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一再的驱赶下,最后还愿意追随唐僧取经用了多少年呢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题;唐僧分桃在取经路上,唐僧的徒弟们闹着要吃桃.唐僧说:"我知道这筐桃的个数,八戒得5分之一,悟净得剩下的4分之一,悟空得再剩下的3分之一,然后剩下的2分之一是我的,最后还剩5个留着路上吃."请你算一算,这筐桃有多少个?每人各得多少个?
如果我没算错应该有25个题目中说5个剩下路上吃,其实就是唐僧的桃子个数,也就是说唐僧的桃子加剩下的桃子一共有10个,而悟空拿了剩下的1/3,也就是说那十个就是2/3,那么加上悟空的,就有10/(2/3)=15个,也就是说悟空也拿了五个,而悟净拿了剩下的1/4,也就是说15个是剩下的3/4,那么加上沙僧的桃子,就应该有15/(3/4)=20个,沙僧也拿了5个.最后就是八戒了,他拿了1/5后,剩的就是4/5,其实就是20个,那么一共就有20/(4/5)=25个,八戒也就拿了5个.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这筐桃子一共25个,师徒四人各拿了5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4/5x*3/4*2/3*1/2=5x=25八戒25*1/5=5悟净25*4/5*1/4=5悟空25*4/5*3/4*1/3=5唐僧25*4/5*3/4*2/3*1/2=5
倒着推算.路上吃=唐僧吃的=5个路+僧=10个=悟空没吃的三分之二.因此悟空5个.共1515个又等于悟净没吃的四分之三.因此悟净吃5个.共2020是八戒没吃的五分之四.因此他吃了5个.共25个.因此共有25个.
设总共有x个桃,那么经过上面的分配后剩下的5个占总共的比例为
(1-1/5)*(1-1/4)(1-1/3)(1-1/2)=1/5 即
x*(1-1/5)*(1-1/4)(1-1/3)(1-1/2)=5
x=25个所以答案为
25 个5 5 5 5 5
设有X个桃子.
八戒吃0.2(5分之一)X个,剩下0.8(5分之4)X,悟净吃0.25(4分之一)乘0.8(5分之4)等于0.2(5分之一)X,剩下0.6(5分之3)X,悟空吃(3分之一)乘0.6(5分之3)等于0.2(5分之一)X,剩下0.4(5分之2)X,唐僧吃0.2(5分之一)X乘0.4(5分之2)X,剩下0.2(5分之一)X,0.2除已5(剩下的桃子数量),得25. ...
扫描下载二维码唐僧用人之道演讲稿
唐僧用人之道演讲稿
唐僧用人之道演讲稿
1唐僧的用人之道演讲稿
《西游记》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耐人寻味的东西很多。我想说的是唐僧展现出来的领导艺术,让这个四人团队的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合力。
许多人说,唐僧是个用人的高手,他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诚然,唐僧能让桀骜不驯的悟空、好色懒惰的八戒和中规中矩的沙僧保他去西天取经,更有小白龙当他的坐骑,确实可见一斑,他对周围人的影响之大之深更是可圈可点,正因如此,他弱不禁风却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
唐僧的诚心人神可鉴,感化了众弟子。从孙大圣到孙悟空,这个石猴名字的改变,也昭示了他的命运在不断地变化。从一个与天斗,与神斗的猴王,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斩妖降魔,真可谓披肝沥胆,无所畏惧。如果说孙悟空只存有对唐僧把他从五指山下救出感激之情,不可能支撑着他一路西行。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唐僧的真诚之心,唐僧的真诚向佛之心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特点,从始至终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心向善、求真求理的诚心不为权动,唐王与其结拜许以高位不为所动;不为威移,多次身陷囹圄,几乎成为妖怪口中食盘中餐也不退却;不为色诱,取经途中有女儿国国王为代表的美人女妖,想招赘唐僧都被他拒绝。这些都在无形中教化着悟空及其他人。唐僧的威武不屈、坐怀不乱让能上天入地的悟空动了真情,让经常意乱情迷的八戒正了心思,让老实本分的沙僧和小白龙没有二心。唐僧以求经礼佛,度化众生为己任,死而后已,不辞其远,正如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唐僧的耐心也是让徒弟们转变的关键,无论是打杀强盗劫匪,还是除掉变化多端的妖魔,肉眼凡胎的唐僧虽不识真妖魔,但他执著于教化悟空入道,除尽心中杀戾之气,中间虽几次施紧箍咒加以惩处,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唐僧的耐心和毅力远胜剧中的任何人和妖,西游记中的妖怪当中有很多都曾是佛祖菩萨和大罗金仙座前的仙童,或是坐骑,也随着主人修炼了不少时间,但只因他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总想通过吃唐僧肉走长生不老的捷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被收服、或被消灭,终难成正果。
唐僧放大时间和空间让徒弟展尽才华。在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唐僧或是骑马赶路,或是席地而坐,唐僧给自己的空间只有一隅,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而对于他的弟子他却给足了空间和时间,八戒常常在化斋时因偷懒而耽误大家进食,有时也会因贪图美色让人啼笑皆非,更会因胆小怕事让师傅落入虎口,但唐僧总是给八戒很多的自由度,给他更多的机会在挫折磨难中得以净化心灵,皈依善性。今年春晚中一则相声对沙僧有些戏谑,意指其平庸无能,但唐僧对他从无怨言,从不埋怨,真心善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唐僧以山的博大雄厚,水的至善至柔,包容和感化着自己那些不尽如人意弟子,激活他们本性中的真与美,与其共同实现求取真经的宏图大愿。
如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正如《西游记》中八十一难那样纷繁复杂,想避开喧嚣,沉潜专注,确实不易。不过,现实中确也有不少“唐僧”,他们率先垂范,以信念和真诚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们,真正做到了心无旁骛,专一事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2从《西游记》看用人之道演讲稿
《西游记》是一本奇书,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
别的我也说不了太多,就把书中的主要人物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体会一下人物性格与其在企业中的定位关系。
唐僧,这是虚构的一个人物,原型是唐代的玄奘法师。整书的故事大构是来自于玄奘赴天竺取经的真实事件。但小说中的唐僧却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转世,生于当朝状元之家,其母是丞相之女,可谓名门贵族。本人又熟读经书,自有见解,开坛讲法又深得当朝皇帝的赏识,成了皇帝的把兄弟。唐僧取经的目的就是普渡众生,然后“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这样的背景就构成了独挡一面的负责人的所有特征。
第一、出身名门,无不良政治背景,用着放心。
第二、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业务,对于事业有不懈的追求和至死不渝的坚强信念。
第三、与董事长关系良好,忠心耿耿,没有二心。
作为独挡一面的负责人,在外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对于董事长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了,他事关整个项目的成败,而且最后项目成功后还能不能属于原公司也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因此在这个人的选择上董事长是极为慎重的,他不单要有能力,还要相当可靠。而唐僧是如来的弟子,皇帝的义弟,所无论从出身还是能力上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动过不想干的念头,也走过,猪八戒更是无时无刻不想回高老庄。但唐僧无论是面对凶恶的妖摩、妩媚的柔情还是无比的富贵都始终信念坚定,决不半途而废。这种坚强的性格和执着的精神是企业CEO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它能在企业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保证整个团队的正常运行和企业正常事务的运转,从而为企业等到转机,赢得发展的机会。
因此,唐僧是整个取经队伍的最高领导是合情合理,他的品质保证了这个事情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也同时让团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实惠。这个能力是其它成员不具备的。
孙悟空,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灵明石猴,后又追随西贺牛洲须菩提学得一身本领。此后他自立山头当了大王,容不得约束的他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路经此地的唐僧在观音的指点下解救了孙悟空。讲义气的孙悟空感激涕零,决定保唐僧取经。取经路上,虽然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但却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这个团队中,孙悟空是第二个核心人物。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敢于反抗,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这样的一个人,能力非凡,但却不受约束,虽然对某一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会对团队带来不安定因素,从而使得整个事情陷入僵局。因此对于能力非凡的人,在使用上不能以褒奖为主,而要以约束为主,另外再加以感情投资(如做个虎皮裙送给他)。因为能力越强的人性格必定越执着,脾气也必定越大,而他也必定越讲义气。因此在小说中,只有孙悟空头上戴着金箍,而唐僧也是隔三差五的数落他几句,甚至还要念一下紧箍咒。直到在一路上的风雨同舟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个时候孙悟空和唐僧二人都变了,唐僧理解了孙悟空的忠心,孙悟空也感受到了唐僧对他的信任。这个时候的团队就具备了最好的稳定性。
一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他最大的能力是什么呢?功夫、七十二变、火眼金睛?都不是,是他的人脉关系。孙悟空一路上别管多大的神仙,请谁谁到,而且来了之后都是现场办公。完了不吃饭不喝酒,不唱歌不桑拿,直接回家,下次再请还来。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解决了问题还不带来成本,正是各个CEO们梦寐以求的干将。但是人才有用不好用,无论用人技巧还是感情投资,必须得有制得住的手段你才能用。而这样的人才也必须得有区别于其它员工的管理。孙悟空是想走就走,想回来还能回来,其它人就不行了。所以,可以约束他,但还要给一定的自由,可以批评他,但还是要在适当的时候给足他面子,哪怕自己的面子不要。
作为一名干将,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
第一、业务能力非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冲在前面,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忠于职守,无论老板怎样看,你都要坚持正确的决定,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最正确的决定。
第三、要有人脉,人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发展的水平。良好的人脉关系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节约大量不必要的成本。
八戒与沙僧,这两人都曾经是天上的神仙,出身要比孙悟空好得多。他们都是因为在天庭犯了错而被贬下界的,又经观音点化加入了取经队伍。
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
沙僧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
此二人属于能力平庸,却又不可或缺的。牵马挑行李的活儿总不能让孙悟空去干。对于这二人的管理,唐僧是用说教,给他们描绘了一幅远景,那就是取经后“修成正果”。以不断的提醒最终远景的迷人程度来鼓舞其斗志是对普通员工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你不能以“事业”“成就感”这些来进行引导,这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很现实的得到,因为在远景的预期上他们不可得到像唐僧与孙悟空那样的利益,也不像他们那样对于利益无所谓。因为唐僧与孙悟空的利益是开宝马还是开奔驰,而八戒与沙僧的利益却是现实的吃饭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最终唐僧与孙悟空都成了佛,而八戒只是“净坛使者”,沙僧成了“金身罗汉”。八戒在受封的时候就报怨师父和师兄都成了佛,而他却只是个使者。在听闻使者可以享受人间很多供奉的时候才眉开眼笑。从这一点还就可以看出,他对于远景也是有期待的,但还是不会放弃眼前小利。而沙僧就显得容易满足多了,也可能是对于自身的定位比较准确吧。
一路上整个团队的稳定离不开管理。对于八戒这样的员工来说,一方面要用远景来进行引导,不断鼓舞他的士气,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敲打一下,当然这个工作多由孙悟空来完成。
而对于像沙僧这样勤劳而又要求不多的员工来说就要以鼓励为主了,多多描绘远景的美妙,提醒他以前曾经犯过错,要弥补就得不断努力。性格忠厚的人一般会把自己的错记得很牢,而且时常愧疚。因此在管理他们的时候不但要鼓励,而且还要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他曾经犯过错。
四位主角性格鲜明,其实也代表了我们相当一部分人,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能体会到职场的一些规则。理解了他们,对于我们本身的职业规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唐僧的用人之道演讲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典名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奇怪异的神话小说,而且对于我们学习企业管理也具有借鉴意义。唐僧师徒四人小团队那种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敬业精神和唐僧成功的用人之道,很值得现代人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合理分工因材而用
唐僧四人团队反映出四种类型的人。先不说作为管理者的唐僧。孙悟空,对领导、团队和取经事业赤胆忠心,能征善战,敢于攻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是西天取经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能力平平,爱搬弄是非,意志脆弱,事业心很不强,但在取经道路上也立下斩妖除魔不可磨灭的功绩。沙和尚,脚踏实地,意志坚定,勇挑重担,忠诚老实,任劳任怨,对本职工作忠心耿耿,他是取经事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从管理上看,最可贵的是唐僧对属下徒弟知人善任,合理分工。让孙悟空做开路先锋,披荆斩棘打头阵;让猪八戒看家护院,做第二梯队;让沙和尚做管家,任财政部长。分工明确,相互又通力合作。做到了人尽其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收到了最大的功效。反之,如果唐僧不是这样分工,任何一个错位的安排,比如偏听偏信让猪八戒或沙和尚打头阵,其结果将不仅会让这两位弟子在与妖魔的拼杀中成为“革命烈士”,而且还会葬送西天取经这一伟大事业。
现实中每个企业都有上述三种类型的人。员工中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有的上进心强、积极勤勉,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学历层次高、善于动脑,有的学历低、乐于出力等等。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各自的不足。作为管理者,就要全面掌握每位员工的情况,识别每个人的技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扬长避短。知人善任是管理的基本功,但在现实管理中,不少管理者在用人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追求选择使用“最好”的人。其结果往往是“最好”的人并没有把事情办好。“最好”的人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人。用人之根本在于用其所长,因材而用,恰到好处地让每个人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人尽其才。全能、全才的人是很少有的。“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大胆使用能人
在唐僧四人团队中,惟有师傅肉胎凡体,三个徒儿则个个能腾云驾雾,变化多端,武艺高强。也正是由于唐僧很好地驾驭了神通广大的这三个能人,才得以闯过险恶的九九八十一难。唐僧使用能人的法宝有两个:一是敢于使用能人。在这方面,非同寻常之处是唐僧不仅敢于使用能力超越自己的能人,而且敢于使用历史上有劣迹或不良记录的能人。孙悟空等三徒儿都是有“前科”的。沙僧曾是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妖魔;八戒曾因调戏妇女犯“流氓罪”被玉帝“削职为民”,还剥夺了其天界神权的政治权利;孙悟空则因“寻衅滋事罪”(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判处500年“有期徒刑”。唐僧敢于用之方成就了其伟大事业。二是放手使用能人。团队在去西天的征途中,举步维艰,坎坷毗连。但每每遇到攻坚(斗妖)的任务或攻关课题(上天、入地寻求援兵)时,唐僧从没有摆领导的架势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只是关心地叮咛一句“快去快回”。由此,悟空等三兄弟才无束缚地发挥各自的本领,大显身手,斩妖除魔,取得胜利。并且,在消灭魔怪需要时,唐僧还能屈尊积极配合徒儿,甘受委屈,言听计从地按徒儿的要求装扮某个角色,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如果唐僧学武大郎开店,不使用悟空等类能人,或者在使用后总以领导自居,事事越俎代庖,临阵瞎指挥、乱安排,那么在无数次的生死存亡关头是绝不会化险为夷、取得真经,最后被如来册封为“旃檀功德佛”,加升大职正果的。
现代企业之竞争最关键的是人才之争。如果说上述只是神话的话,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因善用能人而成功的事例很多。自身能力不突出的刘邦,招纳使用了旷世奇才萧何、韩信、张良等,终反弱为强,反败为胜,定三秦,建汉朝。而武功超群不可一世的项羽,却弃韩信、逐陈平、疑范增,终成孤家寡人,自刎乌江。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管理定律叫“二八定律”,即20%的人完成了企业80%的生产经营任务。也有的叫10比60法则,即占企业员工总数10%的能人为企业创造了60%的业绩。这10%或20%的人就是企业中的精英、骨干、能人。因而,企业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拘一格招纳人才。在挖掘、招聘能人时,不宜吹毛求疵、苛求“又红又专”,需要的是卓越的本领。在使用能人时,既委以重任,又放开手脚,令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施展发挥,才能取得成功。
孙悟空是地生天养的石猴,从没有感受过母爱和父爱。《西游记》中曾有唐僧引针线在夜灯下给悟空缝补衣服的描写。就是这一细微的关怀却深深感动了悟空,让悟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母爱般的温暖,并铭记在心,刻骨不忘,多次在脑海中浮现时总热泪盈眶。由此也引发悟空产生了誓死保护师傅完成去西天取经大业的感恩之心。取经路上,唐僧数次下逐客令,悟空不肯离去;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悟空不记恨,不背叛。同样,唐僧对八戒、沙僧的情感投入,也得到了忠诚跟随、全心拥戴的回报。
现在世界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家及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提倡“情感管理”,管理者通过一些手段(沟通、鼓励、关怀、赞美等)传达管理者的诚挚感情,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以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打拼。西方管理学家通常把这种以情感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称之为“软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多关心员工的生活,说真话,动真情,办实事。沟通用真心,管理人性化。
论功行赏互利双赢
唐僧四人团队历经万难终达西天,取得真经,功成业就,如来佛祖履约论功行赏。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战功显赫,被册封为“斗战胜佛”。其他人也都修成正果,各得册封,皆大欢喜。反之,如果如来佛祖不论功行赏,或大功小赏、有功不赏,那么将会出现何种结果呢?比如像玉帝那样再封孙悟空一个“弼马温”,其结果必然是孙悟空又再次“大闹天宫”反将起来,离开佛界组织到花果山做山大王去了!恐怕未来的西天路上再无取经之人了。
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有一定的目标追求,有的还志向高远,他们看重的往往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更看重这个企业的前景与氛围,更看重在这个企业中事业前途是否更光明,更广阔。企业管理者既要规划好企业和员工的未来蓝图,确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理想目标,还应时时以目标激励员工,使其奋斗不息。在企业目标实现时,应对员工论功奖赏,给予升职、晋级。企业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由此,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双赢。
4大话西游之唐僧的用人之道演讲稿
吴承恩老先生一部西游记震惊世界,无论从社会意义还是历史意义上讲都是一笔财富,让现代人不断揣摩,并得到不少启示……
话说西行路上,唐僧师徒团队历经无数次的波折,每次都非常惊险(当然也很精彩,但此处放下不表),他们是如何“修成正果”的呢?大家知道,一个人无法称之为团队,所谓团队至少两人(唐僧师徒是四人团队),我们可以从这个团队的组织构架及权益分配上来分析一下他们成功的原因。
唐僧在修行的过程中,经观音奶奶指点,发现西方的修行境界要比国内高很多(香火也是相当的旺噢,好像很赚钱,呵呵),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西行--制订目标。这正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西行的战略计划,那么一切就将化为乌有,吴老先生也不用费这么大力气写下去了,直接取名《石猴记》也便了事。所以,我悟到了,一个团队要有一个团队目标,否则这个团队很快就会解散,因为团队的凝聚力正是依托在团队目标之上的。没有目标、瞎撞乱碰的“无头苍蝇”是非常可怕的,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哪。
唐僧之用人,更是让人叫绝。
唐僧团队的分工之明确,非常值得借鉴。首先,唐僧是本团队的一把手(古代CEO啊),既是目标的制订者,也是整个团队的Leader,当然要有绝对的权威。这里不得不提到悟空,其实唐僧与悟空之间有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悟空不甘于做老二,第二把交椅毕竟不如唐僧的白龙马舒服,悟空也曾经自立门户,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但是却远离了团队目标,这是他与唐僧都不想看到的。一路上,只要悟空触动了唐僧的权威,他便拿出其杀手锏--紧箍咒,既能把悟空治的服服帖帖,也让其它两个徒弟看到了厉害。
我们再看老孙,他是整个团队的中坚力量--高层管理者,许多事务都是他来完成的,降妖化缘,领导两个师弟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唐僧的原则性非常强,一般交代任务的时候都是直接向孙悟空下达命令:“悟空啊……”不越级领导正是唐僧的高明之处。另外,如果孙不听话时唐僧是怎么处理的呢?一方面,从观音奶奶那里弄来一头箍,只要老孙有脱离领导的念头,唐僧便会念那可恶的“紧箍咒”,猪八戒也是唐僧用来牵制老孙的工具,众所周知,老猪一直对其大师兄不满加不服,故而只有好好地表现,孙悟空才能迫使老猪服从他。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一把手往往不需要掌握很多技术技能,擒妖降魔那是徒弟们的事情,如果这等小事也要唐僧来做,恐怕唐僧肉早就被妖怪们分了,唐僧师徒是这样,其它企业组织亦是如此。
再看猪八戒,他在团队中是一个中层领导,其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论本领,仅次于孙悟空,不过他也有他的长处,比如善于走领导路线,善于与下属(当然是指沙僧了)进行沟通等等。唐僧对他的定位可谓是非常准确,既实现了对孙悟空的牵制,也保证了整个团队的精诚团结。首先他调和了各种关系,比如师傅和大师兄,使得团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工作(暂且说是工作吧);另外,当老孙不在的时候,他又充当了大师兄的角色,虽然不是那么成功。不过,老猪也有他的“高老庄之梦”,这一点唐僧非常清楚(在女儿国他自己也差点把持不住,罪过,罪过),他利用上级(众位菩萨)进行教导,同时,孙悟空的直接管理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八戒好吃懒做的性格一直持续到最后,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仁慈的主啊,原谅这个无知的孩子吧!
现在该说到沙僧了。沙僧是三徒弟中最为愚笨的一个,也是职位最低的一个,可以算是普通员工了。挑着重重的担子赶路,一路上是少言寡语,默默无闻,但是往往创造价值的就是那些普通员工,他往往是做一些重复劳动(挑担子),简单而又明了,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就可以了,另外他也从不抱怨,不过在得到CEO的嘉奖之后,也会乐呵呵地傻笑,梦想着更高的职位。唐僧在对沙僧的管理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激励,最终使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唐僧应该感谢他,西行路上最听话的就是他;不过,其实唐僧也很烦他,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如果三徒弟都像他那样,西行之路就不会有什么生机,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吴老先生的作品了,呵呵!
唐僧在对三徒弟的管理中,充分考虑到了各自的长处,尽量将其优点发挥到极致,这是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亮点;另外,他根据各徒弟所做贡献的大小,分别进行嘉奖,体现了其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使众徒弟各得其所,只是老猪同志没有回到高老庄,实乃一大遗憾!大家看,正是唐僧出色的管理,才成就了唐僧成功的西行取经之路,成就了吴承恩老先生的作家之梦,成就了我们儿时对《西游记》的憧憬与快乐的时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取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