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失败后到七年战争前一战奥斯曼帝国军队在世界什么档

历史-欧洲-欧洲何以没能征服世界?
欧洲何以没能征服世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高凌/文
菲利普·霍夫曼的《欧洲何以征服世界?》推出中文版,仅就标题而言作者写了看起来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一本书。但是宏大的标题之后,其实是一本相当小心翼翼的书。作者认为,火器的持续发展是欧洲军事优势的根本,同时以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解释了欧洲何以在火器方面获得这种持续的发展。
但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们更关心的其实是标题里那个问题:菲利普·霍夫曼一开始就强调的1900年代欧洲的绝对优势,但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即使在1900年代也还存在几个独立国家,甚至有日本这样一个近代列强,投身火器锦标赛并在火药技术上取得优势的欧洲为什么没能征服整个世界?或者说面对在火器锦标赛中不断进步的欧洲,我们何以幸免?
欧洲的火器优势与东方太平盛世
在火器技术上欧洲人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领先了。虽然中国是火药公认的发明者,但是日本的枪炮是从欧洲引入的,到16世纪中国也开始从欧洲进口枪炮,甚至向传教士学习军事技术。欧洲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1683年哈布斯堡王朝及其盟友在维也纳城下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成了奥斯曼帝国持续扩张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十几年间,哈布斯堡就成功地从奥斯曼人手中收入了大部分被占领的匈牙利领土。而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比维也纳之围还要早,1676年俄国军队渡过第聂伯河,揭开了此后两百多年间、多达十次的俄土战争的序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虽然奥斯曼帝国偶有获胜,但是领土却持续缩水。与此同时,俄国还在西伯利亚、远东甚至北美持续扩张。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虽然到1613年才在印度第一次建立贸易据点,但是随着1689年获取加尔各答,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开始迅速膨胀,到1760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已经成功地攻陷法国在印度的据点本地治里,永久性地将法国驱逐出印度,在印度建立起英国的霸权。
但是与欧洲强国在东欧、印度、西伯利亚和美洲高歌猛进地持续扩张相比,在中国和日本,欧洲人的威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日本从1616年到1641年连续发布《锁国令》,先后断绝了和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外交与贸易,只与中国和荷兰保持贸易往来,而且荷兰商人被强制迁往长崎的出岛,且没有招致任何报复。在中国,郑成功1661年成功的从荷兰人手中夺回了台湾,荷兰虽然组织了反攻,甚至一度攻占了基隆,但最终却在1668年撤走。在北方,中国在雅克萨之战中挫败了俄国,并最终在1689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此后的将近两个世纪里,除了澳门的葡萄牙人和长崎“出岛”上形同囚犯的荷兰人,欧洲各国在中国和日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菲利普·霍夫曼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依然非常小心谨慎的局限在军事技术的范围之内。他指出,日本自“应仁之乱”以后的长期混战,赋予了日本以类似于欧洲的社会条件,中国王朝因为面对北方民族的入侵,也加大了军事投入,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日两国的军事技术都效法欧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无法解释另一个问题——欧洲人的扩张,在十七、十八世纪不仅仅在日本是低潮期,在原始的非洲也一样是个低潮期。如果说“海禁”的清和“锁国”的江户幕府,是中日两国的“百年迷梦”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非洲除了少数奴隶贸易据点和航海补给基地以外,欧洲强国也没有在非洲进行大规模扩张。
显然,欧洲的这种“厚此薄彼”的征服态度,不能单纯的用军事技术这个理由来解释。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后形成的欧洲人的殖民,显然是围绕国际贸易进行的。其中,首要的贸易无疑是香料贸易。因为在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以前,国际贸易的可选择商品是不多的,必须保质期够长,单位体积货值够高,才能成为长途贸易的交易对象。香料无遗是最适合的,而香料的产地和集散地则在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地理大发现的另一个结果是美洲白银,贵金属无遗也是适合长途贸易的商品。但是大量白银流入欧洲的结果是让欧洲银价暴跌,所以欧洲国际贸易的重要目标就是找到银价比较坚挺的市场。而大量使用白银的奥斯曼帝国和中国就成为美洲白银流入的最佳选择。除了美洲白银之外,日本在16世纪也发现了巨大的金银矿,由于引入了欧洲提纯法,日本的白银纯度比中国高,只要把日本的白银运到中国再重铸,就可以获利。所以欧洲商人才会积极的投身远东贸易。但是银币的币值也好,银锭的纯度也好,都是建立在政府控制的基础上,所以除了获取某些贸易据点之外,欧洲在中国和日本并没有建立直接统治的必要,建立直接统治也不能带来更多的好处。
所以,在这个阶段,欧洲的火器优势被引向对欧洲有直接威胁的奥斯曼帝国、对英国来说直接统治更有利可图的印度去了。随着幕府的“锁国令”和对日本金银纯度的控制,远东贸易的利润在下降,欧洲殖民者对远东的兴趣也在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十六世纪已经取得火器技术优势的欧洲在十七、十八世纪里不但没有在中国、日本采取征服政策,甚至在非洲也没有积极扩张的原因。
世界帝国的k线图
在历史上,海外殖民地和广阔的海外领土甚至世界帝国到底有多大价值?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与本文的主题直接相关,那就是欧洲人投身于锦标赛般的火器竞争当中所获得的军事技术优势,是用来获取海外领土比较划算呢还是用来夺取欧洲领土比较划算。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拥有三个世纪以上的火器技术优势,具备了征服世界的能力,却没有征服世界。
遗憾的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直接依据却并不多。其中一个比较好的事例是“七年战争”。在“七年战争”中,英国联合普鲁士投入一场针对法俄奥三国的漫长战争,在战争结束要缔结和约的时候,英国首先派往法国的使节布特伯爵约翰-斯图尔特表示,印度是没得商量的,但是其他殖民地可以商量一下。他让法国人自己选是要法属加拿大呢,还是要加勒比海的两个糖岛。如果法国人要加勒比海的糖岛,那就得割让加拿大,反之亦然。法国人纠结再三,还是选择了糖岛。在随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中,法国人割让了法属加拿大,而英国人归还了被占领的法属加勒比岛屿。但是这一条款在英国引发激烈抗议。人们纷纷指责首相不够强硬。
另一个比较的机会是,“七年战争”中英国人夺取了法属加拿大,而英国的盟友普鲁士并没有夺取什么新领地;但是,却保障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夺取的西里西亚。腓特烈二世因此而得到了“大帝”的称号。而获取法属加拿大的条约,是约翰-斯图尔特首相靠贿赂议员才勉强得到议会批准的。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法属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糖岛”至少在英国人眼中是差不多的,而法国人权衡再三选择了“糖岛”,说明对法国经济来说,得到糖比从法属加拿大弄到皮毛更重要;而从布特勋爵和腓特烈大帝在评价上的天差地别可以看出,不管是“糖岛”还是法属加拿大,都远不如西里西亚。
殖民地在历史上的价值,是不能以今天的价值来衡量的。如前所述,在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以前,殖民地对母国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大,但因为欧洲各国持续性的投身于军事竞争,要保卫这些殖民地的成本却很高。没有近代的轮船、铁路,殖民地产品中只有金银、香料、糖、皮毛、谷物这些东西可以被运回本土。而金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时代,如果大量流入,直接的结果就是金融紊乱;谷物虽然可以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同时又会直接冲击掌握着欧洲国家权力的地产贵族的利益。所以除了少数情况下,比如英属印度或者加勒比海上遍布强制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的“糖岛”以外,很多殖民地的性价比并不高,而宗主国也并不在乎。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实际上并不受重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理解英国何以坐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独立。如果说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法国干预才得以取胜,那么第二次独立战争当中,英国已经在1814年战胜了法国,在一边倒的优势之下,英国为什么要跟美国缔结《根特条约》而不是对美国采取坚决的征服政策呢?因为北美殖民地的性价比不高是一种重要原因,继续战争所需要的花费远超征服这个北美国家所能获得好处。
如果这些例子都太过于虚无的话,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个用货币量化的例子,那就是路易斯安那。由于法兰西共和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取了路易斯安那,美国希望以一千多万法郎的价格买下新奥尔良,但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塔列朗突然问美国代表,“整个路易斯安那你们能给多少钱?”这笔钱最终确定为八千万法郎。1803年的八千万法郎是什么概念呢?1805年的《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给拿破仑的赔款是四千五百万法郎,1807年《提尔希特和约》普鲁士给拿破仑的赔款是一亿法郎。而1815年当拿破仑最终在滑铁卢战败的时候,根据《第二次巴黎和约》法国需要向四强支付的赔款是7亿法郎。
竞争的得与失
欧洲在军事装备方面持续的竞争,促使欧洲的火器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在三个多世纪里保持了自己的优势,为征服世界创造了可能。菲利普·霍夫曼用锦标赛模型解释了这种竞争导致进步的方式。但是欧洲并不是一个整体,欧洲列强之间持续不断的竞争,也并不仅仅发生在欧洲。这就解释了欧洲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何以表现的三心二意,甚至呈现出波峰与波谷。
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扩张围绕着利润最高的香料和金银进行。并随着利润的下降而进入低潮。这就给中国和日本的“两百年迷梦”提供了窗口期。进入十九世纪殖民地的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攀升,铁路、轮船、船用冷藏库的发明,让殖民地的价值为之一变。农产品之外、肉类、甚至乳制品都开始流向欧洲市场。殖民地从“如果不是怕被人捡走很多东西我们原本都可以抛弃”的鸡肋,变成了真正的“王冠上的明珠”,但竞争也随之升级。近代的帝国主义时期开始了。
中国、日本、非洲、大洋洲这些原本被冷落的地方,被迅速的卷入欧洲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尤其是在非洲,“法绍达危机”里的一支法国探险队就可能导致英法全面战争。而“摩洛哥危机”中,法国外交部长的强硬态度就险些导致法德战争。海外领地的风险,也随着海外领地的升值一起陡然上升。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十九世纪里,欧洲强国在“征服世界”这个问题上一如既往的三心二意。视印度为外交利益核心的英国,却在印度门户的南非和埃及问题上摇摆不定,尤其是埃及,甚至弄到每一个欧洲强国都可以在埃及问题上给英国出难题的地步。
欧洲列强持续不断的锦标赛式竞争,是欧洲优势的根源,这一点作者在其著作中用非常有说服力的数学模型作出了解释。但是也正因为这种锦标赛式竞争,让欧洲列强在历史上的扩张中彼此牵制,互相掣肘。当挑战的威胁小的时候利益也小,而当利益大的时候挑战也大。欧洲自身的长期竞争,是其得以在三个多世纪里保持军事技术优势的根源,而也正因为其长期竞争的局面使得欧洲无法利用其保持了三个多世纪的军事技术优势真正征服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美国参和的乱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战争统计.doc 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近年来美国参与的乱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战争统计1.印第安人战争l622-1890年参战各方:印第安人部族(土著居民)?? ???????欧洲移民??? ??????美利坚合众国军队移民和美国发动战争的动机:开拓移民领地;保护移民不受印第安人袭击持续时间:过程::詹姆斯敦之战,弗吉尼亚1637:印第安佩科特族入之战,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 :纽约、新泽西之战??? ??1676:培根起事,弗吉尼亚??? ??:&菲利普斯王之战&,马萨诸塞和罗得岛??? ??:&威廉王之战&,第一次英法殖民战争,若干印第安部族参与??? ??:&安妮女王之战&,第二次英法殖民战争???
:&乔治王之战&,第三次英法殖民战争???
:大草地战役??? ??:法国一印第安人战争,即&七年战争&,第四次英法殖民战争??? ??1763:《巴黎和约》:法国、西班牙败北,将北美殖民领地让与英国???
:许多印第安部族被驱赶过俄亥俄河???
1794.8:法伦廷贝斯之战????? :普洛菲茨敦(先知镇)之战???
:霍斯舒本德之战????? 1817: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佛罗里达。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 :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强迫所有印第安人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佛罗里达????? :苏族人之战,为反抗移民和强制迁移、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 18766.25:小比格霍恩战役????? :翁迪德尼之战:印第安人反抗移民的武装起义结束结局:印第安人被驱赶到今日的218个指定居留地(保留地)移民遍及整个大陆1975: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自我决断法案》参战人数:确切数字难以统计牺牲人数:不可能有详细数字;粗略估计,在北美移民过程中,有数百万印第安人被杀死或被驱逐出境。同样,估计在印第安人战争中,有超过10万移民被打死。2.美国独立战争l776-1783年参战各方:美利坚合众国??? ???1776年7月起,法国参战??? ???1779年4月起,作为法国同盟国的西班牙参战??? 1780年9月起,荷兰参战??? ??????英国美国《独立宣言》及由此而开战的动机:母国英国造成的13个美洲殖民地的经济弱势和高额赋税??? l 3个殖民地独立的决心????
主张殖民地的权利和自由持续时间:82年11月草签和约)过程::美利坚民兵与列克士敦的英国士兵之间爆发战争??? ??: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 ??: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13个殖民地与英王室脱离国家关系??? ??:大陆会议接受《独立宣言》??? ??:美国人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首次胜利??? ??1778.2:与法国结盟,法国从此加入了反对英国的战争??? :约克敦决定性的战役;康沃斯将军的部队放下武器请降??? :《巴黎和约》签订结局:日,《巴黎(凡尔赛)和约》中规定,英国承认它当年的殖民地独立,并将大湖区、阿帕拉契山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领地(直至加拿大)割让给他们。佛罗里达重归西班牙。l787年,殖民地通过一部宪法,至l789年,该宪法被几乎所有州通过。从此,它们自称为美利坚合众国。1769年,乔治·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参战人数:美国217000人;其他参战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英国)参战人数不详牺牲人数:美国4435人(其他斗争方式中丧命的美国兵另加6188人);其他参战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英??? 国)死亡人数不详??3英美战争l812-1815年?交战双方:美利坚合众国???? 大不列颠王国美国宣战和参战的动机:英国蔑视美国在英法冲突中的中立权利,并以此为由干涉美国的贸易事务英国强制招募美国水兵;英国在所谓反对白人移民的斗争中支持印第安人美国入扩张的企图,特别是欲将加拿大和佛罗里达划归联邦持续时间:14年12月24日签订《根特条约》,军事行动于l815年2月8日才告结束)过程:1806年11月: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美国商船航海活跃起来,由此引发海战和英国的海盗劫掠,英国指责美国蔑视其战争权:麦迪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诺曼征服战争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1、诺曼征服战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07: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诺曼征服战争
官方公共微信世界近代史魏秀春老师课件整理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 -世 界 近 代 史导言:整体世界史本课程指导思想:全球历史观(Global History):立足于全人类,从宏观角度; 考察从 1500 年到 1900 年的世界历史演进、嬗变的整个过程。一、 世界近代史断限及依据1、关于上限,四种不同观点 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 A、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 ; B、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使欧洲其他 国家也受其影响; C、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 ⑵尼德兰革命()说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 A、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 B、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 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⑶19 世纪说 A、欧洲近代史始于 15 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 19 世纪。 B、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 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C、占世界人口 80%的亚、非、拉各大洲,在 19 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 ⑷1500 年说(15 世纪 16 世纪之交)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一观点。 A、地理大发现实现了欧亚美大陆文明的全球性交汇,引发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B、世界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开始启动,资本主义在西欧开始萌芽; C、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D、殖民主义: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全球扩张 2、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下限 1900 年(19 世纪 20 世纪之交)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发生变化:美洲 体系形成。二、世界近代史的分期第一阶段,1500 年至 18 世纪后半期 资本主义萌芽和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世界整体化的历史进程。 殖民主义促成了以西欧为中心,以殖民地为边缘的世界体系的形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封闭式罗网,开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新时代。 英国革命引发的欧美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胜利,确定了欧洲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阶段,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 70 年代初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美国独立,门罗主义,美洲体系;亚非殖民化。 第三阶段,19 世纪 70 年代初至 1900 年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维也纳体系宣告结束,以集团政治的形式出现的松散的两极结构在欧洲出现; 旧殖民体系产生分裂,“门户开放”式的新殖民主义体系在酝酿出台 。三、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定位第一,以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核心内容:世界近代史是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而这 种整合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带来的结果只有资本主义的出现才摧毁了一切封建羁绊和壁垒,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2 -组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世界性联合。 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世界近代史仅是这一进程的早期:脱胎于重商主义时代的 资本主义体系,虽然以自由竞争为其主要特征,但仍笼罩在保护主义壁垒的阴影之下,所以世界近代史 四百余年的一体化仅仅是全球一体化总进程中的初始时期。 第三,一体化进程中各种斗争和社会运动具有世界性意义: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国内工人阶级反对本国资 产阶级的斗争、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和改善经济状况的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本主义的社会改 革运动、弱小国家和新兴国家反对欧洲大国强权霸权的斗争?? 第四,世界近代史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年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建立的威斯 特伐里亚体系,实质上是以欧洲多极结构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与之迥然不同的美洲体系,使世界格局发 生了剧变。19 世纪 70 年代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格局。美国成为世界性大国以及日本的 崛起,预示着世界进入了美、日、欧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期。第一章第一节试问:地理大发现的后果有哪些?1500 年至 18 世纪中叶东西方世界地理大发现与西欧早期殖民运动本章主要内容:地理大发现与早期殖民活动;现代观念初现端倪;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启蒙运动、在封闭中沉睡的亚洲。1、地理大发现 起因:(1)寻找新的商道。经济动因:16 世纪以前,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 南亚诸国的贸易。15 世纪中叶形势: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 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帝国当局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1500 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拜金热盛 行。 (2)传播基督福音: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渗透着普救主 义,以博爱人类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 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以来,西欧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强有力的基 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主建立联盟,共同攻打穆斯林势力。热心 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就有这种动机。 (3)航海术、造船术的发展; (4)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5)专制政府的支持; (6)人文主义思想。 三大事件: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1522 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直接后果: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流通商品种类增多:玉米、马铃薯、咖啡;贸易中心转移: 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人类眼界开阔: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美洲白银大量 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 ⑵世界面貌的两大变化: a.人种的重新分布 b.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 2、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 葡萄牙殖民活动的特点:西欧远洋探险的先驱; 主要目标:夺取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贸易方面的传统优势: 锡兰、印度西海岸、 马六甲; 建立起庞大的贸易帝国;以控制海洋商道为殖民活动的重点,却缺乏足够的人 力来维持。 西班牙殖民活动的特点:以少量的兵力征服并毁灭了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建立起大陆殖民帝国;掠夺金银和种植园剥削第二节现代观念初现端倪1、人文主义观念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3 -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极其辉煌,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物和作品 西欧文艺复兴:(1)特别关注于宗教问题的探讨: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编订的希腊文本《新约》圣经及其拉丁文新译,揭示并纠正了教会通用拉 丁文本圣经中的许多错误, 这严重打击了教会解释教义的权威, 在人们的思想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509 年,伊拉斯谟写下了传世名作《愚颂》 。采用讽刺的手法,对国王、教皇、主教、僧侣等的 愚昧、贪婪、荒淫进行了辛辣嘲讽。 (2)文学方面:运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创作出大量文学精品 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是乔叟,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驱: 《坎特伯雷故 事集》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 《李尔王》 、法国作家拉伯雷写有 长篇小说《巨人传》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现实主义作家《堂吉诃德》 (3)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 各种弊端的根源, 而法律保护富人的利益, 与正义毫无共同之处。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 托邦”。乌托邦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劳动时间不长,但可以保证 得到一切必需品。社会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后期文艺复兴:科学方面的成就最引人瞩目。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望远镜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 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产生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摧生新哲学 思想;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对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产生影响。 最大贡献:个人主义。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类精神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倡扬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个人主义的内涵: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个人主义的意义: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实质,在当时的欧洲具有无可否认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2、新教伦理观念:宗教改革 改革性质: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 猛烈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实质上是早 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改革背景:(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异端”分子挑战。“原罪”“灵魂救赎”――法国阿尔比派(12、 13 世纪)英国威里克夫运动(14 世纪)捷克胡司运动(15 世纪)――挑战天主教会的统治, 否认上帝的权威将《圣经》译成民族语言(英语 捷克语)遭到天主教会的残酷镇压。 (2)罗马教廷的控制与各国教会的民族化。罗马教廷教皇是国际中心封建统治的堡垒支配西 欧各国教会“异端裁判所”――英国 14 世纪中叶法国 15 世纪中叶西班牙 1482 年。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的不满情绪。拥有大量地产,是最大的封建剥削者;利用权势 和宗教迷信肆意敲榨,如出卖赎罪券;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 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群众负担过重;城市市民工商业发展受制约;世俗君主和贵族觊觎 教会的财产 (4)文艺复兴的推动。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人文主义者研究了圣经的希腊文本,发掘出基督教原始教义。人们发 现当代天主教会与《福音书》中的记载大相悖谬。 三大改革:德国路德改革(Lutheranism) : 年;瑞士加尔文教(Calvinism) :16 世纪 30 年 代;英国宗教改革(Anglicanism) : 年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Salvation by faith。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 的发端。 德国宗教改革: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经济的分散性 ,政治的分裂割据;受罗马天主教会 榨取最重的地区;德国劳动人民农民命运每况愈下;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 织一起。 改革过程:(1) 年:滥售赎罪券,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信仰耶稣即得救;1519 年路德公开 否认教皇权威 (2) 年:改革理论:因信称义。只要有信仰,即可得救,路德受到萨克森选帝候的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4 -保护,闵采尔倡导人民宗教改革。 (3) 年:闵采尔,信仰即理性、天国存于现实、暴力手段变革,德国农民战争是宗教 改革的继续 (4) 年:北部新教南部天主教,1546 年双方爆发战争于 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教 随国定” 加尔文派:建立瑞士:日内瓦神权共和国;预定主义的宗教观,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在英法荷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国家,加尔文的教义有力地促进了那里的社会进步。 加尔文认为《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 。提出了“预定论” (或称“先定论”)的神学学说。个人的命运由上帝决定,有选民弃民,体现了资产阶级进取精神 英国国教:亨利八世 1534 年至尊法案;1563 年伊丽莎白女王三十九项信条。 3、主权国家观念 三个重要发展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胡格诺战争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主权国家理论: 但丁(Dante Alighievi, ):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代表作《神曲》 。 马西略(Marsiglio, 约 ):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主张俗权至上;并首 次提出“人民主权”的原则。他是意大利思想家。生于帕多瓦城。拥护王权、反对教廷。政治思想主要 反映在
年所写的《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 马基雅维里(Nicolo Machiavelli, ):代表作《君主论》 ;功利主义的国家理论;推崇共和制 政体和“混合型”的共和国。 宗教改革运动的主权国家理论: 路德神学:极力主张俗权至上,使世俗政权在理论上成为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威 胡格诺战争时期:让?博丹(),代表作《共和国》奠定了全部现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主张国家权力世俗化;从法理的角度论证了专制王权的重要性。第三节比较 16 世纪英法俄专制制度的异同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王权国家的兴起 在查理曼时代,西欧一度实现过大体上的政治统一,加洛林王朝统治着高卢、日耳曼的一部分、意大利 的北部和中部,以及西班牙和中欧的某些地区,囊括了西欧主体的大部分,根据 843 年的凡尔登条约 , 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产生了未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神圣罗马帝国 Holy Roman Empire (962-1806)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亦非“帝国”(伏尔 泰语) 。 1356 年颁布的《金玺诏书》 ,从此皇帝就一直由七大选侯遴选,而且不许世袭。 专制王权演变的历史动力:直到 14 世纪,西欧才开始比较确定性地出现抑制割据、强化王权的演变趋 势;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初后果: (1)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松动。 (2)庄园制的衰微,战争技术的进步,旧贵族的军事功能的削弱;从而促使大批中小封建主纷纷 离开庄园和军队以投靠国王,到国王政府做官,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贵族官僚化潮流。 (3)市民阶级势力的成长壮大(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后果) 。 正是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西欧各国的君主一步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实现了国家的政 治统一。 (4)随着王权威势的一步步强化,欧洲各国由西而东,在 15 世纪末前后纷纷进入或开始进入绝对 君主制时代 (5)绝对君主制的国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 典型意义上的现代欧洲绝对主义王权国家的特征包括:相对的民族单一化、高度的中央集权化、充分的 政权世俗化 2、主要王权国家的特点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5 -A、自由传统不泯的英国 君主专制国家的发展: (1)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从根本上削弱了英国的贵族割据势力,建立都择王朝 (Tudor) ; (2)英国是近代欧洲最早出现的绝对主义君主制大国之一; (3)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星室法庭、枢密院; (4)加强议会作用,与新兴资产阶级结盟: 《自由大宪章》 (1215 年)――英国自由的象征; (5)英国宗教改革:国教成为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6)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英国海盗在北美袭击西班牙船队;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 (7)“血腥立法” ,迫害失业流浪者:圈地运动: 16 世纪圈地运动是英国整个圈地运动第一阶段;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 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铎王朝的绝对主义王权: 亨利七世 ( 年)亨利八世 、 ( 年)伊莉莎白一世 、 ( 年) 英国绝对主义王权的特点:(1)英国绝对主义制度与中强劲的自由主义传统并存:英国议会、枢密院; (2)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3)实行重商主义,与资产阶级结盟 。 B、君主绝对主义程度最高的法国: (1)15 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基础。 (2)由于贵族割据势力特别强大,法国王权强化的过程显得极其艰巨而漫长。 法国专制王权的加强:法王路易十一打败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扫除了中央集权的障碍;法兰 西斯一世时,王权强大,三级会议长期停开,御前会议掌握行政管理大权, 创设常备军; 从 15 世纪起,法国教会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 (3)胡格诺战争(Huguenot War)使中央集权一度得到强化的法国重新回到彻底分裂的状态。 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的矛盾由教派冲突酿成战争。南部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胡格诺联邦;北方 大封建贵族仍信天主教:天主教神圣同盟。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 年 8 月 23-24 日) 1589 年,波旁?亨利即王位(亨利四世) ,开始波旁王朝的统治;1593 年改信天主教;1598 年亨利 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亦享受宗教信仰自由;1598 年亨利四世颁布南 特敕令(Edict of Nantes) ,结束分裂状态。(衣主教黎世留。任首相期间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王室的 力量,提高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 (4)“朕即国家”,国君主绝对主义的程度之高,在全欧首屈一指。 (5)“太阳王”路易十四( 年在位)时期是法国君主绝对主义的巅峰时期。 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刚愎自用,不任用首相,亲自管理朝政;实施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工商业; 政治野心:连年对外战争;1685 年宣布废除南特赦令,给法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 损失。 法国绝对主义王权的特点:(1)法国是一个农业国,封建生产方式和贵族土地占据统治地位。 (2)专制政体是国家制度的天然形式。法国王权强大,三级会议形同虚设, 国王完全按自己意志行事,资产阶级不敢反对。 (3)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比西欧其他国家更完备和典型。 C、传统负担沉重的西班牙:主教会和传统的基督教情感在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建国过程中作用重大; 西班牙是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统一起来。 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历史局限性:(1)宗教狂热和民族情感在新生的西班牙王国里融合在一起:天主教的堡 垒; (2)西班牙民族国家形成,却没有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势均力敌” 的历史背景;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6 -(3)落后的农业国,工商业发展水平低。 D、半东方式的俄罗斯 与主体欧洲相隔绝;社会生活方式带有浓重的东方色彩;15 世纪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1547 年伊 凡四世(1533- 84 年在位)称沙皇;农村中确立了封建农奴制度,国内工商业落后,几乎没有资本主义 萌芽。 沙皇专制制度的特点:(1)社会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 (2)“特辖领地制”,大大削弱了大贵族的经济、政治力量。 (3)沙皇的中央政权集立法和行政二者于一身。军是专制制度的支柱。 (4)强烈的对外扩张野心。俄国从 16 世纪伊凡四世时起就开始了长达 30 多年的 领土扩张活动。 总之,经过从 15 世纪到 18 世纪这四百来年的发展,欧洲的政治地图较以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 了若干个幅员相当辽阔、内部相当统一和享有充分主权的政治实体组成的绝对王权国家群。第四节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本内容与历史意义 1、三十年战争() 根本原因: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在欧洲的扩张。 斯堡家族(Habsburg)欧洲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发源于瑞士北部山区,1020 年筑哈布斯 堡城堡。 1254 年,鲁道夫一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82 年 12 月夺取奥地利公国.14 世纪将基地移到 维也纳,开始哈布斯堡王朝的进一步发展。16 世纪统治区域: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西班 牙、匈牙利、波希米亚(捷克) 、勃艮第、阿尔萨斯、荷兰地区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其统治中 心:维也纳;君主:共 6 位神圣罗马皇帝、1 位西班牙国王、2 位匈牙利国王、3 位波希米亚 国王 直接起因:奥地利对波希米亚(捷克)侵略和占领。 掷出窗外事件;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和德 意志一些新教诸侯以及信奉新教的丹麦、瑞典等国联合起来,反对奥地利及其天主教同盟。 三十年战争()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战场在德意志.双方出于扩大权力和 领土的需要.波希米亚-时期() ;丹麦时期() ;瑞典时期() ;法国-典 时期() 。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 年) 三十年战争可谓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催生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 :1648 年 10 月 24 日,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 年, 在明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初签两个和约,后汇签于明斯特。 和约条款繁多,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①和约保证胜利者获得大片领土。同时,正式承认瑞士、荷兰分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独立。 ②和约确定了德意志的宗教关系,规定路德教和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③和约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 ⑴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加深政治分裂。 ⑵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1648 年的欧洲。德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荷兰获得波罗的海和北 海沿岸港口。 ⑶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 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 年 10 月 24 日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签订。至此,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欧 洲终于定型,而现代国际法的若干最基本原则如国家独立、主权平等、领土不容侵 犯等等,也通过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⑷有力地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现代国际法研究的鼻祖――格老秀斯/Hugo Grotius (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系统论 ; 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堪称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 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强调:国际法的最高宗旨应当是寻求国际和平与尽可能减少战争的破坏;这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7 -种高举和平大旗、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国际法理论,为现代欧洲国际社 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景。第五节启蒙运动简要说明启蒙运动的代表和他们的主张? 1、启蒙运动的基本特点 18 世纪:“哲学家的世纪”。发源于英国。基本特点有二:提倡唯物主义、宣扬天赋人权。 2、17 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 《利维坦》 (Leviathan)全面阐述其政治思想、提倡社会契约说,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 最好形式、主张政权可以干涉臣民财产,拥护强有力的国家权力 洛克的自由学说: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鼻祖――约翰?洛克() ;其哲学著作《人类悟性 论》 (1690) ,为启蒙运动定下了基调;政治理论方面,1689 年发表《政府论》 ,阐述 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 17 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提倡社会契约说,但认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主张君主立宪,首次提出国家分权的学 说。 3、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派别 传统上分为三大派:自由派(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 、民主派(或共和派,狄德罗、卢梭等) 、 共产派(梅叶、马布利、摩莱里等) 但因为有了卢梭,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法国启蒙哲人划分为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两个阵营。 伏尔泰(,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 ,热切向往自由,对平等的态度则较为保守; 孟德斯鸠() ,其《论法的精神》 (1748)提出了相当完备的分权制衡理论。 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达朗贝尔;“重农学派”:魁奈;百科全书派的核心属民主派。 卢梭()民主派:法国启蒙学者中的一个怪杰,“以分裂的方式”跻身于启蒙阵营之中; 特别关注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以卢梭为代表的非主流派人数虽少,却具有极大的潜能,他们将拥有法国大革命的几乎整个上升阶段, 并且不久就将拥有差不多半个世界 共产派:梅叶、马布利、摩莱里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反对私有制度。这是当时法国思想界最极端的平 等观; 梅立叶()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之父。 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巨大影响:18 世纪的欧洲中国热。 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三位最著名的欧洲来华耶稣会士。 4、重点问题解答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世界近代史上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不同点: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披着复兴古典文化的外衣,启蒙运动公开向封建势力宣战; 文艺复兴时,文学艺术发达,启蒙运动哲学发达;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第六节在封闭中沉睡的亚洲1、16 世纪的中国
年,相当于中国的明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诸朝。明王朝由盛转衰。 宦官专政(王振、刘瑾和魏忠贤 )与内阁纷争(首辅);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发 展缓慢;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2、16 世纪的日本 ⑴“应仁之乱”与战国时代()。 守护大名争斗、室町幕府名存实亡;战国大名崛起、 家臣(新兴武士) ⑵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8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废除行会组织,允许营业自由,城市兴起;与葡萄牙、荷兰及亚洲国 家贸易关系 ⑶重新统一。1573 年织田信长推翻室町幕府;1590 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 ⑷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建立和加强中央政府机构。1585 年建立“奉行”,主管全国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加强对各地大名 的控制:没收土地,不许大名联姻;加强对农民剥削和统治:没收民间武装,严禁弃农;统一度量衡, 鼓励工商业发展。取得特许证的商船才可进行海外贸易 ⑸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
两次发动侵朝战争,中朝军民联合打击。丰臣秀吉死后,部将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政权,于 1603 年自立为征夷大将军, 在江户设立幕府, 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江户幕府)的统治( 年)。 小结:16 世纪东方各国家曾一度兴盛,但到 17 或 18 世纪,由于各种原因都走向衰落。因此总体看,整 个东方世界的发展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各国有各国衰落的具体原因,但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与 西方相比,东方国家落后于西方又有些基本相同的原因,或称一般原因。 这一般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东方国家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巩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结构,致封建自然经济难以解体,纵有微弱 的资本主义萌芽也难以成长。西方国家国内有较好的国内环境。君主得到资产阶级支持,国家对资本 主义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 2、东方封建国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打击工商业,经济各领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西方国家实 行“重商主义”政策。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护和支持工商业的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组织、金融 方法各领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3、东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厉行海禁,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严重阻碍了东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西 方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地理大发现后,西方竭力挺进海外,霸占贸易航道,世界成为西方殖民和贸 易活动的舞台,殖民地的民脂民膏养肥了西方资本主义。 4、东方国家竭力维护传统的教化,禁固非正统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 少后的启蒙运动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准备。 5、优越感、妄自为大、惟我独尊、不思进取的思想态度给东方各国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是近代东方 封建国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国家人们为现实幸福奋斗、乐观进取精神、冒险开拓精神,“预 定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推动,鼓舞资产阶级无顾忌地向一切领域进军。 所以,东方国家衰落问题的历史启示: 1、在社会发展中应该创造一个怎样政治环境? 2、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应根据什么确定?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 4、思想、精神、态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应以何种精神面貌去适应时代,并在 国家、社会发展中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7、18世纪是人类历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代。从17世纪中叶至18 世纪末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给予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社会 制度以致命打击,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从此在欧美国家建立起来。 第一节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前的尼德兰 1. 16世纪的尼德兰是欧洲经济最繁荣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 北部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兰和南部的法兰德斯(安特卫普) 、布拉奔工商业最发达。 3. 西班牙实行专制统治,无休止地横征暴敛 4. 宗教矛盾:设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 过程 尼德兰人民以加尔文教为主要革命旗帜,反抗西班牙腐朽的封建统治。始于1566年“破坏圣像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9 -运动”。 尼 德兰北方于1581年正式宣布独立,建立了联省共和国。 (图为贵族革命派领袖奥伦治亲王威廉 。1584年威廉遇刺。 ) 尼德兰革命的特点 (1) 是以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 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以城市平民和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3)尼德兰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废除,天主教势力未被完全打倒。革命仅在北方取 得胜利。这都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7 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⒈ 革命前的英国 ⑴经济状况 1.革命前英国是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很早就渗入农业中。 圈地运动在17世纪上半期仍在进 行,大批农民被赶出土地,成了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圈地运动也是英国资本主义农场出现的过程,并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2. 16 世纪到17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东北部的煤矿尤其如此。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工业 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3、英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外贸方面,越来越多地出口制成品。 伦敦是最重要的出口中心。 为了发展外贸,成立了许多拥有政府特许状的股份贸易公司,贸易范围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地中海 沿岸,英属美洲殖民地,印度及印度尼西亚。 ⑵社会等级构成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存在着一个实力强大的新贵族阶层。 构成英国革命基本动力的,有三股社会势力: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农民(公簿持有农)。 ⑶思想准备 打着加尔文教的旗帜搞革命,是当时西欧政治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 清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清教徒的要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理想。 ⑷斯图亚特王朝一方面企图抛开议会实行独裁,一方面企图压制清教,引发英国革命。 ⒉革命过程 年( 英国革命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⑴议会阶段: ⑵内战阶段: ⑶共和阶段: ⑷军事独裁阶段: ⑸复辟阶段: 革命派三大派别: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 分别代表上、中、下三个社会阶层 。 ⒊ 年“光荣革命” 1688年的“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国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最 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⒋ 年的英国 ⑴ 君主立宪制体制: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把实权逐渐转移到议会,形成了议会权力超过王 权,国王“统而不治”。 ⑵内阁制的形成 ? 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国王与枢密院近臣经常在秘室(Cabinet)召开国务会议,故称为内阁会议。 ? 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 1714年起,辉格党长期掌权,其领导人沃尔波在内阁会议中总揽一切 。 ⑶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 1694年,辉格派在议会里占了多数,国王任命辉格派的人当大臣。以后辉格派在议会长期占多数,政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0 -治上占据着优势。 领导人罗伯特? 沃尔波长期担任政治要职(财政大臣),执政长达20年,事实上是英国第一个首相。 ⒌ 学术问题 ⑴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 观点一 :克伦威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 观点二:克伦威尔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他杀掉国王是为了取而代之,操纵议会和军队,欺骗、镇 压人民,入侵爱尔兰 。 ? 观点三: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克伦威尔应该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1649年以前,不失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地走向了反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远征爱尔兰,都应全面否定。⑵ 英国革命是否保守? ?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认为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保守的,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比较彻底的。理 由是:英国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与新贵族结成了联盟,革命后没有解决农民的土 地问题,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第三节北美独立战争为什么把独立战争看作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英国的殖民暴政是美国革命爆发的主要根源,所以此次革命采取了独立战争的形 式。美国人民继承了尼德兰和英国革命的传统,经6年艰苦抗战,打碎了殖民枷锁,在美洲建立起第一 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起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一、 英国殖民暴政 ⑴年,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王家殖民地 业主殖民地 自治殖民地 ⑵北美人民的民主精神 新英格兰,“美国民主传统的摇篮”:马萨诸塞 二、美利坚民族形成 ? 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形成统一的市场 ? 美利坚民族的逐渐形成及其独立意识的迅速觉醒 ? 新世界的环境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文化心理 三、启蒙思想的传播(伏尔泰 卢梭 孟德斯鸠)(本杰明?富兰克。 托马斯?杰斐逊 )(主要思想: 反对殖民统治,要求独立,提倡人民主权,反对奴隶制度。 传播作用:民族民主意识、民族自觉增长, 摆脱殖民统治的愿望强烈。 ) 四、矛盾的激化? 战争的开始 ?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与压迫,致使矛盾激化。 ? 禁止向西移殖;印花税法;汤森德税法;茶叶税法 ? 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顿的枪声(日),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日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始招募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统一的美利坚军队的总司令 托马斯?潘恩于 日发表《常识》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 列举英王暴行;阐述了独立的必 要 性;宣布殖民地与宗主国断绝一切政治上的附属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 五、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第一阶段(1775年4月―1777年10月) 敌我力量悬殊,处于防御被动地位 第二阶段(1777年10月―1781年10月),转入反攻 日,萨拉托加大捷:柏高英向盖特投降 法国参战,是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 萨拉托加大捷推动法国参加反英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富兰克林 ? 1778年6月法国参战。随后,西班牙和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普鲁士、俄国、丹麦、瑞典及奥地利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1 -则成立了武装中立同盟。 ? 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战争中的民主改革 1. 制定州宪法――世界史的创举:宣布共和制,规定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各州政治进一步民主化: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3. 实现宗教自由,废除英国国教的官方地位六、战后的阶级斗争与《邦联条例》 ? 《邦联条例》 (1777) ? 谢斯起义() ? 谢斯起义震动了统治集团。他们都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七、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 联邦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大了中央的权力 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制美国革命通过《独立宣言》与其后《联邦宪法》及其一系列修正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 ? 这些立法的特点: 1. 废除了限嗣继承地产权和长子继承制 2. 扩大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 废除了一些州的州教会,实行宗教自由 4. 建立了富含民主因素的三权分立的联邦国家 ? 但在这次革命中,有两大民主任务未能完成。 第一,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第二,西部土地问题未能解决。重点问题解答 为什么把独立战争看作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Created by1. 2. 3. 4.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2 -导致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 争取独立的同时美国对内进行了哪些改革; 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独立战争后美国是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第四节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继美国革命后不久,法国爆发了近代史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这场革命爆发与其他事件的发生一样,也有其发生的原因或历史前提。其历史前提就是法国的旧制度― 封建制度日益危机。 一、旧制度危机与革命爆发 ⒈ 旧制度的危机 1) 18世纪法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由商业资本控制 2) 教士以祷告为国王服务; 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 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 3) 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承受着沉重税收负担 4) 专制王朝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加深。旧制度陷入了绝境。 启蒙思想的传播 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制度、 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 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加深了封建制度危机, 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哲学革命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先导”。 ⒉国民议会召开(日) ? 1789年5月,停开175年的法国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 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西哀耶斯的提议,组成国民议会,巴伊任主席,意味着三级会议的历史已 告终结。 ⒊“网球场宣誓” (日) ⑴第三等级代表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⑵王室策划调集外籍军团镇压 ⒋攻占巴士底狱,革命开始 7月14日,巴黎人民来到巴士底狱,攻占并拆毁了这个被视作旧制度象征的堡垒二、“八九年原则”革命的激进化发展 ⒈八月法令?《人权宣言》 ⑴ 制宪议会在君主立宪派领导下,运用立法手段,对法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 制宪议会通过的第一个立法文件是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 规定任何公民, 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 以废除;法令宣布要制定“全国性宪法”。 ⑵《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制宪会议日通过 ?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 ? 以明确的法律语言宣布了“主权在民” 的原则 《人权宣言》是对《独立宣言》的重要发展,其中已经包含了现代“民主化”原则的全部基本要素?大恐慌。乡村的农民攻打贵族领主的庄园,烧毁地契,夺取土地 ? 群众的发动给法国旧制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 而民众的作用在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显得愈发重要 ⑶在巴黎的影响下,法国各地人民群情激昂 “无套裤汉”是推动革命发展的主力军 日巴黎民众挺进凡尔赛,右下图为民众中的妇女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3 -⑷ 日国王逃跑 对于如何处置国王,革命派发生了第一次分裂,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另组斐 扬俱乐部 ⑸马赛曲的诞生 欧洲各国封建君主们准备联合干涉法国革命.1792 年 4 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巴黎在 几天之中就组成了 1.5 万人的队伍,各地的结盟军也陆续来到首都。其中,30 日进入巴黎的马赛结盟军 高唱《马赛曲》 ,即后来法国国歌的由来。 ⒉ 吉伦特 派的统治(3?6) 1) 日巴黎人民第2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推翻斐扬派统治. 2) 9月20日,瓦尔米大捷,打败了普奥联军。 3) 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派吉伦特派取得政权 限价问题引起革命派的第二次分裂,各派态度: 吉伦特派:完全敌视 雅各宾派:对投机活动持谴责立场 忿激派(疯人派):打击投机商人,实行全面限价 结果是雅各宾派主动联合忿激派,迫使国民公会于日通过谷物限价法案。 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日至6月2日) 吉伦特派的统治被推翻 ,雅各宾派取得政权。 ⒊ 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从斐扬派,到吉伦特派,再到雅各宾派,大革命经历了一个不断激进化的过程 ⑴共和国的处境十分危险 反法同盟;旺代的王党叛乱;吉伦特派煽动叛乱,刺死马拉; ⑵雅各宾专政: ①通过了一系列土改法令: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将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 ②实行“恐怖统治” ? 9月5日国民公会会议通过决议, “将恐怖提上日程”,制定全面限价法令 ? 建立以救国委员会为中心、适应恐怖统治需要的集权政治体制 ,特别加强国内保安机关(治安委 员会)作用 ? 颁布《惩治嫌疑犯条列》,镇压反革命,平定了国内叛乱。 ? 镇压反革命片面扩大化, 执行过程中没有正常的法律程序, 甚至没有证据, 无辜而死的人很多。 1794 年,革命法庭判处死刑的人员中,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竟占了74.5%。 ? 后期的恐怖政策已不是用来对付封建势力,而是为了实现罗伯斯庇尔派的统治。 ? 雅各宾派内部分裂:埃贝尔派、罗伯斯庇尔派、丹东派 ? 日“热月政变”,大革命高潮结束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4 -⒋ 重点问题解答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 (1)原因相同。 三国资产阶级都是为了夺取政权,以便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2)领导阶级相同。三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3)人民参予相同。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三国革命都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 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各国革命在具体对象、特点、意义等方面各有不同: a) 英国革命是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领导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揭开了欧美资 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在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 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c) 法国革命是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领导下,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并推动革命不断向前的情况下 展开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 欧洲其他封建制度的基础。 关于雅各宾专政垮台原因问题 主要有三种观点:“恐怖政策失败论”“内部矛盾失败说”“源于小资产阶级社会政策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雅各宾专政实行的疯狂恐怖政策,使其最终走失败。 在雅各宾专政后期,不仅没有放弃恐怖政策,相反,它以恐怖手段打击革命阵营内部的丹东派和艾 贝尔派,从而使雅各宾专政失去了所有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和整个社会再也无法忍受恐怖统治。人 民群众也不再支持这个政权,致其最终垮台。 第二种观点认为,雅各宾 专政内部矛盾的冲突和斗争,致其走向失败。 雅各宾专政内部存在多种矛盾, 一是雅各宾派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内部不能团结一致, 并最终走向分裂,动摇了自身的统治; 二是实行政策的内部矛盾性。雅各宾专政本身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其实行的土地政策、工 商业政策,却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另外,其实行的恐怖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打击 了人民群众。这内部的种种矛盾致其失败。 第三种观点认为,雅各宾专政实行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策是其失败的根源。 该观点认为,雅各宾专政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仇视大私有财产,醉心于小私有制。因而其 推行的社会政策表现出小资产阶级的狭隘、偏激的特点。这种政权性质体现为恐怖政策,他们试图以 恐怖政策实现小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建立小资产阶级社会的梦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小资产阶 级的社会政策加剧了生产过程的中断,使社会产品匮乏,导致社会危机,致雅各宾专政最终失败。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5 -第五节资本主义的横向扩张?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的统治者普遍实行“开明专制”,自上而下地推行社会经济改 革?? 1. 奥地利: 意大利北部地区。境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地方贵族离心倾向强烈。 127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夺得奥地利。此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统治着奥地利 直到一战结束。1396年,首次召开奥地利邦议会,奥地利开始成为国家实体。并且通过联姻、继承和战 争等手段,不断扩张领土,到18世纪,其疆域扩张到匈牙利、波西米亚、尼德兰南部及 玛利亚? 特利萨女王(年在位)推行开明专制,使奥地利的绝对主义王权进入盛期;但是 成效有限,尤其是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 奥地利的绝对主义在完善程度上远逊于普鲁士,而未来领导德意志统一的大任,也只能由普鲁士来承担 了 ⒉ 普鲁士 普鲁士绝对主义王权的奠基人--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在 位) 普鲁士的绝对主义王权同军国主义紧密相连(普鲁士精神) ;军国主义又与被称作容克的普鲁士贵族 地主阶级的利益息息相关 “开明专制君主”腓特烈大帝(年在位) 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发展工商业,促进了经济繁荣 ⒊ 俄国 ? 彼得一世 (称彼得大帝, 年在位) 力图改造野蛮落后的旧俄国, 使之加入欧洲生活主流。 叶卡特琳娜二世(年在位):“开明专制” 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削弱行会控制,鼓励开 办工场,容忍自由贸易,取消买卖土地的限制世界性侵略(从17世纪末开始): 彼得大帝: 北方战争;建立新都圣彼得堡完成了俄国扩张政策由地域性蚕食向世界性侵略的历史转变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扩张: 18世纪下半叶的两次俄土战争(年、年) ,最后完成了对乌克兰的征服,使俄 国获得了从库班河直到第聂伯河的整个黑海北岸 ? 1772年、1793年、1795年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 1815年维也纳会议第四次瓜分波兰,俄国的西部边界一度推进到维斯瓦河 俄国的扩张 ⑴英国压倒法国 :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斗,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奥格斯堡联盟之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英国获胜的原因: 1) 法国的对外扩张的重点是欧洲霸权而不是海外殖民地 2) 英法殖民地人口上的悬殊 3) 与法国相比,英国在工业、海军上占优势 ⒋ 英国称霸海洋 英国将法国的殖民势力逐出北美和印度,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北美: 1) 客观上为民主美国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 从外交史上看,英国的胜利意味着格兰德河以北的美洲将发展成为英语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前景的 世界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加拿大: 1) 1774年英国当局通过《魁北克法案》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6 -2) 英国对加拿大地区统治的强化 3) 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 澳大利亚: ? 最早发现这块大陆的是荷兰人,而首先对澳大利亚发生浓厚兴趣的是英国人 ? 罪犯流放地 ? 1793年后,自由移民开始到达这里 ? 在澳大利亚,渐渐复制出一个英国社会 ? 年间, 皇家海军上校马修 ? 弗林德斯首次环绕澳洲的航行; 第一次采用 Australia 一词 ? 年间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建立 ? 英国人的到来对于澳洲土人是一场灾难;加上疾病、酒精中毒、土地的大片没收等因素,澳洲 土著的人数锐减 ? 年间, 皇家海军上校马修 ? 弗林德斯首次环绕澳洲的航行; 第一次采用 Australia 一词 非洲: ? 早在18世纪,英国就取代荷兰控制了奴隶贸易--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它一直是非洲最主要的价值所 在 ? 1814年英国在南非夺取了荷兰仅有的一块海外内陆殖民地 ? 到19世纪初叶,除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内地之外,英国实际上也作了黑色大陆的霸主⒌美国的扩张 ? 1776年美国成立时,领土仅限于阿帕拉契亚山脉以东,77万平方公里左右 西进运动 1) 1803年从拿破仑手里购得路易斯安那 2) 夺取佛罗里达 3) 染指墨西哥领土 4) 到1848年,美国的版图实际上已经到达了太平洋 5) 大约三股社会势力构成了这一运动的直接动力:土地投机家、劳动大众、奴隶主(主要是经营棉花 种植园的奴隶主) 6) 1846年占领俄勒冈,1867年以720万美元从沙皇手里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又通过 美西战争取得了夏威夷,从而形成了今日美国的版图(9,372,614平方公里)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 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 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 ? 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英国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农民的组成 1?人数较少的“自由持有农”。他们拥有一块自用的土地,不是自有土地,仍然领种封建主的土地,是 “享有自由身份的农民佃户”。 2?人数较多的“公簿持有农”。他们自己没有土地、绝大部分是农民租佃者,他们持有庄园法庭档案的 副本,依据这个文本,可以世代享有他们已占有的土地,甚至买卖土地,但他们出卖的不是所有权,而 是租佃权。 清教运动 1.在伊丽莎白末年,英国就开始了清教运动。清教徒觉得英国国教带有太多的天主教残余,要求进一步 削减教会的仪式和活动, 反对国王干预教会, 并攻击僧侣和贵族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 提倡过清廉、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7 -勤劳的生活。 2、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 16世纪末,清教中形成了长老派和独立派。 ? 长老派要求废除主教职位而以教徒自己选出的长老组成宗教会议,管理教会。 ? 独立派则要求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独立自治,按照大多数教徒的意见管理。 1628《权利请愿书》 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 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 1629年3月查理一世将议会解散,连续11年未召开议会,实行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 议会阶段: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起义 长期议会:1640年11月,标志着革命开始 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 1641年11月 大抗议书 分裂:长老派 独立派 内战阶段:
第一次内战 (45?6) ? 第一阶段:议会军失败 克伦威尔 马斯顿战役 (1644?7) ? 第二阶段: 新模范军 纳斯比战役 (1645?6) 国内政治斗争: 议会控制权 内战阶段:
国内政治斗争: 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 独立派与平等派重新联合,1648年9月打败国王 ? 1648年12月,普莱德清洗 残阙议会 ? 1649年1月末,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共和阶段:
? 平等派起义 :李尔本被捕 军队骚乱 平等派对英国革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 掘土派运动 :1649年4月,温斯坦莱 废除土地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的继续 ? 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 英荷战争 《航海条例》(-1654 军事独裁:
? 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残余议会”解散 ? 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 ? 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 ? 克伦威尔儿子平庸,无法平抑各种矛盾 ? 1659年5月恢复“残阙议会” ,后被军队解散 复辟阶段: ? 1660年5月,查理二世,布雷(列)达宣言 ? 在年召开的国会上就查理二世之弟詹姆斯公爵(傲慢的天主教徒)的王位继承权问题,两 派不同意见的议员互讥对方为 辉格派 托利派 。 此即英国后来两党制政治的滥觞 詹姆斯二世 () ? 1685年詹姆斯公爵即位,是谓詹姆斯二世,其倒行逆施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 邀请在荷兰的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奥伦治的威廉到英国来继承王位。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1689年“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等。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8 -? 1689年还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护军队。 ? 1701年通过了“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 等。本杰明?富兰克林 ? 曾经从事电的实验 ,由于发明避雷针而闻名遐迩 ? 坚持殖民地利益,反对英国对殖民地工商业限制 ? 反对奴隶制度并要求废除它; ? 政治上主张实行普选制和一院制议会; ?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坚决拥护美国独立,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托马斯?杰斐逊 ? 深受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洛克的思想影响 ; ? 相信理性,热爱知识,反对愚昧,反对迷信 ; ? 竭力维护人的自由、平等权利; ? 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共和国,实行普选制; ? 在社会思想上,他特别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它是一种罪恶,主张解放奴隶。 1790年十条修正案 ? 1787年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只字未提; ? 国会于1790年通过十条修正案,又称《权利法案》,补充进宪法: ? 国会不得制定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亦不得剥夺言论、出版的自由和人民和平集会与请 愿的权利;非依正当法律手段,人民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等等。 独立战争中美国的民主成果 ? 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 ? 各州的政治进一步民主化了: 各州的宪法列举了政府在任何借口下都不得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 各州的新宪法都宣布共和制; 州政府官员一律由选举(直接或间接地)产生; ? 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也受到冲击,北部中部诸州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联邦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的形式 ? (1)确立了共和制。首先宣布共和制的是各州,州的这个行动得到联邦宪法的认可; ? (2)实行民选政府制度; ? (3)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 雅各宾俱乐部 ? 正式名称为宪法之友社,前身是三级会议期间的布列塔尼俱乐部,1789年10月迁到巴黎后在雅各宾修 道院集会,故名。开始时包括后来成为斐扬派、吉伦特派的许多成员。 ? 因政见分歧,1791年7月、1792年10月,斐扬派、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派成为以罗伯斯比 尔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 ? 在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中,雅各宾俱乐部是唯一的全国性组织,拥有数千地方组织。雅 各宾派的成员中以小业主最多,也包括许多富有的资产者。它的激进主张,得到无套裤汉的拥护。 全面限价法令 ? 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全面限价法令,规定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同时对各种 物品还规定了全国统一价格。法令宣布,对违犯者以嫌疑犯论处,情节严重的处10年徒刑。 ? 全面限价法令对工人工资规定了最高限额,损害了工人利益的。全面限价法打击了投击商,使物价有 所稳定,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奥地利开明专制 第一,实行土地改革。减少农民劳役地租及代役租数量,取消皇室领地上农奴制;宣布波希米亚、摩 拉维亚和奥地利帝国其他地区的农奴为自由人。 第二,实行教会的改革。解散耶稣会;解散400座富裕的天主教修道院,没其财产为国有,要求天主 教主教向君主宣誓效忠;颁布宗教宽容令。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19 -第三,限制地主的措施。 第四,奖励工商业,实行保护关税;成立国家工场,以增加国家收入。 彼得一世改革 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引进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海军; 鼓励工业发展,给工场主许多优惠。 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派遣大批留学生学习西方的科学 文化及工程技术; 要求贵族子弟在10―15岁期间都要上学;倡导贵族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学校, 翻译科技书籍,简化俄文字母。 奥格斯堡联盟战争() ? 法国国王 路易十四野心勃勃,不断扩张领土,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共同反对的主要对象;1686 年,荷 兰联合奥地利 和勃兰登堡组成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 ? 1688 年,路易十四以其弟媳是已去世但 无子嗣继位的帕拉丁选侯查理之妹为由,要求占领该选侯国 的大部分土 地,遂导致同奥格斯堡联盟之间的战争。 ? 英国积极支持联盟对法作战。 法国虽在陆战取得胜利, 但海战败于英国, 被迫签订 《里斯维克条约》 , 英国取得了对法国海军的永久优势。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年) ? 1700 年,西 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死后无嗣。根据查理二世的遗嘱,西班牙王位要由路易十四的孙子菲 力蒲继承,即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 ? 由于西班牙的统治权事实上已落到了路易十四手里。英国、奥国 与荷兰不愿法国过于强大,故先后 对法国宣战。 ? 1713 年签订《乌特勒支条 约》:英国获得了法国 在北美的哈得孙湾、纽芬兰、新斯科舍等殖民地, 占有了直布罗陀,获 得了向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供应黑奴的垄断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年) ? 1740 年,奥皇查 理六世死后无男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据 1713 年《国本诏书》承袭帝位。 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撒丁等拒绝承认 其帝位继承权,发动了这场战争。英、 荷、俄等则支持奥地利。这场战 争实际上是法普联盟与英奥联盟的争霸战。 ? 法国在战争中耗费了大量金钱和人力,海上实力被英国 摧毁。 七年战争( 年) ? 这是英法争夺北美、 印度和 殖民霸权的一次决定性战争。 战争以英国、 普鲁士、 汉诺威为一方, 法 以 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瑞典为另一方,在欧洲、美洲、印度和 海上同时进行。 ? 1763 年, 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和《胡尔贝茨堡和约》七年战争遂告结束。法国丧失了在北美 的大片殖民地,在印度的势力则几乎完全被排除。七年战争,使英法间的长期争霸告一段落。英国从 此成为海上霸主, 并取得了欧洲的霸权。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1.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 工厂制度的过程.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的确立 2. 从整体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工业革命是首先在英国独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始于机器的 诞生(约在18世纪中叶),终于工作母机(即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器制造也机械化了)出现(约19 世纪中叶) 从三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2、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深刻理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 Created by3、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18世纪下半叶发生?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20 -―随着1500年以来西欧殖民扩张活动和商业革命的开展:1) 西欧的工业品赢得了日益扩展的广阔市场 2) 西欧工场手工业获得了重大发展 3) 西欧资本家掌握了巨额财富 4) 西欧社会弥漫着发财的狂热和唯利是图的精神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 1) 英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2)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矿,而且很早就开始开采和利用这种燃料 3) 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流动资本 4) 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 5) 英国拥有较发达的国内市场 6)英国拥有众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733年取得专利 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纱机,人称 “骡机” 牧师卡特莱特在1785年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水力织布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批真正的工厂的诞生动力问题: ? 詹姆斯?瓦特 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并于1789年获得了专利 ? 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推动力的手段,这是人类对自然能源的 利用史上的一次革命 其他方面: ? 铁、钢和煤的大量生产:冶铁技术的进步 ? 运输设施的改进 ? 通讯联络、信息传播方面的进步三、工业革命的社会意义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 ――工业社会 工 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生产机械化 劳动分工化 经济市场化 管理科学化 工业化的社会经济后果 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化: ? ①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基础;但1825年后便 开始周期性经济危机。 ? ②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与政治斗争:议会改革 ? ③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在宪章运动中,无产阶级已达到自觉反对资产阶级的水 平。 ? ④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从东南部转到北部,伯明翰-利物浦-赫尔三角地带成为最稠密的区域, 人 除伦敦外,英格兰所有大城市均在此地区内。 ? ⑤工业进一步集中,且在集中区内还有分工。如毛纺织业不但已集中于约克郡的西区,且在该区内 工 纺毛线集中于布雷德福和哈德兹菲尔德,织呢绒集中于利兹,而再生呢绒则集中于杜斯伯里。 第二节 欧美的初步工业化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21 -欧陆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俄国 欧洲的工业化(1850年) 第三节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与议会改革运动 ⒈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理论 A.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是17、18世纪天赋权利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自由主义 一直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主流。最典型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尤其是反映了工业革 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大趋势。 B. 自由主义思潮在英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英国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组 成部分。耶利米?边沁, 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主要代表 ? “个人的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 . ? 立法的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则符合功利主义。 ? 英国议会应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否则违背功利主义 ? 提倡放任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 约翰?穆勒 , 19世纪中叶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 ? 对功利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当一个人追求快乐时,应该平等顾及到一切人利益。 ? 个性自由是全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思想、言论自由。 ? 主张通过分配关系改革,扩大选举权,实现社会改良。 19世纪出现的自由主义思潮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推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发展 的一股强大力量。自由主义者宣扬的主张,表面上似乎具有超阶级的性质,但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之后,自由无疑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自由主义在经济理论上的突出成就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1776年, 亚当?斯密出版了 《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创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在其后几 十年里,大批学者解释和发展斯密的学说。其中,大卫?李嘉图和托马斯?马尔萨斯是成绩最突出的。 这些人的学说被统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 (斯密: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⑵李嘉图:提出商品价值决定于 劳动时间的原理;认为当时社会上存在着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 。⑶马尔萨斯(右图)“人口 论” :当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维持其生存的极限时,就要出现饥荒、瘟疫或战争;工人失业和贫困就 是人口过多造成的) 英国议会改革运动 :18世纪末,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度 议会制度在当时欧洲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其先进性(民主性)还相当有限 ? 19世纪初托利党独揽大权,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 英国政府颁布的“谷物法”,遭到工业家集团和工人阶级的反对。 ?激进主义运动兴起 争取扩大议会选举权 1832年议会改革 ? 取消了56个土地贵族掌握的、不满2000人的“衰败选区”, 减少了31个人口在之间的城 镇的席位,将空出的143个席位中重新分配,结果使不少工业家集团的代表进入了议会 ? 选举的财产资格也有所降低,英国选民由43.5万增长到65.6万 ? 意义:它打破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开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 1867年议会改革 ? 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 ? 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 ? 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出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选民总数增加到225万人。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22 -? 意义: 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 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削弱。 但普选权仍远未实现。第四节 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一) 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独立手工业 者纷纷破产,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整个社会于是日益分裂成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 资产阶级。 (二) 此论现在看来过于简单化,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是难以预料的。 ? 在工业化早期,工人的状况极为悲惨,劳资矛盾十分尖锐 ? 受剥削压迫的工人阶级很早就开始了反抗 ? 最早的斗争方式是破坏机器,发生在英国,史称“卢德运动” ? 欧陆工人斗争的方式激进得多,常常举行武装起义 宪章运动,
(一) 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成年男子普选权 (二) 由这场运动形成 “宪章主义” :工人阶级必须团结起来,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政治斗争,建立政党, 夺取政权,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三) 英国宪章运动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重要特征: (一) 集中代表工人利益,不像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城乡平民 (二) 矛头集中指向资本主义,不像以往泛泛反对一般的剥削压迫、一般的私有制度 (三) 克服了以往鼓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倾向,提出组织社会生产是未来社会的主要任务。 ――但因为仍无科学根据,故还是“空想”。圣西门()思想要点:1) 指出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每个社会都包含新旧两方面的因素,其间的矛盾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2)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点是人人必须劳动,没有剥削压迫,国家组织社会生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傅立叶() ? 他认为,万恶之源是“私人生产的分散性”,它便利了商人的中间剥削;而改造社会的最好途径就是 改造社会生产,把分散的私人生产变成协作化的生产,工农结合,保留私有财产,以合股的方式组成 合作社(法郎吉),这样就可以消灭商业剥削,使所有劳动者都得到解放。 欧文() ? 关心工人疾苦,努力改善工人状况,后来发现要真正解放工人,就必须彻底破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废除私有制。他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启发工厂主的觉悟来达到这一目标,为此作过二百次以上的宣传旅 行,发表过一千次以上的演说。 ? 后来他跑到美国买地三万英亩建立共产主义区“新协和”(左图),三年后破产而归。回英国后领导 工运,并继续搞合作社实验,最后又一败涂地,去世时一贫如洗。但仍以自己走在时代前面为荣。欧 文一度是英国工人运动的旗帜,宪章运动起来后被淘汰。 3.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 恩格斯(.-.) ? 按恩格斯的说法,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一人完成了两个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的发现(《德意志意识 形态》),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而揭破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体现于《哲学的贫困》、 《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论》);也正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 《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发表)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国富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于1776年发表。该书创 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正确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 Created by临沂大学09 历史毛彬彬- 23 -尺度,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强国民财富。但同时又错误地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价值。主张 经济自由,批评重商主义理论。该理论代表了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谷物法》1) 指英国政府1815年制定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的法律。 2) 英国工业革命后,谷物自给困难,价格上涨,输入逐渐增加。但执政的土地贵族为维护本阶级的利 益,主张限制输入。运用关税政策,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 3) 该法实行后,谷物价格昂贵,导致原料和消费品价格增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境地 ,工人因 此要求增加工资,不断展开罢工斗争。 4) 同时谷物法的实施,引起其他粮食输出国家对英国工业品提高关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受到损 害。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迫使政府于1846年废除该法。 彼得卢屠杀 英国政府屠杀工人和市民的事件。日,在曼彻斯特的圣彼得广场约有8万名工人、手工 业者等集会,要求取消谷物法,实行普选权,给人民以自由。结果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破仑全面战争奥斯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