痛苦。每一个地方都有土地庙,有些是我们阳世的人眼睛看不到的,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
超能力这种东西基本我们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但是原来生活中也有一些真实的超能力者,他们有的拥有透视眼,有的脚趾能吐钻石,甚至有的类似海贼王路飞的橡胶身体,能够转动身体部位,真是太神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世界各国的避孕套企业也研制出了形形色色的避孕套,但是最受欢迎的只有那么几个牌子!现在,一起来盘点下都有哪些最受欢迎的避孕套品牌吧!
近期在微博上有一个热词叫做“人生的走马灯”,而这句话的由来主要是因为,有个网友爆料称,香蕉加冬枣一起吃会有意想不到的味道。网友将它形容为“人生的走马灯”,而在这个词爆红后,网友也纷纷尝试了下,一起来看下吧。
中国作为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国内各地也曾传出许多灵异传说,即使是上海宝地,也发生不少怪事,有的扑朔迷离,有的背离科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上海十大真实灵异事件,不知你都听说过了吗?
香港作为中国著名的魔都,国内娱乐圈的兴起之地。在这里更是流传了许多灵异事件,就连很多恐怖电影也是以这些灵异事件为题材改编而成。今日,小编将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香港最著名的六大真实灵异事件,一起去看看吧!
众所周知,一提到超跑大家肯定都会觉得这些车确实离我们生活太过遥远,但是世上最纯粹、最顶尖的超跑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一下的,下面小编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全球十款高端冷门超级跑车,那么以下你了解几种款式呢?一起来看看。
相信大多数人对罗布泊一定不陌生,因为这个名字经常和鼎鼎大名的楼兰古国联系在一起,这个地方曾经吸引过国内外无数的探险者,不少人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相关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罗布泊这个地方也被披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都说动物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但有些动物却因为人类而惨遭灭绝,近50年来就有十种稀有动物遭遇灭绝,而最大的凶手正是人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
说到酷刑,大家最先想到就是满清十大酷刑,什么拔指甲、上夹棍、老虎凳想想就觉得残忍可怕。其实不仅中国,在其他许多国家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各种残忍的酷刑。尤其是中欧时期,对于囚犯或俘虏所实施的刑罚,连满清十大酷刑都要望而却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中欧的十大酷刑,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刑罚有多痛不欲生!
很多人去游乐园玩时,为了表示自己胆子大,都会前往游乐园中的鬼屋进行探险。事实上,世界上存在许多流传各种灵异事件的“鬼屋”。而且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导致这些“鬼屋”一眼看去就给人阴森的感觉。不知道,你是否感到这些世界级的“鬼屋”探险呢?
12345678910请问给死去的人过三年有什么讲究?
人死后不到三年,家人就会买上供品给死去的人过三年,有什么说法吗?
09-11-17 &匿名提问
是一种地方风俗,迷信,为纪念死去的人,一种心理安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标点: 僧 圆 泽 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个 浪 漫 的 传 说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朝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真 有 三 生 石 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 里 芹 菜 的 香 味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 在 自 己 的 三 生 石 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也不是那么玄的,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 撰文:台湾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缘订三生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这块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的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1、【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2、【现实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缘定三生的故事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里芹菜的香味     这是一个谈轮回的故事,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像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需要裸体才能去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