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人大代表选举选民资格是各地区的选民们选举出来的对还是错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的是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有的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下列选项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按无效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B.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C.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重大误解D.按有效合同处理2A.确认甲、乙的婚姻关系自动恢复,收养关系有效B.驳回甲要求恢复婚姻关系的请求,确认收养关系有效C.确认甲、乙的婚姻关系自动恢复,收养关系无效D.驳回甲要求恢复婚姻关系的请求,收养关系无效3A.部门法B.法律渊源C.法律体系D.法律历史类型4A.人民法院管辖B.人民检察院管辖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管辖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5A.10%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5%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10% 人民法院D.5% 人民法院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昨天,是江干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日。下沙共有10万多名选民走进投票站,参与区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为心目中的满意人选投下了庄严的一票。  早上8点起,选民们陆续到达各投票站,领取填写选举票,并投入投票箱。  在江干区第108选区第一投票站,开发区机关工作人员袁月表示,作为一个选民,她参与投票选举时心情非常激动,“要选好我们的人大代表。选好了人大代表,他们能为我们的各项社会事业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下沙街道范围内设有29个投票站,白杨街道范围内设有42个投票站。相关新闻昨天是杭州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8:30,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市政协主席叶明,来到江干区第46选区市民中心投票站,将选民证交给工作人员核验并领取选票,在写票处认真填写后,走至票箱前投下庄严一票。赵一德在参加选举投票时强调,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严明选举纪律,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保杭州选举工作风清气正,把信念坚定、有履职能力、能够代表人民意愿的人大代表选出来。希望当选的代表牢记选民重托,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作出应有贡献。市委副书记俞东来等其他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也在各自选区,为自己信任的候选人投下了庄严一票。全国9亿多选民参与选举五年一度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个月前的11月15日,是北京市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当天上午10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郑重投下自己的一票。自2016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展开,将有9亿多选民参加选举,直接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涉及全国2850多个县(市、区)、32000多个乡镇。在浙江,有4000多万选民,将选出近8万名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具体到杭州,全市13个区、县(市),共91个街道98个乡镇640多万名选民,拟选举产生3099名县级人大代表、6252名乡镇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月底前选出从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作委员会了解到,除宁波市海曙区、鄞州区因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延迟,其余87个县(市、区)都将在12月底前选出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后,明年2月底之前召开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这意味着,市级人大代表将由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017年上半年,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选举,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总名额为515名。按居住状况、工作单位划分选区每位选民只有一个投票权代表名额会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比如参与社区的投票;也可以按单位划分,参与单位投票;选区大小,按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为方便投票,选区通常以就近为原则划分。选举县(市、区)级人民代表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足够多,就能划为一个选区。北京市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是在工作地点所属的中南海选区、文津街选区等投的票。有部分市民问:我在单位和社区都领到了选民证,怎么办?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位选民只有一个投票权,是不能在两个地方10月26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515名。谁能成为人大代表候选人?今年选举前,对候选人进行了“大体检”。比如杭州,加强对选举全过程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上个月分7组赴13个区、县(市),开展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遵纪守法专项督查。同时依法把好代表候选人“入口关”,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职、具备履职意愿和履职能力、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的选民选为人大代表。在慈溪,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市纪委、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等23个单位,对拟推荐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人员进行联审。慈溪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张建程说,为防止“带病当选”,仅市人大代表候选人人选就联审了12批次。投票的。如出现上述情况,应该向其中一个选区的选举委员会及时说明情况。人大代表名额是怎么定的?与人口挂钩杭州每2.5万人可增加1名代表代表名额,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所辖地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我国《选举法》1953年刚出台时,城镇人口比例较低,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选举人大代表的城乡人口比例一度是8∶1,后随着城镇化提速缩小到4∶1。到2010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改时,我国城镇人口近半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当时最大的亮点。目前,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代表名额基数为120名,每5000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人口超过165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450名;人口不足5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120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代表名额基数和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会多一些。以杭州为例,代表名额基数为240名,每2.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人口超过1000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650名。不过,为了更好体现代表性、加之所辖区县(市)人口差异,实际名额通常会少于上述计算结果。杭州市统计局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23.55万人。单纯以户籍人口数计算,总名额能有529人。
上一篇:下一篇:
更多相关资讯
? ? ? ? ? ? ? ? ?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人大代表重选是个技术问题,别老扯到选民素质上
人大代表重选是个技术问题,别老扯到选民素质上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强舸】作者按昨日,某南方高校搞了个大新闻。据说其所在的人大代表第003、004选区(分别为本科生选区、研究生选区)选举中,两个选区共4名候选人得票均不过半,无人当选,定于今日重选。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一方说,这体现了中国大学生政治意识的觉醒,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说,这充分说明中国大学生娱乐至上,素质低下,不珍惜民主权利,悲哀啊,90后。大学生素质高不高?我不好说,但这个问题和大学生素质没有什么关系,素质再高,如果技术细节不合理,照样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国的舆论界乃至微博、人人、朋友圈现在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探讨具体问题时,基本不看问题的具体内容(无论是美国的特朗普,还是该校的重选),而仅是以此作个话题引子,按各自老早的立场占队,陷入虚无缥缈的意识形态争论,这无助于推进中国的任何事业。5年前,该校第003选区同样出现了首轮得票率不过半,第二轮重选的现象,当时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如今看来,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更为突出(当年是本科生1个选区,今年是本科生、研究生两个选区)。昨天,很多学生把我这篇旧文翻了出来,贴在朋友圈。最近总是莫名成为网红,也许和我常年坚持穿红衣服有关,这一经验供各位网友参考。所以,我把这篇旧文再贴出来,略有修改。我不反对谈高大上的意识形态问题,但在此之外,请将技术问题当技术问题好好讨论和解决。正文:近日,我国基层人大换届选举正在进行中,其中一条新闻颇为引人注目。上海、福建等地的多个基层人大代表选区(多为大学生选区)因首轮两名候选人得票均不过半,无人当选,不得不于次日重新选举。对此,大多数观点多将其归结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政治责任感差,有媒体更是公开呼吁大学生珍惜民主权利,投下庄严神圣一票。诚然,无候选人得票过半的原因确有废票过多的因素在内,但让我们设想另一种情况,在一个单选区,有两名候选人,在选举中,选民投票率为100%,计票结果是,候选人A获得了49.5%的选票,候选人B获得了49%的选票,另有1.5%的选票弃权,无任何废票。对于这一假想的情况,高达100%的有效投票率表明了选民积极参与的政治热情,弃权不是废票,它本身就是制度设计的一种选择,不能被视作选民不珍惜民主权利的行为,而仅仅3%的弃权率也说明了选民对候选人的高度认同。无论从哪一点来看,这都是一次成功的选举。然而,根据《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该选区必须重选。由此可见,《选举法》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遗漏,这使得在选民政治参与热情很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选举僵局。并且,在多元社会中,部分选民的政治冷漠更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完善制度设计要比诉诸素质更为有效,如果能完善制度设计,那么即使少部分选民政治参与热情低,也能够取得有效的选举结果,充分表达民意,实现民主政治。而如果制度设计不够完善,那么政治参与热情再高也有可能产生僵局,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因此,本文的核心论点是,《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设计的基层人大选举的绝对多数决制在双候选人单选区中的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可能造成选举结果的难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民主的内在逻辑;采用相对多数决制则更为合适,即能保证取得有效的、符合民意的选举结果,也体现了民主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要求。本文将通过分析绝对多数决两轮投票制的基本逻辑、适用范围、它在双候选人单选区中应用的问题,以及建议这三个部分来展开。&一、收集更多民意《选举法》第四十三条的基本逻辑首先,确定几个基本概念。绝对多数决制指候选人需获得超过50%的多数选票方可当选;相对多数决制,指候选人不论得票多少,只要得票比对手多即可当选;两轮投票制的目的是通过两轮选举使某一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票;单选区指该选区的应选代表名额为一人,双候选人指该选区提名候选人为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在此,《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设计了一个两轮投票制,首轮采用简单多数(超过50%)决,次轮采用有条件的相对多数决。根据选举理论,两轮投票制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即存在多个候选人,首轮投票中,每个候选人的得票率都未超过简单多数。如果采用单轮投票制,那么激进候选人很有可能获得相对多数当选,因为激进候选人往往拥有少数激进选民的坚定支持,但他不能代表大多数选民的立场和利益。而大多数选民虽然在数量上处于优势,但由于温和的候选人往往不止一个,因此多数选民的选票会被分散。但对多数选民来说,激进候选人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任何一个温和候选人则至少能代表他们的基本意志。因此,两轮投票制的基本逻辑是在淘汰得票率最低的候选人的情况下,赋予选民重新选择权,让选票逐渐集中,最终让对多数选民来说至少是最不坏的候选人当选。菲律宾总统选举则是一个典型的反例。该国采用单轮投票制,获得相对多数即可当选。因此,该国当选总统的得票率常常不足三分之一,1992年拉莫斯总统的得票率更是只有23.5%。多数民意无从体现,很大程度上这也是造成菲律宾政局常年动荡的重要根源。像今年杜特尔特以三成多得票率当选到现在赢得超过八成支持率的情况是十分难得的。可是,一代雄主,并不常有。从理论上来说,两轮投票制的核心逻辑是赋予部分选民重选选择权,在不违背选民基本意愿的前提下,让候选人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选票,也让更多的民意在政治权力分配上得到体现。总的来说,《选举法》第四十三条的设计是恰当的和有效的。我国基层人大选举主要以复选区为主,即一个选区存在多个代表名额。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某选区应选人大代表3人,提名候选人5人,在首轮投票中,候选人A得票率为85%,侯选人B得票率为75%,候选人C得票率为45%,候选人D得票率为44%,候选人E得票率为31%,另有20%的选票弃权(包括全部弃权和未选满3人两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判断候选人C还是D更能代表民意。因此,根据制度设计,候选人A和B当选人大代表,候选人E淘汰出局,候选人C和D进入第二轮投票。这意味着,在首轮投票支持候选人A、B或E的选民可以在第二轮中基于候选人C和D的情况重新选择,最终不论谁当选,都是最多民意的体现。&二、选举僵局两轮投票制在单选区的适用问题在单选区,两轮投票制也可应用,典型案例是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在首轮投票中,希拉克获19.67%的选票排名第一,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老勒庞获17.02%的选票排名第二,两人一同进入第二轮,法国举国震惊。所幸在第二轮投票中,希拉克支持率飙升,得到82.06%的选票,而老勒庞仅获17.94%的选票(顺便立个flag,2017年法国大选,小勒庞的国民阵线得票必然超过奥朗德的社会党,成为第二大党,战胜共和联盟也非难事)。在这次选举中,两轮投票制有效体现了多数的意志。但是,两轮投票制在单选区应用的基本前提是:首轮选举存在不少于3个的候选人。在此前提下,首轮轮过后,淘汰得票率低的候选人可以让部分选民重新选择,使其他候选人获得更多的选票,体现最大民意。然而,在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实践中,单选区采用两轮投票制很可能产生僵局。根据《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单选区提名候选人一般为两人。在这种情况下,《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两轮投票制(首轮绝对多数决,次轮有条件相对多数决)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如文章开头所假设的案例,候选人A获得49.5%的选票、候选人B获得49%的选票以及1.5%的选票弃权,需要重选。但第一轮投票结束后,并不存在可供淘汰的第三候选人,选民的选择范围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要达到简单多数,必须有部分选民改变其原有选择。诚然,这一设计也符合民主的基本逻辑,即通过第二轮投票,给选民提供再次考虑的机会,让选民在审慎的思考基础上重新选择或坚持原选择。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并不能确保第二轮投票能得到简单多数。第一,从逻辑上看,这中情况很可能发生,即审慎的思考后,一定数量的选民从原选候选人A改选候选人B,另一定数量的选民却由原选候选人B改选A,结果依然可能无法达到简单多数。第二,在操作中,我国基层选举重选的时间间隔往往较短,例如本次上海市杨浦003选区(复旦大学本科生选区)的重选就是在初选的次日,选举委员会缺乏足够时间进行充分准备,许多选民甚至不能到场投票,投票率从初选的88.5%下降到重选的78.7%,并且选民实际上只有不到半天的思考时间,很难做到审慎思考,重选的投票质量很难有所提升,甚至可能下降。对重选仍无法达到绝对多数的情况,《选举法》第四十三条已有应对,其逻辑是第一轮求可能的理想状态,第二轮求操作实效。即第二轮投票不采用绝对多数决,而采用采用有条件的(超过三分之一)相对多数决。诚然,这基本避免了重选仍然得不出结果的僵局产生。但问题在于,重选的质量可能还不如初选。例如,候选人A初选得票率为49.5%,候选人B得票率为49%,仅1.5%的选民弃权,投票率100%。而重选中,候选人A得到了42%的选票,候选人B得到了45%的选票,1.5%的选民弃权,11.5%的选民未参选,候选人B当选。这就面临两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当选代表重选45%的得票率能比未当选代表初选49.5%的得票率更能代表民意吗?重选88.5%的参选率比初选100%的参选率更为可靠吗?&三、两种改进方案当然,以上诸种假设发生的几率并不高,但是,对选举这类关乎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必须力求尽善尽美。而要避免这类问题发生,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重新考虑《选举法》第四十三条在双候选人单选区制的适应性,对此,本文尝试提出两种改进方案。第一种方案:不改变两轮投票制,而是在选区划分上,取消单选区,将所有选区都设计为复选区。该方案的优势是,不与关于选区划分的《选举法》第二十四条冲突,因此仅从操作的层面就能解决问题。但其劣势是,重新划分选区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复选区的选民数至少超过单选区一倍,不便于选举组织工作。第二种方案:不改变选区划分,而是在双候选人单选区的选举中,将两轮投票制改为相对多数决单轮投票制。该方案的劣势是,需要修改《选举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但其优势在于,避免了重新划分选区带来的操作困难。还有一个可能的疑问是,不超过50%的相对多数能否代表选区民意?对此问题,可以进一步进行制度设计,例如沿袭《选举法》第四十三条“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的规定。如此一来,这一设计从基本逻辑、代表民意和实际操作上,至少不差于现行制度,并且选民也无须承担重选依然陷入僵局的潜在风险。(原标题《绝对多数决制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应用中的不足——就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而言》,《人大研究》2012.2)??:微博@观察者网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动,老司机请提高警惕??转载规范请后台回复:转载合作/广告/投放/沟通??:??:QQ 微信上看不到的,观察者网App上都有!如何获得???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知识点 &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习题详情
87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3.9%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材料三&(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请回答: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⑴①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阶级劳动环境恶劣,处境悲惨;(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主要考察你对“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与“【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相似的题目:
(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事实上,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第二种是下中层阶级和佃农的社会革命;下中层阶级和佃农要求完全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给穷人以丰富的食品,具有小财产所有人阶层的眼光,17世纪英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了,就象后来18世纪法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一样(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他们的时机到19世纪后期才来临(19世纪后期的议会改革)——【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回答:(1)为什么17世纪英国爆发了“两种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在“公民自由”上取得怎样的重大成果?(4分)&&&(2)19世纪后期,法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怎样体现三权分立原则?这类政体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10分) (3)请联系19世纪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他们的时机到19世纪后期才来临”的理解。(6分)(4)近代中国,孙中山先生试图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次完成,他进行了哪些斗争?其失败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进行了哪些斗争,取得的什么重大成果?(8分)&&&&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简述其成因。这一时期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归纳其主要积极作用。&&&&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材料三(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请回答: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材料三(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请回答: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大代表选举选民登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