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汇率的影响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有哪些影响

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物价上涨压力下的视角-经济毕业论文-_2016年硕士生毕业论文_本科生毕业论文_绝想日记网
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物价上涨压力下的视角-经济毕业论文-
查看:294897
陕西居民收入在全国属于较低省份之一。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6元,排列全国第25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3%。职工工资水平偏低,2003年所有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11461元,在西部12个省区排名第10位,仅高于内蒙古和贵州。全省31万最低生活保障户中,有25万户低保家庭月人均收入110元左右。面对去年以来物价出现的加速上涨压力,城镇部分居民和职工生活困难,承受能力下降.  一、城市居民中低收入群体的构成及状况  城市居民中低收入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在职低工资收入者、低保户收入者、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以及打零工、摆小摊的“体制外人员”,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他们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  据陕西省总工会资料,全省职工人数420万,2003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5.8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5%,其中低保收入以下的有19万户。  陕西省民政厅“2003年第四季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表”显示,全省低保户共31.15万户,享受低保总人数78.5万人,占城镇总人口1207.9万的6.5%。其中在职职工12.8万人,占1%,下岗职工9.85万人,离岗人员16.8万人,离退休人员5.6万人,失业人员7.9万人,三无人员2.3万人,其他人员23.16万人。2004年1季度低保户数和人数均有新增加。  据陕西省城调队对月全省城镇住户按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分组调查资料显示,占居民家庭20%的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月收入256.6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1%。其中工薪收入月人均172.8元,同比增长13.5%。这就是说,在城镇住户中,有241.6万人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56.6元以下。陕西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  据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23万人,覆盖率达到82。5%;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01万人,只占全省应参保职工人数的80%。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65万人,约占70%。社会保障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二、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构成分析  低收入群体月人均消费1331.65元,月人均26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  由于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微薄的收入基本全部用于日常生活支出,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支出中食品类占的比重最大,依次为服务价格、教育、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交通费用等。  1.今年1—5月,陕西低收入群体家庭月人均消费支出266.3元,其中用于食品的支出117.3元,占去消费支出的44%。因为粮油肉蛋涨价因素,食品类消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6%。  2.服务性消费支出月人均65.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4%。服务价格占CPI的权重约为24%,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较大的直接影响。  3.教育支出月人均38.5元,受教材、教育费用上涨以及教育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需求旺盛的教育支出增加很多,较上年同期增长35。8%。  4.居住支出月人均24.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  5.医疗保健支出月人均22.2元,政策性调价使手术、理疗等医疗服务价格大幅上扬,较上年同期增长17%。  6.交通和通讯费用月人均支出19.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7%。  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基本上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除基本生活必需品外,基本上无力改善生活质量和购置耐用消费品,家庭设备及日用工业品消费增长缓慢,人均月支出仅有10.96元。有的家庭不得不靠挪用积蓄或借贷支出。而且借贷支出增长幅度很大,今年1—5月人均月借贷支出24.4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6.5%。在诸如购房、建房、购车以及财产性和转移性支出中统计为零。  三、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冲击  去年以来,受生产资料和粮食涨价的相互传导影响,陕西物价普遍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03年度攀升1.7%的基础上,今年1季度又上涨2.5%,且—路攀升,到5月份达4.1%,前5个月总指数累计上涨3%。  物价形势尽管从总体上判断还是基本稳定的,上涨也是适度的,处在可以承受的容忍区间,表现在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大于物价上涨幅度,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增强。但是,对于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66.3元的低收入群体,对于78.5万享受低保的人群以及全省25万户低保家庭月人均收入只有110元的困难现实,生活负担明显加重,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生活受到挤压和冲击。  目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引起的,3—5%的价格指数上涨,就可能引发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上涨10—20%,这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涨价商品多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这就直接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全社会因此对价格上涨的平均承受力下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1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其中2.1个百分点是受食品类上涨6.6%直接拉动的。食品类因素占到84%。其中粮食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4%,受其传导,同期的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9%,蛋类上涨17.1%,油脂涨14.8%。据对城镇住户一季度的调查资料显示,粮油涨价使城镇居民人均月消费多支出11元,肉禽蛋水产品涨价多支出13元,仅此两项月人均多支出24元。如果再加上鲜菜、水果及调味品等的涨价,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冲击不仅负担加重,许多家庭都会因此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状况。  四、保护城镇低收入群体家庭不因涨价而生活下降的若干意见  1.下功夫遏制物价上涨  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有限,已往的上涨已使其经济负担明显增加,对涨价的担心和恐慌心理越来越强,一旦市场供求出现波动,就可能产生扩大效应,引起恐慌和发生抢购风波。  遏制当前的物价上涨,首先是控制粮价。避免或缩小粮价上涨向食品及其它与粮食相关制品价格的连锁传导。粮价已放开,政府应有效地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惩流通领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垄断市场、危害秩序的市场违法行为。做好调配供应及吞吐库存调剂平抑价格工作。第二,继续适度控制投资规模。把钢材水泥等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遏制住,以防止消费品价格之间的广泛传导。从陕西近20年统计资料分析,每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平均超过35%,必然引发此后两年的物价上涨。,.年,两次大的物价上涨都是如此。2003年陕西固定资产增速为28.2%,2004年1季度为37.8%,适度控制,十分必要和重要。第三,慎重出台调价项目,控制服务价格过快上涨。服务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直接,权重也大,应推迟公共服务项目提价计划的实施,把握好调价出台时机。  2.调整分配政策向低收群体倾斜  目前社会经济中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城市低收入群体和贫困阶层增加,社会保障体制功能不全等社会问题。陕西最低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仅相当最高行业平均工资的1/8,通过调整再分配政策,缩小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促使部分社会物质财富从富裕层流入贫困层,为低收入群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3.健全补贴机制和适度提高低保标准  各级财政、物价、统计、民政部门应适时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粮食、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情况,结合低收入群体家庭的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价格补贴机制,实行必要的价格补贴措施。(1)可通过测算价格上涨引起的消费支出增加比重,先对低保户、困难职工家庭给予食品类浮动补贴;(2)当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一定幅度时,除浮动补贴继续外,还应对低收入群体中的其他家庭给予适当价格补贴。  各设区市政府可根据区县的实际,依据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情况及对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实际影响,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扩大低保覆盖面。以确保低保家庭和贫困户生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4.抓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抓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努力扩大社会覆盖面,实施多层次的保障方式;二是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救困功能;三是要努力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推进救助体系建设。  5.广开门路展开全社会的援助行动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了就业援助行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率先垂范。  一是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包括社会方方面面,创造一切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展开就业援助行动,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  二是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职能部门,给低保家庭以教育资助、医疗资助。如西安市去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教育资助暂行办法》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助办法》,前者对低保家庭的统招生、残疾学生享受政府一次性教育资助,大学本科3000元/人,专科2000元,高中1000元;后者从2003年秋季开始,高中阶段在公办学校或本企业学校就读减免50%学费。以帮助低保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三是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办法,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再就业的积极作用。据西安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资料,去年以来,下岗失业人员拿到小额贷款的只占申请人数的35%。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系统在解决政策要求与商业运作的矛盾中,应相互沟通和理解,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和创业指导,切切实实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走出贫困。  资料来源:  ①2003年陕西省统计公报  ②陕西省城调队月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按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分组》  ③陕西省民政厅《2003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表》
上一篇:宏观经济政策反思及其转型的框架设计
下一篇:河南省高速公路偷逃通行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支持(294897)
上一篇:下一篇: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08号
绝想网友交流QQ群当前位置: >>
调查报告《有关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
有关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 调查报告《有关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摘要: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对全国人民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大学 生学习生活受到的影响,我们选取大学生群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因为这个群体 具有其自身特殊性。首先,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物价上升对大学生的影 响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每个家庭的影响; 其次当代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 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占由很重要地位,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意识是未来 国民素质意识的重要代表和体现,物价持续上升是重要社会事件和国民经济事 件,牵扯到很多问题,大学生是否关注,有何看法何见解,如何应对,对体现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自我责任感; 第三, 我们以物价上升这样一个契机, 观察以及在在必要时呼吁大学生建立理财规划培养节俭意识, 呼吁学校重视大学 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培养。第四,希望学校和政府重视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并 合理改善问题。因此,对于大学生与物价上涨,我们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大学生 调查研究协会做了以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生活来源 1.生活来源请 您 生 来 是 问 的 活 源 ?400 300 200 100 0 父 母 兼 职 父 +兼 母 职 其 他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的比例高达 73%, 兼职仅占 3%,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仍然无法独立,有 22%的大学生是父母加兼职,学 习对大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也应早日进入社会,这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也可增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对物价上涨的看法 2.对物价上涨的看法你对近期物价上涨的看法是?41 1 2 3 423 说明:1 接受,可以带动经济 2 可以接受,物价涨了工资也涨 3 不太接受,物价涨了,购买力下降 4 其他 有 63%的大学生对物价上涨持不接受的态度,他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过 大,造成家庭负担加重,表现在生活费用的增加上,购买力下降使得有些家庭困 难的同学不得不减少生活开支,以致有些同学不得不放弃价格较贵的荤菜,只能 是什么便宜吃什么,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可以 勉强接受,因为物价涨了工资也涨了,还有 8%的大学生表示能接受,在他们认 为物价上涨,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3.主要影响 3.主要影响你认为物价上涨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在哪方面? 300 270 250 200 171 150 109 100 69 50 0 49 20 1 2 3 4 5 6说明:1.食堂饭菜价格上涨 2 生活用品价格上涨 3 交通费上涨 4 娱乐费上涨 5 服饰价格上涨 6 其他 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调查显示,食堂饭菜价格上涨对大学 生影响最大,占 39%;其次是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占 25%;食堂饭菜和生活用品 是大学生日常生活所不能缺少的,它是我们的物质基础;服饰、娱乐和交通费用 分别占 15%、 11%和 7%, ,物价上涨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娱乐、 服饰及交通受到影响。 4.应对措施 4.应对措施你的最佳对策是? 你的最佳对策是 ?4 12 3说明:1 照常消费 2 兼职补贴 3 限制消费,节约开支 4 其他 对于物价上涨,有 54%大学生选择限制消费、节约开支。固然限制消费,节约开 支是应对物价上涨很不错的方式。但我认为兼职补贴却是更有效的一种方式,而 这次调查显示,只有 27%的大学生选择兼职补贴,甚至有 14%的大学生照常消费, 这说明对于物价上涨,大学生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大的不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 看待物价上涨,合理的采取措施,使物价上涨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5.限制开支 5.限制开支若要限制开支,你会限制哪一方面?5 其他4减低饮食要求 减少娱乐费用 减少服装开支 正常消费,但挑便宜的 0 50 100 150 200 250321 大学期间外出旅游,游玩的机会多了许多,一是经济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二 是以前的同学大都不在一个城市.这都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对服 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要限制开支时,分别有 38%和 32%的大学生分别选 择了减少娱乐开支与服装开支。 这说明我们大学生对于生活费的开支还有比较合 理的分配;降低饮食要求的仅占 9%,这也说明在大多数大学生饮食远比娱乐、 服饰更为重要。换言之,精神享受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6.物价上涨的原因 6.物价上涨的原因你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5 5%1 19%1.经济增长过快 2.国家宏观调控 3.消费结构不合理 4.通货膨胀 5.不清楚4 29%2 20%1 2 3 4 53 27%物件上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物价为什么上涨呢?由调查分析,29%的大学生 认为是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27%的大学生认为消费结构不合理,还有,20% 和 19%的大学生认为国家不正确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过快导致的物价上涨。据 了解,这四个方面都是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 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普遍物价水平上涨。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 总需求上升,推动了物价上涨。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物价上涨的原 因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 7.学习采取的措施 7.学习采取的措施对于物价上涨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你希望学校采取什么措施?202 1 2 3 26 3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 5 88349 说明:1 增加勤工助学的机会 2 降低食堂饭菜价格 3 提高奖学金金额 4 没必要采取措施 5 其他 学校对于物价上涨的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将 近一半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与食堂协商,降低食堂饭菜价格,可见食堂消费是 我们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大部分,有 29%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增加勤工俭学的 机会,这说明大学生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经济压力,自力更生;仅有 4% 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这说明学校的措施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影 响真的很大,我们都期待学校能采取很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物价上涨对大学生造 成的压力。对于物价上涨,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对于物价上涨 , 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50 300 249 250 200 150 100 50 0 133 32016 1 2 3 48.说明:1 物价补贴 2 加强市场价格监测 3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4 其他 希望物价补贴的占到了 18.5%,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占到了 44.6%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33.4% ,其他 2.2%。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物价上涨了的情况十分关 心,加强市场监测的比例接近了 50%,大部分人认为是市场造成了物价上涨,希望 国家针对市场监测这一方面来采取有利的措施来改善物价上涨这一状况, 也希望国 家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来缓解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压力, 也有少数的人认为还有 其他措施。 9.物价预期状况 9.物价预期状况你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情况是?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系列21234说明:1 会回落 2 会一直持续这个状态 3 物价变得更高 4 不清楚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未来物价水平的走势,34%的大学生认为将会“上 升”,33%的大学生认为会一直持续这个状态,而仅有 20%的大学生对未来物价 水平的走势持乐观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来物价仍有较大上涨压力。 三、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国家: 针对国家: 为了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过 快上涨:? (1)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 正常供应;?(2)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充分利用国内国 外市场,增加重要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3)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 ? (4)继续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和价格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合 法权益;? (5)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针对大学生: 针对大学生 (一)学生自身应对物价上涨的一些措施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尽量把饭菜价格的上 涨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之内。同时,为应对物价上涨,学生们自身也正在采取 一些应对措施,其中 70%的学生选择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尽量降低生活成 本;22% 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做一些社会兼职(家教、钟点工等)或者勤工俭学等 方式自己赚钱以减轻家庭负担。 (二)对高校应对物价上涨冲击的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加强对校内商 业行为的监管,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的涨幅,并且应该保证质量,尽量降低物 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次,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 认识到物价的上涨主要是市场因素影响的结果,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维护学校 的稳定。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勤俭节约观 念的宣传教育。 最后,有条件的高校要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以及 提高奖学金的覆盖面和金额等方式,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为学生的顺利的完成 学业提供有力的保证。 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加强对校内商业 行为的监管,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的涨幅;其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物价的上涨主要是市场因素影响 的结果, 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 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 最后, 有条件的高校要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以及提高奖学金 的覆盖面和金额等方式,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保 证。 只要大家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物价上涨并正确的处理, 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生活 的很不错。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研究会 2011 年 3 月 24 日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我的位置: >
物价上涨的内在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时间:日&&|&&作者:陈维国律师&&|&&关键词:物价上涨&&|&&浏览:2500
大众所说的物价是指各类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这是老百姓直接感受的价格。
大众所说的物价是指各类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这是老百姓直接感受的价格。物价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衡量一个国家物价状况一般要看消费物价指数,即CPI,是英文Consumer&Price&Index的缩写,翻译成汉语,意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的物价上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1980年、1985年、年、年、年先后出现了五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2009年以后物价仍然持续上涨,许多消费品或食品的价格已经超过36年前的数十倍,个别品种甚至超过百倍之多。1980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文革后在“大干快上”迅速实现“四化”的指导思想影响下,短期内进口、投资、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激增,严重破坏了总供求平衡,导致物价迅速上涨。当时国家采取了压缩基础建设、收缩银根和物价等办法加以治理。1984年在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之后,国家实施价格“双轨制”,对企业放权让利,致使企业投资迅速扩张,随后实行的货币化工资改革,致使1985年物价涨幅接近两位数。当时国家采取了削减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监管,实行严格的信贷规模管理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1988年计划内和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并轨,并同时放开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导致通胀膨胀比较严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18.8%,一度出现抢购生活必需品和银行挤兑现象。国家当时采取紧缩财政、信贷等政策控制物价,但由于力度过大和其他因素影响,随后导致市场疲软和经济大幅下滑。199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开发区、房地产热迅速升温,投资规模迅猛扩张,并出现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等现象,1994货币供应量增长高达34%,居民消费物价涨幅高达24.1%。当时国家出台了紧缩货币和财政、保值储蓄、整顿金融秩序、实行分业经营等16条措施进行调控,使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了“软着陆”。2007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的背景之下,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非常突出。2007年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迅速上升。当时国家对内采取上调准备金率等措施大幅对冲顺差投放的货币,对外采取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冲国内涨价。2009年以来,各类物价仍然持续上涨。从2010年7月起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到2011年7月CPI同比涨幅达到6.5%,8月份涨幅回落,年底以4.1%的涨幅“收官”,全年CPI平均涨幅达到5.4%。2012年前三季度,八大类商品七涨一降,食品、烟酒及用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同比都在上涨。2012年岁末,牛羊肉价格日渐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1至10日,50个城市牛腿肉平均价格为57.91元/千克,羊腿肉为58.28元/千克,分别比9月上涨了9.8%和4.9%。自2012年四季度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再次上涨,2013年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预计全CIP涨幅可能保持在4%以下,但是通胀压力不容小觑。二、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导致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周期波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货币增速较快。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的发行量必须要遵循一个标准,即货币需求量=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这个计算公式是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社会中商品总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大。而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周转次数越多,流通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实际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因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假如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价值2亿元,货币周转次数为2次,则只需要发行1亿元货币就可以保证商品总量价值与货币发行量价值相等,物价也就会平稳。在同一条件下如果发行2亿元货币,则1元钱只能买到0.5元的商品,这时物价就会上涨一倍,而原来的货币价值也会下降一倍。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万亿,21年翻了58.53倍。尽管国家统计数据没有发布,但2012年我国货币发行量可能超过了100亿元。2012年上半年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准备金率等方式大力回收市场流动性资金,上半年回收流动性资金4,477亿元。第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放宽,央行向市场投放的资金数量增加1.9万亿元。有人预测,2013年只要货币增速不超过14%-15%的长期均值,经济增速回升不超过9%,通货膨胀就可以控制。因为货币过多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信贷大幅扩张,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比2008年增加95.9%,2010年新增贷款依然高达7.95万亿元。2011年末我国M2(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余额达85.16万亿元。2000年M2与GDP的比值为1.36,2009年为1.78,2010年上升到1.82,2012年上升到1.87。我国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过多的货币供应必将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压力。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M2和GDP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2012年12月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M2与GDP的比例达到1.88倍。从2009年至2012年4年间,中国货币供应量激增50万亿元,几乎翻番。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应当与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倍的水平。按照这个比率,我国只需发行75万亿货币就完全足够,但我国现在的货币总量已高出22万亿元。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系了繁荣,但也埋下了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大涨之后,又从6100点跌到1600点,这与货币超发较多市场无力吸纳大量的货币有关。当股市无法吸纳超量货币时,楼市就会吸纳大量货币,并导致房价快速上涨,调控也紧随而至。国家一边调控,一边却加大货币投放,难以真正抑制房价。去年我国的新增信贷8.2万亿元,创出了史上第二峰值。2012年中国央行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使在CPI下降较大的情况下,央行也没有采降息。2012年末,M2同比增长13.8%,低于2012年央行制定的14%目标。但2013年的通胀风险仍然存在并可能有所提升,将会加物价调控的难度。2、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缺口影响。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的经济在上一统计数据(年、月、季)基础上增长的速率。如去年全国GDP为50万亿元,今年为60万亿元,今年经济增长率就是20%。.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即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用公式计算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数值,假如以10年为期,那么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就是每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如果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社会的生产潜力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就会偏冷。如果现实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两个百分点以上,社会经济就会过热。经济过热指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资本因为市场虚假需求而增加供给,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的矛盾现象,并会表现出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上涨的双高现象。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经济要素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按一个较长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计算的,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如,1953年-1978年、1979年-1990年、1991年-2007年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分别为3.4%、4.8%、9.2%,这三个时段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1%、9.0%和10.3%,同时也代表了这三个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1978年、1984年、1987年和199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7%、15.2%、11.6%、14.2%;2003年-200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11.6%和11.9%。因这些年份实际年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两个百分点以上或接近两个百分点,所以,1978年到2007年物价不断上涨就不奇怪了。3、因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提高带动了各类商品物价上扬从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引起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因为农产品价格提高是一个持续的上涨趋势,必然会影响其他物价的提高。但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时与气候有关,如近年蔬菜的几次涨价都是受气候恶化而减产引发的。2004年粮食减产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并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上涨,而2007年和2008年因猪肉短缺价格上涨引发了其他商品价格很快上涨。粮价是各种物价的基础,肉、奶、蛋、酒都是由粮食转换的,粮食价格上涨,必然会引起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另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商业用途和房地产开发,一些地方为发展经济作物而大量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等原因,致使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引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商品物价上涨。要想抑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生产供给。如,月,粮食价格累计同比上涨4%,比去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累计同比下降4.2%,比去年同期回落41.3个百分点。1至10月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累计同比上涨5.1%,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这个价格增长的回落与增产有关。另外,农产品价格多年来一直低于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剪刀差”仍然较大。而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正常的趋势,有部分农产品因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需要通过涨价获得成本补偿。而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未来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4、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输入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商品物价上涨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很多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例如铁矿石、大豆、油料、石油、煤碳、铜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些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进口价格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调控的。只有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定价话语权之后,才能影响国际市场。我国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2010年进口2亿吨以上。2003年初每石油桶为37美元,2008年涨至每桶147美元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曾急剧回落到每桶约50美元。但2011年2月份,国际油价重新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关口。在油价上涨的同时,与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2010年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同期我国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仅在2010年10月份就比9月上升50%以上。我国是世界钢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我国从2003年开始就成为世界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5.9%。国际铁矿石受三大国际垄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的垄断和各需求国家的竞购,其价格不断攀升上涨,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上涨了3倍多。铜是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的重要物资之一,2010年铜价上涨4.5%,达到每吨7522美元,2010年6月以来铜价飙升约50%。由于国际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平均涨幅为10.04%。这些产品是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也是物价上涨的产业源头。直接推动了国内原材料价格、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投资增长过快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我国投资快速增长,是推动物价上涨的诱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CPI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CPI涨幅一般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1-2年,当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高于20%时,之后的1-2年内一般都会引起物价上涨。“十一五”期间,2006年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2.1%和20.2%,导致2007年和2008年的CPI上涨4.8%和5.9%。2009年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为33.2%和19.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9%。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物价水平的变化关系看,2013年物价仍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6、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用工荒已经从东部扩展到中西部,制造业领域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由原来的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枯竭。这将成为物价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劳动力供求关系日渐紧张,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致使企业提高劳动成本,同时促使服务业工资成本上升。工资成本上升必然促使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反过来必然要求增加工资,否则实际工资就要下降。2010年以来,我国工资上涨加速,各省的最低工资已平均上调了15%-20%,自然会推动产品价格普遍上升。总之,工资成本上升是引发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7、热钱炒作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热钱又称游资,是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投机性短期资金。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等。从2001年至2010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为社会生产服务。2010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价格上涨,交易所11月8日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换手率之高,大大超过了正常的范围,这都是热钱炒作的结果。热钱可以使经济发展出现虚假繁荣,引发经济过热。如,前些年热钱中国在房地产市场炒作,致使我国房地产价格涨幅达12%以上,远远超过消费物价指数。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每年价格上涨20%以上,甚至达到50%。热钱大量进入会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热钱的流入,人为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热钱的流出,使经济剧烈波动,如果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会使一些投机气氛较大的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如导致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债券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泰国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热钱涌入泰国,泰铢贬值后,“热钱”迅速逃逸,使泰国的经济崩溃。三、物价上涨对经济发展影响1、物价上涨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物价上涨的直接影响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漫天的涨价声只能让普通人群越来越头疼。昨天一块钱还能买三根大葱,涨价以后只能买一根了。三口人之家庭原本每月生活费支出约1200元左右可以过得很好,物价上涨之后需要支出1500元还过得不大舒服。令人苦恼的是凡是涉及生活方面的必需品,几乎样样都涨价。工薪阶层的老百姓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感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别难受。2010年食品和燃料涨价致使亚太地区1900万人陷入贫困,2011年新增贫困人口多达4200万。其中涉及中国被高物价导致的贫困人口也绝非小数。按我国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计算,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如果将2300元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品支出,平均每日6.30元。这点钱只能购买1.4公斤大米或1公斤蔬菜或250克猪肉或350克鸡蛋。物价上涨引发货币信任危机。货币的购买力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货币的信任度。由于纸币只是财富的代表符号并不是直接的财富,所以,货币的购买力一旦下降,就会引发人民群众对货币的不信任感。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国家发行的货币超出了市场的商品价值,本来代表一定财富额度的货币,在市场上不能够买到相等价值的商品,人们就不会再相信货币而采取储藏金银或其他能够保值的商品。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人把有限的一点钱加上借贷的钱一股脑地投向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原因。人们直接或间接持有现金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财富暂时以纸币形式储存。币值稳定时,持币者会将货币储存在银行里,使自己财富不会缩水。而通胀一旦发生,持币者发现等量纸币不能换回等量的商品时,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人们就不会继续储存货币了。3、物价上涨加剧了商业投机行为,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容易诱发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致使通货膨胀,人们发现直接或变相购买资产,不用辛苦劳动都能获得大量的货币财富时,就会促使各种投机性商业行为大量产生。如炒房,炒股,炒期货成为许多人投资的主要项目,从而导致各类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做实业的没有炒作挣钱,老实人没有投机者挣钱,促使许多人成为专职的投机者,甚至很多人通过举债来进行投机贸易。由于投机盈利的带动效应,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入市场,造成市场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大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纷纷涌向被看好的产业或商品之上,使得一些行业或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引起相关联的产业或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一时间钢铁、水泥、煤碳等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价格飞涨,致使很多人向这些行业和关联产业大量投资,造成这类行业的短期繁荣。很多投资者短期内挣到很多的钱,催生了其他消费行业的火暴,并推动大量的高档消费场所的投资旺盛。然而大量资金突然间的集中性投资会造成某种行业或产品的产能过剩,一旦出现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就会导致市场价格回落,并出现市场萧条的现象。当投机行为不再盈利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许多投资行为失败,企业产品大量积压,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许多企业被迫倒闭。因为通胀时很多行业因需求旺盛而挣钱容易,使得大量劳动者涌向高薪行业。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企业开工不足或难以开工,就会出现大量失业现象,人们的挣钱难度就会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就会下降。4、物价上涨造成市场经济秩序失衡,引发大量经济纠纷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需要按合同办事。经济合同的诚实履行必须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下才可以得到保障,如果市场秩序失衡,经济合同的诚实履行就无法得到保证。经济合同的诚实履行与货币的币值稳定状况相关。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的币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品的价格也可能一日三变而无法掌握,公平交易的双赢机制被严重破坏,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利益分配不公现象促使一部分人无法诚实履行合同。因为诚实履行合同,就可能因原材料和劳工成本的上升而亏损。如果不诚实履行合同,就可能引发经济纠纷或诉讼,并导致法律后果。同类产品自己不涨价可能亏损,如果有涨价也有不涨价的,就会导致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经济纠纷或诉讼案件,从而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机制。5、社会需求供给失衡,引发社会危机。在通货膨胀严重时,人们对货币会失去信任,就会抛掉货币而大量购买能够保值的实物去抵制通胀。但任何产品实物的正常供给能力都是有限的,要保证正常的物价水平,就必须对商品进行有序的供给。而没有库存的商品成本是最低的,当人们都购买某种保值的商品而囤积时,就会造成商品的供应和需求表现得极不稳定,一会供不应求,一会供大于求,致使商品供给数量和种类不均衡,使正常的产能被破坏。当企业均衡连续的生产状态被破坏之后,就会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就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一旦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人们就会因为货币的失信而不愿意持有本国的纸币,就可能发生抛掉本国纸币而兑换黄金或他国货币的现象,就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如俄罗斯的卢布最初1卢布兑换两美元,而俄罗斯经济危机时,出现了4000卢布换一美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就不奇怪了。四、对物价上涨的应对措施1、重点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基本消费品的正常供应,禁止炒作基本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如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品物价稳定,那么各类商品的价格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如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的消费品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那么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至于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通货膨胀也不会过于严重。因为,在有效生产情况下,即使个别地方发生农业减产情形,国家也可以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手段进行市场调节,并保障供应。国家应该针对基本生活消费品对民生的影响,禁止“游资”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肉等。因为游资能炒作的产品必然是供小于求的产品,如大蒜减产就有游资炒作大蒜,棉花有供需缺口,就有游资炒作棉花。而游资炒作一旦成功就会带来连锁性物价波动。所以,国家必须建立专门的机制对游资动向进行监管,坚决制止游资进入实体经济对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进行市场炒作。另外,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成本,通过减少流通环节的倒手次数,降低流通成本,以抑制物价上涨。当前,应该鼓励农民与市场直接对接,并为市场直接向农民采购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通过组建农民联合体,如蔬菜合作社、蔬菜协会等形式,与市场建立供销机制,使蔬菜价格保持稳定。2、控制货币发行量,适度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作为交易性货币供给,短期贷款不断提高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因素。抑制物价上涨幅度,必须要控制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但降低短期贷款增速又会加重企业资金短缺局面,需要协调处理抑制物价上涨与满足企业经营资金需求的矛盾。国家应严格把握货币发行并控制货币流通量,有效控制信贷规模,适时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应强化货币发行的控制力度,使货币供给量维持在计划目标范围内。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1元价值,负责货币发行的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就是超发。在市场化改革等和资源商品化过程中,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如果货币供给过高就容易引发通胀。如,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2012年中国GDP总量为51.34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100万亿元。每年超发的数十万亿的人民币,使得货币流通性过剩,购买力降低,物价波动变大,并表现的极不稳定,同时导致各类基本消费品和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所以,要想有效控制物价,国家必须控制货币供应量。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控制产品进口价格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原材料燃料动力输入价格上涨是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影响产品进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美元贬值等。国家可以对人民币适度升值,使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相应下降,减弱物价上涨引起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力,消除通货膨胀的形成基础,缓解物价上涨的外部压力。3、加大政策性调控措施,对物价上涨进行有效抑制。利用政策性调控手段抑制物价上涨是非常重要的。国家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应加大信贷结构调整,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信贷向中小企业、“三农”等一些薄弱领域倾斜,以促进中小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的发展。当物价上涨幅度较大时,国家应该通过相应的物价控制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使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价格、资源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报酬上行的客观规律,与商品价格体系相吻合,以避免物价起大落现象的发生。如果在通胀导致物价上涨时采取的措施得当,就可以利用价格的生产信号反馈作用控制生产投入。生产者就会根据合理的价格变动规律,增加某些商品的投入,使货币贬值导致的价格上涨被生产者加大的生产量所抵消,价格就不会出现持久的大幅度上涨。食品是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品种,食品价格的变化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影响极大。历次物价上涨中人民群众反应最大的往往都是食品价格上涨。所以,国家通过相应的措施平抑食品价格涨幅是稳定物价的关键。因为农副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很低。而农产品的产量及价格往往与气候有关,要避免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则必须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国家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利用财政手段促进扩大农业生产。通过加大投入实现不断增产,以确保市场供应量。同时需要疏通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4、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并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补助。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供求格局由过剩逐步向供给不足转变,而用工荒的发生的同时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也上涨较快,成为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主要推力。所以,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是抑制物价涨幅的重要手段。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则必须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因为,民生是国家的根本,而保持工资上涨幅度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但提高工资水平就会增加社会上货币总量,就可能推动物价上涨。这就需要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既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又能有效控制物价上涨。尽管城乡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收入水平较低的人口需要国家的相应补贴,才能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保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国家必须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对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在校贫困学生等,通过财政的渠道进行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
作者: [吉林-通化]专长:医疗纠纷 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 房产纠纷 刑事辩护 律所:吉林享和律师事务所218327积分 | 帮助12039人 | 1930个好评电话:
温馨提示:华律网专题由编辑人员收集整理而来,不代表华律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如离婚、房产纠纷、
人身伤害、刑事等),建议您(免费)。
相关推荐阅读:
法律咨询向律师描述您的问题吧
请描述您的事件原委,问题描述的越详细,律师解答的会越准确哦!
你已输入0/3000字
下一步你还可以:
看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
遇到法律问题,上华律网在线咨询律师!中国最便捷、最大、最专业法律咨询平台,18万执业律师为您解答!
在线客服:
(注:此为客服QQ不提供法律咨询!)
(投诉建议与合作)
律师服务热线:400- 传真:028- 四川?成都市高新西区天辰路万科城臻园路口左转(地铁2号线天河路站附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上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