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咖们都是通过什么手段巩固权力监督的手段包括的

陆家嘴论坛上,大咖们都聊了些啥? : 经理人分享
昨天,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举办的为期两天的“2016陆家嘴论坛”闭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趁现在还热乎着,东叔给大家精选了一些大咖们聊的干货,看看其中又透露出了哪些政策信号。
央行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
①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有针对性地面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地区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存在短板。这实际上为我们互联网金融包括其他形式的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空间。
②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其他一些新兴的金融业态,只要依法合规,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主体合理的融资需求,就应该得到认可和鼓励。
③ 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比如说互联网支付、个体网络借贷、股权融资、股权众筹融资等都拓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发展潜力值得充分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
④ 应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形式,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增加金融市场有效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有信息、服务成本方面的优势,这一类金融机构应当有自身的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⑤ 除了市场准入要更加放开以外,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约束。
政策信号:中小型金融机构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金融机构破产立法会加速。
银监会大力发展移动金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郭利根
普惠金融既要做到“普”,更要做到“惠”。
① 首先,要转变理念认识,防止三种倾向: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普惠金融不能等同于小额信贷,不能以信贷或资金支持为唯一标准;普惠金融不是全民办金融,不是要人人办金融或偏离实体主业搞金融,更不是以投融资中介名义超范围从事金融活动。
② 其次,要补足金融结构性短板,增强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组织体系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和基本载体;
?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金融机构应将普惠金融服务目标融入业务发展、绩效考核等核心环节,建立专门的普惠金融监测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
?要积极探索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如针对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机构,稳妥开展投贷联动试点;
?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终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
③ 最后,要加强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普惠金融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征信成本,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政策信号: 投贷联动模式被认为是创新的典范
证监会加强忽悠式重组监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姜洋
新时期建设资本市场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
① 夯实市场基础,提高服务能力。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不能自娱自乐;
?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做好持续风险监测和监管,同时加大制度供给、强化行业自律。
②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健全风险跟踪、监测和处置机制;防止单一品种、单一机构的风险外延问题;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填补监管空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规范互联网股权融资活动,防范私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领域的风险。
③ 处理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的关系。
?首先要做到规则前移,把规矩立起来,把制度严起来,让每个市场主体知道红线和雷区;
?其次要做到哨兵前移,推进监管技术创新,对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
?对严重违法违规者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全面提升行政、刑事处罚幅度。
④ 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把好市场入口关;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的回报机制,保证投资者的分红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力。
政策信号: 监管风暴会继续加强;信息要求会越来越多;强化分红制度。
保监会推动养老模式转变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
保险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 着力优化保险供给,切实解决保险消费中买难卖难并存的问题。
?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保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转变;
?推动保险养老社区的建设,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长期福利保险的发展;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动保险业从单纯的报销向病前、病中、病后综合性的健康保障管理方向发展。
② 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进融资模式和征信机制创新,助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③ 着力补齐社会保障的短板,推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支柱,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主要将在服务精准、防灾减灾、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④ 着力增强社会托底水平,为促进就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贡献力量。通过发展养老社区、健康产业以及长期复利等保险业务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通过扩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开发有针对性的小额人身保险,为下岗职工生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
政策信号: 推动各类新保险产品;加大对服务国家战略的实体经济的中长期投资。
上海市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市市长杨雄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正在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① 主动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建设人民币产品市场。
?今年10月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I,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我们将主动适应这个趋势,坚持以人民币产品市场建设为核心,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升人民币在岸价格国际影响力;
?加快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
② 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加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动,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将根据国家总体部署,认真落实“金改四十条”,大力促进自贸试验区与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度联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③ 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加强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着力引导金融资源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融入创新链和产业链,参与科技投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尤其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
④ 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加大金融中心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
?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继续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积极打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
?鼓励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推动符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持续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政策信号: 上海要成为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的“三个中心”;资本项可兑换先行先试;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热点问题回应
除了以上表态,参与论坛的业内人士也对目前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1)A股能否“入摩”?
6月15日即将揭晓A股是否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对此,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表示,对于MSCI纳入这个事情,只抱一个顺其自然的态度,长期来看A股被纳入是历史必然,早晚会发生。
(2)“深港通”何时通?
在谈及“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时,姜洋指出,要进一步便利境内外市场主体进行跨境投资,择时启动“深港通”,完善“沪港通”。
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表示,今年任务是要启动“深港通”。目前,技术测试已经完成测试。多家机构预计今年9月是“深港通”推出窗口期。
(3)“沪伦通”
祁斌表示,目前中英双方正在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如果“沪伦通”能够通过,可以给中英双方提供对接市场的机会。
英国财政大臣特别代表阿什顿勋爵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伦敦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正积极开展“沪伦通”合作事项,英方希望能实现基金互认。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日内也表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多创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沪伦通”是订单驱动模式。
(4)英国“脱欧”能否撼动伦敦金融中心地位?
在“开启中英金融合作的黄金时代”分论坛上,多位人士表达了希望英国选择留在欧盟的看法。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表示,从银行业角度来讲,希望英国继续留在欧盟。
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Mark Boleat表示,英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有助于英国金融业、英国经济的发展。整个金融行业都倾向于英国留在欧盟。但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是基于英国在欧盟内,它仍然会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金融中心,脱欧并不会威胁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些逼你买房的中介
关于特斯拉,你不知道的五个秘密
做出重大商业决策之前,需要谨记五个要诀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经典语录大全
热门搜索:
经典语录为您提供2011经典语录、经典爱情和励志语录、非主流伤感的句子以及奋斗经典语句,张小娴、张爱玲、郭敬明经典语录等经典语录语句、名人名言、座右铭任你欣赏。
就算富人真的通过不公平不合理的手段致富了,那么我们要反对的也不应该是富人,而是法律和制度,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和制度,要改变这种法律和制度。我更觉得可笑了,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法律和制度是什么人制定的吗?难道是老百姓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吗?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统治阶级吗?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从来都不缺乏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一个阶级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制度和法律正是他们的工具。
————&&白岩松
更多信息访问:
热门课程推荐
名言快速通道
热点名人语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巩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