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的感情意义是最高境界了吗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原本无一物】论_本来无一物_真义_牛宝宝文章网【原本无一物】论_本来无一物_真义专题:第20卷 第4期2006年07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20,No.4Jul.2006论??本来无一物??真义周晓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410082)??[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惠能偈中的??本来无一物??属于??性空??思想,不符合禅宗的??修心??主旨。而我们认为??本来无一物??并非??性空??,而是讲顿悟后的主观感受!!!无心,与禅宗思想一致。[关键词]性空;本无;无心[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4!0050!03DiscussingtheTrueMeaningof??ThereIsNothingonMyMind??ZHOUXiao??lu(YueluAcademy,Hunan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Abstract:Theacademiccirclesholdsthattheversethat??thereisnothingonmymind??belongstothetheoryofimpermanence,whichdoesn?tconformtothetheoryofZen.Butwethinkitdescribestheper??sonalperceptionafterhesuddenlyrealizedthetruth.Onthecontrary,itconformstothetheoryofZen. Keywords:unconscious#坛经?一直被奉为禅宗经典,但其中的惠能??得法偈??由于版本不同,因而在词句上存在较大差别,学界对此也存在较大争议。郭朋、张松辉等先生就认为惠能偈中的??本来无一物??属于??性空??思想,不符合禅宗的??修心??主旨,而本文主要从惠能的思想来论证??本来无一物??是讲顿悟后的主观感受!!!无心,与禅宗思想一致。#坛经?各本记载的惠能??得法偈??一直就有两个版本,如郭朋先生依法海本校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而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宝本均改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郭朋先生认为,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宝本用??本来无一物??来替代??佛性常清净??是对惠能偈的窜改,不符合惠能思想。他说:??本来无一物??这句偈语所反映的,是被误解了的#般若?思想,是因为,所谓??本来无一物??,其实不过是??本无??思想的重复,而??本无??一词,乃是??性空??一词不确切的译语,??而??本无??一词就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它是主张什么都没有(同时,它又容易令人把??无??误解为??本体??!!!所谓??无在万(化之前??、??从无出有??等说法,便是这种误解的表现)。这句偈语的首窜者先把#般若???性空??误解为??本无??,再&以??本无??来窜改??佛性??。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郭先生的观点:其一,认为??本来无一物??属于??本无??思想;其二,??本无??思想是对#般若???性空??思想的误解;其三,??本来无一物??是对??佛性??的窜改。而我们认为郭先生对??本来无一物??这句偈语的理解是错误的。??本来无一物??既不是??本无??,也非??性空??,而是讲的主观感受问题,它与??佛性??不仅不矛盾,反而构成了体用关系。为了正确理解??本来无一物??,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性空??和??本无??的涵义。所谓??性空??,乃是指世界万物均由因缘和合而生,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不具有永恒独立的自性。正如#维摩诘经?中所说: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事物产生之前,各种形成事物的因素处于??因缘和合??的变化状态,事物形成后也处于瞬息万变中,事物消亡后又进??[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周晓露(1981!),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史.%郭朋:#坛经校释?第八#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页.&郭朋:#坛经校释?第八#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注释[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郭朋:#坛经校释?序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页.),.第4期周晓露:论??本来无一物??真义51入新一轮的??因缘和合??,在这三个阶段中,变化而不具有稳定性(即佛教所谓的??空??)是所有事物的共同点。举例来说,一棵树要出现,就必须有种子、土壤、阳光、雨露等这些因缘,在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即??因缘和合??),才能有树的生成,在树木出现后,它要不断成长、开花、结果,这些都属于它自身的变化,待到若干年以后,它还会枯死并化为尘土,变为形成其他事物的??因缘??。可见,??空??的性质贯穿于事物的前际、中际和后际,即事物产生之前,事物的存在和事物消亡之后始终具有??空??的性质。由此看来,经过佛教的理论论证,??空??成为万物普遍具有的性质,就如同石头具有坚硬的性质,糖具有甜的性质一样。再说??本无??思想。??本无??思想是魏晋时期??六家七宗??中??本无宗??的核心思想,吉藏的#中观论疏?对其有一段介绍:释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名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未有,若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安公明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道安的??本无论??认为:在万物产生之前,有一个空无时期,万物产生于空无,因而空无是万物的本性。道安用老庄式的理论为??性空??思想作了论证%,虽然其论证方法与#般若???性空??不同(其不同在于:??般若性空??思想以事物的变化和不稳定性为论证依据,而??本无论??则是用万物产生之前有一个??空无??时期为立论点),却达到了相同的目的。由此,我们必须明白两点:第一,??本无??与#般若???性空??都是解释事物的存在性质的;第二,??本无??与#般若???性空??都论证了万物的存在性质是??空??。从??本来无一物??的字面上来看,很容易给人造成??本无??或??性空??的误解。张松辉在其#庄子考辨?中说:??人们常用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来说明禅宗主旨。其实,这仍属于中观论的空观,并不完全符合禅宗思想。因为既然提倡?无心?,否认心的存在,那又如何讲?即心是佛?呢???&他认为,??本来无一物??属于??性空??,所以心应是??空??的,但惠能讲的??见性成佛??,始终都是把??心??作为修行对象的,这无疑承认了??有心??,故二者矛盾。对于重主观体悟的禅宗来说,即从修行主体的主观体验来说,我们认为,张先生只说到或说对了一半。实际上,??本来无一物??是指??无心??(??无念??),??无心??是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它是相对于??有心??这个修行阶段而言的。因此,我们首先应了解从??有心??到??无心??的修行过程,这就必须将神秀偈与惠能偈合观。我们知道,惠能偈是针对神秀偈而作,因此,学界认为惠能与神秀的思想有很大区别。针对这一看法,任继愈先生在其#神秀北宗禅法?一文中说:??学术界长期误认为,南北两宗%&()+,的宗旨相去天悬地隔,南宗重言下顿悟,北宗重渐次修习,南宗重慧解,北宗尚禅行。这恐怕是一种误解。北宗禅法不是不重义解,也不是不重顿悟,其中有些精辟见解,与南宗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从基本倾向说,南宗倾向于顿悟,北宗倾向于渐修。这种分歧在禅宗后期较为突出。神秀、惠能时代,南北两宗都有顿悟、渐修的思想。??(我们同意任先生的观点,认为神秀、惠能的思想并无大的分歧,惠能的思想是不排斥渐修的。即使是惠能本人也经历过一个渐修的过程。据说他听人诵#金刚经?而立志求佛,先后受教于女尼刘氏和乐冒智远禅师,最后又在弘忍大师门下学习达八个月之久,方才??顿悟??。据此,我们认为要全面理解惠能的禅法,应当把#坛经?中的神秀偈和惠能偈合观,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两偈如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神秀偈描述的是??见性??之前修行主体的状态,即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把??心??作为一个修养的对象,不断地静心、发慧,去妄念发正念,这是一个渐修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修行者不断地趋近于??见性??;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时间,只需要一个契机(一顿棒喝、几句言辞、一草一木都可能成为契机),修行者即能??顿悟??。可见,主体只要经历了??顿悟??这个临界点,就能发生质变,从而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惠能偈讲的就是??顿悟??以后的主观感受(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论述)。对照这两首偈,我们发现,这其实讲的是修行的两个阶段,即从??有心??到??无心??的完整修行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两个阶段紧密相连,不可分而论之。前一阶段,主体强调??修心??、??内观??,并且把??真心??当作努力的目标,主观上处于??有心??的状态;后一阶段,主体进入??真如??境界,不仅对外境不用心,而且对??心??的概念也全无意识,惠能将此阶段形容为??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余??+,不仅无邪念,无正念,甚至连??心??的概念也没有,达到彻底的??清净无余??,而??本来无一物??说的就是我心清净,不余一物,这就是??无心??,亦即??无念??。对于以??无念为宗??的惠能禅法来说,??本来无一物??是对此最恰当的注解。由上可知,??本来无一物??就是??无心??,??无心??即是惠能禅法追求的最高境界!!!??真心??(??真如??,??本心??,??佛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真心??的状态,惠能是这样描述??真心??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详见张松辉先生#庄子考辨?,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206-207页.张松辉#庄子考辨?,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224页.任继愈#任继愈禅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页.郭朋:#坛经校释?第六#神秀书偈?,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郭朋:#坛经校释?第三六#若要修行,在家亦得.无相颂?,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1页.:#?,,52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身处??真如??境界。2006年%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不可染着,由如虚空,名之为大。??本心??就如同广大的虚空一样,能包容一切,无论善恶,尽在其中,所以说??性含万法??,虽然万法能被??本心??包容,可是??本心??却对万法不取不舍,始终处于如虚空一样的寂静状态。对此,#庄子?中有一段话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由上可知,主体通过??不执着??的方法,消融了对世界世俗的看法,进入了唯一的??无念??的??真如??境界,这种境界是相对于我们世俗人的客观存在,而作为主体,是感受不到其他状态的,所以在他的主观感受上,意识不到身处??真如??境界。而??本来无一物??说的就是主体对身处??真如??境界的无意识。现在,我们可以对??无心??进行这样的解释:主体在明心见性之后,不仅对外界事物不起念想,而且对自身所处的??真如??之境也不自知,真正做到了内外不起心,寂静宛若虚空。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点:第一,??本来无一物??讲的是主观感受的??空无??(??无心??),即主体对外物的??清净无念??状态以及对这种状态的无意识,而??本无??和??性空??讲的却是事物存在性质的??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所以不能把??本来无一物??视为??本无??或??性空??。第二,??本来无一物??代表了禅宗??修心??的最高境界,即??无心??,与禅宗的思想追求一致。??即心是佛??,是站在我们旁人的角度或者主体处于修行的第一阶段,认为有??心??的存在。但从修行者的主观状态来看,在??即心??的一瞬间,就已经??无心??了。所以,我们说张先生误将??有心??贯穿了整个修行过程,因而只说到或说对了一半。第三,??佛性??(??真如??)与??本来无一物??并不矛盾。??真如??作为永恒的绝对的宇宙实体而客观存在着,从这一角度上说,它属于客观的??有??;可是,当主体真正进入??真如??状态后,会对此状态感受不到,从这一层面说,它属于主观感受的??无??。两者乃是体用关系,惠能说: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用这段话来解释惠能的??本心??即是:人之本心就如同一面明镜,外物只要出现在镜子面前,就能被镜子所反映,但镜子本身不会主动留住外物。由此可见,??真心??的状态就如一个广大寂静的虚空,这里的??虚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它即使包容了万物,万物也不会打破它的寂静状态。而??本来无一物??形容的就是这种虚空寂静的主观状态。此外,??真心??还表现为: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六贼??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面对六尘,六根不起作用了,??六识??也随之产生不了,就能??常净自性??。换句话说,??真心??的状态是一种面对外物而无主观意识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后,会不分别一切事物的对立性,正如惠能所说:暗不自暗,以明故暗;暗不自暗,以明变暗,以暗现明,来)去相因。三十六对,亦复如是。当明心见性之后,就抹杀了所谓的??邪与正??、??实与虚??、??烦恼与菩提??等一系列对立概念的分别性,而是一味地包容。客观上,就进入了??真如??的一元状态,由于主体身在这唯一的状态中,没有与之相对照的其他状态,所以,主体本身是感受不到自己处于??真如??状态的。举例来说,我们一般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假设世界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那么男人就意识不到自己是男人,因为他失去了??女人??这一参照物。同样,当主体进入??真如??的一元状态中,由于没有其他状态与之对比,他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处于这一状态中,而认为是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如下所示:世俗人观点:万物客观存在,邪正、虚实、善恶对立;见性成佛后:客观上,心含万法,包容一切,不分别对立事物,不染着!!!达到了??真如??境界;主观上,心如虚空,寂静无念的自然境界!!!意识不到此段话恰好放在??无念??义之后,很明显是用??真如??来解释??无念??的。当处于??真如??状态时,主体的表现为??无念??,??无念??正是??真如??(体)作用下的结果。那么,既然是??无念??又为何称为??念??呢?因为这里的??念??讲的是思维状态,而??无念??虽然是一种思维的寂静状态,但它仍然属于思维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据此,我们得知,用??本来无一物??来描述的??无念??状态与??佛性??不仅不矛盾,反而构成了体用关系。%&()+郭朋:#坛经校释?第二五#摩诃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页.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卷三下#应帝王第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07页.郭朋:#坛经校释?第三一#自心内善知识,般若三昧?,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页.郭朋:#坛经校释?第四六#三十六对?,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页.:#,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原本无一物】论_本来无一物_真义》由“许天翼”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