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躲避越来越中国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弹

写在中国先进空空导弹解密公开时——PL-21与PL-13,PL-ASR与PL-10以及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测绘揭秘分析
写在中国先进空空导弹解密公开时——PL-21与PL-13,PL-ASR与PL-10以及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测绘揭秘分析作者:云红海蓝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多篇海外揭秘文章以窥中国第五代空空导弹冰山一角的综述&&&&&《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4期发表了一篇作者:[美国]理查德-费舍尔/编译:知远&于君的文章:《苍穹霹雳&美专家揭秘中国第五代空空导弹》——该文系统地揭示中国第五代空空导弹的发展状况(见图1)。自2008年4月3日起,国内很多网站都贴出此文。在此给出两个链接:1:[url=/5814019.shtml;2:&a href=]/5814019.shtml;2:http://bbs.81&&&& /thread-.htm[/url];图1《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4期的该文图片该文这样论道(部分是笔者的综述):1月4日,互联网上第一次出现了可能是中国正在研发的第五代空空导弹的照片。其中一枚导弹名叫霹雳-ASR或霹雳-10,这是一种类似于南非的丹尼尔A—Darter近距空空导弹的导弹。第二张照片出现在中国西北大学的网站上,照片显示的是另一种导弹,它类似于南非的丹尼尔R—Darter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这两型导弹都有可能采用现代化的头盔瞄准显示系统,使飞行员能够猎杀目标。还有一张关于霹雳—13导弹的照片,该导弹是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12导弹的冲压发动机改进型,其射程超过了现役美国所有空空导弹。1、霹雳-ASR/霹雳-10空空导弹——可能来自非洲的导弹南非的几家公司曾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设立了一个小型展位,表示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在随后的几次航展上,南非公司的展示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与中国开展了几项合作,包括无人机、防空系统和空空导弹。虽然南非公司未透露空空导弹合作的消息,但是2004年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对采购“A-突击者”型第5代空空导弹(自称是第五代)表示了兴趣。从霹雳-ASR/霹雳-10的图片(图2)可以看出,它与“A-突击者”型空空导弹很相似,最大的不同只是尾翼形状及布局,但这也只是很小的不同。因此,可以推测霹雳-10的作战性能与“A-突击者”型导弹相当,甚至更强。它有可能采用先进的图像红外制导系统,最大射程20公里以上,其导引头可有效锁定载机前方±90度范围内的大机动目标。它同样具有发射后锁定目标的能力,这些通常在头盔瞄准具的引导下完成。霹雳- ASR/霹雳-10导弹可能装备在大多数配备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战机上,包括歼-10、歼-11B或歼-11A和新型歼-8Ⅱ和歼-7战机。& & & & & & &图2&&A-DARTARE导弹与PL-ASR&的外形对比2、新型空空导弹公开霹雳-10(PL-ASR)空空导弹图片,同样也有助于洞察另一种空空导弹(图3)的一些信息。这种导弹还未被官方或非官方渠道所确认,但是图片显示它与南非的雷达制导“R-突击者”型导弹有些相似。“R-突击者”型导弹是以色列和南非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联合研制的,以色列将其称为“德比”空空导弹。该导弹重&120公斤,射程63公里。南非生产的这种高机动轻型雷达制导导弹可装备在第3代和第4代战机上,目前“R-突击者”型已经在南非空军中服役。至于“德比”导弹则未在以色列空军中服役,另有报道称新加坡空军装备了该导弹。& &图3&不明型号空空导弹&&&&2007年12月中旬,在一家中国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网站上也出现了一种未知名的新型空空导弹。此前,中国还没有任何对它的官方或非官方报导。解放军新型空空导弹与R—Darter的重要相似之处在于它们的形状,但解放军的导弹感觉要小一些,重量可能仅为100~110公斤。这意味着射程也要短,可能为20~30公里。目前不清楚这种导弹采用了哪种导引装置,有可能安装俄罗斯AGAT公司的新型150毫米小导引头。解放军有意发挥这种导弹重量轻的特点:在其第一张公开展示的照片上,可以看到2枚这种导弹与霹雳—12挂在一个新型的三点发射挂架上。这种挂架结构能有效提高新型战斗机(如FC—1、J—10、J—11B和JH—7A)的空空导弹挂载能力。这种导弹也能轻易地升级最新型号的第三代战机(如J—8IIF/H、J—7E/G),使这些仅装备了霹雳—10红外成像近距空空导弹的飞机也具有雷达制导超视距攻击能力。3、链接——南非的空空导弹见图4、5及图6。&图4&&南非R-DARTER导弹图5&&A-DARTER导弹及参数图6&以色列南非研制的R-Darter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4、霹雳-13的电脑成像图片,霹雳-13导弹费舍尔认为:在1月4日(2008年)的中国网站上还出现了一张据称是这是该导弹的第一种图像资料。有关它确实存在及性能的资料有待进一步发掘。有助于确认该研究项目存在的地方是:这幅电脑成像图片与霹雳-12和霹雳-10导弹的照片放在一起。此外,洛研所据说对研发冲压发动机的霹雳-12感兴趣。这张霹雳-13的图像资料有可能说明俄罗斯的Vympel公司将冲压发动机技术卖给了中国——霹雳-13的图像有一个双进气道的冲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结构在R-77M-PD上也有应用。而且,霹雳-13前后部弹体的4个“鸭”式安定面也与Vympel的R-27导弹的翼面特点相似。由于俄罗斯已经决定不采购R—77M—PD,Vympel有可能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导弹冲压发动机技术。但冲压技术也有可能来自南非,因为南非也曾搞过未成熟的远程空空导弹项目。&&&&&&&&[attachment=2361551]&&&&&&&&&&&&&&&&&图7&该文所指的PL-10、PL-12、PL-13空空导弹模拟图[attachment=2361552]图8&采用双吸气道的PL-13远程空空导弹(上)和R-77M-PD空空导弹(下)5、PL-21远程空空导弹与PL-102010年11月珠海航展后一张称为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在国内网站广为流传(见图9)。[attachment=2361553]&&&图9&网络图片显示的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其中最新的是PL-21导弹随着歼-20图片也在网络上的流传,美国《航空周刊》2011年1月7日报道称中国J-20隐形战机应该可以搭载新式武器,其中包括由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组合动力的PL-21空空导弹。文章称该项目应该比PL-12D稍微先进一些。文章称,该项目应该比PL-12D稍微先进一些。PL-12D是以PL-12为基础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升级,而在机身方面有适度的改变,后部的灵活性要逊于PL-21。为了满足J-20内部搭载的需要,中国工厂似乎也在用更小的尾部控制散热片装备PL-12C。这种中等大小的散热片被认为与最初的PL-12以及带有改进后的电子计算机对抗系统的PL-12B相类似。对于空空导弹谱系图中的PL-10,该文这样认为:中近距离空战时将会采用的PL-10,其设计与南非丹尼尔公司的A-Darter相仿。由于中国空军新型战机的亮相频频引发全球媒体热议,“但必须指出的是,飞机只是用来搭载武器的平台,没有精良的武器,再强大的飞机也只是'无牙的病龙’。”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日前(2011年2月16日前)刊登文章称,深谙此理的中国正努力打造种类繁多的机载武器,从改进型空对空导弹,针对多目标的空对地导弹到精确制导炸弹无所不包。该文章称:去年11月,612所的专家在珠海航展上向《简氏》记者透露,该导弹(SD-10)具备“双模态”寻的功能——既可主动寻的,也可被动寻的。这一消息如属实,意味着闪电-10的性能比早先估计的更先进。目前,闪电-10家族共有两个型号——闪电-10和闪电-10A,后者比前者长10厘米,增重19公斤,据称射程有所提升,但最重要的改进是可靠性提高,且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中国的雄心绝不止于闪电-10导弹,去年珠海航展上发布的消息称,中国至少打造了3种新型增程空空导弹,按时间顺序分别是霹雳-12B(定型时间为2006至2008年)、霹雳-12C(定型时间为2006至2010年)、霹雳-12D(定型时间为2010年)。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霹雳-21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尚在研发中,预计定型时间为2012年。4、霹雳-13的电脑成像图片,霹雳-13导弹费舍尔认为:在1月4日(2008年)的中国网站上还出现了一张据称是这是该导弹的第一种图像资料。有关它确实存在及性能的资料有待进一步发掘。有助于确认该研究项目存在的地方是:这幅电脑成像图片与霹雳-12和霹雳-10导弹的照片放在一起。此外,洛研所据说对研发冲压发动机的霹雳-12感兴趣。这张霹雳-13的图像资料有可能说明俄罗斯的Vympel公司将冲压发动机技术卖给了中国——霹雳-13的图像有一个双进气道的冲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结构在R-77M-PD上也有应用。而且,霹雳-13前后部弹体的4个“鸭”式安定面也与Vympel的R-27导弹的翼面特点相似。由于俄罗斯已经决定不采购R—77M—PD,Vympel有可能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导弹冲压发动机技术。但冲压技术也有可能来自南非,因为南非也曾搞过未成熟的远程空空导弹项目。& &&图7 该文所指的PL-10、PL-12、PL-13空空导弹模拟图& && & & & && & & & 图8 采用双吸气道的PL-13远程空空导弹(上)和R-77M-PD空空导弹(下)5、PL-21远程空空导弹与PL-102010年11月珠海航展后一张称为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在国内网站广为流传(见图9)。& &图9 网络图片显示的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其中最新的是PL-21导弹随着歼-20图片也在网络上的流传,美国《航空周刊》日报道称中国J-20隐形战机应该可以搭载新式武器,其中包括由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组合动力的PL-21空空导弹。文章称该项目应该比PL-12D稍微先进一些。文章称,该项目应该比PL-12D稍微先进一些。PL-12D是以PL-12为基础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升级,而在机身方面有适度的改变,后部的灵活性要逊于PL-21。为了满足J-20内部搭载的需要,中国工厂似乎也在用更小的尾部控制散热片装备PL-12C。这种中等大小的散热片被认为与最初的PL-12以及带有改进后的电子计算机对抗系统的PL-12B相类似。对于空空导弹谱系图中的PL-10,该文这样认为:中近距离空战时将会采用的PL-10,其设计与南非丹尼尔公司的A-Darter相仿。由于中国空军新型战机的亮相频频引发全球媒体热议,“但必须指出的是,飞机只是用来搭载武器的平台,没有精良的武器,再强大的飞机也只是'无牙的病龙’。”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日前(日前)刊登文章称,深谙此理的中国正努力打造种类繁多的机载武器,从改进型空对空导弹,针对多目标的空对地导弹到精确制导炸弹无所不包。该文章称:去年11月,612所的专家在珠海航展上向《简氏》记者透露,该导弹(SD-10)具备“双模态”寻的功能——既可主动寻的,也可被动寻的。这一消息如属实,意味着闪电-10的性能比早先估计的更先进。目前,闪电-10家族共有两个型号——闪电-10和闪电-10A,后者比前者长10厘米,增重19公斤,据称射程有所提升,但最重要的改进是可靠性提高,且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中国的雄心绝不止于闪电-10导弹,去年珠海航展上发布的消息称,中国至少打造了3种新型增程空空导弹,按时间顺序分别是霹雳-12B(定型时间为年)、霹雳-12C(定型时间为年)、霹雳-12D(定型时间为2010年)。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霹雳-21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尚在研发中,预计定型时间为2012年。二、两大最先进空空导弹研发团队1、一篇报道引出我国的空空导弹研发团队2011年05月《中国航空报》的一篇报道——中国最先进空空导弹开始研发 两大团队激烈竞标自刊出后,同样在我国各大网站竟相转载及军事论坛轮番转贴。该报道除开题就点明两大最先进空空导弹研发团队外,还在其内容中这样写道:2010年是导弹院发展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爬坡过坎、打赢翻身仗的关键一年。某新型重点型号肩负着捍卫祖国领空、夺取制空权的重任。它被誉为导弹院的“生命工程”,能否成功是全院6500名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但困难压不倒顽强的他,破釜沉舟的胆识与魄力源于激情报国的决心,樊会涛带领他的团队从竞标确立“全面满足军方需求、全面战胜竞争对手”的指导思想后,一场与时间和技术赛跑的攻坚战就开始了……在竞标开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樊会涛和他的团队没有休息过礼拜天、节假日,型号线实施711工作制,服务保障人员24小时随叫随到,身体疲惫顾不上休息,星夜归来孩子已噙泪睡去,就在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他们还在茫茫戈壁,战黄沙、斗冰雪进行试验,拼搏的精神凝聚成无坚不摧的洪流,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对胜利的渴望!重大决战的现场,地上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角逐,导弹院最终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新型产品阶段竞标的重大胜利!这标志着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标志着导弹院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翻身仗,标志着中国空空导弹研制生产“国家队”的实力得到充分印证。在我们的概念中,一提空空导弹就只会对应到地处洛阳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那么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最先进空空导弹研发竞争对手呢?2、导弹院的竞争对手——另一支我国的空空导弹研发团队可能导弹院2000年初期的日子不好过,或想在其他领域有所发展。应是导弹院委托中 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作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见图10)。&&& & & & & & 图10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封面从该报告知道在2002年前,空空导弹领域内,只有空空院与航天八院两家供应商(图11),作为空空导弹市场的潜在进入者是航天二院和三院(图12)。对于PL-12导弹,该报告给出的相关数据应是很准确的(图13),导弹院的优势在于是专门的空空导弹研究部门外,还在于其在导弹的引导部和发射架的发控盒等关键技术的话语权及标准制定权(图14)。当然该报告也给出了其对导弹院的发展方向:“ 聚焦主导产业价值链,加强对配套业务的控制,在精确制导武器领域内进行适当多元化,是014军品今后业务发展的方向“。见图15。& & & & & & & 图11&&2002年前空空导弹的供给者&& & & & & & 图12 空空导弹市场的潜在进入者航天二院和三院& & && & & & & & & & & &图13 应该以正视听的PL-12数据图14 导弹院的优势图15 发展的方向在谈正题之前先插入话题:3、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就是原来的五大军工集团。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以导弹作为主业之一主要有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三家军工集团。但对应机载导弹的主为: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经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各类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2)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103家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4、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根据百度百科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访谈录》的报道。日建所,日挂牌运行的新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是由1961年成立于西安的原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和1966年成立于陕西汉中的原南峰公司经调整重组而成的。1)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内在关系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研究机构(中国航空研究院)的:612所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613所 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产品系列按百度百科的综述:目前导弹院已能够研制生产三种制导体制、四种弹径系列(可参阅GJBZ 15-1990 空空导弹弹径系列)、服务四大兵种的产品。从四种弹径系列来看,应该是:A、90mm系列&&&&&&&&&&&& PL-90(外销型号TY(天燕)-90)B、127(120)mm系列&&&& PL-5系列(PL-5 弹径127mm)C、160mm系列&&&&&&&&&&&&PL-8、9系列&D、203mm系列&&&&&&&&&&&&PL-12系列(PL-11也为203mm——系列标准应早已成形)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发展宏图(方向)百度百科这样综述到:目前(2004年),导弹院已紧紧瞄准美国雷锡恩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到2020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200×(应为2005)年要全面完成高新工程任务, 2010年前完成第三次创业,2020年前达到美国、俄罗斯的设计、制造、验证和管理水平。百度百科还综述写道:为了利用全球资源,发展中国空空导弹事业,导弹院在摸索中成长,在追求中壮大,近年来逐步理清并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集团化战略,开放式规划,哑铃型运作,合作式竞争,跨越式发展。"哑铃型运作"则是指产品的设计与总装集成必须由自己完成,中间一般性工作则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为我所用,即"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参见图16。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给出的参考——《军品业务发展战略设计》部分摘录,见图16-22。&图16图17& & & & & & & & & & & & & 图18&&& & & & & & & & & & & & & & & & & &&&图19图20图21&&&&&&&&&&&&&&&图225、中国航天的空空导弹研发团队从导弹的这个广义概念而言,中国航天是我国导弹研究的鼻主。航天口的研究院所之多,涉及面之广,人才之强是首屈一指的。目前的中国航天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所组成的。1)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现归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又称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第二研究院)。下属1个工程总体设计部,10个专业研究所,9个技工贸结合的公司,&1所学校,1所职工医院,员工1.3万人。具体为:北京新风机械厂&北京长峰机械动力厂&北京新立机械厂&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17所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23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25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203所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204所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206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207所&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208所&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210所&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706所&北京仿真中心&北京市新立技工学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心医院&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办事处&北京长峰工业公司&北京航天机床数控系统集团公司&北京精华工业公司&山西航天工业发展总公司&2)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归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又称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第三研究院)。主要从事岸舰飞航导弹研究,三部。具体为:    北京天方新技术开发公司&    31所,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北京市丰台区云岗&    33所,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35所,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 & & & & & & 303所,&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 & & & & &304所,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 & & & & & & &306所,&北京特种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310所,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8257所,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9号&    8359所,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路61号   3)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火箭)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归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各种试验。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总部位于西安市东郊田王。具体为:    41所,陕西动力机械研究所    42所,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襄樊市春园路1号    43所,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市&    44所,陕西电器研究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    47所,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蓝田    401所,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    7414厂,&    7416厂,&    7422厂,4)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归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八部。在此不详列了。三、我国(以导弹院为代表的)对先进空空导弹的系统认识1、2005年形成的空空导弹发展趋势认识由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天光所作的《专家谈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先发表于  2005年06月13日&09:52:30 新华网专稿。其链接为:;该文在总结了当时国外先进空空导弹研究及服役的情况后认为:现代战争对空空导弹的基本要求:快速、隐身、远程、精确(含抗干扰)、多用途。1)从技术角度看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根据现代战争对空空导弹的要求和空空导弹的作战使命,空空导弹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推进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2)&红外成像制导技术(3)&毫米波制导技术——毫米波是指相对大气传输较有利的8mm(35GHz)和3mm(94GHz)两个波段,它是介于电波与光学波段之间的特殊波段,具有光学的探测精度和电波的全天候工作特性,集两者之优点而克服两者的缺点(4)&多模导引和复合制导技术(5)&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6)&高效定向引战技术(7)&导弹模块化与开放式设计技术(8)&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条件下的发射技术2)从作战使用上看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1)&作战距离越来越远(2)&机动能力越来越高(3)&气动外形越来越光滑最后,战术导弹正向更快、更远、更精确、更灵活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领域,它们充分体现了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世界技术发展的水平。  更快:快速反应,难以防御;&  更远: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更精确:减少武器消耗、降低战争成本和连带伤亡(抗干扰);&  更灵活:一弹多用(降低成本、简化部队的后勤保障)2、金先仲谈我空空导弹技术水平及如何适应未来空战来源于:2006.10&新华网,解密中国空空导弹:强化雷达火控&"先视先射先毁”——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某型号空空导弹总设计师——金先仲。1)空空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现代的几次局部战争可以明显看出,若要取得战争的主动地位,就必须夺取制空权,倘若丧失了制空权,则空中、海上与陆地的作战优势将全部丧失;仿真结果表明:战斗机的空战效能与机载武器性能的4次方成正比,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代平台,几代武器”的发展策略,尽快通过改善空空导弹性能,来提高飞机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2)现代空战的“先视,先射、先毁”的新概念“先视”即先发现敌方目标,“先射”即先于敌方发射导弹、“先毁”即先摧毁敌方飞机;为此,必须提高空空导弹的探测性能、发控能力和摧毁目标能力,与此同时也必须同步提高飞机的机载雷达和火控系统的能力3)未来空战对航空机载武器系统的要求未来空战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全天候、全天时、全信息、空天地”,也就是不管什么气象条件,不管白天黑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外层空间、大气层和地面相互支援的精确打击和攻防对抗。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对航空机载武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具有高可靠性,能够适应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抵抗、抑制各种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挂装在多种飞机上;具有“内埋”或“保形”的状态,能够减少对飞机外形和反射面积的影响;具有信息融合能力,能够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具有“更远、更高”的攻击能力,能够打击远距离目标和大气层外的目标。4)空空导弹对付隐身战斗机空空导弹用一些办法来弥补,比如说采用不同的波长,把工作的波段提高。目前,隐身技术对于短波段的波长效率就比较低,对薄毫米波段等效面积就可能会相应的增加。我们还可以借用于信息融合的技术,比如把机载雷达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导弹上面,空空导弹就能够识别记忆这些信息,也能够跟踪或者摧毁隐身目标。在战术上我们也会采用一些办法,前面是静默式的,到后面可以突然开机。3、简述“四代后”空空导弹的关键技术来源于:新华网&2006年10月30日&10:01:05,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特供新华网专稿。链接为:;1)总体系统技术:总体技术应当保证新一代空空导弹性能达到"远、准、快、狠"的要求:远-能够超视距发射,拦截距离150-200Km,甚至更远;准-制导精度高,脱靶量小于10m;快-具有多种灵活的发射、截获方式,导弹机动性高,进一步扩大目标的不可逃逸区;狠-引战配合良好,能够准确引爆,毁伤能力强;若要达到这些要求,关键在于掌握导弹总体核心技术,包括:a.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原理、新体制研究b.先进的武器系统集成技术c.武器系统信息网络技术研究d.远程导弹的一体化设计技术e.反巡航导弹技术研究&&&&&&2)远程推进技术:新型远程空空导弹的动力装置大都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由于冲压发动机前面有进气道,能够吸入空气作为氧化剂,它的比冲大,工作时间长,它比一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得多;与一般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同样体积和重量冲压发动机能够为导弹提供两倍以上的射程。固体冲压发动机比液体冲压发动机更加安全,关键技术包括:a.固体冲压燃烧控制技术;b.高比冲、少烟推进剂;&c.小比重耐高温材料;d.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总体试验技术;e.&固体火箭冲压发动与全弹一体化设计技术。&3)多模导引技术:新一代的战机应用先进的光、电干扰技术和隐身技术,单模式的制导武器已经容易受到干扰和难以探测目标,于是多模式导引技术应运而生,多模导引是指把多个波段的探测技术运用在同一个导引头,如红外多光谱探测技术,采用短波与中波,中波与长波红外探测复合技术;红外与毫米波探测技术复合,构成多模导引头;当然,后者是基于两种物理原理差别很大的探测技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该项技术可以发挥各频段导引体制的优势,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导弹的作战效能;因而,研制中新的空空导弹都在应用多模导引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a.红外/毫米波导引技术;b.多光谱凝视成像导引技术;;c.多模导引抗干扰技术;d.&主动/被动复合导引技术。4)精确引爆技术&&&&&随着目标种类越来越多,对空空导弹的引爆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进行制导/引信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导引头和飞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实现精确引爆、提高杀伤概率之外,新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智能化的定向引战系统,这类系统的近炸引信能够准确测定目标方位,设定最佳起爆时间,战斗部向目标方位定向爆炸。定向战斗部的杀伤威力将有很大提高;关键技术包括:a.&定向近炸引信技术;b.&高效定向战斗部技术;c.&制导/引信一体化设计技术;d.&智能化引战配合技术。&5)先进控制技术&新一代空空导弹采用的先进控制技术主要有直接力控制技术和倾斜转弯控制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是通过对侧向力的控制,使导弹产生大机动过载,实现快速转弯;这种侧向力可以通过燃气舵或转动喷口改变发动机推力方向,也可以设计产生侧向力的专用装置,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飞行控制与直接力控制装置的一体化设计、精巧的伺服装置和高性能耐热材料等项技术。倾斜转弯控制技术适用于非轴对称气动外形的空空导弹,而采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中、远程空空导弹正好属于这类气动外形,其主要特点是导弹在较长的飞行距离上保持比较小的攻角,从而减少了阻力,当目标机动时,导弹能够将升力面对准目标,进行高速机动,获得较大的机动攻击能力。复合制导是指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进行控制的技术,第四代空空导弹已经采用指令制导、惯性制导和主动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控制;随着卫星定位技术(GPS)精度和帧频的提高,"四代后"空空导弹也将采用GPS数据作为惯导系统的修正参数,但是,必须接收本国的卫星定位信号,避免别国的卫星定位信号突然关闭而导致导弹失控。四、揭秘PL-ASR及PL-10以上笔者长篇累牍的资料引述都是为了本主题及下面的内容:写在中国先进空空导弹解密公开时!很感谢您能认真地看到这儿。经成形本文的大量资料查询及研究。笔者认为:1)中国先进空空导弹的型号任务全系列采用竞争招标制;2)具有强大实力的导弹院及航天口是竞标对象;3)近距红外格斗型号的竞争有航天二院推出的PL-ASR,导弹院的“PL-10”;4)竞争结果是近距红外格斗型号名花归落PL-ASR,导弹院(可能)悲壮出局。1、插入铺垫——FL-3000N揭秘1)FL-3000N的公开介绍及定义——世界领先水平!.cn2008年12月29日&07:34&引用《兵器知识》第12A期,题为《中国FL-3000N近防系统性能世界领先》,对PL-3000N作了如此介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第七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展出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开发的新一代FL-3000N系统可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对付海上、空中和陆地对舰艇发起的饱和攻击。FL-3000N导弹速度高、重量轻、反应快速、制导精度高,可有效拦截各种超音速和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FL-3000N导弹具有被动射频与红外成像和全程自主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可以轻松斩落以主动方式或被动方式来袭的反舰导弹。2008年11月05日搜狐军事的报道题目是:新型导弹武器亮相珠海航展&航天二院尽展空天防御风采。二院研制的FL-3000N新型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首次亮相。&该武器系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各类反舰导弹的克星。百度百科的介绍是:FL-3000N近防系统第八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FL-3000N系统采用了新型导弹,取消了助推器。估计新导弹采用了助推/巡航一体化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比FL-3000基本型更远,超过10公里。FL-3000N导弹长2米,最大射程为9000米(约为高速来袭导弹射程的一半)。该导弹弹径120毫米。“拉姆”导弹的弹径维持在了与“毒刺”导弹类似的127mm。而作为参照“拉姆”发展的产物,中国的FL-3000导弹在导弹体积上基本与“拉姆”导弹类似。对中国海军而言,056型护卫舰无疑里程碑式的战舰。而对于中国的舰空导弹发展而言,FL-3000型导弹无疑也堪称里程碑。网易军事2010年11月16日的报道是:[现场直击]FL-3000N近防系统可拦超音速导弹中国曾经对外公开过FL-3000舰载反导系统,在第八届珠海航展上这个系列的舰载反导系统又有了新成员,它就是FL-3000N。FL-3000N显示出我国一直在对舰载末端防空反导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武器系统进行持续性改进。这次珠海航展展出的FL-3000N系统采用了新型导弹,取消了助推器。估计新导弹采用了助推/巡航一体化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比FL-3000基本型更远,超过10公里。FL-3000N导弹具有反应快速、制导精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拦截各种超音速和亚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导弹具有被动雷达与红外成像、全程自主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具备发射后锁定能力,其中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也是我国防空和空空导弹中比较少见的先进制导方式,这标志着中国在红外成像制导领域的长足进展,也意味着中国红外成像制导的新型空空、舰空导弹已经不存在制导技术瓶颈。《军事文摘》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主办,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出版。其2012年有一篇对FL-3000N的专门报道,图23是其第一页。&图23注意笔者在图24中所划的红线,FL-3000N的份量之重、意义之大、范围之广是不可言喻的!图242)谁认领了2008年度的未公开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之一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公开的是青藏铁路工程,未公开的两项其中之一是谁来领奖呢?领奖者之一:*发布于2012年11月23日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新闻《团结奋斗创空天防御伟业继往开来谱跨越发展新章——二院建院55周年纪实》:二院通过自主创新铺就了中国导弹事业的成功之路,创造了我国导弹研制的多项第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潜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陆基机动地地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低空、超低空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海上区域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00多项,4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中2007年(度)、2008年(度)连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创国内该奖项获奖先河。*由.cn 日 09:50 转的中国青年报《航天二院承担中国新型防空导弹关键技术研究》,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潘婷)中国防空导弹事业的摇篮———航天二院第二总体设计部,近日迎来了50华诞。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总体设计部作为二院科技创新的龙头单位,利用防空导弹技术总体设计和控制技术优势,引领二院导弹研制走出完全仿制阶段,进入了局部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并且由单一防空型号的设计逐步过渡到多型号设计并举。前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16项。*来源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网站,2011年05月13日的《二院二部铸空天利剑的“导弹大脑”》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第五研究室是制导控制总体研究室,承担二院空天防御制导控制系统等重要研究和设计任务。二部五室承担着导弹系统的核心软件和硬件的设计,相当于人类的神经系统。控制导弹飞行的所有指令都在这里形成,是名副其实的“导弹大脑”二部五室的研制工作涵盖防空全领域,涉及导弹和武器全系统,贯穿型号研制全过程。2008年、2009年,二部五室连续两年获得(2007年度——HQ9及HHQ9导弹系统、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建国以来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至此,2008年度的未公开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之一的主要领奖者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第五研究室。贴一张照片(图25),向他们敬礼!&&图25&二部五室设计师工作场景领奖者之二: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来源于该校00:27:53&的《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本项目研究工作成果——特种成像系统,充分利用了科学级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特殊的光电传感及其转换技术,使其在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抗干扰及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远优于传统的测量方式,致使在特殊背景下的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高指标成像领域,此特种成像系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系统已成功应用在《国家XXX工程》特种成像定位系统中,研究成果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同样贴一张图片敬礼!(图26)。&图26&3)FL-3000N的测绘及实体造型——请欣赏以120mm弹径作为测绘基准,测绘图见图27,图28-30请欣赏。&&图27&&FL-3000N测绘图28 FL-3000N导弹&图29&&FL-3000N导弹-折迭翼第一次看到空导院这个战略研究报告大概不是六年前就是八年前吧~也许还要早一点儿。那时候很多东西和现在不太一样。图30 &FL-3000N导弹及翼折迭2、PL-ASR及“PL-10”的竞争由图9可知,空空导弹的研制定型时间是5-7(或4-6)年。笔者就以时间的关系来梳理PL-ASR及“PL-10”。1)航天二院推出的PL-ASR前面费舍尔道自该智库网站2月2日刊登的理查德?费舍尔撰写的文章道:2008年1月4日(应为07年底至08年初),互联网上第一次出现了可能是中国正在研发的第五代空空导弹的照片(图7的图片)。其中一枚导弹名叫霹雳-ASR或霹雳-10,这是一种类似于南非的丹尼尔A—Darter近距空空导弹的导弹。因为没有原文,该文应该也有这张图(31)。图31FL-3000N正式的露面是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型号定型应在06-07年间。以2008年向前推两年是2006年,四年即是2004年。费舍尔还写道: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南非公司表达了希望与解放军合作的愿望。现在可以肯定,目前南非与中国在无人机、防空系统和空空导弹研制方面进行着合作。2004年有报道称,解放军对购买南非的第五代A—Darter导弹表示出兴趣。而霹雳—10(PL-ASR)也是恰好从2004年开始研制的,这种巧合说明了中国一南非合作的深入。图9图片的流出是在2010的珠海航展后,根据图板的PL-10研制时间表,也刚好是四年,也就是说PL-ASR早于PL-10两年就自我立项研制了。挂载PL-ASR试验的图片(2008、1、24)见图32。图32&出于2008、1、24的出口转内销的J-8II挂载PL-ASR图片图33&简单制作的两张PL-ASR导弹图片合成比对图笔者推测,PL-ASR在2009前后就应完成了型号定型任务。2)PL-10的梳理首先有正规意义的PL-10图片的出现当然是那张广为流传的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因本文章太长,在此再贴该图。&图34&中国空空导弹谱系图更早出现的是在&尖兵之翼——2010年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上,其中的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庆安,114厂)的展板。给出一个链接是:;时间:( &20:36:16)展牌名: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武器发射装置的提供者。图35-39为笔者引用的图片。图35&展板图&&图36&展板中心部分图图37&复合挂架及PL-10&与不知型号导弹等图&图38&双联PL-10挂载图图39&单列PL-10挂载图以时间为主轴并对比图9、34的各型号研制时间节点,笔者就导弹院2000年至2011年的导弹型号研制任务活动作如下梳理(括号内的内容有的是笔者研判结果):型号研制节点:PL-12(1997年起)PL-12B(定型时间为2006至2008年)、PL-12C(定型时间为2006至2010年)、PL-12D(定型时间为年)、PL-21超远程空空导弹(定型时间为年)。引用资料:资料1:2011年05月的&中国航空报——中国最先进空空导弹开始研发&两大团队激烈竞,(金雯&文&陈松&摄);资料2:2005年1月的&中国航空报——气贯山河写春秋&空空导弹研究院激情2004,作者:李潮江;资料3:2011年12月的&中国航空报——中国新型空空导弹空中弹射试验获得成功,作者:本报通讯员&李萍据某刊(不好意思,找不到出处了):1997年我国新型中距弹(PL—12)立项时,美,俄,法三国的雷达弹已发展到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抗干扰的第四代。为了新型号,无数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新型号总设计师董秉印积劳成疾,于2000年6月30日病逝在岗位上。樊会涛还没有从痛失董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董总的那付重担就一下子落在了他的肩上,接任型号总设计师,当时他还不满38岁。——资料1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经过整改过的首发产品(PL-12A?)进行了空中试验。当他在大屏幕上看到导弹遇靶信息时,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叫一声:成功了!只见靶机剧烈地一颤,像礼花一样凌空爆炸,耀眼的火光过后,靶机拖着浓烟一头扎向大漠。寂静的大厅顿时爆发出山崩海啸一样的欢呼声:成功了!成功了!热烈的掌声久久回荡在基地的礼堂,回荡在基地的上空,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而徜徉在人们心中的,除了胜利的喜悦,还有更多的悲壮之情。樊会涛脸上洋溢着疲惫而又激动的笑容,而眼里却分明噙着泪花!他又想起了董总,想起了数年来的风风雨雨……他知道,首发试验的成功,证明产品的设计原理是通的,他终于可以带领型号线义无反顾地按照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研制下去。——资料1(时间可能在02-03年间,日子很难过,见下参考图40);&图402004年,研制进入快车道,在当年进行的定型前打靶试验中,新型号一举取得了12发9中的好成绩,为计划中2005年进行的最后定型试验开了个好头。2004年12月底,西北戈壁,某重点型号神箭枕戈待击。霎时,长剑出鞘直奔蓝天,数秒后靶机应声而落,它标志了备受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瞩目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导弹研制科研靶试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全面提前完成2004年各项任务。——资料2;按靶试大纲要求,靶试阶段需要发射九枚产品,只要有7发中靶,定型试验即告成功。到了2005年定型靶试时,新型号(PL-12A?)則是一气呵成,打出了11发全中的好成绩,新型号研制取得了园满成功。(在樊会涛的带领下,该重点型号最终以7发7中的优异成绩圆满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资料1);(2006年进行一干新型号、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立项);2008年底再传捷报:新型号(PL-12B)在双目标攻击试验中双发齐中,创造了我国空空导弹研制史上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标志我国战斗机及空空导弹具备了多目标攻击能力。研制这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美国用了13年,俄罗斯用了10年,而我国从项目立项到定型试验完成,一共仅用了8年半。该型弹具备了第四代武器系统全部优点,空战中的威力是以前产品无法比拟的。它的研制成功,将大幅提升我国主力战机战斗力,并将使我国空空导弹水平一举跨越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导弹院做完了所有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配套工作,但彻底丧失了近距空空格斗导弹的型号任务。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主领者——首席歼击机设计专家孙聪。另领奖者之一:洛阳市喜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 2010年01月12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一三研究所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参与完成的“1110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全国受表彰的3个特等奖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特等奖。)以下为资料1内容:2010年是导弹院发展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爬坡过坎、打赢翻身仗的关键一年。某新型重点型号肩负着捍卫祖国领空、夺取制空权的重任。它被誉为导弹院的“生命工程”,能否成功是全院6500名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在竞标开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樊会涛和他的团队没有休息过礼拜天、节假日,型号线实施711工作制,服务保障人员24小时随叫随到,身体疲惫顾不上休息,星夜归来孩子已噙泪睡去,就在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他们还在茫茫戈壁,战黄沙、斗冰雪进行试验,拼搏的精神凝聚成无坚不摧的洪流,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对胜利的渴望!以樊会涛为首的竞标组成员,在经过了血液近乎凝固的紧张之后,又感受着血液近乎沸腾的无比激动。准备竞标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是怎样走过来的啊,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了太多心血、精力、情感!“这大半年来,我们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竞标前我们准备了一百多个问题,把有利于我们,不利于我们的,甚至故意难为我们的,全都想到了。面对一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空空导弹,我们不得不做充分的准备。”樊会涛感慨地说。他们提的问题,不知在樊会涛脑子里考虑过多少遍了,正如樊会涛自己所说:“脑子里天天都是那些问题,答辩前的晚上,脑子里装的东西快要爆炸了,比高考还要紧张。”“高考考不好,只关系个人的命运,而竞标则关系到上万人的命运。”是的,也许我们想象不到,樊会涛当时承担着怎样的压力,参与竞标的同志说,仅坐在会场,就紧张得心脏都快跳了出来,可想他在台上是怎样的心情。(再引用前面航空报记者之言:悲壮!笔者的祝愿:加油!)樊会涛没有辜负集团公司领导和全院干部职工的期望,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他温文儒雅、对答如流、从容不迫,充分展示了一个总设计师的风采,也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90分钟的汇报和答辩,提前10分钟就结束了,专家们实在感到没有什么问题可提。当樊会涛走出汇报大厅,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与他进行了一个深深的拥抱,这是集团公司领导对竞标成功的祝贺,也是对我院为竞标所做工作的肯定。重大决战的现场,地上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角逐,导弹院最终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新型产品阶段竞标的重大胜利!这标志着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标志着导弹院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翻身仗,标志着中国空空导弹研制生产“国家队”的实力得到充分印证。(引用前面航空报记者之言:胜利的喜悦!)以下为资料3内容:2011年,对于中航工业导弹院来说,有着太多象征意义。新一代雷达产品的竞标、新型红外产品设计定型、某型号批检等9大试验任务,关乎着夺取“十二五”开门红和导弹院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试验基地成功发射一枚地面火箭弹,基地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产品发射出去的画面——产品拖着壮观而漂亮的尾烟稳稳滑翔。然而约10秒钟后,尾烟则开始出现螺旋状……。第二天,导弹院副总师廖志忠就赶回洛阳开始组织攻关。虽然此时正值国庆节,外场这边同时也在组织攻关。决定在国庆节期间要做一次摸底试验。10月6日,家里和外场同时出发集结,因天气原因,10月9日试验才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10月25日,导弹院试验队得到消息:三个型号同时安排了试验任务,并且飞行5个架次。这一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所有的试验队员都无比兴奋——飞5个架次——导弹院专场!10月26日,5个试验任务按照计划井然有序地开展着。&&&&第一架次:新一代雷达产品空中弹射试验圆满成功!(PL-12C或PL-12D、PL-21)&  第二架次:新型红外产品合练圆满完成!(PL-5D?)  第三架次:新一代雷达产品系留试验圆满完成!(PL-21或PL-12D)  第四架次:某型号批检试验圆满成功!&(在役产品)  第五架次:新一代雷达产品系留试验圆满完成!(PL-21或PL-12D)  “洛阳日”,一个创造导弹院外场试验新纪录的日子。&2011年11月1日,当国人翘首以待的“神舟”八号成功发射的同时,在另外一个战场,新型红外产品先锋批试验与新一代雷达产品第二枚空中弹射试验可谓一波三折。10时20分和10时50分,航空工业新型红外产品先锋批一号(PL-5D?)试验也圆满成功;新一代雷达产品第二枚空中弹射试验顺利完成(PL-12C或PL-12D、PL-21)。这一天同样堪称“航空日”。由上,导弹院的PL-10型号任务的结局,以及其年整个工作任务应该一清二楚了。3、PL-ASR的测绘及实体造型从标准化、系列化的角度出发,PL-ASR、PL-10与PL-8、PL-9系列的弹上发射滑块应同尺寸、同相对位置。由图41、42的PL-9C已知尺寸找出最远滑块距,并作为基准;同时确定PL-ASR的弹径为160mm,由图43测出PL-ASR的各相关尺寸。图44-46为实体造型结果,请欣赏。图41 PL-9C前后翼距图42 PL-9C滑轨距&图43 PL-ASR测绘&图44&&&&&&图45&图464、“PL-10”的测绘及实体造型同样按系列化、标准化的的思路,将PL-10的弹径定为160mm进行测绘(图47)、实体造型(图48-)。图47&&PL-10测绘& &&图48&&PL-10导弹-1& & & &&图49&&PL-10导弹-2&&图50&&PL-10导弹-3图51 PL-ASR与PL-10导弹5、对我国先进(第五代)近距格斗导弹的性能诸元推测分析1)外形尺寸 &&& PL-ASR&&&&&&&&&&&&&&&&&对比的“PL-10”长度&米 &2.973&&&&&&&&&&&&&&&&&&&&&&2.940弹径&米 &0.160&&&&&&&&&&&&&&&&&&&&&&0.160最大弹翼展&米 && 0.230&&&&&&&&&&&&&&&&&&&&&&0.296尾舵展&米 &&0.60&&&&&&&&&&&&&&&&&&&&&& 0.516由图51 PL-ASR与PL-10导弹的顶视图可以看出,PL-ASR较PL-10的弹重心靠后(看发射滑块位置)。2)机动性能分析(1)接战目标最大G值的概念新一代格斗导弹的机动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基本可以达到50G左右的过载,而战机的最大过载目前不超过9G。看似导弹可以随意拦截各种战机,似乎只要被锁定,战机就无处可逃,实则不然。原因很简单,高速导弹在拦截高机动目标时,需要承担更大的过载。比如一架飞机在高亚音速进行8G机动,3&倍音速的导弹则要进行126G的机动,才能追上目标。实际作战中,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接战目标最大G值。所谓接战目标最大G值,通俗地说,就是战机做多大G的机动即可摆脱导弹追踪。比如美国的AIM-9M最大G值为35,俄罗斯R-73最大G值为40,看似差别不大。但在实战中,AIM-9M接战目标最大G值为7,而R-73接战目标最大G值为12,相较之下,AIM-9M的拦截效率就低多了。(2)红外导弹的机动性能特点一般(四代前)红外导弹在飞行段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动力飞行阶段,此阶段依靠导弹发动机动力前进;当发动机燃料耗尽后,则进入第二个阶段,即依靠惯性飞行完成攻击,此时导弹必须依靠气动控制面控制飞行。由全方位、高离轴锁定等先进红外弹的要求,为了提高机动性,新一代红外空空导弹纷纷采取了推力矢量技术,同时增加气动控制面来提高机动性。目前推力矢量技术有两种类型,即固定喷管和活动喷管两种,固定喷管轴向推力损失较大,但需要的控制功率不高,尺寸也比较小。而活动喷管则相反,轴向推力损失较小,但需要的控制功率较高,尺寸也比较大。空空导弹受弹体大小的限制不可能采用活动喷管,故目前的空空导弹全部采用固定喷管。固定喷管矢量推进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燃气舵,一种为扰流片。西方的&AIM-9X、IRIS-T、“米卡”等采用燃气舵,俄罗斯的R-73则采用扰流片。燃气舵的优点在于推力损失较小,一般只损失8%-10%的推力,而扰流片一般会损失14%-15%;但扰流片能达到比较大的偏向角度。美国海空军曾在1970年联合研制过AIM-95A“敏捷”导弹,完全依靠推力矢量完成导弹的机动。该导弹具备了全方位、高离轴锁定等先进功能,但终因造价和技术跨度大等问题被取消。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的“尾狗”也是纯矢量推力设计,最终也因试验中暴露问题较多被取消。这两种导弹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发动机的限制,实际射程太短,AIM-95A在实验中射程只有5公里。当今各种先进近距红外空空导弹中,只有英国人固执地将“尾狗”的设计发扬光大,自成一家,研制成功ASRAAM导弹。但目前空空弹的主流还是采用气动控制面和矢量推力混合的控制方法,兼取二者之长。(3)我国先进(第五代)近距格斗导弹的机动性能推测A、燃气舵燃气舵对于我国而言已很成熟,对于航天二院更是小菜一碟(早已用于HQ-9及HQ-16防空导弹等),见图52、53。对燃气舵及其控制技术航天科工集团甚至将其“白菜“到SY-400战术火箭(图54)。图52 &&FD-2000(HQ-9)导弹的燃气舵&&图53 LY-80(HQ-16)导弹的燃气舵& & &&图54 sy_400战术火箭的燃气舵B、气动外形PL-ASR与PL-10导弹都采用了十字型或×字型弹翼沿弹身径向布置型式,以及条型翼气动布局的翼面沿弹身轴向的布局模条型翼的特点见图55。图55&&条型翼布局的特点而对PL-ASR而言,因其条形翼展很小也接近无翼布局。无翼式布局实际就是全动弹翼式,即将整个弹翼做成可转动的,它既可起翼的作用,又可以起舵面的作用,可提供很大的法向力,亦即提供大机动过载。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其特点见图56。图56全动弹翼式布局特点应该说,PL-ASR的气动布局是条型翼气动布局与无翼式布局的混合体,在保证所需要的气动升力、较小的翼阻力和气动稳定性外,更具有了提供大机动过载的气动结构。比对PL-9C的40g、PL-12B的38g过载,上面所言的AIM-9M最大35G值,俄罗斯R-73最大40G值,以及AIM-9X最大过载&&50g、IRIS-T导弹最大过载&50g、ASRAAM在经过了增速阶段后的机动能力可达到50g;以及主动段上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60g的AA-11(R-73)导弹等,推测:PL-ASR的最大过载&&50g应是基本要求。3)红外导引头性能分析(1)引述红外导引头的发展史——《红外制导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电光与控制第15&卷第5&期&,2008&年5&月;赵 超1,& 杨 号2,(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35&研究所,北京 100013 ;& 2.&海军驻阎良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西安 710089)A、红外制导系统的分类红外制导系统包括红外点源(非成像)&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两大类。A-1&红外点源制导系统红外点源制导系统通常由光学系统、调制器、红外探测器、制冷器、伺服机构以及电子线路等组成。其工作过程为:光学系统接收目标红外辐射,经调制器处理成包括目标信息的光信号,由红外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易处理的电信号,再经电子线路进行信号的滤波、放大、处理,检测出目标角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送给伺服机构,使光轴向着目标方向运动,实现制导系统对目标的持续跟踪。这类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动态范围宽、响应快,缺点是无法排除张角较小的点源红外干扰和复杂背景干扰,从目标获取的信息量太少而制导精度不高,也没有区分多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近距空空格斗弹、反坦克导弹,及其他低成本、小型化导弹。A-2&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一般由红外摄像头、图像处理电路、图像识别电路、跟踪处理器和稳定系统等组成。红外摄像头接收前方视场范围内目标和背景红外辐射,利用各部分辐射强度的差别,获得能够反映目标和周围景物分布特征的二维图像信息,然后由图像处理电路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得到可见光图像以视频显示输出,同时将数字化后的图像送给图像识别电路,通过特征识别算法从背景信息和干扰中提取出目标图像,由跟踪处理器按照预定的匹配跟踪算法计算出光轴相对于目标的角偏差,最后通过稳定系统驱动红外镜头运动,消除相对误差实现目标跟踪。这类系统在抗干扰能力、探测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有很大提高,能够探测远程小目标和鉴别多目标,甚至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命中点的选择,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主要用于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空地导弹等。B、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历程B- 1& 红外点源制导技术自从1948&年第1&枚红外制导导弹——美国的响尾蛇导弹(Sidewinder)&问世以来,红外制导技术获得了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时的红外制导武器主要用于攻击空中速度较慢的飞机,其探测器采用不制冷的硫化铅,信息处理系统为单元调制盘式调幅系统,工作波段为1~3&μm ,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差、跟踪角速度低。这一阶段的典型产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B、红眼睛Redeye ,以及前苏联的K213&、SAM27&等。第2&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探测器采用了制冷的硫化铅或锑化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灵敏度,工作波段也延伸到3~5μm&的中红外波段,改进了调制盘和信号处理电路,提高了跟踪速度。这一阶段制导武器的作战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虽然还只能进行尾追攻击,但攻击区和对付高速目标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代表型号有美国的AIM-9D、法国的马特拉R530&等。第3&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红外探测器均采用了高灵敏度的制冷锑化铟,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光信号的调制方式,多采用了圆锥扫描和玫瑰线扫描,亦有非调制盘式的多元脉冲调制系统,具有探测距离远,探测范围大、跟踪角速度高等特点,有的还具有自动搜索和自动截获目标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红外制导武器可进行全向攻击和对付机动目标,代表型号有美国的AIM-9L&、前苏联的R-73E、以色列的怪蛇3、美国的毒刺(Stinger)&及法国的西北风(Mistral)&等。B- 2&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受高技术作战需求的强力推动,近20&年来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其发展历程大致如下:第1&代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采用线列阵红外探测器加旋转光机扫描机构,由4&×4&元光导碲镉汞探测器的串并扫描成像,工作波长为8~14&μm。代表型号有发射前锁定目标的AGM-65D&幼畜反坦克导弹、AGM-65F&反舰导弹以及发射后锁定目标的AGM-84E&斯拉姆导弹。第2&代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小规模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以串并扫描方式工作。这类制导系统可以连续积累目标辐射能量,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信息更新率高的优点,能够对付高速机动小目标、复杂地物背景中的运动目标或隐蔽目标。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灵敏度比线列器件高1&个数量级,成本又比凝视型焦平面器件低,同时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高,易于小型化,从而促进了红外成像制导小型战术导弹的发展。代表型号有德、英、法三国联合研制的远程反坦克导弹崔格特(Trigat) ,美国的高空防御拦截弹(HEDI)&。第3&代红外成像制导系统采用了更大规模的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和凝视工作方式,采用电子自扫描取代复杂的光机扫描机构,简化了信号处理和读出电路,可以充分发挥探测器的快速处理能力,其作用距离更远,热灵敏度、空间分辨率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凝视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发展很快,其中3~5μm&中波段器件已发展到512&×512&元,锑化铟光伏器件已达256&×256&元,长波8~12&μm&光伏碲镉汞/&硅CCD&混合焦平面探测器已达128&×128元。目前焦平面探测器正在向着高密集度、多光谱、多响应度、高探测率、高工作温度、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因此,国际上新投入研制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几乎全部采用了凝视型焦平面阵列技术,典型代表有美国的海尔法( Hellfire )&、AIM-9X&空空导弹、AAWS-M反坦克导弹等。来源于《世界军事》——揭开强大武器神秘面纱:红外空空导弹技术探秘(;)这样总结道:*第一代红外导弹多采用硫化铅探测器,可探测的波段为1-3微米,也就是说,仅可探测打开加力的尾喷口这一类极高温的目标;二、三代红外弹大都采用锑化铟为探测器,可探波段为3-5微米,可探测战机的尾喷口以及战机后段一类的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碲镉汞探测器研制成功,它的探测波长在8-14微米之间,基本上可以探测到战机高速飞行时机体与空气摩擦的温度,即:从理论上可以探测战机的各个部位,具备了迎头攻击的能力,从而使全向拦截成为可能。但每个碲镉汞成像点的价格大约是1.6美元,一个128×128的红外成像探头共需16384个成像点,一个碲镉汞红外成像探头的造价为25000美元以上,价格极为昂贵;成品率也较低,仅60%左右。受价格和工艺水品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红外格斗弹采用碲镉汞探测头。*光机扫描阵列则是将成像点按128×4排列,进行扫描,通过红外侦测,不断地将敌机热信息输入导弹,从而完成跟踪引导。优点是价格相对低廉,通常只有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头价格的1/5左右。但发现目标效率相对较低,也易被新一代红外干扰设备干扰。目前,德国的IRIS-T和以色列的“怪蛇”4采用了这种探测头。其他的先进红外空空弹,如AIM-9X、ASRAAM、“怪蛇”5等全部采用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头。*但凝视型红外成像也有技术上的缺点:如果成像头视场过大,会导致很多目标同时进入,干扰引导头的正常运行。导弹导引头还受温度的限制,需要对导引头进行冷却,以保障其灵敏度。(2)AIM-9X的红外导引头有文介绍到:AIM-9X采用128×128元碲铟汞凝视焦平面红外成像导引头,为世界首创。焦平面阵列器件工作在3~5um波段,安装在一个万向支架上,导引头离轴角高达±90°,而且其光学组件的跟踪角速度高达800°/秒。无论是导引头的视界还是跟踪角速度,都在目前四代红外格斗导弹中首屈一指。整个导引头被安装在蓝宝石头罩内。蓝宝石是一种比氟化镁更硬的材料,这种材料不易剥蚀(特别是出现砂粒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能好。该导引头采用机械斯特林致冷器。这种致冷器在作战任务中没有时间限制,可使导引头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不再会出现越战时常发生的致冷剂快用完时还没有锁定目标的尴尬现象。该导引头在称为“顶帽”的保密技术演示中,展示了较高的灵敏度。图57 AIM-9X导引头对水面上空目标的成像(3)从公开的资料看我国的凝视型红外成像技术水平A、2004年中国洛阳光电展出的128X128单元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和1X128线红外探测器——中国先进空空导弹制导技术
09:07:40;现代红外格斗空空导弹开始采用凝视阵导引头或者矩阵成像导引头,这种导引头的优点在于能够分辨目标的大致轮廓,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而传统的导引头对目标显示仅为热信号的强弱,在空战中容易被热干扰源所干扰。通常来说,成像分辨率越高,则技术越先进,抗干扰能力和识别能力越强,早期的一些导引头采用了2X4、4X4单元,比较先进的美国AIM-9X空空导弹采用了64X64单元的凝视阵。而这次中国洛阳光电展出的128X128单元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和1X128线红外探测器,代表着中国在光电技术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图58&&128X128单元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和1X128线红外探测器&图59 128X128单元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图60 1X128线红外探测器图61&红外导引头的制冷、滤光及玻璃罩等部件B、航天二院的民用产品——非制冷红外热像仪(ULIR)&;早期的介绍为: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可以在任何气候及光照的条件下工作,适合在黑夜、浓雾、烟尘等情况下使用,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航天长峰基于国家863攻关课题,在国内率先突破红外凝视成像关键技术,研制出实用化的长波、中波和短波各种类型高端红外成像系统。& & &图62&非制冷红外热像仪12011年05月30日发布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ULIR):&图63&非制冷红外热像仪2产品简介可应用于舰载、车载的夜市监控、电力设备的监测、由于体积小便于安装携带,价格较低故适用于各类安防应用。产品特点1.体积小;2.重量轻;3.便于安装携带;4.价格低。性能及主要指标1.工作波段:7.7μm~9.3μm-像元数:320(H)×256(V),320(H)×240(V),384(H)×288(V),160(H)×120(V),640(H)×480(V)-探测器材料:多晶硅-冷屏F数:F1-NETD:&55mk-非均匀性:额定积分时间下不大于1‰-帧频:100Hz/50Hz/25Hz-温控精度:优于10mK&。应用领域1.舰载红外位标器;2.车载夜视仪;&3.电力检测;&4.安防监控等。C、2008年度未公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领奖者之一的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其民用产品见图64。图63&重大的红外热像仪再温习下其项目介绍:本项目研究工作成果——特种成像系统,充分利用了科学级CCD(ChargeCoupled Device)特殊的光电传感及其转换技术,使其在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抗干扰及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远优于传统的测量方式,致使在特殊背景下的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等高指标成像领域,此特种成像系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系统已成功应用在《国家XXX工程》特种成像定位系统中,研究成果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请注意加粗字的含义。重大的工作成绩应就是图下部的那块电路板!(4)PL-ASR红外导引头性能的推测看FL-3000N以知PL-ASR说FL-3000N不得不说海拉姆导弹。海拉姆导弹系统:RIM-116拉姆(RAM)舰空导弹是由美国和德国联合研发的项目,拉姆项目的初衷是为水面舰艇提供高效率、低成本、轻量化的自卫系统,用于补充从海麻雀到密集阵间的火力空白。RIM-116是一种间接应用“响尾蛇”导弹系统技术的导弹系统,它采用了“响尾蛇”导弹的战斗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超级“响尾蛇”的导引头。发射系统是21联装或者11联装的蜂窝状发射器,拉姆Block0拥有一个5英寸(12.7厘米)的弹体,它在飞行中不断地旋转,所以称为“旋转弹体导弹”(RAM即为其英文缩写)。导弹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弹体头部装有一对三角形控制舵和一对矩形固定翼。这样两个舵面代替原来的四个舵面来控制导弹的俯仰和水平机动,因此控制系统应该采用了极坐标系代替了原来的垂直坐标系,导弹旋转一周,两个舵面进行两次调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样不断修正飞向目标,这种鸭式布局使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超过20G(达27g个)。“拉姆”导弹全长2.79(2.82)米,弹体直径12.7厘米(Block 2为15.88厘米),翼展26.2厘米,导弹重70.9千克。导弹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倍音速,导弹作战半径为9.6公里,平均无故障羟时间为188小时。控制与制导组件包括红外导引头,红外致冷器,被动无线电接收机,自动驾驶仪,弹翼舱机,一个信号处理通道,一套敏感元件。动力装置是一台MK36—8型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重45千克,长1.83米,直径127毫米,内装27.27千克推进刑。推进剂为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和AP(高氯酸铵)。拉姆”导弹采用的制导力式是“被动雷达寻的与被动红外寻的复合式制导”,这种方式可使导弹发射后不再管它,并使舰上设备简单而安全,而且也适合对付饱和攻击。如果目标的红外辐射很弱,弹上的被动雷达寻的导弹头也能对“拉姆’导弹作全程导引,把导弹引向目标而摧毁它。采用复合制导是“拉姆”的一大特点,一般导弹不具备这些制胃体制,复合制导被认为是一种发展趋势。当敌方进行电磁干扰时,“拉姆”中的红外导引头能发挥作用,用它引导导弹击中目标。当敌方采用红外干扰措施时,雷达导引头也能发挥作用而把敌歼灭。在第一阶段的系统性能扩展测试中,测试舰遭到了七次“反舰导弹攻击”,分别为一枚美制鱼叉反舰导弹、一枚法制飞鱼反舰导弹、一个由高空以30度角俯冲下来的MQM-8G超音速靶机、两个由同一方向掠海飞来的MQM-8GER超音速靶机(这个项目共进行两次)、一个模拟俄罗斯SS-N-22反舰导弹以超音速掠海飞行并做蛇行规避机动动作的MQM-8GEER超音速靶机、一个以高亚音速飞行并且特意降低红外辐射特征的BQM-34靶机(此靶机沿着太阳光在水面反射的路径飞行,这样对于红外导引头会造成最大的干扰效果)。每次拦截时,都发射两枚没有战斗部的RIM-116B测试样弹攻击同一个目标。测试的结果让所有的在场人员兴奋得跳了起来,除了在拦截模拟SS-N-22的靶弹时第一枚RIM-116B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内与靶弹交错而过、第二枚导弹直接命中靶弹之外,其他所有的测试都是第一枚导弹便直接命中了目标,而这些没有装配战斗部的“哑弹”仅靠自身的动能就把目标完全摧毁。随后的作战测试,试验条件更为苛刻,人为的模拟了各种恶劣条件和各式各样的红外/电磁干扰,但装配战斗部的实弹全都是头一枚便直接摧毁了来袭目标,表现出惊人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通过了这一系列的全功能系统测试,拉姆&Block 1被证明能有效拦截SS-N-22这类以超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并且各种情况的干扰下仍能准确的锁定目标予以击毁。对于FL-3000N前面已作了一些介绍。有的说其就是“山寨”拉姆,因FL-3000N与拉姆相近的外形、同理的复合制导模式等等,这样的认为也不奇怪。对于国家给FL-3000N系统授予特等进步奖颁奖词不得而知,但就前面媒体及航天科工集团所给出的宣传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然不是指FL-3000N的推进或其他什么系统,就是制导系统——红外成像的元器件、目标识别、转换,控制等的软硬件!对于科技成果而言,世界共识的是:“世界水平”是只有几家,不多!“世界领先”就是我第一。对FL-3000N因先有了拉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就是我有许多独到的东西,总体领先于你!由此。青出于蓝(FL—3000N),而胜于蓝的PL-ASR导弹的红外、雷达寻的、制导这一块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应该不言而语了。4)射程分析一般而言,空空导弹下地射程接近减半;地空导弹上天射程接近翻番。同样以FL-3000N对比,其近10km的射程上天后就可达16-18km;就PL-ASR较大的体积而可多容纳的固体推进剂增加58%(由上拉姆的动力装置是一台MK36—8型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重45千克,长1.83米,直径127毫米,内装27.27千克推进刑为估算依据);扣出弹重及高机动等对推进剂能量的损失,PL-ASR高于20km的射程没问题。(美)理查德-费舍尔的推测见图64。图64&&世界主要五代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主要数据对比笔者的对PL-ASR的射程推测是:25-30km。分析依据如下:(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回顾与展望》固体火箭技术&Vol.24 No.1&&2001&&郑剑,侯林法,杨仲雄;该文总结了固体推进剂发展历程可按顺序列如图65。图65&&固体推进剂发展历程从其发展历程上看,可以归纳以下特点:a.能量始终是固体推进剂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从其发展更替而言,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能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是也必须指出,衡量推进剂性能的指标也逐步从单一能量指标转向综合性能指标(能量/安全性/成本等)。b.粘合剂是贯穿整个发展历程的又一主线。粘合剂成为推进剂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进推进剂力学性能、工艺性能、老化性能等不断改善的基础。c.新的原材料研制和引入是推动推进剂大幅度发展的主要技术途径,如在推进剂中引入了金属添加物(如A1),使得推进剂性能水平大幅度提高。d.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过程逐步打破了“炸药与火药”、“双基与复合”的传统界限,形成了相互交融、推动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的重大创新之一。e.新型含能材料开发研究应尽量满足热稳定性良好、感度低,与推进剂其它组分相容,特别是与粘合剂固体网络能长期贮存,毒性小、成本能接受等要求。从现实的技术水平而言,不同的应用背景其高能的指标可以粗略划分如下:图66&不同应用背景高能的指标……其中内容略。该文最后总结道:a、高能固体推进剂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前文的分析讨论和近期的研究进展,下一代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基本图像为含能粘合剂/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如CL—20等)的组合,其性能水平可能为:在标准状态下的实测比冲达到或接近2 548N·s/kg,密度达到或接近1 900kg/m。,密度比冲较NEPE高能推进剂提高约5%左右,较典型HTPB三组元推进剂提高10%左右。b、&新型含能材料的能量潜力与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发展在固体推进剂中应用的含能材料多为C—H—&O—N体系,对推进剂能量贡献的最为本质的途径是提高其热焓值及密度,从热力学上考虑,研究表明这类体系仍有较大的潜力,如近期广义的高能量密度化合物概念及开发研究的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看法。含能原材料本身研究的进展必将推动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发展。c、&技术创新与高能推进剂的发展在推进剂研制和应用过程中,有几个明显的思维和技术创新的例子,都大幅度地提高了能量水平,如推进剂配方中引入高热值高密度金属粉、打破炸药与推进剂界限将炸药组分引入推进剂配方中、打破双基与复合推进剂界限而形成NEPE推进剂、固体推进剂自带氧化剂维持燃烧到吸气式推进方式(即固体冲压发动机用富燃料推进剂)等等。d、提高固体推进剂能量转化效率固体推进剂在发动机中的能量利用效率一直是关注的问题之一,理论比冲与实际比冲之间的较大差距预示着提高固体推进剂能量利用效率具显著的潜力。对一个理论比冲为2 648N·s/kg的推进剂,若比冲效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实际比冲将提高26.5N·s/kg。因此,通过固体推进剂配方和燃烧研究,发动机优化设计等提高能量利用率将是未来高能化的又一重要途径。(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庞爱民,吴京汉,徐海元,吴芳——《先进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制》固体火箭技术Vol.26 No.1&&2003;作为导弹武器动力源的固体推进剂迫切需要开发、研制高性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即要求推进剂排气无可见烟雾,无红外、紫外和可见光辐射,并要求排气羽流对导弹的制导和通信信号无干扰和衰减作用。A、特征信号的不利影响固体推进剂燃烧后的高温气体和固体颗粒,从发动机喷管喷出,形成一种伴有辐射和烟雾的羽流。这种羽流有以下不良影响:a.暴露目标。羽流或烟雾暴露导弹的发射地点和在飞行中的位置;羽流的一次火焰和二次火焰使导弹红外辐射增加,暴露导弹发射地点和运动轨迹;b.干扰制导。制导导弹的电磁波信号,穿过羽流或尾烟时会被大大衰减,从而使导弹失控;羽流火焰还可引起跟踪制导导弹的光学仪器信号饱和,影响制导。C.危害发射平台。羽流火焰还会导致发射导弹的喷气飞机的发动机熄火,并对发射器表面造成破坏性冲刷和侵蚀。因此,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究少烟、微烟推进剂,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大量应用和战场环境的日趋苛刻,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和隐蔽性能,国外大力开展了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研究。B、国外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应用概况美、法等国家在21世纪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美国Hercules公司现生产和开发中的19种主要战术导弹大多采用了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海湾战争中美国发射的高速反辐射导弹“哈姆”,采用了低烟、可探测性小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达到了掩护攻击机攻击重要战略目标的目的。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幼畜”、“响尾蛇”导弹,已消除了70%的烟雾。英国声称已解决无烟、无焰推进剂技术问题,可使固体发动机红外、紫外、可见光辐射减少90%以上,激光透过率提高27%,微波衰减从10dB降至0。俄罗斯已将低特征信号的ADN推进剂装备在部分空空导弹和新型SS-27白杨—M机动洲际导弹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有多种导弹采用低特征信号技术。国外战术导弹用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情况见表1(图67)。&图67C、我国先进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制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是未来固体推进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国内也非常重视这一推进剂的开发研制,原国防科工委固体推进剂专业组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举行了两次技术研讨会,在国内有关单位广泛开展了工作。四十二所作为国内固体推进剂重要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少烟推进剂研究以来,目前已对3个系列、5种配方进行了广泛研究。分别为HTPB类、NEPE类和GAP类推进剂,其中NEPE类和GAP类各含两个配方,即高能类和廉价类。下面着重对NEPE类和GAP类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研制进展进行较详细地介绍。a.NEPE类低特征信号推进剂该推进剂的研制稍晚于NEPE推进剂,1990年开始探索研究,1991年立题,至今已在提高力学性能、燃烧性能调节、降低羽烟微波衰减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正在开展老化性能和其它羽烟特征信号的评估,已于1999年底完成可实用的基础配方研究,该配方主要含PEG/NG/BTTN/RDX/AP等。该配方的性能水平如下(图68):为了进一步满足战术型号对固体推进剂低成本的要求,目前正在加快开展用廉价硝酸酯取代NG/BTTN的工作。b.GAP类低特征信号推进剂叠氮类粘合剂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有较大发展前途的高能量密度材料。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中指出,预计在2000年将GAP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用于先进的空空导弹;日本、北约也对此开展了广泛研究。四十二所于1987年开展了叠氮类粘合剂的研究,目前已可小批量生产3类GAP粘合剂,其中均聚GAP和支化GAP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GAP推进剂力学性能在1998年原科工委固体推进剂专业组组织的国内技术评估中水平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GAP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究于1992年立题开展工作,先后在GAP粘合剂应用技术、推进剂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调节技术、羽烟特征信号抑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已在2000年完成可实用的基础配方研究,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展老化性能的研究,该推进剂配方主要含CAP/NC/BTTN/HMX/AP/Al(AP≤l5%,AI≤5%)等。该配方的性能水平如下(图69):为了满足战术型号对固体推进剂低成本化的要求,已开展用廉价硝酸酯(NG/TEGDN)取代NG/BTTN、用RDX取代HMX的工作,并已完成该配方的BSF?315mm发动机装药和试车。GAP/廉价硝酸酯/RDX/AP/A1体系(AP=15%,A1=5%)的性能水平如下(图70):图70
馆藏&5343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星中程先进空空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