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一个人如何修行佛法法应该怎么发心,发什么心

学佛应该怎么发心--佛法在世间--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学佛应该怎么发心
问:阿弥陀佛!师兄您好!最近看你分享和听录音的时候,经常听到您说“发心不正”、“发心不净”的警语。作为学佛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发心才对? 答:阿弥陀佛!随喜菩萨提出的问题,这句话最近的确经常说,只要肯在这个话题上进行反思的师兄,都会受到利益。“发心”的“发”字,是“打开”的意思,发心也就是打开心门。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们的发心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到超市去买菜,一堆的西红柿,有人挑大的,有人挑小的;有人挑红的,有人挑粉红的;有人挑熟的,有人挑生的。都是西红柿,都是人在挑选,但结果不太一样。还比如:走在大街上的行人很多,忽然有位行人摔倒了,一定有人会停下脚步看这个摔倒的人,因为行人的发心不一样,所以言行就会截然不同。有人去帮忙,也有人躲在一边看热闹…… 面对一切人事物,你发的是自私自自利的心,还是斤斤计较的心?是利他无我的心,还是有我无他的心?发心不一样,果报就不一样。面对名利色,凡夫的发心是拼命追求;恶道众生是不惜一切代价,伤天害理为自己谋求;声闻、缘觉是看到名利色如毒蛇猛兽;菩萨看破其虚妄性而不染着;诸佛菩萨则视如瓦砾、过隙尘、敝履。立场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因地不同,果报也自然不同。 由此,佛弟子的发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面对一切人事物时,打开的是菩提心,流露出来的就是利益人民的智慧,智慧无大无小,因其利他无我的真心实意而净化一切,感化一切。所以历代高僧大德都反复强调——“不发菩提心,一切所作善事皆属魔业”,“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末法时期的人们,学佛的因由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类:生病、婚姻问题、事业不顺利、遭受到打击、心理压力过大,还有就是求升官、求发财、求孩子考学、求延寿……不但为活着的人求,还要为故去的人求。求的五花八门,求的千奇百怪。做贼的求佛菩萨保佑,别失手被抓;抓贼的求佛菩萨保佑,将盗贼抓捕归案……这些学佛的发心都不正、不净。 问:阿弥陀佛!老师,末学明白了,学佛人遇到烦恼的时候,念念为众生的心,就是正、就是净了,对吗? 答:沾边了!“净”是动词,不是名词,无论遇到什么人事物,能够净化人心,心净一切净。比如:念阿弥陀佛,就是要做阿弥陀佛的继承者,不是等着佛菩萨建好一个净土请我们这些业障凡夫去住,而是要以我们的正知正见、辛勤无私地付出,打造一个极乐世界。无论和什么样的众生接触,引导他们入佛知见,永住净乐无烦恼的境界中。这样的发心成为净。“正”字是由“止”和“一”组成的,遇到烦恼了,知道止,不继续迷惑下去。知道人我一体,因果不二,不排斥、不生妄心。学会照镜子,见业消业,自净其意。解未解者,度未度者。自己迷惑的时候,发愿提升思想觉悟,一心忆念十方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救拔之恩;此心与佛菩萨境界相同,自然无疑不解;自己能够解开种种烦恼和疑惑了,看到别人烦恼疑惑时,慈悲心生出来的就是把众生引上觉悟的清净法行。反之,在众生迷惑颠倒错患的面前,借此机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心中有没有相同的问题,惭愧、忏悔、拔根、发愿…… 真正的清净心不会沾染众生表相的善与恶、是与非。自心觉悟叫自度,帮助众生觉悟叫度人。又因人我一体,心不住相,心外也就无众生可度了。环境也净,心也净,“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如此,心不会有任何希求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可以说:遇事发菩提心,打开的就是智慧门。遇事发贪嗔痴心,打开的就是三恶道的门。只有发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跪在佛像前求名求利,求了半天至多是福报,就算侥幸求来了,无一不是下一个苦的因,与解脱成佛没有任何关系。学佛十几年、几十年,不能觉悟成佛,那怎么可以称得上学佛呢?至多也是混子、佛油子。混子也好,油子也罢,耽误的是百千万劫难得的人身,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呜呼,快些清醒过来吧!诸佛菩萨不稀罕我们的鲜花水果;快些清醒过来吧!诸佛菩萨不稀罕我们的磕头跪拜;快些清醒过来吧!诸佛菩萨不需要我们的歌功颂德。释迦牟尼佛的本怀就是:“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问:末学惭愧,自己就是因为夫妻不和,烦恼得要命,才入佛门的。末学还想利用学佛来控制老公,内心真太肮脏了。五体投地跪拜释迦佛祖。末学惭愧,无地自容了! 答:阿弥陀佛!你把学佛当成万金油了,想让佛法为你自己服务,恰恰是跟学佛觉悟相反的迷惑颠倒呀!因为你不认识自己的心,当然也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心,所以只能迷心外见。夫妻不和是两个心拧不到一起了,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还能控制别人吗?这样的发心,招致而来的只能是更大的烦恼。佛菩萨要是能保佑你这样狭隘自私的愿望,那佛的境界还能叫净土吗?你的心是只能满足自己,同样他想的也是只能满足他自己,半斤对八两,针尖对麦芒。脏心拧不到一起,两个脏心,就是更大的脏。只有双方捧出来的都是真心,不管你怎么对我,我的真心不变。真心对真心,远隔千山万水,就算生死也不能隔断真心。 问:阿弥陀佛!惭愧,惭愧,末学已经认识到当初的发心多丑陋了。这样的发心与成佛还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尊敬的老师,可是我周围很多的学佛人,都是带着各种想法入佛门的。大伙都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答:阿弥陀佛!话没有错,凡夫知见迷惑不解真实义。那要看是为了众生求觉悟,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大求名利色私欲了。为了一切众生的觉悟而求,那叫菩提大愿。古贤屈原: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是求,但求的不是名利色,求的不是贪嗔痴,求的是觉悟真理。佛氏门中,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即是佛。魔氏门中,一念相应一念魔,念念相应即成魔。五浊恶世,染着多、欲望重,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觉悟离不开这些土壤。是与染着、欲望一道烂下去,还是从中出离呢?要想出离别无他法,只有发起无上觉悟的菩提心。就像《妙法莲华经》中八岁龙女成佛于刹那的启示。 问:末学也有疑问,龙女为什么能一念就成就了,我们就不能呢? 答:阿弥陀佛!问得好!十多年前有几位佛友发心出家修行,大家都羡慕极了,热情相送。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送,我写了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未识宝珠龙女魂”。断定他们只是一时激情,不久还会回来的。八岁龙女之所以成佛,是她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利益。传说龙颌下宝珠是其命根子,一旦放弃就会死掉了,龙女能把宝珠奉献出来,这是看破生死的大智慧,她敢于放弃对自我的捍卫和执着。凡夫可以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跟别人玩命,为了保自己的命,可以出卖别人性命,就因为看不破而贪生怕死。我们有许多共产党员,为了保住别人的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有多少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毅然决然举起自己的拳头,宣誓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让无钱无势、受剥削、受压迫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这就是龙女成佛的魂!这个思想境界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心心相印,无一不成佛!发菩提心真的太重要了。 问:是这样,发菩提心太重要了。 &答:毛主席说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每次想起这句教导,心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万物为一体,魔王是千方百计迷惑我们,让我们想方设法突出自己;真正的智者,会让我们回归万物为一体的一体当中,只有回归到这个境界中了,我们才能彻底解脱而得自在。学佛打开心门就打开了心量,若只凭自己的好恶,挑三拣四,排斥这个,追求那个。何来心包太虚?戴着有色眼镜,着相分别,学了半天,没有学到佛菩萨的心量,反倒学会偏见和执着了。这样伪劣的心能与十方三世佛菩萨感应吗?师父明明教导我们:要依四依法。因为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正修行路。有人却说:除了师父的,谁的也不能听,听别人的就是叛徒。请问:这话是哪部经典里的?你自己邪知邪见的本身,你就是师父的叛徒,就是释迦佛的叛徒。因为师父怕弟子们好分别,所以说的很清楚:就算是魔王来给你讲正法,你也应该恭敬学习。 任何的高僧大德讲的都是释迦佛祖揭示出来的真理,真理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真理的宣传者、实践者、弘扬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死轮回中,龙女发心发愿所做的也就是将自己身心化为明灯,照亮一切众生心中的黑暗,为一切众生早日脱离苦海而甘为火炬。 学佛就是学习诸佛菩萨的大智慧,先要学会观察——什么人什么心,什么心就说什么话,真假立现;是净化人心,还是污染人心,泾渭分明。假菩萨心中有执着无愿力,嘴善心恶。真菩萨的心无量无边,既有涵盖宇宙万物之气魄,又有甘为孺子牛的快乐。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笑口常开居士
原名马建华。学佛二十余年,十几年前已翻译《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大般涅槃经》等大乘经典,并留有近百万字的珍贵手稿。她对佛经的义理信手拈来、融会贯通,讲经说法直指人心、不离自性,把佛法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当今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力倡六祖惠能大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人间佛教务实精神!马老师在全国的道场及寺院参学讲解经典数百场,闻法受益之人不计其数。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发心】_发心是什么意思_如何发心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发心】发心是什么意思?如何发心?
发表时间:
作者:未知
  发心,词汇。人忘失,轻则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心。由于我们每个人在动机里所存储的意念不一样,发心也可以分很多种,包括虚荣心的发心、颠倒发心、自私的发心和为利益大众之发心。
发什么心?
  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劝人要发心,发心很重要。发心不是佛教徒的专利,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心,比方说:我们发心吃饭,饭菜会特别甜美;发心睡觉,觉会睡得很安稳;做事更要发心,发心便不畏艰难辛苦。所以心一发,无事不成。但要发什么心呢?
  一、发慈悲心,人我无间:
  佛教讲「大慈,同体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必能不分亲疏地照顾到周遭的人,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达到人我无间。
  二、发信愿心,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之一。我们,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发心立愿,我们要常跟随善知识、老师、大德们学习,有一份发心必有一番成就。
  三、发菩提心,上弘下化:
  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的一种愿心。这是学佛的人都应该发的大心,能发菩提心,必能进趣。
  四、发心,扩大完成:
  所谓无我,并不是指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无我是说我们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将别人看成与自己一样,为了完成大我,而可以牺牲小我。能够发无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众,融入团体,那么大众就是我,团体就是我。所以无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
如何发心?
  发心,就是立志,就是发愿。发心是动力,无论什么机器都要讲究它的动力有多少,我们每一个人所发的心有多大,它的动力就有多大。如何发心呢?
  一、耻有所不知的发心:
  惭愧自己有很多不知道,比方说很多的科技常识我不知道,很多的文学典故我不懂,很多的哲学理论我不明白,甚至于做人处事的道理,我都不健全,因而感到惭愧,感到可耻。因为耻于自己不知道,才会激励自己发心学习。所以要广学多闻,要博览一切常识,不会驾驶的就去学开车,不会计算机的就去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不会记帐的就去学习会计帐目,不会音乐唱歌的就去学习各种乐器等。
  二、耻有所不能的发心:
  惭愧自己有很多不能,譬如我做事不周全,我教书不能尽职,我领导人不尽。惭愧自己的无能,因此要发心,增强自己的能力,以便能担当负责。
  三、耻有所不净的发心:
  惭愧自己的心地不清净,心里常常充满贪_,常常有侵犯别人的意念,常常心怀阴谋诡计,充满种种贪欲等。因此,要发心来改善自己、净化自己。
  四、耻有所不善的发心:
  惭愧自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譬如没有尽力去做善事,所以今后要多发心多做一点善事,多自己的钱财,多带给别人。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真,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
  (3)。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道者不可须臾离也,与求学一样,不进则退。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魔所摄持,故无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头六臂之谓,凡是被烦恼障碍所摄即谓之魔。例如对于某人特别喜欢,勤加慈爱,但无菩提心,待来生可能同他变成眷属;如有菩提心,对于某人只有慈悲而无,即不著相。菩提心如同一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俨然实现,但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即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如心中不清净,即是为自己找麻烦。
  △经云:&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众生有苦难,去救度他,不过救其一时之急,是与善行而非菩提心;度其出,了,才算是发大悲心。
  △若发菩提心,一生能成就。发不发的行相(缘境的时候,心上现起一种了境的相貌,名曰行相),很容易分别。发菩提心者,我相就没有了;若还有四相,就是还没有发菩提心。经中说;&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可以证明。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发菩提心,佛菩萨会自动来加被的。
  △学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圣同居土,也要发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学佛必须是大乘。牺牲自己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受苦受难也情愿。幼稚园的菩萨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众生为己任,但此心还是发得太小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众生都要度,虽一时办不到,但不能无此愿,有此愿,终有达到之一日。如果处处为自己打算,连二乘人都不如。
  △学佛必须发大心,万万不可有倚赖心,要有独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杰都是由无依无靠的环境中起来的。佛所说的,依靠,是教众生依照佛的教训,自行起修,不是依赖佛菩萨赐予什么。
  △行菩萨道的人应常常发愿无有间断,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常发大愿,应观法界性,一切造,如常发大愿即不会懈怠,愿为行之先导,所以大愿必须常常发。
  △菩萨是表法门的,文殊大智、普贤大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合四大菩萨之大愿即是佛之大愿,所以学佛无论那一种愿都要,否则不能圆满。
  △开必须要发大慈大悲心,悲心一发,智慧即开了,也是消最有效的办法。在理上讲,众生都是佛,因众生皆有,性体相同;既属相同,见众生受苦即等于自己受苦。须知整个法界就是自己一个人,没有相当定功的人大概不容易体悟到此中的义趣。但是无论何人均会作梦,梦中山河大地、人物全是自己心中变现出来的,一旦醒悟,在梦中随便拈一法无非是自己心的一部分;我们何尝不是一场大梦,真如本性迷了,十法界依正全是自己真性中所现之物。常作如是观,即能生起同体大悲心。
  △你要是念念祝愿一切众生快乐,你自己一定健康快乐;你要是祝愿他人深入、智慧如海,佛菩萨的大法与事业一定会传给你。
  △求生西方,不是为自了,原为度众生,方与弥陀本愿相合。修正为满此大愿,若仅仅求生,恐品位不高,不能满愿。
  △世人,其目的不过求名利、求。但行之数年毫无效果,反而境遇愈蹇,便以为佛菩萨不灵,乃灰心放弃学佛之愿。&&此实最可怜悯之人。要知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了生死是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况其他!果能发大心,与佛菩萨之心愿相合,自然蒙佛加被,有愿必成。
  △佛是无所住而住。住在一个地方,心量境界就限于一个地方,有界限、有范围,等于一个圈套就跳不出去了。如不将心量拓展,死守一处,无法开悟。佛菩萨常游十方是愿力,我们常游六道是业力,假如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我们就是乘愿再来的人。愿力大过业力是菩萨,业力大过愿力是凡夫,愈往下去,业愈大愿愈小。
  △佛的大谓之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行于生死中是大悲心,佛菩萨住在六道之中,与凡夫一样。大乘学人接受佛的开示要作菩萨,其愿力心力超过业力,即可转变境界,由起就是乘愿而来的菩萨。来去清清楚楚的人是大菩萨,大菩萨照顾小菩萨,小菩萨有隔阴之迷,经大菩萨一点破,恍然大悟,其愿力再超过业力,又是一个再来的人。转凡成圣就在此时,不要等来生。
&&-&&星云大师
&&-&&圆因法师
&&-&&蔡礼旭
&&-&&证严法师
&&-&&达真堪布
&&-&&虚云法师
&&-&&大寂尼师
&&-&&星云大师
&&-&&海涛法师
&&-&&日宗仁波切
&&-&&达真堪布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乘佛法如何修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