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会还是能力:大部分人如何怎样才能挣钱一个亿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是机会还是能力:大部分人如何才能挣一个亿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青山资本。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好好的周一,今天被董事长所说的“小目标”刷屏了。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
“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好多吃瓜群众都在酸酸地调侃:一个亿很多吗?!
  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挣一个亿的机会,或者说其实没有挣一个亿的能力!
  悲伤逆流成河~~~
  我们先看两个人,
  起个中文名,张三和李四。两人都很聪明,具远大抱负,并来自同样适度的中等背景。但是,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很大不同。
  张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很受欢迎;他是很多校园团体成员,并且通常是领导。李四沉着,矜持;他不参加团体活动;他通常被注意到,但既不被喜欢,也不遭讨厌;有人无明显原因而怨恨他。
  张三兴趣广泛,可得到的工作总不止一个;李四只选择一份工作――追求某种特殊的任务或在大学课程之外选修――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致力于此。
  张三能使自己轻易适应他人,但发现让自己适应变化的环境却更困难;李四能使自己适应环境,但与人打交道时绝不退让。
  张三学习成绩全部优秀;李四成绩很不稳定:有些课程得90分以上,有些课程只能刚刚及格。
  张三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充满阳光,活泼快乐。李四形象严肃,认真。但有些罕见而短暂的迹象似乎表明: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角色发生了颠倒:沉着活泼的是李四;而张三则受到某种可怕、难以形容的恐惧所驱使。
  你觉得未来谁能挣一个亿? 相当多的人会选择张三。但实际上,其实,李四才是财富创造者。
  张三其实不会"挣"钱,他只是财富占有者。
  极少人会做如此地区分财富创造者和财富占有者的不同。但小说家安?兰德在《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富创造者和财富占有者的不同,并做了明确的区分。 在他看来,也是大多数人未能真正觉察的:
  大多数人将所有富人合在一起,形成同一种类,他们拒绝考虑本质性问题:财富的来源,以及获得财富的方式。
  他给出的理由是: 货币是交换工具;只要它能被用来与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它就代表财富。财富不会自然增长;它必须由人们创造。大自然只是给我们提供原材料,但正是人类的智力必须去发现如何利用原材料的知识。是人类思维和劳动将原材料转换成食物、衣服、住所或电视机――转换成人们为生存、舒适和快乐所需要的所有产品。
  财富创造者是发现者,他将其发现转换成物质产品。在一个劳动分工复杂的工业社会,可能就是一或两个人的合伙:科学家,他们发现新知识;实业家(也就是商人),发现如何使用那种知识,如何将物质资源和人类劳动整合进企业,以生产适于销售的产品。 财富占有者则完全是不同类型。从实质上看,他不具“创造性”――他寻求变得富有,但不是通过征服自然,而是通过操纵人;不是通过智识努力,而是通过社交策略。他不生产,他在重新分配:他只是将已存在的财富从主人口袋转移到自己口袋。财富占有者可能成为“政治家”――或是“寻求捷径”的商人――或是那种“混合经济”的破坏性产物:商人通过政府恩惠而变得富有,例如特权、补助或特许;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合法的力量而变得富有。
  如何区分财富占有者和创造者? 没有任何单一外部特征能被用来作为创造财富之品质的可靠标志。归于张三和李四的品质可能发生变化。
  但是其品质的最后净重总是概括了同样要点:
  财富创造者的本质特征是其独立判断;而财富占有者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依赖。
  具有独立判断之人是个极度自负之人:他相信自己处理存在问题的心智能力。他看着这个世界,想要知道:“能做什么呢?”或者:“事态如何能得到改善?”
  最重要的是:财富创造者是发明者和革新者。他性格中最明显缺失的品质是顺从,也就是,被动接受被寄予的、已知道的、已确立的东西或是现状。他决不说:“对我爷爷足够有益的东西对我也足够有益。”他只会说:“昨天对我足够有益的东西,明天不会还对我足够有益。” 他不会坐等“好运”来临,或是人们给他机会。他自己创造并利用机会。他决不抱怨:“我无法避免!”――他能避免,并且做到了。
  从不创造财富的人是“两面下注”之人,他们“谨慎行事”,等待机会跟随潮流;他们是赌徒或不顾一切的投机家,根据当下的刺激、道听途说或自己无法解释的情感以及盲目地直觉参与赌博。
  财富创造者不采取上述两种方式。他不等待潮流――他设定潮流的方向。他不赌博――他采取“适当的冒险”,自己真正承担上述两种情形试图忽视的责任:也就是判断的责任。从不创造财富之人有一种“雇员心态”,即使他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他想方设法逃脱最低程度的努力,就好像任何努力都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当他不能采取正确行动时,他大声叫喊:“可是没有人告诉我如何行动!” 财富创造者有一种“雇主心态”,即使当他只是一个办公室的勤杂工――那就是为什么他不会长期做勤杂工的原因。在每一份工作中,他都致力于最大程度的努力;学会他所能学会的有关商业的一切,这远远超过他的工作需要。他从不需要被告知――即使是面对其通常义务之外的情形。这些都是他为什么从一个办公室勤杂工升迁到公司总裁的原因。在他通常严酷且面无表情的外表背后,财富创造者总以一个爱人的激情、一个改革者的热情、一个圣人的奉献及一个受难者的忍耐致力于他的事业。作为一项标准,他充满皱纹的前额和资产负债表是其能够允许世人了解的惟一证据。
  注意,其新冒险事业是长期发展,在它们能赢利前需要几十年时间。那些梦想通过抽彩票式赌博而赢得财富的人绝不会理解他的心理。
  只有“财富占有者”的生活和行为是短期规划的,他的眼光决不超越当下时刻;“财富创造者”的生活、思想和行为都是长期规划的。因为只有对自己判断拥有完全信心,他对未来也就拥有了完全信心,只有长期计划才能满足他利益。 对财富创造者而言(对艺术家也是如此),工作不是一项痛苦义务或是必要的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他来说,生产活动是本质,是存在的意义和乐趣;这是充满活力的状态。
  更可贵的是, “财富创造者”并非如此热衷于财富。对他来说,财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拓展其活动范围的手段。大多数财富创造者对奢华的生活漠然处之,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财富相比,其简朴程度令人吃惊。
  有多少人会是真正的财富创造者?
  经济咨询公司总裁艾伦?格林斯潘大胆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是 5%;在工业界――大约是 15%。”
  当然,在中国,也不超过这个比例。似乎,大多数人都被排除在财富创造者的行列了。所以,真正能“挣”一个亿的人寥寥无几。
  好在,这个创业的时代,给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天时和地利。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具备这样的品质:
  独立判断、不安于现状,自己创造和利用机会,自己设定潮流的方向,用改变世界的决心,做一件极为需要忍耐的事情。
  就是说的我们当中的这些创业者了!
  本文内容引自安?兰德《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由吕建高翻译。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山资本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是机会还是能力:大部分人如何才能挣一个亿》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曹仁超:按我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这是时不时抒发的“豪言壮语”。坐拥靠着投资所获的亿万财富,老曹“香港股神”的名号也属实至名归。但老曹不为盛名所累,依然保持着一个财经评论人与专栏作家的本色,通过《信报》的一隅,与读者交流市场趋势与投资心得,拥者甚众。
  曹仁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投资者,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易懂,每个人均可实践;分析方法和所掌握的信息都来自于公开、透明的渠道。很多了解完他的投资历程的人往往感叹,我亦可如此!
  中学毕业后,老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因为总被领班骂太蠢太笨,六个月后转入了当时薪金更低的证券业。从此,曹仁超开始了至今长达四十年的投资生涯,尽管当初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幸的是,四年后因与老板意见相左而被开除。接着又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一度极端的消沉潦倒。太太一句“我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嫁给你,你不知道自己多有才华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先后为《明报晚报》和《信报》撰写财经专栏,每天至少5000字,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在股市、房市、黄金、外汇上屡有斩获。时至今日,85%的财富来自于投资回报。
  曹仁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止损不止赢”、“牛眼投资法”等投资策略。这些策略的原理就是通过利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差来赚钱,提前感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需要像曹仁超一样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对象的运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书本上、从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领域里,不断的汲取知识。
  曹仁超的财富神话令人觉得并非遥不可及。他从不隐晦自己的失败,经常把“我错了”挂在嘴边,谈及个人经历时亦将自身缺点和弱点充分暴露,反而更显真实。人们都羡慕曹仁超的自由境界,但往往忽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纪律基础上的,包括:工作中的纪律&数十年笔耕不辍的撰写文章、大量的阅读各种书籍与财务报表;生活中的纪律&从不奢侈消费,遇见美女只敢远视不敢发展什么关系,因为只有其太太在他最失意的时候赞其有才华;投资中的纪律&严格止损,投资前制定好详尽的策略,不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
  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曹仁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那个时候,上证指数还在2500点一线徘徊。他声称此行的目的是想告诉内地投资者:A股市场经过C浪调整后,很可能迎来牛市第二期,2300点很关键,如果这个点位守不住,那证明我曹仁超错了。
  上证指数在下探至2319点时,迎来了一波反弹。看来,这位香港“股神”确实有点神。而曹仁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三点:
  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
  第二、上证指数跌破2300点不是没有可能,到时我会认错,纠正投资行为;
  第三、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于你,不要照搬。
:二千三百点很关键
  A股市场很可能将步入牛市第二期,这会给内地投资者带来未来十年的财富大趋势,要为踏上投资“战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M:钱经 C:曹仁超)
  M:你认为A股市场要进入牛市第二期,为什么这么说?如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当前只不过是从6100点跌到1600点的熊市反弹,对此你怎么评价?
  C:在2009年4月的时候,我就说牛市开始了,但很多人还很悲观。当时判断的依据是A股已经出现了50天移动平均线超越250天移动平均线的“黄金交叉点”。从技术分析上看,这是比较准确的牛市确认信号。
  从去年8月起,我在公开场合预计A股进入牛市一期的调整期,但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牛市调整一般会跌30%、或者50%,最多61.8%(黄金分割点),对应的点位就是2300点。
  M:你喜欢用技术分析来判断市场走势吗?
  C:不。别看我曾在1971年到1973年间沉醉于走势分析,日本蜡烛图中的一些中文译名如“身怀六甲”、“三只乌鸦”、“吊颈人”都是由我翻译过来的,但我始终对技术走势抱有戒心。我认为“走势必须臣服于基础分析”,走势只有助于分析未来六个星期的情况,对中长线的分析毫无帮助。真正能让你赚钱的,是把握住趋势。
  M:你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从趋势投资的角度,怎么看当前市场?
  C:香港恒生指数在1982年从676点涨到1102点,到日又下调到690点,这段时期香港的工厂在向内地转移。1980年时香港工人的工资是3000元港币,而内地工人工资仅相当于70元港币。之前30年,香港经济也是依靠工业的。我当时就认为这种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就给《明报晚报》写专栏建议工厂搬到内地。当时有人骂我要把香港经济掏空。后来香港的房产和金融发展起来,查良镛(金庸)也承认当初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工厂留在香港没有前途。
  在经济转型期,股市的震荡难免,而一旦转型成功,向上的趋势确立,将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超额回报。
  台湾的情况也是如此,台湾股市从最高的12495点跌到1990年的2560点,然后就一浪高过一浪,大牛市开始了。这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经济转型成功有关,随着代工制造企业陆续转移到大陆,台湾的服务业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兴起,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由于被股市崩盘吓怕了,而错过了财富积累的黄金十年。
  与那时的香港和台湾相比,内地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当然不能将香港1982年、台湾1990年后的经验完全拷贝,历史是相似的,但不是相同的。
  M:你对中国经济成功转型那么有信心吗?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么?
  C:不会,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被夸大了。去年内地的房价涨得太快,目前进行一下调整很正常,我估计会调整20%-25%。毕竟内地房产的需求还是很大,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如美国和日本房产泡沫破灭的情况,内地的工资还在上涨,而美国和日本则不然。
  M:那你对年轻人置业有什么建议?
  C:要把居所视作一项投资。大部分人一生最大的投资,便是自己的居所,因此在决定租房子和买房子之前,应先考虑升值机会。如果没有,便宁租不买,只有在有升值潜力的情况下,才考虑购置物业。
  内地大城市的房价,面临2-3年的调整期,去年4月份的时候,我建议内地投资者买楼,现在不建议了。在高峰期,我在伦敦持有10处物业,均作投资用,后来悉数抛出。很多人说:物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位置、位置、位置,但我觉得真正对楼价产生影响的,是社区、社区、社区。
  M:房地产在未来两年很难有大的趋势,那黄金呢?现在很多人看好黄金。
  C:我投资黄金是从金币开始的,从1982年起开始“每月一金币”计划。到了2001年,我最先感受到金价上升趋势已无人能挡,就加重注码。当金价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后,我把金币都卖了,但真正让我赚大钱的,是黄金转势后大手买入的金砖。
  人们习惯于把黄金当作避难所,但其实投资黄金很不容易,10个炒金者9个亏钱,黄金是一种“狂躁性资产”,价格包含着更多恐惧和贪婪的因素,不是极端便宜就是极端贵,很难把握规律。但我看不到升数十倍的可能性。而且目前看好黄金的人太多,恐怕金价上升的日子难以长久。
  M:看来你更看好的还是步入牛市第二期的A股市场?
  C:先强调一点,我对牛市二期的判断是基于当前的市场因素,如果环境突变,股指跌破2300点也有可能。那证明我对中国经济转型前景的看法是错的。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牛市第一期通常不会超过9个月,但牛市二期可能十分漫长。美国上一次牛市二期便长达25年,不过也有短至1年的时候。A股经历这轮调整后,如果真的步入牛市二期,那确实是投资者介入的绝佳时机,甚至可以抓住未来十年的财富大趋势。
:投资要“狠、忍、准”
  长期持有加资产配置未必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把握趋势、精选个股,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才是唯一的途径。
  M:即使A股市场真的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我相信大多数投资者依然抓不住,甚至有人认为炒股全凭运气,根本赚不到钱,你怎么看?
  C:你说得很对,1969年我入行时恒生指数才70点,很多香港人大都经历过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的繁荣期,但今天仍然是一介贫民。这类人占香港人口总数的80%以上。
  之所以如此,除了没有看清大趋势并及时抓住外,还因为在投资理财中缺乏规划和策略,一经历市场调整就将本金损失殆尽,或者丧失信心,结果又错失下次机会。即使你同意中国经济经过转型后能二次“雄起”,但不知如何从中壮大自己,不知如何布局、如何取舍,也是徒然。
  没在股市上赚到钱不能总是怨天尤人,投资是一场战争,你相信战争的胜负全凭运气吗?
  M:那该如何在股市战场上取得胜利呢?
  C: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进入股市前,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不靠匹夫之勇,更不靠运气。对于手里的每一只股票都应制定好相应投资策略,进取策略如何、退守策略又如何,然后决定入市时机,评估自己最高可承受多少风险等。我们在买衣服时,都要挑款式是否合适、价格是否合理,买股票前却不深入了解分析,连所投资的公司经营什么都不知道,还没入市,就已经输了。
  投资之前,要谨记“狠、忍、准”三大要诀,事前分析大势,形势有利时,进攻要狠,形势不利时要忍。投资者不要在意一朝一夕的胜负,而要在意全盘大局的输赢。做到这些,止损是最重要的法则。
  M:你常常谈到“止损不止盈”策略,为什么觉得这个策略尤其重要?
  C:绝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都在于“赚小钱、亏大钱”,止损不止盈策略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为什么止损那么重要?过去在经济向上周期,投资者如在高点入货,或须等7年才能打平。而在向下周期于高点入货,又不愿及时止损,则难言平局。所以我建议,投资者不能允许亏损超过本金的20%。
  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得悉德军大败法国军队,并已越过马其诺防线后,即下令迅速将百万英军接回英伦三岛,不惜放弃已运到法国境内的坦克和大炮,这就是“止损”的最佳示范。英国保存了百万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才有实力伺机反击。
  M:不止盈可以理解为长期持有吗?
  C: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止盈的前提是盈利的逻辑和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只要这两次真正挣到大钱了,最终还是赢家。而不分青红皂白的长期持有,则是投资大忌。当你面临上升的大趋势、或者拿着优质的股票,过早抛出会让盈利锐减,一般投资者十次判断会有八次是错的,
  例如在“港股直通车”消息散布开后,从大部分投资者已经尝到甜头。只要稍微清醒一点都能意识到这样获得的财富太虚幻,那不妨制定“跟踪止盈”的策略,一样可以获利颇丰。对于我倡导的“止损不止盈”策略,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而是在把握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形势灵活变通。
  M:你的观点和传统财富管理思想不太一致,通常认为将资产合理配置并长期持有,在时间复利效应下,就会实现财富增值。
  C:诺贝尔奖得主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不适用于个人投资者,这套理论认为投资者分散投资于不同资产,只要时间足够,就能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但问题是:“足够”的时间可能意味着数十年;分散投资未必可以降低风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已经分散于世界各国了,但少量投资于俄罗斯债市依然让其倒闭;更何况假如你明知某个市场已经步入熊市,也要为了分散投资而继续投资下去吗?我认为只有身家过亿的人才有资格分散投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机会赚大钱,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很容易手忙脚乱。
  M:但散户集中火力就能找准目标吗?你倡导“止损不止盈”,假如一个投资者买什么股票最终的结果都是止损,那不一样输得很惨?
  C:我有一套曹氏独门的“牛眼投资法”。“牛眼投资法”是美国投资公司主席穆尔丁所创,要求投资者认清国际大势、经济周期、市场方向、行业盛衰,并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紧随趋势而行,才有机会一击即中。我建议投资者要以创业资本家的态度来投资,不怕高风险,只追求100%以上的回报。另外,如能找出正确的投资领域,其他一切便变得简单容易了,如2002年的资源股和黄金股。
投资者永远要记着“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何时卖”,要么赚100%以上,要么便15%止损离场。所谓兵贵神速,股市用兵应速战速决,有机会便全力进军,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
  M:你的“牛眼投资法”适用于散户吗?是不是太难了!
  C:我就是一个散户!没有研究团队、不认识庄家大鳄。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建议买江西铜业,因为中国政府在趁低价大量吸纳铜,而且房地产在政策刺激下也在回暖,同样需要大量铜,很简单的逻辑判断就让我赚了两倍的收益,这很难吗?
  当然,如果把投资想得太简单则必败无疑,牛眼投资法十分强调挑选股票,要集中分析企业的纯利前景而决定现存的趋势能否持续下去。我一向强调,投资不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影响下半生财务状况的活动,投资者必须每天花上一定时间做好投资的资料搜集,紧跟不超过五只股票的动向。
  M:在钻研投资方面你通常会投入多大的精力?
  C:我老曹一生嗜书如命,特别对投资书籍着迷。有一次与太太同游美国,主要参观景点便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其实有时间就拉着太太泡在书店里,结果买了两大皮箱书,拖着重达几十磅的书籍旅游,真是让人笑话。我认为,三天不读书,说话便失去味道;一个月不读书,做人便失去方向;一年不读书,人生便失去意义。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准确的把握趋势,在趋势中觅得别人看不见的机遇。
  阅读财务报表也是成功投资者必做的功课,我觉得财务报表与武侠小说一样精彩,因为其背后是一家家鲜活的公司。当你把看书、阅读财务报表当做一种习惯,就离成功投资者很近了。
  有人把自由看做比生命还重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不付出努力,指望购入资产、长期持有便能一劳永逸,无异于痴人说梦。
:年轻人要学会“做钱”
  性格可以改变,要发现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弱点,扬长避短,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哲学。
  M:投资技巧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但这就能在股市上成功吗?
  C:不一定。有些失败的投资者并非因为投资技巧差,而是性格有缺点。如果不正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很难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就不是当大老板的好材料,不具有企业家坚毅不屈的性格。但我具备成功投资者应有的性格,包括低调谦逊、充满好奇心、有独立思维能力、知所进退、并时刻保持平常心等等。
  我主张趋势投资,也是尽力发挥性格上的优点:热爱求知、是非分明。但我做事欠缺精细、故宁愿捕捉经济与行业大势,绝不强求自己选股能力胜人一筹。巴菲特处事精细,不理会市况去投资,因为他有选股的大智慧,所以他的投资哲学未必适合你我。
  M: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对于有些性格的人来说,注定无法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了?
  C:我不认为性格完全是天生的,人生的经历会影响性格,性格是发展出来的。如果不肯改变自己性格上种种不利于投资的弱点,那么谁都爱莫能助。只有愿意改变性格者,才能改变未来。
  我犯过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1974年我下注和记企业(已除牌)。每股7港元开始买进,越买越跌,最后竟跌至1港元,50万港元只剩下10港元,好在我能努力检讨自己犯错的原因,发现自身性格弱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止损不止盈”策略,后来犯错就越来越少。
  M:最后,能否为内地的白领中产们提些建议,目前他们的状况都很迷茫,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房市、股市却很低迷?
  C:其实我很羡慕内地的年轻白领,他们身处在一个新兴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市场开拓能力的知识精英,就如香港当年的情况一样。未来,年轻人要学会“做钱”而不是“赚钱”,后者靠辛苦的劳动,前者靠的是智慧,要参与到全球虚拟经济的游戏中去,财富快速流动,看谁能抓住。当然,玩这个游戏要承担风险,但不冒点风险,何来世间财?身上无财还谈什么理财?世间财富分配永远是二八分化状态,要想成为那20%,就要勇敢的抓住趋势,在不断实践中取得成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定能达到的小目标?不是一个亿,而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 _ 营口新闻网
如何定能达到的小目标?不是一个亿,而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
文/慕容随风
图/来自网络
最近,万达集团的掌门人,国民老公的老爹,王健林先生火了。他火的原因是,在做客鲁豫的节目《鲁豫大咖一日行》的时候,王健林接受鲁豫的采访,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以外走红,他在讲述了很多学生一上来就说:“我要当首富!”这件事情时,耐心教导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面对着“一个亿的小目标”,多少网友在感叹,在吐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能让王健林先生如何轻而易举的说出这样的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默默算了一下,按照自己目前的收入,如果要达到一个亿的小目标,看来需要六百年,笔者真的需要向康熙大帝一样向天再借五百年了,否则这个小目标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样达成呢?
这个时候一个问题不禁在形成?对于我们如此普罗大众的每一个人,没有国民老公王思聪那样的老爹,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一个亿的小目标实在太遥远,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里约奥运看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战略选择
相信那些大街小巷地摊上,机场车站书店里卖的如火如荼的成功学专著,让我们知道了所谓的第一桶金:马云做推销员推销黄页,柳传志当倒爷卖汉卡,李嘉诚学徒做塑胶花,刘永好抱着鹌鹑卖鹌鹑蛋,这些故事早就让大家的耳朵磨出了老茧,这些故事具有着极大的欺骗性,似乎是只要有做到了这些事情就能够成功了?
其实事实远不止如此,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桶金都是一些表面上简单的工作,仿佛每个人都能去做,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做黄页的没有出现第二个马云,做塑料花的没有出现第二个李嘉诚呢?原因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第一桶金,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事情所决定的,所以根本不具备普适性。
那什么东西具备普适性呢?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姑娘的豪情壮志,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人口小国的英国竟然在里约奥运会上一展风采,中国军团只能屈居第三,在我们觉得郁闷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去发现,在奥运会中英国到底是因为什么成为了金牌中的强手。
与中国队举国体制的夺金模式不同,在奥运中,中国采用的是“集中包揽”的模式,即在少数的项目上尽可能的收获全部金牌,在以往的奥运会中,中国的乒乓球、跳水、羽毛球、体操几乎都是一家独大,但是一旦这些项目出现低迷的情况,中国的奥运金牌就会变得不容乐观。
那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国家来说,英国又是用怎么样的战术来实现逆袭的呢?根据FT中文网的数据,英国将精力几乎全部投到了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马术、帆船这类金牌数量众多,却十分小众的项目上来,从而将其的金牌获得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理,面对着我们的人生选择,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第一桶金,其实可以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就像英国的奥运一样,都是在一个极度小众的情况下,实现了财富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培养起真正的战略思维,因为所有别人成功的道路,都会引来过江之鲫般的追随者,但是对于一个成熟行业而言,当追随者几乎难以实现财富的积累,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殆尽了,你只能喝汤了。
需要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中,寻找一个小众的角度,就像王健林做房地产的时候中国还是在福利分房的时代,马化腾做QQ的时候中国的手机还没流行,就是因为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他们成功积累了第一桶金,所以第一件事找准方向非常重要。
从邓巴数字看社交怎样积累财富
找准方向之后,根据方向积累实力,坚持下去,这几乎都是不用说的事情,如果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想要成功都是难上加难的。但是,正如《马说》里面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行业精通自己行业专业的人依然很多,但是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的人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涉及到中国人常说的“贵人”问题,很多人都说贵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人为了遇到自己的贵人,不惜在社交网络上所谓的广交朋友,仿佛自己有了几千个好友,就有了庞大的人脉似的。但是,这种社交网络上具备的人脉不过是一种虚假的人脉,仿佛你拥有了庞大的人际网络,就像很多人说的六维定律一样,每个人想要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行了,于是很多人开始盲目的崇拜社交,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的五百人群,但是你真正的社交成功了吗?恐怕并没有。
这是因为在社会学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邓巴数字,何谓邓巴数字呢?根据英国社会学家邓巴的研究: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才华横溢却丝毫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深层原因就是在于邓巴数字给我们限定了社交的边界,既然有了边界你想遇到伯乐的概率也就变得极低了。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人脉的用处在于你达到相应的层次就会有相应的人脉,邓巴数字虽然决定了你所交往的人数的上限,却没有确定你所交往的人的组合和结构,所以关键的做法是在确定了战略的目标之后,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的提升不断和能够给你带来升值的人在一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地向周围的人学习,通过交流沟通不断的发现潜在的商机,抓住商机从而真正实现第一桶金的突破。
综上所述,其实那个能达到的小目标很简单,这就是找到一个尚未崛起的方向,努力学习,积累实力,坚持不懈,并不断优化自身的人脉结构,从而实现第一桶金零的突破。虽然道理如此,但是知易行难,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不唯一,需要不断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什么才能一年挣百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