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 家庭 杠杆人寿保险如此高杠杆

保险资金玩杠杆,那还保险吗?
保险是干什么的?
保险是帮助大家分散风险的的一种金融工具。比如汽车安全,每年都会有撞车,但是只是一小部分;比如农产品遭灾,每年都会有,但是仅仅是一部分。这样,每个主体出一点钱,谁撞车、遭灾就补偿谁,降低了受灾者的困难,大家一起搞,分散了风险。
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
保险公司就是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业务是有风险的,如果某一年灾害太大太多,那就会入不敷出,发生亏损。保险公司就以本身的所有者权益来承担这样的亏损风险。
一个常识:保险公司是资本杠杆企业,还是高杠杆企业。
银行、保险都有较高的资本杠杆率。也就是它的资产里,绝大部分不是所有者的,而是负债。所以,国家才要专门有监管机构去监管。
那保险公司的杠杆率有多高?
查几个上市公司最新数据:中国人寿,总资产25400亿元,所有者权益3183亿元,资本杠杆率8;中国平安,总资产50100亿元,所有者权益4403亿元,资本杠杆率11.4。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本身就是10左右的杠杆率,庞大的资产里只有10%左右是所有者的,其余都是客户的钱。
高杠杆率代表的高风险。虽然保险公司做的是分散风险的事,但是保险公司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不是一码事。
现在,保险公司又玩开了杠杆投资,那杠杆率就更高了,风险就更大了。
2015年以来,以前海人寿等为代表的中小险企,试图在负债端借助高利率的万能险等高现金价值产品迅速做大保费规模,同时频频出手举牌上市公司。
根据同花顺的数据,日至12月11日,共有26家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被险资“举牌”,这些险企包括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百年人寿等。在这些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事件中,以当前的宝能入股万科最为令人瞩目。
据说,宝能控股万科,最近的投资资金就是1:2的杠杆,风险很大。所以,它只能不停地收购,防止股价下跌爆仓。但是,如果它到了30%以后的全面要约收购怎么办?万科是2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宝能目前持股25%,市值约450亿元。游戏的空间不大了。
再回到保险玩杠杆,保险资本本身就是高杠杆,如果再允许它玩杠杆,必将酿出更大的风险,甚至系统风险。这个监管必须严。
结论:保险公司做的是“保险”,但是它本身并不“保险”,而且风险很大,玩的杠杆,那风险就大得惊人了。
李连光,经济学博士,关注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自动获取更多信息、合作,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预期财经(yuqicaijing)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只做车况检测, 不参与交易, 不推荐, 不导购, 为您排除问题车
企业级一站式实时音视频会议云平台,愿您不再商务奔波
今日搜狐热点董明珠:险资利用高杠杆发大财 小股民成潜在受害者
  《经济周刊》 记者 刘照普 李永华 张燕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9期)
  面对野蛮人敲门,王石和万科的纠结与无奈,在董明珠和格力身上不仅没有重演,相反还上演了剧情大反转。
  12月3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一身淑女装扮出现在人民日报社。在当天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原本只是作为论坛开幕式特约主持人的她,出人意料地主动说起了近日格力被宝能举牌一事,并撂下&狠话&:&如果有人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就会成为罪人。&
  就在董明珠的这一&狠话&发出几个之后的当天,上任以来给外界一贯沉默寡言印象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辞时突然脱稿,指责当前市场一些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的举牌者集&土豪、妖精、害人精&于一身,&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
  自去年的万宝之争以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几乎成了资本市场的一场可怕的战争。《中国经济周刊》11月28日发表的封面《险资凶猛》一文统计显示,2015年险资共举牌59次,占资本市场举牌总数的36%;2016年险资举牌10次,占举牌总数的9.1%。
  《险资凶猛》一文还系统、深入梳理了险资的投资表现、投资动机、其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危害及监管缺失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面对凶猛的险资,中国的实业家真的束手无策?中国的监管层真的无能为力?
  12月3日,董明珠作为特邀主持人现身&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与《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季晓磊共同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董明珠淡定回应&野蛮人&,
  监管风暴同日启动
  12月3日,周六,人民日报社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指导,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与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召开。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作为论坛的特邀主持人现身,她笑称自己最近也做了一回&网红&,&很多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打电话来问我,我心里特别高兴。我看到的不仅是大家对我一个人的关注,而是每一个中国人、中国企业家对中国制造的关注。&
  董明珠成为&网红&,是因为人们发现&野蛮人&已经站到了格力的门口。
  就在数天以前,11月28日,深交所向格力电器发出关注函,要求其就&日至11月28日期间股价涨幅累计达到27%,换手率达到32%&的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在收到关注函后的第二天,格力电器开始停牌。
  12月1日,格力电器发布回复公告称,&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日公司股票复牌至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目前其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2月2日,深交所再对前海人寿发出一封关注函,询问前海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是否超过5%,以及其买入、卖出格力电器股票原因等问题。前海人寿除回应公司与一致行动人在格力的持股比例未达到5%外,还表示认可并看好格力电器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希望通过投资格力电器股份获取投资收益,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前海人寿持股比例直逼5%的举牌线,人们惊呼&野蛮人&在敲格力的门。在已经看过万科管理层的挣扎与南玻管理层的&败走&后,市场在推测董明珠会作何回应。
  12月3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董明珠首次回应前海人寿的增持,&某些资本应该自我反省,到底怎么做投资。&她表示,单纯通过资本运作、低买高卖来获益,这样会对小股民造成伤害。&真正的投资者应该通过实体经济获益,这是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格力的发展战略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担当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重要角色,它不会被任何一个现象所干扰,这是我们很坚定的信念。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它已经不属于自己,它属于这个国家。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要坚守这种创造的理念,用更多的新技术,不仅仅为中国市场服务,更应该为全世界服务。&董明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她目前并没有考虑如何对前海人寿增持一事做出任何应对。但她同时撂下&狠话&:&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就在同一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亦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放出&狠话&,&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而这段并未点名险资的&狠话&被外界认为是开启此轮险资监管风暴的信号。
  &野蛮人&首次败退
  12月5日、6日保监会先是暂停了前海人寿的万能险新业务,责令其3个月内禁止申报一切新产品,并叫停其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12月9日,前海人寿发布声明称,&前海人寿郑重承诺,未来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在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自去年前海人寿激进举牌万科,掀起险资举牌、增持浪潮以来,险资如此表态似乎尚是首次。
  12月10日,董明珠在另一个场合再次谈及&野蛮人&。她表示,&如果真正是投资者,是谁都没有关系,格力电器依然坚持做创造者,成为创造型的企业,我希望所有人要牢牢记住自己的社会责任,你是中国人,你要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去考虑,你的行为要跟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我说,希望这些人不要破坏中国制造,成为社会的罪人。&董明珠再度重申自己一周前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的表态。
  两天之后,在2016央视财经论坛上,董明珠再度明确表态拒绝&野蛮人&。她表示,中国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搞好实体经济,用资本手段实现个人的财富目标,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要拒绝&野蛮人&。
  而在回应主持人&有文章说姚振华退出,格力笑到了最后,那请问您是不是笑到了最后?&的问题时,董明珠笑着回答,&如果中国制造业都不要受到&野蛮人&的侵害,我就笑到了最后。&
  一天之后,中国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
  12月15日,董明珠在中国制造论坛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险资的投资更多在追逐利益,不考虑实体经济发展,若举牌格力将为更多小股民带来危机。
  她认为,险资是在利用经济杠杆的过程中发大财,缺乏国家意识,缺乏消费者意识,更多是在为自己牟利。如果险资举牌格力,他们不会考虑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会考虑国家的发展。&这样未来会让更多小股民在高杠杆中成为潜在受害者。&董明珠提醒说。
  险资监管风暴
  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集体喊话,勒缰险资
  险资凶猛,但监管更猛。
  12月3日,上任以来一贯沉默寡言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辞时突然脱稿,指责当前市场一些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的举牌者集&土豪、妖精、害人精&于一身,&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刘士余说,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刘士余在讲话中并未点名保险公司,但市场立即将其严厉表态与过去一年多时间中频频高调举牌上市公司的保险公司相联系。很快人们便发现,打响第一枪的刘士余并非&单兵作战&。
  就在同一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态,保险公司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绕开监管的套利行为,严格意义上就是犯罪。
  12月12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称,要求严控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使跨行业跨市场资金流动始终能够&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实行穿透式管理,防控风险。
  12月13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发表&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的讲话,谈及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新问题时明确指出,部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资产负债不匹配,集中举牌、跨领域跨境并购,投资激进,少数公司虚假出资和虚假增资追求快速扩张,一些公司股东结构治理结构亟待优化。
  对于保险投资标的,项俊波认为,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其实在&三会&掌门先后发声之前,深陷&宝万之争&漩涡、甚至被外界认为已经认输的王石在沉寂大半年之后的11月19日,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尽管万科股权纷争并没有最终解决落地,但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对一些资本市场的野蛮做法、一些不符合健康市场发展的做法有所限制。
  当时,王石并未透露其所言的&系列政策&有何具体所指,但谜底旋即被揭晓。
  监管层下狠手,
  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被&祭旗&
  11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发布《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于&宝万之争&视角的杠杆收购研究》课题报告。她提出&保险姓保&的建议,并指出,险资举牌,其中的三个问题最受社会关注:一是公司治理之争,谁掌控公司;二是收购行为之争,在宝能收购万科的过程中,实际控制人持股超过5%以后,是否存在着信息披露的合规性等问题;三是资金组织方式之争,把万能险产品做成了短期理财产品,短债长投。
  吴晓灵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此次监管层集体喊话的兵锋所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也曾分析指出,银行是资金通道,在&宝万之争&中,大量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为宝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但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系存在漏洞,一行三会各自为政,难以对激进投资的保险资金穿透式管理。
  对此,除去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部门协作外,项俊波在12月13日的讲话中脱稿直言:&约谈十次不如停业一次,不行还可以吊销牌照。&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首当其冲&。
  12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停止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在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而今年前10个月,万能险收入在前海人寿保费收入中占比超过80%,叫停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也就意味着叫停了前海人寿乃至宝能系的资金来源。12月6日,媒体报道称,保监会将派出工作组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检查公司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
  12月9日,保监会下发通知,称恒大人寿因在开展委托股票投资业务时,存在短期频繁大量炒作上市公司股票现象,且资产配置计划不明确,资金运作不规范,决定暂停其委托股票投资业务。这意味着在保监会放行前,恒大人寿无法在二级市场上再购买股票。同时,保监会还叫停了恒大人寿万能险的互联网销售渠道。而互联网是恒大人寿万能险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比高达91%。
  临时政策之外,保监会也在夯实体系。陈文辉透露,针对部分公司激进投资和举牌问题,拟出台几项措施:一是明确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二是明确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资金应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保险资金;三是对于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须向保监会备案,对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须报保监会事前核准;四是将权益类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40%下调至30%,将单一股票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10%下调至5%。
  监管层态度7月已转向?
  险资从&救市英雄&到&野蛮人&
  对恒大的许家印与宝能的姚振华来说,这场风暴来得有点突然,仅一年半以前,险资举牌蓝筹股还被视为救市的&英雄之举&。
  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对于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此外,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一方面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在寻求优质资产来覆盖风险,此外股灾也在客观上提供了低价建仓的时机。2015年下半年险资举牌数量明显增多,且险资举牌的投资标的多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同时,个别险资的激进举牌行为引发争议,尤其是宝能举牌万科引发的控制权之争。
  2015年12月,&宝万之争&行至中盘,双方攻伐激烈。彼时,监管层的公开表态尚倾向于&中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日回应&宝万之争&时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保监会2015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仅限于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防范保险资金&短钱长配&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日,针对宝能系提出罢免万科管理团队一事,张晓军仅回应称,证监会一直在关注相关情况,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均应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相关义务。
  然而,宝万之争愈演愈烈,渐成资本与实业水火不容的态势。7月19日,万科管理层向证监会提交《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全文长达9000多字,直指宝能资管计划资金来源等四大问题。
  7月20日,证监会紧急召开多场相关会议,并专门成立了处理宝万事件的领导小组,讨论相关的法律认定和对策。7月22日,证监会另一新闻发言人邓舸谴责万科相关股东与管理层未采取有诚意、有效的措施消除分歧,而是相反通过各种方式激化矛盾,置资本市场稳定于不顾,置公司可持续发展于不顾,置公司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及正常的生产经营,违背了公司治理义务。
  相对于证监会的各打五十大板,7月21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态度则很鲜明:&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7月26日下午,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股权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某些社会资本先收购保险公司、然后以此为基础运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证监会随后也要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
  吴晓灵也观察到,&今年从7月份以后,监管当局陆续出台了很多的监管规则,实际上就是在弥补现在在资金组织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漏洞。&
  其实,今年5月至8月,保监会曾组织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
  在监管层态度悄然转向的过程中,个别险资在二级市场的凶猛姿态并未转变。10月底,恒大人寿将9月买入的梅雁吉祥4.95%股权清仓,获取短期价差。不少曾跟风买进恒大举牌概念股的投资者成为&接盘侠&。
  11月8日,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指出恒大人寿应深刻反省短期炒作股票对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央发话振兴实体经济,
  险资何去何从?
  就在此次约谈恒大人寿时,保监会已要求恒大人寿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原则,牢牢把握保险资金运用服务主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方向。
  个别险资特别是举牌控盘绩优上市公司的险资一旦偏离这一方向,会否损害企业的经营,进而有损中国实体经济,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玻集团&)的遭遇更加深了这种忧虑。
  南玻集团是我国玻璃和太阳能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创始人曾南的带领下,32年企业资产增值6000倍。2015年,宝能系举牌成为南玻集团大股东后,与经营层冲突不断。日,71岁的曾南和整个高管团队黯然告别。11月19日,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当选南玻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1月26日,南玻A&任免系列高管,并作出了分工安排&,宝能系全面接管南玻。
  辞职时,曾南说:&时也,势也。在这个资本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命、知趣地退出。&
  11月24日,8名南玻A原高管发表致公司全体股东和员工的公开信称,希望南玻务实的文化得以传承,南玻集团稳健经营,做大做强,实业报国。
  但这一愿望有可能落空。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所安排的南玻A高管团队缺乏玻璃行业的从业经验。12月14日,南玻A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公司内部现在传言前海人寿准备出售玻璃主业,这让大家心里很不安。&
  而万科的王石依然在战斗。宝能刚举牌时,王石公开称,宝能的信任度不够,不欢迎宝能成为万科的大股东。其后,王石为其言论道歉,在控制权之争中似乎逐渐落在下风。今年7月,宝能系作为第一大股东提议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多位董事会成员。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认为,优秀的万科管理团队是贯彻良治、实现优秀业绩、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为股东提供长期可持续回报的核心资源,也是万科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宝能、华润依法履行大股东权利无可厚非,但宝能宣布的计划一旦实现,其伤害的不仅是万科的品牌和万科本身,还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1月19日,王石声称,万科团队仍在坚守,他坚信万科文化能抵挡住资本的进攻。同时,他也表示,&万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南玻,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如今,胜利的天平正偏向王石。4月6日,前海人寿控股股东钜盛华将其直接及间接持有的14.73亿股万科股份所对应的全部表决权,不可撤销地、无偿让渡给前海人寿。
  然而,按照即将推出的新政策,宝能系或将难以通过前海人寿获得在万科的相应控制权。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认为,个别保险公司与非保险股东作为一致行动人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导致大股东意志主导投资决策,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要对此类现象予以规范。
  监管紧箍咒越念越紧,险资在资本市场将走向何方?
  东方证券分析,此次监管风暴意在规范险资举牌行为,而非收紧。监管层鼓励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政策方向不会变,而防资金风险依旧是基本底线,但是对正常的市场资本行为也不会进行干涉。
  12月10日,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时代到了创新驱动、效率驱动时代,这就要求出现收购兼并,收购兼并就要使用金融杠杆,险资举牌将是一种常态。从公开消息来看,泰康人寿并不热衷参与举牌。
  而曾经的&野蛮人&安邦系似乎正变身好榜样。此前,安邦系先后举牌民生银行(6000016.SH)、金融街(000402.SZ)、万科A(000002.SZ)等上市公司,争夺被举牌上市公司控制权,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在今年11月举牌中国建筑(601668.SH)时,安邦却在第一次举牌时就明确这是财务投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
  项俊波强调,保险资金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安邦保险对此心领神会。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此前,中央也曾三令五申,要求金融资本要脱虚入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被外界解读为此次监管层集体行动的大背景,政策走向已愈加清晰。
  前海人寿的前世今生
  12月13日,&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按保监会要求,赴北京保监会总部机关会议室参加专题会议。与其他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高管不同的是,姚振华于当日中午便提前到达。而在此之前,曾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12月4日凌晨零时左右,姚振华一行5人从北京赶回深圳,神色匆匆地现身深圳机场。
  无论是13日中午&提前&到达会场,还是在刘士余措辞严厉的讲话后数小时从北京回到深圳,都暗合了此轮监管风暴中外界对于姚振华个人,以及其控制的前海人寿处境的想象。
  自从去年高调举牌万科,触发万科争夺战后,成立仅4年有余的前海人寿与其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在此后不断搅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激起人们对于现有监管制度的反思与争议,同时对于优质上市公司命运的惊恐,甚至对中国实体经济未来的担忧。
  一位曾名不见经传的潮汕商人与一家年轻的保险公司何以拥有如此的能量?前海人寿4年多来又经历了怎样快速,甚至&野蛮&的&生长&过程?
前海人寿4年多&野蛮生长&
  &&4年间,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85亿元,总资产从17亿元增至过2000亿元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获得保监会批准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成立,经营范围为经保监会核准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初始注册资本为10亿元,目前股东为5家,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均为姚振华。
  据《中国经周刊》记者了解,钜盛华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其持有钜盛华股权的77.03%,而姚振华持有宝能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前海人寿39.28%的股权,而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及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控股&)控制下属核心企业多达49家,其中宝能集团旗下18家,宝能控股旗下31家。
  虽然4岁多的前海人寿属于保险业的一员新兵,但这个&初生牛犊&的成长速度异常迅猛。首先是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其规模保费在随后经历两年超过100%的增幅后,在75家人身险企中排名高居第11位,次于太平人寿,超过阳光人寿。仅2016年上半年,其规模保费已达到594亿元。
  高速增长的规模保费对其偿付能力提出新要求,为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前海人寿不断增资扩股。经过保监会多次批复,4年中5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亿元不断增至20亿元、25亿元,45亿元,一直扩充到目前的85亿元。
  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的迅速增长,其资产规模也不断膨胀。《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询其公告信息获悉,截至2016年一季度,其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元,而2012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7.3亿元。
  伴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和总资产的迅速增长,其分支机构也迅猛扩张。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成立伊始,便以月均开设一到两家分支机构的速度,快速在广东省内跑马圈地。日,前海人寿上海分公司开业,迈开了其在广东省外扩张的第一步。记者查询前海人寿官网发现,截至今年12月14日,前海人寿总计开设分支机构34家,其中广东省内21家,广东省外13家。
万能险:&野蛮生长&的 &杀手锏&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前海人寿在&大跃进&式高速增长和扩张的背后,运用了非常规的激进手段,采用高额手续费、高薪挖角等方式拓展业务,其高管跳槽频繁,4年更换了孙伟光、傅杰和刘宇峰3任总经理,总规模保费的九成严重依赖于高现金价值保险,也即万能险和某些分红险,存在极大风险隐患。
  华泰证券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万能险具有一次性交付、退保成本低、退保容易、短期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特点,虽然万能险号称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实际上其保障功能被严重弱化,基本上无法体现,这使得万能险实质上沦为一种理财产品。当初前海人寿购买万科A的第一份出资就来自万能险,它属于可以随时退还的短期债务,举牌万科后,占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这种万能险的投资不再是短期投资,而变成长期股权投资,这属于短债长投,其风险、压力非常大。
  上述说法也在前海人寿万能险的运作中得到印证。记者了解到,前海人寿曾经主推一款名为海鑫利3号年金的万能险,一度年结算利率高达7.45%,这款产品虽为长期年金产品,但往往购买后的第二年起就无退保费用,因此,绝大部分投保人都在第二年选择退保,形成普遍退保的情况。
  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在万能险等新险种推动下,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继续狂飙突进式猛增,但其退保金规模也开始大幅攀升,全年总计退保金额高达14.37亿元,达到此前3年退保金额总和的4.76倍。2016年前9个月,前海人寿共计退保62.9亿元,在同期保费收入中占比高达7.8%,远高于同时期的华夏人寿等同类型险企,金额更是相当于其2012年至2015年退保金额总和的3.6倍。
  前海人寿自2012年成立以来,万能险保费一度占据规模保费90%以上。前海人寿主要与中农工建交和邮储等传统银行合作推出多款万能险产品,前海人寿披露的月度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它共有四五十款万能险产品在售,其中有20多款万能险的年利率超过6.0%,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甚至高达7.45%,高昂的结算利率也推高了其运营成本。
  有知情人士透露,前海人寿主营的万能险,在银行渠道销售占比达到80%以上,互联网渠道销售占比也达到10%以上,有同行甚至指责前海人寿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凭借高于竞争对手的渠道费用,迅速抢占至关重要的广东本地银行渠道,其万能险的市场份额也占到广东本地的6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渠道费用不断高企,大都超过3%,这意味着前海人寿万能险募集资金的实际成本会高达9%,一旦业务增速不及预期,这种高成本运营的风险便会凸显,紧张而脆弱的现金流压力便会暴露无遗。
  以万能险为主打产品的前海人寿,其投资策略为何如此激进?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认为,今年万能险的增速与结算利率均大幅下降,导致期限错配与高负债,这就催生了前海人寿等险资产生激进投资模式,如今监管层开始规范万能险业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险资也应遵循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序降杠杆。
  除了举牌上市公司,
  前海人寿还偏爱房地产
  记者调查发现,前海人寿激进投资逻辑的背后,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其通过关联交易不停地输血宝能系公司的地产业务,不断加码以万能险为主营产品的保险业务,以应对宝能系投资体量越来越巨大的关联地产业务的资金需求。
  前海人寿官网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前海人寿曾出资约8.58亿元受让宝能控股持有的宝能世纪有限公司(下称&宝能世纪&)49%股权。由于前海人寿为宝能控股子公司,而宝能世纪又是地产企业,因此前海人寿上述股权交易被认为是涉足地产的重大关联交易。
  前海人寿官网显示,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前海人寿一共披露了15条重大关联交易报告,短短两年时间,其通过股权转让、增资和借款等形式,共耗资48亿元投资于&宝能系&地产及相关领域。如前海人寿曾出资约1.3亿元受让韶关宝能持有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韶关德丰源100%股权、斥资7.08亿元接手宝能酒店40%股权、斥资4亿元拿下深圳首块养老地产用地等。
  公告显示,今年6月,前海人寿又披露了两笔大额不动产投资,均为万能险账户出资,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截至今年一季度,其万能账户投资不动产出资累计达290.33亿元。
  当然,除了大手笔投资上述地产业务外,自去年以来,前海人寿最为引人瞩目的投资行为便是联手钜盛华多次举牌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A,在资本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
  2015年6月份,前海人寿开始演练入股万科A,其通过证交所以每股14.74元价格,买入2万股万科A股票,随后于当月以15.63元/股的价格卖出100股。
  接下来的7至8月份,前海人寿与其一致行动人频繁举牌、大规模购入万科A股票,合计斥资超过110亿元买入8.7亿股万科A股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钜盛华又不停地大手笔增持万科A股票,万科管理层向证监会提交的举报材料显示,截至日,宝能系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合计持有万科A总股本的25.4%。
  有媒体披露称,收购万科的部分资金来自&宝能系&使用大量的循环股权质押,在不同金融市场加杠杆后的融资所得。钜盛华质押前海人寿股权及万科股票融资、宝能质押钜盛华股权、姚振华质押宝能股权,融资所得除用于收购万科外,另一方面也解决前海人寿股权收购款和增资款。
  据相关公告记载,今年11月9日,前海人寿共有5笔质押公告,涉及被质押股份高达8.5亿股,加上今年10月质押股份7.1亿股,合计已有15.6亿股的股份新近被质押;前海人寿的第一大股东钜盛华已分别质押5.9558亿股、7.11亿股,钜盛华对前海人寿的股权质押比例已达99.93%,同时,第二大股东深粤控股的质押比例亦高达99.98%。
  监管风暴下的前海人寿
  &&万能险被暂停;今年上半年亏损达66亿元;资金链断裂是最大危险
  据业内人士分析,前海人寿狂飙突进式的业务模式和不停抽血的关联交易已经结出恶果。其财务报表显示,前海人寿在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129亿元,但如果扣除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增量共473亿元,其投资收益为-3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实际亏损达66亿元,这意味着前海人寿的承保业务出现巨亏。
  目前,前海人寿的万能险新业务已被保监会暂停,禁止其3个月内开办万能险新业务,后续能否放行,要看其整改情况。而万能险为前海人寿的重要保费来源,据保监会统计口径,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到前海人寿整体保费的80.2%,暂停万能险业务,对其现金流影响巨大。
  对此,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一监管措施,对于&高歌猛进&的前海人寿,可谓当头棒喝,触发其最大的运营风险。如果暂停万能险新业务超过3个月以上,又会使其丧失明年初保险销售&开门红&的黄金时期;受此重挫,前海人寿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退保压力,未来可能要靠变卖部分股票来缓解资金压力;这让&宝万之争&又添变局,一旦包括前海人寿在内的宝能系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某些激进的土豪便可能面临就此倒掉的危险局面。
  随着此轮监管风暴的效应不断放大,除了资本市场举牌概念股遭到重创外,&宝万之争&中的万科A股价从前期最高29元一路下跌到12月14日的22.29元。记者就此粗略估算,宝能系入股万科A的前期浮盈已缩水高达188亿元。
  近期随着宝能系持有的万科A股票陆续进入解禁期,市场猜测姚振华可能要抛售手中的巨额股票套现,以缓解因万能险新业务暂停而越来越紧张的资金链压力。
  国外如何应对&门口的野蛮人&
  陈思进
  &野蛮收购&又称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允许,在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在证券交易所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都有严格的投资规定,全美保险业理事会监管着保险公司的具体记录,把各项投资分类到一至五个等级,并规定了每个保险公司在各投资等级的额度,连投资股票都觉得风险过高,更何况加了杠杆的敌意收购。
  因为,发行高现金值的产品势必带来高额成本,从而不得不将这些资金配置到收益高以及风险过高的资产项目上,这对广大的投保客户是极不负责的,最终承受风险的不是发产品的机构,而是广大投资者。
  此外,由于敌意投标者寻求绕过与目标公司的友好谈判,以寻求控制权,可能打乱目标公司的正常运作。这不仅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构成威胁,而且对管理层也构成威胁,因此在收购领域规范市场,就更显得相当必要了。
  事实上,金融市场永远是魔道争斗之处。面对&魔&的进攻,仅靠道德评判是不会产生约束作用的,唯一可行的遏制手段,是制定法律来监控和监管市场。先不论欧美国家对股市的严厉监管,即便像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对&敌意收购&也有相应的监管法律。
  自1991年经济自由化以来,印度只经历了极少的敌意收购企图,任何收购都需要遵守&1997年SEBI&规则,简称&收购守则&,法规的监管范围主要针对收购股票和并购,其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重组。
  然而1989年,由于私募基金KKR以250亿美元的加权购买权(LBO),&攻击&并购了美国饼干公司RJR Nabisco Corp公司。并购在印度的处理方法,从2011年4月开始完全不同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是强制性规定公开要约购买股票的时候,将股本提高到25%。过去,收购者做出公开要约购买股票时,他的资本只需达到15%;另一个可能的重大改变,是建议强制性规定公开要约股本资本为100%,而非当前规范下的20%,即去掉了杠杆。
  如果包含&收购守则&的规定在内,这双重变化将使&捕食者&无法拥有任何一家印度公司超过50%的股份并占领管理层,被收购者甚至可以让公司退出股票市场,使得恶意收购无法进行下去。
  众所周知,金融创新引领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在国内的资本市场里,往往分不清金融创新和妖怪兴风作浪的差别,保险和基金在欧美的资本市场是中流砥柱。而在中国资本市场里,最近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刘纪鹏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水下的老妖精,是指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这些家族什么时候并购重组,什么时候高转送,不是都由家族说了算吗?没有信息对称,没有制约力量。&
  董明珠女士说得非常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仅用金融杠杆来搞发展是不行的。&而资本本质逐利,必须具备良好的监管制度来制约,而这个制度就是从治理结构入手,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才能使得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作者系资深金融风险管理顾问)
责编:高蓉杰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70年代去杠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