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加工海产品技术在大陆沿海边疆区海产品省份可以搞两岸联营吗

友情提示:如果不能正常显示视频,可能由于您的浏览器设置或播放器版本问题造成。请您及时最新版本播放器。
&&&&在大陆方面日前出台的十大惠台措施当中,有两项涉及到农业的内容,包括拓展两岸农业合作和扩大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那么近些年来,海峡两岸在农业交流方面到底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这些话题,在北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程国强先生,您好,程先生。
&&&&程国强:您好。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开通了台北的连线,我们邀请到的是高雄县农会的总干事萧汉俊先生,萧先生,您好。
&&&&萧汉俊:您好!《海峡两岸》的好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好,我们在进入今天的话题探讨之前,还是首先来看一段相关的背景资料。
&&&&解说:两岸农业合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和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准予22种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并对其中15种实行零关税,鼓励与支持两岸农业合作与技术推广、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与维护台湾农民正当权益等内容。
&&&&二是密切两岸农业界的往来,增强了双方的了解与互信,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大陆已经在11个省市区设立了9个试验区和4个创业园,主要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并扩展到西部和东北地区。
&&&&四是推动了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吸引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大陆的农业建设。
&&&&两岸农业合作的热络也让两岸民众从中受益。仅仅台湾部分水果进口大陆实行零关税后,就解决了台湾农民水果滞销和价格过低问题,同时也使台湾出口商降低了成本,而对于广大的大陆消费者,更是品尝到了有特色的台湾水果。特别是在2008年底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不仅使台湾水果可以透过海运直航方式运往大陆,连花卉、养殖鱼类等台湾农产品,也都可以在最短时间与大陆消费者见面。
&&& 主持人:说到台湾的农产品,萧先生,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就是大陆的百姓最熟悉的台湾的农产品就是台湾的水果了,因为几乎是从2004年,2005年那个时候开始,大家逐渐能够在大陆的超市里看到台湾的水果了,尤其是在大陆开放了十余种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之后,超市里的台湾水果就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家都一直有一个这样的质疑,就是为什么台湾的水果那么贵?就是这个价格好像比大陆水果高出了很多,而且从口感上来说,好像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萧汉俊:有关于这方面很好玩了,刚刚你讲了,台湾的水果很贵,其实在产地的价格并不是那么贵。但是总是从台湾要过去到中国大陆,原本还没有大三通以前,至少要花费到七天的时间。所以农民在采收的时候,他必须要在五六分熟的时候,就开始要采收。然后经过长时间一个运输,到达中国大陆。完了以后,中国大陆要放到消费市场,还必须要经过陆上的一个运输,所以这整个的期间就很长。很长,所以你会觉得说它的口感并不是怎么样。其实水果最好吃的应该就是在完全成熟的状态之下,来吃这个水果,它是风味是最好的,而口感也会是最好的。现在开始有两岸大三通了,缩短了整个的海上航程,或者是空中的一个旅程,实际上它可以缩得很短。所以我在想,将来能够尝到新鲜的水果,这个是必然的一个道理。另外你讲到很贵,为什么会贵?其实在产地并不是太贵,因为它必须加上台湾岛内的一个陆上的运输,然后台湾海关的作业的一些费用,还有加上码头的作业费,接下来柜子就是集装箱的这个价钱,然后从海运过去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那边还要卸货,卸货完了以后还要通关,还要在陆上运输,然后才能分到超级市场,或者是市场上面去,让百姓或者是消费者能够拿到这些东西。所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还有一个税的问题,一定还要加之以营业税。另外还有商人他一定要赚取的这个利润,所以你会觉得就是说台湾的水果到了中国大陆,为什么会这么贵,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那么萧先生,据您的了解,在大陆就是面市的这些水果的价格,跟这些水果产地的价格,到底能相差多少呢?
&&&&萧汉俊:我自己到中国大陆去看了台湾的进口的水果,那个价格我自己都觉得也会吓一跳。不过后来我给它算了一下子,至少要翻个两倍到三倍,他们才符合成本。因为所有的一些尤其在石油价格非常高的时候,所有的空运跟海运的那个价格都非常贵。然后那个一个货柜,现在目前大三通完了以后,它一个货柜从高雄港到厦门,大概是1550元美元,那以前不得了,至少1800元以上。
&&&&主持人:那么程先生您怎么来看,未来到大陆的台湾水果价格到底能不能降下来,什么时候台湾水果能够真正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程国强:应该说台湾水果到大陆市场是有降价的空间的。尤其是在大三通通了以后,整个物流成本相对过去来讲,应该是大幅度地下降。另外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实际上我们对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在营销,在物流,在进入市场方面呢,应该提供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比如说台湾水果跟我们大陆的水果鲜活农产品一样,都享受对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那么这个政策是2004年以来呢,大陆为了鼓励我们的种蔬菜水果那些鲜活农产品的这些农民,能够得到合理的收入。这样呢,就是对于我们主要的高速公路等等,给他们的运输费实行减免政策。那么一直到现在,应该是扩大到整个全国的范围。那么实际上呢,我们从前两年开始,我们对台湾的水果还有蔬菜,还有其他鲜活农产品都享受同样的政策。从这个程度来讲的话,应该是大大地降低了他们在大陆市场的这个物流成本。所以下一步可能要进一步在流通,在物流,在营销环节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台湾水果毕竟它在,相对大陆市场量很小,要进到寻常百姓家呢,可能在量上有问题,可能它不足以满足我们对水果的庞大的需求。台湾水果另外考虑它的生产率的问题,也就是说它的价格肯定会比我们大陆市场内出产的水果的价格要高。所以台湾的水果应该是属于一个中档以上的,甚至是高档的水果,它应该是进入到相对收入比较宽裕的家庭。那么一般的老百姓呢,他有自己的大陆货可以消费,就不一定说非要吃台湾的水果。
&&& 主持人:就是有它固定的一个消费群体。
&&&&程国强:有它的消费群体,有它的收入阶层的消费档。而且它的量不够,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大概就是五千多万吨的水果到大陆市场。
&&&&主持人:就是进入到大陆市场。
&&&&程国强:进入到我们大陆,而且是好几年的合计。因此你要是把台湾的水果都进到大陆市场的话,它也没有办法满足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消费。
&&&&主持人:它的生产总量和大陆庞大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成正比的。
&&&&程国强:它应该说是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主持人:但是说到水果,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台湾媒体这几年一直在报道的,就是很多台湾的这种水果生产地,这几年就连续出现了丰产滞销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就看到报道说,高雄的果农就因为生产过剩,销不出去,而不得不把一些成熟的柳丁给摔烂了,我们大陆这边叫柳橙,台湾叫柳丁。那么萧先生,现在高雄的农民还在摔柳橙吗?
&&&&萧汉俊:我们高雄这边的果农我们会摔香蕉,我们也会摔菠萝,也会摔番石榴。因为如果风调雨顺的时候,表示非常丰收。然后丰收以后呢,就造成供需就会,供就会大于需,所以价格自然会下滑,下滑到成本以下的时候,我不符合成本以后,大概就是要摔掉了。
&&&&主持人:我们之前,大陆也对于台湾的这种丰产滞销的水果,好几次进行这种紧急采购,包括在刚刚结束第四届国共经贸论坛上,王毅主任也刚刚宣布,要采购1200吨的台湾的柳橙,而之前呢,陈云林会长在去台湾的时候,也曾经在台湾当场宣布要采购香蕉等等。那么程所长为我们做一个介绍,这几年大陆总共对于台湾的这种水果的采购的量到底有多少?
&&&&程国强:我刚才介绍,我们现在大概已经采购了台湾的5128万吨的水果。那实际上我们采购台湾的水果呢,就是为了防止台湾的水果丰收以后,导致价格下跌,影响台湾农民的利益的。尤其是那些不宜储藏的,不宜储藏的水果的话,如果滞销的话,很显然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最近两年以来,我们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到台湾去紧急采购他们那些过剩的水果。应该说是对稳定台湾水果市场的价格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台湾农民的利益。
&&&&主持人:萧先生觉得大陆的这种紧急采购的措施,对于解决台湾农民的燃眉之急来说,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萧汉俊:我用柳丁,就是柳橙来做一个例子,柳橙在台湾一年的产量大概在20万吨左右,20万吨。这一次陈云林会长来紧急采购,就说采购了1200吨,其实这个心意达到,我们已经很感谢。但是呢,你说对实质上方面的一种帮忙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太出来。因为目前在产地的价格还是非常偏低。然后放着让它掉,有时候还比较符合成本一点点。所以我在想,如果能够透过这个紧急采购,当然一年当中,不晓得超过一次,还是两次,我记得的范围大概就是柳橙跟香蕉有做过紧急采购。这个当然是大陆释出的善意,台湾方面大家都非常感谢。但是如果能再更进一步积极,譬如说像现在台湾柳丁一公斤的价格大概就是在产地,大概在五六块钱左右,就是台币,人民币大概也就是一块多左右而已。但是这个生产的成本是不符合的。其实光靠中国大陆这个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我想应该就是在台湾方面,对于柳丁的这种产量,或者它的栽种面积,我想台湾的政府应该做一些适当的一个规范。香蕉也是一样,应该用计划生产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才不会产生水果滞销,还需要大陆方面还要伸出手来说我要帮你采购什么之类的。其实台湾的政府应该着重在这方面的,就是计划的生产,然后才会有销售,才会比较,产销才不会那么失衡。
&&&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除了水果之外,其实两岸农业交流现在很希望往粮食这个方面去开展,因为台湾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很多的玉米,但是我知道玉米大陆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那么程所长,您认为未来有没有可能在大陆这个地方来解决到台湾的这种对于玉米的需求?
&&&&程国强:对于粮食贸易,两岸之间应该说可能是一个很远景的规划。
&&&&主持人:就目前还没有。
&&&&程国强:应该来讲呢,这个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在2007年,当全球的粮价上涨的时候,台湾方面是开放了,解禁了大陆的玉米进入台湾市场。那么我们是有很少量的玉米进入台湾市场,来解决当时他们的不足的问题。那么我们了解了一下大概现在台湾市场每年从国外要进口大概是四百到五百万吨的玉米,做饲料用。可能还要进口一些小麦还有其他的粮食品种。大米它是可以自给的。那么从饲料角度,也就是从玉米来讲呢,中国大陆现在的玉米的生产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光一个吉林省,那么它每年可以向外调出玉米是一千万吨。那么前两年我们玉米都有一部分出口,每年都大概出口六七百万吨甚至是八百万吨。所以如果是台湾岛,台湾它的岛内的市场需求大陆的玉米的话,应该说我们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主持人:那我们来听一下萧先生的观点,刚才程所长已经给我们介绍了,现在每年大陆对于玉米的出口能力大约可以达到数百万吨,那么台湾的需求量大约有多少,台湾有没有想过未来可以从大陆来进口这些粮食呢?
&&&&萧汉俊:其实这个粮食,我想最主要的就是牵扯到WTO的一个规范,当初两岸也同时加入了WTO的这个组织,应该相互要谈判很多事情。但是呢,台湾跟大陆就没有办法去谈这个事情,因为这是政治敏感的一个问题。当然台湾的玉米是非常不足,因为台湾的饲养业也很发达,我们一般都是来做饲料的。其实不是没有考虑到说从中国大陆来进口,因为以前台湾这边政府的规定,它就没有办法从中国大陆那边来进口玉米,它非得跟美国买,跟加拿大买,但是又不能跟中国大陆买,所以说我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关系。其实我们都知道,从中国大陆,玉米田在吉林省东北那边,我看一堆,连在贵州省这么一个比较拮据的一个省份,整片也都通通是玉米田,那我们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做玉米可以用的。而且海峡两岸就是这么得近,运输成本绝对是可以降很低。你想想看,从美洲运输过来,航程至少需要三十到四十天。但是咱们现在大三通,大概两天、三天就可以到达了。所以我在想对于粮食的采购,饲料玉米的一种采购,我想未来这个可以在国共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可以大陆方面可以加把劲,我想这个会非常好,对于两岸的东西,不要只有台湾的东西销到中国大陆去,然后大陆的东西没有办法回来到台湾,我想这个是不符合咱们中国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观念。
&&&&主持人:那么对于萧先生的观点,程所长您怎么看?
&&&&程国强:我觉得他的观点是非常积极,非常有建设性的。现在呢,我们应该说给岛内的一些农产品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那基本上是个单向的,我们基本上有些关税都降到零了,有些取消了很多限制。但现在岛内对我们的农产品,对大陆的农产品过去可能大概两百多种,主要的农产品基本上是过不去的。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WTO的构架问题,这应该是一个两方面,就两岸的经贸关系的问题,如果是按照萧先生的倡议,推动两岸的这个互动的话,尤其是在农产品贸易的双向交流上发展一把的话,那我想对于解决岛内的一些饲料的供应问题,其他的需求问题,可能更具有积极的效果。
&&&&主持人:也就是说两岸的专业人士,两岸的专业组织直接谈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放在WTO的架构体系。
&&&&程国强:我觉得这个它不是个WTO的架构了。因为现在它限制大陆的两百多种农产品进入岛内市场的话,它实际上它是个单方面的,这个不需要通过WTO就可以解决的。就像我们对台湾岛的那么多水果,二十种水果关税降到零的话,十五种水果关税降到零的话,我们双方谈成就行了,不需要通过任何的第三方来谈这个问题。
&&&&主持人:所以可以说在两岸的农业交流上,农产品的贸易是一个大问题,但是除此之外,农业技术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萧先生台湾在农业技术方面是有不少的优势,那么程所长您怎么看?就是两岸目前在技术交流这个方面,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取得一些什么样的成绩?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程国强:首先应该肯定两岸在农业技术交流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它的面不断在扩大,不仅仅是种植业产品,同时扩展到养殖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等。不仅是农业技术本身,还包括一些设施等等的,应该是在,范围在规模上有非常大的突破。但是从深度,从前景来看的话呢,我们感觉岛内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还趋于保守。
&&&&主持人:保守。
&&&&程国强:也就是可能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在一些品种的引进上,还没有建立一个正常的渠道,或者是建立一个制度化,机制性的渠道。所以呢,两岸的农业技术交流呢,可能比我们预期来讲,稍微有点滞后。
&&&&主持人:有点缓慢。
&&&&程国强:对。
&&&&主持人:萧先生,您怎么来看,台湾在农业技术进入大陆这方面,是不是存在着一些限制?
&&&&萧汉俊:确实在台湾的农业技术确实跟中国大陆比较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性的,确实是存在有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所以这两岸的农业技术的交流这方面的空间,相对的也就是比较宽广了一点。刚刚程所长讲说相对性的,台湾这边好像保守了一点。像在台湾,它是不允许大陆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到我们台湾的所谓农业改良场。因为这是一个新品种的研发。但是我想要再另外提出一个看法,就是说两岸农业技术的这个交流,其实是应该包含了农业的管理,农田的管理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中国大陆也是一个小农制的一个地方,台湾也是小农制的地方。但是因为台湾这边的劳力成本相对的很高,所以农民他就会去想一些如何去管理最有效的,花最少的钱,然后能得到最大的一个效果。我想这方面的一个概念,就是说管理的概念,其实应该可以,大家可以坐下来谈,然后透过教育,大家把它变成一个书面的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教材,然后来推展到农民的身上去。
&&&&另外就是说,我觉得农民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陆目前现在有组织,但是我是期盼着咱们大陆这边能够从台湾学习,我倒是觉得台湾的农会这个制度是不错的。它把农民的组织,教育,农业推广,然后农产品的整个一个供销,它全部由农会来执行这些事情。所以我在想,台湾这一套的整个农民的组织跟农民教育,其实大陆上可以学学看。
&&&&主持人:那么程先生,你认为如果台湾的所有的这种先进技术能够都引入到大陆来的话,对于整个两岸农业的发展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程国强:如果把台湾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两岸交流引到大陆地区的话,对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尤其是改善我们的农业管理水平,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台湾它在育种技术方面,它大概可能比我们会先进一个五到十年,有的产品甚至是应该说时间更长。当然有些大宗产品,包括粮食产品,我们是比较先进的。所以把它的一些比较好的蔬菜、水果,还有一些高价值的农产品的品种,通过两岸交流的方式,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我们大陆的话呢,我觉得对我们的农业发展,尤其是现代的现代农业建设是有推动作用的。
&&&&主持人:像程所长,刚才您提到,要加强两岸的这种制度方面的交流,我们也想到了在1997年的时候,其实大陆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建立这种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农民创业园了,我不知道萧先生您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到大陆来从事这方面投资的,您认为这样的一种形式,目前它的整个这种经营的成效怎么样?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萧汉俊:台湾确实有部分的朋友,因为大陆开办了很多的台湾农民的创业园。但是这些创业园我去了很多个地方,我都去看过,但是我觉得好像成效并不是那么太好。我想这个因为大概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您知道台湾是处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我们是南方人,然后如果再在比较北方一点的农民创业园呢,台湾的农民的兴趣就会比较小。当然主要创业园这个部分呢,台湾并不是有太多的人知道,在中国大陆设有台湾创业园。因为过去两岸的交流并不是那么频繁。所以我倒建议咱们大陆那边能够有系统地把所有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一些资料,其实可以透过台湾农会,交给农会可以,然后我们来告诉农民,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观参观。如果你想到中国大陆去发展的,我们也非常鼓励。然后由台湾的农会跟咱们大陆农业部,或者是当地政府,咱们一起来协助他们,我想这个是会把这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做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来一个着手,这是我个人很粗浅的一个建议。
&&& 主持人:刚才萧先生也提到了,现在很多台湾岛内的一些农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其实并不知道在大陆有这么多的农民创业园,还有这种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试验区,那么下一步你们希望怎么样去扩大这些组织的这种在岛内的知名度,怎么样去推进这方面的合作。
&&&&程国强:我们觉得最根本的可能是两岸有关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已经达成的有利于台湾农民的一些政策措施。那么包括试验区的建设和农民创业园区的建设,应该是让岛内的农民广而告之,让他们都要知道,那么知道大陆方面在这个建设方面,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一些扶持的措施,那么促进他们在大陆来进一步地发展他们的事
&&&&主持人:好,今天谢谢萧先生,也谢谢程所长今天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就这些话题和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观点,谢谢!
&&&&程国强:谢谢!
&&&&萧汉俊:谢谢!
&&&&主持人:好,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责任编辑:视频
热播排行榜
&&&&&&&&&&
士林夜市上海开市 食客品7
台陆委会:注意到国台办表态
蔡英文上台第一刀 要“驻美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台湾人在大陆_百度百科
台湾人在大陆
宝岛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1949年后,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相互敌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台湾海峡寄托着诗人浓浓的《》。
是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人在大陆简介
台湾人在大陆行政区划
宝岛台湾:台湾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台中、、台南5个,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2个县。
台湾人在大陆名称由来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主修的《》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澶州”为。在三百年前的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时期,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中谈及在孙权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台湾人在大陆历史概要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台湾为的版图。 书中地描述让人们对当时的台湾有了形象的认识:夷州在临海郡东南2000里,当地气候炎热,没有霜雪,草木四季常青,四面是山,土地肥沃,种植五谷,多产鱼肉,纺织细布,冶炼铜铁。居民为在高炎热气候中保存食物,把鱼肉卤在在大陶罐中,不仅自己当作佳肴,还用来招待客人。男女婚嫁乃由父母决定,女孩子出嫁后都要打掉上面的门牙。居民分为不同部落,各有自己的土地和首领。首领召集民众时,用木棍敲击中间掏空的木头,声音可传四、五里远,居民听见后纷纷赶来。打仗时将敌人的头砍下来,挂在院中的大木杵上,几年都不摘下来,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记载台湾风情的文字,中原人对台湾有了肯定、明确的认识。
到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及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为,与礼部吴志斗和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台湾人在大陆郑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高雄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的、福建巡抚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他们还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在台湾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在名下设立“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改设“台湾巡抚”,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改为台湾单设巡抚。
台湾人在大陆刘铭传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刘铭传加封巡抚衔,督办台湾政务和防务。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 刘铭传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战争爆发,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惨败,面对危机,加强台湾防务尤为必要。闽浙总督、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于7月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11年(1885年)10月12日,的,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后又增设。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正是这位巡抚,打开了台湾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在“巡检司”设立、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台湾省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正是历史上两岸的来往,联结起两岸人民的心灵,台湾与大陆不可分离。大海向我们诉说的大陆在台湾的这么多“第一”,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的意义,而是包含着多少先行者的勇气,开拓者的艰辛,奋斗者的牺牲;包含着多少台湾对中原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陆人民对的关怀。同样也告诉我们,正是在这种延绵千年的交往中,中华文化浸透了台湾;台湾同胞则在连续持久的中华文化的环境中,也成为这一令世界感到惊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华文化的创造群之一。因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沉淀。
台湾人在大陆旅游景点
台湾人在大陆旅游资源
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上,又有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虎头埤、、太平山、大里筒、及雾社。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明延平郡王祠、、云林、台北与等。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为发展旅游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台湾人在大陆风味小吃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如:凤梨酥 太阳饼 盐酥鸡等。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及“山河肉”(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台湾人在大陆地方文艺
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高山族文艺绚丽多姿。
台湾人在大陆地理人文
台湾人在大陆地理位置
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相隔约600公里;南界,与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和印度洋到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人在大陆人口统计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排湾、布农、卑南、、曹、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台湾人在大陆地貌特征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雪山山脉、山脉、山脉和,、、和,、和。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和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人在大陆气候类型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和暴雨。由于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南部属,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台湾人在大陆自然资源
台湾虽然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金、银、铜、铁等主要储藏于北部地区及中央山脉,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淡水资源 :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6.4公里)、(170.9公里)、(158.7公里),(140.3公里)、(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耕地资源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
日月潭;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森林资源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台中的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和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渔业资源 :台湾四面环海,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和贝类丰富,、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人在大陆经济发展
台湾六十年代起已开始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北起基隆,南至高雄
台湾回归祖国纪念币
有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胜有、阿里山、、、台南赤嵌楼、北港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台湾人在大陆历史沿革
台湾人在大陆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台湾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被命名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人”、“”同属中国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派1万官兵到达“”(台湾),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
台湾人在大陆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乘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年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台湾人在大陆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台湾人在大陆节目
节目名称:《台湾人在大陆》
制作方:台湾年代电视台
节目类型:综艺
导演:林政贤
主持人:(KIWI)
节目简介:
台湾年代电视台创立于1992年,由年代新闻台和年代much台所构成。年代新闻台主要是提供资讯,年代much台则是提供以娱乐性为主的节目,年代电视台的收视率在全台湾地区排名前五名。
《台湾人在大陆》栏目组导演林政贤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栏目主要是向台湾观众介绍台湾人在大陆创业、发展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向观众介绍大陆的风景名胜和美食文化。此次来景一行共5人,外景主持人林奇葳,两名摄像和一名助理导演。
台湾人在大陆简介
台湾节目主持人,美女主播。林奇葳曾做过模特,媒体曝料其身材火辣,美背诱人。 
英文名字:KIWI
出生日:日。
血型:O型。
身高/体重:165cm/46kg。
学历:美国东华盛顿大学-艺术学系。
兴趣:、绘画、看电影、艺术、旅游、搞自闭。
语言:国语、英语、台语。
经历:年代新闻主播。
现职:《台湾人在大陆》、《玩美生活家》、《》主持人。
现职:《台湾人在大陆》、《玩美生活家》、《尘封岁月》主持人。
个人经历 华航空服员。
英文童书插画–《杰瑞的暑假历Jerry'sSummer Adventure》
《凶巴巴的芬妮GrumpyFanny》
年代新闻台时尚艺文单元。
《年代品味风》制作及主持。
年代新闻台–主播。
广告 思薇尔 完美女人篇。
活动主持出席。
外贸协会开幕活动主持。
台湾大哥大黑苺机出席。
Coach春夏时尚show出席。
101时尚周Diesel出席。
《M年代》行动售票服务 上线发表会。
《Nokia 诺基亚》发表记 者会主持。
科技论坛《华信航空》-16周年庆。
《年代电视台》年终尾牙。
节目主持 2009年。
中视《周五八点党》
中天《顶尖对决》
年代MUCH台。
《台湾人在大陆》
《玩美生活家》
《尘封岁月》
《明周报报》代班主持。
《魔法音乐学院》音乐特辑。
人物介绍 还是单身的林奇葳说自己并没有男朋友 有的只是一些谈的来的男性朋友艺术气息浓厚的她坦承,对于感情她确有“洁癖”,因此如果哪天有企业家看上了她林奇葳笑说,“应该不太能接受吧”。年代主播林奇葳以报导艺文、时尚新闻见长外型、身材出色的她被爆进入新闻圈前曾拍摄内衣广告,她大方承认也因拍该广告当时片中男主角Daniel相恋和广告男主角拍拖林奇葳曾担任过空服员也是“费司”经纪公司业余模特儿三年前她通过试镜为“思薇尔”内衣拍系列电视广告她说:“我跟妈妈很亲,当时她说好,我就拍了”。 酬劳约十万元,但经纪公司抽三成佣金厂商还想找她拍平面广告但她不想内衣的人形立牌在大街小巷出现婉拒扬名机会,她因拍该广告,与男主角Daniel成为男女朋友 Daniel已退出伸展台,帮父亲处理美国的地产事业是否担心拍内衣广告影响主播形象? 她说:“这是进新闻圈前的事,我现在专心新闻工作也花很多心思在《品味风》节目上,希望过去的事不会影响”。 是否因得罪人才被爆此事? “我的个性应不会得罪人吧,或许无意间得罪了也不知道”。 她强调:“进年代时曾向当时的副总编辑廖若松报备拍过内衣广告长官表示没问题”。
号和参加《爱唱才会赢》,原定日在国外结婚 但后来又突然决定不结。参加综艺节目 《》/23 主题:康熙明星调查局(上)(下) 嘉宾:赵小乔、蝴蝶、小帧、GIGI、、林奇葳、、小8、、。
《康熙来了》 主题:艺人身体 嘉宾:白云、林奇葳、、、
台湾人在大陆主持人相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产品批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