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是怎么盈利的金融学论文

> 问题详情
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论文写作技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存款关系是以存款合同确定的。通过存款合同存款,存款机构与存款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存款机构是债务人,存折、存单或存款凭证是它出具的借据;存款人是债权人,存折、存单或存款凭证是债权证书。(  )2单位协定存款中的存款利息全部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经济学论文】
【会计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
【毕业论文】
您的位置 >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论文范文
浅析金融企业会计的发展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精金 时间:
浅析金融企业会计的发展
  一、金融企业的定义&
  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等;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
  二、目前金融企业的会计概况及问题&
  金融企业上市,将构造一个市场举足轻重的蓝筹板块。由于行业的特性,金融企业比一般企业资产规模大、收益稳定,更由于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金融企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大。与此相应的是金融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特殊地位。在海外证券市场中,金融股以其回报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美国的JP摩根,日本的富士银行,还是香港的汇丰控股,对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香港,汇丰控股的股价涨跌,直接影响到港股的人气。金融类上市公司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比具有规模大、服务内容特殊、负债比率高、运作的金融资产风险大、经营区域分散、电算化程度高、大量涉及普通居民的切身利益等特点。与国际金融类上市公司相比,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还存在着法规不健全、资本充足率过低、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同时,我国的会计、审计有关制度呆坏帐分类不细,准备金率不高,致使我国金融企业在动作中存在着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化解、审计准则不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提供的审计报告可信度不强、各种风险不能充分揭示等问题。现行会计、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尚不能充分反映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难以据此正确判断投资风险,因此投资金融类上市公司有着特殊的风险。为了从金融机构的复杂性出发,强调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和充分,特别是对资产质量、内控机制和一些与一般上市公司不一样的会计科目加强了解。&
  三、我国正对金融企业会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1-6号,主要的披露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质量状况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申请发行上市的金融企业,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的一般性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如此,所有的企业都要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对各项资产的可能损失,提足各项损失准备,即应收款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对金融企业来说,还要严格按照各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2)敏感性会计信息。金融企业的敏感性会计科目,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反映公司资产质量与经营状况、揭示潜在风险的科目。这些科目的内容对投资者的判断和投资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3)内控机制的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涉及其稳健经营和防范风险,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以往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内控机制不健全有关。金融企业申请发行上市,应该向投资者披露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状况。如,以往产生许多问题的制度性原因是否已经改变,违规操作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当年公司盈利性如何,以及如果保证盈利等。只有把这些都向投资者进行充分披露,才能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 为了保证申请上市的金融企业很好的遵守上述重要内容的信息披露,除要求金融企业自觉履行相应义务外,还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在一段时间内,还可以考虑是否有必要让企业聘请境外中介机构,出示验证报告,以做备考。投资者在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同时关注收益性及其成长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各个方面。银行发行上市所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是投资者是可靠和最全面的资料来源,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以考察该银行的投资价值所在。
主要分析以下要点。 (1)收益及其增长情况。首先根据公布的财务数据看银行的收益情况,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2)安全性状况,主要是银行的资产状况。由于商业银行目前仍然以信贷业务为主,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的状况基本上决定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这也是我国所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流动性状况。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但流动性危机一旦发生,则可能引发挤兑,造成商业银行信誉受损。因此,银行总是把流动性管理作为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日趋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日趋复杂,金融活动不仅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开始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金融因素成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同等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金融的发展对会计所产生的直接需求,有力地推动着会计的发展。经济和金融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金融企业会计作为金融企业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对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经济业绩的评价、经营过程的控制、金融业务发展前景的预测以及参与企业金融决策等职能的发挥,促使金融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其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四、国际贸易给企业会计的启示&
  交易和贸易的经常化、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市场、消费、生产、投资国际化,进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和金融的国际化,这又使得世界性的会计标准化成为历史的必然。会计国际化的基本特征是趋同化,在趋同化的过程中,必然地要经历比较、借鉴、协调到标准化进而进一步趋同的几个过程。&
  我国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发布所掀起的会计改革,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相关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多差异,并且形式上也是以会计制度为主,而不是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在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以前,中国银行业的会计业务遵循着三种不同的会计规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993年-2000年,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主要遵循1993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2003年,2001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采用;2004年,财务重组之后的中行和建行也采用了2001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中信、光大、广发行外,其他行都采用了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采用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且,已经上市的五家银行,还需要根据证监会要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同时,在海外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商业银行,已经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年报。
&  然而在旧会计准则下,银行会计政策有很多缺陷,其主要缺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备抵科目设置较少,可能导致虚增资产,影响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其资产质量状况的准确判断;银行业金融机构未及时如实预计或有事项损失,可能虚增利润,影响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其盈利能力的判断;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编制反映重大事项的会计报表附注,影响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针对这些缺陷,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做了合理的调整。新准则在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与银行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其中与银行业务关系最紧密、影响最大的有四项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3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保值》、《37号――金融工具列报》。其他准则,如《资产减值》、《所得税》、《或有事项》等涉及金融资产方面都与现行准则和制度有较大的变化。与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比较,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权益项目的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新准则不仅给银行的会计核算带来重大变化,还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信息系统乃至公司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国际背景和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演变过程,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我国银行会计标准顺利过渡的实践有所裨益。&
  日,我国财政部还正式发布了由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一整套新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对于银行业来讲,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宽度远远超过1992年的“两则”、“两制”,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对我国银行业的经济管理将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我们既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融合、接轨“国际惯例”,又不能不顾自身实际一味盲从,而是要认真研究、采取妥当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 徐平. 强化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若干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
  [2] 程广华. 现代企业会计风险控制刍议[J]. 企业技术开发. 2007(01)
  [3] 朱海林著.金融工具会计论[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4] 孙晓红.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及其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 2007(02)​  
关键词标签您的位置: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Profitability Of Commerical Banks Factors
发布时间:  浏览量:371  收藏数:0  评论数: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年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资产收益率角度对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度量并把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因素考虑在内对银行盈利能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因素对银行盈利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减少了银行盈利。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内在决定因素;市场结构因素;宏观因素
Liang Yan,
Yang Xiaoq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From the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 the profitability of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turn on assets is measured on bank profitabilit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factors into account to study the profitability of banks, research shows that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ng structure has a certain instead role in reducing bank profitability.
Keywords:
macro factors
PDF全文下载:
&&&&(384)
作者简介:
梁艳(1971-) 女,副教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通信联系人:
杨晓倩(1986-),女,研究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收录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梁艳,杨晓倩.&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releasepaper/content/.
发表期刊:
首发论文搜索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地球科学
&> 畜牧、兽医科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 测绘科学技术
&> 材料科学
&> 矿山工程技术
&> 冶金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能源科学技术
&> 核科学技术
&>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化学工程
&> 纺织科学技术
&> 食品科学技术
&> 土木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
&> 安全科学技术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 体育科学
尊敬的作者,欢迎您在本站投稿:
注:请投稿作者直接在本站注册并登录提交文章,
任何个人或机构宣称代理在本站投稿均为侵权行为
本学科今日推荐
本文作者合作关系
本文相关论文
数量经济学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nbsp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发展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世界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
商业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国防经济学
经济学其他学科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本文
&&推荐本文给好友
&&订阅本文所在学科
&&分享到我的圈子
多个邮箱请用逗号“,”隔开
分享到我的圈子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21:32:49经济资本及其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pdf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经济资本及其在商业的应用姓名:孙玉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曹廷求第一章导言一,研究背景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有着特殊的资本结构,这决定了银行是以风险管理作为基础的资本管理模式。从西方银行资本管理的实践来看,银行业对资本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重视一不重视一重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反映出人们对资本管理、风险控制的认识由不自觉意识到深刻理解的曲折过程。I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央银行制度和监管机制尚未成熟,西方银行主要依靠资本来抵御风险,各家银行本着保守经营的思想,均基于各自不同的风险状况持有和分配资本.从资本管理及运用的角度来看,这些资本在性质上属于“经济资本”的范铸.各家银行都维持较高的风险比率,历史资料显示,I9世纪中叶,银行的平均资本比率超过了}}} e当然,资本比率过高能够较为有效地抵御经营风险,但也直接影响到经营收益及银行自身的发展.20世纪加年代至7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开角色的确立,银行不再需要保留大量的资本以抵御风险。资本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开始削弱,银行的资本比率也随之大幅下降.同时。由于早期的金融监管标准无法完整、确切地描述各类风险,甚至就连这种标准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当时的银行总是倾向子持有较实际需要更少的资本。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纵容银行与当时监管当局博弈的作用。资料表明,2}世纪so年代中期银行的平均资本比率降至6%?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国际银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危机事件和丑闻,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重新强调资本充足的必要性。以美国为例,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弃了限制银行存款利率的Q条款,改用最低资本比率要求.来控制银行风险,银行自此再度重视并重新审视资本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这一期间的银行平均资本比率上升至10%以上.I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则为国际银行业制造了资本外部管理的框架结构。9l1年代以后,西方银行对资本配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银行提高资本效率的压力是由以’F因素造成的:在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后,监管当局提高了资本规定的水平:股东对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评级机构评审时越来越有经验。对银行而言,资本不仅是吸收风险的缓冲装丑,也是银行配置资源从而获取利润的工具。因此,这种意义上的资本是有成本的,是一种经济资本,而不仅仅是监管者眼中的监管资本。相应的资本比率不仅仅满足监管者制定的最低标准,还要同时从安全和盈利两个角度出发,以确定最佳比率。不仅要确定银行整体的资本的需要量,还要考虑资本在银行内部各部门和各条线之间的合理配置,并以此作为衡扭各部门直至整个银行业绩的标准。至此.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合理、有效和低成本地使用和配置资本,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提高资本收益,成为当今银行业探索的主流课题之一,也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二、研究内容1、与监管资本、账面资本三者之间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经济资木是用来抵御银行可能面临非预期损失,是根据银行自身实际风险水平和风险偏好程度科学度量出的。它具有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两大功能。经济资本比监管资本更能反映银行的实际风险水平,同时也为银行管理者能够从事银行内部资本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银行以经济资本为基础进行资源配且,制定业务战略决策.可以将风险和收益相统一切实有效的创造经济利润.同时它还是内部业绩衡里与绩效考核的依据,为业务战略规划打下基础,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途径.2、经济资本管理的三个环节分别是经济资本的计量、分配和考核,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计皿是基础,是经济资本管理的起点:分配是手段,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考核是保证,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本管理效果的检}o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经济资本管理的完整流程:缺一不可。经济资本的计童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计量的经济资本是风险抵御的最后屏障,银行要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句能发生的损失。二是通过计量经济资本尽可能精确的’反应实际经营中的风险,保障银行稳健运营,经济资本的计量可分为对信用风险、操险和市场风险的单项计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总。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衡量方法f}4}t}C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反映银行真实风险,将银行经营及其业绩和股东利益有效整合,比传统的业绩衡量方法更加科学合理。3,经济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模型来鱼化,而且可以精确地分配到各项业务、各个部门,起到指导业务发展的作用,引导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本文推导出经济资本最优配置模型,该模型假设银行各项业务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底线回报率以及各业务间的相关系数己知,在实际运用中,这些参数又都是的是在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通过相应的计量模型计算出来的,对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实施有一定指份意义.但存在不足之处是.在风险产品较多的情况下,模型计算尽管精确,但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较大,……(新文秘网省略346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预见并进而成为经营的成本,并在银行提供的产品价格,如贷款利率中得到补偿。也可通过提取坏账准备来抵御,可以不被看作风险。非预期损失(t_rr..,),是损失围绕预期损失的波动,通过标准差来衡量,对应于一个概率分布区间。假定违约概率的方差为。PD,违约损失率的波动性为。fin,在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相互独立的条件下,非预期损失表现为:UL一。‘办GD}xPD二。一PD)十PD x口,‘产生非预期损失的原因在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暴露等三个风险因素都是波动的,因此必然导致损失的波动。因违约事件可能存在相关性,因此当违约同时发生时,资产的价值将发生剧烈的变化。实践中非预期损失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通过经济资本来抵御:灾难性损失即不可预见的异常损失,是极端的小概率损失情况,但其损失额巨大,由于灾难性损失发生的概率极小而损失额远远超过商业银行自身的承受能力,所以一般商业银行个体难以考虑。如果灾难性损失发生,则银行就有可能破产倒闭。以统计学的术语表示,预期损失是均值.非预期损失对应于损失的标准差。随着标准差个数的增加.所得的非预期损失越谨慎.通常,假设损失呈正态分布,则在三个标准差的情况下,所计算的非预期损失己经涵盖的概率为99.749(v e但仍存在极端的小概率情况,即灾难性损失。第二节资本管理一、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对现代商业银行而一ri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平台,在确定营销策略、客户选择、绩效考核、风险定价等各个方面作为基础发挥作用;经济资本是风险管理的通用语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比较、交流的依据。其着眼于资本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利用风险量化技术,使不同类型风险确定了统一的标准,明确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和风险抵御能万;经济资本是衡量风险的标尺,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及其配置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进一步提升银行价值和竞争力。1.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风险精确量化和配置的要求经济资本及其分配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一是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增加风险管理的灵活性。经济资本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可方便地分解、合并,通过对经济资本的分配,主动防范风险,在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的同时.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可以灵活管理风险。二是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密度。经济资本注重风险的模型化和定量计算,以严密的模型为依托,使风险计量更为谨慎、周密。三是可以根据经济资本确定风险控制边界。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银行的实际资本(即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接近或超过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要么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实际资本,要么控制或回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2}资本管理是银行实现价值管理的要求资本管理要满足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要求,如监管当局的规定、评级机构的期望、内部评估的风险水平、股东的预期收益率等。其中股东的价值最大化是资本管理者的根本目标,而有效的资本管理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先决条件。银行与非银行企业的一个显著差异是,资本不是与经营规模而是与经营风险相匹配。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来获取风险受益.在银行业务中,与风险相匹配的经济资本成本即机会成本,是股东在其他风险相近的投资选择中能获取的最高收益率。因此只有经济资本的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带来经济利润。与经营风险相匹配的经济资本必须适量,过少则不足以吸收损失,导致银行信用评级下降乃至破产;过多则会降低股东收益率,因此如何调整好资产结构是优化资产配置的核心.银行通过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风险与收益相统一的业绩评价和管理来有效促进资产结构的调整,是现代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飞跃。3.经济资本管理是内部业绩衡量与绩效考核的依据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利润率指标对各经营部门和各项业务进行评价,既反映出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到了该盈利能力背后的风险。了解经营成果的取得是以何种风险代价,将这些风险折算为成本,再与所取得的收益对照比较,才能科学地衡量一种产品、一个单位直至每个员工的业绩表现,从而精确体现出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C)指标对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评价。只有当各业务部门RAR}C相同,经济资本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化,否则,RAFt4C低的部门就戍当改善自己的经营水平。这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4,经济资本管理为业务战略规划打下基础,以经济资本系统作为银行管理的主轴和标准方法,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仅能够预测业务发展的业绩,而且能够考虑业务发展与所面临的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以此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决策者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以经济资本回报为依据。正确判断业务与产品的发展方向,并以此进行资本配置。5、经济资本管理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途径由于持有越多的资本等同于抽走了业务发展资金.银行必须精确计量风险和所需资本,以释放多余的闲置资本,保证资本的最优配置.提高银行效益。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可以根据对银行内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调整的绩效测扭,在各部门间进行风险资本限额分配,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对经济资本的分配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保证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盈利水乎.二、经济资本的管理流程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分为计量、分配、考核三个部分:1、经济资本的计量:是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国际先进银行通行的原理及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历史数据库、计量模型和应用系统等,计算出不同资产的经济资本和对应分配系数,并最终确定全行的经济资本总盆,这一个严格而且复杂的测算过程。2、经济资本的分配:是指将经济资本分解、配置到各项资产和业务的过程,也就是按照一定规则将虚拟计算的经济资本与现实资产建立起联系的过程.3,经济资本的考核:是指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引入资本回报和价值最大化的理念,通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如经济资本回报率、EVA, RARQC等),形成对经济资本运用的有效监督。经济资本管理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计量是基础,是经济资本管理的起点;分配是手段,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考核是保证,同时也第三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影响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产生及基本目标1988年资本协议在其实施初期,作为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与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技术进步及金融创新。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监管资本计量失去了对银行风险的敏感性.不能准确反映各银行客观承担的风阶水平,因而已无法保障其目标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历经6年时间,新协议最终制定出来.新协议继承了旧协议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仍将资本金视为最重要的支柱,提出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计量风险的先进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树立了另外两根支柱―监管者对银行资本充足的审查以及市场对银行资本充足的约束.三个支柱使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程度能有足够的敏感度。新协议提供了计算资本充足更高级、更精确的方法选择,在监管方面不再单纯使用外部标准,强化了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意识.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合理匹配.以维持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银行国际竞争的公平性。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更加具有风除敏感性的新资本协议。新协议将风脸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和市场纪律》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i,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儿种备选方案。关于信用风险的计童.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当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和信息披露达到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后,银行可采用内部评级法;在计童市场风险方面,应用较好的是VAR技术,分别用于计算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权风险和商品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的组合风险,并加总得到总的市场风险,同时鼓励银行采用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模型.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新协议规定,可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基本指数法,第二种是标准法,第三种是高级计量法。委员会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方案以备选择。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餐检查委员会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原则。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原则三: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z }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银行要披露计算信用及操作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的特点。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委员会认为,对最低标准和资格条件的检查是第二支柱下监管检查的有机组成部分;_E3)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簿利率风险的处理。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新协议强调,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触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披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协议还将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委员会建议,复杂的国际活跃银行要全面公开披露核心及补充信息。关千披露频率,委员会认为最好短半年一次,对于过时失去意义的披露信息,如风险暴露.最好每季度一次。不经常披露信息的银行要公开解释其政策。委员会鼓励利用电子等手段提供的机会,多渠道的披露信息。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影响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及银行经营风险的日趋增加要求银行经营管理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银行试图既要维持一个合乎监管要求的最低资本水平,又要通过资本运用尽可能产生最大效益,如何理性分配经济资本是至关重要的一种管理手段。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结果看,它深刻地改变了银行的管理哲学,关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二是微观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宏观全面风险管理。它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为经济资本管理提供支持.1、将风险明细为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涵盖了银行的各类业务风险,为经济资本的计量提供便利:2、新协议中就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等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提出了各项风险计量的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同样适用子经济资本:3,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在职能部门的划分、数据的采集及信息技术系统的监理等方面.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及配置有指钟作用。因此,虽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出台前,银行业早己单方面投巨资研究和发展内部风睑的度量与管理方法,而且某些模型己被新协议采用,但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银行业的发展准则,新协议对经济资本管理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确的。另外,新协议的正式倡导,本身也说明了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变,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睑与资本的密切联系使两种口径的银行资本趋于一致。第三章经济资本与风险计量按照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性质划分,银行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也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划分方法。巴克莱银行认为信用风险占到其资本要抵御的全部风险的55%,而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各占15 %a左右。第一节信用风险及其计量一、信用风险及经济资本计量范围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指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一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指债务人的违约风险,还包括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潜在替代风险、抵押物减值或灭失风险、担保方责任风险、贷款集中风险,交收风险等。考虑到近年发生在俄罗斯(1998)和阿根廷<20D2)的危机,信用风险也应该包括国家信用风险。由信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可以将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分为信贷类(含表外业务》、资金类和投资类、其他类,具体分类如下:I、信货类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包括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两部分:2,资金和投资类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资产、本外币债券投资等;3,股权投资、债转股和抵债资产等其他类。二、信用风险计最方法信用风险服从偏态分布,并具有明显的’,厚尾性( Fat TaiI)",这使得信用风险的计量尤为复杂.目前,计量信用风险可用的监管类模型有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类有KM、r的信用监控模型、RISKMETRICS集团的信用矩阵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模型等。标准法。即系数法。新资本协议标准法在区分银行对国家及中央债权、对银行及证券公司债券和对企业债权的基础上,建立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与风险权重的映射,信用风险在敞口风险加权的基础上算出,即:信用风险二(债权数额X风险权重、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X$%内部评级法。针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市场欠发达的现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突出了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地位,强调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的标准化。当前国际上大多数银行多采用此法,它是测量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下,一定期间内的资产和其他风险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具体地说,运用了大量的内部评级数量模型,生要是通过对违约概率( Default Probability ),违约损失率(Lost Given Z)efauit).风险暴露( Exposure )、相关性(Correlation),贷款组合权重(Portfolio Weight)等关键指标的计算。进而计量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类KMV的信用监控模型。模型以默顿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将贷款看作银行卖出一份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该法先通过企业资产市值与负债的比较算出违约点,然后在财务结构、资产回报变动率及企业资产当前市值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企业价值距离违约点的标准差数,最后使用经验分布,将违约距离映射为预期违约概率,I3ISIw1ETRICS集团的信用矩阵模型。该模型是VAR原理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它利用借款人信用评级、次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回收率、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价差等统计变量计算贷款的市场价值及波动性,进而得出贷款的VAR值.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模型。该模型是在信用矩阵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建立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模型,并通过蒙特卡罗技术模拟周期等宏观变量的关系模型,并通过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信贷组合模型克服了信用矩阵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以看作是信用矩阵模型的补充。风险管理信息基础优良的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内部评级法进行风险管理和经挤资本督理,这也是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趋势,标准法作为巴塞尔协议中较为初级的过渡性的方法,受其内在特征的影响,这一方法相对是粗线条的、平均意义下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必须注意其边界和条件,这也是有的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其分配系数准确性不够的原因。然而,标准法在反映银行整体风险水平,并进行资本充足率计量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一点得到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的充分认同。第二节市场风险及其计量一、市场风险含义24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一体化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间的价格协动.竞争与放松金融管制,技术进步,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出,都增加了资产价格变动的可能性,增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表内或表外损失的风险。包括:.I、交易帐户中与利率相关的金触工具以及权益所面临的各种风险:2,整个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商品风脸.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从经营中看出,市场风险普遍存在于银行的资产、负债及表外承诺、担保等业务中.从风险程度来看,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损失程度要小于流动性风险。二、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的计最当前,计量市场风险监管类的方法有搭积木法($uiIding Block tlpPmach).市场类的方法有风险价值法汉aloe gt Risk) e搭积木法。具体操作思路是:先分别计算利率风险、股价风险、汇率风险等每一个风险因子对应的特定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然后通过简单加总计算整体风险,风险价值法(VAR法)。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预期的最大损失.此法最早由7.P.摩根公司提出。由于它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市场因素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征,估算结果较为准确、敏感,因此受到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欢迎和肯定,成为度量市场风阶中普遍使用的模型.目前,计算风院价值可以通过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压力测试四种模型。第三节操作风险及其计羞~、操作风险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复出现的,较小的风险,如交易性及经营性的小问题;另一类是较大的 ……(未完,全文共36954字,当前仅显示973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