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禅宗是什么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禅的精神在于洒脱
2004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国论文网 /5/view-2097990.htm  禅,在当今世界中,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在商业发达的纽约市场上流行的汉字中,它占着很显眼的位置。禅究竟是什么?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说法。   从文字上讲,禅是“禅那”的简称。禅那指禅定,因而禅就是禅定的意思。小乘禅有四禅八定说。“定”,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现在有人认为管呼吸的中枢神经与管思维的中枢神经达到一致就是“定”。小乘禅强调定的功夫,一禅、二禅直到四禅。真正做到禅定是不容易的。   禅宗从达摩开始,一直到弘忍,都讲“安心”,这可以说是禅宗开始阶段心传的主要内容。到了慧能,禅宗得到很大的发展,或称为南禅,形成五宗七派,特别是唐、五代、宋时期,臻于鼎盛。禅宗成为中国的佛教,不仅在中国佛教中是一个主要的派别,而且广泛地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方面。它强调“明心见性”,要求认识存在自身的真善美的心,并将它贯彻到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它的主要精神是积极而洒脱的。积极是说它不是消极的,不逃避现实的矛盾;洒脱指的是不执着。这两方面表面上看似乎很矛盾,而禅就具有这两方面的精神,洒脱而又坚持定性,积极而不固执。   禅的精神是积极而洒脱的,举两个例子就可明白。宋朝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大慧宗杲,杨歧派第五代著名禅师,是禅宗发展到顶点的一位大师。他处在南宋外族侵略的时代,虽是出家人,却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崇高的人格。他有一首著名的禅诗,刻绘他开悟后的境界和心态:“好像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他用通红的火炉上有一团白雪来比喻禅,洒向人间光芒四射照亮夜晚,表现为一心一意地为他人着想的积极精神。他说:“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怀忠义士大夫等。”事实也是如此,他曾经受到投降派的迫害,流放边区,但仍然坚持爱国主义的思想,为世人所敬仰。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几度受贬,到处流放,但他随缘而处,坦然自乐。每到一处,关心人民的疾苦,“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他在画像戏题诗中自我形容:“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形象地表现他的一生,经过许多波折,狂心已歇。他那被谪流放的身体,好似“不系之舟”,随缘漂流,坦然自悦。虽为戏言,却表现出他的一生充满禅味的精神。   禅是积极而洒脱的,其内容可以归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行善,即奉行善事,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闻鸟窠道林禅师的名声,特入山谒访。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知道。”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这是一则令人玩味的禅林故事,禅的内容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关键是贯彻执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二是清净心。禅以清净的心性作为人的最高境界。慧能那首著名的偈诗写道:“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他不断地强调人性本净,因为妄念的缘故,将真如本性覆盖。禅就是要人们去认识这清净的本性,而不假外求。   三是创造性。禅是自由、活泼的,因而说它有创造性。慧能说如能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就能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脱。他形容说:“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清净本心,“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创造性,就是透脱自在、自由创造。反对各种各样的迷信,反对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束缚,达到真正的解脱、自在。禅语的表现方式不是说教,而是重在启发,因而充满禅机、禅智,令人思想开朗,启人深思。   人们对禅有许多误解,如认为它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远离世间人的生活的等等。南禅的开创者六祖慧能早已指出:佛法在世间。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与人世间是不可分割的,禅讲觉悟,即世间人的觉悟。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了就是佛,不觉悟而迷妄则为世人。禅宗也反对枯坐、搞持戒的形式。陆希声相公访问沩仰宗的创始人仰山慧寂禅师时问道:“和尚还持戒否?”禅师答道:“不持戒。”问:“还坐禅否?”曰:“不坐禅。”相公听后沉默很久,禅师问道:“会么?”答:“不会。”禅师说:“听老僧一颂: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仰山慧寂禅师的诗偈,表明禅不是在形式上的持戒打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用功。禅的修持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而不是在形式上或者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禅的境界呢?平平淡淡,喝上两三碗浓茶,如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耕耘那样闲适自在。      《禅语今释》 杨咏祁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1 定价:18.00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日 11:58:00
《哲学研究》
禅宗的思想特点主要是相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其他宗派的差异性而言,禅宗内部不同派别的思想也有差异,这里是从总体上论述禅宗的思想特点,主要有:
1.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佛教其他各派都重视心性修持和经典教化在由凡转圣中的作用,禅宗却有所不同。它在心性修持上提倡单刀直入,径直指向当下现实的人心,体验清净本性,见性成佛。不重视经典和言教,废除坐禅,排斥繁琐名相辨析,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这种简易明快的禅修道路和方法是禅宗思想的根本特点。
2.成就理想,不离现实。其他佛教派别普遍地排斥现实生活,而禅宗却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露,洋溢着禅意,人们要在平平常常的感性生活中去发现清净本性,体验禅境,实现精神超越。这种寓理想于现实中,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理想的主张使禅修具有最为接近世俗生活的优长,具有十分明显的活用实用价值。
3.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禅宗除继承佛教外,最重视结合中土固有的传统思想,是最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如它继承道家的道、无、自然、无为无不为等范畴、命题和思想,也和道家一样具有鲜明的超越差异、对立、矛盾的意识。同时,禅宗不仅创造了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超越方法,而且又否定了道家“游于尘垢之外”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超越道路。如上所说,禅宗主张在现实的感性生活中实现心理、观念、精神的超越。禅宗是继承道家,又超越道家,这也是它的影响作用在唐末以来一时超过道家的原因所在。
综合以上对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和特点的简要评析,我们似可以回答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中国禅宗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一种文化理想,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哲学、生活艺术、心灵超越法。
2.什么是禅宗精神?回答是超越精神。超越是禅宗思想的本质,超越现实矛盾、生命痛苦,追求思想解放,心灵自由,是禅宗追求的理想目标,它如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禅宗思想体系之中。
3.如何评价禅宗?禅宗的修持方法、生活态度、终极关怀、超脱情怀,对于人的心灵世界、精神生活是有不可否认的正面意义的。在历史上,它对破产农民和失意士大夫、知识分子起到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吸引了大批破产农民聚集山林,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同时,也深受一些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欢迎和赞赏,从而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出现了某种价值取向失衡,道德水准下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倾向,我们若能重视吸取禅宗的超越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有助于端正人们的价值坐标和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与禅宗的这种积极作用相联系,禅宗对客观环境和客观矛盾的悲凉超越,对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消沉冷漠,则又是和人类的物质需求相悖的。我们认为,人们面对大自然大宇宙,也应当以现实的人文精神为主导,永不满足,不懈求索,依靠智慧与创造、知识与科学的力量,不断战胜苦难,求得人类幸福。如果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变成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进而丧失了进取精神、开拓精神与奋斗精神,是既不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光华,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
编辑:正融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禅的精神 
&&&&&&&&&&&&&&&&&&&&&&&&&&&&&&&&&&&&&&&&&&&&&&&&&&&&&&&&&&&&&&&&&&&&&&&&&&&&&
上世纪二十年代,太虚法师以一篇极简的文章,对唐代禅宗与上世纪初哲学及社会学的一些主要流派做了比较。哲学上涉及伯格森的直觉主义、罗素的经验主义(原文称“个人主义”)及中国儒学和玄学等,社会学方面谈到虚无主义、自由主义、布尔塞维克主义(今称布尔什维克)等。我学识浅陋,很难判定这篇“过时”的文章在比较学上有怎样的价值。但因为这种比较,使得通常被认为是无可言说的“禅”在一种特殊的语境中变得格外清晰、亲切。故欲与君分享。
原文题为《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兹录几节。节文小标题和原文略有改动。
1、 反玄学的实用精神
  印度之婆罗门教,既包孕世间一切教宗学术之质素,引伸推演,发扬滋长,进而至于因明论、数论、胜论诸派,建想高深,立思幽奥,早为大地诸玄学者冠。牟尼出世,顺应以大小乘诸部之阿毗达磨经说。厥后、大小乘诸论师更剥茧抽丝相似而成为毗婆沙论、俱舍论、成实论、瑜伽师地论、中观论、成唯识论诸论。来支那于魏、晋、六朝之代,又和之以老、列、庄、易等清谈之说,大含太空,细入微尘,盖不唯探之冥冥、索之茫茫、出乎天天、入为人人,而直探乎空空、索乎有有、出之神神、入之化化矣!得旨者、固将益妙其用,而失意者比比漫羡兴叹,莫知所归。逮达磨既以不立文字、教外传心倡,至唐代六祖惠能更以目不识丁之人,以简单浑朴粗俗质直之语,飏落玄学之士,使皆舌挢卷而莫之放。迨后,马祖、石头而下,不唯说法谈理,贵专对当前特殊情形机会,用俗语、白话单言直指,务求实际应用之适当,而洗空一切言论学理之形式。且推此实用精神而见之行为,故不适于支那唐代之传来乞士律仪,亦迳推翻之而自建农禅之禅林也。昔一僧见赵州从谂禅师曰:阇黎玄乎?曰:玄之久矣。曰:阇黎若不遇老僧,几乎玄杀!德山于烛光灭处,既得见龙潭之大用,遽取其所著金刚经青龙疏钞投之火曰:“穷诸玄辨,如一滴投于大海;竭世枢机,若一毫拟于太虚”。而其平实为人,唯在乎饥来吃饭困来眠而已。乌乎!此真实际主义之宗极,而何取乎近世詹姆士辈,嚣嚣然涂世人之目、乱世人之耳之口头的实际主义哉!
2、 反理论的直觉精神
  宗门之悟入方法,绝对废除理论,专用直觉为接机之化,固稍览禅录者无不知之矣。而新近法兰西人柏格森,乃亦以直觉方法之哲学倡。按诸其实,彼盖于意想中徒有所谓直觉之一心像,而初未能亲得一度直觉之体验,故虽能举其名而莫能证其实。且于己既未尝有所亲得,则自不能施用诸人。而唐代宗门诸祖,则真能由直觉之门以开悟人者也。无位真人放光动地于六根门头,无相法身迥脱独漏于万象光中;扬眉瞬目,擎拳竖拂;一喝三日耳聋,一棒通身骨露。施之者唯欲亲切了当,求之者不管丧身失命。虚空粉碎于句前,大地平沉于掌下,彻之者诚不自知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之为何物。而其理亦微露乎尼总持对达磨曰:“吾如庆喜之见阿閦佛国,一见不再”。唐代禅师复有见色闻声祗可一度之语。而挽近人以野游兴感、举物图形著称直观主义教育,而不悟秋毫一差,白云万里,徒仿其形似之迹,其实在精神,早牿亡无存矣!剑去云久,犹刻舟以求之;兔逝云远,犹守株以待之!诚有“后来猎犬无灵性,犹向横桩旧处寻”之愚也!
3、艺术的精神
  庖丁之解牛,丈人之承蜩,皆所谓进乎技者。而在佛法中,则有得种种善巧、种种解脱、种种三昧之说。世人应用之,遂有文字三昧、诗三昧、书画三昧等言。昔苏轼深味禅悦,尝喻之以写字:必墨忘乎纸,纸忘乎笔,笔忘乎手,手忘乎身,身忘乎心,而于字始臻神化巧妙之禅境。今从唐代宗门诸老古锥观之,不唯其自己胸襟中所流出、偶然流布人间之一言半语,皆有灵珠宝玉、光彩内含之美;所制作诸篇章、诗歌,亦特着神气活现之妙,在世间一切文字外另成一种如出水芙蕖、如舞空龙凤之活语句!艺术的文学,于是叹为观止!此于文学既然,放观其一颦、一笑、一动、一止、一进、一退、一语、一默、一问、一答、一投、一接、一棒、一喝、一回、一互、一钁、一锄、一扭、一掌、一茶、一饭、一花、一草、一吹毛、一竖指、一垂足、一擎拳之间,无不有收放杀活之势用,跌荡飞动之兴趣。其箭锋相柱之机,啐啄同时之巧,击石火莫能喻,闪电光莫能比!即聚自然之妙以献身宇宙大舞台,亦安得有如是之惊人奇艺哉!
4、哲学的精神
  哲学的精神,其要唯在乎现实之怀疑与本体之究证。若夫说明现实为如何若何、及构画本体为如何若何,则转为植荆棘于修途,挺榛莽于坦道。对于现实怀疑之发軷,则自必取世间流布之学说一一审查而批评之,一一不能得满足凭信;而现象纷弥,实用昭著,又不容掩而没之,则进而穷究其本体,自必迫不得已。卒之、虽忽然得其证会,自心了了,欲安立名言以为表宣,其事终类吹网以求气满,势不可集。反之、则謦咳、掉臂、扬眉、瞬目、水流、山峙、鸟飞、兽走,亦复无不整个活跃。此时还观昔所非拨之学说,又孰非颗颗皆圆妙无住之泻地水银,可拈来自由随意施用者哉!世之治哲学者,于现实尚未能有彻底之怀疑,以豁破一切俗网;而急于为种种之构想假说,故皆不能真个有所成就。而唯宗门乃为真个完成哲学之能事耳。
附原文目录: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
   一 绪论
   二 宗门与学术思潮
    甲 反信教的学术思想
     1 反信教的精神
     2 学术的精神
    乙 反玄学的实用精神
    丙 反理论的直觉精神
    丁 反因袭的创化精神
    戊 全体融美的精神
    己 自性尊圆的精神
   三 禅林与社会思潮
    甲 虚无主义的精神
    乙 无政府主义的精神
    丙 布尔塞维克主义的精神
    丁 德莫克拉西主义的精神
   四 结论
(原文网址:/news/news_view.asp?newsid=6263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石家庄)讲座:禅的精神与人生智慧
来源:国家图书馆
时间:日 (星期六) 14:30
地点:河北省图书馆A区二楼多功能厅(长安区东大街46号)
主讲人:王雷泉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单位:河北省图书馆
【小知识】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是用来安心的观念和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佛教的四禅八定(佛陀从古印度喜马拉雅山下的其他学派学来并汇总而成的);中国的禅宗(把中国禅法融入了佛教修行);道家闭关(旨在运气打通经脉);印度各路瑜伽(最早形成系统明确的禅修方法,旨在打通七轮三脉)。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天竺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基本精神】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觉醒。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确立原本的真我,就不会再有烦恼。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人生智慧】
  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是一种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方式,是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如果说一个人从生到死是一次探究生命的过程,那么禅就是生命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是打开心灵枷锁的一把钥匙,是帮助我们寻觅失去乐园的幽径。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禅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智慧。人人都想拥有快乐,可是由于缺乏快乐之道,总是被痛苦的乌云所笼罩。禅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是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破除虚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快乐。人生处处流露着禅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的智慧,处处都可以体验到禅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馆藏链接】
电子图书:(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责任者:(释)净慧编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2月
责任者:顾随撰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
责任者:(日)铃木大拙著
译者:刘大悲、孟祥森
出版者:(日)铃木大拙著
出版时间:2013年
责任者:成皇解译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报纸:(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作者:刘元春
光明日报,日理论周刊·学术版
期刊论文:(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作者:释学诚
期刊:法音,2015年04期
作者:陈培永
期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作者:邱华栋
期刊:长江文艺,2015年07期
作者:陈慧瑛
期刊:炎黄纵横,2008年10期
作者:楼宇烈
期刊:晚霞,2007年12期
公开课:(互联网公开访问资源)
主讲人:张立文
内容简介:《周易》三句真言:生生之谓易,保合太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儒家三句真言: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道家三句真言:无为而治,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禅宗三句真言:识心见性,无念为宗,顿悟成佛。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禅的基本内涵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 & & 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什么?禅就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如其本来。把你的心态恢复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心态时,你会当下豁然,更无可疑。我们了解这点以后,我们就可肯定禅是真实的,是自觉的。那么我们这么讲,对不对?不对。你说“是什么,就一定有‘非’什么,禅是一法不立的”;你讲什么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语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实在说,纵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这漆桶。什么叫心的原态?什么叫生命的共相?说了等于没说。所以今天再重复一次,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永恒相”,永恒相就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二、禅的基本内涵& & & &禅是什么?它的基本内涵,就是“正见”加“正受”& & & & 什么是“正见”?我们一般人的见解,往往离不开偏见。所谓偏见,就是由自我意识、主观谬执所发出来的见解。正见是真实、正确的见解。看到任何自以为真实的事物,那只是眼花。正见不会见到与真实相对的任何事物,只会见到宇宙唯一的真实,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 & &什么是“正受”?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真实的受用,苦修了一辈子,没有真实的受用,烦恼还在纠缠,邪念经常萌生,冤结依然未解,那就是没有真正的受用,岂不白修了嘛!耕耘有收获,努力会成功,修学正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受用,岂不冤枉?禅是有真实受用的,没有正受,就不是禅。正受的含义除真实的受用,另外就是正确的感受。什么是错误的感受?遇事认同,入眼皆真,是常识的感受。这也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正见,也不是正确的感受,就禅者而言,只不过是由“见取”派生的错觉而已。人们一切想念,一切反应,离不开自我的官能,这便背离了真实。真正的正受,就如《证道歌》所说:“常独行,常独步”的独来独往。大家不会误会,独行独步是到旷野荒郊,没有人的地方去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门町去独行独步,在人挤人熙熙攘攘的现象下,走过一条街,好象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才有少分相应。这证明你对外在的扰幻相已经不再认同了。为什么说它是幻相?因为它并不真实。在这大宇宙中,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我们人是六十兆原子细胞堆积的,原子是物质最基本单位,你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你就发现什么都没有,这证实了佛的伟大,“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缘就是条件,一种最初的动力,加上必须的条件,就形成、创生了新的事物,当条件离开的时候,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这座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条件构成的,一旦把这些条件抽掉,就没有什么叫做房子的东西了。连地球最后还是会消失、气化,“所谓世界非坚”,是不坚固的。三、禅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 & & & 禅是什么?就它的修持要领来讲,就是《六祖坛经》讲的“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相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惟。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熏染成为分别想念的素材,当下即相离相,不留痕迹。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无念、无相、无住,三位一体,在日常生活中以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持之以恒,则正见可立,正受也会加深。四、禅的基本精神& & & & 现在我们就讲禅宗,也就是宗门禅的基本精神何在?&& & & &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不但是佛法这么要求,连上帝也是这么要求的。禅是超宗教的,我们不必忌讳什么,如果读过旧约圣经,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们要清醒!你们不要睡觉!”大家注意到这些警语没有?那就是教你觉醒。因为人大多喜欢做白日梦,很少是“清明在躬”的,所以才会迷失。一般人纵使没有刻意在胡思乱想,也常常被不自觉、不自主的念头所旋绕,那就是做梦。人必须从这些迷惘中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样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如说最后你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的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 &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槃时,标示出“常、乐、我、净”。常——永恒,我——自觉,净——离垢,乐——离烦恼。这是学佛成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然后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完成法身的融铸。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什么是禅 5-4 禅的基本内涵',
blogAbstract:'&禅的基本内涵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 &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宗与精神分析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