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当前稳定经济增长长将继续放缓,怎么办

经济增长放缓降低未来通胀压力_网易新闻
经济增长放缓降低未来通胀压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月数据表明在政策调控以及经济过快增长后内生机制的修复作用下,二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有回落势头。
地方项目投资增速的下滑制约了投资增速,地产投资增速未来的回落也会拖累投资,未来投资增速可能逐渐下行,对经济增长构成负面冲击。
消费和出口短期的平稳增长将有利于抵补投资增速逐级下行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国经济短期较快下滑的风险较小。
短期通胀仍有上冲动能,但在经济需求增速逐渐放缓,以M2为代表的流动性增速回落,翘尾因素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物价下半年有下行的趋势,央行短期加息采取进一步紧缩动作的必要性不足。
当前经济陷入小滞涨格局,这种复杂经济形势给管理层的决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政府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控制信贷增速,压制通胀,出口中长期增长形势的不确定和投资增长的严控将会使得经济较快下滑的风险增大。
虽然人们猜测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有可能逼迫央行祭出加息的杀手锏。但如果认真地、前后贯穿地品一品近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你完全有理由认为,加息不可能来得这么轻松。
在欧盟与IMF联手推出7500亿欧元救援计划后,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只是有所缓解,并未出现根本性消除。在短暂大幅攀升后,欧美股市重回跌势,欧元汇率延续疲弱状态,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回调,而美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继续攀升。美元屡创反弹新高,黄金则频创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马燕)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怎么办?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实习生 杨文佳 编译
17:58 来源:澎湃新闻
进入2016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似乎同时都遇到了麻烦,股票、原材料等全部断崖式下跌。世界经济似乎面临诸多不确定,前景黯淡。这也许不是新问题。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罗伯特·J.戈登(Robert J. Gordon)最近出版了《美国成长的兴衰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The US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一书,在这本书里,美国内战后的一个世纪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戈登将这段时期称为“特殊世纪”。他以美国在内战结束后的经济兴衰为例认为,与过去相比,美国生产率已经减慢至爬行速度,未来还将在社会不平等加剧、教育进步停滞、人口老龄化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放缓。戈登认为,美国必须找到新方案克服挑战,而不是依靠过去的成就。这不只是美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美国自197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势均力敌,但是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国落后了,那就是苦苦挣扎的医疗体系。与加拿大、日本或者西欧相比,美国拥有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医疗系统但预期寿命却并不高。年之间,美国医学取得巨大进展,发明了抗生素、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医学得以突破、发明了至今仍被用以治疗癌症的放疗和化疗。而在这之后,医学进步明显放慢。我们可以定量测算“特殊世纪”(指美国内战结束后100年,作者认为这段时期美国科技和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美国社会的变化吗?图1是1870年以来人均生活水平、生产率和工作时长的数据,以1920年和1970年为节点分成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三个柱形条,代表着这三大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橘色柱形条显示了人均GDP的增长率,蓝色柱形条代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而红色柱形条代表人均工作时长的增长率。图1.1870年-2014年美国的生产增长率这个数据图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图很对称,与两个时期的柱形条高度基本一致,但是中间这段时间,柱形条完全不同,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均高于前后两个时期,中间段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2.8%,而前后两段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分别为1.8%和1.7%。中间段,劳动生产率增速大于人均GDP增速,而前后两段正好相反,这反映了在年期间,人均工作时长急剧下降。这也引发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人均工作时长锐减?以及,是生产率迅速提高导致工作时长减少,还是人均工作时长减少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年人均工作时长的锐减有很多原因,但是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首先是生产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长减少,到1920年已经从每周60个小时减少到52个小时。其次是受到罗斯福新政立法的影响,不仅工作时长直接减少,而且工会在1930年代末争取到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只需工作40个小时。另一个不太相关的因素是1947年到1964年的婴儿潮,相对于劳动人口(16至64岁),儿童人口(0到16岁)增加了,基数变大,从而人均工作时长变少了。劳动生产率增加而劳动时间锐减也反映出,随着实际收入增加,人们不再把额外收入花在商品和服务上,而是选择拥有额外休闲时间,因此工作时间减少。第一阶段()人均工作时长增速微乎其微,可能是因为城市体力劳动者工作时间适度减少,但进城农民工的工作时长更长,受到的管制更多。1970年以后人均工作时长增速轻微的增加源于两种不同的趋势。年之间,人均工作时长的增加反映了女性从家庭进入就业市场的趋势。而1996年之后,人均工作时长减少是由于参加劳动的壮年男性和年轻人稳定减少。2008年之后,这部分未工作的劳动力与婴儿潮一代一起进入退休期。为什么1920年前,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那么慢?为什么1920年之后的50年间,增速又如此之快?保罗·大卫(Paul David)提出了一种假设,他在电力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之间作了一个类比。1987年,诺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曾嘲弄:“我们随处可见计算机时代的影子,但生产率数据却未有提升。”大卫回应道:“再等等”,暗示在重大发明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得见生产率的增长。大卫认为,从爱迪生于1882年在曼哈顿开出珍珠街发电厂,到1920年代早期制造业电气化带来的生产率增速飙升,中间隔了近40年。他认为这一延迟的效应不仅源于发明和完善器械需要时间,而且在于电力价格出现急剧下降。事实证明大卫的类比是有预见性的,他于1990年发表相关文章,1996年至2004年美国综合生产率增速比1972年至1996年飙升了近一倍。然而2004年之后,劳动生产率增速在井喷8年之后终于停止增长,尽管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在此之后的十年内得以普及。相比,1920年代电力对工业效率的刺激则远不止8年。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生产率增速仍然在飙升,创造了如图2显示的年间惊人的平均增长率。我们或许会因此得出,电力革命比计算机革命更重要。此外,1920年之后生产率的高涨并不仅仅依赖于电力,还依赖内燃机。这就不奇怪,1920年之前机动车对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影响微乎甚微,因为在这之前机动车刚刚生产出来。1900年,全美只有8000辆登记过的机动车,而仅仅30年后就有2680万辆,此时美国家庭拥有汽车的比率已经达到89.2%。在一定经济总量中,生产率水平部分取决于员工的工作速度,包括卡车司机和快递员从一地前往另一地的速度。正如1920年代大楼里安装的成千上万部电梯促进了垂直旅游观光,增加了城市的密度,汽车和卡车数量的增长也提高了农田和城市间水平移动的速度。了解了过去之后,我们如何推断未来呢?我们无法预测每一项新发明,的确,即使对那些已经出现的新事物(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和大批小型机器人),它们可能的影响和重要性还有待商榷。但是,我们仍旧能预测到很多事情,例如:婴儿潮一代现在正介于50岁到68岁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准确地根据他们的工作时长,推断出他们中退休人口比例。如果美国高中生在国际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中屡屡排名不佳,那么突然出现高分是不大可能的。如果股票市场持续高涨,我们知道不平等将增长,因为高收入人群更容易在股市中获利。我对“未来经济增长将放缓”的推测遭到一群“技术乐观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他们忽略了过去十年的低生产率增速。相反,他们认为未来将实现更快的生产率增速,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以指数倍增长。一些经济学家并不考虑失控的悲观情绪。经济史学家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写道,“悲观情绪已持续不断地对现代经济世界产生消极的引导,但是我们在身体和精神上比两个世纪前的人们更为富裕”。克洛斯基认为过去两个世纪增长率只有1%,我却认为过去150年间有三个独立的增长率。是的,我们极大地领先于1870年时的人们,但我们进步的速度却变慢了。与一两个世纪前的先人相比,我们想要继续增长,则面临更大的阻碍。
责任编辑:陈诗怀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经济增长
评论(21)
澎湃新闻APP下载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宏观经济
报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将推更审慎政策
来源:新浪财经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月2日讯,2013年12月官方、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均回落,巴克莱最新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央行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推行更加审慎的财政政策。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2013年12月PMI为51.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13年6月以来首次下滑,PMI各项指数出现了普遍下滑。其中,生产指数中止了五个月以来的上升趋势,降到53.9,下滑0.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滑,12月降至52.0,新出口订单继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之后,12月回落0.8个百分点。12月成品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双双下降,而采购指数也同样下滑。这表明由于需求的放缓,企业变得更加谨慎,过去几个月的强劲生产和库存增加可能告一段落。同时,12月生产和企业景气指数降至新低-49.4,反映了企业对近期经济前景的信心下降。与过去几个月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分化表现不同,12月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PMI全线下滑,表明经济势头出现更大范围的放缓。汇丰银行12月制造业PMI预览值也从11月的50.8和10月的50.9降至50.5。报告预计,未来几个月增长将继续放缓,12月经济活动数据进一步放缓,预计中国2013年第四季度GDP增长7.6%(第三季度:7.8%),2013全年增长7.7%(2014年:7.2%)。除了深化改革和解决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等结构性问题的需求之外,报告认为货币、债券和信贷市场的利率上涨导致了融资成本上升,挫伤了企业信心,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预计央行今年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推行更加审慎的财政政策。(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