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大和大和号战列舰舰娘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战列舰主炮命中率多少?比如俾斯麦无风无浪情况下.具体?回二楼:大和没有与航母交战.
Faith丶1244
战列舰主炮的命中率是很低很低的,这里除了火炮本身的精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射击问题.战列舰决战中双方都是在起伏不定的海面上运动中射击另一个运动中的目标,而距离一般都要从2万多米以外打起.当时的技术下,再先进的火控系统也只能将主炮的命中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远距离对射很大程度上靠运气.给你个典型的实战你自己看吧,美国战列舰华盛顿号重创日本雾岛号的夜战中,美国战列舰即便有隐蔽,雷达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9轮齐射也就命中了9发炮弹,也就是81发406毫米炮弹命中了9发,你说命中率有多少?这个其实已经是战列舰决战中很高的命中率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日本人巨舰情结从何而来?——战舰“大和”传说的诞生与发展
今日谈及战列舰“大和”号,想必没有一个日本人不知道,甚至也为其他国家的许多人所熟知。不过在二战时,“大和”号是在严格保密下诞生的,后来又匆匆殒命,因此,战时的日本国民几乎都不知道“大和”号的存在。然而在二战结束后,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现在,“大和”号却在电影、博物馆掀起一阵阵热潮,像一段“神话”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和”号如此受追捧?日本人为何如此热爱“大和”号?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回顾一下“大和”号的战后文化史和调查研究史。
日本人的“大和”号情结
在日本,关于“大和”号的资讯泛滥到什么程度,大概难以用数字进行统计。在日本谷歌网站上输入关键词“战舰大和”点击搜索,就出现了约721万条相关链接。而在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注册表中查询“战舰大和”,光是书名或标题就有429本。若连杂志、报纸也计算在内的话,那么数字将更为惊人。
对此,也有不少人进行过调查,如原胜洋编著的《战舰大和全资料》就按时间顺序,从各个方面,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影等,对“大和”号的资讯做了汇总;而在《战舰大和100个杂学》一书中,作者户高一成也以“大和级的文献学”、“以大和级战列舰为舞台的电影”、“海底大和号的探索”为题做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另外,于1965年12月发表在《造船官的记录》一书中的73条“造船官的文献”,内容虽然古老却很有用。在模型界,渡边久志的《战舰大和型模型概史》写得详尽又细致。由于篇幅关系,关于这些“大和”号资讯的详细内容就请各位读者参阅上述书籍。
“大和”号的战后文化史与调查研究史
在高度机密下建造,接着又裹着神秘面纱没入海底的战列舰“大和”号直到战后才向日本国民宣告了它的存在。关于“大和”号的战后史,按照其动向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大和”号的发现期(1945年~1964年)。
第二时期:“大和”号的回想期与影响扩大期(1965年~1984年)。
第三时期:“大和”号的历史研究期(1985年至今)。
《战舰大和与日本人》(2007年,光人社)一书在日本近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著者永泽道雄对于“大和”号战后史的这三个时期总结为,第一时期是“对招至惨烈战败的军队指挥者的怨恨和一些无法释怀的氛围”包覆下的时代;第二时期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军事过敏症渐渐淡去”的时代;第三时期是“尝试去追溯作为历史事实的战争经过,进行历史探索”的时代。
大和级战列舰从计划阶段就作为日本海军最高机密的“军机”来对待,竣工后也严格保密,“主要参数、主炮主要性能及记录上述内容的文件均为‘军机’”(军务一机密第903号“关于军舰‘大和’号竣工后的机密等级”,日)。就这样,在二战结束之前,所有有关“大和”号的情报都没有公开,绝大多数的设计资料在海军一声令下化为灰烬。
少数几张保存下来的“大和”号的照片中,最为有名的一张就是在宿毛湾全速公试的照片,根据前日本海军技术少佐福井静夫留下的笔记中“关于该照片的发现与散发”的记录,这张照片是1946年春桥本敏郎预备役技术大尉在拜访当时在第二复员省吴地方复员局的福井时交给他的。而后,复员局局长森下信卫预备役少将(冲绳特攻作战时担任第二舰队参谋长)将这张照片扩大成四开纸大小,除了送给高松宫宣仁亲王,与为“大和”号预算成立倾尽全力的贺屋兴宣前大藏大臣之外,还让福井散发给负责“大和”号建造的20名造船官,以作纪念。现在,在各类出版物上登场的“大和”号剪影就源于此。另外,福井静夫在1946年夏又将相片的玻璃底板送还了桥本敏郎,但是桥本在搬家之时不小心弄坏,现已不复存在。
&#年10月30日在宿毛湾全速公试
的“大和”号,这也是该舰最出名的一张照片
对许多日本国民来说,“大和”号的战后史始于战后的第一次议会——日、5日的帝国议会第88次临时议会。议会上公布了二战中陆海军军备与损失情况,也交待了“大和”、“武藏”号等大型战列舰的建造和早已沉没的事实。
议会次日,会务内容就登上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如日的朝日新闻,就以“武藏、大和已逝”的大标题讲述“尽我海军造舰技术之精粹的划时代巨舰”。还有,为迎合对战时情报感兴趣的国民,报社在对海军相关者采访的基础上,连续推出战记特集和揭露性的报道。这个时期有关“大和”号的资讯虚实参半,如有些报导称“大和”号的排水量42000吨、速度32节,实际则是标准排水量64000吨,公试速度27节。一篇对炮弹专用升降机的报导还引起了“主炮塔下部有小型电车穿行”等误解,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
▲左为日的《朝日新闻》刊登的“大和”号
和“武藏”号报导,内容为海军舰艇的概要,有关“大和”
号的讲述只有描述其存在的廖廖数行。右上为1945年10
月19日的《每日新闻》内容,除了刊登“大和”号和“武藏”
号两舰的照片外,还列出两舰的主要数据和有着战历的
具体内容。
或许是对这种有关“大和”号的错误报导再也不能坐视不理,造船专业杂志率先开始刊登获得海军技术团认可的正确报导。如《船舶》杂志1946年4月号刊登了《讲述已逝军舰座谈会——大和、大凤、信浓等》一文。此次座谈会有永村清(前技术中将)、中村小四郎(前技术大佐)、稻川精一(前技术大佐)、原吴厂造船部设计主任且参与“大和”号建造的牧野茂(前技术大佐)、“大和”号基本设计工作人员松本喜太郎(前技术大佐)和参与“武藏”号建造的榊原钺止(原三菱长崎造船所造船设计部长)六人出席。而此文记录了座谈会中各要员谈及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主要要点、建造趣事等等,可以说是真实可靠的。
此外,日本造船工业协会舰艇资料部向该协会及防卫厅相关人士限量发行了蓝图版的《海军造船技术概要》(牧野茂、福井静夫编著,全七卷,1954年)一书。该书是在战争结后仅仅半年时间就开始由原海军舰政本部长涉谷隆太郎预备役中将组织并着手汇编的舰政本部内部的海军技术史。此书后于1987年由现今的话题社公开发行。在此期间,还公开发行了《造舰技术的全貌》(福井静夫等编著,1952年,兴洋社)一书的精简版,与松本喜太郎所著的另一本书一起,作为当事人提供的“大和”号技术资料,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
陆陆续续,即使是一般的杂志,也开始有当事人提供正确可靠的情报。如松本喜太郎的连载文章《战舰大和》于1950年1月~6月、8月、9月共8次在中央公论社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松本喜太郎是“大和”号设计者之一,他的连载内容涉及了计划的始末,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这一系列连载又汇成《战舰大和——全部技术报告》一书出版(1952年,再建社),1961年又出版了进一步补充资料的决定版——《战舰大和、武藏设计与建造》(芳贺书店)。在这一时期搜集到的资料有一大半构成了现今研究战列舰“大和”号技术的基干。
▲中央公论社的杂志《自然》1950年1月号的封面
以及在内页刊登的《战舰大和》系列连载的第一篇文章。
出于正确介绍“大和”号技术问题的意图,作为基本设计者之一的
前技术大佐松本喜太郎撰写了这一系列文章,共有8篇。这一
系列文章有图有表,是众多优秀的“大和”号先行研究的文章之一。
不过,将“大和”号推上让日本国民人尽皆知地位的,当数吉田满所著的《战舰大和的最后》。该书作者以预备仕官的角度,以自己在“大和”号的经历为蓝本,描绘了一场凄惨的战斗。该书如今仍多次再版,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不过,该书毕竟是文学作品,难以划入纪实小说的范畴。
其实,《战舰大和的最后》一书的出版还经历了一番曲折。1946年时,《创元》杂志打算以文语体(注:日语中的文言文)的形式发表,但在盟军审阅后以文体带有军国主义性质为由禁止刊登。不过仅三年后的1949年,该书就以口语体的形式署名《军舰大和》由银座出版社出版了。1952年,创元社再以片假名文语体的形式出版了《战舰大和的最后》。
&#年创元社出版的吉田满著作《战舰大和的最后》。
如封面腰封上所写的那样,此书曾被美军禁止出版。书
中所述内容有些地方常被议论,不能确认是事实还是创
作,但并不影响此书的畅销,之后此书被各出版社再版,
是日本战记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书籍之一。
1953年,以《战舰大和的最后》一书改编的电影《战舰大和》(新东宝公司,导演:阿部丰)公映。此时距离战争结束仅8年,许多演员有过服役经历,历史顾问是前“大和”号副长能村次郎,设计者松本喜太郎也协助了拍摄。因此,该电影除去剧本、特技等,作为历史资料也有较高的价值。不过,这个评价是以现代的角度为出发点,当时的新闻评论却相当尖锐,评价该电影“只是肤浅的描绘了大和号悲惨的末路……演员也没有表演到位,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摘自《朝日新闻》日晚报)。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电影和原作一起令众多日本人得知了“大和”号的存在。
&#年6月,在新东宝电影公司根据
吉田满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战舰大和》公映期间,
在东京新宿区“帝都座”影剧院前展示的“大和”号
模型前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在远处的招牌
上一并介绍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的
纪录片《女王戴冠》,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时代感。
当时,东京的船模制作家川本八郎还在福井静夫的协助下用黄铜制作了一艘1:150比例的“大和”号模型,日的《朝日新闻》以图文形式刊载了整个制作过程,此事也说明了当时日本民众对“大和”号的高度关注。
此外,1948年创刊的军事杂志老字号——《丸》杂志(联合出版社→潮书房光人社)和1957年创刊的《世界的舰船》杂志(海人社)也走访了许多当时健在的与“大和”号相关的重要人物,并请他们为其提供稿件,之后为这些原稿配以丰富的图片进行大量刊登,为相连至今的“大和”号资讯的积累与公开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时期也是处于海军组织中枢与“大和”号相关的当事人亲自写下记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的报纸、杂志、小说、专业杂志和电影等媒体上宣传的“大和”号的资讯,其受众的主体为成人阶层。
在这一时期,当事人所写记录的累积与公开仍在继续,如《丸》和《世界舰船》两家杂志社连续出版了“大和”号专辑,能村次郎根据参加冲绳特攻作战的3332名“大和”号乘员事迹撰写了《恸哭的海——战舰大和死斗的记录》(1967年出版,读卖新闻社)。而同时,开始出现了新的倾向,杂志、小说、专业杂志中刊登的面向成人阶层的“大和”号资讯逐渐拓宽到更年轻的阶层,即在校学生。
▲“大和”号副长能村次郎大佐著作的回忆录
《恸哭的海》。书的最后以附录的形式记录
了厚生省援护局名薄提供的“大和”号战死者、
幸存者名单。
最早的例子除了旺文社“中学时代初一生”刊登的《大战秘话——大战舰大和的最后》(角邦雄、谷俊彦著,1959年7月号)、儿玉书院的“儿玉Book”第一卷第七号的《海之光荣——超战舰‘大和’》(吉田俊雄、由谷敏明著,1959年)等带插画的儿童文学书,还有像长谷邦夫著的《战舰大和的最后》(曙漫画选三二八,1959年)那种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书刊。
1965年~1974年这段时期,这种倾向越来越强烈,如小学馆的“小学六年级
昭和四年十一月号”中的《二十世纪的记录——战舰大和的最后》(井上胜、南村乔之、赤木隆司著,1965年)、偕成社出版的少年少女记实《零战与战舰大和》(石川光男,1969年)和少年少女世界的记实文学《战舰大和的最后》(原著·吉田满,1971年)等,“大和”号的资讯正稳健的向儿童的世界浸透。追溯这些面向少年儿童的“大和”号书刊的起源,几乎都指向了吉田满的《战舰大和的最后》。另外,面向少年儿童的“大和”号解说类刊物也登场了,其中少年少女讲谈社文库出版的《图解战舰大和的一切》(梅泽庄介、副田护,1973年,讲谈社)最受欢迎,获得多次再版。
▲讲谈社1973年面向少年儿童及在校学生
出版的《图解战舰大和的一切》。此书作
为解说书在其受众中相当有人气,书中有
相当多的彩页及插画,以简单易懂的形式
介绍“大和”号的性能和战历,就连联合舰
队的历史、军舰的种类等也都作了讲解。其
中也涉及了“大和”号建造时的保密状况和
“信浓”号航母的命运。书中的内容在说明
“大和”号建造技术的同时,也呼吁尊重和平。
“大和”号甚至还出现在了学校的课本中。1972年高中三年级的《现代国语III》(筑摩书房)中选录了《战舰大和的最后》的章节,同时期许多现代国语教科书也纷纷节选。而背后的推手正是教科书编集委员也是一名国文学者——益田胜美。
促进“大和”号战列舰为更多年龄层所熟悉要数SF动漫《宇宙战舰YAMATO》的热潮了。1974年、1975年先是通过电视台播出,1977年开始推出电影版,放映一周前,电影院的前面就排起了彻夜抢票的长龙,可见其受欢迎之程度。在大和博物馆(2005年开馆,位于广岛县吴市)的工作人员常常被许多来馆参观“大和”号1:10模型的中年游客询问“波动炮在哪?”之类的问题,明显是深受《宇宙战舰YAMATO》的影响。
▲《宇宙战舰YAMATO》动画片
对此类动漫作品并不怎么认同的吉田满在其投稿文章《“宇宙战舰YAMATO”的世代》中对此狂热的背景进行推测:“在战后的日本,公然的战斗或以战斗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只在例如运动竞技那种无害的世界里受到赞美,受到评价。或许是为了满足隐藏在人们内心的战斗本能,电影和小说的虚构世界里偏好描绘彻底的战争。”他还评价说:“《宇宙战舰YAMATO》没有描绘凄惨残酷的战争,不过是虚构的SF滑稽剧。”(摘自《文艺春秋》1978年11月)
模型产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长足发展。大和级战列舰的存在被日本民众知道后,“大和”与“武藏”号的模型便持续不断的推上市场,随着塑料射出模型成为主流,其做工也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逼真精细。特别是1968年日本HOBBY工业公司制作的1:350的“大和”号模型简直是绝品,因为该作品得到松本喜太郎与福井静夫等前海军造船官、黛治夫(前“大和”号副长兼炮术长)、三笠逸男(前“大和”号一号副炮炮员长)、“大和会”及“武藏会”的协助与监制,再现了以前模型作品中没有明确表现的高射炮、机枪配置等细节。
▲图为在数量众多的“大和”号模型中,通过向建
造当事人和乘员取材精心制作的传说中的绝品
——日本Hobby工业公司的1:350“大和”号模型。
上面是《模型艺术》1968年12月号刊登的广告页
面,下面是其包装外壳。现今引领“大和”号塑料
模型的大概是2011年发表1:350新品的田宫。
这一时期,有“大和”号登场的电影代表作是1981年公映的《联合舰队》(东宝电影公司,导演:松林宗惠)。该电影从虚构的海军士官与家人的视点来描绘德意日三国同盟至“大和”号沉没的过程,不仅演员阵容强大,特别是帮助特技拍摄的1:20的“大和”号模型(当时最大的模型)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连孩童都知道“大和”号存在的第二时期,也是街头巷尾都在传唱《不知战争的孩子们》的时期。“大和”号融入儿童读物和教科书的背后,正如永泽道雄所描述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军事过敏症渐渐减轻”。
战后半世纪,与“大和”号有关的中心人物相继离开人世,而尚健在的二战经历者大多为当时20出头或10来岁的年青人,现在已经难以期待通过录像采访取得新的成果。但一本名为《献给战舰大和》(2007年,PHP研究所)的书值得我们注意,此书的作者为户高一成,他与处于“大和”号中心地位的人物有深交,书中挖掘了亲历者本人在战后没有记录的部分。另外,栗原俊雄所著的《战舰大和——来自生还者们的证言》(2007年,岩波书店)取材自23名乘员的口证,也是一部精心著作。
在第三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沉睡于海底的“大和”号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最早关注此事的是日本NHK电视台,其于1980年播放了名为“战舰大和探索”的节目,但没有弄清“大和”号具体的沉没位置。而第一次取得调查成果的是1985年成立的“海之墓标委员会”的海底调查,成功找到了“大和”号的沉没位置,大致把握了沉没状态,并拍摄到了舰首的御纹章以及打捞了部分残骸。
▲图为日本共同通信社公布的照片,时间是
日,地点位于鹿儿岛谷山港。
图中人员正在检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大和”
号部分残骸,可以看到乘员的靴子(中央),
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拿的是台灯。
第二次取得明显成果是在1999年,作为建台纪念活动,朝日电视台策划了大型节日“大和计划‘99”,请来了曾经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海底调查的法国海底调查团队,对海底的“大和”号残骸进行了长达数十小时的拍摄,其中部分拍摄内容作为特别节目——“复活的战舰大和”向观众播放。这次海底调查活动也捞回许多小部件,有部分还放在了大和博物馆展出。经过上述的海底调查,不仅是弄清了“大和”号的舰体构造,而且通过电视播放,将几乎已经成为传说的战列舰“大和”号一下子带回了现实世界,这一点有着很深的意义。
▲图为日水下调查时拍摄的图片,
是沉没在东中国海、水深约350米处的战列舰
“大和”号的舰首部分,可见菊花御纹章。
有关“大和”号的设计图资料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发现与公开。1997年,在位于广岛县吴市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吴事业所发现了98张与“大和”号相关的电气设计图。1999年,有报道称在吴市入船山纪念馆发现了“大和”号新建时“后部舰桥构造”等36份第二原图(绢图)。2000年,又公布了松本喜太郎违反上级要求烧毁所有资料的命令保存下来的“大和”号“最大中央横截面图”。之后,上述资料与“军舰大和基本计划资料”等360份资料一并于2006年捐赠给大和博物馆。前造船工程师冈田幸和也在2006年将“大和”号建造时的电气焊接使用方针与适用范围图等捐赠给大和博物馆。
▲在20世纪末不断有新的“大和”号的设计资料
被发现和公开。这一切的开端在于有关电气、
通信的设计资料的发现。图为日
日本共同通信社公布的照片。
此外,原胜洋在美国国立公文图书馆调查“大和”号的相关资料时,也发掘出了“第一号舰船壳工事记录”和许多宝贵的照片,他的调查成果在其所著的《战舰大和建造秘录》(1999年,kk-bestsellers)和《战舰“大和”永存!》(2005年,kk-bestsellers)等书籍上陆续公布。
另一方面,采用“大和”号作为历史研究的动向也引人注目。以描写“大和”号整个生涯的学术性著作《战舰大和》(平间洋一编,2003年)为开端,利用给大和级战列舰计划产生巨大影响的平贺让博士的资料(东京大学保管),论述了日本军产学复合体的形成与发展的《近代日本的军产学复合体——海军、重工业界、大学》也于2005年出版(畑野勇,创文社)。还有除大和级战列舰外也记录海军军舰计划推移的《战舰大和的安魂曲》(内藤初穗,2008年,Graph社)等,都代表着这个动向。此外,还有两部以“大和”号为题材的、超越记实文学范畴的著作,即以前技术大佐西岛亮二的笔记为基础讲述“大和”号建造的经过与其技术在战后发展历史的《战舰大和诞生》(前间孝则,1997年,讲谈社)以及《战舰大和的遗产》(前间孝则,2005年,讲谈社)。
关于这种新的动向,可能是因为与战中派的时代有了隔阂,减少了个人感情的介入,能够冷静的把战列舰“大和”号以及与其有关联的事物当作“历史”来分析的环境已经形成的缘故。
另外还有两个为“大和”号热潮延续至今的点火者,其一就是2005年上映的电影《男人们的大和》(东映,YAMATO制作委员会,导演:佐藤纯弥,原作:辺见准)。这部电影选在“大和”号沉没60周年之际上映,有400万观众涌入影院观影,建在广岛县尾道市的巨型摄影地(耗资6亿日元)也是当时的热门话题。
另一个是2005年在广岛县吴市开馆的大和博物馆(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馆长:户高一成),其主要展物为巨大的1:10“大和”号模型。
▲为拍摄电影《男人们的大和》而在广岛县尾道市
建造的实物大小的布景,在当时成为热门话题。从
舰首到舰桥附近的左舷一侧的约190米的部分为真
实再现,不过省略了一号主炮塔炮管和舰桥上部。
该电影在上映时尤为卖座,可见“大和”号在日本的
&#年4月23日,广岛县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的
大和博物馆开馆。主要展示物为1:10的“大和”号
复元模型,全长有26.3米,做工十分精巧。此外该
馆还有其它很多展示内容,如零战六二型、回天十
型、九三式鱼雷等的实物以及吴地历史、造船技术等。
日本人为何喜爱“大和”号
前面已经叙述了“大和”号的战后史,今后可能也仍然会在日本续写。据称在日本的出版和模型界,遇到销售危机时厂商就会搬出“大和”号和“零战”,这两件东西似乎成了挽救市场的灵丹妙药。那么,为何“大和”号如此受到日本人的追捧和关注呢?笔者认为无外乎几点:军舰本身的性能、所谓的“悲壮”命运以及日本人的自尊感。
大和级战列舰装备了9门史上最大的460毫米主炮可以说是战列舰设计史上的巅峰。考虑到今后世界再难以建造新的战列舰,因此大和级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最大型战列舰。二战结束才不久,日本海军就将大和级的资料彻底烧毁,只留下了少量的照片和设计图纸。虽说现今已经确认了两舰残骸的具体位置,但深入调查海底残骸并非易事。比起已经明确的部分事实,未解的事实更无法计数,所以,“大和”号仍是“谜一般的巨型战舰”。
通常而言,比起冠军或英雄,对千年老二及叱咤事物落魄覆灭的“同情心”也能招揽很多人。“大和”号及“武藏”号虽是日本海军战舰史上最好的军舰,为了保密悄悄诞生,但却没能获得一次与美军舰队进行决战的机会,深藏不露的能力未能向世界昭示就沉入冰冷的海底。就此,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发挥能力的大和级战列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如果什么的话……”等等假设和想象的余地。
“大和”本是相当于现在奈良县全境的古国名,也是现在日本的别称,再加上日本人所极力鼓吹的“大和魂”一词,也注定了“大和”号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战后不久全面否定战时日本的风潮中,“大和”号资讯的适时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挽回了日本人即将失去的“骄傲”,从此日本人就有了精神支柱,全力投入复兴。
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船不论舰种、类别,再次采用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的名字,如“伊势”、“日向”、“金刚”、“雾岛”等。虽然曾经讨论再次使用“大和”的名字,但都没有实现。不过,民间船只倒使用了“大和”之名,如超导磁流体推进船“大和1”号。或许在海上自卫队看来,能够冠以“大和”之名的必须是“值得向全世界夸耀的空前绝后的军舰”,如果该舰没有超越以往局限,或者不是宇宙战舰的话,就很难为日本国民所理解。
▲图为日,舰上发生大爆炸时的战列
舰“大和”号。当年以必死的决心参加冲绳特攻作战
的“大和”号在没有友机的护航下,遭到美机猛烈轰
炸而沉没。这艘日军引以为傲的军舰最终没有遇到
和美军主力舰决战的机会。
本文源于:崎峻军史周刊
公众号ID:kzun-military
《闪电突袭》IOS今日上线,&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领取军武专属礼包,安卓版8月敬请期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和号”战列舰的覆灭:还没出手就被干掉
& | & 来源: & | & 编辑:付承 & | &
  日,大和号战列舰在进行海试。
  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前不久,超级战列舰一号舰正式完工,舰体全长263米,舰宽38.9米,建成时标准排水量65000吨,主炮口径460毫米,有效射程在40公里以上,庞大的身躯让大和号在全船熄火后仍然要航行4公里才能最终停下。这艘舰艇被命名为“大和”,这个名字,也是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称呼。
  面对这艘以举国之力打造的舰艇,日军内部也曾经有过质疑。时任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回答说:“帝国需要一个精神象征。”于是大和号战列舰就这样被当做钢铁铸造的精神图腾供奉了起来。
  大和号变身“大和宾馆”
  讽刺的是,貌似强大的大和号从诞生之初起就已经过时了,而证明这一点的,恰恰是日本海军自己。日,大和舰在试航中进行了首次主炮射击,将9颗各重1460公斤的巨型炮弹打向2万米外的海域。而就在同一天,从日本联合舰队6艘航母上起飞的日军航空队空袭了美军珍珠港,击毁击伤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几乎所有的战列舰。偷袭珍珠港的成功除了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外,还给了世界另外一个启示――依靠战列舰重炮对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航母将成为新时代海上霸主。
  虽然霸主的地位已经失去了,二战中的战列舰其实并非全无用武之地,事实上,在日本人建造大和号的同时,世界各海军大国,甚至包括社会主义的苏联,都没有放弃建造战列舰,而被认为在珍珠港事件后充分认识到航母作用的美国,更是在该事件前后建造了10艘战列舰,其中大部分舰的主要工期都是在珍珠港事件后进行的。区别在于,美国人对于战列舰在新时代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战列舰广泛活跃在各大战场上,进行着护卫航母、破坏交通线、为登陆陆军提供火力支援等任务。
  然而,当美军战列舰重新定位自身功能时,日本的大和舰却马放南山,长期停泊在港口内。日本军部始终停留在希望大和号参加“最终决战”的迷梦中,不舍得将这艘“精神象征”投入到小打小闹中。在整场太平洋战争期间,身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的大和号四处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1942年中途岛战役中,日军四艘主力航母在美军打击下全军覆没,而此时大和号却尾随在几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
  在中途岛战役中丧失了制空权的日军,从此更不敢让大和号随意出击,日海军军令部甚至干脆下达了“未经其许可不得动用大和舰出战”的命令。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碰巧又是个战列舰无用论者,阴差阳错之下,从1942年到1944年,大和号除了遭受美军潜艇的两次偷袭外,长期在所停泊的港口闲置着。驻舰官兵们享受着这艘头等战列舰无与伦比的后勤设施,日光灯、日立空调、三菱电梯、冰淇淋制造机将这艘战列舰打造的宛如帝国饭店,大和号也因此得到了“大和宾馆”的雅号,在日复一日的悠闲中坐观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和战列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