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tav洗兵牧马湖?

洗兵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胡铨贬谪崖州时,与郡人陈迪功靖江游览胜地,陈建亭至池上,胡铨扁名“洗兵亭”,并题这首诗。以亭名为题作诗,含意希望地方没有兵火之劫,夫下太平。最后面监大海而北望,思归不得归,空惆怅,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洗兵亭作品原文
一带沧波六月凉,洗兵安用挽天塘。
哥舒自愧血灌箭②。子美宜歌苔卧枪③。
玉垒尘清闲擂鼓④,玳筵人好细流觞⑤。
澹庵临水空惆怅⑥,洛浦⑦凌波见未尝。
洗兵亭作品说明
以亭名为题作诗,含意希望地方没有兵火之劫,夫下太平。最后面监大海而北望,思归不得归,空惆怅,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洗兵亭作品注释
① 洗兵亭,《正德琼台志》卷二五:“亭在崖州城西南二里,宋胡铨与郡人陈迪功靖江游,偶得胜地,有池数亩,乃建亭其上,扁曰‘洗兵亭’,取杜甫诗净洗甲兵常不用之义。意谓迪功武人能治安故也。”
② “哥舒”句,哥舒翰,唐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击败吐蕃后,兼河西节度使,封平西王。不久因病居长安家中,安禄山叛变时,起为兵马副元帅,统军二十万,守潼关。因杨国忠猜忌,被逼出战,大败被俘,囚于洛阳,安庆绪兵败撤退时被杀。
③ “子美”句,子美,杜甫字子美。苔卧枪,枪,古代兵器名,亦泛指兵器。诗人认为杜甫应高歌久藏生苔锈的兵器。
④ “玉垒”句,玉垒,这里指军营的高垒。擂鼓,击战鼓。这句大意谓停止战争巳久。
⑤ “玳筵”句,这里意为诗人与陈迪功于亭楼上设宴饮酒。玳,玳瑁楼。《十六国春秋》:“石虎建玳瑁楼,纯用金银装饰,悬五色珠帘。”筵,酒席。觞,向人敬酒或自饮。《吕氏春秋·达郁》:“管仲觞桓公。”
⑥ “澹庵”句,澹庵,胡铨号澹庵。临水,面临亭下的大池,或面临向大海。意谓胡铨登亭面向大海北望思归而感到惆怅。
⑦ 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为洛神出没处。(详见李光《清水池》诗注)
洗兵亭作者简介
胡铨(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建炎二年(1128年)中进士,后任枢密院编修官。宋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金使南下称诏谕江南,他上疏请斩秦桧因而被贬谪新州。之后,他因愤懑填“好事近”词一首,因末句“欲贺巾车归去,有豺狼当道”被新州太守张棣告发,秦桧为此大怒,于1148年再把他流放至吉阳军(今三亚市)谪居海南。八年后,秦桧死,胡铨才得以迁回衡州,孝宗就位,被召任兵部侍郎。宋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逝世,享年78岁,遗著有《胡澹庵文集》。[1]
韩林元 .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 .河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年7月 :第45-46页洗兵马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洗兵马》是大诗人的作品。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所以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辞。此诗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全诗声调回转而宏亮,词句曲折壮丽,有客观描述,有浪漫夸张,极抒喜悦之情,不同于杜诗的“沉郁”风格。同时大量使用对偶句,工整贴切自然;多用典故,精当准确;声韵流转平仄互换,顿挫有致。在选杜诗时,将这首《洗兵马》标榜为杜集中压卷之作。
洗兵马作品原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1]
洗兵马作品注释
诸将:指王李俶、等将士。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河:指黄河。
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胡:指叛将史思明等。
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只剩。
独任:只任用。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
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仙仗:皇帝的仪仗。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
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郭相:郭子仪。
司徒:指检校司徒。
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气:气度。
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
为时出:应运而生。
济时:救济时危。
了:完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
入:指进入皇宫。
正耐:正相称。
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太子的车。
凤辇:天子之车。
问寝:问候起居。
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
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
时:时运。
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
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
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解:懂得。
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
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天河:即银河。
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2]
洗兵马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奔波,往来于鄜州、长安、凤翔间,《述怀》等诗已详言。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希冀早日结束战乱,洗净兵甲永不复用。与此同时,杜甫也以暗喻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的弊政的不满和反感,因此,此诗有着鼓舞和警惕的双重功效。[2]
洗兵马作品鉴赏
洗兵马文学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的明察、尚书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4]
洗兵马历史评价
《》:山谷云:“诗句不凿空强作、对景而生便自佳。”……然此乃众人所同耳,惟杜子美则不然。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喜怒哀乐,不择所遇,一发于诗;盖出口成诗,非作诗也。观此诗闻捷书之作,其喜气乃可掬,真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言戍卒之归休,室家之思忆,叙其喜跃,不嫌于亵。……至于“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虽但叙一时喜庆事,而意乃讽肃宗,所谓主文而谲谏也。“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虽似憎恶武夫,而熟味其言,乃有深意。……子美吐词措意每如此,古今诗人所不及也。山谷晚作《大雅堂记》,谓子美诗好处正在无意而意至。若此诗是已。
《》:老杜七言长篇,句多作对,皆深稳矫健。《洗兵马行》除首尾“攀龙附凤”云云两句不对,“司徒”“尚书”一联稍散异,余无不对者,尤为诸篇之冠。
《》:归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离别》、《洗兵马行》是也。
《》:刘云:悲壮少及(“三年笛里”二句下)。刘云:有气象、有风韵(“青春复随”二句下)。刘云:事外句外,常有余力(“汝等岂知”二句下)。刘云:此篇对律甚严而舂容酝藉。
《》:七言律最宜伟丽,又最忌粗豪,中间豪末千里,乃近体中大关节,不可不知。……老杜“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以和平端雅之调,寓愤郁凄恢之思,古今吉壮句者难及此也。
《》:周珽曰:“苇过”,言易也;“破竹”,喻捷也;“喂肉”,寓刺也;“淇上”二句,见兵未能洗。全篇总是志喜而致戒,题曰《洗兵马》,厌乱思冶其本旨也。蔡绦曰: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盖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强致也。譬之秦武阳,气盖全燕,见秦王则战栗失色;淮南王安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予以谓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意欲卑而语未尝不高,至于罗隐、贯休辈得意偏霸,夸雕逞奇,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乃知天禀自然,有不能易也。陆时雍曰:“攀龙附风”四语,忧深思远,非浅襟所到。
《》:一篇四转韵,一韵十二句,句似排律,自成一体,而笔力矫健,同气老苍,喜跃之象,浮动笔墨间。
《唐诗解》:此肃宗还京之后,子仪收复山东,时少陵为左拾遗作此,以纪中兴之盛,而惜余寇未除,盖有安不忘危之意,……亦作垂拱燕安之秋也。须涤荡余寇,洗甲兵而不用,乃可耳。其后肃宗果怠于政,卒罢汶阳,将士无主,而使思明复猖獗,子美可谓有深虑矣。
《》:朱鹤龄门:中兴大业,全在将相得人。前曰:“独任朔方无限功”,中曰:“幕下复用张子房”,此是一诗眼目。王荆公选工部诗,以此诗压卷,其大旨不过如此。
《茧斋诗谈》:他人古诗用骈句,只为补虚;少陵古诗用骈句,乃有余勇。换韵转笔,陡健如龙腰突起。
《围炉诗话》:《洗兵马》是实赋。
《古欢堂集杂著》:子美为诗学大成,沉郁顿挫,七古之能事毕矣。《洗兵马》一篇,句云“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犹是初唐气格。
《》:平仄相间,对偶整齐,王、李、高、岑,上及唐初,声调如是,乃杜集七古之整丽可法者。至于此诗之作,自是河北屡捷,贼势大蹙,特为工丽之章,用志欣幸,中间略有寄意,全无讥风。
《》:诗共四段,每段平仄相间,备用六韵,此古风变体。
《》:插入四句,尤极抑扬顿宕之致(“已喜皇威”四句下)。王西樵云:气势如春潮三折,排山倒海(“成王功大”六句下)。此及《古柏行》多用偶句,对仗工整,近初唐叫家体。少陵偶一为之,其气骨沉雄,则仍系公本色。唐仲言《洗兵马》一篇,有典有则,雄浑阔大,足称唐《雅》。陶开虞曰:“三年笛里关出月,万国兵前草木风”,雄亮悲壮,恍如江楼闻笛,关塞鸣笳:“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写得收京后春日暄妍,百官忭豫,一种气象在目。
《岘佣说诗》:《洗兵马》对仗既整,音节亦谐,几近初唐四家体;然苍劲之气,时流楮墨,非少陵不能作也。[3]
洗兵马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5]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5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搜韵网[引用日期]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5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马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