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前后四任四野四纵司令员谁都是谁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林彪为何不愿出任志愿军司令
时间: 09:54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齐德学
  作者:齐德学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关于抗美援朝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近年来,以三卷本《抗美援朝战争史》为代表的一批新成果,均较以往有很大突破。这里试对近年的研究焦点和热点问题加以归纳介绍。
  ●是黄炎培建议中共中央才决定以“志愿军”名义抗美援朝的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人撰文提出:中共中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初定的名称是“支援军”,在作出抗美援朝出兵决策前夕,毛泽东主席征求党外民主人士意见,听取了当时担任政务院副总理职务的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建议后,才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的。
  近年的研究表明: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中,确实将军委作战部起草命令中的“中国人民支援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因听取了黄炎培的建议。早在7月7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当天会后,由其主持整理一个给毛泽东的会议情况报告。在这个报告整理稿上,周恩来将“支援军”均改为“边防军”;将后勤工作准备的服装改装一项中“决定参战部队均改穿朝鲜军装,待由朝鲜取回样式后,由后勤部布置”一句,改为“决定参战部队均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式样待取到后,由总后勤部布置”。另8月13日,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受中央军委委托在边防军军事会议上报告,讲到边防军将来可能到朝鲜作战时说:“到朝鲜去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出现,穿朝鲜服装,用朝鲜番号。”这些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边防军出动作战时以志愿军名义在7月7日周恩来主持整理的情况报告中就是明确的;二是毛泽东可能听取过黄炎培的建议,但不可能在8月13日之前,更不可能在7月7日之前。因此,关于听了黄炎培的建议才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的说法,是难以立足的。
  ●是“小参谋”最早判断出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吗?
  1989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实文学问世,首次披露了原军委总参作战室主任雷英夫(有人称其为“小参谋”)于1950年8月下旬最早作出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判断。雷英夫本人也多次发表回忆文章,谈到此事。一些史学研究者和纪实文学作者对此大加引用,直到最近出版的有关著作中还在这样说。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一书中,引用了日毛泽东起草给斯大林的电报(未发出)。这个电报中说:“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们三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人民军应当做充分准备,适时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从长期战争中争取胜利。”由此可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早在雷英夫之前一个多月就对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作出明确判断。因此,说雷英夫是中国最早作出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判断的人,是不确切的。
  ●林彪不出任志愿军司令员是因为害怕与美国军队作战吗?
  关于林彪不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网上和小报传的很多,基本说法是林彪怕与美军作战故装病不出任志愿军司令员。有的回忆录中也说:“毛泽东同志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词有病,硬是不肯去。”东北边防军组成时,中央军委决定粟裕为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粟裕有病,中央军委批准其在青岛休养一个时期。毛泽东也确曾考虑边防军出动时由林彪任统帅。但日毛泽东在复高岗8月30日关于边防军准备工作有关问题请示的来信中,指出:“林、粟均病,两萧此间有工作,暂时均不能来。”从毛泽东复高岗的信中看,林彪确有病。在中共中央作出出兵决策后,林彪就去苏联养病,并与周恩来一起参加了关于中国出兵援朝问题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会谈。
  ●高岗、林彪不同意出兵抗美援朝吗?
  在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对高岗、饶漱石事件作出决定后,就有关于高岗反对出兵抗美援朝的说法。1971年“9?13”事件后,又有关于林彪反对出兵抗美援朝的说法,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在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个别著作和文章中还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从目前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和军事文稿来看,在东北边防军组成后,高岗对边防军进行了积极的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在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援朝后,高岗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日和14日,毛泽东两次给在苏联与斯大林等会谈的周恩来的电报中说:“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彭及高岗同志均认为打伪军有把握,他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参战为必需和有利。”至于林彪在中共中央决策出兵后是什么态度,没见到有关历史资料,但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高岗和林彪同时被增补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1951年底至1952年初,林彪还主持过三个月左右的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抗美援朝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如果认为高岗和林彪不同意出兵抗美援朝,认为林彪是装病,那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不会那么信任他们,也不会在抗美援朝开始一年后增补他们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的伤亡是多少?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已明确公布。有的关注者可能没看到,有的看到了则表示怀疑,而宁肯相信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的伤亡情况,有根据的中国官方权威统计如下:一是日志愿军作战处统计作战减员,阵亡115786人,战伤221264人,失踪、被俘和投降29095人,共计366145人。二是日军委作战部关于志愿军非作战减员统计,非作战减员共556146人。其中病亡4204人,事故亡10808人,自杀786人,处决64人,逃跑17715人,转业53135人,回乡生产20554人,清洗2473人,解雇450人,犯人3089人,其他228133人,病和非战伤入院214735人。在非作战减员556146人中有173405人归队,实际非作战减员为382741人。
  此外,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全国县以上民政部门统计的在册志愿军烈士17万余人至18万余人,据看过这个名册的有关档案部门人员说,有些同一姓名、同一单位出现不同职务,或同一姓名、同一单位、同一职务出现不同籍贯,因此肯定有一些是重复的。上述统计说明,无论作战减员还是非作战减员并非都是死亡,即便作战减员阵亡也仅占减员总数的1/3左右;这种统计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只能是基本准确和接近准确;同一事情,不同部门统计,其结果也不相同。
  ●怎样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近年来对抗美援朝战争总体评价的不同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必要性问题,二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得失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最大的焦点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人公开对这两个问题提出质疑。持这种认识的人,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不了解出兵抗美援朝是中国对美国当局干涉中国内政(派空军侵占中国领土台湾,派海军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和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对中国大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必要反应。在中共中央决策抗美援朝之前,中国政府曾多次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并强烈要求美国空军和海军舰队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抗议美国侵入朝鲜的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乡村的轰炸扫射,要求美国军队撤出朝鲜,但都无明显效果。周恩来曾说:“过去我们是管过理过的,如向联合国控诉等。现在这样已经不够了,应有新的决策。”这个新的决策就是出兵抗美援朝。
  二是不了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个整体,出兵抗美援朝是为了支援朝鲜同时也是为了保卫中国的国家利益,是救邻也是为己。如果不出兵抗美援朝,占当时中国重工业基地一半的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南地区能安全生产吗?不出兵抗美援朝,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大陆,局势能够稳定吗?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够巩固吗?
  三是不了解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居然打败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切实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以前,包括当时苏联在内,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真正对中国给予正眼看待?而经过这场战争,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也正是奠定于抗美援朝战争。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就连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政论家、学者和具有官方性质的研究成果都是充分肯定的。所以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是应该肯定的。
  (齐德学作者为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副部长、军史专家)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来说两句                                       【】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在发布信息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管理人员有权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 有奖纠错 |
 今日导读
 评论排行
                分类信息广告志愿军哪个兵团三任司令员后来均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 司令员_凤凰历史
志愿军哪个兵团三任司令员后来均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巧合的是,自1955年北京军区成立以来,杨成武、杨勇、郑维山前后三位司令员,都在朝鲜战场上担任过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郑为代司令员)。回国后在北京军区,三人再次相继担任司令员。
核心提示:巧合的是,自1955年北京军区成立以来,杨成武、杨勇、郑维山前后三位司令员,都在朝鲜战场上担任过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郑为代司令员)。回国后在北京军区,三人再次相继担任司令员。&杨成武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6年3期,作者:张晖,原题为:《&文革&中的大军区司令员》,为节选。 受到冲击的北京军区司令员 &文革&开始不久,全国大军区由13个减为11个。当时,这些大军区的司令员是:北京军区杨勇,沈阳军区陈锡联,兰州军区张达志,济南军区杨得志,军区许世友,成都军区黄新廷,军区秦基伟,广州军区黄永胜,新疆军区王恩茂,福州军区韩先楚,武汉军区陈再道(作为大军区的内蒙古军区和军区,于1967年和1968年分别划归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改为省军区,本文未计)。这些大军区司令员在这场&风暴&中遭遇不同,一些人受到毛泽东的特别保护,一些人则受到猛烈冲击,甚至被罢官革职,批斗关押&& & &文革&一开始,林彪的地位便骤然跃升,由党内第六位直升为第二位,成为了副统帅。权威煊赫的林彪放眼望去,各大军区中,对北京军区、武汉军区表示&不了解&&不放心&。林彪有了&不安&,这两个大军区司令员马上就感受到了&不稳&。& 北京军区,拱卫首都,战略地位不言自明。1955年4月,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杨成武出任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58年10月,刚从朝鲜回国的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接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则专任负责作战的副总参谋长。& 1967年初,北京军区受到冲击,杨勇首当其冲。1月21日,杨勇被带走隔离。2月,被免职。杨勇先是被隔离审查、关押,继而被作为&三反分子&辗转转移到北京军区的邯郸裴堡农场劳动。& 日,毛泽东在与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和众老帅谈话时,专门提到:杨勇这个人有工作能力,我看不是反革命,现在要安排工作。& 林彪倒台后,日,毛泽东再次问到北京军区的情况:杨勇是怎么一回事?廖汉生为什么要抓?杨勇这个事是林彪支持搞的。有了毛泽东的过问,在周恩来的经办下,1972年7月中旬,被审查、监禁5年半的杨勇终于复出,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成为陈锡联的副手。不到一年,1973年6月,杨勇远赴新疆,出任新疆军区司令员,镇守祖国的西大门。1977年8月,杨勇调回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 杨勇之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出任代司令员(1969年6月任司令员)。1968年3月发生了&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杨成武被打倒。尽管作为老部下,郑维山和杨成武颇有渊源,二人在晋察冀和华北军区并肩战斗多年,都被视为&华北山头&,毛泽东这个时刻还是有意保护郑维山,说: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就不要再动了,动得太多不好。郑维山未随&杨、余、傅&倒台。& 巧合的是,自1955年北京军区成立以来,杨成武、杨勇、郑维山前后三位司令员,都在朝鲜战场上担任过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郑为代司令员)。回国后在北京军区,三人再次相继担任司令员。& 在北京军区这个&热点&地区,郑维山在代司令员、司令员任上整整四年。一直到1971年1月&批陈整风&中,在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期间,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李雪峰、司令员郑维山也和&华北地区太上皇&陈伯达一起受到批判。李雪峰、郑维山被指追随陈伯达,政治上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组织上犯了搞宗派的&山头主义错误&(1979年12月,中央发文件平反)。会议期间,中央改组北京军区领导班子,李德生任司令员,谢富治任第一政委。& 李德生,曾任南京军区第十二军军长。&文革&中,他奉命率部军管安徽,处置动乱和武斗有方,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青睐与器重,上调北京。他先是主持总政治部工作,继而接掌北京军区,成为林彪事件前后镇守北京的军方要员。受命后,李德生当面请示毛泽东:总政的事还管不管?毛泽东回答:管。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军区,把屁股坐在北京军区,兼管总政的工作。&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之后那个敏感时期,毛泽东把异常重要的北京军区交给李德生,并要他将更大的精力专注于此。这既显示了毛泽东对他的极大信任,也显示了对北京军区的格外重视。& 日,视察南方归来的毛泽东在专列刚刚抵达北京丰台车站时,便面令李德生调三十八军一个师到南口。林彪叛逃,周恩来令李德生接管空军,突显李德生地位与作用之重要。1973年12月,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 在&文革&10年中,北京军区经历了杨勇、郑维山、李德生、陈锡联四任司令员。&
[责任编辑:周昂 PN023]
责任编辑:周昂 PN02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721
播放数:440003
播放数:138682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中的参战部队,日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是,、、、为副司令员,为参谋长。  中共中央和政府应与政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派出部队开赴朝鲜,与并肩作战。采用“”名义赴朝参战,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而提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战略上的决策,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它经历了一个由酝酿、提出到最后定名的过程。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日和10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两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根据两次国防会议讨论的结果,中央军委于7月13日决定以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军)和第42军及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组成。东北边防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据有关资料,中共中央和最初曾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援助朝人民军作战。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时,提出了 “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的意见,毛泽东遂将名称改为“志愿军”。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赴朝参战,而不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军队,是官方的,如果以此名义出国参战,表明是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宣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人民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比较策略,对中国有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阵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到1958年年底全部撤出,历经8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前后有四任司令员,他们分别是、、、。  志愿军的首任司令员是功勋卓著的彭德怀。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援朝。  1951年8月,彭德怀的前额左眉上方开始长出一个小肉瘤,因随军医诊条件不佳,加上环境恶劣及彭德怀的忘我工作,小肉瘤非但没医好,反而越来越恶化。彭德怀的身体日渐消瘦。为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上半年几次要求彭德怀回国医治,并派赴朝代替彭德怀指挥作战。日,彭德怀离开朝鲜回国。经手术治疗后,于5月5日康复出院。7月9日,中央决定彭德怀留北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同时仍兼任志愿军司令员。此前,中共中央于6月11日决定将陈赓调回国组建军事工程学院,任命邓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953年6月,鉴于停战谈判已取得重大进展。彭德怀于19日再赴朝鲜。7月28日,彭德怀在《》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8月1日,彭德怀乘汽车离开回国。  日,彭德怀辞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职务,继由邓华担任,杨得志、杨勇任副司令员。  日,邓华奉命回国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一职由杨得志担任。  日,杨得志奉命回国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职交由杨勇担任。  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同年10月25日,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8周年纪念,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率志愿军总部官兵乘车离开平壤回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部队序列 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 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89师)    第26军(辖第76、77、78、8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94师)  第13兵团/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19兵团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20兵团    第21军(辖第61、62、63师)    第54军(辖第130、134、13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67军(辖第199、200、201师)    第68军(辖第202、203、204师)主要战役第一次战役(~)  日10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西北两水洞与南韩第6师遭遇,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占领了温井并全歼南韩军,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后第一次与联合国军交战。之后志愿军又向云山、宁边、熙川地区及古场洞地区联合国军展开进攻。11月2日,歼灭龟头洞、古场洞地区的联合国军并攻克云山。11月3日,西线联合国军全线撤退。11月4日,联合国军主力撤至清川江以南。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1.5万人,稳定了朝鲜的战局,使得联合国军打算在圣诞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落空。第二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撤回至清川江地区隐蔽调整。联合国军仍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并且兵力不大,于是重新部署,调集5个军21万兵力沿东西两线进攻,发起“圣诞节攻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用“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于11月7日,开始实施第二战役。11月25日至27日,分别从东西两线发起反击。12月6日重新占领平壤。12月17日占领咸兴。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于12月23日在撤退中因车祸丧生。12月26日 ,马修·李奇微接替其职务。第二战役于12月24日结束。中朝方面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将联合国军击退至三八线以南,并扭转了朝鲜的战局,迫使联合国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第三次战役(~)  1951年元旦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日汉城被志愿军第39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重新占领。1月8日前出到北纬37度线附近水原、利川、骊州和原州一线。中朝双方共歼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第四次战役(~)  日,联合国军经过休整后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反扑。志愿军为了集结部队,实施了防御战。志愿军两个军和朝鲜人民军一个军团在西线汉江以南地区进行防御,而志愿军的四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军才在东线横店地区进行反击,歼灭了南韩第8师三个团及第5师和美军第2师各一部,共计1.2万余人。3月14日,联合国军攻下汉城(今首尔)。4月11日,美国白宫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任。4月13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提出停战,但未被中国方面同意。4月21日,将阵地稳固于三八线附近的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结束,中朝方面共歼灭联合国军7.8万余人,自身亦损失惨重。第五次战役(~)  4月,朝鲜战场优势倒向“联合国军”,1951年4 月22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初期取得重大战果,美军遭受重大损失,韩国第二军团被击溃,后美军以韩国军无能为由将韩国第二军团就地解散。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的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三八线,志愿军全线被迫后撤退约40公里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奉命孤军断后的第三兵团60军一八零师陷入包围,失踪、伤亡、被俘共计7644人。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上甘岭战役  日,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地区志愿军第15军防守的阵地发起进攻。战役历时43天,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围绕两个高地表面阵地展开激烈争夺;第二阶段表面阵地为联合国军占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坑道战击;第三阶段志愿军发起决定性反击,迫联合国军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 这次战役也是朝鲜战争中少有的惨烈的战役。联合国军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金城反击战  日,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全部协议。但是李承晚集团不承认和平协议的达成,于6月17日深夜起,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将大批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万余人)强制编入韩国现役军队,并且表示要继续“北进”、“单独干”,且不服从美军的领导,引起联合国军参战各国的强烈不满,英国首相丘吉尔更公开称之为“无耻的背叛”。针对韩国李承晚集团的行为,志愿军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于7月13日集中了6个军(第21、第54、第60、第67、第 68、第24军)发动了主要针对李承晚韩国军队的金城战役。战役历时半个月,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8000余人,主要是韩国军,另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飞机一架,各种炮423门,各种枪7400余支,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这也是朝鲜战场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最后一次战役,随后7月27日双方正式签定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  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  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  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一级英雄: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 海  王兆才  王学凤  王德明  毛张苗  孔庆三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录  伍先华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余新发  许家朋  沈树根  邱少云  张永富  张积慧  吴志洲  员宝山  周厚刚  陈忠德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赵宝桐  柴去振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倪祥明  秦家彬  曹庆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鲁 珉  魏玉德  谭烦云  一级模范:  王兴纪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