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得道佛教所说的心是指什么么

得道高僧:真正相信佛法的人是这样的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成佛作祖,非信难成;变牛变马,非信莫入。信为众善之门,信为众恶之门。世人信心者,误会不少,既云信心,先知心之底蕴,心有何取?是何面目?因何信心?尽世间人,只信一切,从未信自有心。常言信心者,假使被人一问曰:“汝既信心。必知心相,见是何物,请与我看。”言信心者,忽被一问,满口支吾,心尚不知,信从何有?大谬之深,不止今日。
成见某事,爱乐于心,不名信心,只名信事;既云信事,谅以心信,假名信心:此说作不尽意可以,若尽意不可以。唯宗下人所讲的是心、所参的是心、所谈的是心、所用的是心、所迷的是心、所悟的是心,日用中一切时、一切处,皆不离心。至尔直悟性理,心空信寂,遍地尽是心,满空尽是信。信心不二,掷大地于下方;不二信心,搬虚空于上界。学道之人,能信此心者。不亦善哉!
来果禅师,生于1881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后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18岁时割肝救父。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参话头不懈,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皈依,令人称奇。后应邀主持扬州高旻寺,立高旻禅风,兴建寺院,领众30余年。禅师身体魁梧,声音洪亮,仪表威严,性情豪爽。1953年在上海示寂,舍利安奉于高旻寺中。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南怀瑾先生:佛教里的得道是指什么?道在哪里呢?人从哪里来?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
&&首推于&13.05.31
浏览(15415)|回应(0)
南怀瑾先生在《庄子》一书中提到: 道在哪里呢?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菩萨那里,道在你自己那里,“自本自根”,自己本来有的。所谓明师传道,不过是把他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拿着他的经验比着去做,找出得道的道是什么,不是他给你一个什么东西,道不是钞票,钞票给你也会用光的,道不会掉的,是“自本自根”的。这个道在没有天地万有之前,就永远存在了,这才是“存在主义”。“神鬼”,鬼靠什么来迷人呢?就是靠这一点道的灵光,这个“神”是动词不是名词,鬼得了这点道的灵光就更神了,不然就是一个笨鬼。“神帝”,得了这个“神”才可以做上帝,不然就是“下帝”了,那就不行了。“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就是老子观念的发挥,老子讲,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是上古的名称,我们读了《庄子》,再看孔子著《易经"系辞》就知道,“太极”这个名词也非孔子所创,也非庄子所创,是上古老祖宗所传下来的。“太极”这个名词代表宇宙初生那一点那个东西,等于现在讲的物理动能最初的那一下。至于“无极”是我们中国文化后来所造的。老子的徒孙列子的书《列子》上,在“太极”上面创了“无极”“无始”等五个名词。“六极”就是六合,就是空间,东南西北上下。中国过去讲宇宙只用六合,这是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到了秦汉以后,用八方,所谓“八方风雨会中洲”,这是康有为有名的对子。到了佛学进入中国,加成了十方,所谓十方,即四方四隅和上下。“上古”是无始以来,非常古老。这一段用高、深、久、长来形容道。得道之后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这是《大宗师》比较精彩要做结论的地方了。“豨韦氏”是仁王,如果我们研究远古史,学者们都把它拿掉的,在中国古文化里,像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就知道,中国这个民族这个文化有多久呢?已经有几百万年以上了。最初是天皇地皇人皇,人皇以后伏羲才出来画八卦,在这以前都是无文字的。那时我们这个世界跟天人是来往的,人都会飞的,同佛家的说法一样。太阳月亮就像挂在门口的电灯,后来人越来越坏了,这个地越来越离开天了。到现在没有办法,只好用太空船,慢慢地想回去。
人从哪里来?不是猴子不是细菌变的,是从天上下来的,老祖宗下来后,看见地球荒岛一个,很好玩,因为不用吃饭身上有光,飞来飞去的,就在地上流连久了,后来贪吃盐巴,因为别的星球没有,吃了盐巴骨头结实变重了,飞不起来,就留在地球上了,又后也是吃了苹果出了毛病了。但是我们现在认为那些是神话,究竟是不是神话呢?这是一个问题了。譬如说现在的美国同学,找出《山海经》来拚命地研究,结果研究出来在《山海经》上,大禹王治水已经到了美国了,变成有根有据的事情,传说纷纷。岂止宋朝,其实唐朝我们中国都有人到过美国,只是觉得那里荒凉得很,没什么意思。“伏羲氏”画八卦,是得了道的人。道是无形无象的,只是做功夫的方法各有不同,“伏羲氏”得了道,“以气袭母”,以修炼气而成功,长生不死。“维斗得之,终古不忒;”“维斗”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得了道,所以它就坐天体的主宰,指挥天体。我们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过去我们把天体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薇、少微、太微。类似于我们现在讲天文的经纬度。经纬度是西方的划分法。我们把天体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就是把天体星座的范围,划分为二十八个部份,为什么叫“宿”呢?这是指每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东方天上是那一个星座出来,这星座就是“宿”。这出来的星座,每个月不同,每半个月不同,每七天不同,所以分作二十八宿,又分为十二辰,作为时间与天体的关系。过去发现了北斗七星,就是现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际。在夏天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银河,在银河的背面,那七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斗星,把七颗星连起来,象舀水的瓢,古时叫“斗”。现在的天文学,也没有离开我们老祖宗那个原则。整个天体那许多星星,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众星拱卫着它。每到晚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前方,一定有两颗最亮的星,很容易看见,这两颗星叫“招摇”二星,像两个眼睛一样,现在常讲“招摇撞骗”就是出自这里。我们夜观星象,春夏秋冬北斗星斗柄指的方位都不同,在春天指东方,夏天指南方,秋天指西方,,冬天指北方。我们小的时候,这些天文学知识在哪里学的呢?在竹床上学的,夏天夜里在竹床上一躺,一面打蚊子,一面“卧看牵牛织女星”。“日月得知,始古不息。”太阳月亮因为得了道的功能,所以永远挂在天体上。“堪壤”就是泥巴。昆仑山何以那么高呢?是一点一点的泥巴垒积起来的。“冯夷”是什么呢?是水仙,太平洋大西洋的水都归“冯夷”管的。“肩吾”是古代神仙的名字,他得了道永远在高山上活着不会死。由上古到了我们老祖宗黄帝,“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黄帝自得道以后,活到一百一十岁,共计在位时间一百年。后来因修道有成,便在鼎湖白日飞升,上天作神仙的共祖了。鼎湖在安徽黄山上,在鼎湖天上下来一条龙,黄帝骑上龙就上天了,一般干部就抓住龙背龙尾,差一点的,就抓住龙须,跟着飞升,结果龙须断了,落下来变成神仙,所以长生不死。因此,后来就有“攀龙附凤”的术语,用之于君臣风云际会的颂称。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颛顼”是上古的一个帝王的名字,这个帝王得了道,“以处玄宫”;死后做了北极的主宰。“禺强得之,立乎北极”;禺强是神话中管北极深海的神,据说是中国人,所以北极的主权是我们的,将来你们到北极探险,找找他看。“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少光是天的名字,在佛经中“三界天下图”有这个天的名称。“西王母”据说是玉皇大帝的妈妈,永远是二十几岁的样子,她的丈夫在东王宫,他们九年才见一面,都是得了道的人,他们生的儿子玉皇大帝就当中央的主宰。这是中国的神话。你们研究比较宗教,把各种宗教收拢来一研究,会发现天上非常闹热,西方有西方的区域,我们有我们的区域。这些人都得了道,所以能变成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这一班老祖宗,不知道活了多长。至于同我们比较相近的是彭祖,彭祖是可以考证的,据说他是唐尧时候的人,活了八百岁,实际上,如果照《神仙传》上讲,他到现在还在。彭祖是南方楚国湖北一带的人的祖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五伯”就是到春秋战国时期,他还活着。那么上面讲的是出世,你看庄子好像乱扯一阵,把老祖宗神话都拿来了,这些人在社会世间,把国家治好了,功德好事做完了,最后走了。得道了,不生不死。后世就要差一层,得了道当宰相,“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传说”是上古的名宰相,得了道的,因此一统天下,据说传说功成名遂身退,死了以后上天,成了管星宿的神。郭象的注解很多,大家自己去研究。那么,看起来庄子煞费苦心在宣传宗教,像我们现在拿一本《圣经》在街上叫一样,在宣传他的道,叫完之后,他引出一个人。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女偊是女仙,“南伯子葵”问这个女仙,你的年龄非常大,你的颜色像小孩子一样,是什么理由呢?女仙告诉他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又问,道可以学吗?诸位青年同学注意了,南伯子葵他想学道,接着女仙说:“恶!恶可!”道怎么可学呀!你想学道还不够资格,你不是学道的人。“卜梁倚”是古代的一个神仙,他有圣人的才能有圣人的聪明,有学道的智慧,可以做哲学家,可以讲理论,却没有道的资格,我呢,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
所以,要出世同入世合一,那就是佛家讲的十地以上的大菩萨,道家讲得了大道的人做得到,不能只能走一边,不能两边兼得。女仙讲,“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换句话说,孔子有“圣人之才”,恐怕还没有“圣人之道”,庄子呢,有“圣人之道”又无“圣人之才”,所以始终在农林公司当管理员过了一辈子。大家对这一段话要注意,我们先不讲道,有些人道德也好学问也好,不一定有那个才能,叫他做事,却是“窝”字号的,“窝”字号者,不能做事之窝囊也;有些人办事做事真是能干,却没有学问,连签名都签不好,但道德你就不要问了。古代帝王要用手下人的才能的时候,就不用他的道德,所以高明的皇帝很放手,他贪污也好,乱七八糟也好,装着看不见,贪污多了犯了罪,把他满门抄斩财产充公,等于拿给他过手一下,还不是全部回来,搞了半天都是给我收藏。一个人才干,道德,学问三者兼备的,几乎没有,有的话,那就不得了,那就得道了。也可以讲,有人有“圣人之才”,什么道家佛家新旧约全书等,都讲得通,学问很好,但修道不一定成功,有些人得了道了,你叫他弘法传道,他一句也讲不出来的,那时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不能兼备。这都是庄子讲的真话。“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女仙讲,像卜梁倚这个人嘛,有“圣人之才”却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我来教教他,取长补短,二个人的本事合在一起,也可以得道。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犹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所以有“圣人之道”的人,找一个具备“圣人之才”的学生,然后传道给他,他一学,会成功,不然就很难。像卜梁倚有圣人的才能,也就是说是块材料,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来教他勉强会成功,但却很辛苦,教了他三天。古人教了三天就已经厌烦死了,我们教了多少年还在教,你看多痛苦!三天后卜梁倚能“外天下”,那个空的境界超过了宇宙,宇宙都在他那个道之中。时间空间身体都忘掉了。还不够,女仙又给他打了一个七,七天后能“外物”,不被物理环境所束缚了。因为得了道,还是没有脱开物理的环境,风寒暑湿感冒生命逃脱不开,外物的境界还要侵袭你的,等到“外物”了,才叫跳出三界外了,但还在五行中。女仙又守了他九天,才“外生”了了生死。了生死后才“朝彻”,“朝彻”就是大彻大悟了,“朝”是早上太阳出来了,光明普照之意。大彻大悟以后还要修吗?还要修,还要“见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孤零零的,把道找到了。“见独”以后,“而后能无古今”,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古今,而能入于不死不生。”————————————————————————————————————得了道的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始终不用。所以有些人学庄子学坏了,我过去看老一辈的朋友,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大几倍,学问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辈子喝酒,优哉悠哉,我问他们:“为什么世界这么乱,不出来做一番事业?”他们说:“你不晓得,我学了庄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那时年青,很喜欢跟这些老朋友开玩笑,我就叫他们外号,《水游传》上智多星吴用,“无用”。庄子的道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不用而寓诸庸。”怎么叫做“庸”呢?“庸”就是“用”的意思,庄子说“庸也者,用也。”把《庄子》内七篇搞通了,就明白庄子并非是主张完全不用,还是用,用而恰当,用而适可,他下面就有“用”字的解释:“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所以《中庸》的来源差不多也有这个意思。在庄子那个时代,变乱到了极点,那个时候人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处乱世之间,慢慢会逃避现实,人容易变成“乡原”。然而现实逃不逃得开?人是逃不开现实的,只有想办法,善于用现实,而不被现实所用,用得好,就是庄子所讲这个“庸”,用得不好,就变成乡原。乡原看起来样样都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现在的说法是所谓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而他本身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也很规矩,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一个定论时,他却没有定论,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所以孔子最看不起“乡原”,认为“乡原者,德之贼也。”庄子所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说,只有通了道的人,得这个“用”,中庸之“用”的作用。庄子这一段,关于逻辑论辩而讲到是非、成败,我们不要给他这一段骗过去了。什么叫“不用而寓诸庸”呢?“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换句话,“庸”不是庸庸碌碌,也不是后世所讲的笨人叫做庸人,而是高度的智慧,最高的智慧到了极点,看起来很平常,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南怀瑾老先生又说:你们以为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真是莫名其妙!口口声声求法渡众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凡事皆可悟道,不一定非要拜师打坐吃斋念经,扫大街扫一辈子也能扫出个佛来。其实禅在生活中。安心做事不起妄念,不负天地鬼神即可。做坚强乐观的人才是正道。成就并不重要,重要在面对任何事都能保持的那份平常心,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即可。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孩子被绑在父亲腰间,骑摩托车400多公里跋涉回家。
得知儿子即将与她团聚,老人感动的泣不成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们常常在报刊网络之中看到“金刚不坏之身”这一词,很多人以为是指一个人的功夫好,有内力,身体像铜墙铁壁一样,即便是死后,身体也不腐坏。是这样的吗?在丁福保编纂的《佛学大辞典》一书中:“佛教术语,‘佛身也。’ ”《涅经》曰: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心地观经》:不如代父母及众生修菩萨行,当得金刚不坏之身,还来三界救度父母。《宝积经》五十二曰: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之身,不坏之身,坚固之身。理趣释曰:常以大慈甲胄而自庄严,获得如金刚不坏法身。这里说的“金刚不坏之身”即是修成正果之后的“佛身”。
  那么,为何叫“金刚不坏之身”呢? “金刚”即金刚石,是一种极为坚固的矿物,佛经上或用来比喻佛的“法身”。如《大宝积经》卷五二:“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又如《涅经》卷三:“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后亦用为典故。如南朝梁?沈约《谢示华严缨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又如唐?广宣《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初传宝诀长生术,已证金刚不坏身。”由此来看,“金刚不坏之身”源于佛教,是佛教中的专有名词。
  实际上,在中国“金刚不坏之身”这一词的由来与一位佛门高僧有关。那位高僧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汉人和尚”的朱士行。
  朱士行,颖川(今河南许昌市)人。少年出家为僧,但未受戒。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建立戒坛,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朱士行正在洛阳,立志学佛,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汉土第一个出家沙门。他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人和尚,也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前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为秉承佛教“上弘佛法,下化众生”的理念,朱士行一直留在于阗传法,直到圆寂,其间一直没有回到故乡。据说在他圆寂后,当地人按照西域荼毗法焚烧他的遗体时,“柴薪灰尽,遗体不损”,人们为之称奇。当时,一位高僧合十诵念道:“汝果得道,身自当灭迹,何必如此惊世。”旋即,他的遗体闻声而化。“金刚不坏之身”也就由此而来。
  行愿文化传承中心
  行愿文化传承中心公益传播佛教传统文化,是把正信兄和ΨW有r值J同有兴趣的朋友M起恚峁┖芏嗲寰坏姆鹧嘉摹⑹悠底柿霞盎ザ安斡氲钠教āD谌莅ǚ鸾袒疃辈ァ⒋蟮陆簿辈ァ⒎鸾逃笆拥悴ァ⒎鹧е丁⒎鸾桃帐酢⒒ザ厶场㈧蕖⑾呦禄疃取M币蚕M蟮虏涣叽徒獭⒎ㄊ餐ㄉ栉ふ飧銎教āDo本迦牟尼佛!南o}慈氏菩_摩X_!Y玄奘三藏法!我等c生,皆共成佛道!
  行愿文化传承中心微信公众号:XYWHCCZX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专注于宗教事业文化的传播,弘扬传统文化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道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