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
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思路的深化。与1998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具体说来,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谁来改,二是改什么,三是怎样改。
  谁来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是拥有近2亿农户的农业大国,户均土地不足1公顷,且被分成4块左右,农户经营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这样兼业化的小农是很难承担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的。从供给角度看,超小规模农户的显著特点就是同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农产品供给的“蛛网”特征十分明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周期性出现,不仅农民收入很难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一直十分脆弱,既经受不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又经受不了较大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本质上就是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结果。尽管全国已经注册了15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平均每个合作社的成员数只有不足70人,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对本地市场都产生不了影响,更谈不上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单个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规模农户面临问题的集合。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比达33.3%,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但单个农场的规模依然偏小。事实上,前述农产品卖难现象,就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大问题亟须解决。第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农村改革也是从土地制度开始的。当前,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好农户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让农民精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承包了多少土地,这是实现《物权法》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只有承包经营权精确并稳定了,其中的经营权才能稳定地转让,土地流转才能稳定并长期化,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才能在此基础上稳定发展起来。第二,家庭农场的联合。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流转土地总面积4.47亿亩,其中,流入农户2.62亿亩,占58.6%。按照430万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计算,每个平均为609亩,一般为200-300亩之间,不可能单家独户面对市场,依然需要联合与合作。现实中看,由家庭农场联合组建、领办或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可行的路径。实际上,大部分合作社都是由专业大户领办的,在山东、安徽等地已经出现了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的案例,说明了即使大户也存在着联合闯市场的可能性和紧迫性。因此,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就要适应这一趋势,不仅要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更要推进它们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第三,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十余个省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大都允许除合作社以外的其他市场主体(如企业)加入,从而有可能发展出家庭农场和大户搞经营、合作社搞服务、企业做市场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一是补短板。在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有很多短板要补,其中最紧迫的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具体说来,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制度建设方面: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形成基本的制度框架,形成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主体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其中,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这类机构的服务一般都应该是免费的,是公益性服务。其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市场化主体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这类机构的服务一般都是收费的,是经营性服务(合作社、协会为成员服务除外)。再次,要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最后,各级供销社改革要按照中央11号文件的要求,为农、务农、姓农,联结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机构,不断探索新的为农服务模式,如土地托管等,通过改革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市场建设方面:主要是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
  二是去库存。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库存主要表现在玉米、稻谷等,其中东北地区的玉米库存可能达到一年的产量,南方地区质量较低的稻谷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库存。库存过大,一方面国家要花费巨额保管费用;另一方面,粮食在库里保存的时间越长,新粮变旧粮,再变成陈化粮,价值越来越低,对粮食本身也是巨大的浪费。去库存,首先要把财政对粮食收购、储存的费用由暗亏变明亏,库存的粮食按饲料、燃料酒精等途径进行限期消化,除了企业库存等民间库存外,要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消费量17%~18%为基础,加上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弹性,计算出国家库存的粮食数量,正常情况下不要超过这个数量。其次,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前,玉米流通政策正在以前临时收储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要点是由价内补贴改为价外补贴,价格随行就市。其市场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如何保护粮农的利益,这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在玉米价格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去库存还有一个被政策界和学术界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产销不衔接,导致区域性卖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在农民家中烂掉,甚至由于收获成本高于销售价格而任其在田间腐烂。这一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长期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了给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外,最重要的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联结生产、市场与消费,减少流通环节,延长农产品价值链。
  三是降成本。新世纪以来主要农产品成本持续、全面上升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仅以2009年以来的变动为例,2009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亩均成本分别为683.12元、567.00元、551.10元,而美国同类农产品生产成本分别为952.03元、325.79元、615.12元,稻谷、玉米的生产成本均低于美国;到了2014年,三种作物亩成本分别为1176.55元、965.13元、1063.89元,美国同类产品分别为1030.8元、318.71元、696.84元,稻谷、玉米的生产成本均高于美国,小麦成本从2009年高74.07%上升到高3倍以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可言。从成本结构比较看,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上升快是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降成本的根本手段。
  四是调结构。这次农业结构调整,首先要树立大国土、大粮食观念,即从单纯的粮食拓展到所有食物,包括肉、蛋、奶、菜、水产品,以及马铃薯主粮化以后所带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变化;从单纯的20亿亩耕地视野拓展到所有可以利用的国土资源,包括46.9亿亩林地、58.9亿亩草原,以及大量的荒山荒坡和海洋、河流的滩涂等,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食物。其次,要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扩大青储玉米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经改饲,用地养地相结合,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和收益率。再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在不断提高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对于个别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大豆),也要制定一个对我有利的进口策略,并逐渐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而不是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一是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具有公益性产业的特征,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不能把饭碗完全交给市场,这就必须行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产业又具备一般产业的特征,必须通过竞争获得生存地位,通过市场实现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政策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的,目前又到了平衡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点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比如农业部门已经制定规划,要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去年和今年玉米价格下调,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也会调减。但不管怎样调,一定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在调整中逐步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粮农的种粮积极性。
  二是始终坚持农民是改革的主体。中国农村改革的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农民的选择,改革就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走弯路。当然,在新时期,农民群体也在发生分化,有430万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有数千万个经营面积以承包地为主的专业农户(微型家庭农场),也有很多的兼业小农。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就要兼顾所有农民的利益,但改革要以专业化的农户为主,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微型家庭农场。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始终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业发展中,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业竞争力提高一直是矛盾的统一体。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农业竞争力,能够比较有效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融合,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充分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养生等第三产业,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多维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化,以三产带动二产和一产,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全面发展。(作者: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来源:《前线》2016年第10期)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0388&次阅读&&&&2&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当下,改革已成中国各界共识。改革为年满65岁的中国注入动力的同时,将为世界带来什么,我们都在期待。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12分钟
时长:5分钟
聚焦热点话题,汇集名家思想
时长:6分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明年作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如何理解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是什么?怎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认识、探索和实践。
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变也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以前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粮食面临产量高、库存高和进口规模大等供给偏多的新难题。受供求关系变化决定性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虽然继续波动,但总体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开始下跌,过去认为的牛羊肉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态势却出现了逆转。随着农产品市场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稻强米弱”和“麦强面弱”等格局已经持续多年,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也感到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怎样来认识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还是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矛盾?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数量极其充裕,甚至可以说是阶段性相对过剩。粮食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总产量超过6.2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国内粮食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同时,2015年粮食进口规模估计将明显地超过1亿吨,这也是国内粮食新供给来源,还有我国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近年来收进的多而出库的少,这些都是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偏多的表现。除粮食外,我国还有很多农产品的现实供给也相对偏多。棉花和油料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已经开始调减。一些地方的蔬菜和水果等放在地里没有收获。我国的部分畜产品生产近年来也有所调减,生猪生产连续多年普遍亏损,2015年虽然猪肉价格所有反弹但后继乏力。
尽管对于我国农产品目前的供给数量是偏多还是不足,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但市场上供给不缺是不争的事实。有人提出我国农产品供给数量不缺,为什么还大规模进口?心存这个疑问的必须要明白:在开放经济中农产品进口也是供给的重要来源。
无论从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还是从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来源来看,无不表明我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的迫切性。
当然,如何对待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这与产业政策中的去过剩落后产能是否一样处理?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农业发展仍然是短板,产业政策上仍然要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口粮安全,仍然要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农业发展的特殊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我国农业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国外竞争力强的农产品还可能更大规模地进入到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我国多数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明显地高于人均消费量。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的高库存需要市场出清。农产品供给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都要求我国农业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去,当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过度竞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强调国内农产品供给自给率,希望通过包括关税的和非关税的边境措施来限制进口。这一思路看来越来越不可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调整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这意味着除稻米、小麦和玉米等少数主粮外,国家不再对国内农产品自给率设限,并且把适度进口作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国际激烈竞争,无论是国内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还是农业走出去,或者利用国际市场,没有国际竞争力的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比较注重数量增长。只有农业增产才认为农业形势好。目前看来片面地追求农业增产已经不合时宜。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资源、滥用化肥农药兽药来追求增产,这种做法得不偿失,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尽快改变。
过去,农民生产农产品的销售和收益,政府承担很大的责任。托市收购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弊端日益显现。我国已经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代了棉花和大豆托市收购政策。榨糖甘蔗、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已经放弃。未来玉米、稻米和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都有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从我国越来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仍然指望政府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收储粮食等农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府不再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进行直接干预,农产品供给主要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尽管政府会加大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力度,但这可能会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供给侧交给市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在国际竞争、资源环境压力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走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
从供给侧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难题,关键是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这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涉农主体要能够围绕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任不断创新,改变习惯性做法,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农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外国内两种资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尽可能地选择错位竞争战略,克服我国农业成本价格竞争劣势。国内农产品生产,不仅要在质量安全保障性等方面优于进口,而且在蕴含的乡土等文化内涵方面要明显地胜过进口。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还不是很足,农产品蕴含的本土文化尚未发掘,即使同等质量下国外农产品价格高,国内消费者都可能选择国外农产品,便何况国际上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国外价格比国内生产的低,国内生产的农产品遭遇冲击不难想象。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为目的,农产品供给者必须改变单纯地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传统做法,需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注重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发展,延长农产品供给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针对我国农业过度消耗资源和滥用现代化学投入物等问题,一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不追求稀缺的农业资源任何时候都发挥农产品供给保障功能,只求有限的农业资源在关键的时候发挥最重要的功能;二要紧紧地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科学地利用农业稀缺资源和有效地配置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特别要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和疫病统防统治等的应用步伐,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实现新的突破。
针对我国农村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审慎对待。一些地方的农用地流转租金过高,导致农业成本上升,农业风险加大,这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极其不利的,最终必会得到纠正。我国很多地方生产粮食的耕地流转租金每亩都超过600元,不仅高于粮食的每亩纯收益,而且甚至也高于粮食的每亩物化成本。之所以出现农村土地流转租金过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抢流转土地和国内托市收购政策及其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等因素都有关。从农业供给侧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必须更加冷静深刻理解农村改革,更加注重选择土地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发展现代农业。(作者: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怎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妨看看浙江的田头实践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只有准确把握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才能更好抓住促进浙江农业发展的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只有准确把握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才能更好抓住促进浙江农业发展的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长兴种植大户金柳福“一掷千金”为旱粮在长兴县泗安镇,种植大户金柳福如今“鸟枪换炮”,拆了农田里原有的简易棚架,投资近一千万元建设连栋大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金这般豪气,却不是要种什么精贵的作物,而只是为了种些毛豆、马铃薯之类的旱杂粮。“为了这些杂粮投资这么多钱,值吗?”对于金柳福的大手笔,周边不少农户有些看不懂,议论纷纷。然而,在金柳福看来,只要对种旱粮有帮助,这钱花得就值。让他如此笃定不移的,便是如今越来越好的旱粮行情。金柳福搞了大半辈子农业,原来一直主打蔬菜种植,可这几年他却越来越钟情于种旱粮。在他的400多亩农田里,去年有300多亩种了毛豆,其余是花菜。就算这样,金柳福觉得旱粮还是种少了。他说:“这几年,花菜价格波动不小,行情不好的时候,一斤只能卖五六毛,真是没啥赚头;反而,还是毛豆的价格比较稳定,效益也好。”尝到了甜头,如今金柳福种旱粮的积极性更高了。眼下,春耕虽然还没开始,他却早早地盘算好了今年的计划:除了原有的300亩毛豆,还要再发展100亩种植农田旱粮,尝试轮作毛豆和马铃薯。金柳福算了算账:一斤毛豆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六七元,平常也能卖四元,一亩收1300斤,少说能卖5000多元;通过轮作,每亩还能再产3000斤马铃薯,按每斤1.5元至2元的收购价来算,还能有5000元进账。他说:“这样一来,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有上万元的毛利,一点不比种其他作物差。”下了决心好好种旱粮,金柳福毫不吝惜地提升农业设施。去年下半年,他着手建设连栋大棚,尽管一亩地要5万多元,他还是决定斥资近千万元改造160亩。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棚才建几栋,就马上派上了用场。在去年的极强寒潮中,新建大棚里的毛豆都安然无恙,还卖出了每斤4.5元的好价,而其他的作物就冻伤了不少。这样一来,金柳福更坚定了在大棚里发展旱粮的决心,今年一开年,他就信心满满地加快建设大棚。龙泉阳光农业“创二代”蔡微果园热了“观光游”在丽水龙泉市兰巨乡独田村浙江龙泉阳光农业有限公司4000多亩基地,有两件事正热腾腾地进行着:给甜橘柚修剪枝条、给茶田施肥。“去年年底开始采摘的甜橘柚,有三分之二是通过特色中国龙泉馆销售的。”阳光农业“创二代”蔡微告诉记者,阳光农业500多亩甜橘柚基地是龙泉当地最大的,年产量在20万斤左右,原先主要做批发,一斤价格在6元上下,线上营销,10多万斤甜橘柚不但只用了20天就销售一空,均价也提高到每斤10元,特级甜橘柚能卖到13元。甜橘柚储存方便耐运输,其他的水果怎么卖?在阳光农业的基地里,特色水果基地有1800亩,树莓、杨梅、橘子、火参果、蓝莓……品种丰富,蔡微打算今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里这么多水果,唯独缺了最近这段时间的品种,我正琢磨着是不是再种一块草莓基地,把四季的水果都串起来。”她说,利用低丘缓坡,今年春节基地试水了两个游乐项目——滑索和滑草。结合附近的百岁老人长寿村景点,还起了一个“仙人谷”的美名。除了在阳光农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蔡微没有做任何宣传,没想到还是游客爆满。“我们从年初二试运营到十五,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万元左右,平时周末我们也会开,营业额也能有3000元到5000元。” 蔡微说,做农业这么多年,也知道农业往三产发展是大趋势,但美丽经济的魅力,还是大大超乎想象。“刚刚起步,项目还太单调,水果也缺档,一切都还不成熟。”她说,眼下,基地里的公厕、停车场、道路施工、管理房等配套建设都在加紧完善。“我们还打算加入滑水、射箭等项目。”蔡微说,“仙人谷”打算在5月1日正式营业,那会儿杨梅、蓝莓这些水果都接得上档,游客除了玩项目,也能体验采摘游。游客多起来,总得解决吃饭喝水的问题,今年的甜橘柚林也会有些不一样。“甜橘柚要到9月左右才开始结果,修完枝条这段空档期,准备养些鸡,发展林下经济。”蔡微说,试运行时,他们也试过提供农家菜预约,基地里自己种了营养价值高的五色米,也有配套的蔬菜基地。“乡里正在建龙泉自己的氧吧长寿小镇,生态环保、有吃有玩,这会成为未来我们发展的新红利。”蔡微告诉记者,早在6年前,村里十几家养猪大户就落户基地,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也创造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经济链。“这美丽经济的致富路真是越走越有劲。”他说。永嘉三农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定国乌牛早多了“红与黑”永嘉现有茶园6.2万亩,2015年产茶628吨,年收入2.2亿元,并带动8000多户茶农增收,茶产业已经成为永嘉的农业支柱产业。永嘉县出台了一系列的茶叶产业的扶植政策,并鼓励企业走出去,现已经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浙江三农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足功夫的公司。从2007年开始,公司董事长李定国就开始琢磨如何把单季采摘生产的永嘉早茶产业局限打破。2008年,公司推出了永嘉红茶系列。2014年,李定国找到了湖南安化黑茶研究所与其合作开发出了黑茶系列,并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以往一季采摘结束的永嘉早茶造成了大量浪费,永嘉有这么好的产茶条件,为什么不多做一些突破呢?”李定国说,“黑茶较之绿茶粗老,生长季节也和绿茶不同,原本清明之后就要砍掉的茶树,可以让其继续生长,结出一芽三叶到四叶之后,便是做黑茶最好的原料。”三农茶叶2015年销售收入2200多万元,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便是由黑茶和红茶销售创造的。作为温州的唯一一家黑茶生产企业,三农茶叶的前景广阔。李定国的“雄心壮志”还不止于此,从2014年开始,他就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医疗机构合作,从黑茶中提取一种俗称“金花”的冠突散囊菌,用于糖尿病治疗。“100斤黑茶中只能提取0.5斤到0.8斤‘金花’,目前该菌的市场价已经达到40万元一斤,而且有价无市。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到了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不久将上市。”李定国介绍说。永嘉县农业局副局长金连顺说:“永嘉茶产业的发展要走多元发展的道路,茶叶品种多元化、采摘时间多元化、加工方式多元化,要从以往的卖鲜叶卖绿茶的低附加值的产业局限中走出来,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永嘉茶叶真正走出永嘉。”据金连顺介绍,下一步永嘉将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立200亩的乌牛电子商务城,主推以茶叶为代表的永嘉农产品的仓储、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届时,永嘉的茶产业将真正辐射全省、影响全国。
来源:浙江日报编辑:谢家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结构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