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拓展训练第二十一期政治部主任是谁?

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揭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共产党员的最终归宿
发帖人:斜阳梦思
参与评论(0)人
192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委员、广州市委军委书记黄锦辉(广西桂林人)在奉命赴北江地区寻找原广州起义军余部时,在广东清远县被地主民团逮 捕杀害。2月,奉命到醴陵组织工农武装暴动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十师团长李光韶(湖南醴陵人),在长沙联系工作时被捕就义;原广州国民政府局政治部 主任、北伐军总政治部新剧团主任李之龙(湖北沔阳人),在由日本潜回广州策反时,被捕就义。3月,中共陕西华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兼农民协会委员长马维周 (陕西武功人)在组织农民武装时被捕,因遭受酷刑,在西安狱中逝世。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李汉藩(湖南耒阳人)在领导湘南农民武装斗争时,被国民党逮捕杀 害于衡阳。6月,奉命打入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二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唐震(广东兴宁人),在广州被捕就义。
1930年9月,中共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办事处参谋长刘云(湖南宜章人)在武汉开展地下工作时被捕。蒋介石亲赴汉口提审并劝降未果,最后将他杀害。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部领导的上海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组织部部长傅维钰(湖北英山人)在上海石灰巷集会宣传反蒋抗日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
1934年1月,原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陕西临潼人)赴豫陕边做兵运工作,途经淳化通润镇时被捕,3月在西安被秘密杀害。
20世纪30年代初,因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发展,导致&肃反&扩大化,被以&第三党&、&改组派&等罪名错杀的有:
1931年春,原中央苏区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学生总队队长、闽西红十二军代军长贺声洋(湖南石门人)被以&阶级异己分子嫌疑&开除党籍,不久被错杀。11月,鄂豫皖苏区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委员兼军委皖西分会主席许继慎(安徽六安人)在河南光山被错杀。
1932年5月,湘鄂西红六军军长、红二军团参谋长孙德清(安徽寿县人)被错杀于湖北洪湖。10月,湘鄂西红四军参谋长董仲明(四川成都人)被错杀于湖北江陵。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
匈牙利女摄像师故意伸脚绊倒抱孩子难民
中航推出“赛羚”飞行汽车!上天下地自由切换
死亡冰柱!所到之处一切生物全被冻僵
不一样的人体摄影:按快门前先去想象
遗体炸碎亲属情绪还稳定?东营通报不说人话
硕士捐精身亡 11天捐精4次猝死采精室
印度国产武直高原测试 萨苏:又一只母狮子
驻英大使刘晓明舌战BBC:大阅兵不是威胁
解放军女仪仗队首次受阅 惊艳红场!
孙俪晒17岁军装美照 细数荧屏女星军装风采
看完阅兵,外国首脑政要来华都去哪儿了
萧敬腾骗财骗色是真的吗?起底萧敬腾身家
中国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帝国政府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签署并呈递的投降书,接受日军投降。
热门关键字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时讲课有什么魅力,为什么学生都爱听? - 知乎102被浏览107292分享邀请回答95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我的图书馆
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史海钩沉  加入时间:日  党史纵览 2004-3期  点击:717
为这般小事就想不开,就脱离革命,真是总理的不肖之徒!”&  &  “催眠术”主任邵元冲&  &  戴季陶不辞而去后,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副主任邵元冲代理。&  邵元冲幼读私塾,年轻时考取了前清举人,是一个满肚子装着“四书”、“五经”的老夫子。但他也是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叛逆者。在反清革命洪流的吸引下,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并在活动中多有建树。他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又赴日本谒见孙中山,决心跟随孙中山完成国民革命。辛亥革命后回上海主编《民国新闻》,其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护法、反袁、反段斗争,并就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机要秘书,深得孙中山的信任。不仅如此,他还奉孙中山之命,视察海外党务,遍历英、法、意、德、俄诸国,并先后肄业于威斯康星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他受孙中山指派与蒋介石一道代表国民党赴苏联考察。&  按常理,有过这番经历的人应该思想开明、激进,然而邵元冲虽然在革命队伍里,但脑子里却仍然残存着浓厚的封建意识,一张嘴便是孔孟儒家那一套。不但如此,他还是个官欲熏心的人,把政治部主任一职当成一个官来做,既不接近学生,也不接近教官,和党代表廖仲恺也很少交往,是一个典型的办公桌官僚。当时军校政治部不在黄埔岛上,而设在广州的北校场。每星期,他乘小汽艇到岛上来作几次政治演讲,讲完后便夹上公文包匆匆离去。他每次讲演的内容,也不外乎从孔孟的忠孝礼义联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并阐述三民主义的基础来自孔孟的仁义、仁爱之道。他所讲演的这一套不仅一般学生十分反感,就连国民党学生也认为他歪曲了总理的三民主义,时常起哄,赶他下台。&  &  有一次,在他的讲演过程中,曾号称黄埔“三杰”之一的国民党学生贺衷寒当场诘问他:民族主义中的打倒西方列强,求我中华民族世界之平等,是否与春秋战国时各路诸侯列强争霸的涵义相同?贺衷寒的话一出口,在场的学生全都哄然大笑,搞得邵元冲面红耳赤,十分尴尬。好在邵主任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并未将这群乳臭未干的黄毛学生的戏言当回事,仍旧摇头晃脑地讲他的孔孟学说,也不管学生是否在听。久而久之,以后每当邵主任作政治演讲时,学生们要不就酣然入睡,要不就随意聊天,好不自在。因而大家戏称他为“催眠术主任”。&  邵元冲所主持的政治部,其实是个空架子,只有两位担任记录工作的书记,成了实实在在的“聋子的耳朵———摆设”。由于人们平时很难见到他的人影,事实上政治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对此状况军校师生们极为不满,一致要求撤换邵元冲。&  情况反映到党代表廖仲恺那里,他立即接受了师生们的强烈要求。随后,他与蒋介石、苏联顾问加伦将军会商,决定请中共方面推荐一位适当的人选。并建议,如周恩来能接任政治部主任一职,那是最好不过的。&  &  充满魅力的周恩来&  &  廖仲恺在此之前与周恩来从未打过任何交道。既如此,廖仲恺为什么对周恩来情有独钟,信任有加,而且极希望是由他来主持军校里的政治工作呢?其间,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张申府起了很大作用。&  黄埔军校刚刚开始筹建时,正巧张申府从德国回国。陈独秀、李大钊为表示中共对办军校的诚意,推荐他去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  张申府到黄埔军校后,担任了军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成为党代表廖仲恺的得力助手。廖仲恺对他十分信任,大事小事皆与他商量,弄得蒋介石很是尴尬。于是蒋就处处找岔子,与他过不去。因此,张申府在军校筹备工作结束后,因不愿与蒋介石共事而辞去了政治部副主任的职务。离任之前,廖仲恺希望张申府推荐一些在国外学习的优秀人才来军校工作。张申府立即开了一个十五人的名单交给廖仲恺,其中第一名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人才出众,品德高尚,实为人中龙凤。”张申府告诉廖仲恺说,“此人如能来军校辅佐你办学,定能把军校办得有声有色。”&  廖仲恺听后大喜,点点头说:“对此人的才干,我也有所耳闻。王京歧从法国来信向孙先生推荐他。张兄,烦请你赶快写信叫他回国,国内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周恩来接信后,不日便起程回国,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从事工人运动。在廖仲恺向中共提出要求后,周恩来便前往黄埔军校就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任职后,将政治部从广州市区迁进军校,并着手建立起一套政治工作制度,开革命风尚,除陈腐污垢,使军校政治面貌大为改观。他首先建立健全中共党团组织,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积极发展党团员。为加强军校的政治工作,政治部从学员中选调了李汉藩、杨其纲、蒋先云、李之龙等共产党员到政治部工作,使政治工作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学员的思想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由于蒋、戴前一段在军校大搞曾、左治兵那一套,使得军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十分薄弱。针对现状,周恩来主持政治部工作后,即着手重新制订了政治教育计划,加授《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先后请来了恽代英、高语罕、肖楚女、张秋人、熊雄等著名的共产党人担任军校的政治教官,请来鲁易、聂荣臻等中共党员任政治部秘书教官。与此同时,政治部还开设政治训练班,组织政治研讨会,发行期刊、专刊、文集,编唱歌曲,成立血花剧社等。一时间,在军校学员、教官中形成了研读政治书籍、注意社会潮流的活跃的政治氛围。&  但蒋介石对周恩来所做的这一切却颇为不满,认为这分明是共产党在搞赤化宣传,长此下去,黄埔军校岂不成了共产党的军校。但他又不便立即发作,因为此时正值国共合作日益高涨时期,共产党人的做法是完全必要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若公开反对,不正好说明自己落后、反动吗?所以,蒋介石对周恩来的做法虽有微词,但也只好将怨愤藏于心里。然而,他又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的同时,又充分利用校长的职权,暗中与周恩来较劲。但由于周恩来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的态度,以及广博的才学和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的机敏,加之自身的干练、洒脱,庄重的仪表,整洁的服饰,这一切使得周恩来在不长的时间里,不仅赢得了军校广大师生的敬重和爱戴,而且就连国民党右派师生也不敢轻易在他面前造次。周恩来成功地驾驭着军校内各派政治力量,充分展示了他的无穷魅力。&  1924年10月下旬,叛匪陈炯明倚仗着有5万多人的军队,靠着帝国主义的军火接济,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与广东革命政府相对抗,随时威胁着广州的安全。黄埔学生军在平定了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后,便着手准备讨伐盘踞在东江的叛匪陈炯明。1925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将新组建起来的黄埔学生军投入东江战役,彻底消灭这股叛匪部队。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周恩来被任命为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协助蒋介石、加伦将军在前线指挥作战。这样,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便由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卜士奇挂名代理。&  &  四平八稳的包惠僧&  &  周恩来随东征军出发后,军校政治部便由第一期毕业学生、共产党员李汉藩、杨其纲、李默庵三个科长实际负责。卜士奇虽挂名代理主任,但却很少到军校来。周恩来在军校时,政治部的威信很高,任何人都不敢小看。周恩来暂离军校后,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不仅对政治部采取轻蔑态度,而且还经常无事生非,处处与政治部为难。李汉藩将此情况报告给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天下午,李汉藩前去领办公用品,由于孙文主义学会骨干、管理处处长林振雄故意刁难,两人遂发生口角,互不相让,继而动起武来。几个回合过后,林振雄没占着便宜,恼羞成怒,乘李汉藩不备之时,拔出手枪朝着李汉藩就是一枪,幸亏李汉藩躲闪及时,没有打中。盛怒之下,失去理智的林振雄再次举枪向李汉藩射击,多亏迅速赶来的几个共产党员学生猛扑过去,打掉林振雄的手枪,将他摔倒在地,找来一根绳将他捆住,扭送到军校禁闭室。&  &  表面上看,事件的发生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则是共产党与国民党右派分子在军校里的较量。开枪事件在军校内产生了恶劣影响,广大师生对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屡次挑衅,愤恨不已,强烈要求校方严惩开枪凶手。党代表廖仲恺急匆匆地从广州赶来军校亲自处理此事。经多方调查核实后,廖党代表在校务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擅自开枪打人的国民党右派骨干分子林振雄撤职查办。&  开枪事件虽说平息了,但廖仲恺认为军校必须有一位得力的政治部主任坐镇黄埔,领导全校的各项工作。于是,他便电告蒋介石,要周恩来回黄埔主持工作。蒋介石复电说由于前方工作需要,周恩来暂不能回校。无奈之下,廖仲恺只好又找中共广东区委另选其人。中共广东区委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派包惠僧前去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由于周恩来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未免,所以,在这段时期里,军校政治部便有两位主任,即周主任在前方,包主任在军校。&  包惠僧号称“栖梧老人”,1921年7月曾代表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在他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前,在苏联代表团资料室工作,并兼任中共领导下的铁甲车队政治教官。&  包惠僧在工作中一向四平八稳,小心谨慎。他在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首先便是与军校教育长钱大均极力搞好关系,想通过他做好国民党右派师生的工作,劝说他们不要在军校闹事。对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还是照旧,并根据周恩来所制定的工作方针,参照当时的情况,重新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将政治课程加多,使学生终日忙于听讲与阅读书籍、整理笔记。为了避免两派学生的纷争,包惠僧将开会讨论问题的时间大为减少,免得两派学生之间因触及一些敏感的问题而情绪激动发生争吵。&  由于政治课程安排得很多,每天两次至四次,每次两小时,这样学生每日的学习时间很紧 ,除了吃饭、睡觉和军事课程、军事操练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听政治课。就这样,在包惠僧主任的竭力维持下,军校在这段时间里,既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也没有再闹出大的乱子。表面上看,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相安无事,但双方的仇恨却越积越深,随时都有可能像火山一样再次爆发。&  随着第二次东征的迅速展开,前方急需大批的政治工作人员。经周恩来与蒋介石商量,调包惠僧任东征军第三师党代表,从此,包惠僧也离开了黄埔军校。&  &  无为而治的邵力子&  &  包惠僧调任后,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便由当时军校秘书长邵力子代理。邵力子,字仲辉,前清举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并与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南社。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10年,并兼编《觉悟》副刊。&  五四运动时期,在他主编的《觉悟》副刊上,刊载了马列主义原著及介绍苏俄政治制度方面的文章多达50余篇,其数量超过了《新青年》。《觉悟》副刊在中国早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促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随后,他参与陈独秀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成为上海共产党组织成员,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邵力子当时除了办报、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参与当时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外,还经常去各类学校作演讲,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政治制度。他在与工商界人士往来的过程中,除了做宣传工作外,还兼做筹集资金工作。  邵力子在代理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时,仍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虽说如此,但他与国民党的关系也很深。邵主任主持军校政治工作,是典型的文人参政,领导军校的政治工作实在是难为他了。&  每天上午,邵主任都要到军校转一转,看一看,除了作一些政治演讲外,其他的具体工作全都推给政治部副主任熊雄去处理。他与军校师生们保持着一种说不清楚的关系,这主要是他认为国共双方的人都不能开罪。当涉及到具体问题时,他都尽量用孙中山的话去作解释,或者采用“中庸”之法,打着“哈哈”,一带而过。邵主任在军校没呆多长时间,随着北伐战争的兴起,便离开了军校。&  &  刚直不阿的熊雄&  &  1927年5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在珠江南岸南石头“惩戒场”的监狱刑场上,随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和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黄埔军校第六任政治部主任熊雄倒在血泊之中,为革命英勇捐躯。&  熊雄原名祖福,号披素,字罴士。早年,熊雄积极参加反袁斗争,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于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1922年3月,熊雄又离开法国赴德国留学,并在柏林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又与周恩来、刘清扬、萧三等人发起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正式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为了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根据国内指示,中共旅欧支部于1923年选派熊雄、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等12人第一批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这年暑假,中共旅莫支部指派熊雄参加接待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来苏考察政治、军事及党务工作。在一次座谈会上,代表团中的蒋介石当着众人的面假惺惺地向熊雄提出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熊雄过去对蒋介石有所了解,十分清楚他这是在做戏。便当场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搞得蒋介石十分尴尬。从此以后,蒋介石就一直记恨在心,总想报这“受辱”之仇。&  &  1925年6月,熊雄奉命回国,就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广东革命政府举师第二次东征讨伐叛匪陈炯明时,熊雄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主任周恩来工作。东征胜利后,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虽说主任一职由邵力子代理,但实际上军校政治部工作是由熊雄主持的。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熊雄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熊雄在主持政治部工作期间,尤其注重向学生灌输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先后邀请了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鲁迅等人到军校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讲授《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本党宣言训令》两门课,孜孜不倦地教导青年要分清敌我,热爱工农,团结群众;要做到不贪钱,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抛弃个人功名利禄观念,为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和工农的利益而奋斗牺牲。&  熊雄为了使政治思想教育收到成效,还创办了《黄埔日刊》,并通过定期举行各种讨论会、组织宣传队、参加民众运动等多种形式,对黄埔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革命思想教育。曾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的许光达大将在回忆录中说:“熊雄,不高的身材,和蔼的容颜,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指明了我们瞄准的方向,鼓舞我们沸腾的热情,使我们一直打到武汉、南京,消灭了武器比我们优良、力量比我们强大的吴佩孚、孙传芳,收回了汉口、九江租界,使帝国主义者胆战心惊,这就造成了我们黄埔的光荣,震动了东亚。”&  蒋介石在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的阴谋在军校未能起作用之后,又借北伐之机向军校师生发表了“临别赠言”,含沙射影地攻击共产党。熊雄立即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对校长“临别赠言”的说明》一文,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反击。他在为第四期毕业同学录上题词道:“人世斗争几日平,漫漫也应到黎明。听潮夜半黄埔客,充耳哭声与笑声。”指出了革命必胜的光明前景和革命者应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大屠杀。广东国民党右派也随后在4月15日开始了清党屠杀。蒋介石并未忘却“受辱”之仇,特别交代千万不要放过熊雄。但他们慑于熊雄在广东和军校的威望、影响,不敢公开下手,于是便采取欺骗手法,将熊雄秘密逮捕,然后在一个深夜里将他杀害,牺牲时他年仅35岁。&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岛上共招收了五期学员,军校前后有6人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在这6位政治部主任中,可以说周恩来、熊雄两位主任给广大师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在他们的教诲和帮助下,一大批青年学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以及政治部这一组织机构,以后就保存在了国共两党军队中。国民党的军队中曾设过“政训处”,而政治部则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