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几万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有编)的,买凌度到底值不值值

花二十五万买一个县政府的事业编制,值不值?
来源:互联网
【家是农村的,一个人在小城市混生活,月薪两千多,近日家人托关系,可以进县政府工作,吃财政工资,事业编制,代价是二十五万,不知道怎么不办才好?总觉的花那么多钱买个工作,毕竟不是小数目。可是父母希望我能去 。真心纠结了 ……本身在联想售后工作,感觉这个工作也不是很有前途,可是又不知道换什么工作。】
想清楚自己是否追求稳定的生活,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上到能对领导喝酒拍马屁,下到同事面前人情顺畅味儿足。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进去吧,正因为是县里面的,油水不足却滋润无忧还不怕被查
张亮-Leo♂:
如果是政府事业编制,家里还有点可以用的人脉关系同时你并不认为稳定生活是一件让自己鄙夷的事儿,就去。
这种事在小城市经常发生,我们那有花10W进人民医院做个小护士,月拿700;我同学的爸妈要给他花钱买个煤炭国企的职位……这些都不稀奇,我也问过爸妈,这样做是啥心态,他们的意思是女生去当护士、老师好嫁人,男的熬到了中年就会有职权来换取一些有的没的收入。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都类似于给儿女们买一个最稳妥的保险。以我的例子说一下吧,我是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这个在地方被称为“培养国家干部的最高学府“,我大部分的周边朋友亲戚都在期待着翻身做主人的日子的到来,我的舅舅在老家违建给儿子也就是我表哥作婚房被查,就打着我的名号”我外甥在北京政法读大学“;我另一个表哥在得知了我考上了后高兴的拍着大腿”咱家也有人了!“……当得知我没有”当官“后我舅舅就建议我赶紧结婚生孩子算了……我爸妈也是如此,趁着这个时候回忆了一下经常听到的教导:“你看XXXX,他娘死了光办个丧宴就收了好几十万”“还有xxxx,现在做到了X委书记,不用自己贪污,帮人办点事收点礼就够花了”“做生意挣得钱不顶花,当官的挣的钱基本都不用花”“你挣得钱再多也不是你的,共产党说给你收走就给你收走”“你可以先找个正经工作(公务员),业余也可以做个生意,办事就方便多了”……种种这些观点普遍存在于小城市的居民中,其中包括在十年前为了躲堵在门口环保局各种局的追查而不回家而现今在本地做生意小有所成的父母、在外面跑过运输倒腾过工程搞过婚介的同村非亲戚的工程哥、老实肯干努力数年在市里买房定居不善言谈的木匠哥、年过四十在财政局里做着科级干部一到过年在家收礼收到手抽筋的干部叔以及近几年来在关系户人满为患的各个县级机关混吃混喝的官二代们……这些观点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最广大群众所持有的。你无法否认这些价值观,因为你无法无视造成这些现象的环境和土壤,我也承认若在小城市生活这条路是非常好是最吃得开的,尽管我不赞同但是每次回家被我爸妈举例教育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例子反驳,甚至偶尔还会被他们说的真觉得自己确实是那么的“不懂事”“不成材”然后带着满满的负能量回到北京……总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则,小城市的法则就是如此。个人感觉,你其实心里已经有值不值的判断了,只不过是有个”怕“,你不是在担心你父母给你指的路对不对,而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选择不确定的害怕。假如真是如此的话,这种害怕别人无法给你消除,往深了说可能是你没有承担的勇气,选择父母的路错了也没人指责你,因为这是大众的选择,错了你也是社会环境的受害者;而自己的路不仅要承担这条路本身的坎坎坷坷上上下下,还要承受在低谷甚至失败的时候家人朋友周围人的怀疑和否定,可谓是”腹背受敌“。建议谈不上,只是觉得如果不想接受这种规则就换个环境并学会承受;如果不换环境,就学着接受(并非一定屈服)这个地方的规则。
题主,所有明确的答案,都是无耻的行为。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回答一句简单的去或不去,对于回答者来说,没有任何成本。但无论前方怎样,只有题主自己一个人走。无论阳光还是风雨,这些回答者不会再有任何帮助。到底去不去,只能兼听父母的建议,最后叩问自己内心。道路不易,小步徐行。以上。
不值得。反对一切这种行为。
不值。我考虑的角度跟他们不一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接下来的十年,公务员的日子不会太好过,想像过去十年那么火爆是不太可能了。这笔钱你投下去,可能收不回来。回头看一下吧。92年下海,02年上岸,13年再下海。这是个循环。
我觉得不值得。1首先,二十五万太贵了。说实话,就是一个事业编,不是公务员,也没有级别,还是县里的。二十五万如果真心想买官,假如你已经有了事业编,可以买上好几级去。你想,你干个事业编,多少年能挣回这些钱。当然,你要是家里不差钱,就图个安稳,也未尝不可。就不用看我剩下的话了。2我不知道楼主那里的风气怎么样,我老家这边想买编制还是挺难的。事业编我不清楚,但是公务员考试是非常公开透明的,就算是本局的局长也一点弊都做不了。(这个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公务员考试真的相当公平)我一个叔叔是县里中心医院院长,要进去当护士,基本都得副市长打招呼。所以我很怀疑你的关系能不能办成这个事。万一办不成,你家里有能力把这个钱要回来吗?3体制内最大的好处就是丈母娘喜欢,除此之外没多大好处,逢年过节那点福利也没多少。钱?我估计县里事业编的工资也就两千多吧,跟你在企业差不多。而且进了体制内,除非你能力强又很努力还有关系,否则晋升不易,一直呆在底层的体制内,就有“稳定”这一个好处。万一你中年了想转行,基本没可能,出来啥也干不了。大家心中那些总是收礼的官员,都是干了多少年才会上去的。何况,送你东西你就敢收?现在越来越严,哪有那么多油水。4如果真想进体制内,可以考,努努力,成本也比你买便宜。
纯显性投资来看,计算一下你要做多久才能拿回本钱。如果每个月2000元的公务员,25w需要做10年才能得到。与此同时,你做别的事情也是2000多一个月,如果公务员的工资增长和做别的行业一致,那你的25w相当于打水漂,投进去不会有任何金钱的增长。相反你还要花更多的是钱去还清这笔钱造成的空缺。如果还有隐形的收益,比如灰色收入,特殊福利,退休的福利,购房和优惠政策的倾向福利,找一下同等职位的老员工问一下,了解一下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投资是否划算。最后综合计算一下,10年后能得到什么,20年后能得到什么就知道这个公务员职位是不是值得去买。
给政府干活是个高危的工种啊
两个字:悲哀!!!
能卖吗? 我是去年年底刚考上事业单位还没通知去上班呢。。。可以卖的话我卖了,拿着钱先去到处旅游,然后再花个一两年时间继续考试。。。多好啊~~
太贵了!用25w买个房吧,小城市足够过得相当舒心了。
买官都敢拿台面上来说了,节操无下限了啊
为什么不自己去考?考个公务员有怎么难吗?现在省考不是要报名了吗 ?花这个25W 我感觉考上之后可以买个科级了,白花了。
买官什么爵的真实写照
看你怎么想吧,
旱涝保收,工作又舒服,又体面,特别是有人求你办事的时候,那种感觉多爽啊,父母为什么希望你去啊,就跟我爸给我说的,不指望你混成怎样,发多大的财当多大的官,舒舒服服好好的生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工作让他们觉得非常有面子,跟着PARTY走没有错。
并且这种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啊。
有些回答说的,不求上进怎么怎么,社会就是要把我们分成三六就等,有拼命上进的,自然就有安于现状的,寄生虫怎么了,那些无所事事、整天泡妞飙车的富二代还不是寄生虫,我们网络上对他们抨击,不就是因为你过不上那种生活么?
到时候那些说你不上进,说你寄生虫的人还有可能找你来办事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算算你一个月有多少灰色收入才能把25w弄回来?
提醒一下题主,这个价格比较反常,一定要留心确认是不是骗钱
我最近有遇到类似楼主的问题,也跟身边的朋友讨论过很多,所以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觉得楼主家里要不差这二十万块,毕竟这不是小数目,以月薪两千的县城来说这至少是五年的工资了。不管是用作投资或是其他,或许会有更大的经济回报也未可。其次,楼主要清楚进入机关部门体制之内的得失,能接受多少抵触多少,心里该有个谱。我的看法是,喜欢混迹官场就好好干工作,兴趣不大就摆好位置发展自己的第二事业,兴趣也好,总之是让自己的专注力有个寄托,追求工作以外的个人价值。如此~
以目前形式,事业编随时可能被调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您所在的位置:
山东多部门每年印贺卡挂历花十几万 今年将取消
马云云 来源: 
印制六七万张贺卡,再加上印制挂历,加起来花了十几万元。这样的支出,在10月31日中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后可能不再存在。11月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机关事业单位表示今年将不再用公款印制贺卡台历。另一方面,尽管此前寄贺卡已成为风气,但寄贺卡的嫌麻烦,收贺卡的也不看,对双方来说,贺卡反而成了负担。
每年印贺卡挂历,得花十几万
每年印制各类贺卡、台历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浪费?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同的单位往往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11月6日,记者采访了省内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在这些单位去年的工作中,印制了从几百份到上万份不等的贺卡和台历,一张贺卡的价格有一两元的,也有四五元甚至几十元的。
一家省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单位每年都会定制千余份邮政贺卡,邮寄给各个关系单位,但每张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5元。
“以前印得很多,不仅需要给每位领导准备一定数量,单位每个处室都会到办公室领。”一家机关工作人员说。另一家单位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单位印好的贺卡拿来之后,领导分100张、每个部门100张,对口的上级部门、同级兄弟单位以及下级对口部门都会分一部分。“甚至包括领导的私人关系,也会拿些贺卡去用。”
济南某市直单位的一位负责人正好负责每年单位贺卡的印制工作,他给记者大概算了去年的一笔账:该系统市局印了有一万多张贺卡,整个算下来,该系统在全市市县两级共印了六七万张。“加上印制挂历的部分,每年这两项开支需要花费十几万元。”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这些花费还不算是最多的,有些兄弟单位的开支比他们单位要多不少。今年中央下文禁止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后,这部分开支可以节省下来。
印制贺卡造成的浪费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省内某单位去年底印制的贺卡,到今年7月份还没用完,放在办公室里无人管理,供工作人员私人使用。
寄贺卡的嫌麻烦,收贺卡的也不看
尽管贺卡邮寄形成风气,但实际上,对邮寄方和接收方来说,贺卡反而成了负担。
“往年每到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忙活贺卡的事情了。”梁冬(化名)是省内一家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工作的他,每到年底就会负责单位贺卡和台历的制作,有时甚至从9月份就开始忙活,一直忙到12月。
他告诉记者,贺卡和台历的设计、写哪些祝福的话语、和印刷厂联系都有一系列需要处理的繁琐工作。最后等领导拍板签字,需要多次修改。
贺卡印好还不算完,给关系单位寄送也是个麻烦活。
据一家单位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表示诚意,单位的书记和局长一般都会在每一张贺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两个人往往得签三四百张,签名成了个体力活。这些贺卡签好字后,会分发到各个处室,由各处室在信封上填写各自工作联系单位的地址和收信人,再由办公室统一寄出。
寄贺卡的单位怕麻烦,收贺卡的人却不一定买账。
“说实话,在年底收到这么多贺卡,贺卡加上厚厚的信封,摞在一起得接近10厘米,怎么处理也很麻烦。”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钟华(化名)收拾抽屉,还找出了一张去年从莱州寄过来的贺卡,“贺卡留着没什么用处,但要是扔了,心理上也过意不去,毕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记者采访多位收过贺卡的单位工作人员,其中不少人表示,很多贺卡“也就是打开看看是哪个单位寄过来的”,看完之后就随手扔在抽屉里。个别人甚至直接扔进垃圾桶,“看看信封就行了”。
尽管自己每年都要给关系单位寄送贺卡,每年也会收到二十多张贺卡的梁冬也觉得,这些贺卡确实是个累赘,自己几乎看都不看。
责任编辑:邓宇虹
【字号 大 中 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11-07][ 11-05][ 11-02]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事业单位只能混日子吗?我在事业单位工作的47个月
查看: 265753|
评论: |原作者: 三公子|来自:
LZ是个女生,但自称“三公子”,有毅力有原则特别能坚持的姑娘。身在事业单位有正式编制,但一直不忘自己的梦想,学英语、学投资,有条有理的安排生活。LZ2009年9月入职,2011年2月开帖,开帖时上班17个月,截至2013年9月,楼主工作的47个月,写了47个月的上班见闻、感受,看到一个初入职场的稚嫩姑娘的脱变,为她加油!我在事业单位的岁月对于在事业单位上班这个事情,或许有人认为必须要靠关系才能进,这个我承认,几乎8成的都是如此;或许有人认为里面就是黑压压的乌鸦,这个据我不太深入的观察,有,但是不是全部,也就是五五分成;或许有人认为里面上班久了就是温水煮青蛙,全没了斗志,这个据我17个月的生活感受(LZ2009年9月入职,2011年2月开帖),是,但也不绝对,斗志这个东西真的因人而异,就跟学习一样,如果真想学,时间总是够的;或许有人认为进了这个单位就是吃皇粮,我认为要看是不是全额拨款,不然自治的那类就很惨;或许有人认为工资待遇不错,这个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必定也认为公务员工资很高,其实这两条道都不是“发家致富”的道。到2013年9月底为止,我在事业单位当一个混混已经有47个月,没有经历什么地动山摇的变革,没有感受到什么风云突变的纷争,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我总留点什么下来,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被革了脑袋,自己需要谋生路,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这个名词跟“供销社”一样载入中国历史,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为这段生活留下点痕迹,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领域生活,也见证过他的末路生涯。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太衰退,希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达到小学水平,凑合的写写。如何考上这个单位:先说说自己怎么考上这个单位的,这可能是我17个月生活中唯一能算的有点爆点的一段,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作为应届生,春天是找工作的烦躁期,我自小是跟风分子,在工作前人生所有重大决定是跟风的,比如读书拿奖学金,比如考研,比如考证,比如考公,一路过来也没有太多的倒霉事,因为除了考公碰了壁,其他都一帆风顺的过来了。1月的国考死在申论上,3月的省考依旧死在申论上,于是看到这个5月开考的事业单位没有申论,于是积极报名。果真行测是强项,第一次进了面试,第二名。如果考过公的人都知道,基本面试是考验人际关系和人品的事情,与那啥成绩和表现没太大关系,于是,我爹就开始了人际关系这门功课,一打听,没有内定,于是他决定把我变成内定,一番打点。我进面试考场了,在等候区发现,这个时候我的RP也爆发了,原本的第一和第三都没来,我们这个单位只提前一天通知第四和第五来替补(当然,只是我爹打点的又一福利),于是他们的草草来比跟我的准备充分,这个高下是很容易分出来了。原本我以为这就是应考的全部,结果考完后请相关领导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爆炸的在后面。我们这个单位不是没有内定,内定的那位已经在我们单位上班了,只是性质是临时性质,由于他家财力雄厚但是政治资本为零,所以他家人用一堆银子内定了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如果在这个系统呆过的人就会知道,如今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控制非常严,只有减的份,想增一个编制,非常难。所以我可以想象他们花了多少力气,烧了多少大米。不过有点是烧大米买不来的,那就是必须要走最后一关,参加组织部、人事部的考试。这个没法子作假,那位内定同胞结果就战死在最后一关上,还是惨败,一方面他的确能力有限(之后跟他共事过一年,的确能力很有限),一方面我好歹也杀过好几场公务员,说能力还是有点的。于是内定变成了不定,我成功上位。不过我还是怀疑他可能用功没到家,如果真的铁底内定的话,其实在报名考试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报考条件,少放人进来不就得了,不知道他在那个关卡出了差错,我也不得而知了。面试之后,不功不过、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的拿了一个综合第一,我可以上班了。这个时候RP继续爆发,我们单位十年一遇的大整修都让我遇到了,结果单位乱七八糟在整修,修缮房屋,这个大工程直接导致我没有办公室,原本应该是7月报道,结果因为这个主要原因,加上一些档案调动的次要原因,我拖到国庆长假后才上班,顺道领了9月的工资。我的事业单位岁月由此拉开了序幕。我们单位的性质是神马:首先我混迹的这个城市是东部某地区,物资算丰富,自然神马很贵,所以在这里混,单位的收成就很重要。我这单位属于全额拨款,其他全额拨款的单位收成如何,我没有发言权,迄今也只混迹过这么一个,但是我们单位的收成算凑合。一年反正有6-7W左右的现金收入,公积金一年也能保证到2W,基本算是个节日的节日,都会有一堆生活用品的发放(对于单身的我而言,生活用品基本不需要再去购买),待遇对于一个不求我养家但求面子凑合的爹妈而言,足以。其次我这个工种属于是啥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是领导的年终总结抄一抄,平日的会议啊,或者市局交代的文稿啊,凑合凑合写个小文章,每年写两个小研究文章,登登自家出的报纸。其实就是干文字活,但是量很少,几乎一个月也没几次,据我不完全统计,我这17个月也就写了30个小文稿,大文稿也不过5、6个,对于混中文系混了7年的我而言,这是个小事情。通常事业单位的工作只要求“做”,对于质量通常不管。余下就是单位的结构:编制工才10人,其余洋洋洒洒一片人都是临时工,我们自然啥事情都不需要做,有口就成。至于办公室更好,我才上班那会,遇到单位领导层变动,所以暂时无我办公室,于是借用一位在北京进修的主任办公室给我呆着,一个人,很爽。之后领导层变动结束,调整办公室,我和另一位同事安排到一起,两人一个,最幸福的是,这个同事是我们单位唯二的外地人,当然另一个就是我啦。而且她是临时员工,她的活多,我的活少。(其实2011年后的4个月都是我一人独霸,她回家生孩子去了,哈哈。)然后,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开始我踏入社会的第初体验!“不原则”:不八卦、不跟派、不插话、不高调,只干自己的事情。第1月:没有任何的实习经验,也不怎么懂事,一个人跑到这种单位上班爹妈特担心,因为我爹妈都是国企的老员工,他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于是我爸跟我讲,切记:不八卦、不跟派、不插话、不高调,只干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怀揣着老爹的告诫来上班,第一天,遭遇难题。领导1号直接分派文稿任务,要求在两周内做一个单位的大史记,我直接傻掉,单位除了领导1号叫啥(吃过饭哇),其余的统统是陌生人,我们单位的来龙去脉啥都不清楚,啥部门也不知道,直接抓瞎。后来我同学鉴定为“试我深浅”。好在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脸面是丢出来,去每个部门自报家门,先搞清楚人员状况,在摸清档案室的状况,怎么滴的大史记也是要从档案室、资料库取材。自从写完毕业论文之后,从没如此认真的对待过中国字,那两周真是突击战。真不知道自己是傻还是真没有社会经验,总之自己写了一大堆的文字材料。说实话,这是第一份工作任务,也是我迄今17个月中唯一的值得自我肯定的任务,从那以后,忽悠和混的任务占了多数,这一点,其实我挺遗憾的。更重要的是,领导1号并不是忽悠我,我做的大史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印在单位的某展览室,我觉得这是一个老领导,一个知识分子老人家对一个新人的肯定,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领导会不会如此,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是无比让人安心和窝心。第一个月比任何想象中的都忙,我连续遭遇到很多的重大会议,由于我们单位长期没有写文稿的人,没有做文字记录整理研究的人,所以需要我直接上。但是我说实话,读书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不爱社会实习,对于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只能想到哪算哪。那些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都是靠的飞速笔记,没有录音笔,不用电脑,一张一张的听写,加上当地人多半说当地话,外来人的我啥都听不懂,真是热闹的人生。在这几次会议上,我充分发挥了胡编乱造的本事,听懂的地方就听写,听不懂的地方就改写。熬过来,真是熬过来了。没有老师傅带的这段日子,就这么乱闯乱闹的,也把人生第一份报纸出了,人生第一份会议纪要写了,人生第一次参与组织全国性重大活动给参加了,当然人生第一次喝酒也撞上了。在事业单位,应酬是避免不了的,这个人人都知道,人人绕不开,而且我这个单位属于公益性质,那些文人墨客超级多,那么烟民酒民超级多,重大活动开的多,宴席酒席自然少不了。作为单位的员工,很多场合必须参加。刚开始这一个月,我不知道如何应付,问爹妈,老爸的意思是少喝,如果特别大的领导来就必须要喝,老妈的意思是躲,只要开始坚持住,自然以后就不会被整。事后证明,这两种方面应人而已,分别对待。当然这是过了好几个月懂得道理。至少这个月,每次担惊受怕的就是听闻中午有饭局,晚上有饭局,每每这个时候就开始心慌,酒桌上属于呆子型,看别的老员工如何,我就跟着,结果发现他们人人酒量都不是盖的,发现无法自保,那一个月真的属于被灌酒的日子,可惜无人救我。全额拨款的单位好处是全额拨款,哈哈,坏处是一张椅子要换都要申请,通常这类单位比较接近清水衙门。我单位是朝九晚五,中午自由休息,属于典型散漫单位,每日能上班5个小时就不错的了。自己的未来永远在自己的手上,即便事业单位是温水煮青蛙,如果自己真把自己当青蛙,那就估计只能被水煮了。因学历问题,所以中级职称直接就定了,近几年不愁这事情,论文嘛,由于我们单位的报纸就是我出的,所以我只要有论文随时可以发。至于其他的杂志啥的投稿,单位很热心,只要我有稿件就可以。只是开头几月心动写写,后来转了兴趣,就开始懈怠了。我的工资啥的也很低,也就是2000+,靠的就是些福利啥的,年终奖啥的,其实事业单位的工资是按照工龄啊,职称神马的东西来的。所以对于我这个才进去没多久的人而言,能够2000的工资就不错的啦。这个年终奖还是挺诱人的,早些年,在我读书时,曾听说此地的某些公务员的待遇是相当诱人的,尤其是年终奖一块。不过如今,被“阳光”后,就不得而知了。全年6万收入,这水平就是普通人,饿不死的状态。6W是指大米。其他每月和季度和过节是会发一些东西,基本发的这些东西和卡片类物品可以支撑大半个月的生活,所以消费比较低。分房是不可能的事情,据说以后也不太可能。哈哈。
刚表态过的朋友 ()
蓝色大海的传说
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初吻有七次
四重奏 カルテット (2017)
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逃跑可耻但有用
又名:逃避
砂之塔:知道太多事情的邻居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
地味にスゴ
黑暗中的十个女人
卖房子的女人
剧情简介:
关注妞博微信号,手机浏览更方便
)&&&统计代码
Powered by股票/基金&
花9万元“买事业单位编制”值不值
  市民文女士已在西安一家事业单位工作3年多,进入这家单位时,在面试前,父母四处托关系,先后多次送钱送物,等她顺利通过面试,已陆续花了9万余元。工作3年多,才刚刚把花出去的9万挣回来。至于本人感受,文女士说,虽然专业不对口也偶有烦恼,但好在很稳定,总体来看,还是“划得来”。(7月18日新闻)  虽说现如今像这样的事情恐怕很多网友早已见怪不怪,对于这位所谓花9万“找工作”的文女士来说划不划得来也自有公论。近两年来涉及到公务员、事业编的话题性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从只招公务员女婿的丈母娘,到本科生去当挑粪工,再到研究生报考环卫工,甚至千万富商也誓要考上公务员,其实这都是“编制”惹的祸。  一个原本平常的公务员、事业编职位缘何会如此受到青睐?从公务员事业编的职业属性讲,公务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都是平等的,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但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就是就是生活安稳、保障健全、衣食无忧的代名词。在他们眼里只有有了正式编制,才能有个安稳的人生,甚至某报考的研究生称:“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为何公务员、事业编制甚至国企等“体制内职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年轻人的首选职业?如果是考虑薪资优渥、专业对口,一些私企、外企的薪资和发展空间甚至比这些“体制内职业”更加优厚和宽阔,年轻人为何偏偏选择这些看似待遇不高的有“编制”,甚至还要寻求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外的职业”在诸如社会地位、工作稳定以及上升空间等同“体制内的职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这就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现实之惑。尽管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但是“有编制的人”和“没编制的人”,还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是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想打破所谓“编制”的光环需要我们社会各方作出共同努力。当前以户口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化带来的“权利差序格局”亟待改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健全,要为个人发展打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职业不应因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对待,所有的职业都应获得平等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这同样是公平正义的题中之义。“编制”的光环下,说到底是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求,是对社会公共资源均衡化分配的呼吁,实现“美丽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无论什么样的职业、无论“编制”里外都有自己成功的途径,都有自己的美好的明天。(长江网 李云鹏)
07/16 12:1807/16 10:0207/15 11:4607/15 11:4107/15 10:3807/12 12:0007/12 11:5407/11 00:10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社保到底值不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