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an 6.2 keygen在实际企业中用的多吗

当前位置: >>
vSAN是否依然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摘要:在vSAN(虚拟存储区域网络)出现之前,企业一直使用FC SAN(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和iSCSI,但是现在看来对象存储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在vSAN(虚拟存储区域网络)出现之前,企业一直使用FC
SAN(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和iSCSI,但是现在看来对象存储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如果企业想要使用全新存储架构,那么就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艰难地做出选择。尽管有些企业仍然在使用FC
SAN和iSCSI,但是这两种存储方案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缩减,而vSAN也许并不是最佳的长期解决方案。
  是否应该继续使用FC?
  第六代FC最初发布时宣称能够支持最大32Gbps的数据吞吐量,但之后厂商对这种技术不断进行测试,而那些犹豫不决的企业也花费很长时间观察这种全新技术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导致其采纳比例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在选择存储方案的过程当中,速度和传输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FC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地非常不好。以太网的发展周期已经大大缩短,从过去的10年速度提升10倍到现在的每2年2倍。此外,相比于FC,企业对于以太网的接受能力更强,而厂商也会更快地完成初始化测试并且乐于投入更多的资源。
  但是当第六代光纤通道将要进入发展的黄金周期时,25Gb和100Gb以太网已经出现两年了,有些企业甚至开始使用50Gb和200Gb以太网。此外,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和NVMe(N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在以太网当中将会成为主流,显著提升传输速度并且降低系统开销。
  而压倒FC的最后一根稻草是RAID的消亡。SSD(Solid-State
Drive)使得RAID被逐渐弃用,RAID磁盘阵列出货量的不断下降和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是控制器和网络性能,而这些恰恰是SAN存在的理由,现在替代方案看起来更好一些。
  iSCSI对比vSAN
  我们还可以将iSCSI和vSAN(虚拟存储区域网络)进行对比,二者都基于以太网。相比于FC,基于以太网能够为这两种方式提供极大优势,因为通常混合云和虚拟集群都会使用以太网作为网络连接方案,因为这种连接方案能够简化管理工作并且降低成本。
  iSCSI和vSAN都是基于块的IO平台,因此有人可能会问,在虚拟化环境当中,我们应该继续沿用这种方式,还是应该转而使用对象存储系统,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进行大规模扩展,但是对块存储系统进行扩展是非常困难的。
  块存储系统使用逻辑单元号LUN(Logical Unit
Number),这种方式会对存储池的大小形成限制,并且由于数据结构拥有者等问题,其共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文件系统位于服务器当中,这意味在共享过程当中需要使用LUN和其他服务器进行通信,这样才能确保数据集合的一致性。这种方式适用于大量读操作的数据,比如集群当中只有一台服务器的数据会发生变化&&虚拟机的镜像文件,但是如果所有节点都想要更新相同的LUN,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了。
  FC通常以速度快著称,但是现在iSCSI在这方面已经十分接近了。vSAN是另外一回事儿,但到现在为止其在性能方面还没有准确数据可以参考。主要问题在于存储访问分为服务器内部的本地访问和为了实现数据完整性所需的网络访问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在传输速度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对象存储对比NAS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他替代解决方案。很多人认为对象存储的速度要慢很多,只能用于备份或者归档。但是事实是,首先,现在被存储的大多数数据都是由小型对象组成,特别是来自于移动终端的,而现在企业60%的数据都来自于移动设备。其次,对象存储的速度也在变得越来越快。
在存储当中使用SSD以及后台网络瓶颈等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也许对象存储能够成为混合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在亚马逊AWS S3当中一样。
  对于其他数据来说,对象存储现在还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它们需要等待新的文件系统和基于块的I/O总线来弥补应用间的差距,但是现在这并非迫切需求,特别是对于无处不在的Ceph开源包来说。差距主要来自于应用程序和块进行通信,以及NFS/SMB对象存储当中代表性的对象状态迁移,这些都需要进行双向转换。也许基于对象存储的通用存储设备将会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通用存储方面,随着可扩展NAS的出现,企业使用跨设备技术来满足对象存储的冗余性和弹性需求已经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在云或者集群环境当中替代主要网络存储的可行方案,相比于FC
SAN,数据当中自带数据结构在共享方面是一种巨大优势。
  软件定义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种基于对象和文件的方式相比于在SAN当中进行服务虚拟化要简单的多。软件定义存储的基本特性就是能够根据服务实例规模按需扩展或者缩减规模。响应时间非常短,对象存储和NAS能够更好地满足这方面需求。
  总而言之,看起来SAN时代已经过去,FC
SAN将会最先退出市场,尽管FC社区努力将RDMA和NVMe加入到FC当中。iSCSI将会持续更长时间,而vSAN将会演变成为一种基于RDMA的存储池系统,而对象存储将会成为第二种文件系统。
  责任编辑:DJ编辑
扫一扫,订阅更多数据中心资讯
本文地址: 网友评论:
条 阅读次数: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华为今日宣布发布云开放实验室,
7月21日,华为乌兰察布云数据中
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
机房360的记者就如何更好的管理
为响应全球节能减排号召,分享绿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超实用干货!存储虚拟化Vsan技术全方位解析!
作者:十万个IT为什么 微信公众号
e企学院第十一期(课程已整理出视频版,大家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哦)讲师分享环节大家晚上好,本次我跟大家分享的是Vmware Vsan产品的介绍。我本次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有五个方面,Vsan的介绍,Vsan的组件介绍,Vsan I/O测试,以及Vsan的特性,主要是Vsan6.2的特性,以及分布式同类存储产品的一些介绍。首先我们看一下Vsan的定义,Vsan是一种以vSphere内核为基础进行开发、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架构。Vsan通过在vSphere集群主机当中安装闪存和硬盘来构建VSAN存储层。这些设备由Vsan进行控制和管理,Vsan形成一个供vSphere集群使用的统一共享存储层。我们来看一下Vsan的架构图,首先我们看图中绿色的部分,绿色的部分就是单一的Vsan的存储,它是多个主机和多个磁盘的一个集群。首先我们这个Vsan它是来自于一种X86架构的分布式存储,所以说Vsan主要是用X86架构来实现的,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可以支持3台的X86架构的主机就可以来实现我们vSphere的Vsan集群。当然我们的每台X86的架构它有一些要求,至少有一款SSD盘,一款SAS或者SATA的盘。然后我们在这些X86架构的主机上去安装我们Virtual SAN的内核,在内核之上有一个Vsan的虚拟层,这样就会达到Vsan整体的架构,然后在这个架构上我们就可以创建出很多Vmware的虚拟机。传统架构和Vsan的比较因为传统架构我们上节课已经讲了,也就是统一存储架构,统一存储它需要有存储的机头,存储的扩展柜,FC的交换机,HBA卡,然后连接我们的服务器,这是传统架构的存储。刚刚我们看到的Vsan的架构图,我们其实已经抛弃了存储的机头,抛弃我们San的交换机,抛弃了HBA卡。所以说Vsan最终是成了定义存储的策略,在虚拟机上创建应用策略这样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存储,资源和数据服务自动进行调配和维护。第二我们看一下Vsan的组件介绍,我们主要介绍的第一个是它的硬件要求。课前有一些同学提了问题,就是说vmware要有一些兼容性的要求吗?对,Vmware需要在Vsan进行安装,必须有兼容性,第一个硬件要求就是,它必须有基于Vmware的任意服务器兼容性指南,所以我们做Vsan的时候,一定要Vmware官网查,我所购买的服务器是不是来自于Vmware兼容性指南。我们只有符合了它的一些兼容性我们才能拿到最大的性能,以及我们的运营过程中它不会出现其他一些问题。我们看一下Vsan具体的硬件要求,首先我们讲Vsan它是来自于X86的服务器,那我们X86服务器至少需要一个SAS的固态盘,还有SSD的盘,这是必须的,然后就是1GB和10GB的以太网网卡,还有就是SAS的一些控制器,但是这个控制器是有要求的,就是这个必须是在6.0模式工作,还有一个支持mini的SD卡,这个作用是什么?我们安装的mini是这个SD卡上的。我们看一下网络,网络我们支持1GB和10GB,通常我们是这样去做,我们可以有千兆交换机和10GB以太网,千兆交换机我们通常是跑管理和业务端口,10GB往往是用于Vsan存储之间的数据通讯。巨型帧将提供标称的性能提升,因为巨型帧它把以太网扩大到9K,这意味着它减少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个数,减轻了网络数据包的额外开销,从而提升了一些性能。Vsan同时支持VSS和VDS,VSS就是虚拟的标点交换机和虚拟的分布式交换机。Vsan的一些实施要求,因为Vsan它需要采用的集群配置我们刚才讲了至少需要3台主机,必须要提供存储,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支持的最低版本就是vSphere5.5或者更高版本6.2,本地连接的磁盘,当然我们的磁盘有要求的,至少有一个块SSD和 1块SATA或者sas,网络连接1GB或10GB的以太网,当然在Vsan最佳实施中,建议用10GB的以太网,这样可以让Vsan达到更高的性能。Virtual SAN的磁盘组,Virtual SAN的磁盘组这个概念是闪存设备和磁盘化作为管理构造,所以这个至少需要一个闪存设备和磁盘,我们闪存设备可能就是SSD盘,闪存的作用是基于提供读缓存和写缓冲的,磁盘主要是提供数据存储流量的。图中给我们标示了每台主机最多5个磁盘组,每个磁盘组最低要一个SSD最多是7个HDD,就是7个SATA盘或者SAS盘。Virtual SAN之所以可以替代传统架构的存储,它的关键在于它每一个磁盘组它需要有一款SSD盘,它提供读缓存和写缓存来提升硬盘的IO用的。Virtual SAN的对象,Virtual SAN通过名为对象的灵活数据容器形式管理数据,我们通常是把虚拟机文件即称为对象,所以说虚拟机的文件主要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说一个文件目录,还有虚拟机交换文件,VMDK以及快照等。Virtual SAN组件,Virtual SAN组件对象区块,这些对象区块也就是我们讲的对象区块是什么,就是我们一些文件夹,Vmware文件,以及我们这些快照,它是跨集群中多台主机去做分布,以便容许同时发生多个故障,并能满足性能要求。所以说我们在做磁盘规划的时候,如果是两个T空间,最终做Virtual SAN的存储,我们如果是做两个副本的话,可能我们的存储规划总的容量要达到4T才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因为Virtual SAN是利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将数据分发到整个集群中,组建的分布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个是调量化的的6.0,以及定量的1。我们多少个组件副本是基于对象的策略定义决定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我们说了虚拟机有一个对象是VMDK文件,它是一个文件来的,也是一个对象,其实它在Virtual SAN存储中它会有两个副本,我们刚才讲了副本是基于策略对象定义的,我有两个副本,我这两个副本是同时存在于不同的X86架构主机上的。这样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高可用的架构规划,也就是说不光我的X86架构中有一个硬盘坏掉了,其实它可以同时运行的。哪怕我的一台X86架构主机挂掉了,它也是可以运行的。Virtual SAN可扩展体系结构,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体系结构,精确的线性存储性能和计算扩展能力。按磁盘扩展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在做Vsan初始规划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磁盘组的时候,我的设计是用了一款SSD盘和一块SAS盘,当运行某一段时间发现我的容量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呢?因为Vsan的磁盘组可以支持一个SSD和7个SAS盘,其实我们只要增加硬盘就可以了,把这个硬盘增加到磁盘组。那么闪存和磁盘组,按节点去扩容,这个就是横向扩展,横向扩展的好处就是说它的扩展的节点可以达到68个,所以说当我们计算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扩展,所以我只要买一台类似X86架构的主机,就可以很容易的去做扩容。第三个就是Vsan的I/O测试,在前面也跟大家讲过我们怎么去测一个服务器或者存储的一个IO达到多少,我们可以用的工具iobw·tst。在iobw·tst我们主要有两个关键的参数,Maximum Disk Size 跟Starting disk sector,这个网上也有很多的教程可以使用,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怎么样去做iobw·tst测试硬盘的I/O,我们这里的测试主要针对1GB, 10GB,50GB这样一些数据的读写,快的大小4KB,我们运行20分钟,文件的大小是1GB、10GB、5GB,来看它的一些性能。并发压力,大家都会在想我用了一个Vsan的分布式架构存储,它们究竟有没有一些区别,区别在哪里?我们可以用iobw·tst做一下并发的压力测试,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数据。我们的测试场景就是增加Worker的数量,增加压力,每个VM上有多Worker数,我们最终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统计表,当我们的Worker数达到12的时候,其实我们的IOPS可以达到9千个左右。第四我们讲Vsan6.2的特性,它就有重要的新功能,比如它的成本低,极其简单,企业的就绪方面,我们说到成本,他会有些重要的方面,比如去重、压缩、纠删码等等,在极其简单方面我们可以去支持全存的Qos和IOPS限制等等。因为Vsan的特性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讲的那么详细,可能会超时,我可以把Vsan的PPT发给大家。(这部分PPT较多,请滑动下框中的滚动图片进行查看,或点击大图查看哦!)第五就是我们同类产品的对比,其实在分布式存储或者讲超融合架构,目前的有好几类产品,可能做的最好的有路坦力,Vmware Vsan,还有就是华为的EMC Scale等等。其实同类产品它有一个体系架构是超融合,超融合架构就是说我们一台X86架构的服务器其中有4个节点,这4个节点就意味着有4个服务器。我们的Vsan它其实也可以安装这种超融合架构的主机上,它也可以支持3到68台这样一个X86架构的主机。最后我跟大家总结一下我们本次的Vsan分享的内容,我希望大家有一个概念,什么是Vsan什么是分布式存储。其实Vsan只是一个软件,它通过软件来实现这样一个分布式架构的存储,分布式架构来替代统一架构的一些存储。我先谈谈它的硬件要求,刚才我们讲过我们至少需要三台这样X86架构的主机,每主机至少有一块SSD盘,SAS和SATA盘,这是硬盘的要求。那我们的ESXi装在哪里呢?我们需要一个mini的SD卡。我们的网络按照Vmware最佳实施,建议是我们的业务网络、管理网络以及Vsan使用的Vsan网络是要独立分开,所以说网络的话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千兆级的交换机,以及10GB以太网这种交换机。软件我们只需要安装vSphere就可以了,这样是5.5以上版本的都有Vsan集群的这种功能。互动问答环节1Q:Vsan给客户带来哪些价值?A:我们说Vsan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当然是一个成本上的,维护成本降低,技术成本降低,因为Vsan的架构它只需要X86架构的服务器就可以,而我们传统的统一我们需要存储管理员,还有FC网络的管理,这些都不需要了。2Q:Vsan未来发展趋势如何?A:这个发展的趋势我也不好讲,因为Vsan也是最近才出来的,我想它的发展趋势它应该跟用户的需求来改变,我们理想的方式是希望它更灵活,比如说它可以完全脱离vSphere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刚才讲Vsan架构的时候,Vsan它是基于vSphere内核上的东西,它是没办法脱离出来的。打个比方,我不需要ESSI,或者虚拟化,我只需要有很多的主机,我希望它成为一个分布式存储,我其他的主机,X86如何去利用它,可能更多的是像这样的。3Q:Vsan竞争分析?A: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会有多少用户迁移到这个上面来,我们的迁移可能是他要抛弃传统的统一存储来迁移到Vsan这是一种情况,第二个竞争是来源于同类产品的这种竞争,它的产品能不能优于其他产品,有没有独特之处,它的产品跟我们传统架构的存储,它的I/O是不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以及能够超越我们统一的存储。4Q:Vsan的安全可靠性怎么保障?A:Vsan它有它最佳实践的标准,Vsan官方所推荐的东西它肯定是做过实验做过测试的,所以说我们只需要按照它的最佳实践以及它所推荐的兼容性列表去做项目的规划,我相信这个可靠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至少它的底层上,不管从硬件上服务器上交换机上他可以达到全冗余的。5Q:Vsan的硬件兼容性是不很受限制?A:这个是一定有要求的,我们可以到官网上去查,如果你是要做一些测试,我们这种兼容性要求可以不是很高,但如果你是运用在生产环境,你一定要按照Vsan官方的硬件兼容率去做以及你Vsan的最佳实践来达到你生产环境中的KPI值。6Q:Vsan向San 迁移是否可以?操作性怎么样?A:Vsan向San架构的这种迁移我想是可以的,因为它属于存储间的迁移,关键你的架构怎么去设计。因为我没有这样去测试过,但我的理想的想法是这样,只要我们有一台X86架构的服务器,它有HBI卡,有10GB的以太网,HBI卡可以挂统一的存储,也是我们传统架构的存储,如果我们有多台主机,它完全可以达到一个Vsan集群,我可以看到统一存储以及我可以看到Vsan的存储,它完全在同一台主机上进行Vsan到San的迁移。Vsan到San的这种迁移操作性怎么样?因为我没有试过我也没法回答你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刚才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种,能够认到传统架构的存储跟我的Vsan架构存储这是可以去做迁移的,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7Q:如何备份虚拟机呢?是用Vsan 6.2吗?A:我首先跟大家讲一下Vsan的任何一个版本的东西它都没有虚拟机备份的功能,我们说的备份就是说这个虚拟机坏了,可以有备份文件做恢复,除非我们有这样的FT可以有两个虚拟机同时存在。8Q:如只有一台EXSI ,如何做备份呢通过哪些?A:这个备份的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在同一台主机上做备份,你的硬盘坏了怎么去保证你的数据呢?我们做备份要考虑你的备份设计是怎么样的,我是一级备份还是双活还是可以做HA,这些都是需要其他额外的主机去支撑的。虚拟机有一个备份软件,叫Veeam Backup,这个软件是相当好用的。所以说我们讲的虚拟机备份,你要备份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是备份虚拟机的文件还是备份虚拟机,如果备份虚拟机我们有一个Veeam Backup,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好像是要收费的。9Q:SSD用来缓存,数据要是还没写入HDD就坏了,怎么办?A:我们Vsan在设计上它的虚拟机其实有两个副本的,因为你要写的东西在内存里,如果当你接上某个SSD坏了,它会写到副本上的数据区块。10Q:请问陈老师,如果要真正虚拟机的全面灾备的话,我指的是坏任何一个部件或主机或磁盘,零时间保持工作不中断,数据不丢失,是不是要都做双活才行,快照不是真正意义上备份?A:FT只是Vmware的解决方法,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一些低成本,比如说我部署两个相同的虚拟机,它所管的业务是一样的,它是分布在不同的ESXI主机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开源软件,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用的软件LVS,它可以做集群分发,它同样可以实现你的功能,就是日常维护中比较麻烦一点,我们可以做一些文件同步等等。Vsan的虚拟机的快照其实不是一种备份的功能,大家在维护和管理中不要使用这种东西。11Q:各厂商对虚机的安全和稳定性一直在说采用了什么什么技术,都是自己独有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具体是怎么来保证虚机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却说得很少,事实上以前用的虚机容易崩溃,现在是不是虚机的技术已经真正成熟到真的稳定?安全性与服务器一样?A:这个应该说虚拟化走了这么多年来,我相信各个厂商也不是乱吹的,虚拟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该还是可靠的,至少我们所熟知的项目中,虚拟机的稳定性除了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是跟软件本身没关系应该不是很大。当然你如果觉得虚拟化的话,这个东西不稳定的话,现在有一种新的叫Docker容器的技术,它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不是采用硬件的虚拟化,它是采用软件层面的虚拟化,但它这样也是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我某一个应用和应用间隔离以及安全性它也是没法做的很完美的。12Q:虚机上一、两个的话是不是成本与增加服务器差不多?比如三个服务器整合到一个虚机上的成本与采购三台服务器的价格比?A:只要你的CPU不是3倍的关系,你的总体的成本还是降低的。因为怎么讲呢?我们为什么虚拟化?就是因为某一硬件的资源我们利用不到,所以才给它虚拟化,我们利用不到的资源就是CPU资源。你还要想一个问题,如果你3台服务器是托管,你的托管费是不一样的,如果3台服务器放在你自己的机房里,你的耗电量也是不一样的。记住未来的数据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的防火墙,软件定义交换机,软件定义的存储。e企学院“e企学院”是一个面向成长型企业的技术学习社群,在这里,你可以参加IT系列课程,与IT大牛深度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并获得IT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和合作伙伴资源,帮助你的企业在这个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时代占领先机。如何加入1、通过班主任报名入群:扫描二维码添加班主任“社群特勤”为好友,在验证信息中提供姓名、公司、职务,班主任审核通过后会加您入群。2、通过联想IT顾问报名入群:联系您的专属IT顾问,提供姓名、公司、职务信息,顾问审核后加您入群。PS: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可查阅上期课程内容《数据安全不容有失!360°全方位无死角存储选型技巧分享!》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vSAN 6.5带来七大更新 解读VMware超融合增长秘诀--百度百家
vSAN 6.5带来七大更新 解读VMware超融合增长秘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vSAN引领了软件定义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技术的潮流,并将超融合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尽管对于超融合基础架构(HCI),业界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市场对它的热情。近几年来,随着软件定义等概念的兴起,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持续升温,并深入走向应用和落地。该领域也迅速催生出一批行业巨头,他们相信,HCI将成为主导未来数据中心及IT发展的中坚力量。
那么,HCI究竟有多热?一组数据或许能够说明。据IDC 预测,从2015年开始到2019年,HCI 将保持 60% 的高双位数年度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19 年,预计HCI市场规模将达39 亿美元。这将是迄今为止在存储细分市场上增速最快的一个领域。
纵观时下的HCI市场,厂商可基本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Nutanix、Simplivity为代表的超融合系统研发新兴公司,这类企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另一类则是以VMware为代表的传统虚拟化厂商,其凭借自身在虚拟化及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优势,在企业级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
尤其是VMware virtual SAN (下称vSAN),作为VMware推出的一项在全球企业级市场应用领域享有广泛影响力的超融合架构软件,自2014年推出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已被全球超过6000位客户所应用,遍及109个国家,客户数量至今仍保持每月数百的新增长量递增。其中,超过60%的企业将vSAN作为关键业务应用使用。
如今,vSAN作为全球增势最为强劲的HCI软件,俨然已成为超融合架构领域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vSAN增长势头强劲背后
VMware对于HCI有自己的愿景。在VMware看来,HCI的概括性定义也非常简单,可从三个层面理解:即在本质上指将计算、网络和存储融合成得到普遍支持的行业标准 x86 构建块;指将智能功能移出专用物理设备,继而将所有数据中心功能作为虚拟化管理程序上的软件加以运行;指消除物理硬件孤岛,采用基于横向扩展 x86 的简化基础架构。
可以说,vSAN是VMware在云计算市场推出的最具颠覆性的产品,它的出现催生了市场中软件定义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的浪潮,并为传统企业级存储市场带来颠覆性变革。 &&
vSAN的常见使用场景可归纳为十个,分别为业务关键应用、VDI虚拟桌面、研发测试、灾备恢复、存储双活、远程分支(ROBO)、管理集群、第2层/3层存储、DMZ/隔离区和SDDC领域。
例如,在客户ch2m的应用上,vSAN被用于支持私有云中的Tier-1(第一层)应用,满足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存储容量、性能、延迟、可管理性和可靠性要求;客户dimension data将vSAN应用于实时大数据(Real-time Big Data)领域;vSAN还被国内金融客户应用在网银、网上支付、MOM以及研发测试和许多部门的VDI等。
那么,企业用户为何选择vSAN?我认为,除了vSAN作为专门面向虚拟化系统优化的存储技术,具有部署简单、快速和性价比高的特点外,具体来说,原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vSAN作为一种分布式存储体系结构,能够确保在万一发生故障时,影响面积更小。这意味着vSAN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用户的数据及应用安全。
第二,vSAN非常便于对容量进行纵向扩展或横向扩展。这一特性在保障企业用户进行平滑升级的同时,也确保了用户既有投资不流失,大幅降低了成本。
第三,vSAN内嵌在vSphere中,具有管理简单、与其他功能紧密集成等特点。降低了企业用户的维护管理难度。
第四,相关Server SAN评测显示,vSAN有着良好的综合表现,且也得到了调研机构Gartner的推荐。
第五,vSAN作为一款HCI软件,不与服务器等硬件绑定,这意味着企业用户在硬件设备上有着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
vSAN 6.5版本带来什么?
虽然vSAN在HCI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当前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现状,vSAN所释放出的能量还远远不够,这或许仅是一个开始。随着HCI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vSAN版本的迭代更新,如今,VMware vSAN 6.5版本已经推出。
与前版本相比,vSAN 6.5版本带来诸多的新特性,vSAN 6.5在成本、性能、功能等方面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价值。具体来说,vSAN 6.5版的新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七种:
第一,vSAN 6.5具有数据块访问权的物理工作负载(iSCSI),可通过vSAN iSCSI向外提供块存储空间;第二,支持双节点 Direct Connect,消除了双节点ROBO部署中的网络连接硬件成本;第三,适用于云环境原生应用;第四,支持PowerCLI,为存储提供云计算管理灵活性;第五,vSAN 6.5标准许可支持全闪存;第六,支持NVMe SSD,单个ESXi主机最大可达15万IOPS;第七,通过512e提供大容量驱动器支持。
在我看来,这七项新特性将会在拥有成本(TCO)节约量、提高响应能力、提升新一代硬件的HCI采用率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并为用户带来价值。
其中,在vSAN 6.5新特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增加了对iSCSI的支持,这项新特性使得vSAN能够原生支持对外(物理主机,或者其他Hypervisor虚机)提供存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再如,vSAN 6.5版支持双节点 Direct Connect。其实,vSAN之前版本已发布过双节点方案,主要针对小型应用环境。6.5版本双节点直连与以前版本在原理上很相似,变化在于节省了2个节点之间的路由器/交换机,使得每个RPBO站点节省高达20%的成本。
此外,vSAN 6.5支持PowerCLI。其利用vSAN PowerCLI cmdlet,能够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企业级自动化功能通过支持 REST API,可以为存储提供云计算管理灵活性;而通过支持NVMe SSD,则可以满足需要高性能工作负载的用户需求。这些特性无疑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用户系统的速度和性能。
不难看出,从vSAN的演化路线上,提高性能与效率、降低成本和复杂性,提高兼容性,为企业用户实现平滑升级过渡,将是vSAN版本迭代不断追求的方向。其俨然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为企业用户带来更多的应用价值。
vSAN定义超融合新高度
2016年被业界称作是超融合元年,超融合架构市场热度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如果说HCI领域不同厂商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那么,作为一个享有影响力的产品,与其他HCI厂商相比,VMware vSAN的特色表现在哪里?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IDC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用户购买vSAN主要应用于运行关键业务。在我看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客户敢于将vSAN应用于关键业务领域,显然说明vSAN在几个关键指标方面已经达到了用户的需求。包括在可用性指标方面,在快速响应和稳定性方面,在支撑数据库和系统运行性能方面,以及在灾备恢复、扩展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企业级应用标准。
其次,vSAN作为一个软件定义的存储平台,聚合了虚拟化管理程序,并与 VMware vSphere进行全面集成。vSAN将vSphere群集中各主机的本地连接磁盘聚合起来,创建了一个分布式共享存储解决方案。我认为,VMware是做虚拟化起家的,在虚拟化方面拥有深厚的优势,其将服务器、计算、网络连同虚拟化融合在一起,产品因此实现很强的扩展性,这也是VMware区别其他产品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vSAN是第一个专为 vSphere 环境设计的策略驱动型存储产品,能够简化存储置备和管理工作,具有部署简单和快速部署等特点。使用虚拟机级别存储策略时,vSAN 会自动将要求与基础存储资源加以动态匹配。通过vSAN,许多手动执行的存储任务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更高效、更经济的运维模式。
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VMware vSAN之所以得到全球企业用户的接受和热捧,显然与其在虚拟化及超融合架构领域的积淀以及对企业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所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vSAN引领了软件定义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技术的潮流,并将超融合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申耀的科技观察(微信号:shenyao),由非著名科技媒体人申耀创办、10万公里公路自驾经验老斯基,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拥有专栏,致力于科技行业的观察和思考,在这里读懂科技行业,知趋势,赢未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114
阅读:9266
热门文章HOT NEWS
从一开始,万达广场就是一个定位宽泛和几无特色的商业
阿尔法工场
高清范HDPfans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san 6.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