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萨坐骑是什么的坐骑谛听长什么样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地藏王菩萨坐骑是什么?
一条恶犬 全身燃烧火焰 双眼通红 嘴巴往下滴岩浆 名字叫做地狱吼 因长期在冥间目睹邪恶 性情乖张 诸神都对它有所忌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共找到308件“地藏王菩萨像谛听”商品
相关热门标签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地藏王菩萨_百度百科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即是地藏菩萨。梵名为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1]
地藏王菩萨名号释义
梵语乞叉底檗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
地藏王菩萨
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云:“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地藏王菩萨人物由来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载: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
地藏王菩萨
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醒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
地藏王菩萨
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地藏王菩萨人物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的事迹,大乘佛经里有详细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有佛号,地藏菩萨那时为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
地藏王菩萨
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2]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2]
这两个事迹,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七月三十日的,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澫益四大师和,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
地藏王菩萨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2]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尊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萨是。[2]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
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④,⑤。(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三)谤正法。(四)疑。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昔于,受释迦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2]
地藏菩萨每日是怎样的工作呢?在《》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王菩萨人物特点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地藏王菩萨地藏化身
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
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年),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地藏出家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著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
地藏王菩萨
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因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地藏于开元十六年(西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此九华山与、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地藏王菩萨大愿解脱法门
中国熟知的,于名号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愿是十度中第八愿波罗密。《》说:‘由此愿故,烦恼微
地藏王菩萨
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密多与精进波罗密,而为助伴。’愿是精进的动力,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实贤大师说:‘常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愿有总愿和别愿,四弘誓愿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离不开四弘誓愿。的十二大愿,观音的六愿及十二愿,普贤的十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释迦的五百愿,地藏的大愿,均称别愿,地藏的大愿,又称本愿。本即根本,即最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乃至成佛,与本无异,故称本愿。
地藏的本愿是什么呢?昔婆罗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光目女于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2]
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由于大愿具足,度众生
速度(精进)是惊人的。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愿,皆悉成就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一食顷而能成就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轮经》亦说:‘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就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于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使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数诸有情类,皆得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为法所求意愿满足’。
地藏菩萨的大愿,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作到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地藏王菩萨角色功德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说: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还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地藏菩萨,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也曾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永不堕’(见《本愿经》上)。[2]
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下)。[2]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萨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婆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圆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世界,度脱众生。
地藏王菩萨地藏忏法
《地藏忏法》是以地藏菩萨为礼拜忏悔对象而实行的一种忏法。明代法师在十年(1637)曾撰《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仪式与《》基本相同,但相对简略一点,可以分为:(1)供养,手持香花,唱供养偈;(2)奉请,即奉请佛、法、僧,尤其是奉请具备各种功德的地藏菩萨,如忉利宫中分身来集地藏菩萨、大集会中现声闻相地藏菩萨、占察经中善安慰说地藏菩萨、入能发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无边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清净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惭愧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诸乘明定地藏菩萨、入无忧神通明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胜通明定地藏菩萨、入普照诸世间定地藏菩萨、入诸佛灯炬明定地藏菩萨、入金刚光定地藏菩萨、入智力难摧伏定地藏菩萨、入电光明定地藏菩萨、入具足上妙味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胜精气定地藏菩萨、入上妙诸资具定地藏菩萨、入无诤智定地藏菩萨、入能引胜踊跃定地藏菩萨、入具足世路光定地藏菩萨、入善住胜地藏菩萨、入增上观胜幢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慈悲声定地藏菩萨、入引集诸福德定地藏菩萨、入海电光定地藏菩萨、能入如是歼伽沙等诸定成熟一切地藏菩萨、以诸定力除刀兵劫地藏菩萨、以诸除疾病劫地藏菩萨、以诸定力除饥馑劫地藏菩萨;(3)忏悔发愿,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众罪,发愿从今以后不作众罪,誓愿成就无上菩提;(4)行道绕旋,绕佛称念“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南无地藏菩萨本愿经、南无、南无、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三遍或七遍,然后归位唱。
智旭法师的《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比较适合于个人的自修,其仪规也相对地简单,所以清代有人重新撰写《慈悲地藏忏法》三卷,其仪规与《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一模一样,也是先严净,其次开忏头,然后在每一卷也是礼拜、念忏悔文、唱赞等仪规。
现代佛教界中凡是为了报答亲恩、祈求父母冥福而举行的法事,大多都礼拜《慈悲地藏忏法》。[3]
地藏王菩萨人物坐骑
地藏菩萨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
谛听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足。它的独角其一是象征着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为“天线”之用,其二能起到护身保险之用。它的犬耳是听宇宙之音频、传递给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龙身示为吉祥如意,它的虎头表示智勇,有困难勇往直前,决不退让,它的狮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办任何事坚持就是胜利,它的麒麟足视为四平八稳,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为善为宝。
地藏王菩萨一实境界
《占察经》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云何开示求大乘者?地藏菩萨答说:应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地藏菩萨对一实境界的开示。有以下三方面:
(1)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不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一真如故。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地藏菩萨的一实境界,即是马鸣菩萨在《》里说的真如缘起。
(2)妄心无体,妄境不实。地藏菩萨看来天下本无事,只因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若无知觉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3)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与诸妄境,相依而有。所谓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则种种心生。诸法从心所起,与心相应,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念念相续,生灭不停。一切诸法,这一互相依赖的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如镜中像,无去无来,本性空寂。
地藏王菩萨一心二相
地藏菩萨依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有真心和妄心的区分。真心:如如不异,清净圆
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常恒不坏,是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妄心: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有真实。
二者心外相: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地藏王菩萨修学二种观道
第一修唯心识观: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
地藏王菩萨
所缘念。令心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1)修色寂三昧:守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修奢摩他观: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无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观: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也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第二、修真如实观: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地藏王菩萨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犹如梦幻。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著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至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名号。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地藏王菩萨露天铜像
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由3000余块铜铸壁板组成,材质采用洛铜集团的专利产品仿18K耐蚀亚金铜合金,体内有3部直达头顶的电梯。铜像设计用铜1100余吨。建成后的地藏菩萨圣像主体为立相,右手执锡杖,左手托,仪态安详,妙相庄严,观瞻总高度139米,莲花座及像体高99米,“厚重庄严、和谐慈祥、神形兼备”,成为九华山庄严佛教道场、提升佛教名山地位的标志性建筑。
99米地藏菩萨圣像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关资料显示,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将成为广大游客和信众在九华山的又一个观光、礼佛场所,其五大看点包括:一是地藏圣像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五是大愿文化园种植香樟、实生银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等300余种名贵树木,汇集名贵树种之多国内罕见。[4]
99米地藏王菩萨铜像
地藏王菩萨因果报应
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很深,多造恶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著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
地藏王菩萨
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自作自受,业感缘起的道理。在谈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这样具体和入理,在别的经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著积极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玩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真理,是有益于社会人心的,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道理。
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报答四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地藏王菩萨相关节日
地藏节是一个和地藏菩萨有关的节日,节期在农历七月三十。传说这一天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届期僧众、俗众都有相关的仪俗活动,也就形成了节日,就被成为地藏节。在佛教经典中地藏菩萨生在农历七月十五,九十九年后在七月三十入灭,因此七月三十应该是地藏菩萨的日,而不是诞辰。[5]
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5]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云: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冥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即化城寺)。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九华山中最古老的化城寺建于唐至德初年(756)。至唐末,陆续修建了、、、净倍寺、崇圣寺、慈仁寺等十三座寺庙,高僧继金地藏后,有胜瑜、、智英、、超永、卓庵等。晚唐时禅宗传入九华,道济禅师即门徒之一。宋代,九华山佛教得到发展,寺院已达五十余座。元代,由于统治者崇奉喇嘛教,九华山佛教无大发展,基本保持宋时状况,明清两代,九华山佛教进入隆盛时期。朝廷多次遣使颁赏,修庙建寺,大兴供养,使得全山香火兴旺,胜甲天下。至清末,全山寺庙达一百五十余座。自民国至今,历经战火,九华山寺院几度兴衰。直到现在,九华山共存寺庙七十座。
九华山每年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日,相传是九华山僧地藏圆寂、成道日。历年九华山僧众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称“地藏法会”。节日期间,僧众要诵《》。守金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7天(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善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等信众集体朝山进香。[6]
.佛弟子[引用日期]
.佛弟子文库[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王菩萨灭定业真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