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什图语人和车臣人是个民族吗

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000个民族.  世界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多的达十多亿人,少的只有几十人.超过1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汉族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巴西人、印度人.1000万至1亿人口的民族有60个,100万至1000万人口的有202个,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92个.  亚洲的民族总数在1000个以上,大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是民族最多的一个洲.欧洲的民族大约有170个,基本单一民族的国家约有20个.  已经确认的世界民族数没到2000个,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是1883个.  超过1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  1000万~1亿人口的民族有60个.  100万~1000万人口的有202个.  10万~100万人口的有92个.  不足10万人口的民族有1522个.  参考资料:2005年最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世界民族》杂志  亚洲地区居住有1000多个民族.他们在种族、语言、宗教、经济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就种族而言,亚洲民族多属蒙古人种,占亚洲人口59%,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其次属欧罗巴人种的民族,占亚洲人口29%,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印巴次大陆.属尼格罗人种与欧罗巴人种混合类型的民族,占亚洲人口的9%,分布于印度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岛沿海地区.在东南亚居民中还可以见到维达、美拉尼西亚和尼格利陀等种族类型,以及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约占亚洲人口3%.亚洲民族的语言非常复杂.汉藏语系各族全部在亚洲,占亚洲人口的一半以上.汉藏语系下分4个语族,其中 使用汉语的有汉族和回族等,绝大多数居住在中国境内,另有2000多万散居在东南亚各地.使用藏缅语的民族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和南亚东北部,主要有藏、彝、缅、克伦、尼瓦尔和雷布查等民族.使用壮侗语的民族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主要有壮、侗、泰、掸、寮和侬等民族.使用苗瑶语的有苗和瑶等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中南半岛东部.南亚语系包括孟高棉和蒙达等语族,南亚语系各族约占亚洲人口2.8%.使用孟高棉语的民族,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地区.使用孟达语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印度中部山区.达罗毗荼语系各族,分布于印度中部、南部及斯里兰卡北部.人口达1.6亿多.主要有泰卢固、泰米尔、坎纳拉和马拉雅兰等民族.巴基斯坦西部的布拉灰人也使用达罗毗荼语.印欧语系在亚洲有两个语族:印度语族和伊朗语族.属于这两个语族的民族,约占亚洲人口29%.使用印度语的民族几乎都分布在南亚地区,人口约6.5亿.其中主要有印度斯坦、孟加拉、马拉地、旁遮普、比哈尔、古吉拉特和僧伽罗等民族.使用伊朗语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伊朗和阿富汗,有普什图人和波斯、库尔德、塔吉克、俾路支等民族.在亚洲,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还有塞浦路斯的希腊人,以及居住在西亚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在西亚,属于闪含语系的主要是阿拉伯各族,有5000多万人,占亚洲人口2%.阿尔泰语系各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在亚洲有6000多万人,占亚洲人口2.6%.使用突厥语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以及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其中主要有维吾尔、乌孜别克、阿塞拜疆、土耳其等民族.使用蒙古语的民族有蒙古人,使用满—通古斯语的民族有满人、鄂温克人等.日本语和朝鲜语,至今系属未定,部分学者认为与阿尔□语系关系较密切.高加索语系的民族在亚洲仅有4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土耳其、伊朗和苏联境内.其中主要有格鲁吉亚和切尔克斯等民族.南岛语系在亚洲主要是印度厄西亚语族各族,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其中主要有马来、爪哇、巽他、都拉、他加禄和比萨扬等民族.  欧洲民族  欧洲各国的民族成分比较单一.大多数民族都是在各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形成的,民族分布区域国界大体一致或接近.只是在民族分布交界的地区,民族成分比较混杂.欧洲共有大小民族160多个,其中,苏联境内有100多个.在欧洲的各民族中,人口上千万的有18个,约占欧洲人口84.5%.印欧语系的日耳曼、罗曼和斯拉夫3大语族占欧洲民族90%以上;其余多属这一语系的克尔特语族、希腊语族、列托—立陶宛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和亚美尼亚语族.此外,还有一些民族语言,属于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和高加索语系各语族.日耳曼语各族占欧洲人口25%,主要分布在中欧、西欧和北欧.包括德意志人、奥地利人、荷兰人、佛拉芒人、英格兰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等.罗曼语各族占欧洲人口24%,主要分布于西南欧地区.包括意大利人、雷托罗曼人、法兰西人、瓦隆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此外,分布于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人和阿罗蒙人,也使用罗曼语.斯拉夫语族分为东、西、南3支.东斯拉夫语支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苏联,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语支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东欧,包括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等;属于南斯拉夫语支的民族有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和马其顿人,主要分布在东南欧地区.克尔特语各族,主要分布于西欧地区.其中,大多居住在不列颠群岛.包括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和盖尔人.目前,大部分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已讲英语.居住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人现已兼用法语.此外,巴尔干半岛阿尔巴尼亚人和希腊人的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使用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的民族,在东欧有匈牙利人,在北欧有芬兰人和拉普人,地中海上的马耳他人,使用的是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的一种方言.在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地区,居住着比利牛斯半岛上最古老的民族——巴斯克人.他们的语言很特殊,至今系属未定.此外,欧洲各地还散居着一定数量的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现多使用所在国的语言.苏联境内的民族主要分属4大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和乌拉尔语系.除斯拉夫语族外,苏联还有8%的居民属于印欧语系其他语族(列托—立陶宛语族、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伊朗语族、亚美尼亚语族).苏联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是高加索一带.这里居住着50多个民族,主要属于高加索语系各语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有格鲁吉亚人、卡巴尔达人、切尔克斯人、车臣人、印古什人和达格斯坦各族等.在中亚地区,分布着属于突厥语族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卡拉卡尔帕克人;属于伊朗语族的塔吉克人.在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已占绝大多数.当地土著民族有哈卡斯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以及北方少数民族.  非洲民族  非洲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人口只有4亿多,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尼格罗人约占非洲人口的三分之二,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属于欧罗巴人种和黑白混血人种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北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居民则具有蒙古人种的血统.非洲民族的语言分属4个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科伊桑语系.闪含语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东北非,分属4个语族:闪语族、柏柏尔语族、库希特语族和乍得语族.属于闪语族的民族主要是阿拉伯人,广泛分布于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境内.使用柏柏尔语的民族是散居在北非各国山区和沙漠地带的柏柏尔人.使用库希特语的有加拉人、锡达莫人和索马里人等,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使用乍得语的有豪萨人等,分布在尼日利亚、尼日尔等地. 在撒哈拉以南,广泛分布着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的各族居民,约占全非人口的一半.按其语言的特点,又可分:①西大西洋各族,包括富拉尼人、沃洛夫人和基西人等,他们是几内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冈比亚的主要居民;②曼德各族,包括曼丁戈人和索宁克人,主要居住在冈比亚、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境内;③沃尔特各族,包括莫西—格鲁西人和塞努福人,分布于西苏丹内地;④克瓦各族,包括阿肯人、埃维人、伊博人、约鲁巴人,居住在加纳、贝宁、尼日利亚、多哥等国;⑤贝努埃—刚果各族,主要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班图各族,广泛分布于东非、中非、西非和南部非洲;⑥东阿达马瓦各族,主要是班达人和阿赞德人,居住在中非地区.尼罗—撒哈拉语系,包括桑海语族、撒哈拉语族和沙里—尼罗语族.这一语系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闪含语系各族的东南地区,人口较少.使用科伊桑语系诸语言的是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生活在西南非洲的半沙漠地带.而马达加斯加人的语言,则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近年来,欧洲移民人口明显下降,已不足非洲人口的百分之二.  美洲民族  美洲的民族除印第安各族外,多是近代才形成的.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移民陆续迁入,使美洲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属于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还有属于欧罗巴人种的欧洲移民,属于尼格罗人种的非洲“黑奴”后裔,以及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从16世纪开始,经过近500年的重新组合,在美洲已形成了一系列使用印欧语的新兴民族.他们全是混血民族,只是在不同地区混入的种族成分有所不同:如阿根廷人和乌拉圭人以白人血统为主;海地人和牙买加人以黑人血统为主;巴拉圭人和秘鲁人以印第安人血统为主.美洲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现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40个,占美洲人口的90%左右,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美利坚人、巴西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阿根廷人、克丘亚人、委内瑞拉人、古巴人等.现代美洲民族的语言主要属于印欧语系的两个语族:罗曼语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和日耳曼语族(英语).使用这些语言的居民占美洲人口的90%.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现有3500多万人.北美印第安各族,主要是阿塔帕斯克人、阿尔衮琴人、易洛魁人和纳瓦霍人;在拉丁美洲,主要是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基切人、奇布查人、克丘亚人、艾马拉人、瓜拉尼人、巴塔哥尼亚人和火地人等.印第安人的语言比较复杂,尚无统一的分类法.美洲的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的语言构成一个特殊语系.  大洋洲民族  当今住在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移民及其后裔,约占该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二强.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多属澳大利亚人种以及各种混合类型.其语言多属南岛语系的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3大语族,少数属澳大利亚诸语和巴布亚诸语.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目前主要居住在西澳大利亚州、昆土兰州和澳北区,部分居民被驱入荒漠和各保留地内.他们的语言与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都没有明显的亲属关系.巴布亚各族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及附近岛屿.波利尼西亚各族分布于太平洋东部,主要有夏威夷人、汤加人、塔希提人和萨摩亚人,以及新西兰的毛刺人等.美拉尼西亚各族主要分布于西自新几内亚东南至斐济的广大地区,主要有斐济人、所罗门人、瓦努阿图人和新喀里多尼亚人等.密克罗尼西亚各族分布于大洋洲北部,包括瑙鲁人、查英罗人、加罗林人、马绍尔人和吉尔伯特人等.现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绝大多数居民,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及其后裔.夏威夷群岛的居民以美国和日本的移民及其后裔居多.斐济岛上几乎一半是印度移民的后裔.在新喀里多尼亚则有许多法兰西人以及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混血的后代.此外,在大洋洲还居住着一些华人、菲律宾人、爪哇人亚洲移民及其后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67|回复: 158
转发:车臣战争纪实
毒牙猛虎弯刀
第一章:从一位苏军王牌狙击手的悲剧说起
第一节:一位苏军神枪手的悲剧
谈到卫国战争中的苏军狙击手,读者们一定会马上想起美国影片
《兵临城下》中的那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冷峻杀敌的苏联狙击手瓦西
里。在真实的历史中,瓦西里共狙毙了413名德军,当之无愧摘到了苏
军狙击手中的王牌杜冠。
1.jpg (14.7 KB, 下载次数: 0)
06:54 上传
苏联狙击手瓦西里,他手中所持的是莫辛*甘纳步枪
而另一位著名的狙击手是女战士柳德米拉o米哈伊尔洛夫娜o巴卜洛
申克。她在1941年8月到1942年6月的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役中,
取得了击毙了309名德军的辉煌战绩。在苏军最后不得出放弃塞瓦斯托
波尔时,斯大林特意下令黑海舰队调来一艘潜艇保护运送柳德米拉撤
回大陆本土。柳德米拉还被作为苏军“形象大使”,应邀请到美国做
友好访问,对美国公众演讲,接受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2.jpg (30.91 KB, 下载次数: 0)
06:55 上传
苏军狙击手中名列第三的女中豪杰柳德米拉
3.jpg (56.56 KB, 下载次数: 0)
06:56 上传
苏军卫国战争中战绩名列第二的伊德里索夫是车臣人
4.jpg (51.33 KB, 下载次数: 0)
06:56 上传
与伊德里索夫齐名的另一位车臣族“苏联英雄”战士。就
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机枪手汗帕沙o努拉基洛夫,他曾在一人
腿部受重伤的情况下,扫射毙杀250名德军和2名德军机枪手,最后在
回送医院救治途中伤重不治牺牲。他在牺牲前的总战绩是消灭了920个
德国鬼子,包括7名德军机枪手,还抓获12名德军。而在他牺牲后,他
的民族身份被苏联当局刻意修改为鞑靼人和卡尔梅克人。
然而,还有一位苏军王牌狙击手。他的狙杀战绩在瓦西里之下,
柳德米拉之上。名列苏军狙击手排名榜第二。他就是来自高加索的狙
击手阿布哈扎o伊德里索夫。
& & 伊德里索夫1918年出生于高加索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的一个山民家
庭。他自幼沿袭山民的尚武传统,使得一手好枪法。1939年伊德里索
夫入伍。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和别的战士一样,毫无例外地奔赴西部
边境,上阵杀敌效国。一开始伊德里索夫只是一位机枪手。1941年7月,
苏联大西北列宁格勒以南的伊耳门湖地区的一场战斗中,伊德里索夫
用机枪点射击毙22名德军士兵。一战成名,这位神枪手引起了他的长
官的注意,特意向上级申请保送他到后方的射击学校进行专业的狙击
训练。而伊德里索夫拒绝的很干脆,他说自己已经能胜任一名狙击手
了,不想浪费杀敌的时间再回去学习。
& && &到1942年,伊德里索夫组织了一个十人狙击小组,凭借他的一把
装着ME4光学瞄准具的莫辛*甘纳步枪共射杀了近百名德军。年初的一
天,他在一次“斩首”行动中狙杀了一位德军高级将领。德军高层深
受震动,于是也精选出一名久经沙场、经验老道的狙击手来到列宁格
勒的冰雪战线,与伊德里索夫展开一场王牌对王牌的顶级对决。
在5天的较量中,两名狙击手不停地互相射击,转移阵地,用逼真
的假人引诱敌方开火暴露狙击点。最终邪不压正,伊德里索夫射出的
一颗子弹在这名德军狙击手的脑袋上穿了个近8毫米的弹洞,用自己的
胜利为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划上了句号。
& & 1942年10月,伊德里索夫与狙击小组负责协助阵地友军击退德军
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附近发起的一场步坦协同进攻。无论是将头
探在坦克炮塔外了望的德国坦克手,躲在运兵车内的德国装甲步兵,
还是跟在坦克后小心翼翼向前推进的德军步兵。只要被套入了伊德里
索夫的狙击步枪瞄准镜,就厄运难逃,随着声声枪响一个个魂归地狱,
向着法西斯的老祖宗尼采“报道”去了。这场战斗结束,伊德里索夫
共击毙100多名德国鬼子。
& && &到日,伊德里索夫的射杀记录升至309人。1944年4月的
一天,伊德里索夫打死了第349名敌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超越350人的记
录,因为他随后被德军的炮弹炸伤。他的战友将他营救下火线,送往后
方疗伤。6月,他得到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 &&&1944年2月,就当伊德里索夫伤愈,准备回归前线杀敌再立新功之
时,却得到了一纸宣布撤销伊德里索夫军藉的文书,命令还称因为他
的车臣民族身份,将他流放送往哈萨克斯坦安置。同一时期与他一起
被流放的还有他的几十万的车臣同胞。
& &&&伊德里索夫此后一直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和库尔干的
牧场放羊。考虑他战功赫赫,苏联军方对他特别优待安置。伊德里索
夫比他的车臣同胞幸运的多,有优先安排的寓所和特殊照顾的补贴。
但他的民族成份被抹去。其战功也与他一样被苏联当局刻意隐藏埋没,
再也不被人提起。1957年,伊德里索夫返回车臣老家,在一家商店做
售货员。1993年他在默默无闻中去世。
现在在新罗西斯克和莫斯科的战争博物馆中,有介绍伊德里索夫
的专门陈列。
值得一提的是,射杀成绩仅次于伊德里索夫的女狙击手柳德米拉
被荣升少将。而伊德里索夫的军衔最高也只是士官。
同样作为英雄狙击手,伊德里索夫会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原
因就在于他的民族成份是车臣人,而车臣人被斯大林称为“苏联民族
麻烦的根源”;还在于他生不逢时,赶上了卫国战争中一段黑暗的历
史“车臣流放事件”。
为什么斯大林要流放车臣人?为什么车臣人被称为“民族麻烦的
根源”?要了解伊德里索夫的悲剧产生的更深的缘由,我们必须先了
解车臣与俄罗斯两个民族的关系中的一段血泪往事。在此之前,让我
们先走进车臣人世代居住地,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高加索。
第2节 高加索的地理、气候和民族分布
在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之间有一条宽阔的陆上走廊,被称为高加
索地区。高加索走廊总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山峦层叠绵延1200多公里
的大高加索山脉横贯其中,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
的阿普歇伦半岛,将高加索一分而二。山脉以南被称为外高加索地区
或南高加索地区,山脉以北被称为北高加索地区。矗立在大高加索丛
山之中的最高峰是俄尔不鲁士峰,海拔5642米,为欧洲第一高峰。大
高加索山脉南端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小
高加索山脉。
整个高加索地区由大高加索山脉为分界,呈现出北高加索温带大
陆性气候和外高加索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两个截然不同的气候类型。
外高加索地区处中纬度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西临黑海,由西风从
地中海方向带来的暖湿气流途经黑海遇大高加索山脉阻挡,这就在外
高加索造成典型的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的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
外高加索年降水量一般在700至1500毫米。外高加索科尔吉他年降雨量
达到毫米。由于大高加索山脉与从西面来的暖湿气流形成交
角,在大高加索山南坡即迎风坡降水成雨,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
在山脉高寒地带形成多达2200条的冰川,其中70%在高加索山脉南坡。
丰富的降水在外高加索汇聚成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现位于外亚美尼
亚境内的塞凡湖为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湖泊。在北高加索,海洋水汽难
以越过高加索山脉,而秋冬季造访此地的冷空气却被阻在大高加索山
脉北坡,造成北高加索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少雨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南北高加索冬季温差较大,如一月份,北高加索平均温度为-
5~-2℃,外高加索东部为1~3.5℃。南北高加索夏季温差较小。
和高加索气候一样复杂多变的还有高加索的地形地势和地貌,在
高加索不仅有终年白雪冠顶、直冲云宵的高山、广阔雄伟的高原、丛
林环抱的山岭、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场和干草原,还有波涛汹涌的河
流、波光粼粼的湖泊、参天大树林立的森林和雾气霏微的沼泽。在这
里生活的有鼬、狼、棕熊、鹿、小羚羊等多种野生动物。森林树种主
要是橡树,山毛榉,冷杉等。
高加索是人类居住地中少有的未被开发污染的地区。可能正是这
个原因,当地人们多健康长寿。与日本同称为世界两大长寿之乡。
在多样繁杂的地理条件下,自古以来在此居住的原住民被分割成
了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血缘关系、语言和传统的上百个部落群体。这
成为了现在高加索民族成份尤为复杂的直接原因。上百个部落群体分
分合合,加上后来的如卡尔梅克人、俄罗斯人、犹太人和亚述人等外
来民族,历经千年逐步演化成为现在高加索的50多个民族。现代高加
索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印古什人、奥塞梯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
亚人、达吉斯坦人、车臣人、阿塞拜疆人、哥萨克人、卡拉恰伊人、
巴尔卡尔人、契尔克斯人、卡尔梅克人、卡巴尔达人、阿布哈兹人。
在人种方面,高加索民族基本上都是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卡
尔梅克人是个例外,他们的祖先是早先随成吉思汗迁到俄罗斯的蒙古
族土尔扈特部移民。公元1770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奥巴希汗率不堪忍
受沙俄凌辱的土尔扈特部东归蒙古,不料当年气候异常,伏尔加河没
有结冰。在伏尔加河南岸的土尔扈特人无法过河和奥巴希汗率领的伏
尔加河北岸的同族会合迁徙回故土,只能滞留在原住地,就演变成了
如今的卡尔梅克人。所以卡尔梅克人属蒙古人种西亚类型。
在宗教方面,高加索民族主要信奉逊尼派伊-斯 -兰教和基-督-教东
正教。奥塞梯人、亚美尼亚人、哥萨克人、阿布哈兹人、格鲁吉亚人
大多信奉东正教。卡尔梅克人和他们的蒙古祖先一样,信奉喇嘛教。
车臣人、印古什人、阿塞拜疆等其他高加索民族基本上属伊-斯 -兰逊
尼派,信奉苏菲教义。还有部分阿扎尔人和犹太人信奉犹太教。
复杂的民族构成又造成了高加索地区成分繁杂的语言结构。古代
高加索民族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巴别塔的神话。一位天神背着一个
魔袋飞越大高加索山时,魔袋突然破裂,原先装在袋中的数以千计的
舌头漏了出来,自天而降散落在高加索地区各处。从那时起,高加索
的居民们语音突然被打乱,开始讲不同的语言。
虽然这是神话,然而古代罗马人却对高加索地区的语言繁多复杂
的现象深有体会,其史书记载;如果要造访高加索地区,必须要配备
至少80个翻译。阿拉伯人曾将高加索称为语言之山。在古高加索,每
座山都是一个王国,每走几步就要讲一种语言。
如按语系分,高加索民族分为古高加索语系民族、印欧语系民族、
突厥语系民族、闪米特语系民族。
古高加索语系民族分为北方两支、南方一支。南支包括格鲁吉亚
人、明格列尔人、拉兹人、斯万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格鲁吉亚民族。
大部分住在外高加索西部现格鲁吉亚境内,一部分拉兹人住在土耳其
境内。北支分为库班和上德列克盆地的卡巴尔达人和大高加索山脉中
北部的瓦伊那赫人。瓦伊那赫人原是指古代深居高加索山脉中部的居
民,现在只剩下了车臣人、印古什人、巴兹人三个民族,被称为“活
的瓦伊那赫人”。
印欧语系民族分为两支,一支是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定居到外高
加索的亚美尼亚人,另一支是公元1世纪时进入北高加索的阿兰人。现
实中阿兰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早已被北高加索各民族所同化。现在
众多的北高加索民族都有阿兰人血缘上的渗透,离阿兰人血缘关系最
近的是奥塞梯人。
突厥语系民族有住在外高加索地区西南部的阿塞拜疆人,住在北
高加索的有基普查克突厥人,它又分为卡尔梅克人、诺盖人、卡拉恰
伊人、巴尔卡尔人。
亚述人是高加索唯一的闪米特语系民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因受土耳其迫害逃到俄罗斯境内,主要住在高加索城市内。
苏联解体后,北高加索地区保留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版图内,北
高加索有10个联邦主体,分别为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达吉斯
坦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拉恰伊
—契尔克斯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亚迪克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
边疆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外高加索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
鲁吉亚3个现已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
1.jpg (37.25 KB, 下载次数: 0)
07:02 上传
亚美尼亚少女
2.jpg (34.83 KB, 下载次数: 0)
07:03 上传
外高加索(南高加索)三大民族之亚美尼亚人
3.jpg (51.45 KB, 下载次数: 0)
07:03 上传
外高加索(南高加索)三大民族之阿塞拜疆人
4.jpg (66.42 KB, 下载次数: 0)
07:04 上传
巴尔卡尔人
第3节:两洲三海之地
高加索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表
现在多个方面。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该地处欧洲和亚洲这两大洲的结合部,黑海、
亚速海和里海三海之间。欧亚洲不仅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单元,
而且由于地缘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上都有着鲜明的差
异。高加索正处于各种政治、思想和经济体的交汇地区,各种民族、
宗教和文化交杂。任何政治势力控制了该地区,对于推行其政治、文
化和经济,将在地理上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从交通条件来讲,高加索是连接两大洲的桥梁和交通枢纽。在陆
上,高加索走廊是一条连接欧洲和中东的陆上通道。进可入中东,抢
占石油宝库,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点。退可凭大高加索山脉扼守
要冲,限制来自中东和巴尔干方向的入侵,卵翼中亚。在海上,高加
索地区被里海、黑海和亚速海三海相绕。各海和高加索都陆上相连,
河道相通,为海陆交通和贸易提供了便利。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
湖,是俄罗斯通向中亚的重要水道。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
海相连,是俄罗斯通向外海的少数海道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和巴
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为世界最重要的三条水道。亚速海又是高
加索与克里木半岛环绕而成的“黑海的内海”,此海与黑海相连的刻
赤海峡更是扼守俄罗斯南疆这根“软肋”的要害。
从经济方面来说,此地石油资源丰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东
石油还未开发,高加索的巴库油田是当时世界上储量数一数二的大油
田,石油产量占全苏联石油产量的80%。高加索天然气占全苏产量的
31%,煤炭占全苏产量6%。战后,随着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和乌拉尔
地区第二巴库油田的开发,高加索能源大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
秋明油田的石油中硫和石蜡的含量较高,必须要有格罗兹尼的石油的
稀释才有出口价值。加上90年代初在里海又发现了仅次于中东的第二
大油田,而将里海油气外送必须依靠前苏联在高加索建设的石油管道
输送网。高加索现有的石油开采和加工设施可进一步降低里海能源开
发的成本。因而高加索的经济战略地位重新得到提升。
1.jpg (59.85 KB, 下载次数: 0)
07:05 上传
高加索大陆桥卫星鸟瞰图,大陆桥中间一条白带的是大高加索山,
大陆桥左边的海是黑海,右边的世界最大内湖里海
高加索丰富的油气储藏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暴富,却因自己独
特的战略价值成为历来大国争夺的焦点。16世纪初,波斯萨菲王朝、
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就开始了长达400年的高加索争霸战。沙俄笑
到最后成了高加索霸主。20世纪初,德国、英国与沙俄又在高加索竞
1941年至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的主要目标
就是外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和北高加索的格罗兹尼油田。希特勒还是颇
具战略眼光的,他狂妄地称:一旦高加索油田得手,苏联坦克就发动
不了,飞机无法起飞,美英盟国的援助苏联的唯一陆上通道被切断。
到时只能向德国乞降。当德军兵临高加索山下时,希特勒却在关键时
刻犯了“分兵冒进”的兵家大忌,先是将原本集中进攻北高加索的德
军中的第6集团军分出下达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额外任务,后又将已进
抵高加索山下的第4装甲集团军调往北方支援斯大林格勒。结果第6集
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进攻高加索的德军也被迫撤退。高加索
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同时进行,两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如果
没有高加索保卫者浴血奋战,牵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重兵,斯大林格
勒战役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高加索保卫战的胜利在一定意义上也可
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并称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显明了高加索所
具有的独特的战略地位的重要。
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原先隐藏的各民族矛盾,各加盟共和国
之间的疆界争端激化。美欧国家、中东产油国、伊朗等国的势力趁机
纷纷插手。在整个90年代先后爆发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们
分别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围绕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州的归属而发
生的“纳卡战争”,格鲁吉亚镇压国内阿布哈兹人独立引发的“格鲁
吉亚—阿布哈兹内战”、俄罗斯中央政府与车臣分离势力之间爆发的
“车臣战争”。其中最为惨烈,最为持久是长达15年的车臣战争,它
不仅在时间跨度上横跨了2个世纪,并且最终对俄罗斯政局的走向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俄和西方的关系从而左右了世
界局势的发展。
第4节:车臣共和国概况
车臣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北部与俄罗斯联邦斯塔夫罗波
尔边疆区接壤,西邻俄联邦印古什共和国,南部与东部与之毗邻的分
别是格鲁吉亚和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
共和国面积1.9万平方公里,根据1991年人口统计,共和国人口
127.0429万,分属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其中车臣人734501人占58%,俄
罗斯人293771人居第二位占23%,印古什人163762人占13%,乌克兰人
占1.5%,亚美尼亚人占1.2%。其余为达吉斯坦、哥萨克、达吉斯坦、
犹太等民族。
车臣共和国的车臣人占世界车臣裔人口的四分之三。在俄罗斯主
要城市通常也有少则几千,多则4、5万的车臣人。而在北高加索民族
之林中车臣人也一直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仍生活着
50万车臣裔侨民,中亚吉尔吉斯斯坦26000多人,乌克兰18000人。在约
旦和土耳其生活着被称为契尔克斯人的车臣人的后代。生活在中亚和
乌克兰的车臣人是由于苏联时期民族迁移事件造成的,生活在约旦和
土耳其的车臣人后代是沙俄对北高加索殖民的结果。这些笔者都在下
文有关车臣民族历史的章节中有详细的述说。
由于长年社会动乱的原因,车臣共和国在近12年内人口变动较大。
据第一次车臣战争后统计,由于大量人口外逃躲避战火,车臣共和国
人口仅剩下了35万人。其中只有30万是车臣人,剩下5万多为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口减少原因是车臣民族分离主义者的迫害。而第二次车臣战
争大规模战事结束后,大批车臣难民返乡,根据2002年的人口统计显
示,车臣共和国总人口为110万人,但其中俄罗斯人仅有4万人。
车臣首府为格罗兹尼。是车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
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一半以上的工业设施。格罗兹尼有着将近200年的
历史,当年沙俄军南下扩张时,将军АoПo叶尔莫洛夫在捷列克河以南
修筑了“格罗兹尼亚要塞”,以后随着俄罗斯移民源源不断的到来和
当地居民的迁移,特别是20世纪初石油工业的发展,这座要塞城市不
断繁荣扩张,最终发展为现在的格罗兹尼市。
1.jpg (84.48 KB, 下载次数: 0)
07:08 上传
大文豪托尔斯泰在游历高加索期间,亲眼目击了一场哥萨克和车
臣骑士之间的单骑决斗,之后他在日记中,用深情的笔触赞美了高加
索人的自由豪发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图为格罗兹尼城内托尔斯泰的雕
第5节:车臣民族概况
车臣人属欧罗巴高加索人种,部分车臣部落因为历史上有和鞑靼
人、蒙古人通婚的历史,带有些许蒙古人种的渗透。
车臣人的语言属于古高加索语系的那赫—达吉斯坦语,原先车臣
人没有文字,直到被沙皇俄国征服后才以俄文字母为基础,创立了自
己的文字。
车臣人早先信仰原始宗教,信奉多神,崇拜祖先,奉狼为图腾。
车臣人认为狼具有集体意识,机智灵活。与狮豹不同,狮豹捕食弱小的
动物,狼虽身形小却有着向强大的对手挑战的勇气。狼性更能映射自
己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现在车臣反政府武装的军旗上就绣有一个狼
头图案。10世纪时,部分车臣人从阿兰王国那里接受东正教。11世纪
时,车臣人与同住的突厥人中开始接受伊-斯 -兰教。帖木尔入侵加速
了车臣人的伊-斯 -兰进程。自16世纪伊-斯 -兰教大规模传入以来,居民
开始信奉伊-斯 -兰教。到19世纪上半叶,伊-斯 -兰教已经在车臣确立了
主要宗教地位。20世纪初,在车臣和印古什共计有2675座清真寺、140
所宗教学校,还有38个伊-斯 -兰教教长、850个毛拉。
共同的宗教信仰可以加强民族认同,16至19世纪的车臣伊-斯 -兰
化使车臣原来的社会文化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车臣步入一
个全新的民族发展阶段。原先四分五裂的部落因为拥有共同的宗教信
仰相互之间产生了认同感,进而增强了车臣人的民族意识。车臣部落
们在反抗外敌入侵时,也利用宗教教义作为思想武器,用“圣战”来
来解释反抗斗争。每当车臣人面对外来压力时,伊-斯 -兰教就自动承
担起民族团结和动员的历史使命;反之,外来压力也加快了车臣民族
伊-斯 -兰化的进程。伊-斯 -兰化也使车臣人走出大山,前往阿拉伯世界
朝圣、经商,从而融入了伊-斯 -兰世界,成为世界穆斯林民族中的一
车臣人世代信仰的伊-斯 -兰教分为两派,正统的伊-斯 -兰教逊尼
派和苏菲派。
逊尼派起源于公元632年的阿拉伯半岛,那年伊-斯 -兰教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逝世,其教徒就谁来继承先知的位置发生争执,多数人赞成
以阿拉伯的选举传统,并以此方式先后选举了艾卜o伯克尔、奥马尔、
奥斯曼三位哈里发为穆罕默德的继续人。他们以《古兰经》和六大
《圣训集》为自己的学说,被称为正统派,也称逊尼派。
另一派要求由穆罕默德的后裔继位,推举穆罕默德的女婿和堂弟
阿里继承领袖位置。他们称领袖为伊玛目,意即“站在前列”的人。
只承认《古兰经》的权威,不承认《圣训集》。这就在对伊-斯 -兰基
本教义上与逊尼派产生分歧,这些信徒被称为什叶派。
现在在伊-斯 -兰世界,逊尼派占穆斯林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逊尼
派在伊-斯 -兰国家和地区中不但人口比什叶派占多数,而且在政治和
经济上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只有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什叶派人口比逊
尼派人口占优势。
苏菲派是伊-斯 -兰教的一个分支。起源于8世纪的叙利亚,创始人
是黑人穆斯林易卜拉欣o伊本o艾德杭。“苏菲”一词源自阿拉伯文Sufi,
意思是“羊毛”,这和早期的苏菲派教士离家弃业,身披羊毛长袍修
苏菲派不是以诵念《古兰经》为求得对真主的认识,而是凭借个
人的灵魂的闪光所获得一种神秘的直觉,以虔修静默和长夜冥想来
“近主”,最终达到和真主“灵通”。除此之外,苏菲教还将一个独
特的宗教仪式“齐克尔”作为与真主交流的方式,参加“齐克尔”的
人要按着一定的旋律和规则剧烈的舞蹈,一边口诵真主的名字。时间
一久,舞者脑部因大量充血陷入了半昏迷状态,从而进入“与神灵通”
的境界。曾有的信徒因为长时间无意识地旋转而被活活累死有仪式上
苏菲教徒实行“和卓”崇拜,“和卓”就是圣裔,即先知默罕默
德女婿阿里和先知之女法蒂玛的后代。他们作为“真主在人间的代表”
在民间拥有和神一样的威望,还声称能行使水上走、天上飞、复活死
者等神迹。(要成为“和卓”,必须要有家谱作为明证,从中东至中
亚,自称“圣裔”的和卓很多,事实上不少是伪造家谱鱼目混珠。)
所以有一些逊尼派伊-斯 -兰教的人士认为苏菲教中夹杂了异教的成份
而视之为异端。但在文化程度不高的高加索山村,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的苏菲派比抽象和晦涩难懂的正统说教更有市场。现在北高加索的苏
菲教原先的“和卓”崇拜已经消失,代之以“谢赫”崇拜。“谢赫”
是苏菲教徒对宗教圣贤的称呼。
早期苏菲派曾因漠视正统逊尼派教义,而遭到正统逊尼派统治者
的迫害。后来苏菲学者安萨里将苏菲派神秘主义引入正统逊尼派轨道,
更多的用《圣训集》和《古兰经》来阐释教义,苏菲派转而被正统逊
尼派所接纳。
苏菲派属于伊-斯 -兰教教派中最温和的一个教派。苏菲教徒在中
亚和高加索地区传教活动时,并没有象以往的伊-斯 -兰征服者一样以
武力布道。更多采用与基-督-教一样的和平传教手段。对于当地其他宗
教,也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汲取了其它宗教的文化,将其加入自己
的教义中以利于传播。苏菲教的温和传教手段为其在中亚和高加索扎
根并成为主流宗教起了主要作用。
车臣的苏菲教派又分为两派,平原地区传播的那克什班迪派和山
区传播的卡迪里派。
车臣的苏菲教派又分为两个主要教团,平原地区传播的那克什班
迪派教团和山区传播的卡迪里派教团。
卡迪里派教团是苏菲教派中最早成立的教团。12世纪时由巴格达
经学院院长阿卜杜*卡迪尔*吉拉尼创立于巴格达。其影响范围最为广泛,
成员遍布世界各地,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最有影响的伊-斯 -兰教团。
该教团在继承苏菲教神秘主义和宗教仪式的同时,也要求信徒尽正统
逊尼派的宗教职责,遵行“五大圣功”。因而也是最被逊尼派正统所
承认的苏菲教团。
那克什班迪派教团,其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伊本*巴哈丁,因为信徒
在“齐克尔”仪式时要默颂经文并在胸前画线以示洁净心灵,因而得
名那克什班迪,意即画家。该教义宣传温和谦让,反对世俗贪欲,反
对狂热仪式。
苏联解体后,苏菲教派迅速复兴,并通过车臣的部落政治制度,
在车臣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与外界长期封闭的原因,车臣民族一直保持着以部落为基础
的社会结构,保留着古老的部落宗法制度。每一个车臣人均从属于自
己出身的部落,血缘关系密切,并接受世袭的部落长老和宗教领袖的
双重统治。
无论是在车臣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还是在政治活动中,车臣人独
有的部落宗法制度——也被称为“杰耶普”制度,一直起着核心与决
定作用。古代车臣人因为地理封闭、加上外敌入侵、邻族骚扰不断,
所以集体意识特别是建立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集体意识十分强烈。杰
耶普制度就是北高加索山地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建立在血缘关系基
础上的,金字塔式的,特立独行的一套社会制度。
在这个金字塔最低层是由5至20个成员组成的小家庭,再上一层是
由若干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庭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者尊为长老。
他的话对家庭成员具有高于世俗法律的效力,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
各个大家庭的长老们又组成了长老会,从而将这些有着远近血缘关系
的大家庭组成相当于氏族的社会组织——克朗。多个克朗就组成其上
一层相当于部落的杰耶普。有些杰耶普是独立的。而更多的杰耶普又
会联合成一个部落共同体,也就是居于这个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顶点的
“图克胡姆”。
1.jpg (7.68 KB, 下载次数: 0)
07:12 上传
图:车臣的部落宗法制度结构.
车臣的“杰耶普”制度有着一套自己的道德规范和善恶标准,有
一套与社会法制平行甚至凌驾于其上的部落法规,在山区这种法规被
称为“沙里亚”,部落长老具有无可争辩的决断权。
车臣社会分为9个图克胡姆,分别是:诺赫奇马赫卡霍伊(27个杰
耶普)、阿基伊(7个杰耶普)、泰尔罗伊(10个杰耶普)、切巴尔罗
伊(20个杰耶普)、米亚尔西伊(16个杰耶普)、昌基伊(7个杰耶
普)、沙鲁伊(10个杰耶普)、沙托伊(11个杰耶普)、艾尔施特霍
伊(17个杰耶普)。
车臣共有160多个杰耶普,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源于古代车臣人,另
有三分之一是其它民族融合进来的。其中祖先有格鲁吉亚血统的车臣
杰耶普有6个、有达吉斯坦血统的有31个。其余杰耶普的民族起源包含
有俄罗斯人、犹太人、阿巴金人、卡巴尔达人、突厥人等民族。2006
年7月被俄政府击毙的车臣头号恐怖分子头目巴萨耶夫所在的杰耶普其
族源就是俄罗斯人。由此可知车臣人也并非是一个血统很纯的民族。
从中世纪部族战争一直到近代沙俄入侵,“杰耶普”制度是车臣
人对抗外来入侵的民族凝聚剂,成为反抗外来压迫最有效的组织和动
员机制。在苏联时期,“杰耶普”制度又是一套游离于共产党党政机
关之外的另一套社会政治体制。苏联解体后,“杰耶普”制度在车臣
的政治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车臣政坛上的
风云人物,无论是合法的卡德罗夫总统,还是被俄政府定为非法总统
的杜达耶夫、马斯哈多夫,其身后都有各自支持他们的强大的杰耶普
或图克胡姆势力。
但是也必须看到“杰耶普”制度与现代政治社会发展脱节;其包
含的高于世俗法制的长老裁决制度和血亲复仇的传统和现代法制社会
格格不入;而且也让整个民族更趋于封闭和保守,难以与包括俄罗斯
人在内的其它民族融合、同质。无论是在外界交往、政治进程,还是
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方面都明显带有落后性。而“杰耶普”也阻碍了
车臣民族形成一个统一的代表全民族利益的中央权力体系,使得车臣
民族一直丧失独立建国的政治基础。
车臣人的居住地正处在兵家必争的高加索核心地带,历史上屡遭
匈奴人、东哥特人、乌拉尔图人、亚述人、拜占廷人、蒙古人、波斯
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斯拉夫人等外族的入侵。和周边原住民部
落也是常年兵刃相接。飞甲鏖戈、战火硝烟铸就了车臣民族的史碑。
险恶多难的历史养成了车臣人彪悍的民风与尚武不屈的民族性格。
此外,车臣人聚居区为大高加索高山阻隔,被捷列克河、阿尔贡
河的激流阻挡。封闭的地理环境令外来文化、政治和经济很难渗透,
造就了车臣人强烈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文化信仰不易被同化。
车臣人封闭、独立、不甘屈从、好武的民族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车
臣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根源。
第二章:兵连祸结的车臣
第一节:深山迷雾中走出的瓦伊纳赫人
1.jpg (35.53 KB, 下载次数: 0)
07:14 上传
早期入侵高加索的塞族人的分支萨马尔特(萨马提亚)骑士
2.jpg (45.77 KB, 下载次数: 0)
07:15 上传
英国传说 中的亚瑟王的骑士多为萨马尔特人
3.jpg (79.71 KB, 下载次数: 0)
07:15 上传
高加索最早的殖民者斯基泰人,他们嗜好砍下敌人的头,喝敌人血。
再将敌人的头皮从头骨上揉下挂在马背上,一是作为毛巾使用,二是
表明自己的战功。
4.jpg (37.68 KB, 下载次数: 0)
07:16 上传
车臣人的祖先瓦伊纳赫人
5.jpg (66.2 KB, 下载次数: 0)
07:17 上传
6.jpg (77.14 KB, 下载次数: 0)
07:18 上传
7.jpg (61.39 KB, 下载次数: 0)
07:18 上传
位于山南的阿尔贡的车臣人的古堡,阿尔贡村与伊奇克里亚山区中的
韦杰诺村都是古代车臣人部落联盟会议所在地
车臣到处都有这种古堡的历史遗迹,这些古堡建于10 到13 世纪。是
车臣人为了抵抗蒙古人、波洛伏奇人的侵略杀伐而兴建的保卫设施。
现在已成为历史名胜,供人游览。
1.jpg (18.61 KB, 下载次数: 0)
07:19 上传
摧毁车臣部落联盟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尽管他阻止了车臣统一国家的
进程,但他在征服车臣的过程中摧毁了大批多神教的神祗,给车臣伊-
斯-兰化创造了条件。帖木儿在入侵腐败虚弱的中国明朝的进军路上病
死,使中国明朝幸运地摆脱了一场“圣战”和文明浩劫。
车臣和北高加索各现代民族一样,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民族,而是各古
代民族千年交通相融的历史产物。因北高加索地处亚欧民族迁移的路
口,众多民族都在这块土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血脉。
公元前8 世纪时,控制北高加索的是斯基泰人。斯基泰人为印欧民族
的一支,很早就和高加索的原住民亚迪格人有往来,因为遭到萨马尔
特人的压力而迁至北高加索定居下来。公元前6 世纪时,一部分斯基
泰人向西入侵多瑙河流域。另一部分向南越过大高加索山脉,打败乌
拉尔图侵占外高加索,从亚述手中夺走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公元前3
世纪末建立斯基泰王国。但在与波斯帝国的连年战争中,国力日衰。
最后又退回北高加索。
公元前4 至1 世纪,印欧民族中的另一支萨马尔特人征服斯基泰人成
为北高加索的主宰。
在公元纪元最初几年,一个叫阿兰的游牧民族又压服萨马尔特人成为
北高加索地区的主体民族。北至顿河,南至高加索,东至中亚和里海
以北草原,西至黑海的广大地区,莫非阿兰部落的领地。大多数阿兰
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但略带深色,鼻隆
起。还有一些从亚欧大草原迁移来的游牧民族,因为长期和阿兰人生
活在一起,对阿兰人产生民族认同,也自称阿兰人,这部分阿兰人大
部分居住在顿河以东,属蒙古人种。
和阿兰人一起生活在北高加索的还有上百个土著部落群体。这些古代
部落少则几百人,多则万人。而同一时期在古希腊的著作《地理学》
中提到了住在大高加索山脉中部的居民和他们组成的土著部落,这些
部落居民自称“瓦伊那赫人”。瓦伊那赫人在古高加索语中的意思是
“自已人”,说明这些部落群体相互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联系。这此大
山民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没有文字,不能记载自己的历史,其来源
已无法考证。对瓦伊那赫人的认识,也只是知道他们创造了古老的卡
雅肯特——哈喇乔伊文化,这个时期属于青铜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
瓦伊那赫人与新迁来的阿兰人开始了初步的民族融合,双边交往密切。
这些瓦伊那赫人迁居到平原和阿兰人和平共处,称为平原瓦伊那赫人。
拒绝接受阿兰人的瓦伊那赫人,也被称为山地瓦伊那赫人。
北高加索的阿兰人为了应对占据外高加索的罗马帝国的威胁。成立了
一个以阿兰人为主,联合了萨马尔特人、亚迪格人、达吉斯坦人和瓦
伊那赫人的“砾石沙漠王国”,也称阿兰那,在中国的古书中又称为
在公元4 至6 世纪,匈奴人入侵阿兰领地。350 年,阿兰人和匈奴人在
顿河展开大战,阿兰人的马拉战车不敌匈奴人的骑兵,遭到惨败,国
阿兰人在反抗匈奴人入侵的过程中,民族发生分化,一部分与哥特人、
日耳曼人一样为躲避匈奴开始了民族大迁徙,一部分投降依附于匈奴
人参加西征。造成现在从东欧到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北非沿地中海
地区都有阿兰人的后裔。还有一部分阿兰人坚守故国抗击匈奴入侵。
而瓦伊那赫人也同样遭到了匈奴人的袭扰,他们一部分退入大高加索
深山。一部分坚守在大高加索山麓下平原和山地的家乡,与流亡到此
的阿兰人和入侵的匈奴人即有冲突也有融合。
公元8 世纪时,突厥人中的一支阿扎尔人又入侵阿兰那,经过和匈奴
的战争,阿兰那已经元气大伤,终于亡国。接着是新兴的阿拉伯帝国
与阿扎尔人争夺北高加索。随着阿拉伯帝国衰弱和基辅罗斯大公斯维
雅托斯拉夫远征击败阿扎尔人。阿兰人趁机得以重新复国。
公元9 世纪时阿兰人的早期封建制国家出现,不断强盛。到10 世纪时,
阿兰人接受了东正教,并影响了格鲁吉亚人和许多依附于阿兰的北高
加索民族也接受东正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阿兰人以不同的比例和高加索地区的其他
众多民族相合,构成了现代大多数北高加索原住民族的前身。其中就
包括瓦伊那赫人和阿兰人的共同后代车臣和印古什人、巴兹人。
7 世纪车臣这个名字出现在了亚美尼亚人的历史记载中,这一名字用于
称呼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村庄中的村民,后来成了整个车臣民族的族
称。在车臣人口述的历史中,他们的祖先是从高加索中部山脉伊奇克
里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瓦伊那赫人,这些居民沿松扎河各支流定居,建
起了一座座村庄。这些村民自称是“纳赫乔人”,意即“平民百姓”
或“庄稼汉”。某个地区相邻和血缘相近的车臣村庄组织起来,形成
了“杰耶普”,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部落(длемя)。部落头人
们定期或遇到大的事件时都聚集到大车臣村庄中开会,大车臣村庄就
成为一个固定的部落会议会场,成为古车臣人的政治中心。后来这个
会议中心又从大车臣村南移到了伊奇克里亚的韦杰诺古镇。
对于车臣部落的形成,车臣人口传历史曾谈到他们的先人中一个叫阿
里o阿拉布的人,此人因为犯了罪逃亡至阿尔贡河流域地区。他的儿子
纳奇虎力大无群,神勇无比,被称为“图尔帕尔”,意即壮士。他在
奠定车臣部落基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车臣民族开始形成
的象征。据考证,车臣民族开始形成的时候属中世纪早期,这时车臣
人的居住地属于阿兰人建立的早期王国的一部分。
据车臣人口述历史,在13 世纪时,为躲避蒙古人和突厥波洛伏奇人,
车臣部落上层曾在伊奇克里亚的韦杰诺古镇召开会议,会后组成了一
个部落联盟,出现了部落之后,民族之前的具有同一语言、地域、文
化、经济的“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许多民族感强烈的
车臣人基于这个历史原因,主张将车臣共和国改称为伊奇克里亚共和
国,把古都韦杰诺视作是“伊奇克里亚祖国”的历史发祥地。伊奇克
里亚到底是部族还是国家,这是一个很有争议,也是切中要害的现实
历史问题。因为车臣民族分离主义者在对外宣传时也一直声称,历史
上的伊奇克里亚国(实际上只是部族)证明车臣早年曾有过建国的历
史,一族一国,车臣人应该享有民族独立的自决权利。
13 世纪蒙古人侵掠欧亚,1239 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攻陷了阿兰王国的
都城马戈斯,阿兰王国解体。继而平原上的其他阿兰人的公国也纷纷
被蒙古铁蹄征服。为躲避蒙古人的杀掠,车臣全族迁至捷列克河流域
定居下来。在那里,车臣人强化了军事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称为
“西姆西尔”。1390 年至1393 年,突厥化的蒙古征服者“瘸子”帖木
尔入侵高加索。史料记载,车臣人和其它高加索山地民族——被外人
统称为契尔克斯人,坚壁清野,烧毁了亚速海和库班河之间的牧场,
导致正在外高加索征战的帖木尔的战马失去草料。帖木尔施以报复,
摧毁了契尔克斯人的城堡,抓走大批契尔克斯人。车臣人形成早期封
建国家的雏形“西姆西尔”也在这次打击中解体,车臣人从部族转向
国家方向的历史发展进程被外力所延迟。
从中世纪至19 世纪,在平原地区的车臣人的经济来源都以农业为主,
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也有种植少量西瓜、黄瓜、南瓜和洋葱。
在山区的车臣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主要放养细毛绵羊、山羊、还有
牛、羊、兔、马。家庭手工业以皮革制造、陶器制造、毛皮制造业为
主。车臣人还建立了自己的原始石油开采业,从天然和人工井中抽取
石油,当然不是用于提炼工业用油,而是将它们做成车轮的润滑剂和
治皮肤病的外用药,送到俄罗斯的市场上售卖。从17 工世纪至18 世
纪,车臣社会发生经济分化,出现了贵族群体“爱利”,一些自由农
民“乌兹金”占有了大量土地,剥削依附于他们的农奴“好劳仆”。
有的“爱利”自命为大公,建立起公国。在车臣出现过好几个公国,
如阿尔金公国和车臣公国。但这些车臣人的公国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公国。公国仍然处在部落长老和宗教毛拉的权威下,大公的权利受到
限制,其决策要实施必须经长老会议的通过和毛拉的认同。大公充其
量也只是一个或几个村庄的村长,代表部落上层和教士的利益。因为
部落制度根基深厚,几个车臣人的公国也没有结合成车臣人的统一国
四分五裂的车臣公国和部落经常受到邻近强大的高加索民族的欺凌,
诺盖人、卡巴尔达人和土尔扈特人常常袭击车臣人的村庄,抢走他们
的牛羊,甚至将车臣人抓走充当奴隶。面对邻族威胁,车臣人将部落
会议的中心又移到了大车臣村庄, 以大车臣村为中心联合反抗。17 世
纪中期,车臣人仿效俄罗斯人“请瓦格良人为王”,请来达吉斯坦大
公图尔罗夫家族来做他们的大公,在图尔罗夫家族的治理下,车臣人
团结强大起来。一旦有了实力,车臣人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劫掠诺盖人、卡巴尔达人和土尔扈特人的财产牲畜,绑架异族人口从
事奴隶贸易。这个异族人建立的图尔罗夫公国后来又被车臣人推翻,
统治者家族成员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杀死。
就在车臣人由部落宗法制度后期向封建制度前期转变的关键时刻,一
个强大北方邻国的阴影正渐渐逼近车臣人世代居住的北高加索地区。
沙俄帝国的扩张成了车臣人最惨痛的噩梦。
第二节《高加索战争》
1.jpg (52.01 KB, 下载次数: 0)
07:23 上传
高加索起义军准备袭击沙俄军
2.jpg (64.11 KB, 下载次数: 0)
07:23 上传
描写1849 年高加索战争的一场战斗的一幅油画。车臣人与冲锋的哥萨
克骑兵交战。哥萨克骑兵精于骑术。从图上可以看到哥萨克人在马上
熟练地做站立、开火、倒立。
3.jpg (69.56 KB, 下载次数: 0)
07:24 上传
领导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人起义反抗沙俄统治的伊玛目沙米尔,
还有他的助手“穆里德”们。左上角的一位是沙米尔*巴萨耶夫。为了
纪念这位抗击沙俄的民族英雄,不少车臣人取了与他同样的姓名。
2006 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头号恐怖分子与他同名。
早在10 世纪时,基辅罗斯(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的共同祖
先)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就曾征服过北高加索。16 世纪后半叶,伊凡
雷帝派兵征服契尔克斯和卡巴尔达公国,在松扎河和捷列克河交汇之
处建立了沙俄在北高加索的第一个殖民据点——捷列克河要塞。在
1676 年至1681 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击败土耳其奥斯曼军,夺取了北
高加索主要据点亚述。1710 年,土军又击败俄军,迫使彼得一世签署
《普鲁特和约》,亚述得而复失。1722 年,沙皇彼得一世派大军击败
波斯开进北高加索和里海西部沿海地区,筑造城堡,建立哥萨克村庄,
企图控制北高加索和环里海地区。1735 年至1739 年,沙俄联合奥地利
击败土耳其,亚述又一次易主,成为沙俄掌中之物。叶卡特琳娜二世
在位期间,于1768 年和1787 年两次对土耳其用兵。从土耳其手中夺取
了克里米亚半岛、从南布格河到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黑海北岸地区、外
高加索的格鲁吉亚。1785 年至1791 年,发生了伊-斯-兰领袖曼苏尔领
导的北高加索民族大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沙俄军队在北高中
索大举修筑城堡要塞,增兵移民充实边疆,加强控制北高加索。1804
年至1812 年和1826 年至1828 年沙俄军两次大败波斯卡沙尔王朝。波
斯被迫签订割地条约,将其最后占有的外高加索全部土地和权利拱手
交给沙俄。至此,高加索争霸战以沙俄完全占领高加索而告终。
在沙俄对北高加索殖民初期,即16 世纪四五十年代至1795 年这250 年
间,车臣人和前来北高加索拓殖的俄罗斯人和沙俄帝国开始了初步交
往。车臣的各个部落游走周旋在争夺北高加索霸权的土耳其、沙俄和
波斯三国之间,朝降暮叛,左右逢源。不同的部落在不同的时期都会
选择不同的依附对象,联合大国盟友攻击不同的敌人。车臣民族没有
统一长期的对外政策。同样,在车臣人和俄罗斯人的关系上,即有联
合也有冲突。
车臣人与沙俄联盟的史实有: 16 世纪40 年代,在沙俄军初到捷列克
河时,包括车臣人在内的北高加索各民族因长期受到土耳其和克里木
汗国的欺压,援助俄军击败了当地的土军和克里木汗国军队。16 世纪
50 年代,在阿尔贡峡谷的车臣部落向沙皇效忠。在16 世纪70 年代 ,
车臣人中的一支达尔金部落和哥萨克移民联盟,打击达吉斯坦和阿塞
拜疆的土军。16 世纪80 年代,车臣部落械斗,许多车臣人逃亡到俄罗
斯捷列克河要塞,受到接纳。18 世纪20 年代,彼得一世和瑞典作战时,
驻捷列克河的俄军兵力被削弱,获得当地车臣部落的粮食援助。1726
年,车臣人援助格鲁吉亚国王抵抗土耳其的侵略,在格鲁吉亚国王的
撮合下,车臣平原地区的部落和沙俄结盟。18 世纪后四分之一世纪,
大部分车臣部落向叶捷卡特琳娜二世女皇效忠。
沙俄和车臣人冲突的史实有:1603 年至1605 年,车臣东部的部落消灭
了入侵达吉斯坦北部的沙俄军。1651 年,达吉斯坦的车臣部落配合波
斯军摧毁了松扎河要塞。1722 年沙俄军在经过达吉斯坦时,遭到当地
安德列耶夫村的车臣村民的袭击,沙俄军屠村,杀害一半村民,烧毁
村庄。1732 年,一万多车臣村民在大车臣村起义,杀死了亲沙俄的部
落贵族,科赫将军率俄军镇压,反被起义军消灭。1758 年,大车臣村
的村民又次发动起义,5000 俄军由弗劳恩道夫将军率领前来镇压,义
军及时撤离,俄军劳而无功。
在这250 年间,车臣人与沙俄关系的疏密随着地域产生明显的变化。
依据地域可将车臣人分为捷列克河流域车臣人、平原车臣人和山地车
臣人。捷列克河流域车臣人指松扎河右岸24 村和捷列克河北村庄的车
臣人,这些部落亲俄,与当地的俄罗斯移民和哥萨克也一直保持良好
的关系。平原地区的车臣人指捷列克河以南和大高加索山区之间的车
臣部落,他们大部分时期与沙俄政府持合作态度,向沙皇效忠,但和
沙俄关系并不稳固,经常摇摆不定。山地车臣人指大高加索山脉的车
臣南部山地和达吉斯坦山地的车臣人,他们最为封闭保守,反抗沙俄
初期的殖民渗透也最坚决,对沙俄的敌视也最强烈。而且经常抢夺俄
罗斯移民的牲畜,绑架俄罗斯人当人质敲诈赎金,或当作奴隶出售。
车臣人这种在沙俄殖民扩张初期形成的“地缘政治”一直延续到现代。
无论是高加索战争、20 世纪20 年代的反革命暴动、卫国战争期间的大
规模亲德反苏叛乱,还是当代两次车臣战争。居住在山地的车臣人一
直是反抗中央最坚硬的民族堡垒。
1795 年是车臣人历史上的转折点,车臣人和沙俄的关系随着沙俄殖民
政策的加强开始上升激化为对抗关系。这一年,由于格鲁吉亚京城第
比利斯被土耳其军攻陷,沙俄军应格鲁吉亚皇室请求,受命翻越大高
加索山脉进入山南的格鲁吉亚,车臣人的聚居区正好挡在沙俄军的必
经之路上。保守家乡的当地人和借道的沙俄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武装
1801 年,沙俄军击败土军,吞并东部格鲁吉亚。出兵征服北高加索民
族,打通沙俄本土和东格鲁吉亚飞地的通道成为了当务之急。当时车
臣已进入宗法部落制度后期和封建农奴制度前期,主要从事农牧业,
开始与外高加索和中东地区有少许的经济往来,各部族之间冲突不断。
沙俄的殖民侵略又一次打断了车臣自然的民族发展历程。面对沙俄强
敌,大高加索山的车臣各部落联合起来,会合达吉斯坦的其他北高加
索山地民族奋起反抗。从1817 年至1864 年,沙皇在高加索用兵近50
年,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沙俄军增兵最多时曾达到20 万,
才基本征服了北高加索山地民族的反抗,稳定了压榨奴役北高加索民
族的殖民体系。史称高加索战争。
高加索战争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817 年至1827 年,也是高加索总督叶尔莫洛夫就任期间。
叶尔莫洛夫1816 年就任后,对车臣和达吉斯坦人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
略,征服了北高加索。
由于车臣民族的政治架构只是基于原始的家族和部落基础。而且沙俄
扶持的用于代理统治车臣人的部落首领和大公,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杀
死。这使得沙俄无法像控制别的民族一样,通过收买上层实行间接统
治。车臣民众在高加索战争一开始,就首当其冲,与沙俄占领军刀兵
相见,遭受了惨重的民族浩劫。
在战争第一阶段,高加索总督叶尔莫洛夫对车臣抵抗民众采用了残酷
的“三光”政策,其手段之凶残就连当时在位的亚历山大一世沙皇也
难以接受。如1819 年9 月,沙俄军围攻达达尤尔特村,村中几百人被
杀,仅有少数老弱妇孺幸免。
4.jpg (58.14 KB, 下载次数: 0)
07:26 上传
画家笔下描绘的沙俄军屠杀车臣村民的情景
5.jpg (12.81 KB, 下载次数: 0)
07:26 上传
给车臣留下恐怖回忆的沙俄高加索总督叶尔莫洛夫将军,他主张用美
国西班牙屠杀印弟安人的方式来对付高加索反抗的原住民
6.jpg (92.69 KB, 下载次数: 0)
07:26 上传
格罗兹尼市以征服者叶尔莫洛夫命名的大街
在达吉斯坦宗教领袖拜布拉特·泰米耶夫号召下,1824 年达吉斯坦和
车臣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占了沙俄军建筑在捷列河岸边和车臣西部
的2 座城堡。1826 年1 月,叶尔莫洛夫亲率2 万沙俄军包围了仅2 千
人的起义军。战事极其惨烈,最后起义军全部战死。沙俄军随后对车
臣村庄进行残酷的大扫荡。沙俄军所到之处,一片枯骨焦土。泰米耶
夫本人在5 年后被沙俄雇佣的杀手暗杀。
沙俄军队不仅摧毁了车臣村落,甚至连让车臣人打游击的机会也剥夺
了,叶尔莫洛夫下令俄军砍伐森林,使车臣人无法隐蔽。车臣起义军
只有逃进深山,眼睁睁看着村庄被焚烧,田园被侵占,亲人被屠杀。
叶尔莫洛夫时代流传下来的车臣古老民歌以悲壮的曲调唱道:
往森林中逃吧,我的家人!
保重,妻子;保重,孩子们
俄罗斯敌人为我们布下了天罗地网!
叶尔莫洛夫发动了战争
即使在森林中他也能抓住你们
1826 年至1828 年第二次沙俄—波斯战争和1828 年到1829 年沙俄—土
耳其战争期间,车臣和达吉斯坦部落都曾配合波斯和土耳其爆发起义。
可波斯和土耳其被击败,退出南高加索,起义也随之被镇压。
第二阶段从1828 年至1834 年。在伊-斯-兰穆里德教派领导下,车臣和
达吉斯坦民族大起义掀起高潮。
车臣和达吉斯坦族在高加索战争初期大规模的抵抗失败后,零星反抗
仍此起彼伏。1828 年12 月,车臣和达吉斯坦伊-斯-兰教穆里德教派教
长卡吉·穆拉自称伊玛姆(意即“站在最前列者”,指率领祈祷者的
伊-斯-兰教长),号召反沙俄起义。1830 年他率领信众击退沙俄军对其
教派据点的进攻,声名大振。次年,卡吉·穆拉率万余名起义军乘胜
反攻,解放了车臣全境和达吉斯坦部分地区。沙俄军获得增援后,在
1832 年大举进剿,卡吉·穆拉在保卫教派据点的战斗中牺牲。沙俄军
重占达吉斯坦。起义又陷入低谷。
卡吉·穆拉生前指定的继任者是沙米尔·巴萨耶夫。因为巴萨耶夫受
了重伤,必须疗养半年,哈姆扎特·别克接任新伊玛姆。1834 年8 月,
哈姆扎特·别克攻占洪扎赫,重挫沙俄军。但不久,哈姆扎特·别克
在一次内讧中遇害。
第三阶段从1834 年至1859 年,新伊玛姆沙米尔·巴萨耶夫接任后,转
变战术,与沙俄军打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游击战,将车臣和达吉斯坦的
反抗再次掀起高潮。
1834 年9 月19 日,沙米尔·巴萨耶夫顺理成章成为达吉斯坦新伊玛姆。
当年10 月,沙俄军占领了穆里德教派据点岗察塔利。迫使起义军撤出
阿瓦里亚地区。形势对起义军十分严峻。
1834 年10 月至1837 年,沙米尔利用山地游击战,一面保存实力,主
动放弃城镇退往山区。一面在洪扎赫和温楚库利等地不断伏击沙俄军。
从而摆脱了被动孤立的困境,挫败了沙俄军的大规模围剿。
1838 年到1840 年间,沙俄军利用停战谈判从沙米尔处骗取了喘息时间,
不久又调集20 万大军重新发起攻势。起义军被包围,包括沙米尔妻子
和叔叔在内的大部分起义军牺牲,沙米尔8 岁的儿子札马鲁丁被劫走。
只有沙米尔和少量残部突围逃往车臣。沙俄军尾随而至,进入车臣。
1840 年3 月7 日,沙米尔就任车臣伊玛姆,并宣布成立沙米尔伊玛玛
特国,定都达尔卡村,以伊-斯-兰教穆里德教派为国教,以《古兰经》
和伊-斯-兰教法治国。在车臣人的支持下,沙米尔重新成立了一支万余
人的起义军。这时达吉斯坦各地都爆发反沙俄起义,沙米尔趁势夺回
达吉斯坦东部和北部地区。至1843 年,整个达吉斯坦东部和北部地区
都归并沙米尔伊玛玛特国。
1842 年沙米尔派人去说服北高加索西部的亚迪格人加入沙米尔伊玛玛
特国,没有成功。4 年后,沙米尔亲征卡巴尔达失利。此后,沙米尔就
和中国当年太平天国洪秀全一样,在达到军事顶峰后就放缓了扩张势
头。一心做起自己的土皇帝来。
沙俄见镇压短期不能凑效,就实施长期封锁战略。沙俄军在早期松扎
河堡垒群和捷列克堡垒群的基础上,又沿达吉斯坦和车臣边境修筑十
多座城堡。将沙米尔伊玛玛特国团团包围起来。封锁不仅使起义军无
法扩展势力,保证了已归顺沙俄的高加索民族的安全,还使得沙米尔
伊玛玛特国陷入经济困境。因为得不到种子和农具,沙米尔伊玛玛特
国陷入了饥荒,车臣民众对沙米尔的统治产生了强烈不满。沙米尔对
反叛车臣人一律杀无赦,又激起更多的反叛。
沙俄与土耳其、法国、英国联军爆发克里米亚战争(1853 年至1856 年)
期间,沙米尔利用这一机遇,获得了土耳其的援助,在沙俄军后方开
展袭扰战。1853 年,起义军进攻新扎卡塔雷,试图打破沙俄的封锁,
进攻失利。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舰队围困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场战
争,俄军在克里米亚被英法击败,但在高加索却战胜了土耳其奥斯曼。
可克里米亚战争胜利后,土耳其苏丹背弃了当初许下的派兵来“解放”
车臣和达吉斯坦穆斯林兄弟的承诺。对此俄国历史学家北高加索俄军
将领法捷耶夫在一篇文章中曾感慨地写到,如果当时土英法联军派出
一小部分兵力进入高加索支援当地的起义者,以后沙俄对高加索的殖
民历史就将被改写。1856 年3 月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巴黎条约签订后,
沙俄大举重返高加索。
这时沙米尔却因推行狂热的宗教法规,引起了车臣和达吉斯坦部落的
不满。部落上层和起义军将领纷纷投靠了沙俄。连沙米尔的儿子札马
鲁丁也投向沙皇,在他8 岁时被沙俄军队劫走后,就接受俄式教育,
在沙俄军校受训,沙皇准备任命他接替沙米尔担任高加索总督。札马
鲁丁曾写信给父亲沙米尔,劝他投降。札马鲁丁后在前往车臣接任总
督职务时因病去世。
1856 年,巴里亚京斯基将军率领沙俄大军讨伐沙米尔伊玛玛特国。在
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军曾在与土耳其军的交战中大吃线膛枪的苦头。
战争一结束,沙俄军就引进了新式的线膛枪,用以对付仍用落后的滑
膛枪的沙米尔的起义军。到1858 年,达吉斯坦和车臣大部分地区向沙
俄投降。1859 年4 月起义军最后一个堡垒韦杰诺失陷。7 月,因部落长
老出卖,沙米尔在贡尼布村落入沙俄军手中。群龙无首,沙米尔的手
下大部分放下武器投降,车臣和达吉斯坦抵抗又一次陷入低潮。
7.jpg (63.35 KB, 下载次数: 0)
07:35 上传
高加索起义军使用的滑膛枪和老式手枪。在高加索战争后期,面对射
程更远,杀伤力更大的沙俄军的来福线膛枪。起义军的滑膛枪已经
“Out”了,这一军事技术的落伍是高加索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沙米尔被俘的这一年,沙皇宣布正式吞并了车臣。标志着车臣从此并
入了沙俄版图。
此后高加索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沙米尔的余部有逃往土耳其和中东,
有的退往北高加索西部的山区坚持抵抗。战争从1859 年到1864 年又持
续了五年。在高加索战争的最后阶段,沙俄军队对高加索各抗暴民族
的镇压只能以“种族清洗”来称谓。支持反抗者的村落遭到了焚毁和
流放,顺民们被迫迁到沙俄军的要塞下,在沙俄的炮口威胁下定居。
同时,一批批俄罗斯人和哥萨克人的村镇在高加索如雨后春笋般兴建,
改变了当地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口比例。
为消除起义者的群众基础,沙皇还主动向土耳其奥斯曼提出用不肯驯
服的车臣和达吉斯坦人口来换取其境内的斯拉夫人口,条件是不得将
这些穆斯林迁到距离高加索邻近地区。从1861 年到1862 年间,包括车
臣人在内的北高加索穆斯林共有10 多万人迁到土耳其。后据统计,到
一战结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时,其接受的北高加索穆斯林移民
有180 多万人。逃亡和迁居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境内的车臣人和北高
加索人就演变成了现居中东的契尔克斯人(土耳其人沿用了对北高加
索山民的通称)。同样,也有等同数量的斯拉夫人口从土耳其奥斯曼
帝国迁到沙俄境内,被指定到黑海沿岸定居。
失去了车臣民众的掩蔽,还在山中坚持战斗的车臣起义者不是被剿灭
就是被迫逃往土耳其。1964 年5 月21 日,高加索总督在递呈沙皇的信
中写道:已彻底征服了车臣民族,最后一批残存的“契尔克斯暴民”
逃往土耳其,高加索战争已经结束。
在整个高加索战争中,共有十万车臣人被沙俄军队屠杀。
即使如此,在高加索战争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包括车臣人在内
的大多数北高加索民族仍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各部落仍掌有自主权。
沙俄政府这时也认识到:要让北高加索山地民族长期顺服于沙俄政府,
光靠武力是不成的。不肯驯服的车臣山民已经在战争和移民中被清除,
留在车臣的大多是已向沙俄效忠的顺民。在高加索战争结束后,是用
和平手段争取北高加索民心的时候了。高加索总督巴里亚京斯基将军
向车臣民族宣告了一套和解政策,主要是:尊重车臣的部落制度和山
民法规,考虑战后重建允许车臣人5 年不纳税,尊重车臣人配带腰刀
的传统,车臣的平原和山地属于车臣人,保护车臣人的伊-斯-兰教信仰。
从此,车臣地区进入了高加索战争后的休养生息和发展时期,这段时
期俄罗斯民族和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民族关系相对别的时期要和
睦,车臣地区社会基本稳定。在19 世纪70 年代,沙俄和土耳其为争
夺巴尔干开战,少部分车臣人再一次为配合土耳其“穆斯林兄弟”发
起暴乱,但因为其他部落的反对遭到失败。
1861 年开始,沙俄废除了农奴制,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革。19 世纪末,
北高加索建起了一批庄园、牧场,成为沙俄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基
地。这促进了车臣地区的农业和商贸发展,原来许多居民点和要塞迅
速外延,演变为繁华的城镇。1870 年,格罗兹尼由要塞更名为城市,
成为车臣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第二次产业革命,北高加索也掀起了“石油狂
热”,开油井、铺铁路,建工厂,资本主义工矿业迅速发展。在北高
加索的开发中,车臣人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车
臣人离开马背上的生活,走出深山。来到葡萄园、工厂、矿山打工,
到城镇、要塞中做买卖。沙俄政府在北高加索资助兴办许多世俗学校,
为车臣等北高加索民族进行俄式教育,让大部分山地人脱了文盲的帽
子。车臣人在最大限度保留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时,开始领受俄罗斯文
化,接受现代化的冲击。
现在一些史学家在谈到车臣历史时,总是强调车臣和沙俄殖民者的对
抗史,但是殖民也有两面性:一面是先进国家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武
力压迫和经济掠夺。但不可否认另一方面殖民者也为落后地区带来了
先进的成果。沙俄在高加索战争后的一系列怀柔殖民政策,客观上让
车臣等北高加索落后地区纳入了俄罗斯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沙俄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虽然是出于稳定其殖民制度的需要,
但是也为高加索各民族和谐共处创造了条件,满足了高加索战争后各
民族休养生息的迫切要求。在处理民族问题、缓和民族关系上具有积
为了拉拢车臣和达吉斯坦人,沙皇接受高加索总督法捷耶夫的建议,对
沙米尔给予优待。还允许他前往麦加朝圣。沙米尔后病死于沙特半岛上
第三章:卷入二战漩涡的车臣
第一节:反革命暴动中心
十月革命胜利后,车臣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自治权。1918年春,
车臣和印古什并入捷列克自治共和国。
1918年中期,邓尼金白匪重返高加索,推翻了捷列克共和国。在
红军与邓尼金白匪作战最艰苦的期间。车臣人、印古什人和达吉斯坦
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埃米尔国,宣布独立。埃米尔国是北高加索山民为
了响应列宁“俄国境内所有民族均有自决权”的口号而成立的,是为
了摆脱沙俄殖民统治而兴起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一次重要尝试。
埃米尔国支援红军清除了邓尼金在高加索的统治,为苏俄国内革命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可是建国者希望建立一个伊-斯-兰教法治国的独
立山民国家。列宁鼓励各民族独立实际上只是为了战时团结这些民族
赢得革命胜利而采取的权益之计,最终的目标是在原沙俄领土上建立
一个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多民族统一的苏俄政权。两者的政治目标不
可调和,这就注定了埃米尔国的悲剧命运。在对邓尼金战争胜利后,
红军马上调转枪口,取缔了埃米尔国,山民武装被镇压,埃米尔国的
全体政府成员被捕后遭到枪杀。
1.jpg (58.16 KB, 下载次数: 0)
07:42 上传
图:正在高加索作战的白匪军
2.jpg (98.01 KB, 下载次数: 0)
07:42 上传
图:国内革命时期的著名白卫军将领邓尼金,邓尼金在高加索作
战期间,针对列宁的“给予高加索人民民族自决权”的口号,提出
“为了统一不可分割的俄罗斯而战”的口号。尽管邓尼金在政治立场
上是反动的,但他不失为一名爱国者。后在卫国战争期间,他在美国
组织俄侨为苏联捐款捐物。80年代后期,邓尼金被苏联政府认定为
“爱国将领”。其灵柩2005年得以返回故土安葬。
3.jpg (25.75 KB, 下载次数: 0)
07:43 上传
协助红军与白匪军作战的车臣人
从此在感觉受了愚骗的山地民族眼中,俄罗斯民族、沙皇俄国和
苏俄政权没有什么区别。车臣和俄罗斯两个民族的仇恨薄上又添记了
一笔血债。
苏俄为了团结少数民族抵御协约国干涉和便于统一管理,在消灭
埃米尔独立国后于1920年1月将北高加索地区卡梅尔达、车臣、印古什
等7个民族联合成立山民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日
车臣和印古什又各自分离出来成立自治区。30年代,车臣和印古什两
个自治区又合并为自治州。1936年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以
自治主体的身份并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前苏联的一部分。
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苏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征山民的
余粮。1926年开始,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又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由俄罗斯族工人组成的工作队把有马的车臣人一律当成“富农”,没
收马匹,而且按对待“富农”的政策进行肉体消灭。
战时余粮收集制和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在车臣农牧民中滋生了不
满情绪,利益遭到侵犯的部落上层对苏维埃充满了敌视。1922年车臣
和达吉斯坦的伊-斯-兰教教长日穆特金o戈钦斯基利用此不满煽动反革
1922年至1924年暴动初期,北高加索军区和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
局部队所采取的围剿行动失败。
日至9月11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叶o乌博列维奇和国
家政治保安总局代表叶夫多基莫夫指挥了更大的清剿。北高加索军区
红军共集结步兵4840人、骑兵2017人、重机枪130挺、轻机枪102挺、山
炮14门、轻型炮8门,政治保安总局部队341人,航空兵飞机8架。部队
先以演习为名集结,随之突然进入车臣地区镇乱。同时北高加索红旗
军团307人携10挺机枪充当“铁砧”,封锁车臣叛乱区南部要道。
红军在镇压中采取了高压政策,炮击和机枪扫射车臣的山村,用
炸药炸毁民宅农舍,甚至用轰炸机对山村进行毁灭性空袭。而车臣叛
军大部分只有用原始的马刀、土枪和红军的现代化武器对抗。第一集
群指挥员阿帕纳先科还下令,将40名车臣部落长老扣为人质,以逼迫
车臣村民交出戈钦斯基。车臣部落终于屈服,于9月5日将戈钦斯基绑
送红军,两天后沙米列夫也被交出。车臣第二号叛军首脑安萨尔延斯
基也于9月2日向红军第二集群司令员科济茨基投降。
据苏联官方统计,清剿行动中俘虏叛军309人,击毙车臣叛军12人,
沉重打击了车臣反革命武装割据势力。清剿对于巩固刚成立仅三年的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稳定是必要的,但对车臣民族来讲又是
一场浩劫。尽管据苏联官方史料称“只有6名平民”死于清剿行动。可
到9月11日清剿行动结束时,242座车臣村庄中共有107座化成了废墟或
遭到严重破坏。相当于一半的车臣人失去了自己祖辈留下的赖以生息
1929 年12 月,1930 年3、4 月间,1932 年3、4 月间,苏军又不止一次
采取围剿作战。1932 年发生的“民族主义中心案件”,有3000 多车臣
人因涉嫌”阴谋暴动”而被捕。紧接着而来的是1936 年至1938 年的恐
怖大清洗,在车臣地区共有8 万人被处决,相当于当时该地车臣人口
总数四分之一。直到1939 年车臣局势才稳定下来,但小股残存叛匪继
续活动,直到德军侵入。
第二节:德军特种部队的“车臣特种战”
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间,纳粹德军在对苏的第二次夏季攻势“蓝
色方案”(即苏方所称的高加索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度占领车臣
西部和北部地区、南部山区。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想借助于法西斯
干涉实现独立之梦,鼓动一部分车臣人支援德寇。
在德军进驻村庄时,受到了部分村民热烈欢迎;车臣人在山间点
燃篝火,为德军伞兵指引降落点;出卖苦力协助德军修建了飞机场、
弹药库、粮食仓库、修理厂;为进攻高加索的德军充当向导;为德国
伞兵、间谍、落难飞行员提供庇护(例如有两名车臣人营救了德国飞
行员兰格,为此获得了骑士勋章,后又被空投到车臣组织暴动)。成
立武装民兵组织,协同德军直接与苏军和抗德游击队作战。德军也用
给予充分自治权来收买人心,引诱车臣分离分子、当地匪类与德军合
作,成立了一个所谓的“高加索兄弟特别党”,助纣为虐。后为了取
悦希特勒,这个组织又改名为高加索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党,党员最多
时达到5000人。
有众多车臣民族精英分子投靠纳粹:如沙米尔o赛义德,此人是高
加索战争抗俄英雄沙米尔o巴萨耶夫的孙子,1920年8月曾潜入车臣制造
叛乱,一年后叛乱失败流亡海外投靠德国;伊图姆卡列区党委第一书
记唐吉耶夫和第二书记萨德科夫丢下工作投靠了亲德游击队;沙托伊
区领导人伊沙耶夫和沙罗伊区领导人帕沙耶夫暗中叛变;《列宁之路》
编缉艾利斯别克o铁木耳卡耶夫和阿弗托尔汉诺夫投靠了亲德游击队,
教育人民委员会委员羌塔耶娃和社会保障人民委员会委员达卡耶娃担
任他们的联络员;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会领导人谢o伊o阿尔波加切夫大
尉成为了德国人的内应,其手下郊区搜剿营营长、内务人民委员会斯
塔罗禹尔惕区领导人、伊图姆卡列区警察局长也随同叛变;出生于和
车臣有血缘关系的安瓦部落的德国间谍奥斯曼o古拜,此人侨居土耳其
一直领导反苏和民族分裂活动,他和他的德军小分队在1943年被捕,
德国间谍机关曾答应他,夺取高加索后由他担任北高加索总督。
1.jpg (75.93 KB, 下载次数: 0)
07:46 上传
图:德军第一山地师“雪绒花”官兵正在高加索山地向一个苏军
阵地投掷手榴弹
2.jpg (56.58 KB, 下载次数: 0)
07:46 上传
3.jpg (46.11 KB, 下载次数: 0)
07:46 上传
图:德军山地师在高加索作战的照片。德军1942年蓝色方案攻势
中夺取了大高加索山山顶,并在山顶上升起了一面纳粹万字旗。可这
仅是一次登山运动。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德军撤出了大高加索
4.jpg (66.42 KB, 下载次数: 0)
07:47 上传
图:在高加索最高峰俄尔布鲁士峰上作战的苏联山地部队,正是
他们重新夺回俄尔布鲁士峰,拨掉了德军插在峰顶的万字旗
尤为严重的是,1941年至1942年间,在德国特务的策动下,车臣
和印古什地区发生三起大规模武装暴动:
1941年秋,在“高加索兄弟特别党”领导人哈桑o伊斯特拉罗夫策
划下,车臣多个村庄准备暴动。后因为在年底德军兵败莫斯科,哈桑
又下令推迟暴动。由于信息不畅,“起义推迟”的命令没有下达到组
织基层,一些村庄仍按原计划起事。暴动者打死了前来镇压的苏军,
但马上又被更多赶来的苏军镇压了下去。1942年春,苏军甚至从还在
吃紧的前线调回大批飞机轰炸藏在车臣和达吉期坦山中的暴动部队残
1942年8月,亲德分离主义组织“车臣—山民国家社会主义地下组
织”发动暴动。暴动组织者为前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林业委员会主席
麦尔别尔o谢里波夫。早在9个月前,他就为暴动成立了“车臣—山民国
家社会主义地下组织”,暗通一些部落首领、反动毛拉,网罗逃兵、
刑事犯、匪徒,为暴乱积极做准备工作。当前线战事吃紧时,暴动开
始,多个村庄的党政机关遭到袭击,但是都被苏军及时击退。作战失
利后谢里波夫率部进入山区试图和“高加索兄弟特别党”武装会合,
但没有成功。暴动坚持了两个月后才被镇压。
日,在德军进攻奥尔忠尼启则(现弗拉季高加索),
把战线推进到离车臣最近处时。德国谍报局特种部队“勃兰登堡支队”
军官李卡尔特率领一支小分队空投到车臣境内的杜巴*尤尔特村。他的
任务是与当地匪首拉苏o萨哈波夫联合,抢在苏军从北高加索撤退前占
领格罗兹尼油田,然后交给随后赶来的德第一装甲军。车臣匪帮和德
军特种部队会合后组织了第三次武装暴动。暴动者多达400人,依靠德
国提供的武器占领了几个村庄,成功控制了格罗兹尼油田。暴动与以
往一样迅速被平定,李卡尔特被打死。
随着德军蓝色方案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破产,德军不得不于43年初
撤出高加索。德军特种部队试图说服哈桑o伊斯特拉罗夫等人率领的车
臣亲德游击队一起撤走,被哈桑拒绝。1944年底时,哈桑的车臣游击
队和德军留在高加索的特种部队已全部被苏军歼灭。
5.jpg (16.61 KB, 下载次数: 0)
07:48 上传
图:德国谍报局首脑海军上将卡纳里斯,他是谍报局特种部队勃
兰登堡队的最高领导,他实际上是一名反纳粹战士,一直以匿名的身
份向盟国传递情报,后因参与斯陶芬贝格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而被处决
6.jpg (92.18 KB, 下载次数: 0)
07:48 上传
图:正在对时间,准备实施蓝色行动的勃兰登堡德军特种部队。
德军特种部队通常采用伪装成敌方士兵突袭的方式展开行动。这就要
求每名德军特种部队士兵都要学会两种以上外国语言,有的德军勃兰
登堡特种部队士兵甚至会说藏语和阿富汗普什图语等小语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臣人是什么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