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的欧洲山毛榉榉防空导弹看上去很粗壮,为什么与纤细的铠甲防空导弹的射程基本一样?

中国红旗—16与“山毛榉”比较
责任编辑:yfs001
马航mh17航班17日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共298人全部遇难。飞机坠毁地点处于乌克兰民间武装控制之下,因此西方猜测马航客机是被俄制“山毛榉”防空导弹击落。“山毛榉”一战成名,中国有无与之相当的防空导弹?与俄罗斯“山毛榉”相比,中国红旗-16有较大的优势。系统架构合理红旗-16是我国新一代中低空防空系统,它具备射程远、精度高、可以全向攻击、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与近期新闻热点兵器,俄罗斯的sa-11“山毛榉”相比,红旗-16在雷达、发射方式等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总体战术技术指标要优于sa-11“山毛榉”。红旗-16与“山毛榉”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在系统架构上面,红旗-16采用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只有一部雷达就可以完成探测、跟踪、锁定和制导功能,这是第三代防空导弹典型的特点。它的优点就是减少了系统的雷达数量,避免了某个雷达战损导致整个系统效能的降低乃至失能,也有利于降低后勤保障方面的难度。“山毛榉”仍旧采用搜索雷达车跟踪照射雷达分开配置,这样做的缺点是系统雷达数量仍旧偏多,对系统造价、电磁兼容、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造成不利的影响。抗饱和攻击能力高就雷达本身性能来说,红旗-16也要优于“山毛榉”,红旗-16采用的是二维相控阵雷达,也就是在水平和高低两个方向都实现电子扫描,二维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就是扫描速度快,可以利用电子扫描的优点迅速改变波速的指向,在多目标和对付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情况下,红旗-16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对付饱和目标能力大为提高。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来说,二维相控阵搜索雷达只是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照射问题,传统的照射雷达仍旧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一次只能一个目标,并且在天线转动过程中由于机械控制原因,它的速度、精度都会受到影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抗饱和能力。所以相控阵照射雷达出现,它利用电子扫描、多波束技术来照射目标,这样它的速度和精度就要比机械照射雷达要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可以将相控阵照射雷达集成到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之中,这样就可以将两种雷达合二为一,例如西欧的apar雷达,它就集成相控阵照射模块,采用间隔连续波技术,这样舰艇上就不需要配备照射雷达,在测试过程中,apar曾经让一个阵面同时照射两个目标,制导两枚防空导弹攻击两个目标,显示了较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日本也从欧洲引进这种技术,将其集成到19dd雷达上。全面超越“山毛榉”红旗-16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只有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而红旗-16防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需要照射雷达,因此可以确定红旗-16的多功能制导相控阵雷达和apar一样,是x波段相控阵雷达,集成有icwi模块,具备较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山毛榉”的搜索雷达只实现了高低方向的电子扫描,方位采用机械扫描,也就是所谓的一维相控阵雷达,雷达需要转2-3圈才能确认目标,而目标关联速度较慢,确认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多目标和对付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时候尤其如此。所以它对付饱和攻击的能力要低于红旗-16。“山毛榉”仍旧采用了机械照射雷达,为了提高系统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它为每个发射车都配备了照射雷达,用这样最简单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多目标应对能力,可能力不从心。由此可见红旗-16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新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二维相控阵雷达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系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同时也精简系统。整体战术技术指标比“山毛榉”有较大的提高。对于红旗-16来说,未来可能需要研制新一代紧凑型防空导弹,提高单车的载弹量,另外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和抗饱和能力。(欣朗)
原标题 [中国红旗—16与“山毛榉”比较]
以上内容来自: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击落马航MH17的真凶:“山毛榉”防空导弹家族|MH17|马航|真凶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击落马航MH17的真凶:“山毛榉”防空导弹家族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范儿创客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日,随着国际调查人员发布马航MH17空难的最终技术调查报告,击落马航MH17客机的“山毛榉”防空导弹再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过笔者却发现很多新闻媒体对这种导弹的介绍并不正确,所以今天就在这里为大家仔细说说这个容易让大家“傻傻分不清”的防空导弹家族。
  “山毛榉”家族老大哥SA-11:不是我干的!
  既然是家族,就一定不是一名成员,大家不妨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山毛榉”,第一条就是:
  “山毛榉”防空导弹—— SA-11“山毛榉”代号9K37(萨姆-11防空导弹),北约称其为“牛虻”……。
  如果大家认为这就是击落马航客机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很多新闻媒体也是这么说的),很不幸,你认错人了。这位是“山毛榉”大家族的大哥,可以说也是第一代“山毛榉”,1979年开始用以装备前苏联部队,用来替换大名鼎鼎却已陈旧的SA-6防空导弹。
大名鼎鼎的SA-6防空导弹
  这里还要顺带说一句“山毛榉”防空导弹的前身——大名鼎鼎的SA-6防空导弹。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F117“夜鹰”隐形战斗机被击落,很有可能就出自它的手笔。作为它的后继者,SA-11“山毛榉”在每部战斗车装备的导弹数量、射程、射高、制导精度、弹头威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
  现在请大家认清楚这张脸,这货就是SA-11!
“山毛榉”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11 “牛虻”)
  杀人真凶:“山毛榉”-M1(SA-17“灰熊”)
  那么既然不是SA-11打的,又是谁打的呢?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SA-17——SA-17防空导弹”,会得到如下解释:
  SA17导弹 (SA-17“灰熊”),俄代号为“山毛榉”-M1-2,是俄罗斯的一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用于替换早先的SA-11防空导弹,于1995年进入俄陆军服役。
  这段解释只能算说对了一部分。实际上,“山毛榉”的俄文是Бук,转写为英文字母是BUK,是一系列性能十分优越的中程防空导弹的统称。这个家族到目前为止共包含了BUK、BUK-M1/M1-2、BUK-M2/M2E和BUK-M3等多个系列。
  翻译成中文再对应上北约代号(冷战时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替苏联/俄罗斯与中国军事装备所起的编号与命名)后,SA-11对应“山毛榉”,即第一代“山毛榉”;SA-17虽然特指“山毛榉”-M1-2型,但由于俄罗斯针对第二代“山毛榉”的改进型号有很多,彼此性能差异不大,所以大家不妨把SA-17笼统地理解为“山毛榉”-M1/M1-2和“山毛榉”-M2/M2E的统称;至于第三代“山毛榉”-M3,由于尚未装备部队,所以暂时没有对应的北约代号。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虽然同样是“山毛榉”,但击落马航MH17的是被北约叫做SA-17“灰熊”的第二代“山毛榉”-M1,而不是代号为SA-11“牛虻”的一代目。
  所以杀人凶手的真面目,是这样!
“山毛榉”-M1型防空导弹(北约编号SA-17“灰熊”)
  从外型上来看,SA-17的主弹翼较SA-11缩短了1/3,所以主弹翼和尾翼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SA-11的主弹翼和尾翼的距离则非常小。在作战性能方面,从公开的数据来看,SA-11的射高上限为15000米,而SA-17系列则提高到了25000米左右。
  而同属于第二代“山毛榉”的诸多家族成员,在外型上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性能越来越优良。具体来说“山毛榉”-M1是1984年推出的,它采用了新型的导弹,射程增加到35km,射高增加到22000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对BUK系统进行了几次重大更新,分别是1998年的BUK-M1-2和2007年的BUK-M2E,在射程、射高和制导目标数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这次击落马航客机的正是1984年列装的“山毛榉”-M1型,这也是目前在前苏联各国中装备最多的“山毛榉”。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俄罗斯同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罗斯空军的一架图-22超音速轰炸机和3架米格25截击机,很有可能也是被格鲁吉亚军的“山毛榉”-M1型防空导弹击落。
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
  除了地对空的型号外,“山毛榉”家族还有两个远方亲戚——SA-11“山毛榉”的舰载型SA-N-7和SA-17“山毛榉”-M1-2的舰载型SA-N-12。后者在我军现役的现代级驱逐舰以及052B型驱逐舰上也有装备。不过时至今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红旗系列地空导弹和海红旗系列舰载防空导弹的部分型号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它们。
  “山毛榉”家族如何作战?
  “山毛榉”家族之所以能被称为家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型号多。实际上它的正式称呼是“山毛榉”中程地空导弹系统。简单的来说,它是五位一体的。
“山毛榉”中程地空导弹系统全家福
  相信大家从家庭成员的名字就能对“山毛榉”系统的作战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建制的“山毛榉”作战单位,会包括一辆指挥车,一辆跟踪雷达车,6辆指示雷达发射车,3-4辆导弹运输发射车以及一辆维修保障车。
  跟踪雷达的侦测距离较远,在“山毛榉”的射程外就可以发现目标。指示雷达发射车是装备了目标指示雷达的导弹发射车。指挥车负责跟踪雷达同指示雷达发射车以及导弹运输发射车之间的通讯。导弹运输发射车既可以在指示雷达的制导下发射导弹,也可以为指示雷达发射车补充弹药。维修保障车则负责整个作战单位的维修保障工作。
  在实战中,整个作战单位可以以时速70公里进行战术机动,能在几分钟内展开(部署),并在1分钟内实施攻击。具备非常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战场生存能力和对敌空中力量的打击能力也都非常强大。
  “山毛榉”系统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当跟踪雷达发现目标后,会引导指示雷达对目标进行定位,然后由指示雷达指引导弹攻击目标。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山毛榉”-M1型的指示雷达发射车可以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目标进行制导,而“山毛榉”-M1-2型则可以同时对四个不同目标进行制导,后续改进型号毫无疑问拥有着更强大的多目标打击能力,防御敌方饱和攻击的能力及对敌方实施饱和攻击的能力都大为增强。即使在没有指挥车和跟踪雷达的环境下,指示雷达发射车也可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只是雷达的侦测距离较近,也无法同其他发射车协同作战。
  毫无疑问,“山毛榉”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良的中程地空导弹系统,但却不应该用在攻击民航客机上。在我们缅怀逝者的同时,也衷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无论多么优秀的武器,我都希望它们永远存放在洞库里,不会有被人类使用的那一天。
  注:由于前苏联/俄罗斯的导弹编号颇有些复杂,且俄文字母大家辨识起来也不如英文方便,所以在这里就统一采用北约的SA编号标示,大家通常所说的萨姆即为此系列编号音译。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普中国”。
  扫一扫,带你看最新最有趣的科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探索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sinascience或新浪探索)。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能像俄罗斯芭蕾一样驰名世界的俄“山毛榉”地空导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参考消息网9月28日报道据多家外媒报道,由荷兰领导的国际调查组织称,有证据显示,在日击落马来西亚航空MH17客机的导弹是被部署在乌克兰东部,来自俄罗斯的山毛榉地空导弹。  马航MH17客机于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起飞,计划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却在乌克兰东部军事冲突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罹难。在2015年10月,荷兰安全委员会曾发布马航MH17空难的最终技术调查报告,当时报告确认了飞机是被山毛榉导弹击落。   动图“飞机的前部被来自弹头的大量高能物体击穿。驾驶舱内的三名机组人员在强烈冲击与随即发生的爆炸中瞬间身亡,随后飞机在空中解体,”(以上gif动图来自荷兰安全委员会发布的视频)  “山毛榉”,一款中程地空导弹系统,是Бук家族最早的成员。由前苏联在1972年开始研制,1979年装备部队,1984年射程扩大的升级版本服役。现属俄罗斯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    “山毛榉”导弹代号9K37,就是打下“夜鹰”的那种2K12“立方体”防空导弹的改进型,美国代号SA-11(“萨姆”-11),北约称“牛虻”。人们乍瞧见9K37“山毛榉”,外形毫无时尚可言,近乎老旧,4枚9K37型导弹赤裸裸地装到发射车上,不单没有发射箱呵护,更不可能采用新潮的垂直发射技术。然而兵器不可仅凭貌相,它的战斗爆发力会让人震惊,就像武神手中的棍棒虽不见锋刃,却有非凡的杀伤力。  “山毛榉”属俄罗斯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而今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无相同类型的导弹。它与S-300、“雷神”-M1、“通古斯卡”-M1等齐名。同2K12“立方体”防空导弹系统相比,“山毛榉”的作战性能有了大的提升。现今引起国际传媒聚焦的“山毛榉”是其改进型“山毛榉”-M1和“山毛榉”-M1-2,BUK-M2E。它们具有在敌方电子干扰和火力拦截条件下打击现代化高机动战机和巡航导弹的能力,能在复杂的电子对抗条件下为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防空掩护。    “山毛榉”导弹系统构成(以"山毛榉-M1"为例)  "山毛榉"防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整套移动式导弹系统由战斗部分与保障部分组成。  战斗部分包括: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车、地空导弹、发射车、发射装弹车;  保障部分包括:技术保障设备与教学训练设备。  作战时导弹系统需要先用搜索雷达发现目标,然后交由火控雷达追踪和照射目标,在目标进入射程后发射导弹,导弹上的导引头会自动跟踪目标的反射波、飞向目标。    技术指标:  在杀伤区域方面,射程3.5-25/30公里,射高25-米。  在地空导弹单发命中目标的概率方面,针对歼击机型目标为0.8-0.9,针对直升机类目标为0.3-0.6,针对巡航导弹类目标为0.25-0.5。  被攻击目标的最大速度为 800米/秒,地空导弹飞行速度850米/秒。  导弹重量685千克,战斗部重量70千克,弹头口径40-105毫米,弹体直径0.4米,导弹长度5.55 米,起飞重量685千克。  目标信道2个,地空导弹信道3个。展开(部署)时间5分钟,反应时间22秒。一辆战车备弹量4枚。  实战  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前南联盟防空战士用它的原型2K12"立方体"防空导弹(美国代号SA-6,即"萨姆"-6,北约称"有利")击落一架美军F-117型"夜鹰"隐形战斗机,打破了隐形战机不可战胜的神话,让美国人非常震惊。用一句俄罗斯军工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形容,那就是“我们的山毛榉导弹,能像俄罗斯芭蕾一样驰名世界!”  (注:击落F117时很多传言,一会说是SA3又说是SA6,后来普遍认为是SA6,因为在附近发现SA6的碎片。)  而山毛榉导弹真正经历实战考验则要等到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几乎成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军"山毛榉"导弹的对战。先是俄第58集团军防空部队动用"山毛榉-M1"导弹系统击落多架格鲁吉亚的"天蝎"强击机(苏-25)。而俄军派出的图-22超音速轰炸机也莫名其妙地被格鲁吉亚击落。后经调查,原来是格鲁吉亚在2007年悄悄从乌克兰采购了能装配一个营的"山毛榉-M1"防空导弹系统和48枚配套导弹,这才导致了战场上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场景。  这次击落马航的波音777,可能是这个导弹家族第一次击落非苏系飞机。    命名  在俄罗斯的国土防空和野战防空两大系列防空导弹中,只有“山毛榉”是以植物命名的。这是个奇怪的现象,至今没见俄媒体道出个中缘由。山毛榉在我国亦称水青冈树,属落叶乔木。从哪个层面把山毛榉和“山毛榉”导弹命名联系到一起?由人们去琢磨吧,这其中别有乐趣。或许这是俄罗斯人的一种幽默方式。  拥有情况  “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系列主要在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委内瑞拉、格鲁吉亚、埃及、塞浦路斯、塞尔维亚、叙利亚、芬兰和乌克兰服役。  在乌克兰军队的服役型号主要是“山毛榉”和“山毛榉-M1”,截止到2013年底,乌陆军共有60套“山毛榉-M1”,乌空军也有一定数量的该型防空导弹系统。  潜在用户包括缅甸、沙特、朝鲜和坚持脱离乌克兰的所谓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今年6月29日有消息称,顿涅茨克地方民兵控制了乌政府军一支配备"山毛榉"导弹系统的防空作战部队。  基本参数  使用导弹:萨姆-11陆基型和舰载型导弹系统都是用带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9M38M1/9M39M1导弹  制导方法:半主动单脉冲雷达制导  弹长:5.56米,比美国的“标准”导弹长0.86米  弹重:690千克,比“标准”导弹重82千克  弹径:400毫米  翼展:860毫米  有效射程:3~32千米  有效射高15~22000米  杀伤部:高能破片杀伤战斗部重70千克  配有经过改进的无线电—电子近炸引信  杀伤距离:17米  导弹最大速度:3马赫  最大过载:20g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毛榉坚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