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意大利人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信奉什么教

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11:42:28&&&&&&&&标签: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 违背& 的确& 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3.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网微信
中考网微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奥数网微信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考网微信ID:zhongkao_com
奥数关键词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饿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访俄期间,我去斯杰潘老人做客,天鹅的故事由老人家墙上的一枝猎枪引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配乐朗读课文2-----8自然段。2、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些什么吗?二、讨论学法。那么我们怎么来学这个故事呢?交流。三、列小标题。1、自由轻声读课文,小小组讨论每一段的小标题。学生交流小标题,老师随机指导。2、据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0年前的一个初春,贝加尔湖结冰了,天鹅无法捕食。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胸脯和翅膀扑打水面,其它天鹅齐心协力,一起破冰,最后取得了胜利,感动了打猎的老人。四、读课文,找感动的句子,写想法。1、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但读来是那样的感人肺腑。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一旁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然后小小组交流。2、大组交流。3、随机出现老天鹅破冰和群鹅破冰的句子。4、多媒体演示天鹅破冰的过程。。五、复述故事。六、写标语。1、鸟儿是可爱的、富有灵性的,斯杰潘老人用自己亲历的故事告诉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着我们。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请每一个同学在发下来的纸上写一句具有号召性的标语来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2、交流标语。七:作业。1、把你写的标语念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受到感受。附板书:天鹅的故事湖面结冰 无法捕食腾空而起 扑打水面齐心协力 一起破冰取得胜利 感动老人
相关内容: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宜昌市实验小学杨艳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课前准备1.课件及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3)指名全班交流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四、实践活动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2.试着写广告词。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请老师们指正。(原创作品)
相关内容:
之一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 吴咏梅 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3、学会生字新词。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教学重点: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教学时间:3课时。板书设计:安静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忙碌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二、范读课文,指导预习。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三.分组预习,提出问题,边读边议。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读课文。六.默写字词。七.布置作业:1、抄写并听写字词。2、熟读课文,继续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第2段:(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2)比较句子。投影: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过渡:第3段:(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③什么叫“应接不暇”?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5)过渡。第4段:(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四.布置作业: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背诵第3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学目的: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一、听写字词。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2.(),但()。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五、布置作业:1.完成《语训》中的练习。2.默写第2自然段。课后小结:
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 教学难点 1.掌握“低、游”的字形结构。 2.理解产生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四幅彩色挂图。 2.本课生字的卡片。 3.布置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你知道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吗?今天我们学习《要下雨了》这课,看看小白兔观察到了哪些自然现象?二、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看书,然后让同学们在书上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因为有插图,第4、5段不好找,老师可以指点一下。 三、认读一下本课的生字卡片。 因为还没有学生字,要在卡片上标上拼音。 四、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段。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说的谁在哪儿干什么?第二句小白兔为什么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说明:天气很闷,这个闷字什么意思?这是小白兔的感觉,也预兆着要下雨了。 (二)小白兔直起身子看见了谁?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3段。 1.小白兔看见了燕子。出示书上图一。 2.下雨前,燕子为什么飞得低? (要讲清:空气潮湿→虫子低飞→燕子捉虫,也就得低飞。) 3.板书:燕子低飞忙着捉虫 (三)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话吗? 请同学们找出这个句子,老师指导读读。 讲清:这句话是小白兔自己在问自己,心里在琢磨。它往前走,看见了谁?说了些什么?边思考,边听同学读4、5、6段。 1.出示书上图二。 2.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 (这次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找到“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就是理解了。) 3.板书鱼游到水面透透气 (四)小白兔相信小鱼的话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明:引导学生找出“连忙往家跑。”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 指名读第7段。 1.出示书上图三。 2.大蚂蚁说什么? 3.板书蚂蚁往高处搬家。 4.蚂蚁为什么往高处搬家?还可能往哪儿搬家?你们见过吗? 5.板书防水ji1o (五)指名读第8段。说说这段说的什么?出示书上图四。 (六)读第9段,说说雨下得怎么样? (指导学生理解:“要下雨了”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在书上找一找。) 1.燕子说要下雨了;小鱼说要下雨了;蚂蚁说要下雨了;小白兔说要下雨了。事实与它们所说的相符合吗?句子来反复读读。不但下雨了,而且下得很大。 2.指导朗读“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五、小结。 (一)小白兔是怎样从不知道要下雨到逐步知道要下雨的? (二)学了这课,同学们可能和小白兔一样增长了下雨前的知识,谁说说下雨前有哪些现象?(说明:结合板说。) 板书设计
六、完成填空练习。 1.下雨前,燕子飞得(低)。 2.下雨前,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3.下雨前,蚂蚁往(高)处搬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一)对照生字表,自己将生字在课文中用“一”划出来。 (二)指名读读划出的生字(要求字音正确)。 (三)找出本课“口”的生字,先进行学习。 hǎn 喊 左右结构 提问:为什么是口字旁?右边的笔顺是什么?和“成”比一比? 组词:大声喊喊叫
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口字旁占左上格。 其他三个字,学生自己在生字本上各写一个。 (四)接着学习“氵”旁的生字 chi池左右结构 提问: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为什么? 你怎么记? 组词:水池池子池塘(tang) you游左中右结构,右边是 提问:为什么是“氵”? 指导书写:游 组词:游过来游来游去游到游戏 (五)dī低左右结构高低的低 提问:右边的笔顺是什么?注意哪一笔? 笔顺:(注意点) 指导书写: 组词:低处低头 反义词:低——高 (六)自学其他生字。 请同学们自己说出下面字的结构、偏旁并组出词来。 zhū 珠 jīn 今 xī 息 jiā 加 照田格的样子写出这四个字来。 二、认读所学的生字卡片。 三、写出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____ 氵:____ 第三课时 一、认读生字卡片(不标拼音),边读边组词。(说明:呀、吗、吧三个字不组词) 二、选字填空。 呀、吗、吧、呢 (一)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
)? (二)你快回家(
)! (三)小白兔想是要下雨了(
)? (四)蚂蚁正忙着往高处搬家(
)!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说说课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二)注意读出小白兔由不知要下雨到告诉妈妈要下雨的心情的变化。 (三)指导以下词句的语气。 1.小白兔大声喊: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表示没有时间闲谈。 3.“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问自己,心中纳闷。 4.“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心里着急。 5.“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要读出急切的心情。 6.“哗、哗、哗”是象形词。 四、分角色表演,(分别戴上不同的头饰) 五、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除去这些,你还知道哪些? (比如:蜻蜓低飞,水缸出汗,蝉不叫等) 六、听写本课生字词。 七、作业: (一)把“要下雨了”这个故事读给父母听听。 (二)观察下雨前还有什么自然现象?◆
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了、不、太、也、左、右”6个字。认识笔画“乚”和4个偏旁“心、 2.认识句号和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生字识记字形认读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课程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蘑菇吗?蘑菇的形状像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蘑菇帮助飞虫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三.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学习生字 1.出示 xiǎng dǎ wei sǎn zai qian mian hou hai shi 想打为伞在前面后还是 2.小组内互学并讨论方法 ①联系实物想象,识记“伞”。 ②用比较法记“左”“右”“不”“还”“后”“在” ③用顺口记“为”:点撇横折钩,最后一点在里头。 3.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读带有生词的句子。 4.指读生字,扩词训练 5.巩固练习 ①小组进行抢读字卡游戏 ②继续扩词 五.继续练习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 一.检查复习 1.读字卡 2.指名读生字生词 二.指出本节课要学的生字 1.le bu tai yě zuo you 了不太也左右 2.观察字的各笔画位置,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教师相机辅导 5.投影比较生字,指出优缺点 三.学生书写生字 四.抄写词语 五.作业:抄写生字、生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及生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认识句号和句子 1.出示“下雨了,下雨了,蘑菇想为飞虫打伞。” 2.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写完后的标志是什么? “。”句号 句子后面画句号,表示一句话,一句话能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 3.数一数这篇文章共有几句话? 三.说一说蘑菇为飞虫打伞都打在什么地方?请画出方向词 板书:前后左右 四.再读课文说说蘑菇是个怎样的孩子?那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办?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想一想:你能用“前、后、左、右”说几句话吗? 七.作业 请你说说自己家住的位置,学校的位置等,最好说别人没说过的。
相关内容:
之一佚名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三.教学时间: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2.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瑰丽 记录 银弦 艺术殿堂 腐败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2)释词。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给课文分段。1.提问:(1)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四)指导写字。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17.5影城世纪城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