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制什么时候实行

2016年最新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方案_退休_养老金_中金网2016年最新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方案导读  养老金并轨势在必行  “基金可持续性较差”已经成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块“心病”。在财政“紧日子”与人口老龄化叠加效应的影响之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正在向全国多地蔓延。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日在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必须依靠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金才能实现“保发放”,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地方急盼中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台。  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据了解,个人账户何去何从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一大难点。此前有关部门曾一度讨论实施“名义账户”制度,但后来遭到不同层面的反对而没有了下文。  多位专家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不可持续早已不能靠对当前制度的缝缝补补来解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统筹 个人账户”的混账(即统账结合)运行模式,尽快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社会统筹由政府兜底;个人账户明晰产权,交由市场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模糊了政府和个人责任的边界。若将个人账户变成自愿性的养老制度,可以减少效率损失,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有利于发展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李珍还表示,当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状况堪忧,仅仅靠统账分开是不够的,须多管齐下才能增加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  养老金收支不平衡范围扩大  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一直保持着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态势,收支矛盾日渐突出。  财政部16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支出19797亿元,增长18.6%。支出比收入增幅高6.7个百分点。  从全国账面上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4年收入大于支出,不仅本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而且滚存结余30376亿元,收支状况保持正常运行。  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中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仍然比较低,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中。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出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的态势。  “我觉得养老保险制度在我们这里困难重重。”某东部沿海省份地级市的一位社保局长近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该市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逐年扩大——在支出方面,企业养老金“11连涨”让基金不堪重负;在收入方面,扩面艰难而且断保人数大增,基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位社保局长称,养老金的连年上涨一方面导致基金向退休人员支付更高的待遇,另一方面又使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出现“倒挂”,退休之后会比在职时高几百元,早退的拿得比晚退的还要多,企业职工都想办法要尽早退休。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端的增长跟不上支出端的增长。由于省政府制定的缴费基数过高,即使按照60%征收,缴费基数仍然高于有些县市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扩面难度非常大。  “为了配合政府完成年底扩面的任务,有些企业就先交一个月然后再退保。”这位局长说,更多的企业则改变用工方式,不直接招工或是干脆就迁到外地去了。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基金收支状况严重恶化,即使用光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和全部滚存结余,当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仍然收不抵支。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市养老金收支缺口超过30亿元,该市已经向省里申请省级调剂金,目前省里只确定给不到20亿元,剩下的缺口如何补,还是未知数,而且省里调剂金拨付到账又比较慢,他们不得不占用其他资金来实现“保发放”的目标。  近日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透露了官方的一个统计数字: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达到22个。这一数字在2011年为12个。  人社部今年7月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下称《报告》)还显示,即使包含财政补助,2014年已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不止一位曾在基层调研的学者告诉本报记者,在中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用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有结余的基金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保发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地方官员自叹为这种资金周转担着“掉乌纱帽”的风险。  养老金收支矛盾加剧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撰文称,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精算平衡原则,基金财务可持续性较差。“十二五”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8.6%,收入年均增长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6.6个百分点。  《报告》披露的数据还显示,2013年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一年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期结余(总收入减去总支出)首次出现净减少,从2012年的4354亿元降低到了4108亿元,减少256亿元;2014年净减少的幅度继续加大,从4108亿元降低到了3548亿元,减少了650亿元。  当期结余的大幅减少,意味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压力正在加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流出省份的养老基金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也在进一步提高。2016年最新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方案2016延迟“退休”年龄规定最新消息,2015延迟退休年龄规定最新消息。根据这项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2015“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退休工资及养老金发放标准.据人社部网站消息,近日,一些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劳模“退休”不再提高退休金将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进行分离整合,将基本养老金改称为叫基本养老...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中建议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机制和调整机制都需要...退休 养老金201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国家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中适当倾斜范围的人员,采取一年一定的方式,在每年下发的年度调整文件...四在按本通知第二三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退休人员再按下列绝对额调整基本养老金: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前,月养老金低于...2015养老金改革最新消息: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表。经国务院批准,从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2016“退休”“养老金”最新消息:养老金十一连涨企业退休职工2016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从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2016年最新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方案的相关资讯相关专题相关推荐 |
| Copyright &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4000万人 养老金并轨将怎样改变你的晚年?
正在加载...
转自微信公众号 博闻财经转自:中国经济网(ID:ourcecn);综合自:参考消息(ID:ckxxwx)、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等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外媒称,中国将实行养老金改革,数千万端公家饭碗的公职人员将和企业职工领取同样水平的养老金,还有一千多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将受到下调影响,其由“公家管”变成“社会管”。近4000万公职人员将缴养老金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随着包括陕西、吉林、青海、辽宁等26个省份陆续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方案,这项改革进入启动实施阶段。目前,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约三倍左右,一旦并轨,将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1500多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将进行调整。报道称,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方案明确表示,中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而单位需缴纳员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此《决定》一出,意味着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从吃财政饭转变为缴养老金,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养老。并轨后如何发放报道称,中国实行的一直是养老金“多轨制”,即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享受不同的养老待遇。尽管几十年来政府对制度细则有过多次调整,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不同就业人群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养老待遇鸿沟。目前居住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观察人士田奇庄说:“我所知道的好多公职人员的退休金达到7000元,可是农民只有70元。”养老金并轨后,公职人员将和企业职工实行同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两个群体的待遇差距也会随之缩小。根据方案,并轨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并轨前参加工作,方案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此外,养老金计算标准也由身份级别转为依据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进行均等分配。过渡性养老金怎么发?这些事你得知道养老金改革存在哪些风险?1、目前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接近4000万。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属国家模式,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个人账户上的空账,已构成了巨大的转制成本。2、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普遍担心福利待遇下降,尤其是原本待遇就偏低的地方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并轨后,养老金待遇会不会降?《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即: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地方上的实施意见进行了细化,甘肃、天津、云南等地均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20%,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养老金并轨后,等于待遇拉平吗?目前,全国“体制内人员”总数接近4000万,是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群体。据了解,改革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值得注意的是,“并轨”,并不意味着待遇水平的降低。同样,“并轨”也不等同于“制度融入”以及“各群体待遇拉平”。养老金的这些真相,别说你都知道养老金转移能转多少?国务院2009年对养老金的转移做了详细规定,从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单位缴费的12%。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你的个人养老金可以全部转走,另外单位为你缴纳的20%养老金里面,你可以转走12%。养老金能提前支取吗?根据现有制度,养老金一般不可以提前支取。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提前支取个人部分:一是出国定居,二是死亡。退休时如未缴满15年,只能提取个人部分。我们所缴的社保进入了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这两个账户,如果在办理退休前去世了,继承人是可以继承个人账户中的钱。如果是移民等特殊情况,你只可以把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里的钱取出来,一旦取出来了,这份养老保险也就终止了,无法恢复。养老金领取需要哪些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才能每月领取: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注意两者不是或者的关系。如果你累计缴费不满15年,那么在退休时可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中的累计部分的资金。版权保护声明:腾讯财经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bigson(微信)联系。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youngme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相关的文章还有:2015年养老金并轨 公务员不再按级别发放
2015年养老金并轨 公务员不再按级别发放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待遇方面的&双轨制&备受争议,前者无须缴纳保费,却能享受较高退休金;后者须按月缴费,退休金相比较低。而昨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彻底终结了双轨制,完成两者的并轨。4000余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去年10月起就须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都将按此执行。
  从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方案中可以看出,此次改革完全体现了与企业在职职工参保的一致。无论从缴费比例(个人8%、企业20%)、缴费基数的确定(缴费工资)、领取待遇的年限(缴满15年)、计发标准等,都基本相同。
  而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方案中明确,改革后相关人员待遇不降低,而建立职业年金就是使其不降低的&武器&。根据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要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可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这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其养老金收入主体将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基本养老金计发与企业职工的计发标准无异。而职业年金部分,则补足了因改革而使待遇下降的那一部分。
  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提10%
  昨日,随着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出台,国务院同步宣布,提高多项社保待遇标准,其中包括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
  据了解,企退人中基本养老金已经从2005年以来连续10年进行了调整,此次再次上调10%,预计将有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同时,经国务院批准,从日起,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幅度为27.3%。
  此外,2015年,将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标准再次提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同时,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人均120元,完善政府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
  缴费工资如何确定?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在上述决定中,只对缴费工资的上下限进行明确描述: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但并没有明确个人缴费工资到底如何确定。专家表示,还有待出台实施细则予以明确。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新华社给出的计算缴费数额的例子看到,缴费工资是在扣除了各类补贴、津贴之后所剩的数额。而如果以此标准计算,以北京市公务员的工资结构为例,扣除生活津贴、工作津贴等之后,真正的工资就所剩无几,所缴纳的保险费用就不会太高。
  而人力社保部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将同步进行的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适当优化工资结构,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缓解基本工资占比过小,津贴补贴占比过大的突出矛盾。
  从正式方案来看,缴费满15年,方可领取养老金。
  养老保险如何领取?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原则。&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
  最麻烦的是&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人力社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待&中人&要实现&逐步过渡&政策。一是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要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设定10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对比,新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补齐;高于老办法的,对高出部分有所限制。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如何根据物价变动调整?
  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这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人员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使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则。
  养老金计发原则:不再按级别多缴多得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据了解,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
  这意味着,对于基层工作人员,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
  同时,同样年龄退休的,因为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对话专家
  职业年金制度提出是最大亮点
  北青报:此次发布的改革方案,您认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有两个。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同时纳入养老保险。在以往,任何涉公的改革都是由事业单位改起,这回一起改革,体现了决策者的很大决心;二就是把职业年金制度提出。
  北青报:第一个好理解,职业年金制度成为最大亮点是为什么呢?它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郑秉文:这是一个确保改革后待遇不降低的&第二保险&啊。我们总在说,养老金的替代率,即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目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就没有那么高了。改革后,实施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样的制度,其替代率就会等同于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这势必会导致养老金水平下降。这时,就得职业年金出马,弥补这降低的部分,而职业年金的标准就是按照这其中的差额设定,使得养老金的替代率仍能达到80%&90%。
  北青报:改革一直在强调并轨,强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同等待遇。但据了解,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仅为40%&60%,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待遇又不降低,这不仍不能解决两者的&不平等&吗?
  郑秉文:实际上企业职工养老金也由两部分构成: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角色就类似于职业年金。但只是企业年金制度并非强制性,要依据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目前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数量很少,全国的参保人数仅为2000万人。但国家正在努力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就在2013年底,由财政部、人力社保部以及国税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企业年金之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也会与机关事业单位看齐。
  2008年初
  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
  2009年1月
  人社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对这项改革路径给出勾画,但并没有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变化,只笼统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没有具体细节和收入弥补措施。由于相关人员退休待遇水平会大幅下降,因此阻力较大,所以配套政策始终未出台,并轨也未实际启动。
  2012年3月
  双轨制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3年8月
  原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明确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将走向统一,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制&将并轨。开始传递出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养老金的改革要&一勺烩&的信号。
  2014年3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此后,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表态,关于养老金并轨,&总理其实已给出了时间表&,让国民看到了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的希望。
2015养老金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