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分红险退保客户想退保,究竟是什么原因

股票/基金&
分红险投诉最多 客户多半想退保
  业内预计今年分红险收益率或将低于一年期存款分红险分红率较低,令客户纷纷选择退保。张衡年/摄影  近日通报了一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数据显示分红险投诉最多。从涉及的险种看,寿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中,分红险166件,占人身险合同纠纷的40.59%。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分红险270件,占人身险违法违规类投诉的57.57%。  分红险在市场“独大”  数据显示,2011年分红险在我国寿险市场占比高达80%。在四大上市险企中,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中,分红险产品占绝对主力。  由于万能险、投连险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已不能被全部计入年度保险收入,对保险公司市场规模扩张的贡献越来越小,因此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比如平安人寿全国销售的万能险仅有3款,已经停售的至少有4款;投连险则更加“边缘化”,大部分公司都已停售,目前只有平安、泰康、太平以及一部分外资寿险公司尚有少量销售。保险市场上,分红险依然是各大保险公司的主推产品。  客户多半想退保  某分红险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58.25%的网友对其所购买的分红险分红情况不满意,选择基本满意占33.51%,另外只有8.25%消费者选择非常满意。同时近六成网友选择“有退保想法,但因退保损失较大而未实施”。  四大上市险企2011年退保金额就达到了655亿元。2011年退保主要集中发生在银保渠道销售的3年期和5年期等短期分红险产品上,其中,趸交保费的产品退保最为严重,而纯保障型保险产品并未受到退保冲击。  收益太低是退保主因  调查数据显示,有5.86%已办理退保。对于分红险的收益,58.58%的网友表示不满。在问及退保原因时,因买保险时遭遇销售误导的占11.34%,7.73%的网友表示对保险公司服务不满,表示“对收益率不满,与承诺不符”的网友占据近五成。数据显示,四大上市险企2011年退保金总额比净利润总额还多出160余亿元。  2011年报显示,(,)去年总投资收益为3.51%,比上年降低了1.6个百分点;平安人寿去年总投资收益率为4.1%,而该公司2010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去年投资收益率为3.8%,而该公司2010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3%。受去年保险行业投资水平不佳的影响,今年保险公司分红险红利很可能继续缩水。  某业内人士就此现象向商报记者表示,分红险是现在市场占有量最大的险种,业务量大,退保量也很大。况且现在整体投资市场环境并不好,CPI高涨,白银、黄金暴涨暴跌,股市低迷,因此,分红险收益并不能满足消费者过高的期望。人保寿险总裁近期表示,今年部分保险公司的分红险红利可能会低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
03/08 08:03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何处理客户的退保要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处理客户的退保要求
上传于||文档简介
&&如何处理客户退保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收益不如定存 六成客户因分红险收益低想退保
  《证券日报》最近一份分红险满意度调查显示&&  六成客户因分红险收益低想退保 “你说我要不要退保呢?不退的话还要继续交钱,而且投资收益不但跑不赢CPI,就比银行存款利息也比不上啊!”记者最近相继接到几个朋友的询问,是否要退掉前两年购买的分红险产品。《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最近进行的分红险满意度调查显示,六成投保人对分红险不满意而想退保。而在刚刚公布的四大保险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489亿元,退保金额却高达655亿元,利润还不如退保金额高。由于连续两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一些客户将保险收益与银行收益率进行比较后纷纷选择退保。“据我了解主要是银保产品,除了收益不行外就是遭遇了销售误导才会退保的!”一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两年产品收益不如定存“我两年前买了2.8万元的分红保险,两年下来收益还不如存银行,现在退保还要亏钱,真是不划算。”一位在银行购买了分红险的客户投诉说,两年前她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现场驻点业务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分红险,说期限为2年至5年,两年后就可自由赎回,并称收益将超过同期定期存款利息。但经过两年她想取回本金时却发现不仅没赚到钱,而且本金也缩水了,2.8万元本金变成2.7989万元。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近两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她所购买的分红险两年的分红分别只有500多元和300多元,加起来不满900元。即使不考虑两年间央行升息的影响,以2.25%的年利率计算,2.8万元定存两年的利息也可达到1274元,这样算来光是利息她就损失了将近400元。既然收益没有存款高,那还不如退保,不过在办理退保时她又碰到麻烦。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选择退保的话,她还需要支付一笔提前退保的费用,要600多元。“我两年等于只赚了200元,亏大了。”客户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保。记者了解到,不少这样的客户因为投资收益不佳而选择了退保。而有关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客户退保的主要原因是收益率不高,占比46.91%,还有另有11.34%的投保人因为遭遇销售误导而考虑退保。“我自己就碰到过一位65岁大妈来退保的,老年人往往会被销售人员误导而购买保险,最后发现是保险后往往选择退保。”  退保金额超过险企利润年保险行业整体遭遇寒冬,不但投资收益率下降,保费收入增速减缓,而且退保金额大幅度增加。目前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中,退保金额都出现了大幅增加。四家上市险企去年净利润489亿元,退保金额却高达655亿元。其中中国平安退保率同比增幅最小,为15.5%,而中国人寿退保金额大幅提高,总金达到365亿元,相比2010年的257亿元上涨了42.1%,中国太保的退保金额不高,但同比增幅却很大。中国太保退保总金额为95.88亿元,同比上涨113.6%,其退保率从1.5%激增至2.7%。新华人寿退保金同比增加95.16%,达150.47亿元,是其净利润的5倍。主要原因是寿险退保金增加。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退保金的增长主要来自一款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由于该款分红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同时基于目前国内的升息环境,导致部分持有该产品的客户选择在第五年末退保。保险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退保主要集中发生在银保渠道销售的3年期和5年期等短期分红险产品上,其中,趸交保费的产品退保最为严重,而纯保障型保险产品并未受到退保冲击。“银行销售的多是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且很多是一次性趸交保费。购买这种分红险的消费者,容易将保险收益和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进行简单对比。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多数超过5%,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是在8%左右。单纯比较收益率和流动性,分红险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业内人士分析说。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短期分红险在国外的销售情况很好,国内银保渠道之所以出现了大规模退保,是因为产品卖给了不合适的人。从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大多数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退保就容易出现。银行销售的分红险应该区别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不在短期收益上做比较,而是注重长期的风险保障。  分红险一支独大隐患多由于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连险、万能险保费要进行分拆,不全额计入保费总额,而分红险则可以,加之分红险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财功能,造成目前分红险一险独大,保险产品结构畸形的状况。在4大上市险企中,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中,分红险产品占绝对主力。然而分红险市场的一片红火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一方面是分红险为险企贡献了大额保费,一方面是投保人对于分红险的怨声载道。分红险占比过高是引起去年退保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分红险在人身险中占比高达近80%,而去年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导致分红险业绩波动。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客户对分红险不满意而想退保。在参与调查的投保人中,只有23.2%的客户投保了3至5年期限较短的分红险,76.8%的客户购买了超过5年的长期分红险。资本市场股债双杀,近六成的投保人对分红险分红情况不满意,只有8.25%满意,近六成的投保人有退保想法,考虑到退保损失而未实施,4.64%的投保人已经办理了退保手续。受银保新政的影响,四大险企的银保收入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中国太保为例,2011年,银行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下降7.8%,相比之下,直销渠道增长30.9%。“去年退的应该是前年保的,或是去年初保的那一批,正好是银保最乱的时候。去年下半年银行不让驻点了,银保承保下降了很多,今年或是明年应该退保会少了。”业内人士分析说。太平洋人寿保险董事长徐敬惠也表示,银保销售退保问题是业务发展节奏所致,也是按照保监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要求,加大了对销售和服务环节的关注。徐敬惠预计,2012年退保率不会有明显变化,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不过在年初的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曾强调各保险公司要防范退保风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此前也表示,2012年的退保情况不会比2011年更好,要求各公司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注意防范退保风险。  ■新闻链接  五招规避退保损失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认识不足是造成损失的关键。目前的退保案例,有的是已经没有支付能力,有的是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方式,还有一些人是对自己所投保的产品有了认识转变。其中,经济紧张是退保的主要原因。如果确信自己有更好的投资途径,并核算过保单现金价值认为自己可以承受,投保人要求退保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传统的长期寿险,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作出轻率的退保行为,可通过以下五种措施规避退保损失。第一,可利用宽限期适当地推迟交费日期。对于长期寿险产品,保险公司都有宽限交费期,一般是60天,可以在这宽限期内的任何一天交费。如果60天内无法交费,仍旧可以利用两年的宽限期,但在两年之内,保单处于失效状态,投保人可在有交费能力时申请恢复保单,保单效力不变。第二,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单质押贷款。在保险单的现金价值范围内,投保人可向保险公司提出办理保单贷款,而不需要另外提供担保人。一般分红类保险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90%,而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70%。第三,利用自动垫交保险费。有些险种设计有自动垫交保险费条款,如果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大于应缴纳的当期保险费和利息,而且投保人事先又有此约定,保险公司会自动垫交应交的续期保险费。第四,可采用减额付清方式。投保人可将保险金额缩小,不用再缴纳保险费,而继续享有保险保障。比如,某客户购买12万元的大病保险,每年需缴纳保费3336元,缴至59岁。当缴至第11年时,由于经济上有困难,不能继续缴纳保险费,此时客户已经缴纳了10年的保费,总计33360元。如果选择退保,则只能退回18840元。第五将保险的期限缩短,在缩短的保险期限内,仍然享有原来的保单上规定的各项保障。
精选基金数据:
资讯阅读排行
每周基金动态()
季度资产配置建议报告()
精选产品推荐()论坛酷主题
收益不如定存 六成客户因分红险收益低想退保
  《证券日报》最近一份分红险满意度调查显示——
  六成客户因分红险收益低想退保
  “你说我要不要退保呢?不退的话还要继续交钱,而且投资收益不但跑不赢CPI,就比银行存款利息也比不上啊!”记者最近相继接到几个朋友的询问,是否要退掉前两年购买的分红险产
品。《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最近进行的分红险满意度调查显示,六成投保人对分红险不满意而想退保。而在刚刚公布的四大保险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489亿元,退保金额却高达655亿元,利润还不如退保金额高。由于连续两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一些客户将保险收益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行比较后纷纷选择退保。“据我了解主要是银保产品,除了收益不行外就是遭遇了销售误导才会退保的!”一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两年产品收益不如定存
  “我两年前买了2.8万元的分红保险,两年下来收益还不如存银行,现在退保还要亏钱,真是不划算。”一位在银行购买了分红险的客户投诉说,两年前她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现场驻点业务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分红险,说期限为2年至5年,两年后就可自由赎回,并称收益将超过同期定期存款利息。但经过两年她想取回本金时却发现不仅没赚到钱,而且本金也缩水了,2.8万元本金变成2.7989万元。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近两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她所购买的分红险两年的分红分别只有500多元和300多元,加起来不满900元。即使不考虑两年间央行升息的影响,以2.25%的年利率计算,2.8万元定存两年的利息也可达到1274元,这样算来光是利息她就损失了将近400元。
  既然收益没有存款高,那还不如退保,不过在办理退保时她又碰到麻烦。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选择退保的话,她还需要支付一笔提前退保的费用,要600多元。“我两年等于只赚了200元,亏大了。”客户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保。记者了解到,不少这样的客户因为投资收益不佳而选择了退保。而有关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客户退保的主要原因是收益率不高,占比46.91%,还有另有11.34%的投保人因为遭遇销售误导而考虑退保。“我自己就碰到过一位65岁大妈来退保的,老年人往往会被销售人员误导而购买保险,最后发现是保险后往往选择退保。”
  退保金额超过险企利润
  2011年保险行业整体遭遇寒冬,不但投资收益率下降,保费收入增速减缓,而且退保金额大幅度增加。目前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中,退保金额都出现了大幅增加。四家上市险企去年净利润489亿元,退保金额却高达655亿元。其中中国平安退保率同比增幅最小,为15.5%,而中国人寿退保金额大幅提高,总金达到365亿元,相比2010年的257亿元上涨了42.1%,中国太保的退保金额不高,但同比增幅却很大。中国太保退保总金额为95.88亿元,同比上涨113.6%,其退保率从1.5%激增至2.7%。新华人寿退保金同比增加95.16%,达150.47亿元,是其净利润的5倍。主要原因是寿险退保金增加。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退保金的增长主要来自一款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由于该款分红险产品的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同时基于目前国内的升息环境,导致部分持有该产品的客户选择在第五年末退保。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退保主要集中发生在银保渠道销售的3年期和5年期等短期分红险产品上,其中,趸交保费的产品退保最为严重,而纯保障型保险产品并未受到退保冲击。“银行销售的多是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且很多是一次性趸交保费。购买这种分红险的消费者,容易将保险收益和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进行简单对比。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多数超过5%,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是在8%左右。单纯比较收益率和流动性,分红险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业内人士分析说。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短期分红险在国外的销售情况很好,国内银保渠道之所以出现了大规模退保,是因为产品卖给了不合适的人。从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大多数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退保就容易出现。银行销售的分红险应该区别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不在短期收益上做比较,而是注重长期的风险保障。
  分红险一支独大隐患多
  由于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连险、万能险保费要进行分拆,不全额计入保费总额,而分红险则可以,加之分红险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财功能,造成目前分红险一险独大,保险产品结构畸形的状况。在4大上市险企中,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中,分红险产品占绝对主力。然而分红险市场的一片红火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一方面是分红险为险企贡献了大额保费,一方面是投保人对于分红险的怨声载道。分红险占比过高是引起去年退保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分红险在人身险中占比高达近80%,而去年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导致分红险业绩波动。
  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客户对分红险不满意而想退保。在参与调查的投保人中,只有23.2%的客户投保了3至5年期限较短的分红险,76.8%的客户购买了超过5年的长期分红险。资本市场股债双杀,近六成的投保人对分红险分红情况不满意,只有8.25%满意,近六成的投保人有退保想法,考虑到退保损失而未实施,4.64%的投保人已经办理了退保手续。
  受银保新政的影响,四大险企的银保收入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中国太保为例,2011年,银行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下降7.8%,相比之下,直销渠道增长30.9%。“去年退的应该是前年保的,或是去年初保的那一批,正好是银保最乱的时候。去年下半年银行不让驻点了,银保承保下降了很多,今年或是明年应该退保会少了。”业内人士分析说。太平洋人寿保险董事长徐敬惠也表示,银保销售退保问题是业务发展节奏所致,也是按照保监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要求,加大了对销售和服务环节的关注。徐敬惠预计,2012年退保率不会有明显变化,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不过在年初的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曾强调各保险公司要防范退保风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此前也表示,2012年的退保情况不会比2011年更好,要求各公司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注意防范退保风险。
  ■新闻链接
  五招规避退保损失
  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认识不足是造成损失的关键。目前的退保案例,有的是已经没有支付能力,有的是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方式,还有一些人是对自己所投保的产品有了认识转变。其中,经济紧张是退保的主要原因。如果确信自己有更好的投资途径,并核算过保单现金价值认为自己可以承受,投保人要求退保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传统的长期寿险,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作出轻率的退保行为,可通过以下五种措施规避退保损失。
  第一,可利用宽限期适当地推迟交费日期。对于长期寿险产品,保险公司都有宽限交费期,一般是60天,可以在这宽限期内的任何一天交费。如果60天内无法交费,仍旧可以利用两年的宽限期,但在两年之内,保单处于失效状态,投保人可在有交费能力时申请恢复保单,保单效力不变。
  第二,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单质押贷款。在保险单的现金价值范围内,投保人可向保险公司提出办理保单贷款,而不需要另外提供担保人。一般分红类保险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90%,而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可以贷到现金价值的70%。
  第三,利用自动垫交保险费。有些险种设计有自动垫交保险费条款,如果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大于应缴纳的当期保险费和利息,而且投保人事先又有此约定,保险公司会自动垫交应交的续期保险费。
  第四,可采用减额付清方式。投保人可将保险金额缩小,不用再缴纳保险费,而继续享有保险保障。比如,某客户购买12万元的大病保险,每年需缴纳保费3336元,缴至59岁。当缴至第11年时,由于经济上有困难,不能继续缴纳保险费,此时客户已经缴纳了10年的保费,总计33360元。如果选择退保,则只能退回18840元。
  第五将保险的期限缩短,在缩短的保险期限内,仍然享有原来的保单上规定的各项保障。
最新上架商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要退保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